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新聞信息服務管理條例

新聞信息服務管理條例

發布時間: 2021-01-08 01:59:11

①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管理規定》修訂 有哪些新變化

人民網北京1月14日電(傳媒頻道綜合報道) 日前,國務院法制辦官網發布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修訂後的《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管理規定》(修訂徵求意見稿),目前正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該規定從發布到此次修訂已過去十年,《徵求意見稿》將各類新媒體納入管理范疇,強調總編輯負責制,明確規定轉載新聞信息,應當完整、准確,不得歪曲、篡改標題原意和新聞信息內容。
■主管單位變更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管理規定》是在2005年9月發布的,距此次修訂已經超過10年,修訂後主管單位也由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變為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
《徵求意見稿》明確規定,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負責全國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的監督管理工作。各地方互聯網信息辦公室負責本行政區域內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的監督管理工作。
■將各類新媒體納入管理范疇
《徵求意見稿》指出,本規定所稱互聯網新聞信息,是指時政類新聞信息,包括有關政治、經濟、軍事、外交等社會公共事務的報道、評論,以及有關社會突發事件的報道、評論。
此次修訂內容最大的變化是將各類新媒體納入管理范疇,之前的規定主要針對的是網站,修訂後,包括應用程序、論壇、博客、微博客、即時通信工具、搜索引擎以及其他具有新聞輿論或社會動員功能的應用都在管理范圍內,這些應用向社會公眾提供新聞信息采編發布、轉載服務之前都應當取得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不僅如此,提供新聞信息發布平台服務的也應當提前獲得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
■提高申請「門檻兒」,縮短審批時間
本次修訂的另一個明顯變化是申請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的標准有所提高。修訂後,則至少要具備五個條件,包括主要負責人、總編輯是中國公民;有完備的服務方案;有健全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和技術保障措施;有與服務相適應的專職新聞編輯人員、新聞審核人員和技術保障人員;有與服務相適應的場所、設施和資金。申請時要配備上述條件的證明材料,還要遞交嚴格履行本規定相關責任義務的承諾書。
修訂徵求意見稿雖然提高了申請標准,但也縮短了審批時間。相關網信辦對符合規定的申請材料應在5個工作日內受理,並在20個工作日內作出決定。20個工作日內不能作出決定的,經本機關負責人批准,可以延長10個工作日。而此前審批周期40天到60天不等。
■總編輯對互聯網新聞信息內容負總責
此次修訂後新增加的內容包括強調總編輯負責,《徵求意見稿》強調,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提供者應當建立總編輯負責制,設立總編輯,總編輯對互聯網新聞信息內容負總責。
還應當建立健全信息發布審核、公共信息實時巡查、應急處置等信息安全管理制度,採取安全防範措施。此外,從業人員應當參加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組織開展或者委託省、自治區、直轄市互聯網信息辦公室開展的培訓、考核。
■不得傳播涉個人隱私信息
此次修訂後新增加的內容還包括強調隱私方面的內容,《徵求意見稿》對網信辦工作人員和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提供者、用戶都提出了要求
此次意見稿要求,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提供者為用戶提供互聯網新聞信息發布平台服務,應當要求用戶提供真實身份信息,用戶應當予以配合。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提供者收集用戶身份信息,應當事先明示收集規則、留存期限;收集前款規定以外的用戶信息的,應經用戶同意。
同時,各級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及其工作人員對在履行職責中知悉的用戶身份信息和日誌信息,負有保密的義務,不得泄露、篡改、非法毀損,不得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提供者、用戶不得製作、發布、傳播能夠識別他人身份和涉及他人隱私的信息,但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或者當事人同意公開的除外。
■轉載新聞不得歪曲、篡改標題原意
之前發布的《規定》要求,轉載新聞信息或者向公眾發送時政類通訊信息,應當註明新聞信息來源,不得歪曲原新聞信息的內容。
此次修訂後的《徵求意見稿》規定,今後,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提供者轉載新聞信息,應當完整、准確,不得歪曲、篡改標題原意和新聞信息內容,在顯著位置註明來源、原作者、原標題、編輯真實姓名,並保證新聞信息來源可追溯。

②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管理規定的第一章

第一章是總則。

內容抄為:

  1. 第一條為加強互聯網信息內容管理,促進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健康有序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網路安全法》《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國務院關於授權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負責互聯網信息內容管理工作的通知》,制定本規定。

  2. 第二條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提供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適用本規定。

