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反壟斷法條例

反壟斷法條例

發布時間: 2025-01-28 09:06:49

㈠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全文)

《公平競爭審查條例》已於2024年5月11日通過國務院第32次常務會議,自2024年8月1日起實施。該條例旨在通過規范公平競爭審查工作,優化營商環境,建立全國統一大市場。總理李強在2024年6月6日簽署命令公布該條例。條例總則共7條,明確了審查工作的指導方針和參與主體。

第一條,本條例以《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壟斷法》等法律為基礎,規范公平競爭審查工作,促進市場公平競爭。第二條,涉及經營者經濟活動的政策措施起草單位均須進行公平競爭審查。第三至第五條,強調黨的領導、保障各類經營者依法平等權利、建立全國統一公平競爭審查協調機制。第六條,國務院市場監管部門負責指導公平競爭審查制度實施。第七條,將公平競爭審查工作納入法治政府建設與優化營商環境考核。

條例第二章規定了審查標准,共6條。第八條至第十一條列出了不得出現的限制或變相限制市場准入、自由流動和影響生產經營的內容。第十條至第十一條進一步明確政策措施不得影響生產經營成本與行為,以保護市場公平競爭。

條例第三章定義了審查機制,第十三至十六條明確政策措施審查流程,保障審查意見的公正性。第七條至第八條確保審查結論的詳細說明,確保政策措施的合規性。

第四章監督保障共5條,強化了公平競爭審查工作的監督與支持。第二十條,國務院市場監管部門建立了監督保障機制。第二十一條,通過抽查機制監督審查工作,糾正違法決策。第二十二條,提供了舉報途徑,確保公眾利益得到保護。第二十三條與第二十四至二十五條規定了違規行為的法律責任,對直接負責者給予警告與處分。

最後,第二十六與第二十七條規定了公平競爭審查的具體實施辦法與條例的有效日期,確保條例的全面執行與持續監督。

㈡ 什麼是並購反壟斷審查抗辯制度

並購反壟斷審查抗辯制度是反壟斷法的一項具體制度,由程序性規定與實體性規范構成,旨在保障並購當事人及利害關系人的抗辯權利行使,規范執法機構審查程序,維護公平自由競爭秩序。並購當事人應當有機會與權利為並購行為進行辯解,即以事實證明,並購不會損害競爭性的市場結構,從而也不損害公平自由市場競爭秩序。並購當事人對具體抗辯事由的主張與舉證,可能會使一些本來未能通過實質審查標准測試的企業並購,得到競爭當局批准。
實體上的抗辯權是實體性規則確認和保障的抗辯權利。並購反壟斷審查制度規定了市場進入抗辯權、效率抗辯權、破產企業抗辯權和公共利益抗辯權等實體性抗辯權利。一項並購行為本身可能會產生限制競爭性影響,但因存在市場進入、效率、破產企業、公共利益等特殊抗辯理由而產生「阻卻違法」的效果,即被豁免而不予禁止。抗辯理由被採納的法律效果為:依照反壟斷法本來應當或可以禁止的並購行為,基於法律規定的免責條件而不予禁止或不予追究法律責任。

