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港口政策法規

港口政策法規

發布時間: 2021-01-05 13:30:07

❶ 試比較一下長三角和珠三角各自的優勢和不足以及各自發展前景

楊京英等:2005年長江和珠江三角洲經濟發展研究

www.cnfol.com 2005年12月19日 12:53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 楊京英 王強 任小燕
改革開放以來,長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是我國經濟發展最快的地區,也是經濟最富有朝氣和活力的地區,對全國經濟的貢獻也最大,特別是跨入新世紀後,兩個三角洲進入了新的發展時期,比較研究它們的經濟發展規模,探討其經濟發展的特點和原因,可以為兩個三角洲經濟的進一步發展提出建議,為其它地區乃至全國的經濟發展提供參考和借鑒。

一、長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在全國的經濟地位舉足輕重

長江三角洲經濟區(簡稱長三角)是指由滬、蘇、浙三省市中16個地級以上城市組成的區域,包括上海市、江蘇省的南京、蘇州、無錫、常州、鎮江、南通、揚州和泰州,以及浙江省的杭州、寧波、嘉興、湖州、紹興、舟山和台州市。2004年長三角的土地面積為10.96萬平方公里,人口為8212.12萬人,分別佔全國的1.1%和6.3%。珠江三角洲經濟區(簡稱珠三角)指廣東省珠江流域的14個市、縣、區組成的區域,包括廣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門、東莞、中山等7市,以及惠州市區和惠陽、惠東、博羅三縣,肇慶市區和高要、四會兩市,其土地面積為4.15萬平方公里,人口為2451.36萬人,分別佔全國的0.4%和1.9%。

改革開放後,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和優惠政策使長三角和珠三角逐漸成為我國經濟發展最活躍和經濟增長最快的地區,進入新世紀以來,長三角和珠三角經濟繼續保持著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的走勢,兩個三角洲對全國經濟的貢獻份額進一步增大。

(一)兩個三角洲的經濟總量佔全國的30.8%,人均地區生產總值是全國的3.7倍。

2004年長三角地區生產總值達28775億元,珠三角地區生產總值達13394億元。兩個三角洲地區生產總值合計達到42169億元,佔全國國內生產總值(136876億元)的30.8%,比2000年的24.9%上升了5.9個百分點。

2004年長三角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為35040元,珠三角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為54639元。兩個三角洲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為39546元,是全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10561元)的3.7倍,而2000年兩個三角洲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為21545元,是全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7086元)的3.0倍,兩個三角洲人均水平與全國的距離進一步擴大。

2000-2004年長江三角洲與珠江三角洲GDP及人均GDP

地區 2000年 2004年
GDP(億元) 人均GDP(元) GDP(億元) 人均GDP(元)
長江和珠江三角洲合計 22315.8 21545 42169.4 39546
長江三角洲經濟區 15954.8 19816 28775.4 35040
上海市 4551.2 34547 7450.3 55307
南京市 1021.3 18546 1910.0 33050
蘇州市 1540.7 26692 3450.0 57992
無錫市 1200.2 27653 2350.0 52825
常州市 600.7 17635 1100.6 31665
鎮江市 452.0 16967 781.2 29235
南通市 736.4 9374 1226.1 15806
揚州市 472.1 10515 788.1 17359
泰州市 405.3 8082 705.2 14014
杭州市 1382.6 22342 2515.0 38858
寧波市 1175.8 21786 2158.0 39173
嘉興市 538.4 16279 1050.6 31506
湖州市 343.4 13445 590.7 22966
紹興市 745.0 17237 1313.9 30254
舟山市 114.9 11675 212.0 21855
台州市 675.0 12390 1173.8 21177
珠江三角洲經濟區 7360.8 31912 13394.0 54639
廣州市 2375.9 34292 4115.8 56271
深圳市 1665.5 28932 3422.8 59271
珠海市 330.3 26583 546.3 41847
佛山市 957.2 28932 1656.5 47658
江門市 567.5 14921 834.6 21872
東莞市 492.7 32477 1155.3 71997
中山市 312.8 23542 610.1 44005
惠州市區 134.4 36262 305.2 43834
惠陽市 102.1 18519 109.9 27108
惠東縣 88.5 13004 125.0 17489
博羅縣 81.8 10662 127.0 16677
肇慶市區 85.8 14413 126.7 26468
高要市 110.9 15404 163.4 22471
四會市 55.5 14089 95.5 22434
(二)兩個三角洲的經濟增長速度大大高於全國平均水平,成為拉動全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地區。

2000年至2004年,長三角和珠三角GDP增長速度均保持在兩位數以上,年平均增長分別為13.2%和13.6%,高於全國8.6%的年平均增長水平,成為全國經濟繼續保持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的重要力量。

2000-2004年長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GDP增長率(單位:%)

地區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0-2004年年均增長率
長江三角洲經濟區① 11.6 11.3 12.6 14.8 15.6 13.2
上海市 10.8 10.2 10.9 11.8 13.6 11.5
南京市 12.3 11.1 12.8 15.0 17.3 13.7
蘇州市 12.6 12.3 14.5 18.0 17.6 15.0
無錫市 11.2 11.5 12.8 15.4 17.4 13.6
常州市 11.0 12.0 12.4 14.5 15.5 13.1
鎮江市 10.3 11.0 12.3 14.0 14.7 12.4
南通市 10.9 10.1 11.1 13.4 15.6 12.2
揚州市 10.5 8.1 11.1 13.4 14.7 11.5
泰州市 11.0 11.0 11.6 13.4 14.7 12.3
杭州市 12.0 12.2 13.2 15.2 15.0 13.5
寧波市 12.0 12.1 13.2 15.6 15.5 13.7
嘉興市 12.3 12.3 13.8 16.9 16.5 14.3
湖州市 12.0 11.6 12.3 15.0 15.4 13.2
紹興市 12.1 11.6 13.8 15.0 15.3 13.6
舟山市 12.0 11.8 12.6 15.5 17.0 13.8
台州市 11.9 11.9 13.9 14.9 13.6 13.2
珠江三角洲經濟區① 12.8 12.2 12.5 15.5 15.5 13.6
廣州市 13.3 12.7 13.2 15.2 15.0 13.9
深圳市 14.2 13.2 15.0 19.2 17.3 15.8
珠海市 11.8 12.1 12.3 17.5 13.8 13.5
佛山市 11.2 11.1 11.8 16.1 16.3 13.3
江門市 11.0 11.0 10.3 11.1 12.2 11.1
東莞市 17.9 18.0 18.5 19.5 19.6 18.7
中山市 11.8 16.1 16.5 18.6 18.7 16.3
惠州市區 17.5 11.7 11.1 18.1 15.5 13.7
惠陽市 9.3 13.7 12.5 25.3 18.7 15.8
惠東縣 12.4 10.9 10.0 10.3 13.0 11.3
博羅縣 10.4 11.0 10.1 11.5 14.5 11.5
肇慶市區 15.7 4.1 11.9 13.8 11.9 11.4
高要市 10.8 12.0 8.4 10.1 13.5 10.9
四會市 11.9 13.2 13.9 10.9 17.0 13.4
註:①為所屬市GDP增長率的簡單平均值。

