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中華人民共和國懲治貪污條例失效

中華人民共和國懲治貪污條例失效

發布時間: 2025-09-20 07:18:09

❶ 新中國第一部刑法是1980年版的,那之前的刑事犯罪以什麼為根據進行判刑

第一,這一時期中國沒有刑法典,只有寥寥可數的單行刑法。這幾部單行刑法是為了配合內社會改革運動而頒布的容。如1951年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懲治反革命條例》,她是為了配合鎮壓當時反革命運動而頒布的;1952年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懲治貪污條例》,它是為了配合「三反」、「五反」運動的;1952年的《妨害國家貨幣治罪暫行條例》,它是為了配合當時國民經濟的恢復而頒布的。
第二,判刑事案件時,定罪、量刑主要不依據法律而是依靠政策,因為法律在當時不健全。
第三,對刑法典開始孕育、起草。主要過程是:1950、1954年中央人民政府法治委員會提出《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大綱》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指導原則草案》,試圖為刑法典的起草奠基。但這兩個文件在嚴格意義上不是立法,因為它們未進入立法議程,也沒有比較公開和廣泛地徵集意見。真正把刑法典提上議事日程的是從1954年《憲法》頒布後開始的。1954年10月到1963年10月,中間由於開展政治運動只有斷斷續續的立法工作。到粉碎「四人幫」第三部憲法頒布後,從1978年開始搭班子搞刑法典,到1979年7月1日五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上通過了新中國第一部刑法典。

❷ 中國大陸刑法典從清代到現在有哪些

1、清代《大清新刑律》

《大清新刑律》於1908年完成,但由於守舊派的反對,直到1911年1月25日才公布。不久清王朝即告覆亡,該律並未施行。它採用資產階級的刑法體例、刑罰制度和刑法原則。在刑法體例方面,分總則、分則兩篇。

在刑罰制度方面分主刑、從刑兩種,主刑包括死刑、無期徒刑、有期徒刑、拘役、罰金;從刑包括褫奪公權和沒收。 在刑法原則方面,採用了資產階級的罪刑法定主義、「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則。此外,還根據鴉片戰爭後中國社會的新情況,規定了有關妨礙國交、妨礙選舉、妨礙通訊、交通以及妨害衛生等方面的犯罪。

2、北洋政府《暫行新刑律》

《暫行新刑律》是北洋政府成立之初對《大清新刑律》稍加刪改而制定的刑事法規,於1912年4月30日頒行,內容與《大清新刑律》基本相同。

1912年3月,袁世凱發布命令:「所有從前施行之法律及新刑律,除與民國國體抵觸各條應失效力外,余均暫行援用。」此處所指「新刑律」,即清末修律公布之《大清新刑律》。據此命令,北洋政府法部隨即擬定《刪修新刑律與國體抵觸各章條等並刪除暫行章程文》,並附列刪除各章條目,經呈袁世凱批准,並通令各司法衙門遵行,是為《暫行新刑律》。

後1914年袁世凱陰謀復辟帝制,以「重典」威懾人民,頒布《暫行新刑律補充條例》15條,增設了一些罪名,並加重了原來的許多刑罰。此外,北洋政府還在1915年和1918年先後擬定了兩次刑法修正草案;但均未頒行。

3、國民政府1928年《中華民國刑法》

該刑法分為總則和分則兩編,共48章,387條。1935年1月1日又公布了經過修改的刑法,即所謂新刑法。其中總則編12章99條,分則編35章258條。

列舉了諸如竊盜、殺人等罪名,並針對各罪內容特別規定。學說上一般把刑法分則按照侵害法益的不同分為國家法益、社會法益和個人法益數部分;在個人法益方面又常再細分為生命、身體法益、自由法益和財產法益等。

原則上本法總則部分的規定適用於所有法律的刑事規定(其他法律的刑事規定稱附屬刑法,即刑法以外之特別刑法),在分則的部分則列舉了基本的刑事處罰規定。

4、國民政府1935年《中華民國刑法》

新刑法標榜「從輕主義」,對一般輕罪的處罰比舊刑法規定的有所減輕,但對於所謂觸犯反動統治秩序的行為則從嚴、從重處罰。

同時吸取了德、意、日帝國主義國家刑事立法政策中所謂「社會防衛主義」和「主觀人格主義」精神,宣稱犯罪原因在於人的生理素質和心理因素,主張應以主觀的犯罪動機,而不是以客觀的犯罪事實作為定罪量刑的根據。

