新個稅條例
Ⅰ 個人所得稅實施條例
一是提高工資薪金所得減除費用標准,將減除費用標准由2000元/月提高到3500元/月。這是自1994年現行個人所得稅法實施以來第3次提高個稅減除費用標准。2006年 減除費用標准從每月800元提高到1600元2008年3月,減除費用標准從1600元提高到2000元。此次調整額度最大,涉及的減稅額也是最大。
二是調整工資薪金所得稅率結構,將現行9級超額累進稅率縮減為7級,適用稅率由5%~45%調整為3%~45%,並適當擴大了低檔稅率和最高檔稅率的適用范圍。費用扣除額和級距的變化,充分體現照顧中低收入者及加強高收入者征稅力度的政策意圖。
三是相應調整個體工商戶生產經營所得和承包承租經營所得稅率級距。維持現行5%~35%的5級超額累進稅率級次不變,對級距作了相應調整,將適用5%的第一級級距由年應納稅所得額5000元調整為15000元,其他各檔的級距也相應作了調整。
確定是哪兒都能找到個人所得稅實施條例,原因是個人所得稅實施條例很容易找的,而且個人所得稅實施條例現在也不是太難找。關於找具體的個人所得稅實施條例,我建議你到這里看看個人所得稅實施條例,之所以這里的個人所得稅實施條例比較全,其他地方的個人所得稅實施條例網,可能不如這里的個人所得稅實施條例全面,確定是哪兒都能找個人所得稅實施條例,原因是個人所得稅實施條例很容易找的,而且個人所得稅實施條例現在也不是太難找。
調整後,生產經營所得納稅人稅負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其中年應納稅所得額60000元以下的納稅人稅負平均降幅約40%,最大降幅為57%,以支持個體工商戶和承包承租經營者的發展。
Ⅱ 農民工不用個人所得稅憲法條例2020年最新條例
這個理論上是適用的,但實際中都是按勞務處理走了勞務公司了,也不用交社保。
Ⅲ 我國目前的個人所得稅制度是什麼
個人所得稅是調整征稅機關與自然人(居民、非居民人)之間在個人所得稅的征納與管理過程中所發生的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在中國境內有住所,或者無住所而一個納稅年度內在中國境內居住累計滿一百八十三天的個人,為居民個人。居民個人從中國境內和境外取得的所得,依照《個人所得稅法》規定繳納個人所得稅。
在中國境內無住所又不居住,或者無住所而一個納稅年度內在中國境內居住累計不滿一百八十三天的個人,為非居民個人。非居民個人從中國境內取得的所得,依照《個人所得稅法》規定繳納個人所得稅。
下列各項個人所得,應當繳納個人所得稅:
(一)工資、薪金所得。
(二)勞務報酬所得。
(三)稿酬所得。
(四)特許權使用費所得。
(五)經營所得。
(六)利息、股息、紅利所得。
(七)財產租賃所得。
(八)財產轉讓所得。
(九)偶然所得。
個人所得稅的稅率:
(一)綜合所得,適用百分之三至百分之四十五的超額累進稅率。
(二)經營所得,適用百分之五至百分之三十五的超額累進稅率。
(三)利息、股息、紅利所得,財產租賃所得,財產轉讓所得和偶然所得,適用比例稅率,稅率為百分之二十。
(3)新個稅條例擴展閱讀:
現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於2011年6月30日公布,自2011年9月1日起施行。個人所得稅法、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1994年1月28日頒布)、稅收征管法(2001年4月28日頒布)以及由中國各級稅務機關發布的有關個人所得稅征管的規定,構成了現行中國個人所得稅法的主體法律基礎。
Ⅳ 北京的新個人所得稅標準是什麼啊
個人所得稅率是個人所得稅稅額與應納稅所得額之間的比例。
個人所得稅率是由國專家相應的法律法屬規規定的,根據個人的收入計算。
繳納個人所得稅是收入達到繳納標準的公民應盡的義務。2011年6月30日,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一次會議6月30日表決通過了個稅法修正案,將個稅免徵額由現行的2000元提高到3500元,適用超額累進稅率為3%至45%,自2011年9月1日起實施。
拓展資料
工資個稅的計算公式為:應納稅額=(工資薪金所得 -「五險一金」-扣除數)×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個稅免徵額是3500,使用超額累進稅率的計算方法如下:
繳稅=全月應納稅所得額*稅率-速算扣除數
實發工資=應發工資-四金-繳稅。
全月應納稅所得額=(應發工資-四金)-3500
扣除標准:個稅按3500元/月的起征標准算
如果某人的工資收入為5000元,他應納個人所得稅為:(5000—3500)×3%—0=45(元)。
Ⅳ 大家對於12月18日國務院新頒布的個人所得稅實施條例有什麼看法 是否能夠進一步推動我國經濟的發展呢
蛋糕向居民傾斜,促進消費能力的舉措,是好事
Ⅵ 最新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實施條例 第八條第四項 安裝 是什麼意思
