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產地條例
❶ 中華人民共和國非優惠原產地證書簽證管理辦法的第三章 原產地調查
第二十五條簽證機構根據需要可以對申請原產地證書的貨物實行簽證調查,並填寫回《原產地答調查記錄》。
第二十六條應進口國家(地區)有關機構的請求,簽證機構應當對出口貨物的原產地情況進行核查,並在收到查詢函後3個月內將核查情況反饋進口國家(地區)有關機構。
被調查人應當配合調查工作,及時提供有關資料。
第二十七條國家對出口貨物原產地標記實施管理。
出口貨物及其包裝上標有原產地標記的,其原產地標記所標明的原產地應當與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貨物原產地條例》所確定的原產地相一致。
出口貨物的原產地標記標明的原產地與真實原產地不一致的,檢驗檢疫機構應當責令當事人改正。
❷ 國內貿易公司將原產於國外的貨物出口至海關特殊監管區,原產國如何填寫
如果知道原產國的當然是填寫原產國,你不提出減免稅事,海關也應該不會要求出示原進口報關單。
❸ FTA和原產地原則都是什麼鬼
(FTA)的目的是為了消除締約國之間的貨物貿易關稅和非關稅壁壘,貨物貿易是FTA最為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FTA的關鍵之處,就是運用原產地規則及其下的原產地標准、直接運輸規則,與夥伴國相互實行絕大部分產業的關稅減讓直至零關稅。
非優惠原產地規則是一國根據實施其海關稅則和其他貿易措施的需要,由本國立法自主制定的,因此也稱為自主原產地規則。它包括實施最惠國待遇、反傾銷和反補貼稅、保障措施、數量限制或關稅配額、原產地標記或貿易統計、政府采購時所採用的原產地規則。
按照WTO的規定,非優惠原產地規則的實施必須遵守最惠國待遇原則,即必須普遍地、無差別地適用於所有WTO成員的進口貨物。
就我國而言,我國非優惠原產地規則適用的是國務院2004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貨物原產地條例》。
目前,國際上尚無統一的非優惠原產地規則。從GATT/WTO烏拉圭回合開始,國際上一直致力於對非優惠原產地規則進行協調。該工作計劃一旦完成後,WTO各成員將實施統一的協調非優惠原產地規則,以取代各國自主制定的非優惠原產地規則。
優惠原產地規則是為了實施國別優惠(關稅)政策而制訂的原產地規則。優惠原產地規則通常作為實施各項優惠政策的重要配套工具,用以識別和判定進口貨物的國別,具有很強的排他性。
優惠原產地規則涉及的稅收優惠,既可單向給惠(如:歐美的普惠制和我國對最不發達國家特別優惠關稅待遇等),也可雙向給惠(如各項自貿協定等)。
由於優惠原產地規則是確定進口貨物能否享受優惠待遇的政策工具,因此,一般認為,優惠原產地規則應當比非優惠原產地規則更為嚴格。FTA適用的即屬於優惠原產地規則。
❹ 原產地和產地有什麼區別
1、原產地名稱和地理標志相比,原產地名稱 所涵蓋的范圍較小,因為原產地專名稱必須是由地理 名稱構屬成,且產品還必須具有符合條件的質量和 特徵。
2、產地標記,也稱貨源標識或產地名稱,由名 稱、標識或符號組成,用以表明一種商品來源於某一 特定國家、地區或特定的地方。盡管產地標記與地 理標志都有表明所標示商品來源的作用,但產地標 記只表明商品的製造地。
3、我國在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之後,為 了與國際接軌,國家質檢總局於2005年7月1日發 布實施了《地理標志產品保護規定》,將過去的「原產 地域保護」正式更名為「地理標志產品保護」。
例如:一個美國公司在中國生產計算機然後銷售到其他的國家那麼這計算機的原產地是美國,產地中國。
(4)原產地條例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貨物原產地條例》第三條 完全在一個國家(地區)獲得的貨物,以該國(地區)為原產地;兩個以上國家(地區)參與生產的貨物,以最後完成實質性改變的國家(地區)為原產地。產地是產品加工製造的地方。
參考資料來源:產地-網路
參考資料來源:原產地-網路
❺ 什麼是原產地證它的作用是什麼
原產地證(CERTIFICATE OF ORIGIN)是出口國的特定機構出具的證明其出口貨物為該國家(或地區)原產專的一種證明文件屬。《中華人民共和國出口貨物原產地證明書》是證明有關出口貨物原產地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證明文件。
是核定關稅的依據; 確定採用何種非關稅措施的依據; 國家貿易統計和制定政策的依據。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依法設立,享有對外貿易經營權的企業,從事「來料加工」、「來樣加工」、「來件裝配」和「補償貿易」業務的企業和外商投資企業,均可根據需要申領辦理《原產地證》。
