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北京居住證暫行條例

北京居住證暫行條例

發布時間: 2020-12-31 08:48:28

㈠ 居住證的暫行條例

居住證分為《深圳市居住證》和《深圳市臨時居住證》。已滿16周歲並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人員發給《深圳市居住證》 :
(一)在深圳市從業,包括就業(含家政服務)、投資興辦企業或者其他經濟組織;
(二)在深圳市內擁有所居住房屋的產權;
(三)符合深圳市有關辦理人才居住證、海外人才居住證條件;
(四)在深圳市創業並具備相應的技術或者資金條件或者在深圳市從事文化藝術創作;
已滿60周歲的非深圳市戶籍人員和在深圳市全日制辦學機構中接受教育的非深圳市戶籍學生申辦居住證的,發給《深圳市居住證》。不符合(一)、(二)規定條件的非深圳市戶籍人員,(即不在深圳從業,也沒有在深圳買房的非深戶人員)發給《深圳市臨時居住證》。
2008年8月1日起深圳全面推廣居住證。在深圳市內居住30日以上、已滿16周歲未滿60周歲的非深圳市戶籍人員應當申辦居住證。《深圳市居住證暫行辦法》,居住證取代暫住證,「一證多用」,使用功能包括房屋租賃、勞動社保、計劃生育、教育、公共交通等政府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務。進出關可憑居住證,重要的是,持居住證的非深戶將逐步獲得部分深戶待遇。
1984年,深圳開始啟用暫住證,將「集中管理」演化為用工單位事先向勞動部門提出申請的「指標控制」。
1990年成立了市人口管理領導小組,承認並開辦「非勞務暫住證」。
1995年深圳市人大通過《深圳經濟特區暫住人員戶口管理條例》,以地方立法形式確立了「以證管人」的管理思路。
2002年,深圳市還曾推出了《人才居住證》,凡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資格、高級技師技術等級、碩士研究生畢業以上學歷的人可申請,持有深圳市人才居住證的人員享有和深圳戶籍人口機會同等的福利和待遇。
2003年7月,深圳用社區居住證積分管理模式取代傳統的暫住證管理模式。
2007年9月1日,深圳在鹽田區試點代替暫住證的居住證。
2008年8月1日,深圳正式告別暫住證,進入居住證時代。
2014年4月,為推進居住證立法民主化、科學化進程,廣東省深圳市人大常委會將制定《深圳經濟特區居住證條例》列入2014年立法工作計劃,將全文公布草案徵求意見稿,公開向社會徵求意見。草案徵求意見稿明確了居住證持有人享有的公共服務,是建立和完善流動人口服務、實現同城人同待遇的又一重要舉措。據了解,目前深圳市辦理的居住證超過2000萬張。2008年8月1日起,深圳市頒布《深圳市居住證暫行辦法》,成為沿用至今的居住證管理制度的基本法規。該辦法用居住證制度代替實施了24年之久的暫住證制度,被社會各界認為是人口管理的一大進步,也是讓外來人口融入深圳的重要舉措。深圳市人大常委會希望社會各界對草案徵求意見稿充分發表意見,重點就加強流動人口居住登記管理、合理設置居住證辦證條件、保障持證人權益和享受公共服務等問題提出意見和建議。草案徵求意見稿規定,居住證實行自願申請制度,並設定了申領門檻:一是在特區有合法穩定職業滿12個月;二是在特區有合法穩定居所(含租賃),並按照規定辦理居住登記滿12個月;三是依法參加本市社會保險滿12個月。符合特區人才相關規定,或者在特區接受全日制中高等學歷(職業)教育的非深戶籍人員,可以不受前款規定的限制,直接申領居住證。草案徵求意見稿還規定,居住證每年簽注一次。
