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政務條例工

政務條例工

發布時間: 2022-10-03 21:22:37

A. 四川省政務服務條例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促進政務服務的制度化、規范化,提高行政效能,推進法治政府、廉潔政府、服務政府的建設,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及有關法律法規規定,結合四川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四川省行政區域內的政務服務適用本條例。第三條本條例所稱政務服務是指四川省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部門、機構、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以下統稱政務服務部門),在政務服務中心為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以下統稱申請人)依法受理和辦理行政許可、非行政許可審批和公共服務等行政管理事項的活動。
本條例所稱政務服務中心是指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設立的集中開展前款政務服務的工作場所。第四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組織和領導本行政區域的政務服務工作。所屬政務服務部門承擔具體政務服務。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政務服務管理機構代表本級人民政府協調、指導和監督本級政務服務部門的政務服務,對下級政務服務管理機構進行業務指導。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建設政務服務中心,集中開展政務服務工作。政務服務管理機構負責政務服務中心管理。第五條政務服務遵循依法、公開、便民、高效的原則。第六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轉變政府職能,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減少審批事項,優化政務環境。第二章政務服務建設第七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將政務服務中心納入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建設范疇。政務服務中心的場地、設施等應當適應政務服務工作需要。第八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加強政務服務信息化、數字化建設,構建跨行政區域、跨部門、跨層級運行的政務服務網路數據交換平台,保證網上政務服務有序運行。第九條省人民政府政務服務管理機構應當制定政務服務、便民服務的標准和規范,推進政務服務科學化、制度化、標准化建設。第十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加強政務服務隊伍的建設。承辦政務服務事項的工作人員應當是政務服務部門行政編制人員或者依法授權承擔政務服務事項的事業編制人員。
政務服務部門負責對政務服務工作人員的業務培訓和管理,實行政務服務工作人員定期輪崗制度。
政務服務管理機構負責對政務服務工作人員進行服務的規范化培訓和管理。第十一條行政許可、非行政許可審批和公共服務等行政管理事項應當納入政務服務中心集中辦理。因涉密、場地限制不能進入政務服務中心辦理的,由同級人民政府決定。
省垂直管理部門的政務服務事項進入所在地同級政務服務中心集中受理、辦理。
經本級人民政府同意未進入政務服務中心受理、辦理的政務服務事項或者單獨設立的辦事大廳,應當接受同級政務服務管理機構的指導和監督。第十二條政務服務部門應當將政務服務事項集中到一個內設機構(以下統稱政務服務內設機構),代表本部門進駐政務服務中心,集中受理、辦理政務服務事項。
經同級人民政府同意,政務服務事項和申請辦理數量比較少的政務服務部門,其政務服務事項可以依法委託政務服務管理機構代為受理、辦理。第十三條鄉(鎮、街道)便民服務中心,村(社區)便民服務室(站、點),依法或者受上級政務服務部門委託,集中受理、辦理涉及勞動就業、社會保險、社會救助、計劃生育、農用地審批、社會福利、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涉農補貼等事項。第十四條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將政務服務中心和便民服務中心作為政務公開的重要平台,通過電子顯示屏、網站或者信息公開欄等方式集中公布政務服務信息。第三章政務服務運行第十五條政務服務事項由省人民政府向社會公告。
省人民政府應當組織省級有關部門適時依法對政務服務事項進行清理和調整。已撤銷或者停止執行的政務服務事項,政務服務部門應當停止受理。第十六條政務服務部門應當減少審批環節,簡化辦事流程,編制政務服務事項辦事指南和示範文本,提供便捷高效服務。政務服務管理機構應當會同有關部門對政務服務事項的法定依據、申請要件、辦理程序、辦理時限進行規范和審查。
政務服務事項的法定依據、申請要件、辦理程序依法變更的,政務服務部門應當及時向社會公告並報送政務服務管理機構。第十七條申請人享有以下權利:
(一)政務服務事項咨詢、申請;
(二)辦理進程及結果查詢;
(三)對政務服務部門和政務服務管理機構及其工作人員工作進行監督、評議,提出意見、建議、投訴和舉報;
(四)對政務服務部門作出的行政決定有異議的,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