(三)兩個三角洲的產業結構在調整中逐步優化,第三產業發展明顯高於全國。

2004年長三角三次產業的結構為4.6:55.9:39.6,珠三角三次產業的結構為3.8:53.8:42.4。

從1990年到2004年,這兩個地區的產業結構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第一產業佔GDP的比重大幅下降,第三產業的比重大幅上升。長三角第一產業所佔比重下降幅度最大,從15.8%下降到4.6%,下降了11.2個百分點。長三角第三產業所佔比重上升幅度也最大,從27.2%上升到39.6%,上升了12.4個百分點。

2004年這兩個地區的第二產業比重與全國平均水平基本相同,而第一產業比重比全國約低11個百分點,第三產業比重比全國約高出9個百分點,其產業結構優於全國。

長三角、珠三角和全國三次產業構成比較(單位:%)

第一產業 第二產業 第三產業
1990年 2004年 1990年 2004年 1990年 2004年
長江三角洲 15.8 4.6 57.0 55.9 27.2 39.6
珠江三角洲 14.4 3.8 44.2 53.8 41.4 42.4
全國 27.1 15.2 41.6 52.9 31.3 31.9
(四)兩個三角洲是我國重要的國際貿易基地,兩地的進出口貿易總額佔全國的60%以上。

2004年,長三角和珠三角進出口貿易總額達到7430.1億美元,佔全國進出口貿易總額的64.4%,比2000年的57.9%提高了6.5個百分點。其中,長三角為4012.3億美元,佔全國比重為34.8%;珠三角為3417.8億美元,佔全國比重為29.6%。

2000―2004年長江和珠江三角洲與全國進出口貿易額比較(單位:億美元)

2000年 2004年
進出口總額 出口額 進口額 進出口總額 出口額 進口額
長江和珠江三角洲合計 2744.3 1473.5 1270.8 7430.1 3905.2 3524.8
長江三角洲 1235.8 671.0 564.8 4012.3 2083.0 1929.3
珠江三角洲 1508.5 802.5 706.0 3417.8 1822.2 1595.6
全國總計 4742.9 2492.0 2250.9 11545.5 5933.2 5612.3
長三角佔全國比重(%) 26.1 26.9 25.1 34.8 35.1 34.4
珠三角佔全國比重(%) 31.8 32.2 31.4 29.6 30.7 28.4
長江和珠江三角洲佔全國的比重(%) 57.9 59.1 56.5 64.4 65.8 62.8
註:2000年珠江三角洲未包括惠州市區、惠陽市、惠東縣和博羅縣。

(五)兩個三角洲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佔全國比重為25.8%,固定資產投資增速高於全國平均水平。

2004年,長三角和珠三角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達18155.6億元,佔全國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的25.8%。其中,長三角為13650.7億元,佔全國的19.4%,珠三角為4504.9億元,佔全國的6.4%。

2001-2004年長江和珠江三角洲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年均增長22.8%,比全國年均增長20.9%高出1.9個百分點。

2000-2004年長江和珠江三角洲與全國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額(單位:億元)

2000年 2004年 2001-2004年年平均增長率(%)
長江和珠江三角洲合計 7973.6 18155.6 22.8
長三角 5677.7 13650.7 24.5
珠三角 2295.9 4504.9 18.4
全國總計 32917.7 70477.4 20.9
長江和珠江三角洲佔全國的比重(%) 24.2 25.8
長三角佔全國的比重(%) 17.2 19.4
珠三角佔全國的比重(%) 7.0 6.4
(六)兩個三角洲吸引外商直接投資超過全國的一半。

2004年長江和珠江三角洲吸引外商直接投資達到310.0億美元,比2000年增長37.9%,佔全國吸引外商直接投資的51.1%。其中,長三角吸引外商直接投資比2000年增長87.4%,佔全國的比重由27.5%上升到34.6%;珠三角吸引外商直接投資比2000年下降11.3%,佔全國的比重由27.7%下降到16.5%。

2000-2004年長江和珠江三角洲與全國外商直接投資比較(單位:億美元)

2000年 2004年 2001-2003年年平均增長率(%)
長江和珠江三角洲合計 224.8 310.0 8.4
長三角 112.0 209.9 17.0
珠三角 112.8 100.1 -2.9
全國總計 407.2 606.3 10.5
長江和珠江三角洲佔全國的比重(%) 55.2 51.1
長三角佔全國的比重(%) 27.5 34.6
珠三角佔全國的比重(%) 27.7 16.5
註:長三角是上海、江蘇和浙江合計數,珠三角是廣東省合計數。

(七)地方財政實力增強,人均財政收入是全國平均水平的1.6倍。

2004年長三角和珠三角財政一般預算內收入達3362.0億元,佔全國財政收入的12.7%,比2000年的12.4%提高了0.3個百分點。其中,長三角一般預算內收入達2426.3億元,佔全國的9.2%;珠三角一般預算內收入達935.7億元,佔全國的3.5%。

