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喪法規
⑴ 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殯葬管理條例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了加強殯葬管理,規范殯葬服務,推進殯葬改革,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生態文明建設,根據國務院《殯葬管理條例》《重慶市殯葬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結合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以下簡稱自治縣)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自治縣行政區域內的殯葬活動及其管理適用本條例。
香港和澳門特別行政區居民、台灣同胞、華僑和外國人在自治縣的喪葬事宜或者其遺體(骸骨、骨灰)需要出入境的,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辦理。第三條殯葬活動及其管理,應當堅持積極地、有步驟地實行火葬,節約土地,保護環境,便民惠民,文明節儉辦喪事的原則。第四條自治縣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殯葬工作的領導,制定殯葬改革發展規劃,保障殯葬事業財政投入;應當把殯儀館、殯儀服務站、火葬場、公墓、骨灰堂等基本殯葬服務設施納入城鄉建設規劃和基本建設計劃,完善殯葬公共服務體系。第五條自治縣民政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殯葬管理工作。
自治縣發展和改革、財政、民族宗教、公安、工商、衛計、林業、水務、文物、交通、土地、規劃、城鄉建設、市政、環保、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等部門依據各自職責,負責有關的殯葬管理工作。
各鄉鎮人民政府和街道辦事處負責本轄區的殯葬管理工作。第六條每年清明節為殯葬改革宣傳日。
機關、團體、企事業單位、村(居)民委員會應當做好殯葬信息上報工作,開展殯葬改革宣傳教育,引導公民文明、環保、節儉辦喪事。第七條人口稠密、耕地較少、交通方便的區域,應當劃定為火葬區,實行火葬;暫不具備火葬條件的區域,允許土葬。
火葬區和土葬區的劃定及調整,由自治縣民政主管部門提出方案,經自治縣人民政府同意,並按照《重慶市殯葬管理條例》第六條規定報審後,公布實施。
城市化水平較高,具備殯葬基本服務設施的城鎮和集鎮區域,可以劃定為文明治喪示範區。文明治喪示範區的劃定,由自治縣民政主管部門提出方案,報自治縣人民政府審定後公布實施。第八條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在下列地區建造墳墓:
(一)耕地;
(二)城市公園、風景名勝區、文物保護區;
(三)集中式供水水源一級、二級保護區和農村分散式取水水源一級保護區;
(四)河流堤岸外沿、水庫庫岸向外五百米以內;
(五)鐵路、高速公路、國省道兩側三百米以內;
(六)中心城區、鄉鎮規劃區域。
前款規定區域內現有的墳墓,除受國家保護的具有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的墓地予以保留以外,其他應當限期遷移或者深埋,不留墳頭。第九條實行惠民殯葬政策,將遺體接運、遺體殯殮、遺體殯儀、遺體冷藏、靈堂租用、遺體火化和骨灰存放等基本殯葬服務項目逐步納入政府公共服務范圍。
建立殯葬救助制度,對低保、特困人員、重點優撫人員等實行殯葬困難救助。
建立殯葬改革激勵引導機制,對實行火葬、拋撒骨灰、土葬區深埋不留墳頭等節地生態安葬的,由自治縣人民政府給予獎勵或者補助。第十條尊重少數民族的喪葬習俗。土葬區公民、國家規定可以土葬的十個少數民族公民、宗教教職人員自願實行火葬的,他人不得干涉。第十一條鼓勵殯葬行業協會健康發展,發揮行業自律和引導作用。第二章殯葬活動管理第十二條在火葬區內死亡人員的遺體不得違規運出火葬區。
殯儀館、殯儀服務站、醫療機構或者其他有保管遺體業務的單位,應當建立遺體登記制度,加強遺體管理,防止將火葬區內死亡人員的遺體違規運出火葬區進行土葬。第十三條火葬區和文明治喪示範區死亡人員遺體,以及自願火化的土葬區死亡人員遺體,由殯儀館、殯儀服務站接運。公民死亡後,死者家屬、醫院或者有關單位應當自知道死亡之時起十二小時內通知殯儀館、殯儀服務站接運遺體。殯儀館、殯儀服務站接到通知後,應當使用專用車輛在六小時內接運遺體,有約定的按照約定時間接運。喪事承辦人有運送條件的,可以在公民死亡後二十四小時內直接將遺體運送到殯儀館或者殯儀服務站。
無名、無主遺體,經公安機關鑒定後,由發現地鄉鎮人民政府或者街道辦事處通知殯儀館、殯儀服務站接運。
運輸遺體必須進行消毒、防腐等技術處理,確保衛生,防止環境污染。
因患傳染病死亡的,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有關規定處理。
⑵ 遵義市殯葬管理條例
遵義市殯葬管理條例
《殯葬管理條例》是為了防止過分土葬造成的土地匱乏,下面我為大家搜集的一篇“遵義市殯葬管理條例”,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加強我市殯葬管理,深化殯葬改革,規范殯葬活動,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根據國務院《殯葬管理條例》和《貴州省殯葬管理條例》有關法規規定,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本辦法適用於本市行政區域內的殯葬活動、殯葬管理和殯葬服務。
第三條 各級人民政府要大力推進本行政區內的殯葬改革,建立健全政府負責、部門協作、社會參與的工作機制,將殯葬改革納入當地社會發展規劃和工作績效管理。
