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管理條例實施細則
A. 《公路安全保護條例》自2011年7月1日起實施後,《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路管理條例實施細則》廢止了嗎
《公路復安全保護條例》自製2011年7月1日起實施後,廢止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路管理條例》那麼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路管理條例》制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路管理條例實施細則》也會因為母體法的失效而失效。
《公路安全保護條例》(2011年7月1日起施行)
第七十七條本條例自2011年7月1日起施行。1987年10月13日國務院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路管理條例》同時廢止。
B. 關於交通行政執法方面的法律法規有哪些需要詳細的
交通行政執法法律法規比較多,常用的有:
公路路政部分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路法內》
《公路安全保護容條例》
《收費公路管理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路管理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路管理條例實施細則》
《公路超限檢測站管理辦法》
《路政管理規定》
《公路渡口管理規定》
《超限運輸車輛行駛公路管理規定》
等
道路運輸部分
《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運輸條例》
《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
《道路貨物運輸及站場管理規定》
《道路危險貨物運輸管理規定》
《放射性物品道路運輸管理規定》
《道路旅客運輸及客運站管理規定》
《國際道路運輸管理規定》
《機動車駕駛員培訓管理規定》
《道路運輸從業人員管理規定》
《機動車維修管理規定》
等
還有水路運輸部分、港口行政部分、航道行政部分的法規……
C.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路管理條例的附 則
第三十六條本條例抄下列用語的含義是:
「公路」是指經公路主管部門驗收認定的城間、城鄉間、鄉間能行駛汽車的公共道路。公路包括公路的路基、路面、橋梁、涵洞、隧道。
「公路用地」是指公路兩側邊溝(或者截水溝)及邊溝(或者截水溝)以外不少於1米范圍的土地。公路用地的具體范圍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確定。
「公路設施」是指公路的排水設備、防護構造物、交叉道口、界碑、測樁、安全設施、通訊設施、檢測及監控設施、養護設施、服務設施、渡口碼頭、花草林木、專用房屋等。
第三十七條本條例由交通部負責解釋,交通部可以根據本條例制定實施細則。
第三十八條本條例自1988年1月1日起施行。
D.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路管理條例實施細則的修改決定
根據國務院《關於實施成品油價格和稅費改革的通知》(國發〔2008〕37號)以及《國務院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路管理條例〉的決定》(國務院2008年第543號令),交通運輸部決定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路管理條例實施細則》作如下修改:
一、刪除第十條第六項中的「公路養路費」。
二、將第十四條第二款修改為:「國道和重要省道的新建、改建,由國家和地方共同投資或者用車輛購置稅和國務院成品油價格和稅費改革後形成的交通資金收入給予補助」,並將第三款修改為:「縣道建設主要依靠地方投資與民工建勤的辦法實施,可用國務院成品油價格和稅費改革後形成的交通資金收入給予補助」。
三、刪除第四十六條中的「公路養路費」。
四、刪除第四十八條第一款和第三款。
五、刪除第四十九條第一款中的「公路養路費」,刪除第四十九條第二款。
六、刪除第五十條中的「及公路征費稽查站卡」、「和征費檢查」及「也不得拒絕接受檢查」。
七、刪除第五十一條。
八、刪除第五十三條第一款和第四款,同時將該條第三款修改為:「對收取的過渡費的使用,除以渡養渡的必要支出外,主要用作改渡為橋的建設資金」。
九、將第六十一條修改為:「對違反本《細則》第四十八條、第四十九條規定的單位和個人,根據以下規定處罰:(一)對逃繳公路規費的,責令限期補繳;對情節嚴重的,還應當處以相當所欠費款一至五倍的罰。(二)對非公路主管部門或者其授權的公路管理機構的任何其他部門、單位和個人擅自徵收通行費、過渡費的,應當沒收全部非法所得,並處以不超過全部非法所得兩倍的罰款,同時對當事者及其單位主要負責人處以相當其本人三個月工資的罰款」。
此外,對條文的順序以及條文中引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路管理條例》的條文順序,根據2008年12月27日公布的《國務院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路管理條例〉的決定》作相應調整。
本決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路管理條例實施細則》根據本決定作相應修改,重新發布。
E.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路道路管理條例