2004年長江和珠江三角洲人均財政收入達到3153元,是全國平均水平的1.6倍。2000-2004年長江和珠江三角洲與全國財政收入比較

2000年 2004年
長江和珠江三角洲合計(億元) 1658.1 3362.0
長三角(億元) 1059.2 2426.3
珠三角(億元) 598.9 935.7
全國總計(億元) 13395.2 26396.5
長江和珠江三角洲佔全國的比重(%) 12.4 12.7
長三角佔全國的比重(%) 7.9 9.2
珠三角佔全國的比重(%) 4.5 3.5
長江和珠江三角洲人均財政收入(元) 1601 3153
全國人均財政收入(元) 1057 2031
(八)兩個三角洲地區城市居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全國平均水平的1.6 倍。

2004年長三角和珠三角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5361元,是全國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6倍。其中,長三角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3431元,是全國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4倍;珠三角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7290元,是全國的1.8倍。

2000-2004年長江和珠江三角洲與全國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較

2000年 2004年
長江和珠江三角洲(元) 10952 15361
長三角(元) 8809 13431
珠三角(元) 13094 17290
全國(元) 6280 9422
長江和珠江三角洲為全國的倍數(倍) 1.7 1.6
長三角為全國的倍數(倍) 1.4 1.4
珠三角為全國的倍數(倍) 2.1 1.8
註:珠三角僅包括以下8個城市:廣州市、深圳市、珠海市、佛山市、東莞市、中山市、

惠州市區和肇慶市區。

二、長三角與珠三角經濟發展的比較分析

(一)從經濟規模看,長三角是珠三角的2倍,但兩地的GDP差距和人均GDP差距均在縮小。

二十一世紀以來,長三角的GDP一直是珠三角的2倍左右。2000年長三角的GDP總量比珠三角多8594.0億元,是珠三角的2.17倍;2004年長三角GDP比珠三角多15381.4億元,是珠三角的2.15倍,差距有所縮小。

2004年長三角的16個城市中,有11個城市的GDP超過1000億元,比2000年增加5個,佔66.8%。珠三角GDP超過1000億元的城市僅有4個,比2000年增加1個,佔28.6%。從城市平均總量來看,2004年長三角16個城市GDP的平均值達到1798.5億元,比2000年的平均值(997.2億元)增長80.4%,而珠三角14個縣市的GDP平均值為956.7億元,比2000年(525.8億元)增長82%。

2000-2004年,珠三角的人均GDP繼續高於長三角。2004年,珠三角人均GDP為54639元,比2000年增長71.2%;長三角人均GDP為35040元,比2000年增長76.8%。2000年珠三角人均GDP是長三角的1.61倍,到2004年珠三角是長三角的1.56倍,兩個三角洲的人均GDP差距在縮小。2004年兩個三角洲地區人均GDP超過50000元的城市共有6個,其中長江三角洲有3個,即上海、蘇州和無錫;珠江三角洲有3個,即廣州、深圳和東莞,而東莞市是兩個三角洲地區唯一的人均GDP超過60000元的城市,達到71997元,超過了世界上中等收入國家的平均水平。

(二)長江和珠江三角洲的經濟增長速度均在兩位數以上,但是發展均衡程度有所不同。

從經濟發展速度來看,2004年兩個三角洲地區30個城市的增長速度都達到了兩位數,只是珠三角地區的GDP增長速度要略高於長三角地區。2000-2004年長三角地區GDP增長率為13.2%,珠三角地區GDP增長率為13.6%,珠三角比長三角高出0.4個百分點。在兩個三角洲,經濟增長最快的地區是東莞市,達到19.6%;長三角16城市中經濟增長最快的仍然是蘇州市,為17.6%。

從發展均衡的角度來看,長三角好於珠三角。2000年長三角16個城市經濟增長速度的高低落差僅為2.1個百分點,而珠三角的14個市、縣、區中增長速度的高低落差為8.6個百分點。到2004年,長三角城市經濟增長速度的高低落差比2000年有所擴大,為4個百分點,而珠三角城市經濟增長速度的高低落差有所減小,為7.7個百分點,但珠三角的落差仍大於長三角。

(三)兩個三角洲的三次產業結構基本相同,但存在差異。

2004年長三角與珠三角地區的產業結構繼續向高度化方向發展,三次產業結構平均水平為4:55:41,經濟結構調整取得新進展。目前,兩個三角洲地區三次產業結構總體上呈"二三一"格局,第二產業在經濟發展中占據首要地位,第三產業次之,第一產業比重下降。兩個三角洲地區雖然在產業結構上基本相同,但兩個三角洲產業結構變化有兩個特點:

一是珠三角第三產業所佔比重高,但長三角第三產業發展快。2004年長三角第三產業所佔比重為39.6%,雖然低於珠三角地區的42.4%,但是長三角第三產業所佔比重在1990年僅為27.2%,明顯低於同年珠三角的41.4%。1990年到2004年長三角的第三產業所佔比重提高了12.4個百分點,遠遠高於珠三角所提高的1個百分點。

二是長三角第二產業所佔比重雖高於珠三角,但呈下降趨勢,而珠三角第二產業所佔比重有較大提高。2004年長三角第二產業所佔比重為55.9%,高於珠三角的53.8%。雖然近十年,長三角第二產業發展速度較快,表現出較強的生產製造能力,但是與1990年相比,第二產業所佔比重仍下降了1.1個百分點。與此相反,珠三角第二產業所佔比重呈上升趨勢,正在成為我國製造業發展的新基地,2004年珠三角第二產業佔比重為53.8%,比1990年的44.2%提高了9.6個百分點。

(四)長三角地區對外貿易繼續保持強勁的發展勢頭,進出口貿易首次雙雙高於珠三角地區。

近年來,長三角對外貿易快速增長,2004年長三角進出口貿易首次雙雙高於珠三角地區。

從兩個三角洲地區進出口貿易總額看,2004年長三角進出口貿易總額達4012.3億美元,比上年增長40.7%,是2000年的3.25倍,其中,進口總額達1929.3億美元,比上年增長43.5%,出口總額達2083.0億美元,比上年增長40.7%;珠三角的進出口貿易總額為3417.8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2.1%,其中,進口總額達1595.6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2.6%,出口總額達1822.2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1.9%。可見,從貿易增長率來看,長三角地區在進出口貿易總額、進口總額和出口總額三個方面均比珠三角高出近一倍,顯示出其在中國對外貿易發展中具有重要地位。

