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軟體保護條例
⑴ 關於計算機軟體保護條例第17條
1.你的1不對,按你的1的表示那學習沒有對象,這里的本意是學習和研究的對象都是軟體內含的設計思想和原理。
2.如果不超出17條的范圍,那麼下載者和網站都不違法,誰超出誰違法
⑵ 關於《計算機軟體保護條例》的論文
有的, ,
計算機的 。知道啊。。
⑶ 我國政府首次頒發的《計算機軟體保護條例》於_年開始實施
計算機軟體保護來條例
1991年5月源24日國務院第八十三次常務會議通過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保護計算機軟體著作權人的權益,調整計算機軟體在開發、傳播和
使用中發生的利益關系,鼓勵計算機軟體的開發與流通,促進計算機應用事業的發
展,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的規定,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本條例所稱的計算機軟體(簡稱軟體,下同)是指計算機程序及其有
關文檔。
第三條 本條例下列用語的含義是:
(一)計算機程序:指為了得到某種結果而可以由計算機等具有信息處理能力
參考資料中的詳細:
⑷ 計算機軟體保護條例中規定可不給你軟體著作權人許可不向其支付報酬的情況是什麼
根據二○○二年一月一日《計算機軟體保護條例》規定:
為了學習和研究軟體內含的
設計思想和原理,通過安裝、顯示、傳輸或者存儲軟體等方式使用軟體的,可以不經
軟體著作權人許可,不向其支付報酬!
⑸ 我國政府對計算機軟體知識產權進行保護的第一部政策法規是
我國政府對計算機軟體知識產權進行保護的第一部政策法規是《計算機軟體保護條例》。
《計算機軟體保護條例》於2001年12月20日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339號公布。
軟體產業是國民經濟高速發展和社會信息化的基礎性和戰略性產業。今天,在社會日益步入信息化的時代,計算機軟體可以說是無處不在。
實際上,計算機軟體技術及其產業早已超越了技術和產業的范圍,對整個國民經濟乃至科技、文化、國防等多個方面都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因此,促進軟體產業和國民經濟信息化的發展是包括我國在內的世界各國的必然選擇,也是本條例的立法宗旨。
(5)計算機軟體保護條例擴展閱讀:
《計算機軟體保護條例》用語含義:
1、計算機程序——是指為了得到某種結果而可由計算機等具有信息處理能力的裝置執行的代碼指令序列,或者可以被自動轉換成代碼化指序列的符號化指令序列或者符號化語句序列。同一計算機程序的原程序和目標程序為同一作品。
2、文檔——是指用來描述程序的內容、組成、設計、功能規格、開發情況、測試結果及使用方法及使用方法的文字資料和圖表等,如程序說明書、流程圖、用戶手冊等。
3、軟體開發者——是指實際組織開發、直接進行開發,並對開發完成的軟體承擔責任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或者依靠自己具有的條件獨立完成軟體開發,並對軟體承擔責任的自然人。
4、軟體著作權人——是指依照《計算機軟體保護條例》第八條、第九條享有著作權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計算機軟體保護條例》
⑹ 18.<計算機軟體保護條例>中所稱的計算機軟體,簡稱軟體,是指 A、計算機程序 B、源程序和目標
18題選擇D,其實是程序+文檔,都要保護的。
19DML是數據操作語言。
⑺ 根據2002年1月1日計算機軟體保護條例規定,為了學習和研究軟體內含的設計思想和原理,通過安裝、顯示、傳輸
突然發現這是好多年前的問題了...不知道那麼多年過去,lz的問題解決了沒有。。
我之前研讀過一些國際公約,應該可以給出一些比較恰當的解釋。
根據《保護文學和藝術作品伯爾尼公約》第十條第二款之規定:
使用文學藝術作品作為教學解說的權利,只要是在為達到正當目的所需要的范圍內使用,並且符合正當習慣,即可由本聯盟成員國法律以及成員國之間現已簽訂或將要簽訂的特別協議加以規定。
《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版權條約》(1996年日內瓦公約),第4條在數字版權方面對《伯爾尼公約》作出補充,將計算機軟體列入了《伯爾尼公約》的保護范圍:
計算機程序作為《伯爾尼公約》第2條意義下的文學作品受到保護。此種保護適用於各計算機程序,而無論其表達方式或表達形式如何。
關於第4條的議定聲明:按第2條的解釋,依本條約第4條規定的計算機程序保護的范圍,與《伯爾尼公約》第2條的規定一致。
第十條第一款又對各國立法許可權作出了特殊聲明:
締約各方在某些不與作品的正常利用相抵觸、也不無理地損害作者合法利益的特殊情況下,可在其國內立法中對依本條約授予文學和藝術作品作者的權利規定限制或例外。
因此我國《計算機軟體保護條例》中:
為了學習和研究軟體內含的設計思想和原理,通過安裝、顯示、傳輸或者存儲軟體等方式使用軟體的,可以不經軟體著作權人許可,不向其支付報酬。
這一規定的內容完全符合相關國際公約。
⑻ <計算機軟體保護條例> 修訂意見
計算機軟體保護條例
總則
第一條 為保護計算機軟體著作權人的權益,調整計算機軟體在開發、傳播和
使用中發生的利益關系,鼓勵計算機軟體的開發與流通,促進計算機應用事業的發
展,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的規定,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本條例所稱的計算機軟體(簡稱軟體,下同)是指計算機程序及其有
關文檔。
第三條 本條例下列用語的含義是:
(一)計算機程序:指為了得到某種結果而可以由計算機等具有信息處理能力
的裝置執行的代碼化指令序列,或者可被自動轉換成代碼化指令序列的符號化指令
序列或者符號化語句序列。
計算機程序包括源程序和目標程序。同一程序的源文本和目標文本應當視為同
一作品。
(二)文檔:指用自然語言或者形式化語言所編寫的文字資料和圖表,用來描
述程序的內容、組成、設計、功能規格、開發情況、測試結果及使用方法,如程序
設計說明書、流程圖、用戶手冊等。
(三)軟體開發者:指實際組織、進行開發工作,提供工作條件以完成軟體開
發,並對軟體承擔責任的法人或者非法人單位(簡稱單位,下同);依靠自己具有
的條件完成軟體開發,並對軟體承擔責任的公民。
(四)軟體著作權人:指按本條例的規定,對軟體享有著作權的單位和公民。
(五)復制:指把軟體轉載在有形物體上的行為。
第四條 本條例所稱對軟體的保護,是指軟體的著作權人或者其受讓者享有本
條例規定的軟體著作權的各項權利。
第五條 受本條例保護的軟體必須由開發者獨立開發,並已固定在某種有形物
體上。
第六條 中國公民和單位對其所開發的軟體,不論是否發表,不論在何地發表
,均依照本條例享有著作權。
外國人的軟體首先在中國境內發表的,依照本條例享有著作權。
外國人在中國境外發表的軟體,依照其所屬國同中國簽訂的協議或者共同參加
的國際條約享有的著作權,受本條例保護。
第七條 本條例對軟體的保護不能擴大到開發軟體所用的思想、概念、發現、
原理、演算法、處理過程和運行方法。
第八條 國務院授權的軟體登記管理機構主管全國軟體的登記工作。
第二章 計算機軟體著作權
第九條 軟體著作權人享有下列各項權利:
(一)發表權,即決定軟體是否公之於眾的權利;
(二)開發者身份權,即表明開發者身份的權利以及在其軟體上署名的權利;
(三)使用權,即在不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前提下,以復制、展示、發行、修
改、翻譯、注釋等方式使用其軟體的權利;
(四)使用許可權和獲得報酬權,即許可他人以本條第(三)項中規定的部分
或者全部方式使用其軟體的權利和由此而獲得報酬的權利;
(五)轉讓權,即向他人轉讓由本條第(三)項和第(四)項規定的使用權和
使用許可權的權利。
第十條 軟體著作權屬於軟體開發者,本條例有專門規定者從其規定。
第十一條 由兩個以上的單位、公民合作開發的軟體,除另有協議外,其軟體
著作權由各合作開發者共同享有。
合作開發者對軟體著作權的行使按照事前的書面協議進行。如無書面協議,而
合作開發的軟體可以分割使用的,開發者對各自開發的部分可以單獨享有著作權,
但行使著作權時不得擴展到合作開發的軟體整體的著作權。合作開發的軟體不能分
割使用的,由合作開發者協商一致行使。如不能協商一致,又無正當理由,任何一
方不得阻止他方行使除轉讓權以外的其他權利,但所得收益應合理分配給所有合作
開發者。
第十二條 受他人委託開發的軟體,其著作權的歸屬由委託者與受委託者簽定
書面協議約定,如無書面協議或者在協議中未作明確約定,其著作權屬於受委託者。
第十三條 由上級單位或者政府部門下達任務開發的軟體,著作權的歸屬由項
目任務書或者合同規定,如項目任務書或者合同中未作明確規定,軟體著作權屬於
接受任務的單位。