對所謂「內亂罪」以及「外患罪」、「殺人罪」、「強盜罪」等「危險極大」者,皆規定了懲罰「預備犯」、「未遂犯」和「陰謀犯」的條款。

特別增加了「保安處分」專章,對於所謂有犯罪行為或有「犯罪嫌疑」「犯罪危險」的人,可以借口預防「犯罪」或「再犯罪」,實行「社會防衛」手段,令其入感化教育處所。

5、新中國1950 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大綱草案》

在 1950 年,我國就在原中央人民政府法制委員會的主持下進行了刑法典的起草准備工作。刑法大綱草案是對新中國各項法律的高度概括,是日後刑法修訂的基礎

6、新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是用刑罰同一切反革命和其他刑事犯罪行為作斗爭,以保衛無產階級專政制度,保護社會主義的全民所有的財產和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財產,保護公民私人所有的合法財產,保護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維護社會秩序、生產秩序、工作秩序、教學科研秩序和人民群眾生活秩序,保障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順利進行。

❸ 中華人民共和國懲治貪污條例

第一條根據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第十八條嚴懲貪污的規定,特製定本條例。第二條一切國家機關、企業、學校及其附屬機構的工作人員,凡侵吞、盜竊、騙取、套取國家財物,強索他人財物,收受賄賂以及其他假公濟私違法取利之行為,均為貪污罪。第三條犯貪污罪者,依其情節輕重,按下列規定,分別懲治:
一、個人貪污的數額,在人民幣一億元以上者,判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無期徒刑;其情節特別嚴重者判處死刑。
二、個人貪污的數額,在人民幣五千萬元以上不滿一億元者,判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徒刑。
三、個人貪污的數額,在人民幣一千萬元以上不滿五千萬元者,判處一年以上知悄五年以下徒刑,或一年至四年的勞役,或一年至二年的管制。
四、個人貪污的數額,不滿人民幣一千萬元者,判處一年以下的徒刑、勞役或管制;或免刑予以開除、撤職、降職、降級、記過或警告的行政處分。
集體貪污,按各人所得數額及其情節,分別懲治。
貪污所得財物,應予追繳;其罪行特別嚴重者,並得沒收其財產之一部或全部。第四條犯貪污罪而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得從重或加重處刑:
一、對國家和社會事業及人民安全有嚴重危害者;
二、出賣或坐探國家經濟情報者;
三、貪臟枉法者;
四、敲詐勒索者;
五、集體貪污的組織者;
六、屢犯不改者;
七、拒不坦白或阻止他人坦白者;
八、為消滅罪跡而損壞公共財物者;
九、為掩飾貪污罪行嫁禍於人者;
十、坦白不徹底,判處後又被人檢舉出嚴重情節者;
十一、犯罪行為有其他特殊惡劣情節者。
因貪污而兼犯他種罪者,合並處刑。第五條犯貪污罪而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得從輕或減輕處刑,或緩刑,或免刑予以行政處分:
一、未被發覺前自動坦白者;
二、被發覺後徹底坦白、真誠悔過並自動地盡可能繳出所貪污財物者;
三、檢舉他人犯本條例之罪而立功者;
四、年歲較輕或一向廉潔,偶犯貪污罪又願真誠悔改者。第六條一切向國家工作人員行使賄賂、介紹賄賂者,運猛散應按其情節輕重參酌本條例第三條的規定處刑;其情節特別嚴重者,並得沒收其財產之一部或全部;其徹底坦白並對受賄人實行檢舉者,得判處罰金,免予其他刑事處分。
凡為偷稅而行賄者,除依法補稅、罰款外,其行賄罪,依本條例的規定予以懲治。
凡脅迫或誘惑他人收受賄賂者,應從重或加重處刑。
凡因被勒索而給予國家工作人員以財物並無違法所得者,不以行賄論;其被勒索的財物,應追還原主。第七條在本條例公布前,曾因襲舊社會惡習在公平交易中給國家工作人員以小額回扣者,不以行賄論。
但在本條例公布後,如在與國家工作人員交易中仍有送收小額回扣情事,不論送者收者,均分別以行賄、受賄治罪。第八條非國家工作人員侵吞、盜竊、騙取或套取國家財物者,應追繳其違法所得財物,並得按其違法所得的多寡,參酌本條例第四、五兩條的規定衡量其情節,酌處罰金或判令賠償因其罪行所造成的國家其他損失;其情節特別嚴重者,並得參酌本條例第三條之規定,予以刑事處分,或並沒收其財產之一部或全部;其徹底坦白、情節輕微者免予處罰。第九條凡收買、盜取國家經濟情報以謀取私利者,應按其違法所得的多寡和情節輕重,參酌本條例第三、四、五、八各條治罪。第十條凡應追繳的貪污財物或其他違法所得,如無法追繳時,得由審判機關或議處機關商同主管行政機關酌情予以其他適當的處置。第十一條犯本條例之罪者,依其犯罪情節,得剝奪其政治權利之一部或全部。第十二條非國家工作人員勾結國家工作人員夥同貪污者,應參照本條例第三旁氏、四、五、十、十一各條的規定予以懲治。第十三條一切國家機關、企業、學校及其附屬機構的領導人員,凡發覺其所屬工作人員貪污而故意包庇或不予舉發者,應依其情節輕重,予以刑事處分或行政處分。第十四條對犯本條例之罪者,任何人均有向該主管行政部門、人民監察機關、人民公安機關、人民檢察機關、人民法院及檢舉人認為適當的其他機關或首長實行檢舉之權。
凡對檢舉人施行打擊、報復者,應依其情節輕重,予以刑事處分或行政處分。