    本規定所稱新聞信息,包括有關政治、經濟、軍事、外交等社會公共事務的報道、評論,以及有關社會突發事件的報道、評論。

  3. 第三條提供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應當遵守憲法、法律和行政法規,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堅持正確輿論導向,發揮輿論監督作用,促進形成積極健康、向上向善的網路文化,維護國家利益和公共利益。

  4. 第四條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負責全國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的監督管理執法工作。地方互聯網信息辦公室依據職責負責本行政區域內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的監督管理執法工作。

③ 政府各部門網站也受《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管理規定》限制,不能編發,轉載時政類新聞嗎

政府網站和商業網站是不一樣的。他們轉發是可以的,編發不是太過修改和篡改內容。商業網站必須注冊,備案,同意《規定》才行。而為了防止要聞被修改,某些網站是不能編發和轉發的

④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管理規定的第四章

監督管理
第二十二條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依法對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單位進行監督檢查,有關單位、個人應當予以配合。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的工作人員依法進行實地檢查時,應當出示執法證件。
第二十三條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應當對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進行監督;發現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單位登載、發送的新聞信息或者提供的時政類電子公告服務中含有違反本規定第三條第一款、第十九條規定內容的,應當通知其刪除。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單位應當立即刪除,保存有關記錄,並在有關部門依法查詢時予以提供。
第二十四條 屬於中央新聞單位設立的,應當每年在規定期限內向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提交年度業務報告;屬於其他新聞單位或者非新聞單位設立的,應當每年在規定期限內通過所在地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向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提交年度業務報告。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根據報告情況,可以對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單位的管理制度、人員資質、服務內容等進行檢查。
第二十五條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單位應當接受公眾監督。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應當公布舉報網站網址、電話,接受公眾舉報並依法處理;屬於其他部門職責范圍的舉報,應當移交有關部門處理。

⑤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管理規定的第一章是什麼

第一章是總則。

內容為:

  1. 第一條為加強互聯網信息內容管理,促進互聯網新聞信版息服務健康權有序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網路安全法》《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國務院關於授權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負責互聯網信息內容管理工作的通知》,制定本規定。

  2. 第二條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提供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適用本規定。

    本規定所稱新聞信息,包括有關政治、經濟、軍事、外交等社會公共事務的報道、評論,以及有關社會突發事件的報道、評論。

  3. 第三條提供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應當遵守憲法、法律和行政法規,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堅持正確輿論導向,發揮輿論監督作用,促進形成積極健康、向上向善的網路文化,維護國家利益和公共利益。

  4. 第四條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負責全國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的監督管理執法工作。地方互聯網信息辦公室依據職責負責本行政區域內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的監督管理執法工作。