(5)原產地條例擴展閱讀:
該證是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貨物原產地條例》.為中國出口貨物簽發的原產地證書。簽證依據為《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貨物原產地證條例》及《關於非優惠原產地規則中實質性改變標準的規定》。
對僅在中國進行簡單的加工裝配.未取得中國原產資格的產品,可以申請「加工裝配證書」。對僅在中國進行轉口.未經過任何加工的貨物,可以簽發「轉口證書」。
❻ 原產地證書的進出口貨物原產地條例
出口 貿易 國際貿易 對外貿易 商品 憑證 普惠制
《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貨物原產地條例》
第一條
為了正確確定進出口貨物的原產地,有效實施各項貿易措施,促進對外貿易發展,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本條例適用於實施最惠國待遇、反傾銷和反補貼、保障措施、原產地標記管理、國別數量限制、關稅配額等非優惠性貿易措施以及進行政府采購、貿統計等活動對進出口貨物原產地的確定。實施優惠性貿易措施對進出口貨物原產地的確定,不適用本條例。具體辦法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締結或者參加的國際條約、協定的有關規定另行制定。
第三條
完全在一個國家(地區)獲得的貨物,以該國(地區)為原產地;兩個以上國家(地區)參與生產的貨物,以最後完成實質性改變的國家(地區)為原產地。
第四條
本條例第三條所稱完全在一個國家(地區)獲得的貨物,是指:
(一)在該國(地區)出生並飼養的活的動物;
(二)在該國(地區)野外捕捉、捕撈、搜集的動物;
(三)從該國(地區)的活的動物獲得的未經加工的物品;
(四)在該國(地區)收獲的植物和植物產品;
(五)在該國(地區)採掘的礦物;
(六)在該國(地區)獲得的除本條第(一)項至第(五)項范圍之外的其他天然生成的物品;
(七)在該國(地區)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只能棄置或者回收用作材料的廢碎料;
(八)在該國(地區)收集的不能修復或者修理的物品,或者從該物品中回收的零件或者材料;
(九)由合法懸掛該國旗幟的船舶從其領海以外海域獲得的海洋捕撈物和其他物品;
(十)在合法懸掛該國旗幟的加工船上加工本條第(九)項所列物品獲得的產品;
(十一)從該國領海以外享有專有開采權的海床或者海床底土獲得的物品;
(十二)在該國(地區)完全從本條第(一)項至第(十一)項所列物品中生產的產品。
第五條
在確定貨物是否在一個國家(地區)完全獲得時,不考慮下列微小加工或者處理:
(一)為運輸、貯存期間保存貨物而作的加工或者處理;
(二)為貨物便於裝卸而作的加工或者處理;
(三)為貨物銷售而作的包裝等加工或者處理。
第六條
本條例第三條規定的實質性改變的確定標准,以稅則歸類改變為基本標准;稅則歸類改變不能反映實質性改變的,以從價百分比、製造或者加工工序等為補充標准。具體標准由海關總署會同商務部、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制定。
本條第一款所稱稅則歸類改變,是指在某一國家(地區)對非該國(地區)原產材料進行製造、加工後,所得貨物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稅則》中某一級的稅目歸類發生了變化。
本條第一款所稱從價百分比,是指在某一國家(地區)對非該國(地區)原產材料進行製造、加工後的增值部分,超過所得貨物價值一定的百分比。
本條第一款所稱製造或者加工工序,是指在某一國家(地區)進行的賦予製造、加工後所得貨物基本特徵的主要工序。
世界貿易組織《協調非優惠原產地規則》實施前,確定進出口貨物原產地實質性改變的具體標准,由海關總署會同商務部、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根據實際情況另行制定。
第七條
貨物生產過程中使用的能源、廠房、設備、機器和工具的原產地,以及未構成貨物物質成分或者組成部件的材料的原產地,不影響該貨物原產地的確定。
第八條隨所裝貨物進出口的包裝、包裝材料和容器,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稅則》中與該貨物一並歸類的,該包裝、包裝材料和容器的原產地不影響所裝貨物原產地的確定;對該包裝、包裝材料和容器的原產地不再單獨確定,所裝貨物的原產地即為該包裝、包裝材料和容器的原產地。
