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黑克法學

黑克法學

發布時間: 2025-07-23 23:49:05

『壹』 黑克·塔伯特簡介

黑克·塔伯特,原名海寧·內爾姆斯,是一位出生於1900年巴爾的摩的多才多藝的作家。他的父親是律師兼牧師,而他的母親則是紐約大棉花業的知名商人的女兒。塔伯特接受過良好的教育,他在喬治·華盛頓大學完成了本科學業,隨後在弗吉尼亞大學取得了法學碩士學位,並在耶魯大學進一步攻讀並獲得了美術博士學位。

除了法律專業,塔伯特的職業生涯廣泛而多彩。他曾是水手,擔任過廣告導演,會計,甚至編輯,並在大學里教授戲劇,對戲劇、推理小說和魔術有著濃厚的興趣,被譽為耶魯大學的才子。他的文學貢獻主要體現在推理小說領域,尤其擅長創作不可能犯罪的故事。

其中最知名的作品包括1942年的《劊子手的雜役》,其中包含了密室殺人和令人難以置信的不可能現象,深受讀者喜愛。而1944年的《地獄之緣》更是贏得了評論界的贊譽,被視為推理小說史上的經典之作。他的短篇故事,如《The High House》和《The Other Side》(收錄在《Murder Impossible》中),展現了他對不可能犯罪的精湛技藝,盡管創作年代已難以考究。

塔伯特的創作生涯受到了約翰·狄克森·卡爾的影響,他的作品風格模仿了卡爾,將不可能犯罪作為主要的寫作主題。然而,他的第三部作品未能得到出版商的認可,這使他倍受打擊,自此放棄了推理小說創作,成為推理小說史上一個短暫但引人注目的身影,他的傳奇故事也因此畫上了句號。

『貳』 客觀目的解釋

溫德施雷德、黑克等人認為法律的解釋目標在於:以探求歷史上立法者的心理意願;以克勒、拉德布魯赫等代表認為法律的解釋目標在於:以解析法律內存的意義為目標。主觀解釋論的真理性在於,其看到法律背後隱含了立法者的規定意向、其價值追求,以及對於事物的考量,認為今日法律見解所要求的「法律拘束」不僅受法律文字,也包含立法者的評價及意向的拘束。客觀解釋論的真理性在於,看到了多樣生活關系背後立法者目光的局限性,而對一些立法者根本沒有考慮到的問題,法律必須提供答案。 法律是立法者意志的具體化,其中既包含「主觀的」意志目標,也包含「客觀的」目標及事物必然的追求。由於立法者在立法過程中受到時代法律觀念和表達方式的分離局限以及對當時某些問題的面對,不能同時兼顧兩者。法律解釋者都希望在法律當中尋獲其時代問題的答案。法律解釋的最終目標只能是:探求法律在今日法秩序的標准意義(今日的規范性意義),而只有同時考慮歷史上的立法者的規定意向及其具體的規范想法,而不是完全忽視它,如此才能確定法律在法秩序上的標准意義。這是一個思考的過程,且沒有終局。 在法律解釋過程中,不應該放任由解釋者個人自由解釋,必須提供解釋者一些可作為准則的解釋標准。這些標准有的取向於「歷史上立法者的意志」,有的取向於「規范性意義脈絡」。薩維尼已經區分了「文義」、「邏輯」、「歷史」和「體系」的解釋因素,認為這些要素不應個別地發揮作用,應相互合作。不同的解釋標准之間還有更多的解釋可能,在不同的觀點之間經常需作「比較衡量」。推薦閱讀讀書筆記|《民法典》第646、647、967條——「類型化」:將「債權合同」歸屬法定的「合同類型」讀書筆記|《民法典》第142、148、149、150、151條(法官如何解釋當事人意思表示)讀書筆記 |《民法典》第595條(買賣合同)之「意思表示的解釋——確定法律效果的意思表示」讀書筆記 |《民法典》第22、171、409條:(方法論辯)之利益法學—評價法學讀書筆記|《民法典》第322條:加工、附合、混合——「法律解釋的任務」

熱點內容
政法幹警考試民法學真題 發布:2025-07-24 07:02:04 瀏覽:555
道德儲蓄的感言 發布:2025-07-24 06:57:48 瀏覽:640
公共基礎法律知識總結大綱 發布:2025-07-24 06:50:02 瀏覽:978
合同法債務和債權 發布:2025-07-24 06:48:34 瀏覽:409
刑法中罰全 發布:2025-07-24 06:48:27 瀏覽:726
貨幣中的國際法律知識 發布:2025-07-24 06:46:16 瀏覽:793
黨紀法規心得體會 發布:2025-07-24 06:40:56 瀏覽:673
民法典公平 發布:2025-07-24 06:38:10 瀏覽:461
為法使用危爆用品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7-24 06:15:06 瀏覽:977
科教園法律碩士 發布:2025-07-24 06:00:01 瀏覽: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