❹ 行政機關公務員處分條例廢止了嗎

法律分析:沒有廢止,行政機關公務員處分條例目前仍然屬於施行狀態。

法律依據:《行政機關公務員處分條例》

第一條 為了嚴肅行政機關紀律,規范行政機關公務員的行為,保證行政機關及其公務員依法履行職責,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監察法》,制定本條例。

第五十五條本條例自2007年6月1日起施行。1988年9月13日國務院發布的《國家行政機關工作人員貪污賄賂行政處分暫行規定》同時廢止。

❺ 中國還有三反分子罪嗎

沒有三反分子罪。幾十年前的政治概念,不是法律概念。刑法也沒有什麼三反分子罪。

三反運動是指解放初期,在中國共產黨和國家機關內部開展的「反貪污、反浪費、反官僚主義」的運動。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依法判處大貪污犯、原中共天津地委書記劉青山和原中共天津行署專員張子善死刑。

新中國成立後,由於有關制度的不完善,在黨政軍機關、人民團體和經濟部門中滋長著貪污、浪費、官僚主義的現象。這不僅給經濟建設事業造成了重大損失,也嚴重地從政治上和思想上腐蝕了少數幹部,敗壞了黨和政府的形象。



(5)中華人民共和國懲治貪污條例失效擴展閱讀:

1952年4月三反運動進入核實定案處理階段,中共中央相繼發出了《關於處理貪污浪費問題的若干規定》、《關於處理小貪污分子的五項決定》。4月21日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懲治貪污條例》,中國共產黨和人民政府的各級地方組織。

根據上述文件所規定的關於嚴肅與寬大相結合和坦白從寬抗拒從嚴;一般從寬惡劣從嚴等方針和政策,對於在運動中揭發出來的犯有貪污、浪費錯誤的人員,分別作出不同處理。運動高潮期間一些地區和單位曾發生逼供性的現象製造了一批冤假錯案。

❻ 1979年我國制定第一部刑法前對犯罪用什麼法規實施處罰

我國在79年前已經有了死刑緩期執行的方!

在中國大陸學界,一般認為死緩制度產生於1951年新中國成立之初的鎮壓反革命運動高潮中,是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實踐的基礎上創造出來的獨樹一幟的死刑執行制度。

其稱謂最早見於1930年11月中共中央通知第185號《關於蘇區懲辦帝國主義的辦法的決議》。《決議》規定,對外國人可適用「死刑緩刑」,即判處死刑後,緩刑若干時期暫時監禁,而緩刑的期限則沒有限制。這項政策本是特定歷史條件下適用,具有明顯的對敵斗爭策略的性質,其與中國刑法中的死緩制度無論在性質、功能上,還是適用范圍上都具有明顯的不同。可認為其思想發端的是中國政府的毛主席於1951年5月針對《第三次全國公安會議決議》提出的修改意見,他提出,「對於沒有血債,民憤不大和雖然嚴重地損害國家利益但尚未達到最嚴重的程度,而有罪該處死者,應當採取判處死刑,緩期二年執行,強迫勞動,以觀後效的政策。」但這時的死緩仍具有濃厚的政治斗爭策略色彩,而並沒有明確地強調這一制度的法律意義。之後其適用范圍逐漸擴大到貪污罪、戰爭罪犯、反革命罪和普通刑事犯罪。上升到今天法律意義上的死緩制度的規定,則是1954年9月30日中央人民政府法制委員會提出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指導原則草案》(初稿),該草案第10條規定的死緩制度,並為以後若乾草案所延續。直至1979年刑法典第43條第1款明確規定:「死刑只適用於罪大惡極的犯罪分子。對於應當判處死刑的犯罪分子,如果不是立即必須執行的,可以判處死刑同時宣告緩期執行,實行勞動改造,以觀後效。」其作為一項替代性刑罰措施得以最終確立。修訂後的1997年刑法典對這一制度從死緩的適用條件、核准程序、死緩考驗期滿後的處理以及死緩考驗期間的計算與死緩減為有期徒刑的刑期計算問題等方面作了進一步的完善。

新中國刑法的發展是同新中國的發展同步的。雖然說解放區也有刑法,但那時侯的刑法還比較零散,是局部性和地區性的,而且是處在戰爭環境,所以刑法是不成體系的。可以說有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才有刑法。建國至今,新中國刑法立法的發展大約分為三個階段:第一,1949年10月到1979年6月;第二,1979年7月到1997年3月;第三,1997年3月至今。這三個階段刑法立法有不同的特點。