B. 廣東省政務公開條例的條例·內容

第一條 為促進和規范政務公開工作,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知情權,加強對行政權力的監督,推進依法行政,根據有關法律、法規規定,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本條例所稱政務公開,是指國家行政機關以及法律、法規授權行使行政權力的組織,依照本條例規定,向社會公眾或者提出申請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公開其履行經濟調節、市場監督、社會管理、公共服務等職能情況的活動。
第三條 本省行政區域內的國家行政機關以及法律、法規授權行使行政權力的組織,是政務公開義務人,依照本條例的規定履行政務公開、提供政務信息的義務。
第四條 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是政務公開權利人,依照本條例規定享有要求政務公開、獲取政務信息的權利。
第五條 政務公開應當遵循全面、真實、及時、便民的原則。
第六條 本條例由各級人民政府負責組織實施。各級人民政府監察機關(以下簡稱監察機關)負責政務公開的監督工作。
第七條 政務公開義務人應當公開下列事項: (一)本行政區域的社會經濟發展戰略、發展計劃、重大決策、工作目標及實施情況; (二)規章、規范性文件及其他政策規定; (三)行政機關的機構設置、調整及職責許可權、辦事內容、辦事依據、辦事程序、辦事時限、辦事紀律、服務承諾和辦事結果等事項; (四)行政許可事項的設定、調整、取消以及行政許可事項的辦理程序和結果; (五)行政處罰依據和標准; (六)行政事業性收費項目、收費標准和收費依據; (七)稅費徵收和減免政策的執行; (八)依法應當公開的突發事件及處理; (九)向社會承諾辦理的事項及其完成情況; (十)財政預算、決算報告; (十一)政府基金、重要專項經費的分配、使用,財政轉移支付資金使用,重大基本建設項目的招標投標、政府采購,鄉鎮籌資籌勞情況; (十二)社保基金和住房基金的徵集使用; (十三)國有企業的設立、重組、改制、產權交易; (十四)教育資源的分配、使用情況及依據; (十五)城鄉規劃、土地徵用、房屋拆遷、經營性土地使用權出讓、礦產資源開發和利用; (十六)公益事業投資建設使用; (十七)社會捐贈及其分配、使用; (十八)公務員的招錄、政府組成人員的任免; (十九)對違反承諾或違紀行為的投訴和行政救濟的途徑,以及處理辦法; (二十)重大決策或重大管理事項失誤及責任追究情況; (二十一)行政機關負責政務公開的機構名稱、地址、電話、傳真、辦公時間、電子郵箱和其他聯系方式; (二十二)社會公眾普遍關心、涉及公眾切身利益的其他事項; (二十三)法律、法規、規章規定需要公開的其他事項。
第八條 下列事項不予公開: (一)國家秘密; (二)依法受保護的商業秘密; (三)依法受保護的個人隱私; (四)法律、法規禁止公開的其他事項。
第九條 政務公開權利人申請公開本條例第七條規定以外的政務事項,屬政務公開義務人職責范圍的,政務公開義務人應當公開並為其提供便利。
第十條政務公開事項變更、撤銷或者終止的,政務公開義務人應當及時公布並作出說明。 政務公開權利人對政務公開內容有異議,要求政務公開義務人解釋、更正的,政務公開義務人應當及時予以解釋或者更正。
第十一條 政務公開義務人應當編制和公開政務公開目錄,政務公開目錄包括公開的事項、期限和形式。 政務公開目錄由人民政府行政主管部門編制的,應當報同級人民政府和監察機關備案;由人民政府編制的,應當報上一級人民政府備案。
第十二條 政務公開義務人可以通過以下形式公開政務: (一)政府公報; (二)政務公開欄; (三)政府網站; (四)電子觸摸屏、顯示屏; (五)政府服務、監督熱線電話; (六)政務聽證會、咨詢會、評議會; (七)新聞發布會; (八)新聞傳媒; (九)宣傳資料; (十)各級國家檔案館查閱室的政務文件; (十一)其他便於公眾知曉的公開形式。 法律、法規對政務公開形式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第十三條 政務公開事項屬日常性工作的,應當定期公開;屬階段性工作的,應當逐段公開;屬臨時性工作的,應當隨時公開。 對事關全局、涉及公眾切身利益及公眾普遍關心的重要事項,實行決策前公開、實施過程中動態公開和決策實施結果公開。
第十四條 政務公開義務人未履行本條例規定的公開義務的,政務公開權利人可以要求其履行。
第十五條 政務公開權利人申請公開政務事項的,可以採用信函、電報、傳真、電子郵件等形式向政務公開義務人提出申請。政務公開義務人應當在收到申請之日起十個工作日內依照法律、法規的規定予以答復。
第十六條 政務公開義務人因法定事由不能在規定的期限內公開的,應當及時告知申請人並說明理由。
第十七條 政務公開義務人向政務公開權利人提供政務信息不得收取費用。
第十八條 政務公開權利人認為政務公開義務人不依法履行政務公開義務的,可以向政務公開義務人的同級監察機關或者上一級行政機關投訴。接受投訴的機關應當調查處理,並在十五個工作日內書面告知投訴人。
第十九條 監察機關應當建立健全政務公開評議制度和責任追究制度,定期組織對政務公開進行評議考核。對不依法履行政務公開義務的,應當及時督促其糾正。
第二十條 違反本條例,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對主要負責人、分管負責人和直接責任人,由有關行政主管部門或者監察機關按照各自職責和管理許可權給予行政處分: (一)不按規定履行政務公開義務,造成嚴重後果的; (二)公開內容不真實、弄虛作假的; (三)監察機關督促糾正而拒不改正的; (四)對投訴人、調查人員打擊報復的; (五)其他違反政務公開規定應當給予行政處分的。
第二十一條 政務公開義務人隱匿或者提供虛假的政務信息,或者泄露依法受保護的商業秘密、個人隱私,給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合法權益造成損害的,應當依法予以賠償。
第二十二條 本省行政區域內的公用事業單位的辦事公開,參照本條例執行。
第二十三條 本條例自2005年10月1日起施行。

C. 福州市行政服務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規范行政服務,提高行政效能和服務水平,推進法治政府和服務型政府建設,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福建省機關效能建設工作條例》等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所稱行政服務是指行政服務部門在行政服務場所為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以下統稱申請人)依法辦理行政許可和公共服務等事項的活動。

本條例所稱行政服務部門是指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有關行政主管部門,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

本條例所稱行政服務場所是指市、縣(市、區)人民政府及有關行政主管部門,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設立的集中開展行政服務的工作場所。第三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本行政區域內行政服務工作的領導,並將行政服務的工作經費列入本級人民政府財政預算。市、縣(市、區)人民政府設立的行政服務管理機構負責協調、指導和監督本行政區域內行政服務場所的行政服務。第四條行政服務部門及其工作人員應當樹立和踐行「馬上就辦」的工作理念,遵循規范、便民、廉潔、高效的原則。

行政服務場所應當建設成為政務創新的樣板、便民利商的平台、政府形象的窗口。第二章申請與辦理第五條申請人申請辦理行政服務事項,享有以下權利:

(一)咨詢行政服務的申請要件、辦理程序、辦理進度、辦理結果等;

(二)對行政服務部門工作人員的工作提出意見、建議、投訴和舉報;

(三)對行政服務部門作出的行政決定有異議的,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第六條申請人提出行政服務申請,應當依法向行政服務部門提交相關材料,保證材料真實合法。第七條申請事項依法不需要取得行政許可或者不屬於本部門職權范圍的,收到申請的部門應當當場書面告知申請人。第八條申請事項屬於行政服務部門職權范圍、材料齊全、符合法定形式的,行政服務部門應當當場受理並向申請人出具書面憑證。第九條申請材料不齊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行政服務部門應當當場一次性告知申請人需要補正的全部材料,並出具書面憑證,未履行告知義務的,自收到申請材料之日起即為受理。第十條依法只需要對申請材料的形式要件進行審查的,行政服務部門應當當場作出書面決定。

依法需要對申請材料的實質內容進行審查的,行政服務部門應當在規定期限內完成。對符合法定條件和要求的申請,應當作出准予的書面決定;對不符合法定條件和要求的申請,應當作出不予准許的書面決定,並說明理由。第十一條通過網路服務系統提出的行政服務申請,行政服務部門應當在三個工作日內完成對該申請的形式審查並答復申請人。對材料不齊全的、形式要件不符合法定要求的,行政服務部門應當通過網路服務系統一次性告知申請人需要補正的材料清單和形式要件的規范要求。第十二條申請事項涉及兩個以上部門的,行政服務管理機構應當協調相關行政服務部門推行並聯審批。並聯審批的操作規范由行政服務管理機構負責制定,並經本級人民政府批准。涉及不同行政層級的申請,由行政服務管理機構決定是否在本行政區域內實行跨級聯網審批。第十三條除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外,行政服務部門提供行政服務不得收取任何費用。

需依法收取費用的,行政服務部門應當公布收費依據和收費標准,使用統一印製的票據,所收款項按規定繳入國庫。第三章建設與管理第十四條市、縣(市、區)人民政府、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當建立完善本級行政服務場所,統一場所名稱、形象標識,規范服務設施。

行政服務管理機構應當制定行政服務的標准和規范,健全辦理機制,公開辦理事項,優化辦理程序,明確辦理時限。第十五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行政服務信息化建設,將其納入本級電子政務建設總體規劃,建立電子網路服務系統和電子監察系統,構建跨行政區域、跨部門、跨層級運行的行政服務網路數據交換平台,做到行政服務信息共享,提高行政服務的科學化水平。第十六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行政服務隊伍的建設。行政服務場所承辦行政服務事項的工作人員應當是行政服務部門行政編制人員或者依法承擔行政服務事項的事業編制人員。

行政服務管理機構和行政服務部門對進駐行政服務場所的工作人員實行輪崗和培訓制度,對進駐市、縣(市、區)人民政府設立的行政服務場所的工作人員實行雙重管理。

D. 大同市政務信息公開條例

第一條為了加強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推進執政為民、依法行政,保障人民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選擇權和監督權,促進政府行政管理工作的行為規范、運轉協調、公正透明和廉潔高效,強化對行政權力運行的監督,根據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所稱政務信息公開,是指行政機關和具有行政管理職能的事業單位以及公用事業單位,按照規定的標准、程序、形式和時限,將本機關、本單位辦理政務和社會事務活動事項,利用信息載體予以公開,接受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參與民主管理和監督的制度。第三條本行政區域內行政機關和具有行政管理職能的事業單位公開政務信息,學校、醫院以及供水、供電等公用事業單位公開辦事信息,適用本條例。第四條推行政務信息公開制度,必須堅持依法公開、真實公正、規范效能、有利監督的原則。第五條市、縣(區)人民政府主管政務信息公開工作的組織實施。
市、縣(區)行政監察機關負責政務信息公開工作的監督檢查和評議。第六條市、縣(區)人民政府應當向社會公開下列政務信息:
(一)經濟社會發展戰略、發展計劃、工作目標及進展情況;
(二)財政預決算、部門預算、大額度資金的分配使用、預算外資金的管理和政府采購等情況;
(三)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大工作部署、重大改革舉措、重要事項辦理、重要會議決定的決策和落實情況;
(四)城市總體規劃、市容環境管理計劃以及實施情況。政府投資或者以政府投資為主的城市建設項目以及其他重大建設項目的立項、招投標、驗收、預決算情況;
(五)國有資產管理以及處置情況;
(六)行政許可目錄以及審批項目增減情況;
(七)社會公益事業建設計劃以及實施情況;
(八)優化經濟發展環境的事項;
(九)文化、教育發展計劃,中小學招生方案以及錄取情況;
(十)人口與計劃生育政策的實施計劃和落實情況;
(十一)勞動就業、養老保險、失業保險、醫療保險、最低生活保障等勞動和社會保障工作的情況;
(十二)救災、救濟、扶貧、優撫、社會救助等款物的管理和發放情況;
(十三)行政編制,政府許可權內的人事任免以及獎勵、公務員招考錄用、機構改革情況,領導幹部離任審計情況,以及民主評議幹部等情況;
(十四)影響公眾人身和財產安全的疫情、災情等突發事件的預報,應對措施和處理情況;
(十五)人大代表建議、批評和意見的辦理情況,政協委員提案的辦理情況;
(十六)涉及群眾利益、群眾普遍關注的其他事項。第七條市、縣(區)人民政府工作部門及所屬事業單位應當向社會公開下列政務信息:
(一)本機關職能、職責和法定許可權;
(二)年度工作計劃、目標,各項工作方案和措施;
(三)領導幹部分工和機構職能劃分;
(四)行政所依據的法律、法規、行政規章和其他規定;
(五)行政許可事項的條件和辦理程序;
(六)收費罰款項目的依據、標准和收繳情況;
(七)行政復議的辦理流程和時限;
(八)違規違紀的投訴以及責任追究情況;
(九)機關事業單位人員錄用情況;
(十)工作制度、工作紀律、辦事程序、辦事時限,辦事標准、便民措施、服務承諾;
(十一)群眾關心的其他事項。第八條鄉鎮應當向社會公開下列政務信息:
(一)鄉鎮人民政府行政管理、經濟管理活動的事項:鄉鎮人民政府的年度工作目標及執行情況,鄉鎮年度財政預算及執行情況,上級政府下撥的專項經費及其使用情況,鄉鎮的債權債務情況,鄉鎮集體企業及其他經濟實體承發包、租賃、拍賣等情況,鄉鎮工程項目招投標及社會公益事業建設情況等;
(二)與村務公開相對應的事項:鄉、村稅負的收繳情況,計劃生育情況,徵用土地及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的發放、使用情況,宅基地審批情況,救災救濟救助款物發放、優待撫恤情況,水電費的收繳情況等。
(三)鄉鎮基層站所公開的事項:工作職責、辦事依據、辦事條件、辦事程序、辦事紀律、辦事期限、監督辦法和辦事結果,收費、罰款標准和收繳情況,上級主管機關明確要求必須公開的其他事項。

