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條例
❶ 為什麼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條例第一分類中只有病毒
為什麼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條例第一分類中只有病毒
《病原內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容管理條例》是經2004年11月5日國務院第69次常務會議通過的條例,由2004年11月12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424號公布。該《條例》分總則、病原微生物的分類和管理、實驗室的設立與管理、實驗室感染控制、監督管理、法律責任、附則7章72條,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❷ 為什麼要重視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
探討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危害風險評估的作用和意義。方法通過對感染因子的特性、實驗過程中的傷害特徵、實驗操作、安全設備和設施的傷害特徵、評估風險的基本過程的分析,使廣大病原微生物實驗工作人員重視實驗室活動危害風險評估的作用。結果風險評估對確定生物安全防護水平、制定實驗室操作規程、編寫儀器設備操作程序和管理規定,都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結論做好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的危害風險評估,是生物安全的核心工作。
❸ 選 40. 下列哪一項法規對我國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提出了基本的管理要求
對我國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提出了基本的管理要求的法規是《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條例》。
《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條例》於2004年11月12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424號公布,是為了加強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保護實驗室工作人員和公眾的健康制定,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實驗室及其從事實驗活動的生物安全管理,適用本條例。
2016年2月6日根據《國務院關於修改部分行政法規的決定》第一次修訂,2018年3月19日根據《國務院關於修改和廢止部分行政法規的決定》第二次修訂。
(3)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條例擴展閱讀:
根據實驗室對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安全防護水平,並依照實驗室生物安全國家標準的規定,我國將生物實驗室分為一級、二級、三級、四級。
根據《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條例》第二十一條規定:一級、二級實驗室不得從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實驗活動。三級、四級實驗室從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實驗活動,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1、實驗目的和擬從事的實驗活動符合國務院衛生主管部門或者獸醫主管部門的規定;
2、通過實驗室國家認可;
3、具有與擬從事的實驗活動相適應的工作人員;
4、工程質量經建築主管部門依法檢測驗收合格。
❹ 實驗室生物安全等級分四級,哪級生物安全防護要求最高
第四級是安全防護要求最高的等級。
根據處理病原微生物的危害程度及所需要的防護程度,國際上通常把生物安全實驗室分為四個等級,一級防護水平最低,四級防護水平最高。
實驗室的生物安全水平可以分為基礎實驗室-一級生物安全水平、基礎實驗室-二級生物安全水平、防護實驗室-三級生物安全水平和最高防護實驗室-四級生物安全水平。
P是英文protection防衛和防護的意思,P4也就是最高等級的生物安全防衛防護。
在最高等級的生物安全實驗室內,除其它等級的一般防護措施外,還專門設置有正壓防護服、氣密門、化學淋浴、污水處理系統、空氣過濾系統等,通過防護屏障和管理措施,避免被操作的有害生物因子威脅。
(4)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條例擴展閱讀:
中國作為一個大國,地域遼闊,隨時有暴發如SARS(非典)等傳染病的可能,應對此種緊急情況及對烈性病毒進行研究,必須有一個P4級別的實驗室。它不僅是中國最高級別的生物安全實驗室,同時也將帶動「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防治突發傳染病的合作。
2015年01月31日,中國科學院武漢國家生物安全實驗室(武漢P4實驗室)在武漢建成,標志著中國正式擁有了研究和利用烈性病原體的硬體條件。這也是中國大陸地區首個即將運行的P4實驗室。
參考資料:
網路-生物安全等級
網路-生物安全四級實驗室
網路-武漢P4實驗室
中國青年報-我國首個P4實驗室建成
人民網-我國建成首個P4實驗室 專門研究危險性病毒
中國新聞網-中國建成亞洲首個P4實驗室
❺ 怎樣理解涉及人體健康的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管理
1.實驗室內必須存放一定數量的消防器材,消防器材必須放置在便於取用的明顯位置,指定專人管理,全體人員要愛護消防器材,並且按要求定期檢查更換。
2.實驗室內存放的一切易燃、易爆物品(如氫氣、氮氣、氧氣等)必須與火源、電源保持一定距離,不得隨意堆放。使用和儲存易燃、易爆物品的實驗室,嚴禁煙火。
3.不得亂接亂拉電線,不得超負荷用電,實驗室內不得有裸露的電線頭,嚴禁用金屬絲代替保險絲;電源開關箱內不得堆放物品。
4.電器設備和線路、插頭插座應經常檢查,保持完好狀態,發現可能引起火花、短路、發熱和絕緣破損、老化等情況必須通知電工進行修理。電加熱器、電烤箱等設備應做到人走電斷。
5.使用電烙鐵,要放在非燃隔熱的支架上,周圍不應堆放可燃物,用後立即撥下電源插頭。
6.可燃性氣體鋼瓶與助燃氣體鋼瓶不得混合放置,各種鋼瓶不得靠近熱
源、明火,要有防曬措施,禁止碰撞與敲擊,保持油漆標志完好,專瓶專用。使用的可燃性氣瓶,一般應放置室外陰涼和空氣流通的地方,用管道通入室內,
氫、氧和乙炔不能混放一處,要與使用的火源保持10m以上的距離。所有鋼瓶都必須有固定裝置固定,以防傾倒
7.實驗室內未經批准、備案,不得使用大功率用電設備,以免超出用電負荷。
8.嚴禁在樓內走廊上堆放物品,保證消防通暢通。
二、實驗室化學葯品安全
1.各級各類實驗室所用化學葯品的必須由學校統一組織購置,任何實驗室和個人不得私自購置。購置劇毒類和易制毒類葯品需經公安部門許可,持許可證方可購置。
2.化學葯品要分類存放,相互作用的葯品不能混放,必須隔離存放。所有葯品都必須有明確的標簽,貯存室和櫃必須保持整齊清潔。有特殊性質的葯品必須按其特性要求存放。無名物、變質過期的葯品要及時清理銷毀。實驗室內不得存放劇毒類葯品。
3.危險化學葯品容器應有清晰的標識或標簽。遇火、遇潮容易燃燒、爆炸或產生有毒氣體的危險化學葯品,不得在露天、潮濕、漏雨和低窪容易積水的地點存放;受陽光照射易燃燒、易爆炸或產生有毒氣體的危險化學葯品應當在陰涼通風地點存放。危險化學葯品的存放區域應設置醒目的安全標志。
4.劇毒物品必須存放在學校專門的劇毒品庫內,庫房必須符合相關安全要求,必須做到「雙人雙鎖」妥善保管。領用劇毒物品必須經學校保衛處批准,應根據使用情況領取最少數量,做到「雙人」領取,「雙人」使用,同時要做到並且做好使用登記和消耗記錄,須嚴格按管理規定,做到「雙人雙鎖」妥善保管。
5.從事危險化學葯品實驗的人員應當接受相應的安全技術培訓,做到熟悉所使用葯品的性質,熟練掌握相應葯品的操作方法。特別是使用易燃易爆、劇毒、致病性以及有壓力反應等危險性較大的危險化學葯品做實驗,嚴禁盲目操作,必須有相關的操作規程,並以國家和行業的相應規定為標准,嚴格執行。
6.各實驗室產生的驗廢液廢物不得隨意丟棄,隨意排入地面、地下管道以及任何水源,防止污染環境。實驗廢液廢物要採取適當措施做「無害化」處理,確實無法處理的各實驗室不得私自排放、處理,實驗室應採用專用容器分類盛裝、存放,防止滲漏、丟失造成二次污染。
7.各實驗室將收集的各類廢液、廢物統一運送至實驗室設備管理處下設的廢物回收庫,由實室室設備管理處聯系環保局指定認可的具有處理資質的部門統一處置。
三、實驗室生物安全
1.實驗室生物安全涉及人類生存環境的安全,國家對生物安全的管理高度重視,各有關實驗室也必須高度重視實驗室生物安全,必須有效監控和預防實驗室生物污染,要定期檢查和自查,發現安全隱患要及時報告並處理解決。
2.實驗室應當定期對工作人員進行培訓,保證其掌握實驗室技術規范、操作規程、生物安全防護知識和實際操作技能,並進行考核。工作人員經考核合格的,方可上崗。未經學習培訓者,不得從事相關工作。
3.實驗室安全管理人員要根據本實驗室具體情況,制定實驗室生物安全操作規程,並對進入實驗室進行實驗的學生進行進行生物安全知識教育和培訓。
4.未經農業部或市農業局批准,不得擅自採集、運輸、接收保存重大動物疫病病料,不得轉讓、贈送已初步認定為重大動物疫病或者已確診為重大動物疫病的病料,不得私自將病料樣本寄往國外或者攜帶出境。
5.生物類實驗室廢棄物(包括動物殘體等)應用專用容器收集,進行高溫高壓滅菌後處理。生物實驗中的一次性手套及沾染EB致癌物質的物品應統一收集和處理,不得丟棄在普通垃圾箱內。
病源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
6.國家根據病原微生物的傳染性、感染後對個體或者群體的危害程度,將病原微生物分為四類:
第一類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夠引起人類或者動物非常嚴重疾病的微生物,以及我國尚未發現或者已經宣布消滅的微生物。