第四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按“堅定不移、積極穩妥”的原則,科學合理、分步推行。
第五條 市級民政部門負責全市殯葬行政管理工作。各縣(市、區)民政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殯葬管理工作。各級殯葬管理機構負責殯葬管理的日常工作。
各級國土、林業、工商、城管、交通、物價、公安、司法、規劃、衛計、環保、住建、民族宗教、財政、文廣等部門應當按照各自的職責,做好殯葬改革和管理的相關工作。
第六條 各機關、團體、企事業單位和城鄉社區、村居自治組織,應當積極做好殯葬改革宣傳教育工作。
第七條 各級人民政府對在殯葬工作中作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應當給予表彰和獎勵。
第二章 殯葬設施
第八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將殯葬服務設施建設列入同級城鄉建設總體規劃,依法辦理相關手續。把遺體接運、存放、火化和骨灰寄存“四項”基本服務設施,作為政府殯葬公共服務基本保障,建立財政保障和享受民生優惠政策機制。
殯儀館:提供遺體處置、火化、悼念、守靈以及骨灰存放等殯儀服務活動的綜合性場所。
殯儀服務站:提供悼念、治喪活動的服務場所。
火化場:開展遺體火化的服務場所。
公墓(骨灰堂):提供安葬、安放骨灰或者安葬遺體的公共設施,分為經營性公墓和農村公益性公墓。經營性公墓為城鎮居民或其他公民提供服務;農村公益性公墓為農村村民提供服務。
第九條 殯葬服務設施建設,按下列規定依法辦理有關手續:
(一)建設殯儀館、火化場,由縣(市、區)民政部門提出申請,經本級人民政府審批,報省級民政部門備案;
(二)建設殯儀服務站,由縣(市、區)民政部門審批;
(三)建設經營性公墓,由縣(市、區)政府民政部門審核同意後,報市級民政部門審批;
(四)農村為村民設置公益性公墓,由鄉(鎮)人民政府審核同意後,報所在地縣(市)民政部門審批。
因建設需要搬遷殯儀館、殯儀服務站、公墓、火化場的,按上述規定辦理。
第十條 禁止在下列區域設置公墓:
(一)林地、基本農田保護區范圍內的耕地;
(二)城市公園、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和文物保護區;
(三)水庫及河流堤壩附近和飲用水源保護區;
(四)鐵路、公路主幹線兩側。
前款規定區域內現有的墳墓,除受國家保護的具有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的墓地予以保留外,其他的應限期遷移或者深埋不留墳頭。
第十一條 不得有下列行為:
(一)擅自興建殯葬設施;
(二)恢復或建立宗族墓;
(三)農村公益性公墓為農村居民以外的人員提供墓穴用地和骨灰存放;
(四)轉讓、買賣墓地和骨灰存放格位;
(五)為尚未死亡的人員出售、租用墓穴(格位)。但夫妻健在一方、高齡老人、危重病人確保自用的除外。
第十二條 埋葬骨灰的單人墓和雙人合葬墓墓穴佔地面積不得超過1平方米;埋葬遺體的單人墓墓穴佔地面積不得超過4平方米,雙人合葬墓墓穴佔地面積不得超過6平方米。
第十三條 公墓租用人對墓地穴位、骨灰安放格位享有限期租用權,但沒有處分權。每期租用最長不得超過20年,到期後,要求繼續使用的,按有關規定辦理續用手續。
第三章 喪事活動
第十四條 喪事活動應當遵守環境衛生、交通管理和城市市容的規定,不得污染環境,不得妨害公共秩序、危害公共安全、侵害他人合法權益。
第十五條 辦理喪事不得有下列行為:
(一)喪事活動大操大辦;
(二)設有集中治喪場所的地方,在其它場所搭設靈堂開展治喪活動;
(三)在集中治喪場所內燃放煙花爆竹;
(四)送葬時在城鎮區域燃放煙花炮竹和拋撒紙錢;
(五)在醫療機構太平間設置靈堂、開展弔唁活動。
第十六條 宗教教職人員和信教公民在喪葬活動中舉行正常的宗教儀式,應在宗教活動場所進行。
第十七條 提倡靈堂布置簡易化、人性化、電子化,積極推廣可重復使用的花圈、挽幛、絹花等低碳環保產品。
第四章 遺體處理
第十八條 死亡證明按下列規定辦理。
(一)正常死亡人員,由醫療衛生機構或所在地公安派出所出具死亡證明;
(二)非正常死亡人員,由公安機關或法院出具死亡證明。
第十九條 遺體接運按下列規定辦理。
(一)遺體接運應當由專用運輸車輛進行,嚴禁其它車輛從事遺體接運;
(二)正常死亡人員遺體,由其親屬或所在單位(村、居委會)及時通知殯儀館、火化場或殯儀服務站接運;
(三)非正常死亡人員遺體,由公安機關、法院通知殯儀館、火化場或殯儀服務站接運;
(四)需將遺體在省內跨地區運輸的,由死者死亡地市級民政部門依法審查批准。
第二十條 遺體存放及捐獻按下列規定辦理。
(一)非正常死亡人員的遺體需要暫時保存的,需經司法機關或者縣級以上民政部門批准;
(二)醫療教學、科研等單位需要利用遺體進行教學、科研以及自願捐獻遺體供教學、科研的,使用遺體的單位和死者親屬應先到公證機關進行公證,然後到民政部門辦理手續。
第二十一條 遺體火化按下列規定辦理。
(一)在已實行的火化區域內,死亡人員的遺體除法律法規另有規定的外,遺體應當就地就近火化;
(二)遺體火化須憑死亡證明、身份證或戶口簿,以及殯葬管理部門出具《遺體火化通知單》,火化場查驗後進行火化;
(三)非正常死亡人員遺體、無名屍體,由公安、法院出具火化通知,以及殯葬管理部門出具《遺體火化通知單》,火化場所查驗後進行火化。
第二十二條 凡患傳染病死亡的遺體,按《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規定處理。
第二十三條 嚴禁將應當火化的遺體土葬。
第二十四條 尊重少數民族的喪葬習俗。回、維吾爾、哈薩克、柯爾克孜、烏孜別克、塔吉克、塔塔爾、撒拉、東鄉和保安等有土葬習俗的10個少數民族實行遺體土葬深埋的,應在當地政府指定的地點埋葬。自願實行火葬的,他人不得干涉。
第五章 骨灰處理
第二十五條 骨灰領取按下列規定辦理。
(一)骨灰的領取實行實名登記制度;
(二)本地戶籍死亡人員的骨灰,由所在地殯葬管理部門對死者身份證或戶口薄、墓位證、購墓合同、購墓(格)發票、骨灰領取人身份證等材料進行核實,出具《骨灰領取通知書》,由火化場登記發放;
