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福建省礦產資源管理條例

福建省礦產資源管理條例

發布時間: 2021-01-29 05:13:33

⑴ 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管理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管理法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了加強礦產資源勘查、合理開發、有效利用和保護工作,維護礦業秩序,促進可持續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和國務院《礦產資源勘查區塊登記管理辦法》、《礦產資源開采登記管理辦法》、《探礦權采礦權轉讓管理辦法》及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在本省行政區域內,勘查、開發礦產資源,必須遵守本辦法。
第三條 礦產資源屬於國家所有。地表或地下的礦產資源國家所有權不因其所依附的土地的所有權或使用權的不同而改變。
第四條 勘查、開采礦產資源,必須符合規定的資質條件,依法申請、經批准後辦理登記,有償取得探礦權、采礦權。
探礦權、采礦權可依法轉讓。探礦權人、采礦權人的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 探礦權人有優先取得勘查區塊內礦產資源的采礦權。
開采礦產資源必須依法繳納礦產資源稅和資源補償費。
第五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採取措施,依法維護本行政區域內礦產資源的國家所有權,加強對礦產資源的保護;依法維護本行政區域內的礦業秩序,保障勘查作業區和礦區的生產秩序、工作秩序不受影響和破壞。
第六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含行政公署,下同)地質礦產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礦產資源勘查、開發、保護和地質環境的監督管理工作。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有關主管部門協助同級地質礦產主管部門實施本辦法。
第七條 鼓勵國內外投資者依法在本省合資、合作或獨資進行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各級人民政府應當保障投資者的合法權益。
省人民政府地質礦產主管部門應當定期公布本省礦產資源勘查、開發信息,引導國內外投資者來本省投資勘查、開發礦產資源。

第二章 礦產資源的勘查

第八條 省人民政府地質礦產主管部門依法負責全省礦產資源勘查登記管理工作。
第九條 從事地質勘查活動的單位,必須依法取得地質勘查資格。
第十條 勘查出資人為探礦權申請人;國家出資勘查的,國家委託的勘查單位為探礦權申請人。探礦權申請人必須是企事業法人。
第十一條 勘查下列礦產資源,由省人民政府地質礦產主管部門審批,頒發勘查許可證:
(一)國務院《礦產資源勘查區塊登記管理辦法》第四條第一款、第二款規定以外的礦產資源;
(二)國務院地質礦產主管部門授權審批的礦產資源。
第十二條 申請勘查登記的探礦權申請人,應當向勘查登記管理機關提交下列資料:
(一)申請登記書和申請的區塊范圍圖;
(二)勘查單位的資格證書復印件;
(三)勘查工作計劃、勘查合同或者委託勘查的證明文件;
(四)勘查工作實施方案及附件;
(五)勘查項目資金來源的證明文件;
(六)登記管理機關需要提交的其它材料。
第十三條 勘查登記管理機關應當自收到勘查登記申請之日起40日內,作出准予登記或不準予登記的決定,並書面通知申請人。准予登記的,申請人應當自收到准予登記通知之日起30日內,按照國務院《礦產資源勘查區塊登記管理辦法》的規定,到登記管理機關繳納探礦權使用費和國家出資勘查形成的探礦權價款,辦理登記手續,領取勘查許可證,成為探礦權人;逾期不辦理的,視為放棄申請。不準予登記的,登記管理機關應當告之理由。
探礦權人不具有地質勘查資格的,應當委託具有地質勘查資格的單位進行地質勘查。
第十四條 勘查許可證有效期最長不得超過3年。探礦權人每年必須完成最低勘查投入;需要延長勘查期限的,探礦權人應當在勘查許可證有效期滿30日前,到勘查登記管理機關辦理延續登記手續,每次延續不得超過2年。
第十五條 有下列行為之一的,在勘查許可證有效期滿30日前,探礦權人應當向勘查登記管理機關申請辦理變更登記手續,換領勘查許可證:
(一)變更勘查區塊范圍的;
(二)變更勘查工作對象的;
(三)探礦權人改變名稱或地址的;
(四)依法轉讓探礦權的;
(五)其他應當辦理變更登記的。
第十六條 探礦權人完成勘查項目後,必須編寫勘查報告。供礦山建設使用的一般大型、中型、小型礦床勘查報告和供中型、小型水源地建設使用的地下水勘查報告,由省礦產儲量審批機構審批;其他勘查報告,根據省礦產儲量審批機構的規定辦理。
礦產儲量審批機構應當自收到礦產資源勘查報告後,大中型勘查報告在6個月之內,小型勘查報告在3個月之內作出批復。
未經審批的地質勘查報告不得作為礦山設計、建設的依據。
第十七條 探礦權人應當在地質勘查報告批准後三個月內,向省人民政府地質礦產主管部門申報登記勘查探明的儲量,並依法向國家和省地質資料管理機構匯交其地質勘查成果檔案資料。經礦產儲量審批機構批準的礦產儲量,列入國有資產進行管理。
礦產資源勘查報告和其他有價值的勘查資料,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實行有償使用。地質礦產主管部門應當依法保護地質資料匯交人的合法權益。
第十八條 探礦權人在勘查許可證有效期內,探明可供開采礦體後,可以依法向勘查登記管理機關申請保留探礦權。保留探礦權的期限,最長不得超過2年;需要延長保留期限的,可以申請延長2次,每次不得超過2年;保留探礦權的范圍為可供開採的礦體范圍。

