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法規的組成

法規的組成

發布時間: 2020-12-31 16:33:49

Ⅰ 公務員法的法規體系一般有幾部分組成

總法、配套法規、地方公務員法。

為了規范公務員的管理,保障公內務員的合法權益,加容強對公務員的監督,促進公務員正確履職盡責,建設信念堅定、為民服務、勤政務實、敢於擔當、清正廉潔的高素質專業化公務員隊伍,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公務員的義務、權利和管理,適用本法。 法律對公務員中領導成員的產生、任免、監督以及監察官、法官、檢察官等的義務、權利和管理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1)法規的組成擴展閱讀

公務員應當履行下列義務:

(一)忠於憲法,模範遵守、自覺維護憲法和法律,自覺接受中國共產黨領導;

(二)忠於國家,維護國家的安全、榮譽和利益;

(三)忠於人民,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接受人民監督;

(四)忠於職守,勤勉盡責,服從和執行上級依法作出的決定和命令,按照規定的許可權和程序履行職責,努力提高工作質量和效率;

(五)保守國家秘密和工作秘密。

Ⅱ 法律規范的構成要素

法律規范的組成要素一個完整的法律規范必定由3個要素:假定、處理和制裁。回答
假定是適用規范的必要條件,即實施某種行為可以適用法律規范;
處理是行為規範本身的基本要求,即以權利和義務的形式規定人們應當作什,不能做什麼。
制裁是法律規范中規定主體違反法律規定時應當承擔何種法律責任、接受何種國家強制措施的部分。
假定、處理和制裁三要素密切聯系、缺一不可。否則就不能構成法律規范。

Ⅲ 我國現行法律法規體系的構成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是指適應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與專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相一致屬,以憲法為統帥和根本依據,由部門齊全、結構嚴謹、內部協調、體例科學、調整有效的法律及其配套法規所構成,是保障我們國家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的各項法律制度的有機的統一整體。
這個體系由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三個層次,憲法及憲法相關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經濟法社會法刑法、訴訟與非訴訟程序法七個法律部門組成。

Ⅳ 中國法律體系構成!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構成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是以憲法為統帥,內以法律為主幹,以行政法規、地方容性法規為重要組成部分,由憲法相關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經濟法、社會法、刑法、訴訟與非訴訟程序法等多個法律部門組成的有機統一整體。

其中最重要的是憲法,因為憲法是國家的根本法,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中居於統帥地位,是國家長治久安、民族團結、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的根本保障。

(4)法規的組成擴展閱讀

中國法律體系已基本形成 換屆後的十屆全國人大提出,本屆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立法工作的目標是「基本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立法重點將是「提高立法質量」。

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同樣是一項長期而又艱巨的任務,必須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的發展不斷向前推進。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形成,總體上解決了有法可依的問題,對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提出了更為突出、更加緊迫的要求。

中國將積極採取有效措施,切實保障憲法和法律的有效實施,加快推進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進程。

Ⅳ 中國法律怎麼組成的

一、以憲法為統帥.憲法是國家的根本法,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中居於統帥地位,是國家長治久安、民族團結、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的根本保障.現行憲法是一部具有中國特色、符合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的憲法,是治國安邦的總章程.現行憲法充分體現了中國改革開放的突出成果,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偉大成就,體現了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不斷發展,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了根本保障.中國憲法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一切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的制定都必須以憲法為依據,遵循憲法的基本原則,不得與憲法相抵觸.
二、以法律為主幹.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法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主幹,解決的是國家發展中帶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和長期性的問題,是國家法制的基礎,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不得與法律相抵觸.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法律,確立了國家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以及生態文明建設各個方面重要的基本的法律制度,構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主幹,也為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的制定提供了重要依據.
三、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是重要的組成部分.
國務院根據憲法和法律,制定行政法規.這是國務院履行憲法和法律賦予的職責的重要形式.行政法規可以就執行法律的規定和履行國務院行政管理職權的事項作出規定,同時對應當由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法律的事項,國務院可以根據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授權決定先制定行政法規.行政法規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是將法律規定的相關制度具體化,是對法律的細化和補充.
四、根據憲法和法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較大的市的人大及其常委會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規.這是人民依法參與國家事務管理、促進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途徑和形式.地方性法規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中同樣具有重要地位,是對法律、行政法規的細化和補充,是國家立法的延伸和完善,為國家立法積累了有益經驗.
五、另外,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有權依照當地民族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特點,制定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可以對法律和行政法規的規定作出變通規定,但不得違背法律和行政法規的基本原則,不得對憲法和民族區域自治法的規定以及其他法律、行政法規專門就民族自治地方所作的規定作出變通規定;自治區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報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後生效,自治州、自治縣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報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大常委會批准後生效.

