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違反部門規章合同無效

違反部門規章合同無效

發布時間: 2021-01-27 13:26:42

1. 違反行政法規的合同是否是無效合同

你看清楚合同法里寫的內容,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的合同「可」被認定為無效,不是「一定」被認定為無效。
法律的實際操作中有很多違法的合同都是被承認為有效合同的,只要不涉及侵害國家和他人利益就行。

2. 部門規章能不能作為合同無效的法律依據

合同無效的情形,合同法有明文進行規定,部門規章有對合同無效的情形進行強制性版規定的,也可以作為權合同無效的情形。
相關法律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
第五十二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無效:
(一)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訂立合同,損害國家利益;
(二)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
(三)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
(四)損害社會公共利益;
(五)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
第五十三條合同中的下列免責條款無效:
(一)造成對方人身傷害的;
(二)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造成對方財產損失的。

3. 如何理解違反法律,行政法規強制性規定的合同無效

  1. 《合同法抄》第52條規定,襲違反法律、行政法規強制性規定的合同無效。此處強制性規定應作「效力性強制規定」理解,也就是說,並非所有違反法律和行政法規強制性規定的合同都無效。

  2. 此處的合同無效並不導致整個合同無效,只是合同中涉及「違反法律、行政法規強制性規定」的部分無效。

  3. 根據最高法《合同法解釋一》第4條,法律和行政法規應理解為全國人大及常委會和國務院制定的性質法規,地方法規和行政規章不會導致合同無效。

4. 合同條款違反法律規定,就一定無效嗎

《合同法》第五十二條規定了致合同無效的幾種情況,其中第(五)點,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行性規范的,合同無效。實踐中,如何適用該法條來判定合同的效力?
首先,只有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合同才無效。如果僅是違反了地方性法規或政府規章,不能必然導致合同無效。
這里的「法律」是指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並頒布的法律,「行政法規」是指國務院制定並頒布的條例等行政規范。「地方性法規」是地方性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規范性文件。「行政規章」是國務院各部、委及地方性人民政府制定的規范性文件。
如國務院建設部頒布的《城市房屋租賃管理辦法》第六條規定,未依法取得房屋所有權證的房屋不得出租。那麼,出租人尚未取得產權證而與承租人締結了房屋租賃合同,該合同是否導致無效?答案是否定的,因為《城市房屋租賃管理辦法》是行政規章,行政規章不是判定合同有效無效的法律文件。
其次,只有違反了法律、行政法規中的強行性規范,才會導致合同無效,那麼何謂「強行性規范」?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十四條規定,導致合同無效的「強行性規范」,是指效力性強制性規定,即法律及行政法規明確規定違反了這些禁止性規定將導致合同無效的規范,或者是法律及行政法規雖然沒有明確規定違反這些禁止性規范後將導致合同無效,但如果使合同繼續有效將損害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的規范。
比如《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商品房買賣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2條,出賣人未取得商品房預售許可證明,與買受人訂立的商品房預售合同,應當認定為無效。最高院的司法解釋是對法律的解釋,效力相當於法律,該條直接規定了沒有取得商品房預售許可證明而簽訂的預售合同是無效的,即效力性強制性規定。
與效力性強制性規定相對的是管理性強制性規定,即法律及行政法規沒有明確規定違反了這些禁止性規定將導致合同無效,違反這些禁止性規定也不會損害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但會損害當事人利益的規范。
比如我國《民法通則》第四十九條規定,法人不得超過經營范圍對外締結合同。該條規范即為管理性強制性規定,法人超過其經營范圍締結的合同並不必然導致合同無效。
所以判定一個合同是否無效,不僅要看其合同條款違反的法律屬於哪個效力等級,還要看違反的法律條款是否屬於效力性強制性規定。而不能以一個簡單的是否違反法律規定的標准去認定合同的效力。

5. 因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而合同無效,是否包括違反部門規章強制性規定

行政處罰有一個來原則叫一事不再罰,源對於一次違法行為,只能處罰一次,存在繼續狀態違法的,考慮該狀態繼續的主客觀因素,如果是客觀不能停止違法,那麼對該繼續違法狀態就不能進行處罰;如果說是能改正而主觀上為了經濟利益或者其了原因,那麼就可以再次進行處罰,

6. 違反國家法律,行政法規的合同是不是無效合同

不是無效合同,

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的才是無效合同

7. 違反地方性行政規章的合同,如何認定其效力

馬穎秋律師解答:你好,很高興為你解答「違反地方性行政規章的合同,如何認定其效內力」這個問題。合同無效容應當以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法律和國務院制定的行政法規為依據,不得以地方性法規、行政規章為依據。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一般性規定的合同,不再被確認為無效。是因為有的地方性法規和部門規章摻雜著各部門、地方的利益,具有一定的地方、部門保護主義的色彩,如以此作為認定合同無效的依據,勢必造成行政干預無邊,當事人寸步難行的局面。但是,對於國務院有關主管部門頒布的關繫到國計民生和國家重大利益的行政規章中的強制性規定(例如有關外匯、外貿管理方面的規定),在未上升為法律或行政法規之前,有司法解釋的,應依照司法解釋的規定,確認違反上述規定的合同無效;無司法解釋的,應根據具體情況,以《合同法》第五十二條第(四)項中「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等理由確認合同無效。

8. 因產品違反部門規章的強制性規定,依據合同法認定合同無效的問題

部門規章也是法院判案的依據,效力低於法律而已,部門規章最多和地方性政府規章存在沖突而已,即便如此也不需原告舉證被告是否違反了部門規章,原告只需提供相關證據即可,無需另行證明違反規章事項。

熱點內容
德治法治國家 發布:2025-07-09 02:21:43 瀏覽:727
民法總論期末試題 發布:2025-07-09 02:18:35 瀏覽:61
勞動法中對工服收費的 發布:2025-07-09 02:09:22 瀏覽:387
金灣區律師 發布:2025-07-09 02:07:08 瀏覽:577
教育部文件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07-09 01:56:06 瀏覽:919
書桌民法通則 發布:2025-07-09 01:56:01 瀏覽:550
公休假國家規定勞動法 發布:2025-07-09 01:56:00 瀏覽:828
法學論文徵稿 發布:2025-07-09 01:44:29 瀏覽:847
集團公司法律顧問制度總結 發布:2025-07-09 01:43:56 瀏覽:734
商法學第二版 發布:2025-07-09 01:38:08 瀏覽: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