2004年長江和珠江三角洲進出口貿易比較(單位:億美元)

進出口貿易 進口 出口
總額 增長率(%) 總額 增長率(%) 總額 增長率(%)
長三角洲地區 4012.3 40.7 1929.3 43.5 2083.0 40.7
珠三角洲地區 3417.8 22.1 1595.6 22.6 1822.2 21.9
從兩個三角洲30個市的進出口貿易看,2004年進出口總額超過1000億美元的城市為上海、蘇州和深圳。從進出口貿易的增長速度看,增長最快的是舟山市,進出口貿易總額年增長率達到62.9%。惠州市區是珠三角進出口貿易增長最快的城市,2004年增長率達到39.9%。

從外貿依存度來看,珠三角地區經濟要比長三角地區更加依賴出口,對外貿易在該地區佔有更加重要的地位。2004年珠三角地區外貿依存度(出口總額/GDP)為112.6%,遠遠高於長三角的59.9%。

(五)長三角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遠遠高於珠三角,並且兩者差距在逐漸拉大。

2004年長三角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為13650.7億元,比2003年增長24.5%;珠三角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4504.9億元,比2002年增長18.4%。2004年長三角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遠遠高於珠三角,是珠三角的3.03倍,2000年以來兩個地區的差距在逐漸擴大。

2000-2004年長三角和珠三角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比較(單位:億元)

2000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長三角 5677.7 7900.1 10973.7 13650.7
珠三角 2464.3 3088.6 3730.5 4504.9
差距 1:0.43 1:0.39 1:0.34 1:0.33
(六)長三角地區吸引外商直接投資項目和實際吸引外商直接投資均高於珠三角地區。

2004年,外商在長三角地區的投資項目數為14310個,珠三角地區為7308個,長三角比珠三角高95.8%;在外商直接投資額方面,長三角地區為209.9億美元,珠三角地區僅為100.1億美元,長三角比珠三角高109.7%。這表明外商直接投資的方向正從珠三角地區向長三角地區轉移。

(七)長三角財政收入是珠三角的2.6倍,財政收入佔GDP比重高於珠三角。

2004年長三角財政一般預算內收入2426.3億元,比上年增長23%,是珠三角的2.6倍。其中,上海市的財政收入為1119.7億元,占長三角地區全部財政收入的46.1%,比珠三角地區的全部財政收入還多出184.1億元。長三角地區財政收入超過100億元的地區有6個,分別是上海、南京、蘇州、無錫、杭州、寧波,而珠三角地區僅有?/ca>http://..com/question/23537866.html?fr=qrl3

❷ 考二級建造師的條件

理由五:為跳槽

新版資質標准實施,建造師需求增加。想跳槽提升自己,考取一、二級建造師資格證書,會更順利的在建築行業內找到理想的工作,實現自己更高的人生目標和價值!

理由六:為競爭

人生充滿競爭,弱肉強食,沒證書你拿什麼跟別人比?不甘心?考個證書,幫你在競爭較量中贏得更多機會。

理由七:為升職

一、二級建造師是建築類職業資格考試,是上崗從業必備證書,建造師是不僅要有理論水平,也要有豐富的實戰經驗和較強組織能力的復合型人員。建造師注冊受聘後,可以建造師的名義擔任大中小型建設工程項目施工的項目經理,從事其他施工活動的管理。拿到一、二級建造師,升職之路能夠迅速邁向新一個台階新境界。

理由八:為獲取知識

新版資質標准實施,建造師需求增加,很多時候工作中也會用到管理和實務的知識,多學習知識能帶給你很多意外的驚喜。

❸ 保護環境的建議 3條

保護環境的建議:

1、合理利用資源,保護生態平衡,促進經濟持續發展。

2、人人關心環境質量,人人參與環境保護。

3、愛祖國,護綠化,保清潔,愛家園。

(3)港口政策法規擴展閱讀:

保護環境的主要內容:

1、防止污染

防止由生產和生活活動引起的環境污染、化學污染,包括防治工業生產排放的廢水、廢氣、廢渣、粉塵、放射性物質以及產生的雜訊、振動、惡臭和電磁微波輻射。

交通運輸活動產生的有害氣體、液體、雜訊,海上船舶運輸排出的污染物,工農業生產和人民生活使用的有毒有害化學品,城鎮生活排放的煙塵、污水和垃圾等造成的污染。

2、防止破壞

防止由建設和開發活動引起的環境破壞,包括防止由大型水利工程、公路干線、大型港口碼頭、機場和大型工業項目等工程建設對環境造成的污染和破壞。

農墾和圍湖造田活動、海上油田、海岸帶和沼澤地的開發、森林和礦產資源的開發對環境的破壞和影響,新工業區、新城鎮的設置和建設等對環境的破壞和污染。

3、自然保護

保護有特殊價值的自然環境,包括對珍稀物種及其生活環境、特殊的自然發展史遺跡、地質現象、地貌景觀等提供有效的保護。另外,城鄉規劃,控制水土流失和沙漠化、植樹造林、控制人口的增長和分布、合理配置生產力等,也都屬於環境保護的內容。

環境保護已成為當今世界各國政府和人民的共同行動和主要任務之一。我國則把環境保護宣布為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並制定和頒布了一系列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以保證這一基本國策的貫徹執行。

在全球范圍內都不同程度地出現了環境污染問題,具有全球影響的方面有大氣環境污染、海洋污染、城市環境問題等。隨著經濟和貿易的全球化,環境污染也日益呈現國際化趨勢,危險廢物越境轉移問題就是這方面的突出表現。