日本禁止壟斷法對企業結合限制競爭行為予以規制,相應地也形成了並購反壟斷審查抗辯制度體系。1947年,日本制定《禁止私人壟斷和確保公平交易法》,先後於1949年、1953年、1977年、1991年、1992年、1996年、1997年、1998年、2002年、2005年、2009年進行多次修訂。日本並購反壟斷審查採用「實質性限制競爭」標准。並購並不是發生在企業並購合約本身,而是因為特定市場結構變化將造成實質性限制競爭的發生,因此必須以中長期的競爭結構和經濟分析為中心進行思考。這就需要從市場佔有率的變化、新企業參與市場的難易度、經營效率化程序、競爭者的狀況、技術革新的情況、未來競爭的形態以及市場的變化等角度進行分析。
以破產企業抗辯制度為例,日本《關於審查公司擁有股份的事務處理基準》規定,並購當事人就破產企業抗辯,應當證明一方當事公司於不久的將來破產、從市場退出的蓋然性很高,以其他手段難以恢復其財務狀況的情形下,以救濟該公司為目的而擁有其股份的,一般構成禁止壟斷法上問題的可能性很小,但是另外的當事公司是有力的事業人時有可能成為禁止壟斷法上的問題。
(二)判例法立法模式
英美等判例法國家並購反壟斷審查相關裁決、判決本身即具有法律的效力,發揮著重要的法律調整功能。例如,美國破產企業抗辯原則就是由美國最高法院在1930年「國際鞋業公司訴美國聯邦貿易委員」一案中提出並確立。美國的大量並購審查案例是其重要法律淵源之一,是其並購控制反壟斷抗辯制度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美國作為判例法國家,反壟斷法中的成文法不能完全替代判例法的重要作用。美國的反壟斷法成文法的規定相對比較原則,而判例則構成成文法原則性規定的有效解釋。重要的並購審查實體性抗辯事由或稱抗辯原則,最先均是由美國法院判例予以確立並得以逐步發展成熟美國並購審查制度主要規定了市場進入抗辯、效率抗辯、破產企業抗辯等抗辯情形及適用要件。
(三)結合式立法模式
目前世界范圍內,大陸法系與普通法系呈現出相互融合的態勢。就並購審查抗辯法律制度而言,英國、美國等典型的英美法系國家也重視採取成文法與判例法相結合的立法模式。英國、美國都頒布了控制企業並購的基本法律。如英國2002年《企業法》即是規范並購反壟斷審查的重要法律。隨著判例法與成文法逐漸融合,美國並購審查抗辯制度不僅由判例法來調整,也制定了諸如《克萊頓法》、《聯邦貿易委員會法》等成文法,成文法與判例法協同對並購行為予以規制。德國、日本、歐盟等傳統大陸法系國家或地區,在重視成文法的同時,也逐步重視判例的調整與引導作用。
並購反壟斷審查抗辯制度的實施效應
並購反壟斷審查抗辯制度具有良好的實施效應,有利於實現反壟斷法的價值目標,保障並購當事人的程序性與實體性抗辯權利,平衡協調社會公共利益和市場主體利益等利益關系,降低反壟斷執法成本,增強反壟斷執法的公正性和公信力,維護公平自由競爭秩序。
(一)有利於保障並購當事人的程序性與實體性權利
考察各國或地區相關立法可見,其並購反壟斷審查抗辯制度均重視程序正義規則的設計,規定了並購當事人享有的申辯、表達意見、申請參加聽證會、提出抗辯事由等權利,有效維護了並購當事人程序性與實體性抗辯權利,有利於維護並購當事人合法權益。例如,美國相關立法對抗辯權保障和正當程序非常重視,並購審查及裁決過程須經過正當的行政程序或司法程序方為有效。如果在審查機構形成其判斷與裁決之前,當事方可以充分陳述關於交易的理由,審查機構得出更客觀公正的評估與決定。可見,該項制度能夠有效平衡協調國家反壟斷執法機構和並購當事人的權利義務關系,實現並購反壟斷審查的立法宗旨和價值目標。
(二)有利於平衡協調社會公共利益和市場主體利益等利益關系
並購反壟斷審查抗辯制度能夠有效保障實現社會公共利益、國家利益和市場主體利益之間的平衡協調。實體性和程序性抗辯規則的制定和實施,既有利於維護自由公平競爭秩序,維護消費者福利,保障社會公共利益;又有利於激發市場主體的競爭活力。發揮市場經濟配置資源的優勢,促進符合市場規律的正常並購活動,維護社會市場主體的正當利益。此項制度不僅重視維護公平自由競爭秩序,促進企業提升管理和技術創新,提高產品質量,降低產品和服務價格,而且重視促進規模經濟和范圍經濟的實現,增強綜合競爭實力,促進產業的健康穩定發展。歐盟《關於在控制企業集中的理事會條例下評估橫向合並的指南》亦規定,委員會對當事人提出的合並提高效率的抗辯,必須考慮該效率的提高是否有益於消費者的福利,並且效率的提高必須是由並購直接帶來的,同時效率還必須可以實現和可以得到證明。該項規定即體現了立法部門及競爭當局通過抗辯制度的設計,平衡協調社會公共利益和市場主體利益等利益關系的目的。
(三)有利於降低反壟斷執法與審查成本
並購反壟斷審查抗辯制度制定了合理的程序性規范和實體性規范。法律賦予反壟斷執法機構以調查、審查、制裁等行政性許可權的同時,重視並購當事人和利益相關第三方表明意見和提出抗辯的權利行使,鼓勵相關當事人提供全面系統客觀真實的相關信息和證據材料。該項制度重視發揮社會大眾的監督和評議作用,暢通信息渠道,有效克服行政執法的信息不對稱問題,從而有利於降低執法成本,提高執法與審查效率。並購當事方提供相關信息,提供相關證據,提出相應抗辯主張和事實證據,既是並購當事方的權利,又是並購當事人的義務。反壟斷執法機構通過主動調查和審查並購當事人提交的申報材料、抗辯材料和證據等信息,分析評估其他競爭者、客戶、消費者、社會團體、公共部門提供的信息、提出的意見和證據等綜合信息,有利於降低執法與調查成本,全面掌握並購交易的信息與資料,進行准確分析與評估,得出科學的審查結論。

