條例不過人大
『壹』 條例必須經過人大審議才算通過嗎
這要看是誰制定的,如果是地方人大制定的地方性法規,那肯定需要人大審議,也只能是地方人大審議。如果是行政機構制定的,那一般是不需要審議的。但是所有的條例都有制定程序。
『貳』 請問條例,規定,辦法分別由哪級別政府制定
條例:國家權力機關或行政機關依照政策和法令而制定並發布的,版之前國務院有過明權確規定,國務院各部門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不能稱其為「條例」。其制發者必須是國家權力機關或行政機關以及受這些機關委派的組織(如人大、軍委、國務院、最高法(檢查)院);企事業單位的職能部門、黨派團體更不能用條例行文,不過近幾年省一級的政府經省級人大(省級立法機構)通過可以根據自身情況發布一些特定的條例,如江西省古樹名木保護條例。
規定:上級機關或職能部門對特定范圍內的工作和事務制訂相應措施,要求所屬部門和下級機關貫徹執行的法規性公文。一般主要是針對對某一法律、法規或加強某專項管理工作而制定的,內容細致,操作性較強。一般縣一級以上的政府和事業單位都可以制定發布。
辦法作為應用最廣泛的法規性公文文件,適用於各級政府和部門,除了個人幾乎沒有限制,大到國家小到企業公司,如國家級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發票管理辦法》、地方政府的《***省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招聘工作試行辦法》、某公司的《**工程安全施工管理辦法》、《工資管理辦法》等等。
希望對你有幫助。
『叄』 條例屬於法規還是規章
一、條例屬於法規還是規章
1、條例屬於法規。條例不是法律,法律是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效力適用於整個國家范圍。管理條例屬於規范性法律文件,但位階較低,一般是省市政府制定的,只在特定區域內有效。條例屬於行政法規,行政法規屬於規范性文件,具有法律文件的性質,在實施過程中與法律的效力一致,法院在審理案件中應當把行政法規、司法解釋同法律一樣列為法律依據。
2、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第六十六條
國務院法制機構應當根據國家總體工作部署擬訂國務院年度立法計劃,報國務院審批。國務院年度立法計劃中的法律項目應當與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的立法規劃和年度立法計劃相銜接。國務院法制機構應當及時跟蹤了解國務院各部門落實立法計劃的情況,加強組織協調和督促指導。
國務院有關部門認為需要制定行政法規的,應當向國務院報請立項。
第六十七條
行政法規由國務院有關部門或者國務院法制機構具體負責起草,重要行政管理的法律、行政法規草案由國務院法制機構組織起草。行政法規在起草過程中,應當廣泛聽取有關機關、組織、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和社會公眾的意見。聽取意見可以採取座談會、論證會、聽證會等多種形式。
行政法規草案應當向社會公布,徵求意見,但是經國務院決定不公布的除外。
第六十八條
行政法規起草工作完成後,起草單位應當將草案及其說明、各方面對草案主要問題的不同意見和其他有關資料送國務院法制機構進行審查。
國務院法制機構應當向國務院提出審查報告和草案修改稿,審查報告應當對草案主要問題作出說明。
二、法規和規章的區別
1、位階不同,即法律地位和等級不同;
2、立法許可權不同,法規許可權更高;
3、立法程序不同,法規為享有立法權部門制定;
4、司法實踐中的法律效力不同,法規可作為判決依據。
『肆』 條例是法規還是規章
條例是法規,具體如下:
1、條例不是法律,法律是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效力適用於整個國家范圍;
2、管理條例屬於規范性法律文件,但位階較低,一般是省市政府制定的,只在特定區域內有效;
3、條例屬於行政法規,行政法規屬於規范性文件,具有法律文件的性質,在實施過程中與法律的效力一致,法院在審理案件中應當把行政法規、司法解釋同法律一樣列為法律依據。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第六十七條
行政法規由國務院有關部門或者國務院法制機構具體負責起草,重要行政管理的法律、行政法規草案由國務院法制機構組織起草。行政法規在起草過程中,應當廣泛聽取有關機關、組織、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和社會公眾的意見。聽取意見可以採取座談會、論證會、聽證會等多種形式。
行政法規草案應當向社會公布,徵求意見,但是經國務院決定不公布的除外。
條例,法規,法律三種的區別是什麼
1、制訂的機關不同,法律的制訂是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來完成的,法規的制訂可以由地方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來完成,也可以由部一級主管機構來完成,條例是國家權力機關或行政機關依照政策和法令而制定並發布的;
2、法律效力不同,法律的效力一般高於法規的效力,條例是法律的表現形式之一;
3、空間效力不同,地方性法規只能在某一地方生效,其他省市不具有法律效力,而法律的空間效力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范圍之內。一般只是對特定社會關系作出的規定。
『伍』 條例和法律的區別是什麼
從廣義上來理解,條例也是法律的一種形式,不過在現實中,法律僅指及其常委會制定的法律性文件,這是在狹義的意思上使用的。而條例一般是指國務院制定行政法規,從制定主體上來說,跟法律是有明確區別的,法律是由及其常委會制定的。而且在效力上,條例也是要低於法律的效力的,制訂的機關不同:根據法律的制訂是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來完成的,法規的制訂可以由地方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來完成,也可以由部一級主管機構來完成。法律效力不同,法律的效力一般高於法規的效力,與法律相抵觸的法規,在實際的審判和操作中應當以法律為准。空間效力不同,地方性法規只能在某一地方生效,其他省市不具有法律效力,而法律的空間效力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范圍之內。調整范圍不同,法律的調整范圍可以涉及多個方面或多項內容,法規的調整范圍一般是社會生活的某一具體方面或某一項具體內容。部門規章簽署公布後,及時在國務院公報或者部門公報。地方政府規章簽署公布後,及時在本級人民政府公報和中國政府法制信息網。
拓展資料:法律是由享有立法權的立法機關(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行使國家立法權,依照法定程序制定、修改並頒布,並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基本法律和普通法律總稱。法規指國家機關制定的規范性文件。如我國國務院制定和頒布的行政法規,省、自治區、直轄市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和公布的地方性法規。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第八十七條憲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一切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都不得同憲法相抵觸。
『陸』 洛陽玉米種子案––人大職權與司法獨立相關問題:1,河南省的《種子管理條例》與《種子法》發生沖突,法
按照我國法律規定,上位法效力大於下位法,法自然是比條例有效力。省版高院對於中院有權錯誤判決是可以更改的,人大的話法律沒規定,不過人大有監督權,一般事難道人大,如果人大站在你一邊,會給法院施壓。如果是錯判,首先是省高院能管,其次檢察院也能管,畢竟是我國的監督機關,人大也有監督權,不過貌似沒有具體的更改程序,能做的也就是提個醒抗個議神馬的。希望能幫到你!
『柒』 法律和條例分別是誰簽發的
你好,法律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簽發主席令發布的。法律依據《立專法法》
第二十五屬條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的法律由國家主席簽署主席令予以公布。
條例是由國務院總理簽發國務院令公布的,有關國防建設的行政法規,可以由國務院總理、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共同簽署國務院、中央軍事委員會令公布。法律依據《立法法》
第七十條 行政法規由總理簽署國務院令公布。
有關國防建設的行政法規,可以由國務院總理、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共同簽署國務院、中央軍事委員會令公布。
『捌』 政府行政部門制定管理條例是否要經過本級人大會通過
政府行政部門制定管理條例,一定要經過本級人大會通過。因為人大是當地的最高權力機構。所以制定本地的各種法規或條例。必須經人大通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