國務院有關主管部門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對本系統內或者所管轄
的全民所有制單位開發的對於國家利益和公共利益具有重大意義的軟體,有權決定
允許指定的單位使用,由使用單位按照國家有關規定支付使用費。
第十四條 公民在單位任職期間所開發的軟體,如是執行本職工作的結果,即
針對本職工作中明確指定的開發目標所開發的,或者是從事本職工作活動所預見的
結果或者自然的結果,則該軟體的著作權屬於該單位。
公民所開發的軟體如不是執行本職工作的結果,並與開發者在單位中從事的工
作內容無直接聯系,同時又未使用單位的物質技術條件,則該軟體的著作權屬於開
發者自己。
第十五條 軟體著作權的保護期為二十五年,截止於軟體首次發表後第二十五
年的十二月三十一日。保護期滿前,軟體著作權人可以向軟體登記管理機構申請續
展二十五年,但保護期最長不超過五十年。
軟體開發者的開發者身份權的保護期不受限制。
第十六條 在軟體著作權的保護期內,軟體著作權的繼承者可根據《中華人民
共和國繼承法》的有關規定,繼承本條例第九條第(三)項和第(四)項規定的權
利。
繼承活動的發生不改變該軟體權利的保護期。
第十七條 在軟體著作權的保護期內,享有軟體著作權的單位發生變更後,由
合法的繼承單位享有該軟體的各項權利。
享有軟體著作權的單位發生變更,不改變該軟體權利的保護期。
第十八條 在軟體著作權的保護期內,軟體的著作權人或者其受讓者有權許可
他人行使本條例第九條第(三)項規定的使用權。著作權人或者其受讓者許可他人
行使使用權時,可以按協議收取費用。
軟體權利的使用許可應當根據我國有關法規以簽訂、執行書面合同的方式進行
。被許可人應當在合同規定的方式、條件、范圍和時間內行使使用權。
許可合同的有效期限一次不得超過十年。合同期滿可以續訂。
合同中未明確規定為獨占許可的,被許可的軟體權利應當視為非獨占的。
上述許可活動的發生不改變該軟體著作權的歸屬。
第十九條 在軟體著作權的保護期內,由本條例第九條第(三)項和第(四)
項規定的使用權和使用許可權的享有者,可以把使用權和使用許可權轉讓給他人。
軟體權利的轉讓應當根據我國有關法規以簽訂、執行書面合同的方式進行。
轉讓活動的發生不改變該軟體著作權的保護期。
第二十條 軟體著作權保護期滿後,除開發者身份權以外,該軟體的其他各項
權利即行終止。
凡符合下列各項之一者,除開發者身份權以外,軟體的各項權利在保護期滿之
前進入公有領域:
(一)擁有該軟體著作權的單位終止而無合法繼承者;
(二)擁有該軟體著作權的公民死亡而無合法繼承者。
第二十一條 合法持有軟體復製品的單位、公民,在不經該軟體著作權人同意
的情況下,享有下列權利:
(一)根據使用的需要把該軟體裝入計算機內;
(二)為了存檔而製作備份復製品。但這些備份復製品不得通過任何方式提供
給他人使用。一旦持有者喪失對該軟體的合法持有權時,這些備份復製品必須全部
銷毀;
(三)為了把該軟體用於實際的計算機應用環境或者改進其功能性能而進行必
要的修改。但除另有協議外,未經該軟體著作權人或者其合法受讓者的同意,不得
向任何第三方提供修改後的文本。
第二十二條 因課堂教學、科學研究、國家機關執行公務等非商業性目的的需
要對軟體進行少量的復制,可以不經軟體著作權人或者其合法受讓者的同意,不向
其支付報酬。但使用時應當說明該軟體的名稱、開發者,並且不得侵犯著作權人或
者其合法受讓者依本條例所享有的其他各項權利。該復製品使用完畢後應當妥善保
管、收回或者銷毀,不得用於其他目的或者向他人提供。
第三章 計算機軟體的登記管理
第二十三條 在本條例發布以後發表的軟體,可向軟體登記管理機構辦理登記
申請,登記獲准之後,由軟體登記管理機構發放登記證明文件,並向社會公告。
第二十四條 向軟體登記管理機構辦理軟體著作權的登記,是根據本條例提出
軟體權利糾紛行政處理或者訴訟的前提。
軟體登記管理機構發放的登記證明文件,是軟體著作權有效或者登記申請文件
中所述事實確實的初步證明。
第二十五條 軟體著作權人申請登記時應當提交:
(一)按規定填寫的軟體著作權登記表;
(二)符合規定的軟體鑒別材料。
軟體著作權人還應當按規定交納登記費。
軟體登記的具體管理辦法和收費標准由軟體登記管理機構公布。
第二十六條 軟體著作權的登記具有下列情況之一的,可以被撤銷:
(一)根據最終的司法判決;
(二)已經確認申請登記中提供的主要信息是不真實的。
第二十七條 凡已辦理登記的軟體,在軟體權利發生轉讓活動時,受讓方應當
在轉讓合同正式簽訂後三個月之內向軟體登記管理機構備案,否則不能對抗第三者
的侵權活動。
第二十八條 中國籍的軟體著作權人將其在中國境內開發的軟體的權利向外國
人許可或者轉讓時,應當報請國務院有關主管部門批准並向軟體登記管理機構備案