隨所裝貨物進出口的包裝、包裝材料和容器,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稅則》中與該貨物不一並歸類的,依照本條例的規定確定該包裝、包裝材料和容器的原產地。
第九條
按正常配備的種類和數量隨貨物進出口的附件、備件、工具和介紹說明性資料,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稅則》中與該貨物一並歸類的,該附件、備件、工具和介紹說明性資料的原產地不影響該貨物原產地的確定;對該附件、備件、工具和介紹說明性資料的原產地不再單獨確定,該貨物的原產地即為該附件、備件、工具和介紹說明性資料的原產地。
隨貨物進出口的附件、備件、工具和介紹說明性資料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稅則》中雖與該貨物一並歸類,但超出正常配備的種類和數量的,以及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稅則》中與該貨物不一並歸類的,依照本條例的規定確定該附件、備件、工具和介紹說明性資料的原產地。
第十條對貨物所進行的任何加工或者處理,是為了規避中華人民共和國關於反傾銷、反補貼和保障措施等有關規定的,海關在確定該貨物的原產地時可以不考慮這類加工和處理。
第十一條
進口貨物的收貨人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法》及有關規定辦理進口貨物的海關申報手續時,應當依照本條例規定的原產地確定標准如實申報進口貨物的原產地;同一批貨物的原產地不同的,應當分別申報原產地。
第十二條
進口貨物進口前,進口貨物的收貨人或者與進口貨物直接相關的其他當事人,在有正當理由的情況下,可以書面申請海關對將要進口的貨物的原產地作出預確定決定;申請人應當按照規定向海關提供作出原產地預確定決定所需的資料。
海關應當在收到原產地預確定書面申請及全部必要資料之日起150天內,依照本條例的規定對該進口貨物作出原產地預確定決定,並對外公布。
第十三條
海關接受申報後,應當按照本條例的規定審核確定進口貨物的原產地。
已作出原產地預確定決定的貨物,自預確定決定作出之日起3年內實際進口時,經海關審核其實際進口的貨物與預確定決定所述貨物相符,且本條例規定的原產地確定標准未發生變化的,海關不再重新確定該進口貨物的原產地;經海關審核其實際進口的貨物與預確定決定所述貨物不相符的,海關應當按照本條例的規定重新審核確定該進口貨物的原產地。
第十四條
海關在審核確定進口貨物原產地時,可以要求進口貨物的收貨人提交該進口貨物的原產地證書,並予以審驗;必要時,可以請求該貨物出口國(地區)的有關機構對該貨物的原產地進行核查。
第十五條
根據對外貿易經營者提出的書面申請,海關可以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法》第四十三條的規定,對將要進口的貨物的原產地預先作出確定原產地的行政裁定,並對外公布。
進口相同的貨物,應當適用相同的行政裁定。
第十六條
國家對原產地標記實施管理。貨物或者其包裝上標有原產地標記的,其原產地標記所標明的原產地應當與依照本條例所確定的原產地相一致。
第十七條
出口貨物發貨人可以向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所屬的各地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及其地方分會(以下簡稱簽證機構),申請領取出口貨物原產地證書。
第十八條
出口貨物發貨人申請領取出口貨物原產地證書,應當在簽證機構辦理注冊登記手續,按照規定如實申報出口貨物的原產地,並向簽證機構提供簽發出口貨物原產地證書所需的資料。
第十九條
簽證機構接受出口貨物發貨人的申請後,應當按照規定審查確定出口貨物的原產地,簽發出口貨物原產地證書;對不屬於原產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出口貨物,應當拒絕簽發出口貨物原產地證書。
出口貨物原產地證書簽發管理的具體辦法,由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會同國務院其他有關部門、機構另行制定。
第二十條
應出口貨物進口國(地區)有關機構的請求,海關、簽證機構可以對出口貨物的原產地情況進行核查,並及時將核查情況反饋進口國(地區)有關機構。
第二十一條
用於確定貨物原產地的資料和信息,除按有關規定可以提供或者經提供該資料和信息的單位、個人的允許,海關、簽證機構應當對該資料和信息予以保密。
第二十二條
違反本條例規定申報進口貨物原產地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貿易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行政處罰實施條例》的有關規定進行處罰。