引人矚目的是,草案徵求意見稿明確了居住證持有人所享有的待遇,將持證人享有的公共服務分為三個層次:一是基本待遇,主要為公共服務;二是優惠待遇,即持證人符合市政府及相關部門規定條件,還可以享受同住未成年子女參加高中階段學校招生考試、普通高等學校招生考試,同住未成年子女參加少兒醫保,申請公共租賃住房或者租房補貼,同住父母享受基本養老服務等公共服務;三是申請入戶,即持證人符合市政府規定的積分入戶條件的,可以申請轉為深圳市戶籍居民。為完善流動人口服務管理,草案徵求意見稿還規定,未如實申報非深戶籍人員提供的居住登記信息的,由公安機關責令改正,並按照未如實申報登記人數每人500元處以罰款。提供虛假居住登記信息的處以500元罰款。旅業單位、房屋出租人、用人單位、教育培訓機構未申報非深戶籍人員居住登記信息的,按照未申報登記人數每人500元處以罰款。為非深戶籍人員無償提供居所的單位或者個人、入住自購房屋的非深戶籍人員,未申報居住登記信息的,由公安機關責令限期申報,逾期未申報的,按照未申報登記人數每人200元處以罰款。
辦理居住證需要的材料:
1、註:申請表中須粘貼「大1寸」彩照實際尺寸為1寸半,此類型照片為證件專用照。此申請表中所貼的「大1寸」彩照可以與數碼回執不是同一張相片,而且底色也沒有要求,任意底色的「大1寸」彩照都可以。
2、申請人本人的居民身份證或其他有效身份證明的原件及復印件。
3、數碼照相回執(申請人到開通網上認證的照相館拍攝數碼照相並取得照相回執)。註:居住證的相片與身份證和暫住證相片不同:因為要上傳到公安部門的網站,所以辦理居住證一定要照居住證的相片,費用20元(共9張)。
4、按規定提交以下文件資料之一:
(1)以從業提出申請的,由用人單位登錄深圳市居住證/勞動就業登記網上申報系統,網上提交電子數據後,持深圳市居住證申請表和辦證人員名單集中申辦證件。
(2)以擁有物業提出申請的,提交申請人所居住房屋的《房地產權證》或者其他產權證明資料原件及復印件(《房地產權證》所有人的配偶、子女在申辦居住證時還需提供當地戶口本及《結婚證》(或婚姻狀況證明)的原件和復印件);
(3)以人才、海外人才身份申請居住證的人員,提交市政府有關部門出具的證明材料;
(4)以創業或者文化藝術創作提出申請的,提交市政府有關部門出具的項目確認材料原件及復印件;
5、以學習提出申請的,由全日制辦學機構登錄深圳市居住證網上申辦系統,網上提交電子數據後,持深圳市居住證申請表和辦證人員名單集中申辦;
6、申請人為20—49周歲已婚育齡婦女的,應提供現居住地計劃生育技術服務機構出具的近3個月有效的《廣東省流動人口避孕節育報告單》,其中離異、喪偶、符合生育政策待孕和實施絕育措施一年及以上的提供現居住地社區工作站出具的屬「免查對象」內容的《廣東省流動人口避孕節育報告單》。
7、市政府規定應當提交的其他資料。 《持有〈上海市居住證〉人員申辦本市常住戶口試行辦法》實施細則於2009年6月17日出台,這意味著上海新一輪戶籍制度改革即將正式實施,「滬漂一族」有了期盼。上海自2002年6月試行居住證制度以來,至今辦理人才類居住證的約有27萬人,符合此次申辦戶籍持證年限要求的約有3000人。
首批持證人員剛滿7年2009 年2月,《持有〈上海市居住證〉人員申辦本市常住戶口試行辦法》(以下簡稱《辦法》)出台。根據規定,居住證持有者必須持證滿7年才能轉戶籍,而上海最早是在2002年推出居住證制度的,第一批辦理居住證戶口的外來人員,在2009年6月15日後剛符合「持證7年」的條件。因此,進入二季度之後,各界人士尤其是居住證滿7年的人都把關注的焦點集中到居住證轉戶籍的實施細則上。
外企人員
不少在上海長期工作的外地人則認為,中級職稱是個很大的門檻,估計符合的人不會太多。
根據《辦法》要求,申請居住證轉戶籍的人員必須符合「在本市被聘任為中級及以上專業技術職務或者具有技師(國家二級以上職業資格證書)以上職業資格,且專業及工種對應」。但對於這項要求,很多外企並不會對所屬員工評定職稱,這些人申請戶籍將遇到障礙。 受理
申辦單位需提交如下申辦材料:
(一)單位注冊:
注冊單位需持《企業法人營業執照》、(或《事業單位法人證書》、《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證書》、《社會團體法人登記證書》、《外國(地區)、外埠在京設立的非法人分支機構營業執照》等)及《中華人民共和國組織機構代碼證》原件、復印件和網上注冊信息填報軟盤,到其注冊所在地區人事局辦理《北京市工作居住證》的網上注冊登記。
(二)個人審核:
1、在網上填寫辦理《北京市工作居住證》的申請表(請填寫准確並注意保存提交),填寫完畢以A4規格紙張列印一式三份,加蓋單位人事章(或公章)後上報區人事局。
2、申請《北京市工作居住證》的人員需提供以下證明材料:
(1)學歷證書、學位證書、職稱證書及身份證原件和復印件;
(2)在京固定住所證明(房屋所有權證書、房屋租賃證或住所所在地居委會提供的居住證明)的原件和復印件;
(3)聘用合同原件和復印件;
(4)近照免冠一寸彩色照片四張;
(5)如配偶和子女隨往還需提供:結婚證書、配偶身份證、在京聘用合同、獨生子女證原件和復印件等相關材料。
按照受理標准查驗申辦材料,對申辦材料符合受理標準的,予以受理,轉入初審程序。
初審
標准:
(一)屬於在北京市行政區域內的具有法人資格的企事業單位、民辦非企業單位、社會團體,外國(地區)、外埠在京設立的非法人分支機構。
(二)具有2年以上工作經歷並取得學士(含)以上學位的人才或具有中級(含)以上專業技術職稱及相當資格、資質的人才;
(三)網上所填寫的個人資料准確無誤。
按照初審標准進行初審,對符合初審標準的轉入復審。
告知
對申辦材料不符合初審標準的,將需要補齊補正材料的全部內容一次性告知申辦單位人事部門,待再次上報後進行復審。
復審
對經初審後再次上報的材料進行復審,對符合復審標準的轉入審定。
五、審定及上報
按照初審標准對申辦材料進行審定,對通過審定的材料,通過網路當場提交市人事局待審批。
制證及下發
市人事局批准通過的,由區人事局製作《北京市工作居住證》,並到市人事局蓋章後,申請單位到區人事局領取《北京市工作居住證》。
時 限:10個工作日
收費標准:不收費
過期補辦
辦理期限:三個月,半年,一年,兩年。
辦事程序
1、查驗有關證件。
2、填寫《廣州市流動人員信息登記表》。
3、繳納辦理費用。
4、照數碼相、採集指紋。
5、交表、錄入資料。
所需材料
1、《北京市居住證申請表》一式3份,用人單位蓋公章,經辦人簽名;
2、彩色白底小一寸照片4張;
3、用人單位營業執照副本復印件,用人單位蓋公章;
4、身份證原件及一式兩份復印件;
5、下列材料原件和復印件各1份(統一用A4紙):
本人的學歷、學位(國外學歷請提供《國外學歷學位認證書》)、專業技術資格、執業資格、職務聘任等證書;
婚育證明(結婚證/離婚證);
本市二級以上醫院出具的體驗報告(半年內);
在本市的住所證明(房產證/購房發票/按揭合同/有關部門出具的住所證明等);
與用人單位簽定的勞動合同;
在本市創業的提交投資或納稅的相關證明;
已經入境的境外申領人還要提供合法的入境證明;《外國專家證》或《港、澳、台專家證》
需同時申領配偶及未成年子女《廣東省居住證》的,申領人還需提供申請報告、結婚證、配偶身份證原件與復印件(一式兩份)、未成年子女戶口本首頁和個人頁原件與復印件(一式兩份)、配偶及未成年子女彩色白底小一寸照片各1張。
2014年1月,北京市出台規定,北京針對外來人口的戶口管理實行暫住證,未來居住證制度實施後,暫住證將告別歷史舞台。附加在居住證上的必要的公共服務,可以使沒有北京戶籍,又常年工作、生活在北京的人在很多方面享受到北京市的公共服務。
納入立法工作
2014年5月20日,北京市公布2014年市政府立法工作計劃,其中備受關注的居住證管理辦法納入立法計劃。此外,基本住房保障條例是2014年力爭完成的立法項目。