⑥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管理規定》修訂後有哪些新變化

  1. 主管單位變更。

  2. 將各類新媒體納入管理范疇。

  3. 提高申請「門檻兒」,縮短審批時專間。

  4. 總編屬輯對互聯網新聞信息內容負總責。

  5. 不得傳播涉個人隱私信息。

  6. 轉載新聞不得歪曲、篡改標題原意。

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管理規定 咨詢網站怎麼辦

1多類新媒體納入管理范圍此次修訂內容最大的變化是將各類新媒體納入管理范疇,修訂後,除了網站,應用程序、論壇、博客、微博客、即時通信工具、搜索引擎以及其他具有新聞輿論或社會動員功能的應用都在管理范圍內,這些應用向社會公眾提供新聞信息采編發布、轉載服務之前都應當取得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不僅如此,提供新聞信息發布平台服務的也應當提前獲得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需要指出的是,規定所稱的互聯網新聞信息,是指時政類新聞信息,包括有關政治、經濟、軍事、外交等社會公共事務的報道、評論,以及有關社會突發事件的報道、評論。2申請「門檻」提高,審批時間縮短本次修訂的另一個明顯變化是申請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的標准有所提高。修訂後,申請許可至少要具備五個條件,包括主要負責人、總編輯是中國公民;有完備的服務方案;有健全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和技術保障措施;有與服務相適應的專職新聞編輯人員、新聞審核人員和技術保障人員;有與服務相適應的場所、設施和資金。申請時要配備上述條件的證明材料,還要遞交嚴格履行本規定相關責任義務的承諾書。修訂徵求意見稿雖然提高了申請標准,但也縮短了審批時間。相關網信對符合規定的申請材料應在5個工作日內受理,並在20個工作日內作出決定。20個工作日內不能作出決定的,經本機關負責人批准,可以延長10個工作日。而此前審批周期40天到60天不等。3總編輯負責制,采訪要持證《徵求意見稿》強調,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提供者應當設立總編輯,總編輯對互聯網新聞信息內容負總責。應當建立健全信息發布審核、公共信息實時巡查、應急處置等信息安全管理制度,採取安全防範措施。此外,從業人員應當參加國家網信組織開展或者委託省、自治區、直轄市網信開展的培訓、考核。從業人員從事新聞采訪活動,應當持有國家統一頒發的新聞記者證。4新聞轉載要規范,采編經營要分開意見稿同時規定,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提供者轉載新聞信息,應當完整、准確,不得歪曲、篡改標題原意和新聞信息內容,在顯著位置註明來源、原作者、原標題、編輯真實姓名,並保證新聞信息來源可追溯。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提供者采編業務和經營業務應當分開。新聞采編業務部門及其工作人員不得從事廣告等經營性活動。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提供者及其從業人員,不得通過采編、發布、轉載、刪除新聞信息,干預搜索結果,干預發布平台呈現結果等手段謀取不正當利益。5隱私保護,幾方面都有要求隱私保護方面,《徵求意見稿》對網信工作人員和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提供者、用戶都提出了要求。各級網信及其工作人員對在履行職責中知悉的用戶身份信息和日誌信息,負有保密的義務,不得泄露、篡改、非法毀損,不得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提供者收集用戶身份信息,應當事先明示收集規則、留存期限;收集前款規定以外的用戶信息的,應經用戶同意。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提供者、用戶不得製作、發布、傳播能夠識別他人身份和涉及他人隱私的信息,但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或者當事人同意公開的除外。6主管單位變更《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管理規定》於2005年9月正式發布,距今已經超過10年,此次修訂後主管單位將由國務院新聞公室變為國家互聯網信息公室。規定明確了其中所稱互聯網信息內容管理部門,是指國家網信和地方網信。並對各級網信的職能有詳細說明。

⑧ 違反《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管理規定》的行為會有哪些處理措施

《規定》依據《立法法》《規章制定程序條例》的要求,針對不同程度的違內法情形,規定了不容同的處罰措施。一是針對未經許可或超越許可范圍開展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活動的,規定了責令停止相關服務活動,處一萬元以上三萬元以下罰款。二是針對運行過程中不符合許可條件的,規定責令限期改正,暫停新聞信息更新,直至不予換發許可證。三是針對違反日常運行管理規定的,規定了警告、暫停新聞信息更新、五千元以上三萬元以下罰款。四是針對違反內容管理要求的,規定了警告、暫停新聞信息更新、二萬元以上三萬元以下罰款,同時對內容管理違反《網路安全法》規定的,根據《網路安全法》予以處理。

⑨ 國家網信辦解讀《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管理規定》:嚴禁非法網路公關以及水軍