(三)非本市戶籍死亡人員的骨灰,由火化地殯葬管理部門對死者身份證明、火化證明、經辦人的身份證明進行核實,出具《骨灰領取通知書》,由火化場登記發放;
第二十六條 骨灰處理按下列規定辦理。
(一)骨灰安葬(放):城鎮居民應當到經營性公墓安葬(放),農村居民應當到農村公益性公墓安葬(放);
(二)推行骨灰處理生態化、多樣化,自願申請深埋、樹葬、花葬、草坪葬、拋撒等不佔或少佔地方式處理的,由所在地殯葬管理部門統一組織實施;
(三)骨灰由殯儀館免費保存30日,逾期需按規定交納保管費;滿6個月無人認領的骨灰,經公告30日後仍無人認領的,視為無主骨灰。無主骨灰,由當地殯葬管理部門進行無污染處理。
第二十七條 禁止下列行為:
(一)在公墓以外建墓立碑;
(二)在公墓內建立大墓、豪華墓;
(三)實行火葬的區域,骨灰裝棺土葬。
第六章 殯葬用品
第二十八條 生產殯葬設備,必須符合國家規定的技術標准。禁止製造、銷售不符合國家技術標準的殯葬設備。
第二十九條 生產、銷售殯葬用品,須經工商、稅務部門登記注冊。
第三十條 禁止生產、銷售封建迷信殯葬用品和違規墓材。禁止在火葬區生產、銷售棺木等土葬用品。
第七章 殯葬服務單位
第三十一條 殯葬服務單位是指依法為殯葬活動提供服務的相關組織。
未經民政部門批准,其他單位和個人不得承辦遺體的`運送、防腐、整容、冷藏、火化及骨灰存放等殯葬服務。
第三十二條 殯葬服務單位應當加強對殯葬服務設施、設備的管理,保持殯葬服務場所和設施、設備的整潔和完好,加強環境綠化、美化,防止環境污染。
第三十三條 殯葬服務單位應當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加強從業人員的培訓,遵守職業道德,以制度化、規范化的管理,提供優質高效、快捷便民的服務。
第三十四條 殯葬服務單位應當加強檔案管理,建立健全信息資料庫,提高信息登記管理水平。
第三十五條 殯葬服務單位收費應經物價部門依法批准,並應公示收費項目及標准,自覺接受監督檢查。
第八章 惠民殯葬
第三十六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將殯葬事業經費納入財政預算,建立投入增長機制,不斷提高政府殯葬公共服務能力。
第三十七條 遺體接運、遺體停放、遺體火化、骨灰寄存為“四項”基本殯葬服務,所產生費用納入當地財政保障,鼓勵增項服務納入保障范圍。
第三十八條 下列人員免除“四項”基本殯葬服務費:
(一)具有遵義市戶籍的城鄉居民;
(二)在遵大中專院校全日制非本市戶籍的學生,駐遵部隊現役軍人;
(三)與在遵企事業單位簽訂勞動合同並按規定繳納養老保險金1年以上,同時在遵義市及各縣(市、區)公安機關登記居住的外來務工人員;
(四)自然災害中死亡的人員;
(五)無名屍體。
凡享受國家、企業、有關機構喪葬補助費用的人員不屬免除范圍。
第三十九條 殯葬服務單位應積極主動推出低價、減免惠民服務項目,為低收入人群殯葬活動提供服務。
第九章 罰 則
第四十條 擅自興建殯葬設施的,由民政會同建設、國土部門依法予以處理。
第四十一條 墓穴佔地面積超過規定標準的,由民政部門按照《殯葬管理條例》的有關規定予以處理。
第四十二條 違反本辦法其他規定的,由民政部門或會同其他有關部門依法予以處理。
第四十三條 阻礙、干擾殯葬管理工作人員執行公務的,由公安機關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涉嫌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四十四條 對違反本辦法規定的黨員幹部,除按本辦法規定處理外,另由紀檢、監察部門根據相關規定另行處理。
第四十五條 當事人對具體行政行為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
第十章 附 則
第四十六條 華僑、港、澳、台同胞以及外國人死亡,要求在本市安葬的,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執行。
第四十七條 本辦法自發布之日起執行。2000年12月25日發布的《遵義市殯葬管理辦法》(市政府令第22號)同時廢止。
;⑶ 闀挎矙甯傛¤懍綆$悊鏉′緥瀹炴柦淇鏀
涓轟簡娣卞寲孌¤懍鍒跺害鏀歸潻錛屽姞寮哄煄甯傛¤懍綆$悊錛岄暱娌欏競浜烘皯鏀垮簻瀵廣婇暱娌欏競孌¤懍綆$悊鏉′緥銆嬬殑瀹炴柦鍔炴硶鍋氬嚭浜嗗備笅閲嶈佽皟鏁達細
絎鍗佹潯鏉℃句慨璁錛氭墍鏈夊尰鐤楀崼鐢熸満鏋勯渶涓ユ牸綆$悊澶騫抽棿錛岀佹㈠湪鍐呭紑灞曟′華緇忚惀媧誨姩鍜岃劇疆鎮煎康鍦烘墍錛岀『淇濈幆澧冨崼鐢熷拰縐╁簭銆
絎鍗佷竷鏉℃潯嬈炬洿鏂幫細鍏澧撱佹′華鏈嶅姟絝欑瓑孌¤懍璁炬柦鐨勫緩璁鵑渶閬靛驚鐪併佸競鏀垮簻瑙勫垝錛屽苟渚濇硶鍔炵悊瀹℃壒鎵嬬畫錛岀『淇濊炬柦鍚堣勩
絎鍗佸叓鏉¤皟鏁達細鍐滄潙鍏鐩婃у撳湴寤鴻鵑渶緇忓幙錛堝競錛夋皯鏀塊儴闂ㄥ℃壒錛屼粎闄愭潙姘戜嬌鐢錛岀$悊涓ユ牸銆
絎鍗佷節鏉″拰絎浜屽嶮鏉″悎騫訛細鍏鍏卞撳湴閫夊潃闇閫夋嫨鑽掑湴騫朵緷娉曞℃壒錛屾槑紜紱佹㈠崰鐢ㄨ曞湴寤哄潫銆
絎浜屽嶮浜旀潯寮鴻皟鏂囨槑鑺備凱錛屽競鍖哄唴娌諱撫媧誨姩欏誨湪鎸囧畾鍦烘墍榪涜岋紝涓ョ佸湪鍖婚櫌銆佸︽牎璁劇珛娌諱撫鍦烘墍鍜屽ゅ栨惌寤虹伒媯氥
鍘熺浜屽嶮涔濇潯琚鍒犻櫎錛岀浉鍏沖唴瀹規暣鍚堝埌絎涓夊嶮涓夋潯錛屽硅繚瑙勮劇珛娌諱撫鍦烘墍鐨勮屼負榪涜屾槑紜瑙勫畾鍜屽勭綒銆
絎涓夊嶮涓夋潯瑙勫畾錛岃繚鍙嶈勫畾鐨勮屼負灝嗙敱姘戞斂閮ㄩ棬鍜屽煄甯傜$悊琛屾斂鎵ф硶鏈哄叧榪涜岀籂姝o紝涓ラ噸鑰呭皢寮哄埗鎷嗛櫎騫朵緷娉曞勭悊銆
絎涓夊嶮浜旀潯瑙勫畾錛屽嚭孌℃椂鐨勪笉褰撹屼負錛屽傜噧鏀鵑灜鐐鍜屾姏鎾掑啣綰革紝灝嗙敱鍩庡競綆$悊琛屾斂鎵ф硶鏈哄叧緗氭撅紝鍑烘¤濺杈嗚屼負鐢變氦閫氱$悊閮ㄩ棬鍗忓姪鍒舵銆
銆婇暱娌欏競孌¤懍綆$悊鏉′緥銆嬪疄鏂藉姙娉曞凡鏍規嵁榪欎簺淇鏀歸噸鏂板叕甯冿紝紜淇濅簡娉曡勭殑鐜拌屾湁鏁堟с
鎵╁睍璧勬枡