第二十三條
提供虛假材料騙取出口貨物原產地證書或者偽造、變造、買賣或者盜竊出口貨物原產地證書的,由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海關處5000元以上10萬元以下的罰款;騙取、偽造、變造、買賣或者盜竊作為海關放行憑證的出口貨物原產地證書的,處貨值金額等值以下的罰款,但貨值金額低於5000元的,處5000元罰款。有違法所得的,由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海關沒收違法所得。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二十四條
進口貨物的原產地標記與依照本條例所確定的原產地不一致的,由海關責令改正。
出口貨物的原產地標記與依照本條例所確定的原產地不一致的,由海關、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責令改正。
第二十五條
確定進出口貨物原產地的工作人員違反本條例規定的程序確定原產地的,或者泄露所知悉的商業秘密的,或者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二十六條
本條例下列用語的含義:
獲得,是指捕捉、捕撈、搜集、收獲、採掘、加工或者生產等。
貨物原產地,是指依照本條例確定的獲得某一貨物的國家(地區)。
原產地證書,是指出口國(地區)根據原產地規則和有關要求簽發的,明確指出該證中所列貨物原產於某一特定國家(地區)的書面文件。
原產地標記,是指在貨物或者包裝上用來表明該貨物原產地的文字和圖形。
第二十七條
本條例自2005年1月1日起施行。1992年3月8日國務院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出口貨物原產地規則》、1986年12月6日海關總署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關於進口貨物原產地的暫行規定》同時廢止。
在國際貿易實務中,應該提供哪種產地證明書,主要依據合同或信用證的要求。一般對於實行普惠制國家出口貨物,都要求出具普惠制產地證明書。如果信用證並未明確規定產地證書的出具者,那麼銀行應該接受任何一種產地證明書。
❼ 中華人民共和國非優惠原產地證書簽證管理辦法的第五章 法律責任
第三十三條違反本辦法規定的,由違法行為發生地的檢驗檢疫機構予以行政處罰。
貿促會系統在簽證過程中發現違反本辦法規定的,應當移交當地檢驗檢疫機構予以處理。
第三十四條偽造、變造、買賣或者盜竊檢驗檢疫機構簽發的原產地證書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夠刑事處罰的,由檢驗檢疫機構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商品檢驗法》第三十六條規定責令改正,沒收違法所得,並處貨值金額等值以下罰款。
第三十五條使用偽造、變造的檢驗檢疫機構簽發的原產地證書的,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夠刑事處罰的,由檢驗檢疫機構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商品檢驗法實施條例》第四十九條規定責令改正,沒收違法所得,並處貨物貨值金額等值以下罰款。
第三十六條偽造、變造、買賣或盜竊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及其地方分會簽發的原產地證書的,由檢驗檢疫機構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貨物原產地條例》第二十三條規定處以5000元以上10萬元以下的罰款;偽造、變造、買賣或者盜竊作為海關放行憑證的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及其地方分會簽發的原產地證書的,處貨值金額等值以下的罰款,但貨值金額低於5000元的,處5000元罰款。有違法所得的,由檢驗檢疫機構沒收違法所得。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三十七條提供虛假材料騙取原產地證書的,由檢驗檢疫機構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貨物原產地條例》第二十三條規定處以5000元以上10萬元以下的罰款;騙取作為海關放行憑證的原產地證書的,處貨值金額等值以下的罰款,但貨值金額低於5000元的,處5000元罰款。有違法所得的,由檢驗檢疫機構沒收違法所得。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三十八條申請人提供虛假材料騙取登記的,有違法所得的,由檢驗檢疫機構處以違法所得3倍以下罰款,最高不超過3萬元;沒有違法所得的,處以1萬元以下罰款。
