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合同約定與法律法規規章不一致

合同約定與法律法規規章不一致

發布時間: 2025-07-23 17:43:02

1. 合同條款與法律條款沖突以什麼為准

如果是合同條款與強制性法律規定發生沖突,應以法律為准。
法律分析
法律是簽合同的根本保障,任何民事行為都不得與法律法規相抵觸。同時法律也是為合同服務的,可以保證簽約人的合法權益。因此,如果所簽合同與強制性法律規定發生沖突,應以法律為准。合同生效具體條件:1、合同訂立主體存在雙方或多方當事人。所謂訂約主體是指實際訂立合同的人,既可以是未來的合同當事人,也可以是合同當事人的代理人,訂約主體與合同主體是不同的,合同主體是合同關系的當事人,是實際享受合同權利並承擔合同義務的人。2、雙方當事人訂立合同必須是「依法」進行的。所謂「依法」簽訂合同,是指訂立合同要符合法律、行政法規的要求,由於合同約定的是當事人雙方之間的權利和義務關系,而權利和義務是依照法律規定所享有和承擔的,所以訂立合同必須符合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如果當事人訂立的合同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要求,法律就不予承認和保護,這樣,當事人達成協議的目的就不能實現,訂立合同也就失去了意義。3、當事人必須就合同的主要條款協商一致。即合同必須是經過雙方當事人協商一致的。所謂協商一致,就是指經過談判、討價還價後達成的相同的、沒有分歧的看法。4、合同的成立應具備要約和承諾階段法。要約承諾是合同成立的基本規則,也是合同成立必須經過的兩個階段。如果合同沒有經過承諾,而只是停留在要約階段,則合同未成立。合同是從合同當事人之間的交涉開始,由合同要約和對彼此的承諾達成一致而成立的。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條 具備下列條件的民事法律行為有效:(一)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二)意思表示真實;(三)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不違背公序良俗。

2. 合同與法律法規沖突的處理原則

法律分析:採用格式條款訂立合同的,提供格式條款的一方應當遵循公平原則確定當事人之間的權利和義務,並採取合理的方式提請對方注意免除或者限制其責任的條款,按照對方的要求,對該條款予以說明。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四百九十條 當事人採用合同書形式訂立合同的,自當事人均簽名、蓋章或者按指印時合同成立。在簽名、蓋章或者按指印之前,當事人一方已經履行主要義務,對方接受時,該合同成立。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或者當事人約定合同應當採用書面形式訂立,當事人未採用書面形式但是一方已經履行主要義務,對方接受時,該合同成立。

3. 合同是之前簽訂的,與現行的合同法規定不一致怎麼處理

任何合同幾協議條款,都不能超越法律規定,因此,合同、協議中簽訂的與現行法律條款規定不一致的地方,以現行法律為准。

網友咨詢:

合同是在《合同法》實施以前訂立的,對合同是否有效發生了糾紛,而《合同法》之前的相關法律規定與《合同法》的規定不一致,怎麼辦?

四川瀛領律師事務所(瀛和律師機構)弋志剛律師解答:

對於合同的效力問題,一般適用《合同法》之前的相關法律規定(主要是經濟合同法、涉外經濟合同法和技術合同法),但是,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若干問題的解釋(一)》第三條的規定,如果適用原來的法律合同無效而適用《合同法》合同有效,則適用合同法。盡可能避免或者減少合同無效,有利於促進和鼓勵交易,維護交易的安全和穩定,順應市場經濟的發展。

弋志剛律師支招:

合同約定與法律規定不一致時,按以下情況確定合同約定的法律效力

1、法律規定是強制性規定的,當事人在合同中不得作出相反的約定,如作出違背法律的約定,該約定不具有法律效力。

2、法律規定是任意性規定的,當事人可以在合同中作出不同的約定,該約定對合同當事人具有法律效力。

弋志剛律師相關法條解讀:

《合同法》第五十二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無效:

(一)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訂立合同,損害國家利益;

(二)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

(三)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

(四)損害社會公共利益;

(五)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

《合同法》第五十六條:「無效的合同或者被撤銷的合同自始沒有法律約束力。合同部分無效,不影響其他部分效力的,其他部分仍然有效。」

4. 合同約定不符合法律規定應該怎麼樣辦

合同約定不符合法律規定的,處理方式如下

  1. 判斷合同條款的效力

    合同條款無效:如果合同條款違反了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則該條款無效。這里的「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是指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法律和國務院制定的行政法規中的強制性規定。

    合同整體無效:如果該無效條款對合同的整體履行起關鍵作用,或者合同的履行依賴於該條款的實現,那麼整個合同可能會被視為無效。

  2. 區分不同規定的影響

    行政規章、地方性法規:雖然這些規定可能具有強制性,但它們並不直接導致合同無效。只有當這些規定被法律或行政法規所採納或認可時,才能作為判斷合同效力的依據。

  3. 法律依據

    《合同法》第五十二條:明確規定了合同無效的五種情形,包括欺詐、脅迫、惡意串通、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損害社會公共利益以及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

    《民法總則》第一百五十三條:進一步強調了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但也規定了例外情況,即如果該強制性規定不導致該民事法律行為無效的除外。同時,違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為也無效。

  4. 處理建議

    在發現合同約定不符合法律規定時,首先應對合同條款進行仔細審查,確定其是否違反了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

    如果合同條款無效,但合同整體仍可履行,雙方可以協商修改合同條款,以確保合同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如果合同整體無效,雙方應協商解除合同,並根據實際情況處理因合同無效而產生的法律後果,如返還財產、賠償損失等。

熱點內容
法院更名偷稅 發布:2025-07-24 00:35:53 瀏覽:172
酒店迎賓規章制度 發布:2025-07-24 00:34:13 瀏覽:984
司法行政之歌歌詞 發布:2025-07-24 00:06:27 瀏覽:540
合同法看視頻教程 發布:2025-07-24 00:03:24 瀏覽:330
職場規章制度演講ppt模板 發布:2025-07-24 00:02:19 瀏覽:519
生產園藝公司規章制度範本 發布:2025-07-23 23:50:52 瀏覽:804
寶雞市法律援助中心搬遷新址公告 發布:2025-07-23 23:50:30 瀏覽:951
律師以低價 發布:2025-07-23 23:49:12 瀏覽:681
法官無故離席 發布:2025-07-23 23:49:09 瀏覽:74
黑克法學 發布:2025-07-23 23:49:05 瀏覽: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