銆婇暱娌欏競孌¤懍綆$悊鏉′緥銆嬬粡1997騫10鏈30鏃ラ暱娌欏競鍗佸眾浜哄ぇ甯稿斾細絎40嬈′細璁閫氳繃錛1997騫11鏈29鏃ユ箹鍗楃渷鍏灞婁漢澶у父濮斾細絎31嬈′細璁鎵瑰噯錛涙牴鎹2012騫4鏈26鏃ラ暱娌欏競鍗佷笁灞婁漢澶у父濮斾細絎40嬈′細璁閫氳繃銆2012騫5鏈31鏃ユ箹鍗楃渷鍗佷竴灞婁漢澶у父濮斾細絎29嬈′細璁鎵瑰噯鐨勩婇暱娌欏競浜烘皯浠h〃澶т細甯稿姟濮斿憳浼氬叧浜庝慨鏀廣堥暱娌欏競鍏充簬闆嗕細娓歌岀ず濞佺殑瑙勫畾銆夌瓑浜旈儴鍦版柟鎬ф硶瑙勭殑鍐沖畾銆嬩慨鏀廣傝ャ婃潯渚嬨嬪垎鎬誨垯銆佺伀钁綆$悊銆佹¤懍璁炬柦鍜屽撹懍綆$悊銆佹′華媧誨姩鍜屼撫钁鐢ㄥ搧綆$悊銆佹硶寰嬭矗浠匯侀檮鍒6絝34鏉°
⑷ 貴陽市殯葬管理辦法(2016)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了加強殯葬管理,規范殯葬服務,推進殯葬改革,促進生態文明城市建設,根據國務院《殯葬管理條例》、《貴州省殯葬管理條例》的規定,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辦法。第二條本辦法適用於本市行政區域內的殯葬活動及其管理。
革命烈士,少數民族,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居民,台灣同胞,華僑和外國人的殯葬活動及其管理,法律法規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第三條殯葬活動及其管理,應當堅持實行火葬、節約土地、保護環境、文明節儉的原則。第四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殯葬事業發展規劃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完善基本殯葬公共服務體系。
殯葬事業發展規劃包括殯葬改革發展目標,火葬場、殯儀館、殯儀服務站、公墓、骨灰堂等殯葬設施的數量、規模和布局,節地生態安葬的規劃、建設、服務和管理,基本殯葬服務保障,殯葬市場的發展以及監督管理等內容。第五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門是殯葬管理工作的行政主管部門,其所屬的殯葬管理機構負責殯葬管理日常工作。
發展改革、公安、財政、工商、城鄉規劃、國土資源、環境保護、林業綠化、衛生計生、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城管(綜合執法)、交通運輸、民族宗教、僑務、水務管理和文化等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做好殯葬管理的相關工作。第六條殯葬行業協會按照章程開展活動,維護行業、會員的合法權益,發揮行業自律作用,提高殯葬行業服務水平,促進殯葬事業健康發展。第七條有關部門和單位,報刊、廣播電視、網路等媒體應當採取多種形式,積極宣傳殯葬改革,倡導以人為本、生態文明、移風易俗的殯葬新風。第二章殯葬設施規劃、建設和管理第八條市人民政府民政部門應當會同市發展改革、國土資源、城鄉規劃、環境保護、林業綠化、水務管理等部門,根據本市城鄉規劃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結合人口、土地、交通、環境等因素,制定本市殯葬設施建設專項規劃,報市人民政府批准後公布實施。第九條設立殯葬設施,應當符合本市殯葬設施建設專項規劃和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條件,並且按照規定辦理相關手續。
雲岩區、南明區、觀山湖區以外的企業事業單位、鄉(鎮)人民政府、社區服務管理機構和村(居)民委員會在徵得周邊居民同意後,可以利用空閑場地設立公益性、自助式的非營利性治喪活動場所,為單位職工、轄區居民提供集中治喪服務。設立公益性、自助式的非營利性治喪活動場所,應當向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門備案。第十條公墓包括城鎮公益性公墓、農村公益性公墓和經營性公墓。
禁止擅自將公益性公墓改變為經營性公墓。第十一條城鎮公益性公墓不以營利為目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投資建設,為城鄉居民提供節地生態安葬和小型化墓穴服務。小型化墓穴的用地不超過墓區面積的40%,每個墓穴的佔地面積不超過0.6平方米。
城鎮公益性公墓的收費標准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價格主管部門核定,所收費用應當用於公墓建設維護管理。
本條所稱的節地生態安葬,是指採用不佔或者少佔土地、少耗資源、少使用不可降解材料等方式安葬骨灰,包括樹葬、花葬、草坪葬、海(江、河)葬、深埋、撒散、格位存放等。第十二條農村公益性公墓由鄉(鎮)人民政府根據規劃劃定,建設資金採取政府投入、社會捐贈和群眾自籌相結合的方式籌集,為本鄉(鎮)、村居民提供骨灰安葬服務。
鄉(鎮)人民政府負責轄區內農村公益性公墓的建設、管理和服務,也可以委託村(居)民委員會或者村(居)民小組開展管理和服務。
農村公益性公墓免費向村民提供墓地,由村民自主選擇節地生態安葬或者自行修建墓穴安葬。自行修建的墓穴佔地面積不超過1平方米。
農村公益性公墓不得提供給村民以外的其他人員使用。第十三條經營性公墓由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投資建設,為居民提供骨灰安葬個性化服務。
經營性公墓中用於節地生態安葬的用地應當不少於墓區面積的15%,綠化面積不少於墓園面積的40%。
預售(租)經營性公墓墓位(包括墓穴和骨灰存放格位),應當實行實名制。不得出售(租)超面積墓穴,不得炒買炒賣墓位 。
鼓勵經營性公墓建設佔地面積小於國家規定標准或者地面不建墓基、地下不建硬質墓穴,墓碑小型化、微型化的節地生態型墓位。
⑸ 關於墳墓喪葬等法律規定有哪些湖南省有哪些規定
關於墳墓喪葬等的寬泛的規定散見於《民法通則》106條第二款、117條第二款或者《物權法》第36、37條,以及刑法的侮辱屍體罪。
專門性的規定,全國的有:殯葬管理條例(2012年修正本)、關於特殊墳墓處理問題的通知