。
第二十九條 從事軟體登記的工作人員,以及曾在此職位上工作過的人員,在
軟體著作權的保護期內,除為了執行這項登記管理職務的目的之外,不得利用或者
向他人透露申請者登記時提交的存檔材料及有關情況。
第四章 法律責任
第三十條 除本條例第二十一條及第二十二條規定的情況外,有下列侵權行為
的,應當根據情況,承擔停止侵害、消除影響、公開賠禮道歉、賠償損失等民事責
任,並可以由國家軟體著作權行政管理部門給予沒收非法所得、罰款等行政處罰:
(一)未經軟體著作權人同意發表其軟體作品;
(二)將他人開發的軟體當作自己的作品發表;
(三)未經合作者同意,將與他人合作開發的軟體當作自己單獨完成的作品發
表;
(四)在他人開發的軟體上署名或者塗改他人開發的軟體上的署名;
(五)未經軟體著作權人或者其合法受讓者的同意修改、翻譯、注釋其軟體作
品;
(六)未經軟體著作權人或者其合法受讓者的同意復制或者部分復制其軟體作
品;
(七)未經軟體著作權人或者其合法受讓者的同意向公眾發行、展示其軟體的
復製品;
(八)未經軟體著作權人或者其合法受讓者的同意向任何第三方辦理其軟體的
許可使用或者轉讓事宜。
第三十一條 因下列情況之一而引起的所開發的軟體與已經存在的軟體相似,
不構成對已經存在的軟體的著作權的侵犯:
(一)由於必須執行國家有關政策、法律、法規和規章;
(二)由於必須執行國家技術標准;
(三)由於可供選用的表現形式種類有限。
第三十二條 軟體持有者不知道或者沒有合理的依據知道該軟體是侵權物品,
其侵權責任由該侵權軟體的提供者承擔。但若所持有的侵權軟體不銷毀不足以保護
軟體著作權人的權益時,持有者有義務銷毀所持有的侵權軟體,為此遭受的損失可
以向侵權軟體的提供者追償。
前款所稱侵權軟體的提供者包括明知是侵權軟體又向他人提供該侵權軟體者。
第三十三條 當事人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條件的,應
當依照民法通則有關規定承擔民事責任。
第三十四條 軟體著作權侵權糾紛可以調解,調解不成或者調解達成協議後一
方反悔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當事人不願調解的,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
第三十五條 軟體著作權合同糾紛可以調解,也可以依據合同中的仲裁條款或
者事後達成的書面仲裁協議,向國家軟體著作權仲裁機構申請仲裁。
對於仲裁裁決,當事人應當履行。當事人一方不履行仲裁裁決的,另一方可以
申請人民法院執行。
受申請的人民法院發現仲裁裁決違法的,有權不予執行。人民法院不予執行的
,當事人可以就合同糾紛向人民法院起訴。
當事人沒有在合同中訂立仲裁條款,事後又沒有書面仲裁協議的,可以直接向
人民法院起訴。
第三十六條 當事人如對國家軟體著作權行政管理部門的行政處罰不服的,可
以在自收到通知之日起三個月內向人民法院起訴。期滿不履行也不起訴的,國家軟
件著作權行政管理部門可以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第三十七條 軟體登記管理機構工作人員違反本條例第二十九條規定的,由軟
件登記管理機構或者上級主管部門給予行政處分;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由司法
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五章 附 則
第三十八條 本條例施行前發生的侵權行為,依照侵權行為發生時的有關規定
處理。
第三十九條 本條例由國務院主管軟體登記管理和軟體著作權的行政管理部門
負責解釋。
第四十條 本條例自一九九一年十月一日起施行。
⑼ 計算機軟體保護條例的限制制度是什麼
第二章 軟體著作權
第八條
軟體著作權人享有下列各項權利: (一)發表權,即決定軟體是否公之於眾的權利; (二)署名權,即表明開發者身份,在軟體上署名的權利; (三)修改權,即對軟體進行增補、刪節,或者改變指令、語句順序的權利; (四)復制權,即將軟體製作一份或者多份的權利; (五)發行權,即以出售或者贈與方式向公眾提供軟體的原件或者復製件的權利; (六)出租權,即有償許可他人臨時使用軟體的權利,但是軟體不是出租的主要標的的除外; (七)信息網路傳播權,即以有線或者無線方式向公眾提供軟體,使公眾可以在其個人選定的時間和地點獲得軟體的權利; (八)翻譯權,即將原軟體從一種自然語言文字轉換成另一種自然語言文字的權利; (九)應當由軟體著作權人享有的其他權利。 軟體著作權人可以許可他人行使其軟體著作權,並有權獲得報酬。軟體著作權人可以全部或者部分轉讓其軟體著作權,並有權獲得報酬。