第三十九條簽證機構的工作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法給予通報批評、取消簽證資格或者行政處分;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違反法律法規規定簽證;
(二)無正當理由拒絕簽證;
(三)泄露所知悉的商業秘密;
(四)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
❽ 中華人民共和國出口貨物原產地證明書是一般原產地證明書嗎
、中國為出口貨物簽發的原產地證書有:
(一) 非優惠原產地證書
《中華人民共和國原產地證書》
即通常所稱的"一般原產地證書",簡稱CO證書。該證書是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貨物原產地條例》.為中國出口貨物簽發的原產地證書。
(二)優惠性原產地證書
1.普惠制原產地證書(即 FORM A 證書)
根據普惠制給惠國原產地規則和有關要求簽發的原產地證書,它是受惠國貨物出口到給惠國時享受普惠制關稅優惠待遇的官方憑證。普惠制原產地證書上所列的商品只有符合有關給惠國的普惠制原產地規則才有資格享受減免關稅待遇。
2.《亞太貿易協定》(原稱《曼谷協定》)原產地證書(FORM B 證書)
《亞太貿易協定》原產地證書根據《亞太貿易協定》的要求簽發.在協定成員國之間就特定產品享受互惠減免關稅待遇的官方證明文件。《亞太貿易協定》成員國為:中國、孟加拉國、印度、寮國、韓國和斯里蘭卡。
3.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原產地證書(FORM E 證書)
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原產地證書是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與東南亞國家聯盟全面經濟合作框架協議》的要求簽發的、在協定成員國之間就特定產品享受互惠減免關稅待遇的官方證明文件。東盟成員國為:汶萊、柬埔寨、印度尼西亞、寮國、馬來西亞、緬甸、菲律賓、新加坡、泰國、越南。
4.中國-巴基斯坦自由貿易區(中巴優惠貿易安排)原產地證書(FORM P 證書)
5.中國-智利自由貿易區原產地證書(FORM F 證書)
6.中國-紐西蘭自由貿易區原產地證書(FORM N 證書)
7.中國-新加坡自由貿易區優惠原產地證書
8.中國-瑞士自由貿易協定原產地證明書
9.中國-韓國自由貿易區優惠原產地證書
10.中國-澳大利亞自由貿易區優惠原產地證書
(三)專用原產地證書
專用原產地證書是國際組織或國家根據整治和貿易措施的需要,針對某一特殊行業的特定產品規定的原產地證書。專用原產地證書上所列的產品均屬某一特殊行業的某項特定產品,這些產品應符合特定的原產地規則。如《輸歐盟農產品原產地證書》、原產地命名證書(《托考依葡萄酒原產地名稱證書》、《皇帝牌葡萄酒真實性證書》、《乳酪製品證書》)、《煙草真實性證書》、《金珀利進程正國際證書》、《手工製品原產地證書》和《原產地標記證書》等。
❾ 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貨物原產地條例的條例內容
第一條為了正確確定進出口貨物的原產地,有效實施各項貿易措施,促進對外貿易發展,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本條例適用於實施最惠國待遇、反傾銷和反補貼、保障措施、原產地標記管理、國別數量限制、關稅配額等非優惠性貿易措施以及進行政府采購、貿易統計等活動對進出口貨物原產地的確定。
實施優惠性貿易措施對進出口貨物原產地的確定,不適用本條例。具體辦法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締結或者參加的國際條約、協定的有關規定另行制定。
第三條完全在一個國家(地區)獲得的貨物,以該國(地區)為原產地;兩個以上國家(地區)參與生產的貨物,以最後完成實質性改變的國家(地區)為原產地。
第四條本條例第三條所稱完全在一個國家(地區)獲得的貨物,是指:
(一)在該國(地區)出生並飼養的活的動物;
(二)在該國(地區)野外捕捉、捕撈、搜集的動物;
(三)從該國(地區)的活的動物獲得的未經加工的物品;
(四)在該國(地區)收獲的植物和植物產品;
(五)在該國(地區)採掘的礦物;
(六)在該國(地區)獲得的除本條第(一)項至第(五)項范圍之外的其他天然生成的物品;
(七)在該國(地區)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只能棄置或者回收用作材料的廢碎料;