E. 陝西省鄉鎮人民政府工作條例

第一條為加強基層政權建設,保證鄉、鎮人民政府發揮基層行政機關的職能作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和有關法律的規定,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鄉、鎮人民政府是本級人民代表大會的執行機關,是基層國家行政機關。第三條鄉、鎮人民政府對本級人民代表大會負責並報告工作。
鄉、鎮人民政府對上一級人民政府負責並報告工作,受上一級人民政府或它的派出機關領導。第四條鄉、鎮人民政府設鄉長、副鄉長,鎮長、副鎮長。鄉長、副鄉長,鎮長、副鎮長,由鄉、鎮人民代表大會選舉產生,可連選連任。
鄉長、副鄉長,鎮長、副鎮長可以向本級人民代表大會提出辭職,由大會決定是否接受辭職。
鄉長、鎮長出缺時,應召開鄉、鎮人民代表大會選舉鄉長、鎮長;在人民代表大會召開前,可由上一級人民政府在副鄉長、副鎮長中決定一名代理鄉長、鎮長。
鄉、鎮人民政府每屆任期與本級人民代表大會每屆任期相同。第五條鄉、鎮人民政府實行鄉長、鎮長負責制。鄉長、鎮長主持本級人民政府的工作。鄉長、副鄉長,鎮長、副鎮長組成鄉、鎮長辦公會議,討論決定本級人民政府工作中的重要事項,有關人員可以列席。第六條鄉、鎮人民政府根據工作需要和精乾的原則,在編制內配備工作人員和設置必要的工作部門。
鄉、鎮人民政府依照法律和有關規定,選聘、培訓、考核和獎懲工作人員。第七條鄉、鎮人民政府的工作人員和工作部門,在鄉、鎮人民政府統一領導下工作,並接受上級人民政府主管部門的業務指導。第八條鄉、鎮人民政府執行本級人民代表大會的決議和上級國家行政機關的決定和命令,發布決定和命令。第九條鄉、鎮人民政府要保障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保障法律賦予婦女的男女平等、同工同酬和婚姻自由等各項權利。第十條鄉、鎮人民政府要保障少數民族的權利和尊重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第十一條鄉、鎮人民政府要保護社會主義的全民所有的財產和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財產,保護公民私人所有的合法財產。第十二條鄉、鎮人民政府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運用經濟、法律、行政手段,組織和領導本行政區域的經濟建設。其主要職責是:
(一)制訂本行政區域內的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財政預算,提請鄉、鎮人民代表大會通過後,組織實施;
(二)編制農業生產規劃,組織農業基本建設,大力發展農業生產;
(三)協調本行政區域內各村、各經濟組織間的經濟關系;
(四)管理鄉鎮企業、合作經濟組織及私營企業、個體戶,保障其合法權益,指導、扶持其健康發展;
(五)收集、傳播經濟信息,推廣先進技術和經驗,做好生產服務工作;
(六)做好經濟統計和其他經濟管理工作。
鄉、鎮人民政府在組織和領導經濟工作中,實行政企職責分開,保障集體經濟組織應有的自主權。第十三條鄉、鎮人民政府管理鄉、鎮財政,組織本級財政收入和地方稅的徵收。第十四條鄉、鎮人民政府負責本行政區域內公安、司法行政工作,加強社會治安的綜合治理。向公民進行社會主義民主、法制教育,調解和處理民間糾紛,維護社會治安和社會秩序。第十五條鄉、鎮人民政府負責本行政區域內民政工作。做好優撫、救濟、救災、復員退伍軍人和離休退休人員安置、婚姻登記、殯葬改革、社會福利等工作。第十六條鄉、鎮人民政府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科技、文化、衛生、文物保護、體育、廣播等工作。
鄉、鎮人民政府負責本行政區域內教育工作,貫徹國家教育方針,改善辦學條件,保障適齡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
鄉、鎮人民政府負責本行政區域內計劃生育工作,貫徹計劃生育法規、政策,控制人口增長。第十七條鄉、鎮人民政府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土地、礦產、森林等自然資源的管理。做好環境保護、防汛和水土保持等工作。第十八條鄉、鎮人民政府負責組織實施鄉鎮建設規劃。
鎮人民政府要搞好城鎮建設和管理,發揮城鎮的中心作用,促進商品經濟的發展。第十九條鄉、鎮人民政府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兵役工作,組織民兵訓練,加強民兵組織建設。第二十條鄉、鎮人民政府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精神文明建設,加強對公民的理想教育、道德教育、文化教育和紀律教育,樹立社會主義新風尚。