第二類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夠引起人類或者動物嚴重疾病,比較容易直接或者間接在人與人、動物與人、動物與動物間傳播的微生物。
第三類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夠引起人類或者動物疾病,但一般情況下對人、動物或者環境不構成嚴重危害,傳播風險有限,實驗室感染後很少引起嚴重疾病,並且具備有效治療和預防措施的微生物。
第四類病原微生物,是指在通常情況下不會引起人類或者動物疾病的微生物。
第一類、第二類病原微生物統稱為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
7.國家根據實驗室對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安全防護水平,並依照實驗室生物安全國家標準的規定,將病原微生物實驗室分為一級、二級、三級和四級。一級、二級實驗室不得從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實驗活動。新建、改建、擴建應報國家有關部門批准,經有關部門評估,確定實驗室級別,取得相應的資格證書。
8.實驗室應當建立病源微生物實驗檔案,記錄實驗室使用病源微生物情況和安全監督情況。實驗室從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相關實驗活動的實驗檔案保存期不得少於20年。實驗室建立並保留的實驗檔案應當如實記錄與病源微生物安全相關的實驗活動和設施、設備工作狀態情況,以及實驗活動產生的危險廢物無害化處理、集中處置以及檢驗的情況。
9.從事病原微生物實驗操作的場所、設備必須與所從事的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安全級別相適應,以防止病原微生物的泄漏。實驗室從事生物實驗活動應當嚴格遵守有關國家標准和實驗室技術規范、操作規程。
10.在開始相關工作之前,應對所從事的病原微生物及相關操作進行危險評估,根據國家對於各種微生物操作的危險等級劃分和防護要求以及危險評估的結果,制定全面、細致的標准操作規程和程序文件,對於關鍵的危險步驟設計出可行的防護措施並對這些細節瞭然於胸。
11.實驗室所需病源微生物樣品不得隨意採集和私自購買,樣品的採集必須經有關部門批准後,且必須由具有掌握相關專業知識和操作技能的工作人員,在具有相應的防護措施的情況方可進行,並對樣本的來源、採集過程和方法等作詳細記錄;如需購買必須報學校,由學校聯系具有相關資質的經銷商統一購買。
12.實驗室對各種病源微生物要嚴格保存、保管,作好病原微生物菌(毒)種和樣本進出和儲存的記錄,建立檔案制度,並指定專人負責。實驗室內不得隨意保存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種和樣本。經上級主管理部門批准充許保存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種和樣本,應當設專庫或者專櫃單獨儲存。
13.實驗室發生病原微生物泄漏時,實驗室工作人員應當立即採取控制措施,防止病原微生物進一步擴散,對有關人員進行醫學觀察或者隔離治療,封閉實驗室,並同時向學校及上級部門報告。
❻ 什麼是一級、二級病原微生物實驗室
國家根據實驗室對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安全防護水平,並依照實驗室生物安全國家標準的規定,將實驗室分為一級、二級、三級和四級。
一級、二級實驗室不得從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實驗活動。三級、四級實驗室從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實驗活動,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實驗目的和擬從事的實驗活動符合國務院衛生主管部門或者獸醫主管部門的規定;
(二)通過實驗室國家認可;
(三)具有與擬從事的實驗活動相適應的工作人員;
(四)工程質量經建築主管部門依法檢測驗收合格。
(6)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條例擴展閱讀:
病原微生物分類
國家根據病原微生物的傳染性、感染後對個體或者群體的危害程度,將病原微生物分為四類:
第一類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夠引起人類或者動物非常嚴重疾病的微生物,以及我國尚未發現或者已經宣布消滅的微生物。
第二類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夠引起人類或者動物嚴重疾病,比較容易直接或者間接在人與人、動物與人、動物與動物間傳播的微生物。
第三類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夠引起人類或者動物疾病,但一般情況下對人、動物或者環境不構成嚴重危害,傳播風險有限,實驗室感染後很少引起嚴重疾病,並且具備有效治療和預防措施的微生物。
第四類病原微生物,是指在通常情況下不會引起人類或者動物疾病的微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