這部法規目前已經作廢。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路管理條例》於1987年10月版13日由權國務院發布,根據2008年12月27日《國務院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路管理條例〉的決定》修訂後,2008年12月27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543號重新公布,決定自2009年1月1日起施行。2011年3月7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593號公布《公路安全保護條例》,決定該《條例》自2011年7月1日起施行,並決定1987年10月13日國務院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路管理條例》同時廢止。
F.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路管理條例》
國務院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路管理條例》的決定
國務院決定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路管理條例》做如下修改:
一、將第九條第一款修改為:「公路建設資金可以採取以下方式籌集:國家和地方投資、專用單位投資、中外合資、社會集資、貸款和車輛購置稅。」
二、將第三十三條改為第三十一條,刪除該條中有關設立「公路征費稽查站卡」的規定,並將這一條修改為:「經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批准,公路主管部門可以在必要的公路路口、橋頭、渡口、隧道口設立收取車輛通行費的站卡。」
三、刪除第十八條、第十九條、第三十五條。
此外,對其他條文的順序做相應調整。
本決定自2009年1月1日起施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路管理條例》根據本決定做相應修改,重新公布。[1]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路管理條例
(1987年10月13日國務院發布 根據2008年12月27日《國務院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路管理條例〉的決定》修訂)
G. 公路管理條例在公路安全保護條例出台後廢止了公路管理條例實施細則廢止了嗎哪位資深律師可以幫我解釋
公路安全保護條例
第七十七條本條例自2011年7月1日起施行。1987年10月13日國務院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路管理條例》同時廢止。
H. 2. 公路路政管理法律、法規關於公路附屬設施及其管理的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路法》
《公路安全保護條例》
《收費公路管理條回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答路管理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路管理條例實施細則》
《路政管理規定》
《超限運輸車輛行駛公路管理規定》
及其各省市自治區的路政管理有關規定等。
I. 江蘇省公路養路費徵收管理規定實施細則
(1993年10月14日江蘇省人民政府令第號發布 根據1997年12月27日江蘇省人民政府令第118號《江蘇省人民政府關於修改<江蘇省公路養路費徵收管理規定實施細則>》第一次修正 2002年6月19日江蘇省人民政府令第191號《江蘇省人民政府關於修改<江蘇省公路養路費徵收管理規定實施細則>》第二次修正)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加強公路養路費(含養路費附加費,下同)征稽管理工作,切實保障公路養護和改善的資金來源,促進我省公路交通和各項事業的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路管理條例》和國家公路養路費徵收管理的有關規定,結合我省實際情況,制訂本實施細則。
第二條 公路養路費(以下簡稱養路費)是按照國家「以路養路、專款專用」的原則,向有車單位、個人徵收的用於公路養護、修理、技術改造、改善和管理的專項事業費。
第三條 養路費徵收工作實行統一領導,集中管理的原則。
各市、縣(市)養路費徵收工作由省公路主管部門統一領導,集中管理,按照「收管用一體,統收統支,收支兩條線,嚴格核查」的原則,組建養路費徵收稽查機構具體實施,其他任何單位、個人都無權徵收和決定減征或免徵養路費。
手扶拖拉機和畜力車養路費,由各市、縣(市)公路主管部門按手扶拖拉機徵收標准徵收。並按照「收支兩條線、以路養路、專款專用」的原則用於縣(市)以下支線公路、市郊公路和公路汽車渡口的養護、改建、大中修工程。
第四條 凡在我省境內擁有車輛的單位和個人,必須遵照本實施細則及時向車籍所在地的征稽機構繳納養路費和辦理免徵手續。各級征稽機構及其征稽人員行使征費稽查權,任何部門、單位和個人不得阻撓養路費徵收稽查工作,也不得拒絕接受檢查。
第五條 各級人民政府要加強對養路費徵收稽查工作的領導,支持征稽機構宣傳和執行養路費徵收政策,建立健全各項行政規章和措施,協調理順各方面的關系。各級公路主管部門要健全征稽機構,按征稽工作業務和崗位設置需要,配備征稽人員,建立崗位責任制,完善各項管理制度,切實做到應征不漏。
第二章 養路費徵收稽查機構的職責
第六條 各級養路費征稽機構及其人員的主要職責是:
(一)宣傳和執行國家、省有關征費政策、法規、規章,認真貫徹「應征不漏」的原則,確保各項征費任務的完成;