㈡ 全國建居住證制度 居住證與我們有什麼關系

2015年10月21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了《居住證暫行條例(草案)》。居住證最為關鍵的兩個方面是申領的條件和申領後享受的福利。那麼全國建居住證制度後,普通老百姓怎麼申領?申領之後可以享受到什麼好處?

《居住證暫行條例(草案)》的要點

《居住證暫行條例(草案)》規定在全國建立居住證制度,推進城鎮基本公共服務和便利向常住人口全覆蓋,要求各地積極創造條件,逐步提高居住證持有人享有的公共服務水平。草案還明確了居住證持有人通過積分等方式落戶的通道。

居住證的申領條件

2014年12月國務院法制辦下發《居住證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意見稿明確了居住證的申領條件,要求公民離開常住戶口所在地,到其他設區的市級以上城市居住半年以上,必須符合有穩定就業、穩定住所、連續就讀條件之一,才可以申領居住證。

針對公眾關心的積分落戶,意見稿規定了4種規模城市的落戶條件,像北京、上海、廣州這些城區人口500萬以上的特大城市,要在積分制下進行居住證的落戶。

居住證有什麼好處?

居住證持有人在居住地享受與當地戶籍人口同等的下列基本公共服務:免費接受義務教育,平等享有勞動就業權利,基本公共就業服務,依法參加社會保險,繳存、提取和使用住房公積金,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計劃生育服務和獎勵優待,公共文化體育服務,法律援助和其他法律服務等。

北京和上海居住證制度

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在內的多個地區已開始實行居住證制度。廣東為居住證持證人列出了15條待遇。

《上海市居住證積分管理辦法》則規定,符合一定條件的創業人才和創新創業中介服務人才將可以獲得120分的加分,這意味著這類人才可以享受包括子女教育在內的多項公共服務待遇。

(以上回答發布於2015-10-22,當前相關購房政策請以實際為准)

更多房產資訊,政策解讀,專家解讀,點擊查看

㈢ 外地人辦居住證需要哪些證件

以浙江省為例:

材料目錄:

紙質申請材料採用A4紙,手寫材料應當字跡工整、清晰,復印件申請人均應簽名、復印清晰。

(一)身份證件或者身份證明:證明文件驗正本,提交復印件一份。不能提交身份證件或者身份證明,要配合公安機關採集與其身份相關的信息;

(二)房屋租賃證明或所有權證明或使用權證明:證明文件驗正本,提交復印件一份。

辦理基本流程:

1、到現居住地公安派出所戶籍窗口辦理。

2、申報人填寫《流動人口居住登記信息表》。

3、提交申報材料,材料齊全符合要求,當場直接辦理。

4、申報材料不齊全的,一次性告知需要補充的材料。

(3)北京居住證暫行條例擴展閱讀

居住證採用CPU晶元IC卡,各地可拓展居住證的以下社會服務功能:

1、金融服務。可以綁定銀行賬戶,利用居住證查詢賬戶余額以及省內外銀行間匯款、支付業務。

2、公交服務。可以「刷證」乘坐貼有居住證服務標識的公交車輛。

3、電子政務。通過自助申報平台,在申領居住證以及申請居住證項目變更、續期等功能的自我實現。

4、小額消費。通過載入電子錢包功能,居住證可以在商戶POS終端上進行小額消費。

5、電信充值服務。可綁定移動、網通、電信號碼,並對該號碼隨時進行充值,可以自動獲得消費積分。

6、公共服務。持證人可以預訂地鐵、火車以及飛機航班票務。

7、門禁應用。通過載入門禁功能,可以有效識別小區居住人口。居住期滿,自動阻斷持證人在小區的出入。

8、企業一證通。企業或單位可以根據實際,利用居住證對員工進行考勤登記、出入識別以及內部消費等。

參考資料來源:杭州市公安局-居住證辦理服務指南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居住證

㈣ 辦理居住證需要什麼材料

根據《居住證暫行條例》第九條

申領居住證,應當向居住地公安派出所或者受公安機關委託的社區服務機構提交本人居民身份證、本人相片以及居住地住址、就業、就讀等證明材料。

居住地住址證明包括房屋租賃合同、房屋產權證明文件、購房合同或者房屋出租人、用人單位、就讀學校出具的住宿證明等;

就業證明包括工商營業執照、勞動合同、用人單位出具的勞動關系證明或者其他能夠證明有合法穩定就業的材料等;就讀證明包括學生證、就讀學校出具的其他能夠證明連續就讀的材料等。

未滿16周歲的未成年人和行動不便的老年人、殘疾人等,可以由其監護人、近親屬代為申領居住證。監護人、近親屬代為辦理的,應當提供委託人、代辦人的合法有效身份證件。

申請人及相關證明材料出具人應當對本條規定的證明材料的真實性、合法性負責。

對申請材料不全的,公安派出所或者受公安機關委託的社區服務機構應當一次性告知申領人需要補充的材料。

(4)北京居住證暫行條例擴展閱讀:

居住證是中國一些發達城市借鑒發達國家「綠卡」制度進行的嘗試,為中國制定技術移民辦法,最終形成中國國家「綠卡」制度積累了經驗。持有居住證者,可享受當地居民的待遇。

2014年1月,北京市出台規定,居住證制度將替代現行的暫住證。同年12月4日國務院法制辦就《居住證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向社會徵求意見。

徵求意見稿規定,公民離開常住戶口所在地,到其他設區的市級以上城市居住半年以上,符合有穩定就業、穩定住所、連續就讀條件之一的,可申領居住證。

自2016年1月1日起《居住證暫行條例》開始施行。

㈤ 居住證有效期

新居住證的有效期是一年。根據《居住證暫行條例》,第十條,居住內證由縣級,公,容安,機,關,簽發,每年簽注1次。居住證持有人在居住地連續居住的,應當在居住每滿1年之日前1個月內,到居住地公,安,派出所或者受,公,安,機,關,委託的社區服務機構辦理簽注手續。

拓展資料:

主要意義

從「暫住證」到「居住證」,一字之差體現出城市管理的重大進步。

暫住證制度暗含著對外來人口的某種排斥。「暫住」者,顧名思義「暫時居住」也,這就在時間上作出了一定限制。此外,「暫住」需要證件,換言之,無暫住證者不得隨意「暫住」,這就在空間上作出了一定限制。

凡此種種,顯然不合於統一市場的客觀要求。將暫住證制度改為居住證制度,有利於城鄉、城際藩籬的破除。

其次將流動人口納入實有人口屬地管理後,將增加居住證社會服務與社會保障兩大功能,從而使流動人口在勞動就業、醫療保險、子女教育、租賃房屋、購車購房等方面享有必要的待遇,從中折射出的,是政府角色由重管理向重服務的轉變。

㈥ 居住證暫行條例公布 門檻會否帶來不公平

2015年12月13日,《居住證暫行條例》公布,將於2016年1月1日起施行。相關數據顯示,當下中國的流動人口達2.53億人,這一數字在2020年將接近3億。如此龐大的規模,正是此次《居住證暫行條例》可能涉及的人群。

從過去針對外來人口的暫住證到如今的居住證,背後隱含著我國戶籍管理制度的演進軌跡。而一字之差的改變會給這些人的生活帶來什麼改變?寫在條文里的權益如何才能走進現實?

針對這些問題,相關專家學者從不同的角度進行了解讀。

解讀1

居住證和暫住證有何區別?

居住證有穩定性 強調外來人口的權益

北京公開文件中曾提出,外地來京人員應當在來京後三日內,按規定辦理暫住登記,其中年滿16周歲、擬在京暫住一個月以上或從事務工經商活動的人員,應當在辦理暫住登記的同時申請辦理《暫住證》;暫時不符合辦理《暫住證》條件或暫住一個月以下的非務工經商人員,應當按規定辦理《暫住人員臨時登記證》。臨時登記證的有效期為一個月,有效期滿仍不具備辦理《暫住證》條件的,應當自動離開本市。

對於居住證和暫住證的區別,中國人民大學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教授杜鵬表示,暫住證的初衷是對流動人口進行管理,是臨時性的,提供的服務較少;而此次條例中涉及的居住證辦理是基於流動人口在居住地居住了一定的時間,有穩定的住所或者職業等,有一定的穩定性,同時提到持證人享有教育、醫療、衛生等方面的服務和一些辦事便利,更加強調了外來人口可以享受到的權益。

解讀2

居住證的「含金量」有多高?

強調基本服務 一些更深層次的服務和便利未觸及

《條例》列舉了居住證持有人可享受到的6大服務和7項便利。那麼,持有居住證是否意味著和擁有所在地戶口一樣了呢?

中國人民大學社會與人口學院教授楊菊華認為,二者還是有一定的區別,居住證強調了基本服務的獲得,有一些更深層次的服務和便利沒有觸及。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治安學院教授伍先江在接受新華社采訪時表示,一拿到居住證就完全享受城市福利也是不現實的,各地可以結合經濟社會實際情況,不斷創造條件逐步實現。比如,義務教育、公共衛生服務、社保等直接關繫到公民生存權,也是法律規定必須享有的,就必須賦予;住房保障等服務如果不能一步到位,也應當加大投入、逐步解決。「平等地享受公共服務,這是法律賦予公民的權利,也是法治的必然要求。」

解讀3

隨遷子女異地高考能否解決?

