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施法律法規的重要主體
1. 什麼是法律實施的重要主體,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基礎力量
行政機關是實抄施法律法規襲的重要主體;是實施憲法、法律、法規、部門規章和地方規章重要主體。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即: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貫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形成完備的法律規范體系、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形成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實現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2. 法治政府建設是什麼和什麼要率先突破
法律分析:推進全面依法治國,法治政府建設是重點任務和主體工程,對法治國家、法治社會建設具有示範帶動作用,要率先突破。率先突破法治政府建設,首先這是從政府的行政地位來考慮的。在我國,各級政府作為國家機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要依法管理地方事務,負責執行或保證執行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和上級國家機關的決議決定,可以說,它們是法律法規制定和實施的重要主體。再者,從職能上看,政府是社會的管理者、守護者,更是服務者。推進法治政府建設,最主要的要求就是依法行政。各級政府作為國家行政機關,所有權力都來源於法律,都是由法律明確規定。要用法治給行政權力定規矩、劃界限,規范行政決策程序,健全政府守信踐諾機制,提高依法行政水平。這就要求我們的法律首先要明確好政府的職能界限,並對政府以及下屬部門的執法行為和范圍進行細化、規范。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第五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國家維護社會主義法制的統一和尊嚴。
一切法律、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都不得同憲法相抵觸。
一切國家機關和武裝力量、各政黨和各社會團體、各企業事業組織都必須遵守憲法和法律。一切違反憲法和法律的行為,必須予以追究。
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都不得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
第三十三條 凡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的人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
任何公民享有憲法和法律規定的權利,同時必須履行憲法和法律規定的義務。
第五十三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必須遵守憲法和法律,保守國家秘密,愛護公共財產,遵守勞動紀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會公德。
3. 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三者關系是什麼
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相互聯系、相互支撐、相輔相成,是法治中國建設的三根支柱。法治國家是目標,法治政府是主體,法治社會是基礎,三者本質一致、目標一體、成效相關,缺少任何一個方面,法治中國建設都難以有效推進。
1、法治國家是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建設的目標,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建設必須服從、服務於法治國家建設。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確立的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這個總目標反映了我們黨治國理政思想的重大創新,指明了全面依法治國的正確方向,規劃了全面依法治國的總體布局,是貫穿全面依法治國工作的主線。
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建設,要緊緊圍繞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目標進行頂層設計、完善體制機制、明確工作重點、作出部署安排,堅決貫徹落實實現這一目標所必須堅持的原則,即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堅持從中國實際出發。
2、法治政府是法治國家建設的主體和重點,是法治社會建設的先導和示範。
在我國,各級政府承擔著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公共服務、生態環境保護等重要職責,是制定實施法律法規規章的重要主體,是人民群眾打交道最多、感受公平正義最直接的國家機關。人民群眾對法治國家的認識和評價,很多來自對各級政府部門的認識和評價。
建設法治國家需要把建設法治政府作為主體工程和重點任務,法治政府基本建成是法治國家基本建成的主要標志。建設法治政府對建設法治社會具有重要引領和帶動作用。各級政府是否依憲施政、依法行政,各級領導幹部和政府工作人員能不能帶頭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直接影響人民群眾的法治信仰和行為選擇,直接決定法治社會建設的速度和成效。
3、法治社會是法治國家、法治政府建設的基礎和依託,法治國家、法治政府建設必須築牢法治社會根基。
依法治國的基礎在基層,根基在民眾。全民守法是全面依法治國的長期性、基礎性工程。只有全面增強全民法治觀念,讓法治成為全民思維方式和行為習慣,加快建設法治社會,才能夯實法治國家、法治政府建設的社會基礎。
要適應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在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採取更多更有效的舉措,推進全民普法,促進全民守法,推動多層次多領域依法治理,提高社會治理法治化水平,充分調動全社會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努力為法治國家、法治政府建設奠定更加堅實的社會基礎。
4. 什麼是實施法律法規的重要主體
5. 如何貫徹落實全面依法治國,推動法治中國首善之區建設
立法是建設法治中國首善之區的重要內容。立法的科學與否,直接關乎法律法規的權威、實施和效果。實現立法的科學性,必須實事求是、從實際出發,根據客觀需要反映客觀規律的要求。行政機關是實施法律法規的重要主體,要帶頭嚴格執法,維護公共利益、人民權益和社會秩序。嚴格規范行政執法,是建設法治中國首善之區的重要一環。建設法治中國首善之區,必須加強法治政府建設,嚴格規范行政執法,加強「法治思維」、「法治規劃」和「監督執法」三方面工作,「首要的是提高領導幹部的法治意識。依法治國的核心是依法行政。建設法治中國首善之區,必須做到依法行政。一是建設法治政府、依法行政,必須於法有據;二是要讓每一個行政機關工作人員都樹立法治意識;三是行政執法人員必須有勇氣嚴格執法;四是把建設法治政府、依法行政和滿足人民需求聯系在一起;五是政府機關在執法過程中必須要有勇氣接受監督。將全民守法與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一並作為全面落實依法治國的基本方略,體現了我們黨對社會主義法治建設規律認識的不斷深化,也體現了我們黨推進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的信心和決心。首善之地必須是法治文化之地,市民必須有很強的法治意識。惟有政府有法治思維、市民有法治意識,才能形成良性互動。推動全面守法,政府的作用非常重要。要以法治政府建設為突破口和切入點,通過法治政府的建設帶動全社會的法治建設,讓大家都相信法律、敬畏法律,只有全民守法,才能建成法治社會。除了加大政府普法力度,用精品藝術潛移默化培育未成年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理念也是法治中國首善之區建設的一個重要課題。讓孩子們的心靈得到正能量的滋潤,是法治中國首善之區面臨的重大課題。政府、教育機構、家長、社會要形成四位一體,共同把優秀文化精品帶到幼兒園、學校和社區,帶到少年兒童的課外活動中。建議開展吟誦一首兒歌、唱一首童謠、看一部舞台劇、讀一本好書、看一個好展覽的「五個一」活動,培養未成年人對民族文化和藝術的興趣,弘揚真善美,普及法治意識,讓守法的觀念深深植根於孩子們的心中。
