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禁毒條例
『壹』 山西省禁毒條例(2020修訂)
1
為了預防和懲治毒品違法犯罪行為,保護公民身心健康,維護社會秩序,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禁毒法》等相關法律法規,結合我省實際,制定本條例。
2
我省行政區域內禁毒宣傳教育、毒品和制毒物品管制、戒毒管理、禁毒工作保障等活動,均適用本條例。
3
禁毒工作遵循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禁種、禁制、禁販、禁吸並舉的方針。同時,堅持教育和懲治相結合的原則,建立政府領導、部門協同、公眾參與、社會共治的工作機制。
4
禁毒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各級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及其他組織和公民,都應依法履行禁毒職責或義務。
5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加強對禁毒工作的領導,將禁毒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文明創建、平安創建的考核內容,並將禁毒工作經費納入本級財政預算,加大經費保障力度。
6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禁毒委員會負責組織、協調、指導本行政區域內的禁毒工作。禁毒委員會設立辦公室,負責日常工作。委員會應建立成員單位禁毒工作考評激勵機制,定期向同級人民政府報告工作。成員單位應按照各自職責開展禁毒工作,並向本級禁毒委員會報告工作。
7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推動禁毒示範城市創建活動,提升禁毒工作治理水平。省人民政府應對毒品問題嚴重的地區或禁毒工作不力的地區開展禁毒重點整治。
8
本省實施禁毒大數據工程,通過禁毒大數據平台,提升禁毒工作的信息化、科技化、智能化水平。
9
公安機關應加強區域協作,開展禁毒信息和涉毒線索的收集、使用、交流和研判工作,構建聯查聯防聯控立體化防控體系。
10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建立毒品違法犯罪行為舉報獎勵制度,公布舉報方式,依法保護和獎勵舉報人。
11
各級人民政府應採取多種形式加強禁毒宣傳教育,普及毒品預防知識,實現禁毒宣傳教育全覆蓋。利用全民禁毒宣傳月和國際禁毒日集中開展禁毒宣傳活動,創新宣傳方式,強化宣傳效果。
12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建立健全禁毒宣傳和毒品預防教育體系,由禁毒委員會組織、成員單位配合、社會各界廣泛參與。
13
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及其他組織應對其工作人員開展禁毒宣傳教育。
14
公共圖書館、閱覽室以及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等場所應提供禁毒知識讀物,展播禁毒知識內容。
15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應將禁毒知識納入教學內容,學校應針對不同階段學生的心理特點和毒品認知能力,分別開展禁毒宣傳教育。
16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其他監護人應對未成年人進行毒品危害的教育,防止其吸食、注射毒品或進行其他毒品違法犯罪活動。
『貳』 江蘇省禁毒條例第一章 總 則
為了有效預防和懲治毒品違法犯罪,確保公民的身心健康並維護社會秩序,江蘇省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禁毒法》和國務院的《戒毒條例》等法律法規,結合本地區的實際情況,制定本條例。
條例明確,毒品主要包括鴉片、海洛因、冰毒、嗎啡、大麻、可卡因等能夠導致成癮的麻醉葯品和精神葯品,這些物質被嚴格管控,不容許非法使用或流通。
在禁毒工作中,全社會都肩負著共同的責任。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以及個人,應依法履行各自在禁毒方面的職責和義務,確保預防為主,採取禁種、禁制、禁販、禁吸的綜合策略。
政府在禁毒工作中扮演關鍵角色,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設立禁毒委員會,負責協調和指導本地區的禁毒活動,公安機關承擔禁毒委員會辦公室的日常工作。城市街道辦事處和鄉鎮人民政府則負責毒品預防、社區戒毒和康復等工作。
政府將禁毒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並確保充足的經費支持,同時鼓勵社會捐贈,對符合條件的捐贈者給予稅收優惠。公眾積極參與,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權利舉報毒品犯罪,舉報行為將得到保護和表彰。