民發[2000]93號。湖南全省的有:湖南省實施《殯葬管理條例》辦法。相關專門規定全文附後:
行政法規殯葬管理條例(2012年修正本)
(1997年7月11日國務院第60次常務會議通過1997年7月2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225號發布根據2012年11月9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628號公布自2013年1月1
日起施行的《國務院關於修改和廢止部分行政法規的決定》修正)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了加強殯葬管理,推進殯葬改革,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殯葬管理的方針是:積極地、有步驟地實行火葬,改革土葬,節約殯葬用地,革除喪葬陋俗,提倡文明節儉辦喪事。
第三條國務院民政部門負責全國的殯葬管理工作。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民政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殯葬管理工作。
第四條人口稠密、耕地較少、交通方便的地區,應當實行火葬;暫不具備條件實行火葬的地區,允許土葬。
實行火葬和允許土葬的地區,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劃定,並由本級人民政府民政部門報國務院民政部門備案。
第五條在實行火葬的地區,國家提倡以骨灰寄存的方式以及其他不佔或者少佔土地的方式處理骨灰。縣級人民政府和設區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應當制定實行火葬的具體規
劃,將新建和改造殯儀館、火葬場、骨灰堂納入城鄉建設規劃和基本建設計劃。
在允許土葬的地區,縣級人民政府和設區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應當將公墓建設納入城鄉建設規劃。
第六條尊重少數民族的喪葬習俗;自願改革喪葬習俗的,他人不得干涉。
第二章殯葬設施管理
第七條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民政部門應當根據本行政區域的殯葬工作規劃和殯葬需要,提出殯儀館、火葬場、骨灰堂、公墓、殯儀服務站等殯葬設施的數量、布局
規劃,報本級人民政府審批。
第八條建設殯儀館、火葬場,由縣級人民政府和設區的市、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的民政部門提出方案,報本級人民政府審批;建設殯儀服務站、骨灰堂,由縣級人民政
府和設區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的民政部門審批;建設公墓,經縣級人民政府和設區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的民政部門審核同意後,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民政部門審批
。
利用外資建設殯葬設施,經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民政部門審核同意後,報國務院民政部門審批。
農村為村民設置公益性墓地,經鄉級人民政府審核同意後,報縣級人民政府民政部門審批。
第九條任何單位和個人未經批准,不得擅自興建殯葬設施。
農村的公益性墓地不得對村民以外的其他人員提供墓穴用地。
禁止建立或者恢復宗族墓地。
第十條禁止在下列地區建造墳墓:
(一)耕地、林地;
(二)城市公園、風景名勝區和文物保護區;
(三)水庫及河流堤壩附近和水源保護區;
(四)鐵路、公路主幹線兩側。
前款規定區域內現有的墳墓,除受國家保護的具有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的墓地予以保留外,應當限期遷移或者深埋,不留墳頭。
第十一條嚴格限制公墓墓穴佔地面積和使用年限。按照規劃允許土葬或者允許埋葬骨灰的,埋葬遺體或者埋葬骨灰的墓穴佔地面積和使用年限,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
政府按照節約土地、不佔耕地的原則規定。
第十二條殯葬服務單位應當加強對殯葬服務設施的管理,更新、改造陳舊的火化設備,防止污染環境。
殯儀服務人員應當遵守操作規程和職業道德,實行規范化的文明服務,不得利用工作之便索取財物。
第三章遺體處理和喪事活動管理
第十三條遺體處理必須遵守下列規定:
(一)運輸遺體必須進行必要的技術處理,確保衛生,防止污染環境;
(二)火化遺體必須憑公安機關或者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規定的醫療機構出具的死亡證明。
第十四條辦理喪事活動,不得妨害公共秩序、危害公共安全,不得侵害他人的合法權益。
第十五條在允許土葬的地區,禁止在公墓和農村的公益性墓地以外的其他任何地方埋葬遺體、建造墳墓。
第四章殯葬設備和殯葬用品管理
第十六條火化機、運屍車、屍體冷藏櫃等殯葬設備,必須符合國家規定的技術標准。禁止製造、銷售不符合國家技術標準的殯葬設備。
第十七條禁止製造、銷售封建迷信的喪葬用品。禁止在實行火葬的地區出售棺材等土葬用品。
第五章罰則
第十八條未經批准,擅自興建殯葬設施的,由民政部門會同建設、土地行政管理部門予以取締,責令恢復原狀,沒收違法所得,可以並處違法所得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罰款。
第十九條墓穴佔地面積超過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的標準的,由民政部門責令限期改正,沒收違法所得,可以並處違法所得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罰款。