尚未觸及 但在國家層面上釋放積極信號

對於很多流動人口來說,非常關心的一個問題就是子女的上學和教育問題。杜鵬指出,此次出台的條例規定了居住證持有人享有接受義務教育的服務,對於義務教育階段之外的教育問題尚沒有涉及,但是仍然在國家層面上釋放了一個積極的信號,與居住證制度相關的教育、衛生、醫療等部門都應該在這一制度下重新定位服務,教育的問題也應該向更加便利的方向發展。

而教育方面的一項最新政策是,從明年1月1日起,我國將建立城鄉統一的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一大特點就是「錢隨人走」,約1300萬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將直接受益。

解讀4

如何保障相關服務最終落實?

各部門共同保障 提供強有力監督

此次出台的《條例》對居住證持有人可以獲得的基本公共服務和便利進行了明確,而這些規定中的權益如何變成實實在在的現實呢?

「相關配套政策缺失,制約著全國性居住證制度體系的建立。」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陸傑華在接受新華社采訪時說,居住證制度體系涉及諸多要件,涉及公安、醫衛、教育、人社、工商、稅務等20多個部門,其全面落實應以國家為主導、地方政府為主體,各地各部門共同保障、深入推進。「出於多種因素,會遇到一定阻力,這就需要有關部門提供強有力的監督。」

《條例》中對此也提出: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為居住證持有人提供基本公共服務和便利的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完善財政轉移支付制度,將提供基本公共服務和便利所需費用納入財政預算。

解讀5

居住證制度會否帶來新的不公?

專家建議居住證遵循「低門檻、廣覆蓋」原則

在申領居住證方面,絕大部分城市都設置了「門檻」。以人口流出為主的地區「門檻」相對較低,並賦予跟戶口相差無幾的待遇;人口大量流入的特大城市則以穩定居住、穩定就業等「高門檻」控制性措施為主。研究表明,我國流動人口群體內部在教育、就業、收入等多方面都存在很大差距。由此,有人擔心:居住證制度惠及人口主要集中在年輕、高學歷、高收入等較為優秀的人群,而相對弱勢的群體獲得的福利實則有限。

「未來會不會在流動人口中分化形成居住證人群、非居住證人群等不同群體,帶來新的不公?」來自廣西崇左的「北漂」黃志瑋有這樣的疑問。陸傑華建議,居住證制度應在門檻設計上遵循「低門檻、廣覆蓋」原則,提高覆蓋人口范圍;在機制設計上遵循「分步推進、穩步提高」原則,既考慮各地現實情況,也應實現公共服務水平穩步提高。 據新華社

解讀6

是否影響本地人權益?

推動更多公共服務 本地居民同樣受益

外來人口可以享受到基本公共服務了,可能有本地人會有所擔心,會不會影響到自己的權益呢?

伍先江在接受新華社采訪時也談到了這個問題,他表示,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全覆蓋,外來人口是受益群體,同時也要保障本地居民的福利不降低。長遠看,新居民的加入能夠推動經濟社會不斷發展,使地方財力不斷增強,進而提供更多更高水平的公共服務,對本地居民也是有利的。

杜鵬說到,外地人為所在地的稅收和生產都作出了一定貢獻,在此基礎上應該去保障他們的權利,而居住證制度的實施可以讓這方面更加規范。

此外,新華社的報道也提到,南京師范大學人口研究所所長黃潤龍建議,國家應考慮常住人口與戶籍人口的差異,適度進行公共財政轉移。

居住證的「前世今生」

●1958年,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戶口登記條例》,第一次明確將城鄉居民區分為「農業戶口」和「非農業戶口」兩種不同戶籍,奠定了我國現行戶籍管理制度的基本格局。

●1985年,《公安部關於城鎮暫住人口管理的暫行規定》出台,對流動人口實行以「暫住證」為主的管理辦法。

●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流動人口規模迅速擴大,城市管理者們開始思考如何讓流動人口在流入地享有平等的權利,並逐步創新流動人口服務和管理制度。在這種背景下,「居住證」應運而生。

(以上回答發布於2015-12-16,當前相關購房政策請以實際為准)

更多房產資訊,政策解讀,專家解讀,點擊查看

㈦ 居住證暫行條例一月一號就發布了,為什麼去辦理,工作人員說還沒收到相關信息

居住證暫行條例一月一號就發布,但是部分地區還沒有出台最終實施的辦理政策的,因此會出現某些地區是沒有收到信息的,建議隔一段時間再去咨詢,現在了解到部分地區要是要求提前半年預約辦理的。