最後,條例倡導志願者、社會組織等參與禁毒宣傳教育和戒毒服務,以形成全社會共同參與的禁毒工作格局。
(2)省禁毒條例擴展閱讀
《江蘇省禁毒條例》經1999年12月21日江蘇省九屆人大常委會第13次會議通過,2012年9月26日江蘇省十一屆人大常委會第30次會議修訂。該《條例》分總則、禁毒宣傳教育、毒品管制、戒毒措施、監督保障、法律責任、附則7章60條,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
『叄』 浙江省禁毒條例(2022修訂)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預防和懲治毒品違法犯罪行為,保護公民身心健康,維護社會秩序,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禁毒法》和國務院《戒毒條例》《易制毒化學品管理條例》等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禁毒工作的領導,將禁毒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以及政府績效考核、平安建設考核、文明創建考核評價體系,並將禁毒工作所需經費列入本級財政預算。
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當按照國家和省有關規定,落實禁毒工作機構和工作人員,依法做好毒品預防、社區戒毒、社區康復以及其他管理與服務工作。第三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禁毒委員會負責組織、協調、指導本行政區域內的禁毒工作,依法履行下列職責:
(一)組織宣傳禁毒法律、法規、政策和毒品預防知識;
(二)明確成員單位禁毒工作職責分工,協調解決禁毒工作中的重大問題;
(三)組織制定和實施禁毒工作規劃和年度工作計劃,監督檢查成員單位和下級人民政府年度禁毒工作目標完成情況;
(四)組織開展毒情監測、評估、預警工作,建立健全葯物濫用監測預警和毒情通報機制,定期研判和發布毒情形勢;
(五)督促落實禁毒工作責任並組織考核,組織開展禁毒示範創建和禁毒重點整治;
(六)上級禁毒委員會和本級人民政府規定的其他職責。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禁毒委員會辦公室設在同級公安機關,配備必要工作人員,承擔禁毒委員會的日常工作。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禁毒委員會成員單位應當按照禁毒委員會和上級主管部門要求,履行禁毒工作職責,並定期向禁毒委員會報告禁毒工作情況。第四條公安機關負責毒品查緝、毒品案件偵查、吸毒人員查處和動態管控,負責易制毒化學品購銷運輸管理、本系統強制隔離戒毒場所管理,結合工作職責指導和支持社區戒毒、社區康復等工作。
司法行政部門負責本系統強制隔離戒毒場所、戒毒康復場所管理,負責涉毒服刑人員戒毒治療和教育改造,統籌禁毒法治宣傳教育,結合工作職責指導和支持社區戒毒、社區康復等工作。
衛生健康主管部門負責戒毒醫療機構的監督管理和醫療機構內麻醉葯品、精神葯品使用活動的監督管理,指導戒毒醫療服務、吸毒所致精神障礙的防治等工作。
葯品監督管理部門負責葯品類易制毒化學品的生產、經營、購買等活動的監督管理和麻醉葯品、精神葯品的監督管理工作。
應急管理、交通運輸、市場監督管理、教育、廣播電視、網信、郵政管理、民航安全監督管理等其他禁毒委員會成員單位,應當按照各自職責開展禁毒相關工作。第五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禁毒委員會應當建立健全禁毒重點問題通報和重點整治制度,根據實際情況確定禁毒重點整治區域和單位,明確整治工作目標,責令限期整治。
禁毒重點整治區域和單位所在地的人民政府應當採取有效措施開展整治,定期報告整治情況。第六條省公安機關應當會同省有關部門建立全省統一的禁毒綜合治理數字化平台,加強禁毒工作數據歸集與共享、研判分析,推動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等技術在禁毒監測預警、執法查處、管理與服務等工作中的應用,提升禁毒數字化治理能力。第七條村(居)民委員會應當根據禁毒工作需要,設立禁毒工作站或者確定禁毒聯絡員,協助做好禁毒宣傳教育、毒品違法犯罪預防和社區戒毒、社區康復工作。
鼓勵將禁毒措施依法納入村規民約、居民公約。第八條省、設區的市、縣(市、區)依法設立的禁毒協會,按照章程開展禁毒相關工作。
葯品、易制毒化學品、快遞、娛樂、交通運輸等行業協會應當加強行業自律,建立健全本行業禁毒規范,督促會員單位及其從業人員落實禁毒防範措施,開展禁毒宣傳教育,實施行業內自律懲戒。第九條任何單位和個人發現涉毒違法犯罪行為,應當及時向公安機關報告。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建立健全毒品違法犯罪行為舉報獎勵制度,公布舉報方式、獎勵措施,並對舉報人員予以保護;對舉報有功人員,應當按照有關規定給予獎勵。
對禁毒工作中犧牲、傷殘的人員及其家屬,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按照國家和省有關規定給予撫恤和優待。