一、可以免徵個人所得稅的福利費項目。《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規定,凡符合該法第四條第四項規定的福利費,免徵個人所得稅。《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十四條進一步解釋道:稅法第四條第四項所說的福利費,是指根據國家有關規定,從企業、事業單位、國家機關、社會團體的福利費或者工會經費中支付給個人的生活補助費。國稅發(1998)155號文解釋說,生活補助費是指由於某些特定事件或原因而給納稅人本人或其家庭的正常生活造成一定困難,其任職單位按國家規定從提留的福利費或者工會經費中向其支付的臨時性生活困難補助。如,按規定從企業福利費中支付給職工的困難補助、救濟金、醫療補貼、職工療養費、工傷補償費、喪葬費、撫恤金、獨生子女費、職工異地安家費等,均可免徵個人所得稅。二、不可以免徵個人所得稅的福利費項目。《國家稅務總局關於生活補助費范圍確定問題的通知》(國稅發[1998]155號文)規定下列收入不屬於免稅的福利費范圍,應當並入納稅人的「工資、薪金」所得計征個人所得稅:(一)從超出國家規定的比例或基數計提的福利費、工會經費中支付給個人的各種補貼、補助;(二)從福利費和工會經費中支付給本單位職工的人人有份的補貼、補助;(三)單位為個人購買汽車、住房、電子計算機等不屬於臨時性生活困難補助性質的支出。如,企業從福利費中按符合國家有關財務規定發放給職工的供暖費補貼、防寒費、防暑費等,應並入職工當月的工資薪金一並計征個人所得稅;企業從福利費中發放給職工的實物,如中秋節的月餅、端午節的粽子等非貨幣性集體福利應該按市場價、購買價或者其他價格摺合成等額的貨幣額,並入職工當月的工資薪金一並計征個人所得稅;企業自食堂或固定在某個餐廳午餐,由企業與飲食店結算,應當把餐費分解至每個職工名下並入職工當月的工資薪金一並計征個人所得稅。另外,企業給職工發放的節日補助、未統一供餐而按月發放的午餐費、補貼,按月按標准發放或支付的已實現貨幣化的住房補貼、交通補貼、車改補貼、通訊補貼不再作為福利費開支,應納入工資總額管理,並計征個人所得稅。
Ⅶ 個人所得稅法和個人所得稅實施條例的區別
個人所得稅法是法律,是制定個人所得稅實施條例的根本和基礎,在個人所得版稅實施條權例的第一條內容如下:
(1994年1月28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142號發布 根據2005年12月19日《國務院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的決定》第一次修訂 根據2008年2月18日《國務院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的決定》第二次修訂 根據2011年7月19日《國務院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的決定》第三次修訂)
第一條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以下簡稱稅法)的規定,制定本條例。
Ⅷ 誰能給我解釋一下個稅實施條例第二十五條。
第二十五條
按照國家規定,單位為個人繳付和個人繳付的基本養老保險費專、基本醫療保險費、失業保屬險費、住房公積金,從納稅義務人的應納稅所得額中扣除。
即是:單位為個人繳付的基本養老保險費、基本醫療保險費、失業保險費、住房公積金,從納稅義務人的應納稅所得額中扣除。
個人繳付的基本養老保險費、基本醫療保險費、失業保險費、住房公積金,從納稅義務人的應納稅所得額中扣除。
意思就是應納稅額應該扣除單位為個人所繳納及個人所繳納之和。
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如滿意,望採納!
Ⅸ 最新的《個人所得稅條例》規定,公民工資薪水每月不超過3000元者不必納稅,超過3000部分,按超過金額分段
1500元需繳稅:
1500×5%=75(元);
剩餘稅款需要的錢數
(166-75)÷10%,
=91÷0.1,
=910(元);
月薪為:
1500+910+3000=5410(元);
答:他月薪為5410元.
故答案為:5410.
Ⅹ 農民工不用交個人所得稅憲法條例2020年最新條例
農民不交個人所來得稅自是因為農民收入不符合《個人所得稅法》第二條的規定,與憲法無關
只有當個人取得下列所得才要繳納個人所得稅:
1、工資、薪金所得;
2、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
3、對企、事業單位的承包經營、承租經營所得;
4、勞務報酬所得;
5、稿酬所得;
6、特許權是使用費所得;
7、利息、股息、紅利所得;
8、財產租賃所得;
9、財產轉讓所得;
10、偶然所得;
11、經國務院財政部門確定征稅的其他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