Ⅵ 我國法律體系包括哪些組成部分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構成包括三部分:第一,立法體制。立法體制是指國家關於立法主體的組織系統、立法許可權的劃分和行使制度。有的認為立法體制就是立法體系,有的還認為立法體制即就是規范性法律文件體系。我認為立法體系這樣的概念不夠准確。「體系」一詞與「體制」一詞不同。漢語中的「體系」是指若干有關事物或某些意識互相聯系而構成的一個整體(系統)。而「體制」是指國家機構、企事業單位的組織制度。所以使用立法體制概念比較適合。至於把立法體制等同於規范性法律文件體系更是不合適,應把二者區分開來使用。我國的立法體制就是「一元兩級多層次」,即: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行使國家立法權的主體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它的常務委員會。根據憲法62條和67條規定,全國人大的職權15項,其中立法權4項;全國人大常委會的職權21項,其中立法權8項。這就是一元的含義。兩級包括中央一級立法和地方一級立法。在國家行政結構上,分中央與地方,中央領導地方,地方服從中央,這是整體與部分的關系。這一關系在立法體制上的表現是: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國務院作為中央國家機關比地方人大及其常委和政府的政治地位高,處於領導地位。中央國家機關制定(立、改、廢)的規范性法律文件的效力高於地方國家機關制定的地方性法規和規章,地方性法規和規章不得同中央國家機關制定的憲法、法律(基本法和基本法以外的法律)和行政法規相抵觸。立法體制的多層次表現是制定規范性法律文件的主體從中央到地方寶塔式的設置,層次清楚,許可權明確,相應它們制定的規范性法律文件的效力地位也是成為梯級的。第二,規范性法律文件體系。這里講的規范性法律文件體系,是指國家立法機關制定的各類規范性法律文件依其地位和效力不同而構成的體系。如,制定法中憲法、法律、行政法規、條約等就是民法法系國家的規范性法律文件體系。中國從古到今都是制定法的傳統,規范性法律文件在當代的形式體系是以憲法(含修正案)為根本大法,相配有法律、行政法規和軍事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包括部門規章、地方政府規章、軍事規章)、國際條約等。「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在范圍上應包括一切立法機關、授權立法機關或行政立法機關所制定的階位不同、效力不同的具有法律形式淵源的一切規范性文件」。第三,部門法體系。部門法體系又稱法律部門體系,是指一國的全部現行法律規范按照一定的標准和原則劃分的本國同類法律規范即部門法形成的有機聯系的統一整體。我以為不能把部門法體系等同於法律體系,這樣從概念上到內涵上都會給人們造成思想混亂。因為人們對法律概念的認識不統一,多元復雜,法律的分門別類派流眾多,於是把一國部門法體系等同於含義廣泛復雜的法律體系,或是用難於統一的法律體系概念取代部門法體系,都是不合適的。當然部門法體系是法律體系基本的構成部分。

Ⅶ 什麼是法律規范法的基本組成要素有哪些

一個完整的法律規范必定由3個要素:假定、處理和制裁。
假定是適用規范的必要內條件,即實施容某種行為可以適用法律規范;
處理是行為規範本身的基本要求,即以權利和義務的形式規定人們應當作什,不能做什麼。
制裁是法律規范中規定主體違反法律規定時應當承擔何種法律責任、接受何種國家強制措施的部分。
假定、處理和制裁三要素密切聯系、缺一不可。否則就不能構成法律規范。

Ⅷ 我國現行的建設法規有哪些規范組成

我國現行的建設法抄規襲有以下規范組成:
1、工程建設程序法規;
2、工程建設執業資格法規;
3、城市及村鎮建設規劃法規;
4、建設工程發包與承包法規;
5、建設工程勘察設計法規;
6、工程建設監理法規;
7、工程建設安全生產管理法規;
8、建築工程質量管理法規;
9、建設工程合同管理法規。

【建設法規】是指國家立法機關或其授權的行政機關制定的旨在調整國家及其有關機構、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公民之間,在建設活動中或建設行政管理活動中發生的各種社會關系的法律、法規的統稱。

Ⅸ 法律規范的構成要素包括

1、處理

指行為規範本身的基本要求。它規定人們的行為應當做什麼、禁止做什麼、允許做什麼。這是法律規范的中心部分,是規范的主要內容。

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第15條:「父母對子女有撫養教育的義務;子女對父母有贍養扶助的義務。」這是規定應當做什麼;第21條:「繼父母與繼子女間,不得虐待或歧視」,這是規定禁止做什麼。

2、假定

指適用規范的必要條件。每一個法律規范都是在一定條件出現的情況下才能適用,而適用這一法律規范的這種條件就稱為假定。

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37條:「凡是知道案件情況的人,都有作證的義務。」這個法律規范中,「凡是知道案件情況的人」就是假定部分。

3、制裁

指對違反法律規范將導致的法律後果的規定。如損害賠償、行政處罰、經濟制裁、判處刑罰等。

(9)法規的組成擴展閱讀:

效力:

1、時間效力

法律規范的時間效力,是指法律規范在什麼叫開始生效、在什麼時間終止生效以及對其生效前的行為和事件是否具有溯及力。

2、空間效力

法律規范的空間效力,是指法律規范在哪些地方、區域有效。我國法律規范的空間效力有;在全國范圍內生效;在局部區域生效;某些法律、法規還具有一定域外效力。

3、對人效力

法律規范對人的效力是指法律規范適用於哪些人。對這個問題,各國大致有以下幾種原則:屬地主義原則,屬人主義原則,保護主義原則,以屬地主義為基礎、以屬人主義、保護主義為補充的折衷主義原則。我國法律規范對人的效力也採取折衷主義原則。

熱點內容
上海政法法學怎麼樣 發布:2025-05-16 05:32:21 瀏覽:162
各國的最高刑法 發布:2025-05-16 05:26:44 瀏覽:959
勞動合同法休假期間參與值班 發布:2025-05-16 05:18:40 瀏覽:188
新婚姻法對事實婚姻是如何解釋的 發布:2025-05-16 05:18:05 瀏覽:763
勞動法簡史 發布:2025-05-16 05:13:44 瀏覽:41
德陽法院網 發布:2025-05-16 04:51:23 瀏覽:385
勞動法里男生的護理假有多少天 發布:2025-05-16 04:46:31 瀏覽:69
司法局介紹 發布:2025-05-16 04:37:41 瀏覽:120
集團巡視法律責任 發布:2025-05-16 04:32:50 瀏覽:520
勞動合同法曠工怎麼扣錢 發布:2025-05-16 04:31:21 瀏覽: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