(二)按章征費,加強費源(車輛)管理、車輛台帳管理、停駛(報停)車輛及其牌證管理、征稽票證管理、費款存儲和上解制度管理等;
(三)依法上路上戶對有車單位、個人徵收養路費,並可對停靠在停車場、車站、碼頭、作業場地、車輛通行費收費站、風景游覽區的車輛進行有關養路費繳納情況的檢查,對有車單位和個人的車輛使用情況、報停車輛存放地點、車輛營運帳目和有關繳納養路費的財務帳冊進行稽查;
(四)根據養路費徵收稽查工作的需要,加強源頭管理,經省人民政府批准,可上路巡迴檢查。
(五)對違反本實施細則的有車單位、個人和車輛駕駛人員,視其情節輕重,依法給予處罰;
(六)與公安、農機、石油和軍隊等車輛管理部門加強聯系,定期了解和掌握車輛新增、報廢、異動、供油等情況,組織人員通過車輛年審年檢,核驗養路費票證及繳費情況;
(七)加強養路費征稽隊伍建設、理論研究和人才培訓工作,不斷提高征稽人員的素質和管理水平;逐步實現養路費徵收管理工作的規范化和現代化。
第七條 各級公安、農機、石油等部門要積極支持和配合征稽機構做好養路費征稽工作,提供車輛和駕駛員等有關檔案和統計資料,在辦理新車入戶、補換牌證、異動 、轉籍、過戶、改型、報廢、車輛年審年檢以及供油時,應同時檢驗養路費繳、免憑證或征稽機構簽發的免費不發證車輛的證明, 以及新增車輛養路費注冊入戶證明,凡沒有養路費繳、免憑證或證明的應令其到征稽機構辦理補交養路費後,方可給予辦理有關手續。
第八條 征稽人員執行公務應佩戴「中國公路征費」胸章,持《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路征費檢查證》和指揮牌(燈)。養路費征稽專用車輛,應裝有白底藍字的「中國公路征費」標牌、公路路徽標志、紅色閃光警燈和警報器。征稽機構可根據費款解送及征費稽查管理工作的需要,適當配備必要的保安防範器械,逐步完善車輛、通訊、勘察取證裝備等設施。
第三章 養路費的徵收和減征免徵范圍
第九條 除本章另有規定外,下列車輛應繳納全額養路費:
(一)凡領有行車牌證(包括臨時牌證、試車牌證、學習牌證和專用牌證等)的各種客貨汽車、特種車、專用車、牽引車、簡易汽車(含農用運輸車)、掛車(含炮台車)、拖帶的平板車、膠輪拖拉機(含手扶拖拉機)、三輪機動車、摩托車(二輪、側三輪、輕騎),以及領有牌證、從事公路運輸的畜力車;
(二)軍隊、公安、武警系統參加地方營業運輸、承包民用工程、為地方培訓駕駛員及包租給地方單位和個人的車輛;
(三)軍隊、公安、武警系統內企業的車輛;
(四)外資企業、中外合資企業、中外合作企業和港、澳、台地區在內地獨資、合資、合作企業的車輛;
(五)駐華國際組織和外國辦事機構的車輛;
(六)外國個人在華使用的車輛;
(七)臨時入境的各種外國籍機動車輛。
第十條 對下列車輛暫定免徵養路費:
(一)按國家正式定編標准配備的縣級以上(含縣級)黨政機關、人民團體和學校自用,並由國家預算內行政經費和教育經費直接開支的五人座及以下的小轎車、小吉普車、小客車。
(二)外國使(領)館自用的車輛。
(三)只在由城建部門修建和養護管理的市區道路固定線路上行駛的公共汽車、電車(不包括計程車)。
(四)經省公路主管部門核定設有固定裝置、明顯專用標志的下列特種車、專用車。
1.城市環衛部門的專用裝運垃圾車、糞便車、灑水車和城建部門的路燈修理專用工程車;
2.縣級以上(含縣級)醫療衛生部門所屬的專業醫院、中心醫院、救護站、防疫站的專用救護車、采血車、防疫車;
3.環保部門的環境監測車;
4.公安、司法行政等部門定編內的警車、囚車(設有囚箱),設有專用固定消防裝置的消防車和森林專用消防車;
5.防汛部門的防汛指揮車;
6.鐵路、交通、郵電部門的戰備專用微波通信車;
7.港航監理車。
(五)由國家預算內國防費開支的軍事裝備性車輛。
(六)城市市政養護管理部門從事城市道路養護的專用車輛,公路養護管理部門的養路專用車,公路工程指揮車,路政管理車,養路費稽查車。
(七)經縣級公路主管部門核定完全從事田間作業的拖拉機和畜力車。
(八)經征稽機構核定在礦山、油田、林場內完全不行駛公路的采礦自卸車,油田、林場設有固定裝置的專用生產車、積材車。
本條所列第(二)、(三)、(五)、(七)、(八)項規定暫定免費車輛的單位應到當地養路費征稽機構申請免徵注冊登記,其餘各項規定免費車輛的單位均應按規定及時到當地征稽機構申請辦理免徵手續。領取免繳證;省級機關直接到省級征稽機構辦理免徵手續。免費車輛改變使用性質、超出使用范圍、變更使用單位、參加營業性運輸的,均應交納全額養路費。
第十一條 對下列車輛暫定減征養路費,但在改變減征條件、超出減征范圍時,應繳納全額養路費:
(一)本實施細則第十條第(一)項規定的免徵單位自用的各類貨車、客貨兩用車和五座以上(不含五座)的各型客車減半徵收養路費(不含其所屬的企事業單位);
(二)鄉鎮醫療衛生院和企事業單位自辦醫院的既用於救護又用於本院醫務的救護車減半徵收養路費。
(三)農場、林場、礦山、油田等單位自建自養的專用公路(不包括生產作業道路),其單線里程在20公里以上(不包括20公里)30公里以下的,根據其單位車輛跨行公路的情況減征20%的養路費;30公里以上(不含30公里)40公里以下的,減征30%;40公里以上(不含40公里)50公里以下的,減征40%;50公里以上(不含50公里)的減征50%。
(四)跨行公路的城市公共汽車、電車(不包括任何計程車、旅遊車)其跨行公路里程在十公里以內的(含十公里)按全費額的三分之一計征;跨行公路十公里以上、二十公里以下(含二十公里)的按全費額的二分之一計征;跨行公路二十公里以上的按全費額計征。
以上各條計算養路費結果「元」以下小數點後四捨五入。
第四章 養路費徵收標准和徵收管理辦法
第十二條 本省養路費按費率和費額兩種方式徵收。
J. 交通部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路管理條例實施細則》廢止了嗎
沒有廢止
因為管理條例和細則是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