一、1949年10月到1979年6月

這一時期,新中國刑法立法有三個特點。

第一,這一時期中國沒有刑法典,只有寥寥可數的單行刑法。這幾部單行刑法是為了配合社會改革運動而頒布的。如1951年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懲治反革命條例》,她是為了配合鎮壓當時反革命運動而頒布的;1952年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懲治貪污條例》,它是為了配合「三反」、「五反」運動的;1952年的《妨害國家貨幣治罪暫行條例》,它是為了配合當時國民經濟的恢復而頒布的。

第二,判刑事案件時,定罪、量刑主要不依據法律而是依靠政策,因為法律在當時不健全。

第三,對刑法典開始孕育、起草。主要過程是:1950、1954年中央人民政府法治委員會提出《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大綱》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指導原則草案》,試圖為刑法典的起草奠基。但這兩個文件在嚴格意義上不是立法,因為它們未進入立法議程,也沒有比較公開和廣泛地徵集意見。真正把刑法典提上議事日程的是從1954年《憲法》頒布後開始的。1954年10月到1963年10月,中間由於開展政治運動只有斷斷續續的立法工作。到粉碎「四人幫」第三部憲法頒布後,從1978年開始搭班子搞刑法典,到1979年7月1日五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上通過了新中國第一部刑法典。

二、1979年7月到1997年3月

這一時期,新中國刑法立法也有三個特點。

第一,1979年7月1日制定了第一部刑法典,標志著新中國刑法典從無到有。這部刑法典的法律條文共192條,其中,總則89條、分則103條,共規定了129個罪名。

第二,這個時期不斷對刑法典進行修改補充。十一屆三中全會後,一切工作都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由於經濟工作的重大變化,反映在法律領域也出現了各種各樣新的形形色色的犯罪,所以法律條文也隨之不斷修改、補充。當時對刑法修改的形式主要有兩種:單行刑法和復述刑法。共搞了24個單行刑法和106個復述刑法,補充了133個罪。

第三,為全面修訂刑罰典作準備。由於對刑法典的補充和修訂過於零散並且相互見容易沖突,輕重容易失衡,所以1982年提出對刑法典進行全面修訂。到1996年才把這部比較成熟的刑法修正案交給八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經過兩次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1997年3月正式提交八屆全國人大審議並通過。

三、1997年3月至今

❼ 1979年才有刑法,沒有刑法時憑什麼判罪

1、那時候沒有系統的刑法典,但是有刑法性質的文件。
2、1949年10月到1979年6月刑法特點:
第一,這一時期中國沒有刑法典,只有寥寥可數的單行刑法。這幾部單行刑法是為了配合社會改革運動而頒布的。如1951年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懲治反革命條例》,她是為了配合鎮壓當時反革命運動而頒布的;1952年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懲治貪污條例》,它是為了配合「三反」、「五反」運動的;1952年的《妨害國家貨幣治罪暫行條例》,它是為了配合當時國民經濟的恢復而頒布的。
第二,判刑事案件時,定罪、量刑主要不依據法律而是依靠政策,因為法律在當時不健全。
第三,對刑法典開始孕育、起草。主要過程是:1950、1954年中央人民政府法治委員會提出《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大綱》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指導原則草案》,試圖為刑法典的起草奠基。但這兩個文件在嚴格意義上不是立法,因為它們未進入立法議程,也沒有比較公開和廣泛地徵集意見。真正把刑法典提上議事日程的是從1954年《憲法》頒布後開始的。1954年10月到1963年10月,中間由於開展政治運動只有斷斷續續的立法工作。到粉碎「四人幫」第三部憲法頒布後,從1978年開始搭班子搞刑法典,到1979年7月1日五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上通過了新中國第一部刑法典。

熱點內容
社會與法2018年1月6 發布:2025-09-20 10:42:54 瀏覽:520
林州市司法局 發布:2025-09-20 10:38:17 瀏覽:907
交通運輸局道德講堂 發布:2025-09-20 09:58:52 瀏覽:238
海南法律顧問招投標2020 發布:2025-09-20 09:29:34 瀏覽:442
北景法院 發布:2025-09-20 09:29:34 瀏覽:709
有合同沒發票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09-20 09:03:54 瀏覽:414
醫生收取回扣法律責任 發布:2025-09-20 08:41:44 瀏覽:624
2018勞動法女性退休年齡 發布:2025-09-20 08:41:05 瀏覽:96
日本勞動法關於工資 發布:2025-09-20 08:38:21 瀏覽:273
新聞道德與法規教學大綱 發布:2025-09-20 08:37:46 瀏覽: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