第二十條將應當火化的遺體土葬,或者在公墓和農村的公益性墓地以外的其他地方埋葬遺體、建造墳墓的,由民政部門責令限期改正。第二十一條辦理喪事活動妨害公共秩序、危害公共安全、侵害他人合法權益的,由民政部門予以制止;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由公安機關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構成
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二十二條製造、銷售不符合國家技術標準的殯葬設備的,由民政部門會同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責令停止製造、銷售,可以並處製造、銷售金額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罰款。
製造、銷售封建迷信殯葬用品的,由民政部門會同工商行政管理部門予以沒收,可以並處製造、銷售金額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罰款。
第二十三條殯儀服務人員利用工作之便索取財物的,由民政部門責令退賠;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六章附則
第二十四條本條例自發布之日起施行。1985年2月8日國務院發布的《國務院關於殯葬管理的暫行規定》同時廢止。
關於特殊墳墓處理問題的通知民發[2000]93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民政廳(局)、僑辦、港澳辦、台辦、民(宗)委(廳、局)、文物局:
經研究決定,現就有關特殊墳墓處理問題通知如下:
一、對國務院《殯葬管理條例》第十條第一款規定區域內現有的革命烈士墓、知名人士墓和古墓,凡是被列入國家級、省級、市(縣)重點烈士紀念建築物保護單位和文物保
護單位的,應就地做好原基地的保護和管理工作。未被列入重點而散葬的烈士墓,經報請當地同級人民政府批准後,可將遺骨火化,將骨灰安放或安葬在當地的烈士陵園或公墓;
未列入文物保護單位的知名人士墓遷入當地公墓;已普查登記的古墓葬應予保留並加以保護,平整墳墓過程中,如發現文物應立即報告當地文物行政管理部門,按照國家保護文物
的有關法規妥善處理。二、對國務院《殯葬管理條例》第十條第一款規定區域內散葬的回民基地,原則上遷入當地的回民公墓。如沒有回民公墓,當地民族工作部門要協調建立回民公墓,在回民公
墓未建立前,按國務院《殯葬管理條例》第十條第二款規定辦理。三、對國務院《殯葬管理條例》第十條第一款規定區域內現有的華僑和港澳台同胞墓地,原則上遷入當地的公墓(包括華僑公墓)。對一些重要的知名愛國人士、台灣重要上
層人士的墳墓以及重點僑務工作對象的祖墓,原則上予以保留,具體對象宜從嚴把握,必須由省僑辦和主管港澳事務的部門(對台胞)提出名單,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
批准。對被保留的墳墓,1985年2月8日國務院《關於殯葬管理的暫行規定》發布後建造和修復的,超出面積、擴大規模的部分要予以清理。四、華僑、外籍華人和港澳台同胞的范圍要嚴格掌握,由省級有關主管部門負責認定。處理上述問題時,華僑,外籍華人、港澳台同胞的配偶、父母、祖父母等直系親屬可參
照對華僑、外籍化人、港澳台同胞的政策處理。
民政部
國務院僑務辦公室
國務院港澳辦公室
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
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
國家文物局
二000年四月十七日
湖南省實施《殯葬管理條例》辦法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
根據國務院《殯葬管理條例》,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本辦法適用於本省行政區域內的殯葬活動及其管理。
第三條
殯葬管理的方針是積極地、有步驟地實行火葬,改革土葬,節約殯葬用地,革除喪葬陋俗,提倡文明節儉辦喪事。
第四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殯葬改革工作的領導,把殯葬管理納入政府工作的目標管理,把殯葬事業納入當地國民經濟發展的總體規劃,把殯葬設施的建設和改造列入當地城鄉建設規劃和基本建設計劃。
第五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殯葬管理工作。有關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協同民政部門做好殯葬管理工作。
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村(居)民委員會和機關、團體、企事業單位協助做好本區域本單位的殯葬管理工作。
第六條
各級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應當對積極推行殯葬改革取得顯著成績的單位和個人給予獎勵。
第七條
對違反《殯葬管理條例》和本辦法的行為,公民有權向民政、監察等部門檢舉、揭發,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打擊報復。
第二章火化與管理
第八條
實行火葬的地區由省人民政府劃定:
對劃定區域內人口稀少、交通不便、不具備火葬條件的鄉(鎮),由縣級人民政府提出,經市、州人民政府審核,報省人民政府批准後,可暫不實行火葬。
省人民政府沒有劃定實行火葬的地區和依照前款規定批準的暫不實行火葬的鄉(鎮)的公民死亡後可以土葬。
第九條
火葬區的公民死亡後,應當全部火化:
非火葬區的公民在火葬區區域內死亡的,應當火化。
非火葬區的公民死亡,生前遺囑火化或者表示要求實行火化的,應當遵照其意願火化,他人不得干涉。