F. 安陽市政務服務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規范政務服務行為,提高行政效能,優化營商環境,建設服務型政府,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根據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市行政區域內的政務服務工作,適用本條例。

本條例未作規定,有關優化營商環境的法律、法規已有規定的,適用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第三條本條例所稱政務服務,是指各級行政機關、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和公用企事業單位為單位和個人(以下統稱申請人)依法辦理行政許可、行政給付、行政確認、行政備案等行政權力事項和公共服務事項的活動。第四條政務服務應當遵循依法誠信、高效便民、公開公正、廉潔規范的原則,創新政務服務方式,推動應用新技術,推進政務服務規范化、標准化、協同化、便利化,實現政務服務事項辦理「最多跑一次」。第五條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本行政區域內政務服務工作的領導,制定完善措施,協調解決重大問題,所需經費列入同級財政預算,並在政務服務場所、人員、設施及其運行維護等方面予以保障。第六條市、縣(市、區)政務服務管理部門負責統籌、協調、指導和監督本行政區域的政務服務工作。

市、縣(市、區)政務服務管理部門綜合政務服務機構按照規定承擔本級政務服務大廳管理、運行等工作。

市、縣(市、區)政務服務管理部門政務服務熱線工作機構按照規定承擔政務服務熱線相關工作。

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負責鄉鎮、街道政務服務大廳、村(社區)便民服務站管理工作。第七條發展改革、工業和信息化、公安、民政、自然資源和規劃、生態環境、交通運輸、市場監督管理、衛生健康、商務、教育、農業農村、司法行政、住房城鄉建設、人力資源社會保障等部門和公用企事業單位(以下統稱政務服務有關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做好政務服務工作。第八條建立健全獎懲機制,接受社會公眾監督,對在政務服務工作中做出顯著成績的單位和個人,根據有關規定給予表彰和獎勵。第二章政務服務建設第九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將政務服務大廳納入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政務服務大廳的場地、設施、運行等應當符合國家、省有關標准和規范。

因安全、場地等特殊原因,需要設立部門專業服務大廳的,應當報本級人民政府批准,並接受同級政務服務管理部門的指導和監督。第十條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按照國家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平台建設要求,建設規范化、標准化、集約化在線政務服務平台,促進政務服務跨地區、跨部門、跨層級數據共享和業務協同。

政務服務有關部門的政務信息系統應當按照國家和省有關規定與政務服務平台實現數據交換。第十一條政務服務有關部門應當依法採集、核准、更新、共享政務數據,編制本部門政務信息資源目錄,並依照法律、法規和規章等有關規定,合法使用所獲取的共享政務信息,確保共享數據安全;不得將政務數據用於與履行職責無關的活動或者隨意更改、編造政務數據。第十二條政務服務事項實行目錄管理制度。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組織有關部門編制本級政務服務事項目錄清單,並向社會公布。

鄉鎮、街道政務服務事項清單由縣級人民政府組織編制,報市政務服務管理部門備案。

因法律的制定、廢止、修改或者政務服務有關部門職能承接、下放、取消、調整等事由變動政務服務事項的,政務服務有關部門應當及時提出更新目錄的意見、建議。第十三條政務服務有關部門應當按照減環節、減材料、減時限、減費用、減跑動、優流程的要求編制政務服務事項標准化工作流程和辦事服務指南,依法明確政務服務事項的名稱、設定依據、受理條件、申請材料、審查標准、辦理程序和辦結時限等信息,在政務服務大廳和在線政務服務平台等場所公示,並及時動態更新。

政務服務大廳與在線政務服務平台應當全面對接融合,政務服務事項辦事服務指南應當標准統一,消除模糊條款,屬於兜底性質的「其他材料」「有關材料」等,應當逐一明確。

沒有法律、法規、規章依據,不得增設政務服務事項的辦理條件和環節。第十四條政務服務有關部門應當將政務服務事項集中到一個內設機構,代表本部門整體進駐政務服務大廳,統一受理、審批政務服務事項。

經本級人民政府同意,政務服務有關部門可以將有關政務服務事項委託本級政務服務管理部門代為受理、審批。

G. 鄂爾多斯市政務服務條例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了規范政務服務,提高行政效能,優化營商環境,推進法治政府、服務型政府建設,根據國務院《優化營商環境條例》《國務院關於在線政務服務的若干規定》等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市行政區域內政務服務適用本條例。第三條政務服務應當遵循依法誠信、公開公正、廉潔規范、高效便民的原則。第四條市、旗區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本行政區域內政務服務工作的領導,將政務服務建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制定完善政策措施,協調解決重大問題,所需經費列入本級財政預算。第五條市、旗區人民政府政務服務管理部門負責統籌、協調、指導、管理和監督本行政區域的政務服務工作。

市、旗區人民政府政務服務部門按照各自職責負責推進本系統、本領域政務服務工作。

市、旗區人民政府政務服務管理部門綜合政務服務機構按照規定承擔本級政務服務大廳管理、運行等工作。

蘇木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負責蘇木鄉鎮、街道黨群服務中心和嘎查村、社區便民服務點管理工作。第二章政務服務運行第一節政務服務事項第六條政務服務事項實行目錄清單管理。