❹ 建造師報考條件

理由一:一、二級建造師就業前景將越來越好
根據數據統計顯示:我國建築業施工企業有10萬多個,從業人員3600多萬,而這么龐大的隊伍中取得建造師執業資格證書的建造師卻只有幾十萬左右,遠遠跟不上市場的需求,依然處於供不應求的狀態。在當下,建造師的就業前景將越來越好,市場價值將越來越高,建築行業未來的發展更離不開廣大建造師人才。當然不可否認的是新政策一出,自年初以來,建造師需求的井噴狀態可能會暫時冷卻,但是它會慢慢的越來越顯露出它的價值。因為一、二級建造師的前景還是非常好的。
理由二:新版資質標准實施,建造師需求增加
住房城鄉建設部自2015年1月1日起施行《建築業企業資質標准》重新解讀了建築業企業資質中建築工程項目經理,也就是建造師在其中的作用,並以建造師的數量多少來評定建築業企業的資質標准。所以建造師的需求量還是非常緊缺的。
理由三:建築行業有著巨大的發展潛力,建築行業市場空間巨大
國內基建投資將繼續維持高位,內外互補需求旺盛。新型城鎮化建設加速推進,預計到「十二五」末,我國城市化率將超過51%。城市化飛速發展,城市人口急劇增加,城市交通建設將成為中國未來幾年發展的一大重要任務。中國城市化正處於中期加速發展階段,在今後較長的一段時期內,城市化水平仍將保持較高的增長速度。在推進城市交通建設的同時,城市市政建設必將進入新一輪爆發期。城市道路、排水、橋梁等各種公共性設施和事業的建設會需要大量的建設人才。這勢必會給中國建築行業施工、設計、裝修、管理等各領域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
理由四:建造師收入非常可觀
工作越來越難找,工作量越來越大,唯有工資政策遲遲不調,只有考點證書來發財,而一、二級建造師有著廣闊的發展方向和豐厚的收入回報。一級建造師等值費用建築工程(2.8-3萬/年),機電工程(3萬/年),市政公用(4-4.5萬/年),公路工程(2.8萬/年),鐵路工程(2.8-3萬),水利水電(2.8-3萬/年),港口與航道(4萬/年),通信與廣電(2.7-3萬/年);二級建造師掛靠費用也很可觀:建築(0.63萬-0.8萬/年),水利水電(1.7萬-2萬/年),市政(1.2萬-1.3萬/年),機電(1.1萬-1.2萬/年),公路(1.3萬-1.5萬/年)。所以一、二級建造師依然是有很大發展空間的。

理由五:為跳槽
新版資質標准實施,建造師需求增加。想跳槽提升自己,考取一、二級建造師資格證書,會更順利的在建築行業內找到理想的工作,實現自己更高的人生目標和價值!
理由六:為競爭
人生充滿競爭,弱肉強食,沒證書你拿什麼跟別人比?不甘心?考個證書,幫你在競爭較量中贏得更多機會。
理由七:為升職
一、二級建造師是建築類職業資格考試,是上崗從業必備證書,建造師是不僅要有理論水平,也要有豐富的實戰經驗和較強組織能力的復合型人員。建造師注冊受聘後,可以建造師的名義擔任大中小型建設工程項目施工的項目經理,從事其他施工活動的管理。拿到一、二級建造師,升職之路能夠迅速邁向新一個台階新境界。
理由八:為獲取知識
新版資質標准實施,建造師需求增加,很多時候工作中也會用到管理和實務的知識,多學習知識能帶給你很多意外的驚喜。