(八)在該國(地區)收集的不能修復或者修理的物品,或者從該物品中回收的零件或者材料;
(九)由合法懸掛該國旗幟的船舶從其領海以外海域獲得的海洋捕撈物和其他物品;
(十)在合法懸掛該國旗幟的加工船上加工本條第(九)項所列物品獲得的產品;
(十一)從該國領海以外享有專有開采權的海床或者海床底土獲得的物品;
(十二)在該國(地區)完全從本條第(一)項至第(十一)項所列物品中生產的產品。
第五條在確定貨物是否在一個國家(地區)完全獲得時,不考慮下列微小加工或者處理:
(一)為運輸、貯存期間保存貨物而作的加工或者處理;
(二)為貨物便於裝卸而作的加工或者處理;
(三)為貨物銷售而作的包裝等加工或者處理。
第六條本條例第三條規定的實質性改變的確定標准,以稅則歸類改變為基本標准;稅則歸類改變不能反映實質性改變的,以從價百分比、製造或者加工工序等為補充標准。具體標准由海關總署會同商務部、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制定。
本條第一款所稱稅則歸類改變,是指在某一國家(地區)對非該國(地區)原產材料進行製造、加工後,所得貨物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稅則》中某一級的稅目歸類發生了變化。
本條第一款所稱從價百分比,是指在某一國家(地區)對非該國(地區)原產材料進行製造、加工後的增值部分,超過所得貨物價值一定的百分比。
本條第一款所稱製造或者加工工序,是指在某一國家(地區)進行的賦予製造、加工後所得貨物基本特徵的主要工序。
世界貿易組織《協調非優惠原產地規則》實施前,確定進出口貨物原產地實質性改變的具體標准,由海關總署會同商務部、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根據實際情況另行制定。
第七條貨物生產過程中使用的能源、廠房、設備、機器和工具的原產地,以及未構成貨物物質成分或者組成部件的材料的原產地,不影響該貨物原產地的確定。
第八條隨所裝貨物進出口的包裝、包裝材料和容器,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稅則》中與該貨物一並歸類的,該包裝、包裝材料和容器的原產地不影響所裝貨物原產地的確定;對該包裝、包裝材料和容器的原產地不再單獨確定,所裝貨物的原產地即為該包裝、包裝材料和容器的原產地。
隨所裝貨物進出口的包裝、包裝材料和容器,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稅則》中與該貨物不一並歸類的,依照本條例的規定確定該包裝、包裝材料和容器的原產地。
第九條按正常配備的種類和數量隨貨物進出口的附件、備件、工具和介紹說明性資料,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稅則》中與該貨物一並歸類的,該附件、備件、工具和介紹說明性資料的原產地不影響該貨物原產地的確定;對該附件、備件、工具和介紹說明性資料的原產地不再單獨確定,該貨物的原產地即為該附件、備件、工具和介紹說明性資料的原產地。
隨貨物進出口的附件、備件、工具和介紹說明性資料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稅則》中雖與該貨物一並歸類,但超出正常配備的種類和數量的,以及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稅則》中與該貨物不一並歸類的,依照本條例的規定確定該附件、備件、工具和介紹說明性資料的原產地。
第十條對貨物所進行的任何加工或者處理,是為了規避中華人民共和國關於反傾銷、反補貼和保障措施等有關規定的,海關在確定該貨物的原產地時可以不考慮這類加工和處理。
第十一條進口貨物的收貨人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法》及有關規定辦理進口貨物的海關申報手續時,應當依照本條例規定的原產地確定標准如實申報進口貨物的原產地;同一批貨物的原產地不同的,應當分別申報原產地。
第十二條進口貨物進口前,進口貨物的收貨人或者與進口貨物直接相關的其他當事人,在有正當理由的情況下,可以書面申請海關對將要進口的貨物的原產地作出預確定決定;申請人應當按照規定向海關提供作出原產地預確定決定所需的資料。
海關應當在收到原產地預確定書面申請及全部必要資料之日起150天內,依照本條例的規定對該進口貨物作出原產地預確定決定,並對外公布。
第十三條海關接受申報後,應當按照本條例的規定審核確定進口貨物的原產地。
已作出原產地預確定決定的貨物,自預確定決定作出之日起3年內實際進口時,經海關審核其實際進口的貨物與預確定決定所述貨物相符,且本條例規定的原產地確定標准未發生變化的,海關不再重新確定該進口貨物的原產地;經海關審核其實際進口的貨物與預確定決定所述貨物不相符的,海關應當按照本條例的規定重新審核確定該進口貨物的原產地。