第九條
軟體著作權屬於軟體開發者,本條例另有規定的除外。如無相反證明,在軟體上署名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為開發者。
第十條
由兩個以上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合作開發的軟體,其著作權的歸屬由合作開發者簽訂書面合同約定。無書面合同或者合同未作明確約定,合作開發的軟體可以分割使用的,開發者對各自開發的部分可以單獨享有著作權;但是,行使著作權時,不得擴展到合作開發的軟體整體的著作權。合作開發的軟體不能分割使用的,其著作權由各合作開發者共同享有,通過協商一致行使;不能協商一致,又無正當理由的,任何一方不得阻止他方行使除轉讓權以外的其他權利,但是所得收益應當合理分配給所有合作開發者。
第十一條
接受他人委託開發的軟體,其著作權的歸屬由委託人與受託人簽訂書面合同約定;無書面合同或者合同未作明確約定的,其著作權由受託人享有。
第十二條
由國家機關下達任務開發的軟體,著作權的歸屬與行使由項目任務書或者合同規定;項目任務書或者合同中未作明確規定的,軟體著作權由接受任務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享有。
第十三條
自然人在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中任職期間所開發的軟體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該軟體著作權由該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享有,該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以對開發軟體的自然人進行獎勵: (一)針對本職工作中明確指定的開發目標所開發的軟體; (二)開發的軟體是從事本職工作活動所預見的結果或者自然的結果; (三)主要使用了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資金、專用設備、未公開的專門信息等物質技術條件所開發並由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承擔責任的軟體。
第十四條
軟體著作權自軟體開發完成之日起產生。自然人的軟體著作權,保護期為自然人終生及其死亡後50年,截止於自然人死亡後第50年的12月31日;軟體是合作開發的,截止於最後死亡的自然人死亡後第50年的12月31日。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軟體著作權,保護期為50年,截止於軟體首次發表後第50年的12月31日,但軟體自開發完成之日起50年內未發表的,本條例不再保護。
第十五條
軟體著作權屬於自然人的,該自然人死亡後,在軟體著作權的保護期內,軟體著作權的繼承人可以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的有關規定,繼承本條例第八條規定的除署名權以外的其他權利。軟體著作權屬於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變更、終止後,其著作權在本條例規定的保護期內由承受其權利義務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享有;沒有承受其權利義務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由國家享有。
第十六條
軟體的合法復製品所有人享有下列權利: (一)根據使用的需要把該軟體裝入計算機等具有信息處理能力的裝置內; (二)為了防止復製品損壞而製作備份復製品。這些備份復製品不得通過任何方式提供給他人使用,並在所有人喪失該合法復製品的所有權時,負責將備份復製品銷毀; (三)為了把該軟體用於實際的計算機應用環境或者改進其功能、性能而進行必要的修改;但是,除合同另有約定外,未經該軟體著作權人許可,不得向任何第三方提供修改後的軟體。
第十七條
為了學習和研究軟體內含的設計思想和原理,通過安裝、顯示、傳輸或者存儲軟體等方式使用軟體的,可以不經軟體著作權人許可,不向其支付報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