第十條
死亡後應當火化的遺體應當就地或者就近火化;因特殊原因,需要將遺體運回死者生前居住地火化的,應當持死者生前居住地的縣(市、區)民政部門出具的證明,並經死亡地的縣(市、區)民政部門批准。
第十一條
按照本辦法規定必須火化的遺體,由死者生前所在單位或村(居)民委員會出具死亡證明後火化。但下列情況除外:
(一)在醫院(含其他醫療機構,下同)死亡的,喪主憑醫院出具的死亡通知書,及時通知殯儀館接運遺體,並辦理手續後火化。
(二)因交通事故或其他原因造成非正常死亡者遺體,由司法部門法醫鑒定後,通知喪主辦理手續後火化。
(三)無名、無主遺體,由公安部門法醫鑒定後,通知殯儀館接運、火化。
前款第(三)項所需的火化費用,由縣(市、區)財政列支。
第十二條
火葬區內的醫院應加強醫院太平間的管理,死亡者遺體運出醫院太平間時,應當及時告知民政部門,防止將遺體運出非法土葬。
第十三條
火葬區內的縣(市、區)應當建立火化殯儀館。
火化殯儀館的設施和設備建設,應當符合國家規定的技術標准。
第十四條
殯儀館根據同喪主約定的時間、地點接運死者遺體,也可以由喪主自行運送遺體到殯儀館。
禁止前款規定以外的單位和個人從事經營性的遺體運送等殯儀服務活動。
第十五條
殯儀館應當根據同喪主約定的日期火化遺體。遺體在殯儀館的保存期限一般不得超過7天,因特殊情況需要延期保存的,應當經民政等有關部門批准。
因患傳染病死亡的,醫院或者喪主應當及時報告衛生部門,並依照傳染病防治規定對遺體處理後火化。
第十六條
殯儀館應當嚴格遵守殯葬管理的有關規定,嚴格執行殯儀服務收費項目和標准,加強內部管理,改善服務條件,確保服務質量。
殯儀服務人員應當遵守操作規程,實行規范、文明服務,不得利用工作之便索要、收受財物。
第十七條
按有關規定對應當發放喪葬費、撫恤費的,有關單位應當憑殯儀館出具的遺體火化證明辦理。
第三章骨灰處理與公墓管理
第十八條
骨灰可以由死者親屬保存,也可以寄存在骨灰堂,或者葬於經營性公墓和公益性公墓。提倡不留骨灰或者骨灰深埋。
禁止將骨灰裝入棺木後再行土葬。
第十九條
經營性公墓一般以縣(市、區)為單位建立。公益性公墓一般以村為單位建立。
公墓的建立與管理應當按國家有關規定辦理審批手續。
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非法建造經營性公墓和公益性公墓。
第二十條
嚴格控制經營性公墓、公益性公墓的墓穴佔地面積。
允許土葬的單人遺體的墓穴,佔地面積不得超過4平方米;多人的遺體合葬,每增加1人,可以增加用地2平方米。
安葬兩人以下骨灰的墓穴,佔地面積不得超過1平方米;安葬3人以上骨灰的墓穴,佔地面積不得超過2平方米。
第二十一條
墓穴的使用時間為20年。逾期繼續使用的,應當重新辦理使用手續;逾期未辦理手續的,作無主墓穴處理。
禁止建造永固性墓穴。禁止恢復和建造宗族墓地。禁止建造活人墓。
第二十二條
禁止倒賣炒賣、傳銷或變相傳銷墓穴和骨灰存放格位。禁止跨市、州設立經營性公墓辦事機構。
第二十三條
經營性公墓、公益性公墓應當建立在荒山荒地等土地上。
禁止在鐵路、公路主幹道、通航河道兩側,水庫及河流堤壩附近和水源保護區,文物保護區、耕地、風景名勝區、住宅區和自然保護區內新建經營性公墓、公益性公墓或者其他墳墓。
前款區域范圍內已建的墳墓,除受國家保護的具有歷史、藝術、科研價值的墓地外,當地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應當進行清理,通知墓主在規定時間內遷移、深埋、不留墳頭。
第四章喪事活動管理
第二十四條
辦理喪事活動,應當遵守社會公德,不得妨礙公共秩序、危害公共安全和侵害他人的合法權益,不得污染環境。
城區公民死亡後,應當在殯儀館或者其他室內場所舉行弔唁活動。禁止佔道搭靈棚辦理喪事活動。禁止在出殯沿途燃放鞭炮和拋撒冥紙、冥鈔。
第二十五條
製造、銷售喪葬用品,必須經縣級以上民政部門審查同意後,到同級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申領營業執照。
工商行政管理、民政部門應當加強對喪葬用品製造和銷售的管理。製造、銷售喪葬用品的單位和個人必須接受工商行政管理、民政部門的檢查和監督。
第二十六條
禁止製造、銷售冥鈔、紙人、紙馬、紙房及其他迷信喪葬用品。
禁止在實行火葬的地區製造、出售棺木等土葬用品。
第五章法律責任
第二十七條
將應當火化的遺體土葬、將骨灰裝棺土葬的,由民政部門責令喪主限期改正;拒不改正的,由民政部門會同有關部門和當地鄉鎮人民政府強制執行,所需費用由喪主承擔。
第二十八條
違反本辦法規定,在經營性公墓、公益性公墓以外的地方建造墳墓;恢復和建造宗族墓地;建造永固性墓穴、活人墓的,由民政部門責令當事人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可以強制平毀、遷移,所需費用由當事人承擔。
第二十九條
違反本辦法,具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民政部門會同有關部門責令限期改正,沒收違法所得,可以並處違法所得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罰款。
(一)未經審批擅自開辦經營性公墓、公益性公墓的;
(二)公墓內超面積建造墓穴或者超標准樹立墓碑的;
(三)製造、銷售封建迷信喪葬用品或者在火葬區區域內製造、銷售土葬用品的。
第三十條
在殯儀活動中妨礙公共秩序、危害公共安全、侵害他人合法權益,進行封建迷信活動或者破壞殯葬設施;從事非法經營性殯儀服務活動;倒賣炒賣、傳銷或變相傳銷墓穴和骨灰存放格位的,由民政、公安、工商行政管理等有關部門予以制止,並依照有關法律、法規、規章處理。
第三十一條
阻礙民政、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門依法執行公務的,由公安部門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三十二條
國家工作人員、企事業單位職工違反本辦法規定,除根據本辦法給予處罰外,有關部門或者單位應當給予行政處分。
第三十三條