❺ 四川省交通運輸廳的政策法規

(2003年6月28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次會議通過2003年6月28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五號公布自2004年1月1日起施行)
第一章總則第二章港口規劃與建設第三章港口經營第四章港口安全與監督管理第五章法律責任第六章附則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了加強港口管理,維護港口的安全與經營秩序,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促進港口的建設與發展,制定本法。 第二條從事港口規劃、建設、維護、經營、管理及其相關活動,適用本法。 第三條本法所稱港口,是指具有船舶進出、停泊、靠泊,旅客上下,貨物裝卸、駁運、儲存等功能,具有相應的碼頭設施,由一定范圍的水域和陸域組成的區域。港口可以由一個或者多個港區組成。 第四條國務院和有關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中體現港口的發展和規劃要求,並依法保護和合理利用港口資源。 第五條國家鼓勵國內外經濟組織和個人依法投資建設、經營港口,保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 第六條國務院交通主管部門主管全國的港口工作。地方人民政府對本行政區域內港口的管理,按照國務院關於港口管理體制的規定確定。依照前款確定的港口管理體制,由港口所在地的市、縣人民政府管理的港口,由市、縣人民政府確定一個部門具體實施對港口的行政管理;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管理的港口,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確定一個部門具體實施對港口的行政管理。依照前款確定的對港口具體實施行政管理的部門,以下統稱港口行政管理部門。
第二章港口規劃與建設
第七條港口規劃應當根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要求以及國防建設的需要編制,體現合理利用岸線資源的原則,符合城鎮體系規劃,並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市總體規劃、江河流域規劃、防洪規劃、海洋功能區劃、水路運輸發展規劃和其他運輸方式發展規劃以及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有關規劃相銜接、協調。編制港口規劃應當組織專家論證,並依法進行環境影響評價。 第八條港口規劃包括港口布局規劃和港口總體規劃。港口布局規劃,是指港口的分布規劃,包括全國港口布局規劃和省、自治區、直轄市港口布局規劃。港口總體規劃,是指一個港口在一定時期的具體規劃,包括港口的水域和陸域范圍、港區劃分、吞吐量和到港船型、港口的性質和功能、水域和陸域使用、港口設施建設岸線使用、建設用地配置以及分期建設序列等內容。港口總體規劃應當符合港口布局規劃。 第九條全國港口布局規劃,由國務院交通主管部門徵求國務院有關部門和有關軍事機關的意見編制,報國務院批准後公布實施。省、自治區、直轄市港口布局規劃,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根據全國港口布局規劃組織編制,並送國務院交通主管部門徵求意見。國務院交通主管部門自收到徵求意見的材料之日起滿三十日未提出修改意見的,該港口布局規劃由有關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公布實施;國務院交通主管部門認為不符合全國港口布局規劃的,應當自收到徵求意見的材料之日起三十日內提出修改意見;有關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對修改意見有異議的,報國務院決定。 第十條港口總體規劃由港口行政管理部門徵求有關部門和有關軍事機關的意見編制。 第十一條地理位置重要、吞吐量較大、對經濟發展影響較廣的主要港口的總體規劃,由國務院交通主管部門徵求國務院有關部門和有關軍事機關的意見後,會同有關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批准,並公布實施。主要港口名錄由國務院交通主管部門徵求國務院有關部門意見後確定並公布。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徵求國務院交通主管部門的意見後確定本地區的重要港口。重要港口的總體規劃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徵求國務院交通主管部門意見後批准,公布實施。前兩款規定以外的港口的總體規劃,由港口所在地的市、縣人民政府批准後公布實施,並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備案。市、縣人民政府港口行政管理部門編制的屬於本條第一款、第二款規定范圍的港口的總體規劃,在報送審批前應當經本級人民政府審核同意。 第十二條港口規劃的修改,按照港口規劃制定程序辦理。 第十三條在港口總體規劃區內建設港口設施,使用港口深水岸線的,由國務院交通主管部門會同國務院經濟綜合宏觀調控部門批准;建設港口設施,使用非深水岸線的,由港口行政管理部門批准。但是,由國務院或者國務院經濟綜合宏觀調控部門批准建設的項目使用港口岸線,不再另行辦理使用港口岸線的審批手續。港口深水岸線的標准由國務院交通主管部門制定。 第十四條港口建設應當符合港口規劃。不得違反港口規劃建設任何港口設施。 第十五條按照國家規定須經有關機關批準的港口建設項目,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辦理審批手續,並符合國家有關標准和技術規范。建設港口工程項目,應當依法進行環境影響評價。港口建設項目的安全設施和環境保護設施,必須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使用。 第十六條港口建設使用土地和水域,應當依照有關土地管理、海域使用管理、河道管理、航道管理、軍事設施保護管理的法律、行政法規以及其他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辦理。 第十七條港口的危險貨物作業場所、實施衛生除害處理的專用場所,應當符合港口總體規劃和國家有關安全生產、消防、檢驗檢疫和環境保護的要求,其與人口密集區和港口客運設施的距離應當符合國務院有關部門的規定;經依法辦理有關手續,並經港口行政管理部門批准後,方可建設。 第十八條航標設施以及其他輔助性設施,應當與港口同步建設,並保證按期投入使用。港口內有關行政管理機構辦公設施的建設應當符合港口總體規劃,建設費用不得向港口經營人攤派。 第十九條港口設施建設項目竣工後,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經驗收合格,方可投入使用。港口設施的所有權,依照有關法律規定確定。 第二十條縣級以上有關人民政府應當保證必要的資金投入,用於港口公用的航道、防波堤、錨地等基礎設施的建設和維護。具體辦法由國務院規定。 第二十一條縣級以上有關人民政府應當採取措施,組織建設與港口相配套的航道、鐵路、公路、給排水、供電、通信等設施。
第三章港口經營
第二十二條從事港口經營,應當向港口行政管理部門書面申請取得港口經營許可,並依法辦理工商登記。港口行政管理部門實施港口經營許可,應當遵循公開、公正、公平的原則。港口經營包括碼頭和其他港口設施的經營,港口旅客運輸服務經營,在港區內從事貨物的裝卸、駁運、倉儲的經營和港口拖輪經營等。 第二十三條取得港口經營許可,應當有固定的經營場所,有與經營業務相適應的設施、設備、專業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並應當具備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條件。 第二十四條港口行政管理部門應當自收到本法第二十二條第一款規定的書面申請之日起三十日內依法作出許可或者不予許可的決定。予以許可的,頒發港口經營許可證;不予許可的,應當書面通知申請人並告知理由。 第二十五條經營港口理貨業務,應當按照規定取得許可。實施港口理貨業務經營許可,應當遵循公開、公正、公平的原則。具體辦法由國務院交通主管部門規定。港口理貨業務經營人應當公正、准確地辦理理貨業務;不得兼營本法第二十二條第三款規定的貨物裝卸經營業務和倉儲經營業務。 第二十六條港口經營人從事經營活動,必須遵守有關法律、法規,遵守國務院交通主管部門有關港口作業規則的規定,依法履行合同約定的義務,為客戶提供公平、良好的服務。從事港口旅客運輸服務的經營人,應當採取保證旅客安全的有效措施,向旅客提供快捷、便利的服務,保持良好的候船環境。港口經營人應當依照有關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的規定,採取有效措施,防治對環境的污染和危害。 第二十七條港口經營人應當優先安排搶險物資、救災物資和國防建設急需物資的作業。 第二十八條港口經營人應當在其經營場所公布經營服務的收費項目和收費標准;未公布的,不得實施。港口經營性收費依法實行政府指導價或者政府定價的,港口經營人應當按照規定執行。 第二十九條國家鼓勵和保護港口經營活動的公平競爭。港口經營人不得實施壟斷行為和不正當競爭行為,不得以任何手段強迫他人接受其提供的港口服務。 第三十條港口行政管理部門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法》和有關行政法規的規定要求港口經營人提供的統計資料,港口經營人應當如實提供。港口行政管理部門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將港口經營人報送的統計資料及時上報,並為港口經營人保守商業秘密。 第三十一條港口經營人的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向港口經營人攤派或者違法收取費用,不得違法干預港口經營人的經營自主權。
第四章港口安全與監督管理