(四)有利於增強反壟斷執法的公正性和公信力
歐美等發達國家或地區的反壟斷審查抗辯制度,均十分重視公開性和透明度建設。抗辯制度的立法及實施貫徹公開透明原則,對審查的規范、進程、裁決結果等情況依法予以公開,加強並購當事人、利益相關方和社會公眾對審查過程和結果的監督機制,避免暗箱操作,控制權力尋租和執法腐敗,有利於保障審查過程和結果的公正。例如,歐盟官方理論認為,對企業結合控制應該遵循一定的規則,特別是「透明度」與「可預見性」。公開公平透明的並購審查機制,也有利於增強並購當事人的合理預期,有效控制和減少並購交易成本;同時有利於培養市場主體的競爭文化和守法意識,營造良好的反壟斷執法環境,增強執法機構的公正性和公信力,保障審查及裁決的公開公平公正。
綜上所述,並購反壟斷審查抗辯制度作為反壟斷法的具體制度,其成因在於國家經濟管理職能與市場經濟機制的耦合作用。壟斷等市場失靈現象不能由市場本身予以矯正,需要國家予以規制;政府失靈現象也需要嚴格科學的規則體系予以克服。國家通過規制並購交易活動,實現國家管理職能與市場經濟調節的良好互動與平衡協調。並購反壟斷審查抗辯制度須符合經濟法治的基本要求,注重經濟分析,遵循市場經濟的基本規律;既要致力於維護公平自由競爭,又要促進符合市場規律、促進規模經濟效益的正常並購活動。我國須進一步構建完善公開公平透明的反壟斷審查抗辯制度體系,規范競爭當局的行政執法行為,提高行政執法效率,實現維護公平自由競爭秩序的價值目標。
參考文獻


    吳長軍.並購反壟斷審查抗辯制度的成因、立法模式及效應.《商業時代》.2013,9

㈢ 與經濟有關的法律條例及法律法規有哪些急求!

經濟法是我國法律體系中的一個部門法分類,包括經濟建設和管理經濟活動的各種法律法規。在這個部門法中,按照具體領域不同,又有11個分類。下面,每一分類舉一例:
1.公司、企業: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1993.12.29通過 1999.12.25、2004.8.28、2005.10.27修訂 2005.10.27公布 自2006.1.1起施行)
2.生產、質量: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1993年2月22日通過 2000年7月8日九屆人大常委會十六次會議修正)
3.財政、稅收: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1980年9月10日五屆人大第三次會議通過 1993年10月31日、1999年8月30日、2005年10月27日、2007年6月29日、2007年12月29日、2011年6月30日修正 自2011年9月1日起施行)
4.統計、會計、審計: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1994年8月31日八屆人大九次會議通過 2006年2月28日十屆人大二十次會議《修正)
5.金融、證券: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1998.12.29通過 2004.8.28 2005.10.27修訂 同日公布 自2006年1月1日起施行)
6.土地管理、建設工程: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1986.6.25通過 1988.12.29、1998.8.29、2004.8.28修正 2004.8.28公布施行)
7.農林、自然資源、環保:中華人民共和國草原法(1985年6月18日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一次會議通過2002年12月28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一次會議修訂通過2002年12月28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82號公布自2003年3月1日起施行)
8.政府采購、拍賣: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采購法(2002年6月29日九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八次會議通過 同日公布 自2003年1月1日起施行)
9.勞動: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1994年7月5日八屆人大八次會議通過 同日公布 自1995年1月1日起施行)
10.對外貿易: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貿易法(1994年5月12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七次會議通過2004年4月6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八次會議修訂自2004年7月1日起施行)
11.反不正當競爭、反傾銷、反補貼: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壟斷法(2007年8月30日十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九次會議通過 同日公布 自2008年8月1日起施行)
如還需要找什麼法律,我都可以找到。

熱點內容
南通律師所 發布:2025-05-11 11:32:43 瀏覽:438
司法部凍結銀行 發布:2025-05-11 11:31:20 瀏覽:357
公司薪資證明有法律效益嗎 發布:2025-05-11 11:07:14 瀏覽:51
接觸網作業車土規章 發布:2025-05-11 10:51:25 瀏覽:151
民事訴訟法二百三十條 發布:2025-05-11 10:46:14 瀏覽:125
2017婚姻法財產新規定 發布:2025-05-11 10:39:31 瀏覽:864
撫順市道德模範 發布:2025-05-11 10:37:25 瀏覽:149
合同法借貸合同 發布:2025-05-11 10:37:21 瀏覽:171
司法活動的基本原則 發布:2025-05-11 10:37:19 瀏覽:530
省法律援助中心參公機構 發布:2025-05-11 10:37:12 瀏覽: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