市、旗區人民政府政務服務管理部門應當根據自治區統一的政務服務事項目錄,結合實際,組織有關部門編制本級政務服務事項目錄清單。

蘇木鄉鎮、街道政務服務事項目錄清單由所在旗區政務服務管理部門組織編制。

政務服務事項目錄清單實行動態管理,對因承接、下放、取消、調整等事由變動政務服務事項目錄清單的,應當及時更新。第七條政務服務部門不得違法設立行政許可,嚴禁以備案、登記、注冊、目錄、規劃、年檢、年報、監制、認定、認證、審定以及其他任何形式變相設定或者實施行政許可。

已經取消、停止執行的政務服務事項,政務服務部門不得繼續實施或者變相實施,不得轉由行業協會、商會或者其他組織實施。已經下放的政務服務事項,原政務服務部門不得繼續實施或者變相實施。第八條政務服務部門應當遵循減環節、減材料、減時限、減費用的原則編制政務服務事項標准化工作流程和辦事指南。細化量化政務服務標准,壓縮自由裁量權,推進同一事項實行無差別受理、同標准辦理。沒有法律、法規、規章依據,不得增設政務服務事項的辦理條件和環節。第九條辦事指南應當明確事項名稱、基本編碼、事項類型、設定依據、受理條件、服務對象、辦理流程、申請材料、法定辦結時限、收費依據、查詢方式、辦理結果等基本要素。辦事指南信息發生變化的,應當及時更新。

辦事指南列出的申請材料應當是辦理該事項的全部材料,不得出現「有關材料」「其他材料」等模糊性表述和兜底性條款。第十條政務服務事項目錄清單和辦事指南應當通過各級人民政府門戶網站、網上政務服務平台和政務服務大廳等渠道及時向社會公布。第二節政務服務平台第十一條市、旗區人民政府應當設立能夠滿足政務服務事項集中辦理需要的政務服務大廳。除涉密、場地限制等特殊原因外,政務服務事項應當進駐政務服務大廳集中統一辦理。

蘇木鄉鎮、街道應當依託黨群服務中心開展政務服務,嘎查村、社區應當設立便民服務點。第十二條政務服務大廳應當合理設置咨詢服務、窗口服務、集中審批、政務公開、自助服務、休息等候、代辦幫辦、糾紛調解等功能分區和便民服務設施。第十三條政務服務部門應當選派熟悉業務、經驗豐富的人員擔任首席代表,負責督辦本部門政務服務事項,組織、協調涉及本部門政務服務事項的聯合辦理,代表本部門管理派駐人員等工作。

政務服務部門應當選派能夠勝任政務服務工作的人員進駐政務服務大廳,選派人員數量與政務服務工作量相適應。派駐工作人員應當保持相對穩定,派駐期間不再承擔本部門其他工作,並接受政務服務管理部門管理。第十四條市、旗區人民政府應當依託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平台,整合各類政務服務資源,推動政務服務跨地區、跨部門、跨層級數據共享和業務協同。政務服務部門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提供數據共享服務,及時將有關政務服務數據上傳至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平台,加強共享數據使用全過程管理,確保共享數據安全。

除法律、法規另有規定或者涉及國家秘密等情形外,政務服務事項應當全部納入網上政務服務平台辦理。

H. 貴州省政務服務條例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了推進政務服務標准化、規范化、便利化,建設服務型政府,優化營商環境,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優化營商環境條例》《國務院關於在線政務服務的若干規定》等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所稱政務服務,是指行政機關和其他負有政務服務職責的機構(以下統稱政務服務機構)為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以下統稱申請人)依法辦理政務服務事項的活動。

前款所稱其他負有政務服務職責的機構,包括法律、法規授權具有管理公共事務職能的組織和利用公共資源提供公共服務的企事業單位。第三條政務服務事項包括行政權力事項和公共服務事項。

本條例所稱行政權力事項,包括行政許可、行政給付、行政確認、行政裁決等依申請實施的事項,以及為申請人履行法定義務提供便利的事項。

本條例所稱公共服務事項,包括利用公共資源提供的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勞動就業、住房保障、文化體育、救助幫扶、法律服務等與日常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服務事項,以及服務創新創業需求的綜合服務事項。第四條政務服務應當遵循依法誠信、公開公正、廉潔規范、便民高效的原則。第五條各級人民政府領導本行政區域的政務服務工作,應當將政務服務建設納入本行政區域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完善政務服務政策措施,健全政務服務工作機制,及時協調、解決政務服務工作的重大問題。第六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明確政務服務管理機構負責管理監督本行政區域政務服務工作,因地制宜設立和規范政務服務中心,集中開展政務服務工作。

政務服務管理機構負責管理政務服務中心。第七條縣級以上政務服務機構組織和推進本行業本系統的政務服務工作。第二章政務服務事項第八條行政權力事項和公共服務事項實行清單管理,應當明確事項類型、名稱、編碼、依據和行使層級等基本要素。第九條編制行政權力事項清單應當遵循職權法定原則。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根據全國標准統一的行政權力事項目錄清單編制和更新同級行政權力事項清單。具體工作由政務服務管理機構負責。

鄉鎮人民政府行政權力事項清單由縣級人民政府政務服務管理機構編制和更新。第十條編制公共服務事項清單應當充分考慮公共服務需求、兼顧公共服務能力,並廣泛徵求意見。

省政務服務中心組織編制和調整全省公共服務事項基本目錄。

各級政務服務中心根據全省公共服務事項基本目錄和本級人民政府結合實際補充的公共服務事項,組織編制和調整本級公共服務事項清單。第十一條省政務服務中心根據政務服務標准化、規范化建設需要,制定政務服務事項辦事指南編制標准。