6. 依法治國有哪些基本方略
全面落實依法治國方略,必須堅持嚴格執法。依法行政是對依法治國的深化,是依法治國的重要內容。行政機關是實施法律法規的重要主體,要帶頭嚴格執法,維護公共利益、人民權益和社會秩序。
執法者必須忠於法律,既不能以權壓法、以身試法,也不能法外開恩、徇情枉法。各級領導機關和領導幹部要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的能力,努力以法治凝聚改革共識、規范發展行為、促進矛盾化解、保障社會和諧。」全面落實依法治國方略,要求各級政府必須在法治軌道上開展工作,加快建設職能科學、權責法定、執法嚴明、公開公正、廉潔高效、守法誠信的法治政府的進程。
全面落實依法治國方略,必須堅持公正司法。公平正義是司法的生命和靈魂。「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是司法工作的基本目標,也是提高司法公信力的必然要求。
保證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必須改革司法管理體制,嚴格規范司法行為,確保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檢察權。健全司法權力運行機制,重點解決影響司法公正和制約司法能力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優化司法職權配置,健全司法權力分工負責、互相配合、互相制約機制,加強和規范對司法活動的法律監督和社會監督。保障人民群眾參與司法,構建開放、動態、透明、便民的陽光司法機制。
加強人權司法保障,進一步規范各種司法程序,健全錯案防止、糾正、責任追究機制。
全面落實依法治國方略,必須堅持全民守法。建設法治中國,人民群眾是基礎力量。要通過在全社會深入開展法治宣傳教育,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建設社會主義法治文化,使社會主義法治意識深入人心,讓廣大人民群眾充分信任法律、尊重法律、自覺運用法律,使廣大人民群眾認識到憲法和法律不僅是全體公民必須遵循的行為規范,而且是保障公民權利的有效武器。
依法辦事就是依法維權,自覺履行公民遵守憲法和法律的義務就是有效地保護公民自身的合法權益。使全體人民都成為社會主義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堅定捍衛者,形成一個「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氛圍,從而為法治中國建設奠定堅實的社會基礎。
【法律依據】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明確指出:「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須加強社會主義法制,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這種制度和法律具有穩定性、連續性和極大的權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
從現在起,應當把立法工作擺到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的重要議程上來。要保證人民在自己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允許任何人有超於法律之上的特權。」
7. 全面依法治國必須堅持什麼一體建設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對依法治國提出了更高要求,全面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不斷開創依法治國新局面。
我國形成了以憲法為統帥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我們國家和社會生活各方面總體上實現了有法可依,這是我們取得的重大成就。
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的具體體現:
實踐是法律的基礎,法律要隨著實踐發展而發展。要完善立法規劃,突出立法重點,堅持立改廢並舉,提高立法科學化、民主化水平,提高法律的針對性、及時性、系統性。要完善立法工作機制和程序,擴大公眾有序參與,充分聽取各方面意見,使法律准確反映經濟社會發展要求,更好協調利益關系,發揮立法的引領和推動作用。
要加強憲法和法律實施,維護社會主義法制的統一、尊嚴、權威,形成人們不願違法、不能違法、不敢違法的法治環境,做到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行政機關是實施法律法規的重要主體,要帶頭嚴格執法,維護公共利益、人民權益和社會秩序。
執法者必須忠實於法律。各級領導機關和領導幹部要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的能力,努力以法治凝聚改革共識、規范發展行為、促進矛盾化解、保障社會和諧。要加強對執法活動的監督,堅決排除對執法活動的非法干預,堅決防止和克服地方保護主義和部門保護主義,堅決懲治腐敗現象,做到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督、違法必追究。
我們提出要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所有司法機關都要緊緊圍繞這個目標來改進工作,重點解決影響司法公正和制約司法能力的深層次問題。要堅持司法為民,改進司法工作作風,通過熱情服務,切實解決好老百姓打官司難問題,特別是要加大對困難群眾維護合法權益的法律援助。
司法工作者要密切聯系群眾,規范司法行為,加大司法公開力度,回應人民群眾對司法公正公開的關注和期待。要確保審判機關、檢察機關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檢察權。
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都必須在憲法和法律范圍內活動,任何公民、社會組織和國家機關都要以憲法和法律為行為准則,依照憲法和法律行使權利或權力、履行義務或職責。要深入開展法制宣傳教育,在全社會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引導全體人民遵守法律、有問題依靠法律來解決,形成守法光榮的良好氛圍。
要堅持法制教育與法治實踐相結合,廣泛開展依法治理活動,提高社會管理法治化水平。要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把法治建設和道德建設緊密結合起來,把他律和自律緊密結合起來,做到法治和德治相輔相成、相互促進。
我們黨是執政黨,堅持依法執政,對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具有重大作用。要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把黨的領導貫徹到依法治國全過程。各級黨組織必須堅持在憲法和法律范圍內活動。各級領導幹部要帶頭依法辦事,帶頭遵守法律。各級組織部門要把能不能依法辦事、遵守法律作為考察識別幹部的重要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