第十四條海關在審核確定進口貨物原產地時,可以要求進口貨物的收貨人提交該進口貨物的原產地證書,並予以審驗;必要時,可以請求該貨物出口國(地區)的有關機構對該貨物的原產地進行核查。
第十五條根據對外貿易經營者提出的書面申請,海關可以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法》第四十三條的規定,對將要進口的貨物的原產地預先作出確定原產地的行政裁定,並對外公布。
進口相同的貨物,應當適用相同的行政裁定。
第十六條國家對原產地標記實施管理。貨物或者其包裝上標有原產地標記的,其原產地標記所標明的原產地應當與依照本條例所確定的原產地相一致。
第十七條出口貨物發貨人可以向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所屬的各地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及其地方分會(以下簡稱簽證機構),申請領取出口貨物原產地證書。
第十八條出口貨物發貨人申請領取出口貨物原產地證書,應當在簽證機構辦理注冊登記手續,按照規定如實申報出口貨物的原產地,並向簽證機構提供簽發出口貨物原產地證書所需的資料。
第十九條簽證機構接受出口貨物發貨人的申請後,應當按照規定審查確定出口貨物的原產地,簽發出口貨物原產地證書;對不屬於原產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出口貨物,應當拒絕簽發出口貨物原產地證書。
出口貨物原產地證書簽發管理的具體辦法,由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會同國務院其他有關部門、機構另行制定。
第二十條應出口貨物進口國(地區)有關機構的請求,海關、簽證機構可以對出口貨物的原產地情況進行核查,並及時將核查情況反饋進口國(地區)有關機構。
第二十一條用於確定貨物原產地的資料和信息,除按有關規定可以提供或者經提供該資料和信息的單位、個人的允許,海關、簽證機構應當對該資料和信息予以保密。
第二十二條違反本條例規定申報進口貨物原產地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貿易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行政處罰實施條例》的有關規定進行處罰。
第二十三條提供虛假材料騙取出口貨物原產地證書或者偽造、變造、買賣或者盜竊出口貨物原產地證書的,由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海關處5000元以上10萬元以下的罰款;騙取、偽造、變造、買賣或者盜竊作為海關放行憑證的出口貨物原產地證書的,處貨值金額等值以下的罰款,但貨值金額低於5000元的,處5000元罰款。有違法所得的,由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海關沒收違法所得。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二十四條進口貨物的原產地標記與依照本條例所確定的原產地不一致的,由海關責令改正。
出口貨物的原產地標記與依照本條例所確定的原產地不一致的,由海關、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責令改正。
第二十五條確定進出口貨物原產地的工作人員違反本條例規定的程序確定原產地的,或者泄露所知悉的商業秘密的,或者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❿ 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貨物原產地條例的附則
第二十六條
本條例下列用語的含義:
獲得,是指捕捉、捕撈、搜集、收獲、採掘、內加工或者生容產等。
貨物原產地,是指依照本條例確定的獲得某一貨物的國家(地區)。
原產地證書,是指出口國(地區)根據原產地規則和有關要求簽發的,明確指出該證中所列貨物原產於某一特定國家(地區)的書面文件。
原產地標記,是指在貨物或者包裝上用來表明該貨物原產地的文字和圖形。
第二十七條
本條例自2005年1月1日起施行。1992年3月8日國務院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出口貨物原產地規則》、1986年12月6日海關總署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關於進口貨物原產地的暫行規定》同時廢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