省級政務服務機構應當按照辦事指南編制標准,組織編制本行業本系統政務服務事項辦事指南示範文本。市州、縣依法補充的行政權力事項和公共服務事項,其辦事指南示範文本由同級政務服務機構組織編制。

辦事指南示範文本應當包括事項名稱、辦理渠道、辦理流程、辦理條件、辦理期限、申請材料及樣本、收費標准及依據、查詢方式、救濟途徑等基本要素。第十二條政務服務機構應當按照辦事指南示範文本,編制本機構的政務服務事項辦事指南,補充完善辦理機構、辦理時間、辦理窗口、咨詢方式等信息。

政務服務事項辦事指南列出的申請材料應當是辦理該事項的全部材料,不得有模糊性表述和兜底性條款;沒有法律、法規、規章依據,不得增設政務服務事項的辦理條件和環節。

政務服務事項辦事指南信息發生變化的,政務服務機構應當及時更新。第十三條按照誰編制、誰負責的原則,行政權力事項清單、公共服務事項清單和辦事指南應當通過各級人民政府門戶網站、在線政務服務平台和政務服務大廳等及時向社會公布。第三章政務服務平台第十四條各級人民政府設立的政務服務大廳應當合理設置服務窗口、咨詢引導、自助辦理、服務等候、政務公開、投訴受理等功能分區,滿足政務服務事項集中辦理需要。

縣級人民政府應當統籌推進鄉鎮、街道政務服務大廳和社區便民服務站點建設。第十五條政務服務事項應當納入政務服務大廳集中辦理,下列情形除外:

(一)對場地、設施具有特殊要求,不宜納入政務服務大廳集中辦理的;

(二)涉及國家秘密和公共安全,經省人民政府批准,由政務服務機構設立相應場所辦理的。

推動國家垂直管理的政務服務機構在本行政區域辦理的政務服務事項納入所在地政務服務大廳集中辦理。

企事業單位的公共服務事項,由所在地人民政府根據實際決定是否納入政務服務大廳集中辦理。

I.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依法獲取政府信息,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促進依法行政,充分發揮政府信息對人民群眾生產、生活和經濟社會活動的服務作用,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所稱政府信息,是指行政機關在履行職責過程中製作或者獲取的,以一定形式記錄、保存的信息。第三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政府信息公開工作的組織領導。
國務院辦公廳是全國政府信息公開工作的主管部門,負責推進、指導、協調、監督全國的政府信息公開工作。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辦公廳(室)或者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確定的其他政府信息公開工作主管部門負責推進、指導、協調、監督本行政區域的政府信息公開工作。第四條各級人民政府及縣級以上人民政府部門應當建立健全本行政機關的政府信息公開工作制度,並指定機構(以下統稱政府信息公開工作機構)負責本行政機關政府信息公開的日常工作。
政府信息公開工作機構的具體職責是:
(一)具體承辦本行政機關的政府信息公開事宜;
(二)維護和更新本行政機關公開的政府信息;
(三)組織編制本行政機關的政府信息公開指南、政府信息公開目錄和政府信息公開工作年度報告;
(四)對擬公開的政府信息進行保密審查;
(五)本行政機關規定的與政府信息公開有關的其他職責。第五條行政機關公開政府信息,應當遵循公正、公平、便民的原則。第六條行政機關應當及時、准確地公開政府信息。行政機關發現影響或者可能影響社會穩定、擾亂社會管理秩序的虛假或者不完整信息的,應當在其職責范圍內發布准確的政府信息予以澄清。第七條行政機關應當建立健全政府信息發布協調機制。行政機關發布政府信息涉及其他行政機關的,應當與有關行政機關進行溝通、確認,保證行政機關發布的政府信息准確一致。
行政機關發布政府信息依照國家有關規定需要批準的,未經批准不得發布。第八條行政機關公開政府信息,不得危及國家安全、公共安全、經濟安全和社會穩定。第二章公開的范圍第九條行政機關對符合下列基本要求之一的政府信息應當主動公開:
(一)涉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切身利益的;
(二)需要社會公眾廣泛知曉或者參與的;
(三)反映本行政機關機構設置、職能、辦事程序等情況的;
(四)其他依照法律、法規和國家有關規定應當主動公開的。第十條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及其部門應當依照本條例第九條的規定,在各自職責范圍內確定主動公開的政府信息的具體內容,並重點公開下列政府信息:
(一)行政法規、規章和規范性文件;
(二)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專項規劃、區域規劃及相關政策;
(三)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信息;
(四)財政預算、決算報告;
(五)行政事業性收費的項目、依據、標准;
(六)政府集中采購項目的目錄、標准及實施情況;
(七)行政許可的事項、依據、條件、數量、程序、期限以及申請行政許可需要提交的全部材料目錄及辦理情況;
(八)重大建設項目的批准和實施情況;
(九)扶貧、教育、醫療、社會保障、促進就業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及其實施情況;
(十)突發公共事件的應急預案、預警信息及應對情況;
(十一)環境保護、公共衛生、安全生產、食品葯品、產品質量的監督檢查情況。第十一條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縣級人民政府及其部門重點公開的政府信息還應當包括下列內容:
(一)城鄉建設和管理的重大事項;
(二)社會公益事業建設情況;
(三)徵收或者徵用土地、房屋拆遷及其補償、補助費用的發放、使用情況;
(四)搶險救災、優撫、救濟、社會捐助等款物的管理、使用和分配情況。第十二條鄉(鎮)人民政府應當依照本條例第九條的規定,在其職責范圍內確定主動公開的政府信息的具體內容,並重點公開下列政府信息:
(一)貫徹落實國家關於農村工作政策的情況;
(二)財政收支、各類專項資金的管理和使用情況;
(三)鄉(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宅基地使用的審核情況;
(四)徵收或者徵用土地、房屋拆遷及其補償、補助費用的發放、使用情況;
(五)鄉(鎮)的債權債務、籌資籌勞情況;
(六)搶險救災、優撫、救濟、社會捐助等款物的發放情況;
(七)鄉鎮集體企業及其他鄉鎮經濟實體承包、租賃、拍賣等情況;
(八)執行計劃生育政策的情況。