『肆』 福建省禁毒條例(2015)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預防和懲治毒品違法犯罪,保護公民身心健康,維護社會秩序,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禁毒法》、《戒毒條例》等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適用於本省行政區域內的禁毒工作。第三條本條例所稱毒品,是指鴉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嗎啡、大麻、可卡因、氯胺酮(K粉),以及國家規定管制的其他能夠使人形成癮癖的麻醉葯品和精神葯品。第四條禁毒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實行政府統一領導,有關部門各負其責,社會廣泛參與的工作機制。禁毒工作實行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禁種、禁制、禁販、禁吸並舉的方針,堅持教育與懲罰相結合的原則。第五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將禁毒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將禁毒經費列入本級財政預算,保障禁毒經費與禁毒工作需要相適應。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將禁毒工作納入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第六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設立禁毒委員會,負責組織、協調、指導本行政區域內的禁毒工作。
禁毒委員會的職責是:
(一)制定本行政區域禁毒工作規劃、年度工作目標;
(二)建立禁毒協調合作機制和信息共享制度;
(三)組織開展禁毒宣傳教育;
(四)組織調查、評估本行政區域內的毒品問題現狀和發展變化趨勢;
(五)督促禁毒委員會成員單位完成禁毒工作任務;
(六)指導、檢查下級禁毒委員會的禁毒工作;
(七)完成上級禁毒委員會和本級人民政府交辦的其他禁毒工作。
各級禁毒委員會成員單位按照禁毒委員會的工作安排,確定責任領導和工作人員,安排專項經費,落實禁毒工作的部署和要求。第七條鄉(鎮)人民政府、城市街道辦事處應當依法做好禁毒宣傳教育、社區戒毒、社區康復工作。
村(居)民委員會應當協助人民政府以及有關部門開展禁毒宣傳教育、毒品預防、社區戒毒、社區康復、吸毒人員幫助教育和禁種鏟毒等工作。
公安機關、司法行政、衛生行政等部門應當對社區戒毒、社區康復工作提供指導和支持。第八條鼓勵公民舉報毒品違法犯罪行為。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建立健全舉報毒品違法犯罪行為的獎勵制度,對舉報人的身份信息予以保密,保護其人身安全,對舉報毒品違法犯罪有功人員以及在禁毒工作中有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給予獎勵。第九條鼓勵成立禁毒志願者服務組織,支持禁毒志願者、志願者服務組織和其他社會組織參與禁毒宣傳教育和戒毒社會服務。第二章禁毒宣傳教育第十條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將禁毒宣傳教育納入公民素質和普法教育內容,根據本地禁毒工作實際開展常態化禁毒宣傳教育,設立禁毒教育基地,免費向社會開放,增強全社會的禁毒意識。第十一條司法行政部門應當會同有關部門制定禁毒宣傳教育計劃,組織開展禁毒宣傳教育工作。第十二條公安機關應當會同有關部門制定和實施禁毒教育培訓計劃,定期對國家機關、社會團體和基層組織從事禁毒工作相關人員進行培訓。第十三條教育行政部門應當將禁毒知識納入學校教育、教學內容。學校應當根據學生年齡特點,有針對性地開展禁毒宣傳教育。公安機關、司法行政、衛生行政等部門應當予以協助。
中小學校應當在小學五年級至高中開展禁毒宣傳教育,每學年不少於二課時;中等職業學校、高等學校等應當按照有關規定開展禁毒宣傳教育活動。第十四條文化宣傳、新聞出版、廣播電視等部門應當將禁毒宣傳教育納入工作計劃。
報紙、廣播電視、網路、移動通訊以及其他公共視聽載體等信息服務的單位和媒體,應當開展常態化公益禁毒宣傳教育,安排專門時段、版面免費刊登、播放禁毒節目和公益廣告。第十五條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組織,應當對本單位工作人員進行禁毒宣傳教育,落實禁毒責任制,做好禁毒工作。
工會、共產主義青年團、婦女聯合會應當結合各自工作對象的特點,組織開展禁毒宣傳教育。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應當對未成年人進行毒品危害的教育,防止其吸食、注射毒品或者進行其他毒品違法犯罪活動。
家庭成員有吸食、注射毒品的,家庭其他成員應當進行教育和制止,並給予生活上的關心,幫助其戒除毒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