第三十二條港口經營人必須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等有關法律、法規和國務院交通主管部門有關港口安全作業規則的規定,加強安全生產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生產責任制等規章制度,完善安全生產條件,採取保障安全生產的有效措施,確保安全生產。港口經營人應當依法制定本單位的危險貨物事故應急預案、重大生產安全事故的旅客緊急疏散和救援預案以及預防自然災害預案,保障組織實施。 第三十三條港口行政管理部門應當依法制定可能危及社會公共利益的港口危險貨物事故應急預案、重大生產安全事故的旅客緊急疏散和救援預案以及預防自然災害預案,建立健全港口重大生產安全事故的應急救援體系。 第三十四條船舶進出港口,應當依照有關水上交通安全的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向海事管理機構報告。海事管理機構接到報告後,應當及時通報港口行政管理部門。船舶載運危險貨物進出港口,應當按照國務院交通主管部門的規定將危險貨物的名稱、特性、包裝和進出港口的時間報告海事管理機構。海事管理機構接到報告後,應當在國務院交通主管部門規定的時間內作出是否同意的決定,通知報告人,並通報港口行政管理部門。但是,定船舶、定航線、定貨種的船舶可以定期報告。 第三十五條在港口內進行危險貨物的裝卸、過駁作業,應當按照國務院交通主管部門的規定將危險貨物的名稱、特性、包裝和作業的時間、地點報告港口行政管理部門。港口行政管理部門接到報告後,應當在國務院交通主管部門規定的時間內作出是否同意的決定,通知報告人,並通報海事管理機構。 第三十六條港口行政管理部門應當依法對港口安全生產情況實施監督檢查,對旅客上下集中、貨物裝卸量較大或者有特殊用途的碼頭進行重點巡查;檢查中發現安全隱患的,應當責令被檢查人立即排除或者限期排除。負責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的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依照法律、法規的規定,在各自職責范圍內對港口安全生產實施監督檢查。 第三十七條禁止在港口水域內從事養殖、種植活動。不得在港口進行可能危及港口安全的採掘、爆破等活動;因工程建設等確需進行的,必須採取相應的安全保護措施,並報經港口行政管理部門批准;依照有關水上交通安全的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須經海事管理機構批準的,還應當報經海事管理機構批准。禁止向港口水域傾倒泥土、砂石以及違反有關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的規定排放超過規定標準的有毒、有害物質。 第三十八條建設橋梁、水底隧道、水電站等可能影響港口水文條件變化的工程項目,負責審批該項目的部門在審批前應當徵求港口行政管理部門的意見。 第三十九條依照有關水上交通安全的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進出港口須經引航的船舶,應當向引航機構申請引航。引航的具體辦法由國務院交通主管部門規定。 第四十條遇有旅客滯留、貨物積壓阻塞港口的情況,港口行政管理部門應當及時採取有效措施,進行疏港;港口所在地的市、縣人民政府認為必要時,可以直接採取措施,進行疏港。 第四十一條港口行政管理部門應當組織制定所管理的港口的章程,並向社會公布。港口章程的內容應當包括對港口的地理位置、航道條件、港池水深、機械設施和裝卸能力等情況的說明,以及本港口貫徹執行有關港口管理的法律、法規和國務院交通主管部門有關規定的具體措施。 第四十二條港口行政管理部門依據職責對本法執行情況實施監督檢查。港口行政管理部門的監督檢查人員依法實施監督檢查時,有權向被檢查單位和有關人員了解有關情況,並可查閱、復制有關資料。監督檢查人員對檢查中知悉的商業秘密,應當保密。監督檢查人員實施監督檢查時,應當出示執法證件。 第四十三條監督檢查人員應當將監督檢查的時間、地點、內容、發現的問題及處理情況作出書面記錄,並由監督檢查人員和被檢查單位的負責人簽字;被檢查單位的負責人拒絕簽字的,監督檢查人員應當將情況記錄在案,並向港口行政管理部門報告。 第四十四條被檢查單位和有關人員應當接受港口行政管理部門依法實施的監督檢查,如實提供有關情況和資料,不得拒絕檢查或者隱匿、謊報有關情況和資料。
第五章法律責任
第四十五條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或者港口行政管理部門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由作出限期改正決定的機關申請人民法院強制拆除違法建設的設施;可以處五萬元以下罰款:(一)違反港口規劃建設港口、碼頭或者其他港口設施的;(二)未經依法批准,建設港口設施使用港口岸線的。建設項目的審批部門對違反港口規劃的建設項目予以批準的,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第四十六條未經依法批准,在港口建設危險貨物作業場所、實施衛生除害處理的專用場所的,或者建設的危險貨物作業場所、實施衛生除害處理的專用場所與人口密集區或者港口客運設施的距離不符合國務院有關部門的規定的,由港口行政管理部門責令停止建設或者使用,限期改正,可以處五萬元以下罰款。 第四十七條碼頭或者港口裝卸設施、客運設施未經驗收合格,擅自投入使用的,由港口行政管理部門責令停止使用,限期改正,可以處五萬元以下罰款。 第四十八條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港口行政管理部門責令停止違法經營,沒收違法所得;違法所得十萬元以上的,並處違法所得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罰款;違法所得不足十萬元的,處五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罰款:(一)未依法取得港口經營許可證,從事港口經營的;(二)未經依法許可,經營港口理貨業務的;(三)港口理貨業務經營人兼營貨物裝卸經營業務、倉儲經營業務的。有前款第(三)項行為,情節嚴重的,由有關主管部門吊銷港口理貨業務經營許可證。 第四十九條港口經營人不優先安排搶險物資、救災物資、國防建設急需物資的作業的,由港口行政管理部門責令改正;造成嚴重後果的,吊銷港口經營許可證。 第五十條港口經營人違反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在經營活動中實施壟斷行為或者不正當競爭行為的,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承擔法律責任。 第五十一條港口經營人違反本法第三十二條關於安全生產的規定的,由港口行政管理部門或者其他依法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依法給予處罰;情節嚴重的,由港口行政管理部門吊銷港口經營許可證,並對其主要負責人依法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五十二條船舶進出港口,未依照本法第三十四條的規定向海事管理機構報告的,由海事管理機構依照有關水上交通安全的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處罰。 第五十三條未依法向港口行政管理部門報告並經其同意,在港口內進行危險貨物的裝卸、過駁作業的,由港口行政管理部門責令停止作業,處五千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罰款。 第五十四條在港口水域內從事養殖、種植活動的,由海事管理機構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強制拆除養殖、種植設施,拆除費用由違法行為人承擔;可以處一萬元以下罰款。 第五十五條未經依法批准在港口進行可能危及港口安全的採掘、爆破等活動的,向港口水域傾倒泥土、砂石的,由港口行政管理部門責令停止違法行為,限期消除因此造成的安全隱患;逾期不消除的,強制消除,因此發生的費用由違法行為人承擔;處五千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罰款;依照有關水上交通安全的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由海事管理機構處罰的,依照其規定;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五十六條交通主管部門、港口行政管理部門、海事管理機構等不依法履行職責,有下列行為之一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一)違法批准建設港口設施使用港口岸線、違法批准建設港口危險貨物作業場所或者實施衛生除害處理的專用場所,或者違法批准船舶載運危險貨物進出港口、違法批准在港口內進行危險貨物的裝卸、過駁作業的;(二)對不符合法定條件的申請人給予港口經營許可或者港口理貨業務經營許可的;(三)發現取得經營許可的港口經營人、港口理貨業務經營人不再具備法定許可條件而不及時吊銷許可證的;(四)不依法履行監督檢查職責,對違反港口規劃建設港口、碼頭或者其他港口設施的行為,未經依法許可從事港口經營、港口理貨業務的行為,不遵守安全生產管理規定的行為,危及港口作業安全的行為,以及其他違反本法規定的行為,不依法予以查處的。 第五十七條行政機關違法干預港口經營人的經營自主權的,由其上級行政機關或者監察機關責令改正;向港口經營人攤派財物或者違法收取費用的,責令退回;情節嚴重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第六章附則
第五十八條對航行國際航線的船舶開放的港口,由有關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商國務院有關部門和有關軍事機關同意後,報國務院批准。 第五十九條漁業港口的管理工作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漁業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具體管理辦法由國務院規定。前款所稱漁業港口,是指專門為漁業生產服務、供漁業船舶停泊、避風、裝卸漁獲物、補充漁需物資的人工港口或者自然港灣,包括綜合性港口中漁業專用的碼頭、漁業專用的水域和漁船專用的錨地。 第六十條軍事港口的建設和管理辦法由國務院、中央軍事委員會規定。 第六十一條本法自2004年1月1日起施行。