J.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促進政務服務便利化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提高行政效能,促進政務服務便利化,建設服務型政府,推動高質量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優化營商環境條例》《國務院關於在線政務服務的若干規定》等法律、行政法規,結合自治區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所稱政務服務,是指行政機關為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依法辦理政務服務事項的活動。政務服務事項包括行政權力事項和公共服務事項。

本條例所稱行政權力事項,包括行政許可、行政確認、行政裁決、行政給付等依申請實施的事項,以及為申請人履行法定義務提供便利的事項。

本條例所稱公共服務事項,包括利用公共資源提供的公共教育、勞動就業、社會保障、醫療衛生、住房保障、文化體育、救助幫扶、法律服務等與日常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服務事項,以及服務創新創業需求的綜合服務事項。第三條自治區行政區域內行政機關推進政務服務便利化工作,適用本條例。

法律、法規授權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務職能的組織開展政務服務便利化工作,適用本條例有關行政機關的規定。第四條行政機關辦理政務服務事項應當遵循依法誠信、公開公正、廉潔規范、便民高效的原則,充分利用數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手段,優化辦理流程、簡化辦理環節、減少申請材料、縮短辦理時限、降低辦事成本,為群眾和企業提供便利化的政務服務。第五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將政務服務建設納入本行政區域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加強對政務服務工作的組織領導,健全政務服務工作機制,協調、解決政務服務便利化重大問題,保障政務服務便利化工作經費,並將促進政務服務便利化工作納入績效考核。第六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確定的政務服務管理機構負責統籌本行政區域內政務服務便利化工作,其他有關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做好政務服務便利化相關工作。第七條政務服務管理機構和有關單位應當通過門戶網站、新聞媒體等多種形式,宣傳政務服務便利化法律、法規和政策措施。第二章一般規定第八條政務服務事項實行清單管理。行政權力事項清單和公共服務事項清單應當明確事項名稱、編碼、類型、依據和責任主體等基本內容。第九條編制行政權力事項清單應當遵循職權法定原則。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根據國家統一的行政權力事項目錄清單,編制和更新本級行政權力事項清單;鄉鎮人民政府行政權力事項清單由縣級人民政府編制和更新。具體工作由政務服務管理機構負責。第十條自治區政務服務管理機構組織編制和調整本級公共服務事項基本目錄。

州、市(地)、縣(市、區)政務服務管理機構根據自治區公共服務事項基本目錄和本級人民政府補充的公共服務事項,組織編制和調整本級公共服務事項清單。

編制公共服務事項清單應當廣泛徵求意見,充分考慮公共服務需求和公共服務能力。第十一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政務服務管理機構應當會同有關部門根據政務服務標准化、規范化要求,依據政務服務事項清單編制辦事指南,為群眾和企業辦事提供明確清晰的辦事指引。

因法律、法規或者規章制定、修改、廢止,需要調整辦事指南的,應當及時完成調整並公示。

行政機關應當按照辦事指南的規定辦理政務服務事項,不得對群眾和企業提出辦事指南規定以外的要求。第十二條辦事指南應當包括事項名稱、編碼、類型、設定依據,實施主體、受理條件、服務對象,法定辦結時限、承諾辦結時限、結果名稱、結果樣本,收費標准、收費依據,申請材料、容缺受理、辦理流程、辦理形式、審查標准、通辦范圍,預約辦理、咨詢方式、監督投訴方式等要素。

辦事指南列明的申請材料應當為辦理該事項的全部材料,不得有模糊性表述和兜底條款。第十三條政務服務事項清單和辦事指南應當通過各級人民政府門戶網站、政務服務大廳、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平台(以下簡稱一體化平台)、移動終端、自助終端等途徑對外公開,並支持應用程序、二維碼等方式瀏覽查詢,實行同源管理、同源發布。第十四條行政機關對同一政務服務事項實行無差別受理、同標准辦理,為群眾和企業提供線上線下統一、服務標准統一、服務品質統一的政務服務。

沒有法律、法規或者規章依據,不得增設政務服務事項的辦理條件和環節。

熱點內容
王超法院 發布:2024-05-07 18:04:29 瀏覽:416
廣州司法職業 發布:2024-05-07 17:47:17 瀏覽:860
法治進行著 發布:2024-05-07 15:18:19 瀏覽:228
2019年4月合同法自考00230答案 發布:2024-05-07 14:48:51 瀏覽:109
2013中國法治發展 發布:2024-05-07 14:44:24 瀏覽:480
立足民法典 發布:2024-05-07 13:08:07 瀏覽:132
經濟法視頻百度雲 發布:2024-05-07 12:54:46 瀏覽:461
客服外包規章制度範本 發布:2024-05-07 08:02:54 瀏覽:90
鹽城市亭湖區人民法庭 發布:2024-05-07 06:01:48 瀏覽:260
借名購房協議書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4-05-07 05:37:32 瀏覽: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