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法一除名
㈠ 勞動法關於除名前-工齡怎樣算我是
根據1995年發布的按勞辦發【1995】104號文件,對於被除名員工的工齡計算,存在一定的特殊規定。具體而言,被除名前的工作經歷,即所謂的視同繳費時間,並不會被納入計算范圍。這一政策意味著,一旦員工被除名,其在除名前的工作年限將不被視作連續工齡的一部分,從除名之後,當地開始實施的職工個人繳納養老保險費的時間,將作為重新計算連續工齡的起點。
這一政策的出台,旨在確保公平,防止被除名員工通過視同繳費時間來延長其連續工齡,進而影響其退休待遇。通過這一調整,可以更加合理地衡量員工的實際貢獻,避免潛在的不公現象。
值得注意的是,這一規定僅適用於被除名職工。對於仍在職的員工,其工齡計算方式則根據各自單位的具體政策和當地的勞動法規進行。因此,對於被除名員工而言,其工齡計算的起點將從被除名的那一刻起重新開始計算,即從個人開始繳納養老保險費的時間點。
這一政策的實施,對被除名員工的權益產生了直接影響。在某些情況下,這可能意味著他們的退休待遇將受到一定影響。因此,對於即將面臨被除名風險的員工來說,了解這一政策尤為重要。
此外,對於用人單位而言,這一政策也提出了新的管理要求。企業需要確保員工充分了解相關政策,以便在必要時能夠妥善處理相關事宜,避免因誤解或忽視政策規定而引發不必要的糾紛。
總之,這一政策的出台,旨在通過明確被除名員工的工齡計算規則,維護勞動市場的公平性和合理性。對於相關各方而言,了解和遵守這一政策,對於維護合法權益和促進企業健康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
㈡ 勞動法對除名送達的規定
法律分析:勞動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一)在試用期間被證明不符合錄用條件的; (二)嚴重違反勞動紀律或者用人單位規章制度的; (三)嚴重失職,營私舞弊,對用人單位利益造成重大損害的; (四)被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的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第二十四條 經勞動合同當事人協商一致,勞動合同可以解除。
第二十五條 勞動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一)在試用期間被證明不符合錄用條件的; (二)嚴重違反勞動紀律或者用人單位規章制度的; (三)嚴重失職,營私舞弊,對用人單位利益造成重大損害的; (四)被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的。
第二十六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但是應當提前三十日以書面形式通知勞動者本人: (一)勞動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負傷,醫療期滿後,不能從事原工作也不能從事由用人單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二)勞動者不能勝任工作,經過培訓或者調整工作崗位,仍不能勝任工作的; (三)勞動合同訂立時所依據的客觀情況發生重大變化,致使原勞動合同無法履行,經當事人協商不能就變更勞動合同達成協議的。
第二十七條 用人單位瀕臨破產進行法定整頓期間或者生產經營狀況發生嚴重困難,確需裁減人員的,應當提前三十日向工會或者全體職工說明情況,聽取工會或者職工的意見,經向勞動行政部門報告後,可以裁減人員。 用人單位依據本條規定裁減人員,在六個月內錄用人員的,應當優先錄用被裁減的人員。
第二十八條 用人單位依據本法第二十四條、第二十六條、第二十七條的規定解除勞動合同的,應當依照國家有關規定給予經濟補償。
㈢ 勞動法關於除名的規定
法律客觀:
根滾唯圓據《勞動合同法》第三十六條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山桐一致,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第三十七條勞動者提前三十日以書面形式通知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勞動者在試用期內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大塌合同。 第四十三條用人單位單方解除勞動合同,應當事先將理由通知工會。用人單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或者勞動合同約定的,工會有權要求用人單位糾正。用人單位應當研究工會的意見,並將處理結果書面通知工會。第四十八條 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勞動者要求繼續履行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應當繼續履行;勞動者不要求繼續履行勞動合同或者勞動合同已經不能繼續履行的,用人單位應當依照本法第八十七條規定支付賠償金。
㈣ 除名和開除,解除勞動關系的區別
法律主觀: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六條規定:「在勞動爭議糾紛案件中,因用人單位作出開除、除名、辭退、解除勞動合同、減少勞動報酬、計算勞動者工作年限等決定而發生勞動爭議的,由用人單位負舉證責任。」用人單位對勞動者做出的除名決定是否有效,應當符合三個方面的法律要件,即用人單位做出除名決定的事實是否成立、依據是否合法及兄伏送達方式是否有效,否則除名決定不能成立並生效,雙方的勞動關系繼續存續。除名是指用人單位專門對無正當理由經常曠工,經批評教育無效,且曠工時間超過法定期限的職工,依法採取的一種強行解除勞動關系的行政處理措施。《企業職工獎懲條例》第18條規定:職工無正當理由經常曠工,經批評教育無效,連續曠工時間超過15天,或者一年以內累計曠工時間超過30天的,企業有權予以除名。除名條件規定:(1)職工經常曠工沒有正當理由;(2)經批評教育無效;(3)達到規定的曠工天數,即連續曠工時間超過15天,或者1年以內累計曠工時間超過30天。在計算連續曠工時間時,可以把曠工期間的節假日、休息日的天數扣除後計算。在累計曠工時間時,應按自然年度進行計算。除名沒有處理時限規定。辭退分兩種情況,一是違紀辭退,二是正常辭退。違紀辭退在我國目前一般是指用人單位對嚴重違反勞動紀律或犯有嚴重錯誤,但不夠開除、除名條件,經教育或行政處分仍然無效的職工,決定解除其工作從而終止勞動關系的制度。違紀辭退的條件是:1、職工犯有規定的違紀或錯誤行為;2、經過教育或行政處分仍然無效;3、尚不夠開除或除名條件。正常辭退是指用人單位根據生產經營狀況和富餘職工的情況,按照有關規定與職工結束勞動關系的一種行為。例如按照《勞動法》第二十六條、第二十七條規定,用人單位與職工解除勞動合同的情形應屬於正常辭退職工的情況。附:除名的情形是:1.職工經常曠工要有正當理由;2.經批評教育無效;在計算曠工天數時要注意:達到規定的連續曠工時間超過15天,是要把曠工期間的節假日,休息日的天數扣除後進行計算。在累計曠工時間時要注意:1年以內累計曠工時間超過30天的計算,是應按自然年度進行計算。另外,要注意除名是有時限規定的。《企業職工獎懲條例》第20條規定:審批職念脊工處分的時間,從證實職工犯錯誤之日起,開除處分不得超過五個月,其他處分不得超過三個月。以上就是網小編為您整理的內容,除名不符合法律規定的要件,是不能解除勞動關系的,如果要解除勞動關系,用人單位必須滿足法定的條件,否則需要承擔法律責任。如果你情況比較復雜,網也提供律師在線咨詢服務,歡迎您進行法律咨詢。
法律客羨高攜觀: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三十六條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一致,可以解除勞動合同。《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三十七條勞動者提前三十日以書面形式通知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勞動者在試用期內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