❻ 馬爾地夫簽證怎麼辦理

中國公民到馬爾地夫旅遊無需提前辦理簽證。

只要保證護照有效期距離回程日期回在半年以上就可以獲得30天的落答地簽證。

需要填寫的入境卡、出境卡、以及申報表在飛往馬爾地夫的飛機上空乘人員會發放。

馬爾地夫是一個常年都相對比較適合旅遊的國家,全球頂級的海島度假聖地。馬爾地夫的藍天、海洋、沙灘都是最為著名,被譽為「印度洋的珍珠」。

馬爾地夫最大的特色就是一島一酒店,酒店與海景融為一體,讓你時刻沉浸在美景之中。,哪怕只是驚鴻一瞥,她都會令你難以忘記。

當你乘坐的飛機沖出雲層,耀眼的白沙島和綠寶石般的礁湖就會一下子呈現在你眼前。等不及飛機降落,你就會堅信,這里就是天堂。

❼ 一級建造師到底有多難!

一級建造師難度主要體現在:學過的內容記不住、備考資料太多,應試內容不準、太忙,沒時間備考、內容太多,所以記不住。

1、學過的內容記不住

能參加一級建造師考試的行業從業人員,往往有豐富的現場實踐經驗,但缺乏對理論知識的系統性學習與梳理,且應試能力欠佳。同時作為需要兼顧工作和生活的社會人,即使全身心的投入到學習中來,也很難長期保持良好的學習狀態。

2、備考資料太多,應試內容不準

一級建造師科目為三科公共課加一科實務課,共四本教材。各類培訓機構甚至考試確認(審核)均推出各種復習、輔導資料,讓廣大考生無從著手。有些資料甚至是直接抄襲,無質量保證,考生們費時費力做題,應試效果卻不佳。

3、太忙,沒時間備考

時常要出差跑工地現場,是建築行業在職人員的普遍情況。

4、內容太多,所以記不住

其實記憶有很多種方法,如果說學過又忘了,說明你還沒有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

注意事項:

一級建造師備考技巧:

1、高頻考點、錯題多記憶

在練習過程中,一定要整理錯題,對於把握不準的試題考點,同樣整理出來,標記好。很多考生嫌麻煩,認為只要在試卷中標出來,以後復習的時候直接看就行,其實大家在整理的過程中,就已經對錯題相對應知識點進行了又一遍的鞏固記憶,這樣才能通過真題或每日一練進行提高。

2、正確選擇真題之外練習題

有的考生可能以為做的題越多越好,可事實並不盡然。《法規》這門課程中幾乎全部都是法律條文,這些條文的用語都是很嚴謹的,改變了其中的一個字,其含義就可能會改變。所以,按照《法規》這本書來編制習題集,可以編出來成千上萬道。如果考生盲目做題,就會陷入題海不能自拔。

❽ 地理萬能答題模式

  • 原因(自然、人為)

  • 條件(有利、不利)

  • 影響(正面、負面)

  • 意義(專兩端、中間)

  • 區位(自然、社會、屬經濟)

  • 效益(經濟、社會、環境)

  • 措施(生物、工程、技術)

  • 氣候特徵(氣溫、降水、季節組合)

  • 氣溫特徵(季節變化、最冷月均溫、年較差、日較差大小)

  • 降水特徵(降水總量、雨季長短、季節變化)

  • 地形特徵(地形類型、地勢起伏)

  • 位置特徵(經緯度位置、海陸位置、相鄰位置)

  • 自然地理特徵(地形、氣候、土壤、水源、生物)

【分析某地的地形特徵】
地形特徵包括:

①地形類型及其分布:如地形以平原或以山地、丘陵或以高原為主等;
②地勢高低起伏:如地勢西高東低等;

例如:

簡述雲貴高原地形特徵?
喀斯特地形廣布,地形崎嶇,多山間壩子;
地勢從西北向東南傾斜;

❾ 請問關於「港口工程類項目建議書的編制內容「是國家發改委下文規范的嗎告訴我一下是哪個政策法規和文號

我這里有一些格式,規范,你要不要?要的話就聯系我吧

熱點內容
村委會蓋章有無法律效力 發布:2025-05-24 08:55:57 瀏覽:824
修訂前民事訴訟法 發布:2025-05-24 08:55:54 瀏覽:988
教職工法律知識演講稿 發布:2025-05-24 08:43:53 瀏覽:480
金水法院趙偉 發布:2025-05-24 08:40:37 瀏覽:744
長沙市望城法律援助中心電話號碼 發布:2025-05-24 08:19:39 瀏覽:878
肖國平律師 發布:2025-05-24 08:19:36 瀏覽:191
中國政法大學民商法碩士 發布:2025-05-24 08:16:56 瀏覽:224
常州婚姻法咨詢 發布:2025-05-24 08:16:47 瀏覽:98
省法院齊鳴 發布:2025-05-24 08:10:36 瀏覽:411
華為不遵守勞動法 發布:2025-05-24 07:50:19 瀏覽: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