㈧ 《居住證暫行條例》什麼時候施行

據中國政府網站消息,《居住證暫行條例》已經2015年10月21日國務院第109次常務會議通過,現予公布,自2016年1月1日起施行。望採納

㈨ 非本地戶籍承租人可按照《居住證暫行條例》等有關規定申領居住證,義

是的,主要是方便流動人口。
《居住證暫行條例》
第十二條居住證持有人在居住地依法享受勞動就業,參加社會保險,繳存、提取和使用住房公積金的權利。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為居住證持有人提供下列基本公共服務:
(一)義務教育;
(二)基本公共就業服務;
(三)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和計劃生育服務;
(四)公共文化體育服務;
(五)法律援助和其他法律服務;
(六)國家規定的其他基本公共服務。
第十三條居住證持有人在居住地享受下列便利:
(一)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辦理出入境證件;
(二)按照國家有關規定換領、補領居民身份證;
(三)機動車登記;
(四)申領機動車駕駛證;
(五)報名參加職業資格考試、申請授予職業資格;
(六)辦理生育服務登記和其他計劃生育證明材料;
(七)國家規定的其他便利。

㈩ 北京居住證和北京工作居住證有什麼區別

北京居住證和北京工作居住證的區別:

1、面向人群不同:北京市居住證是普通居民居住證,面向人群大,側重於保障外地進京工作人員的合法權益,提高公共服務水平。

而工作居住證旨在吸引高新、優秀人才,被稱作「北京綠卡」。工作居住證可以享受北京市民的權利。

2、制度不同:居住證是取代暫住證的,來京人員(不包含港澳台人員和外國人)在京居住和參與本市社會事務的身份證明。不同於暫住證制度,居住證制度明確規定了持有者可享的公共服務和便利。

北京工作居住證制度是於2003年6月實施的一項戶籍制度,持有北京工作居住證者,在工作、生活等方面可享受北京市市民待遇。

3、有效期不同:北京居住證的有效期是1年;北京工作居住證的有效期是3年。

4、目的不同:北京居住證主要是對外來人口進行管理;而北京工作居住證主要是優化人才發展環境,提高城市的綜合競爭力。

5、享受權利不同:北京居住證主要有九項基本公共服務,六項便利(見上面含義);而北京工作居住證所享受的權利要比居住證高,最明顯的就是北京工作居住證有在京購房和買車的資格。

6、申請條件不同:北京居住證的申請條件相比北京工作居住證的申請條件較低。(詳細內容見上面)

7、管理機構不同:北京居住證的管理機構是公安機關;北京工作居住證的管理機構是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

(10)北京居住證暫行條例擴展閱讀:

2016年10月1日起,北京開始實施「居住證制度」。北京市公安機關346個戶籍派出所已於2016年10月1日起正式受理來京人員申領北京市居住證。不符合北京市居住證申領條件的來京人員,從2016年10月1日起,可在全市第一批346個流動人口管理站辦理暫住登記、領取居住登記卡。

2017年3月8日,公安機關開始辦理延期業務,居住登記卡有效期滿5個月至滿7個月之間都可辦理延期業務。公安機關同時推出就近辦理居住登記卡延期服務;網約或在派出所辦理居住登記卡換領居住證,由快遞寄送到家服務;網上申請居住登記卡換領居住證一次辦理完成服務等三項便民舉措。

熱點內容
2014年勞動合同法解讀 發布:2025-05-15 18:17:36 瀏覽:389
刑法槍斃 發布:2025-05-15 18:06:59 瀏覽:495
法院聘用製法警 發布:2025-05-15 18:01:11 瀏覽:948
考試作弊的刑法 發布:2025-05-15 18:00:37 瀏覽:988
醫療事故處理條例屬於 發布:2025-05-15 17:59:52 瀏覽:37
經濟法基礎第一章第一節講義 發布:2025-05-15 17:54:33 瀏覽:334
法律法規死傷標准 發布:2025-05-15 17:52:33 瀏覽:622
民法與思政 發布:2025-05-15 17:47:31 瀏覽:190
如經濟法般 發布:2025-05-15 17:43:29 瀏覽:23
民法典上新 發布:2025-05-15 17:42:47 瀏覽:6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