問:請您介紹一下《規定》出台的背景?
答:2005年原《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管理規定》(《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管理規定》以下簡稱《規定》)實施以來,對規范我國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活動、促進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健康有序發展發揮了積極的作用。但是,隨著互聯網技術及應用的快速發展,原《規定》的一些制度已不適應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發展和管理的實際,需要及時修訂。一是適應促進發展和規范管理的需要。近年來,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發展迅速,豐富了人民群眾的網路生活,但同時也出現了非法網路公關、虛假新聞等行為,嚴重侵害了用戶合法權益,需要完善立法加以規范。二是適應深入推進依法行政的需要。原《規定》公布實施以來,國家先後制定修訂了《網路安全法》等多部法律法規。《規定》作為網信部門監督管理的直接依據,需要嚴格依照上位法的規定設定相關制度,對不符合上位法規定的制度進行調整。三是適應互聯網信息技術及應用迅猛發展的需要。近年來,互聯網行業發展迅猛,新技術新應用不斷涌現。微博、微信、客戶端等出現和普及,改變了原《規定》主要立足於「門戶網站」時代的制定背景。四是適應管理體制機制調整的需要。根據部門職責調整,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的管理部門已經由「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調整為「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同時,為了應對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迅速發展的形勢,需要將原來的國家和省、自治區、直轄市兩級管理體制,調整為三級或四級管理體制,充分發揮地方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的屬地管理作用。
問:修訂《規定》後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答:《規定》分總則、許可、運行、監督檢查、法律責任和附則六章,共二十九條。
第一章是總則,對立法目的、原則、適用范圍、監管主體作出規定。第二章是許可,對從事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的條件、材料、受理、決定作出規定。第三章是運行,對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提供者的日常運行制度作出規范。第四章是監督檢查,對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及地方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監督執法作出規定。第五章是法律責任,對違反《規定》的行為的法律責任作出規定。第六章是附則,對有關術語的定義和公布實施作出規定。
問:《規定》修訂的主要依據有哪些?
答:《規定》修訂主要的上位法依據包括《網路安全法》《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國務院對確需保留的行政審批項目設定行政許可的決定》等。修訂過程中,一是依據《網路安全法》,對用戶真實身份登記、個人信息保護、違法信息處置等作了規定。二是依據《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對日常運行管理作了規定。三是依據《國務院對確需保留的行政審批項目設定行政許可的決定》,對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管理作出了具體規定。
問:《規定》修訂的重點內容是什麼?
答:《規定》主要是對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管理、網信管理體制、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提供者主體責任等進行了修訂。一是適應信息技術應用發展的實際,對通過互聯網站、論壇、博客、微博客、公眾賬號、即時通信工具、網路直播等形式提供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進行統一的規范和管理。二是將許可事項修改為「提供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包括互聯網新聞信息采編發布服務、轉載服務、傳播平台服務三類,不同於原來的新聞單位設立采編發布、非新聞單位設立轉載和新聞單位設立登載本單位新聞信息的三類互聯網新聞單位的管理模式。三是完善了管理體制,將主管部門由「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調整為「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增加了「地方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的職責規定,為省級以下網信部門賦予了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管理職責。四是強化了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提供者的主體責任,明確了總編輯及從業人員管理、信息安全管理、平台用戶管理等要求。五是增加了用戶權益保護的內容,規定了個人信息保護、禁止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提供者及其從業人員非法牟利、著作權保護等相關內容。
問:《規定》的許可類別包括哪些?
答:《規定》對從事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活動進行許可,在原《規定》的三類基礎上進行了調整,調整後仍然分為三類。一是互聯網新聞信息采編發布服務,申請主體限定為新聞單位(含其控股的單位),取得該類許可的同時可以提供互聯網新聞信息轉載服務。二是互聯網新聞信息轉載服務。三是互聯網新聞信息傳播平台服務,主要是指微博客、即時通信工具等平台。傳播平台同時提供采編發布、轉載服務的,要按要求申請互聯網新聞信息采編發布、轉載服務許可。
問:《規定》對於外資從事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的要求是什麼?
答:原《規定》中明確「任何組織不得設立中外合資經營、中外合作經營和外資經營的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單位。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單位與境內外中外合資經營、中外合作經營和外資經營的企業進行涉及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業務的合作,應當報經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進行安全評估」。從符合我國WTO入世承諾及有關國際協定的要求出發,未對該條款進行修改。
問:《規定》對保護公民和法人的權益方面作了哪些規定?
答:修訂工作把對公民和法人合法權益的保護作為重點內容之一。一是規定了個人信息保護的要求,《規定》明確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提供者對用戶身份信息和日誌信息負有保密的義務,不得泄露、篡改、毀損,不得出售或非法向他人提供。二是對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提供者及其從業人員非法牟利作出了禁止性規定,針對社會上出現的一些非法網路公關、水軍等現象予以明確禁止,要求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提供者及其從業人員不得通過采編、發布、轉載、刪除新聞信息,干預新聞信息呈現或搜索結果等手段謀取不正當利益。三是明確了著作權保護的要求,要求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提供者轉載新聞信息時,遵守著作權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保護著作權人的合法權益。四是強化了舉報監督制度,既要求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提供者建立健全舉報制度,及時處理公眾舉報,也規定國家和地方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向社會公開舉報受理方式,接受並處理舉報。

熱點內容
何為企業道德 發布:2025-07-29 00:20:03 瀏覽:574
法官男頭像 發布:2025-07-29 00:09:05 瀏覽:594
勞動法專項培訓的認定 發布:2025-07-29 00:07:18 瀏覽:3
不交個稅應承擔什麼法律責任 發布:2025-07-28 23:56:08 瀏覽:920
行政與訴訟法性考任務5 發布:2025-07-28 23:51:48 瀏覽:715
網貸欠了5萬要負什麼法律責任 發布:2025-07-28 23:50:25 瀏覽:861
舒城縣人民法院電話 發布:2025-07-28 23:46:53 瀏覽:239
社會與法每晚幾點播出 發布:2025-07-28 23:42:15 瀏覽:387
莆田司法鑒定在哪 發布:2025-07-28 23:41:29 瀏覽:30
給部隊普法講什麼法律知識 發布:2025-07-28 23:40:32 瀏覽: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