民政部門、殯葬管理服務機構及其工作人員在殯葬管理中徇私舞弊、索賄受賄、濫用職權、玩忽職守的,由有關部門按管理許可權對責任人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六章附則
第三十四條
少數民族和宗教人士的殯葬活動國家另有規定的,按國家有關規定辦理。
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和台灣居民、華僑以及外國人的殯葬事宜,按國家有關規定辦理。
第三十五條
本辦法自2002年5月1日起施行。
1986年2月18日湖南省人民政府發布的《湖南省殯葬管理實施辦法》同時廢止。
第十六條
殯儀館應當嚴格遵守殯葬管理的有關規定,嚴格執行殯儀服務收費項目和標准,加強內部管理,改善服務條件,確保服務質量。
殯儀服務人員應當遵守操作規程,實行規范、文明服務,不得利用工作之便索要、收受財物。
第十七條
按有關規定對應當發放喪葬費、撫恤費的,有關單位應當憑殯儀館出具的遺體火化證明辦理。
第三章骨灰處理與公墓管理
第十八條
骨灰可以由死者親屬保存,也可以寄存在骨灰堂,或者葬於經營性公墓和公益性公墓。提倡不留骨灰或者骨灰深埋。
禁止將骨灰裝入棺木後再行土葬。
第十九條
經營性公墓一般以縣(市、區)為單位建立。公益性公墓一般以村為單位建立。
公墓的建立與管理應當按國家有關規定辦理審批手續。
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非法建造經營性公墓和公益性公墓。
第二十條
嚴格控制經營性公墓、公益性公墓的墓穴佔地面積。
允許土葬的單人遺體的墓穴,佔地面積不得超過4平方米;多人的遺體合葬,每增加1人,可以增加用地2平方米。
安葬兩人以下骨灰的墓穴,佔地面積不得超過1平方米;安葬3人以上骨灰的墓穴,佔地面積不得超過2平方米。
第二十一條
墓穴的使用時間為20年。逾期繼續使用的,應當重新辦理使用手續;逾期未辦理手續的,作無主墓穴處理。
禁止建造永固性墓穴。禁止恢復和建造宗族墓地。禁止建造活人墓。
第二十二條
禁止倒賣炒賣、傳銷或變相傳銷墓穴和骨灰存放格位。禁止跨市、州設立經營性公墓辦事機構。
第二十三條
經營性公墓、公益性公墓應當建立在荒山荒地等土地上。
禁止在鐵路、公路主幹道、通航河道兩側,水庫及河流堤壩附近和水源保護區,文物保護區、耕地、風景名勝區、住宅區和自然保護區內新建經營性公墓、公益性公墓或者其他墳墓。
前款區域范圍內已建的墳墓,除受國家保護的具有歷史、藝術、科研價值的墓地外,當地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應當進行清理,通知墓主在規定時間內遷移、深埋、不留墳頭。
第四章喪事活動管理
第二十四條
辦理喪事活動,應當遵守社會公德,不得妨礙公共秩序、危害公共安全和侵害他人的合法權益,不得污染環境。
城區公民死亡後,應當在殯儀館或者其他室內場所舉行弔唁活動。禁止佔道搭靈棚辦理喪事活動。禁止在出殯沿途燃放鞭炮和拋撒冥紙、冥鈔。
第二十五條
製造、銷售喪葬用品,必須經縣級以上民政部門審查同意後,到同級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申領營業執照。
工商行政管理、民政部門應當加強對喪葬用品製造和銷售的管理。製造、銷售喪葬用品的單位和個人必須接受工商行政管理、民政部門的檢查和監督。
第二十六條
禁止製造、銷售冥鈔、紙人、紙馬、紙房及其他迷信喪葬用品。
禁止在實行火葬的地區製造、出售棺木等土葬用品。
第五章法律責任
第二十七條
將應當火化的遺體土葬、將骨灰裝棺土葬的,由民政部門責令喪主限期改正;拒不改正的,由民政部門會同有關部門和當地鄉鎮人民政府強制執行,所需費用由喪主承擔。
第二十八條
違反本辦法規定,在經營性公墓、公益性公墓以外的地方建造墳墓;恢復和建造宗族墓地;建造永固性墓穴、活人墓的,由民政部門責令當事人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可以強制平毀、遷移,所需費用由當事人承擔。
第二十九條
違反本辦法,具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民政部門會同有關部門責令限期改正,沒收違法所得,可以並處違法所得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罰款。
(一)未經審批擅自開辦經營性公墓、公益性公墓的;
(二)公墓內超面積建造墓穴或者超標准樹立墓碑的;
(三)製造、銷售封建迷信喪葬用品或者在火葬區區域內製造、銷售土葬用品的。
第三十條
在殯儀活動中妨礙公共秩序、危害公共安全、侵害他人合法權益,進行封建迷信活動或者破壞殯葬設施;從事非法經營性殯儀服務活動;倒賣炒賣、傳銷或變相傳銷墓穴和骨灰存放格位的,由民政、公安、工商行政管理等有關部門予以制止,並依照有關法律、法規、規章處理。
第三十一條
阻礙民政、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門依法執行公務的,由公安部門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三十二條
國家工作人員、企事業單位職工違反本辦法規定,除根據本辦法給予處罰外,有關部門或者單位應當給予行政處分。
第三十三條
民政部門、殯葬管理服務機構及其工作人員在殯葬管理中徇私舞弊、索賄受賄、濫用職權、玩忽職守的,由有關部門按管理許可權對責任人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六章附則
第三十四條
少數民族和宗教人士的殯葬活動國家另有規定的,按國家有關規定辦理。
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和台灣居民、華僑以及外國人的殯葬事宜,按國家有關規定辦理。
第三十五條
本辦法自2002年5月1日起施行。
1986年2月18日湖南省人民政府發布的《湖南省殯葬管理實施辦法》同時廢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