第三章 礦產資源的開采

第十九條 開採下列礦產資源,由省人民政府地質礦產主管部門審批、登記,頒發采礦許可證:
(一)國務院《礦產資源開采管理辦法》第三條第一款、第二款規定以外的可供開採的礦產儲量規模為中型以上的礦產資源;
(二)省規劃礦區內的礦產資源;
(三)國務院地質礦產主管部門授權審批的礦產資源。
開采前款以外的礦產儲量規模為小型的礦產資源,由行署或設區的市人民政府地質礦產主管部門審批、頒發采礦許可證。
開采礦產儲量規模為小礦、零星和只能用作普通建築材料的砂、石、粘土礦產資源的,由縣級人民政府地質礦產主管部門審批、登記,頒發采礦許可證。
礦區范圍跨兩個以上行政區域的,由所涉及行政區域共同的上一級人民政府地質礦產主管部門審批和頒發采礦許可證。
礦產儲量規模的小型、小礦和零星資源的劃分標准,由省礦產儲量審批機構規定。
第二十條 按照本辦法第十九條第二款、第三款的規定審批、頒發采礦許可證的,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地質礦產主管部門應當於頒發采礦許可證之日起20日內,逐級向上一級人民政府地質礦產主管部門備案。
第二十一條 采礦出資人為采礦權申請人。采礦權申請人在設立礦山企業或申請立項之前,應當持依法取得的經礦產儲量審批機構批準的地質勘查報告及擬開採的礦產資源儲量規模大小的證明材料,按照本辦法第十九條規定的許可權向地質礦產主管部門提出礦產資源預申請,申請劃定礦區范圍,確定開采礦種和佔有儲量。
地質礦產主管部門應當自收到申請之日起40日內,根據礦產資源規劃和國家產業政策進行審查,作出是否同意的批復文件。
第二十二條 采礦權申請人自收到地質礦產主管部門的預申請批准文件後,開采中型規模礦產資源在1年內、小型規模礦產資源在6個月內、小礦礦產資源在3個月內,履行完項目立項或企業設立等審批手續,按審批許可權向地質礦產主管部門申請辦理采礦登記,領取采礦許可證。逾期不辦理的,視為放棄申請。
第二十三條 采礦權申請人申請辦理采礦登記的,應當向地質礦產主管部門提交下列資料:
(一)采礦權申請書和申請人合法有效的身份證明;
(二)相應的資金、技術條件證明材料;
(三)礦產資源預申請的批准文件;
(四)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方案;
(五)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和技術規范的可行性研究

⑵ 礦產資源開采登記管理辦法的附錄

國務院地質礦產主管部門審批發證礦種目錄1煤 2石油 3油頁岩 4烴類天然氣 5二氧化碳氣 6煤成(層回)答氣 7地熱 8放射性礦產 9金 10銀 11鉑 12錳
13鉻 14鈷 15鐵 16銅 17鉛 18鋅 19鋁 20鎳 21鎢 22錫 23銻 24鉬 25稀土 26磷 27鉀 28硫 29鍶 30金剛石 31鈮 32鉭 33石棉 34礦泉水

⑶ 礦產資源管理制度

【礦產資源所有權管理制度】礦產資源國家所有權管理的職能源自憲法第九條規定,礦藏屬於國家所有,即全民所有。《礦產資源法》第三條第1款規定:礦產資源屬於國家所有,由國務院行使國家對礦產資源的所有權。這項管理制度的主要內容有:通過許可證制度,使礦產資源國家所有權在法律上得以實現;通過徵收礦產資源補償費等,使礦產資源國家所有權在經濟上得以實現;通過編制實施全國礦產資源規劃,實施探礦權、采礦權制度,使國家對礦產資源的處置權得以實現等。

【勘查許可證制度】是指擬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及管轄海域從事礦產資源勘查活動的所有自然人和法人,必須向勘查登記管理機關申請,經批准取得探礦權,辦理登記手續並領取勘查許可證方可在批準的范圍內從事礦產勘查活動的制度。但已經依法申請取得采礦權的礦山企業在劃定的礦區范圍內為本企業的生產而進行的勘查工作,不需要申請勘查許可證。國家保護勘查作業區的生產秩序、工作秩序不受影響和破壞。勘查區塊登記管理制度,是指勘查礦產資源,必須按照以基本單位區塊計算的勘查作業區范圍提出申請,經登記管理機關審查核准,繳納探礦權使用費,領取勘查許可證,成為探礦權人後,方可進行礦產資源勘查活動的基本制度。礦產資源勘查登記工作,由國務院國土資源管理部門負責。

【采礦許可證制度】是指擬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及管轄海域從事礦產資源開采活動的所有自然人和法人,必須向采礦登記管理機關申請、經批准取得采礦權,辦理登記手續並領取采礦許可證方可在批準的礦區范圍內從事采礦活動的制度。礦產資源開采根據礦床規模、礦產類型等由國土資源管理部門分四級審批。其中,開采國家規劃礦區、對國民經濟具有重要價值礦區的礦產和國家規定實行保護性開採的特定礦種,辦理申請、審批和采礦登記時,應當持有國務院有關主管部門批準的文件。

【探礦權、采礦權轉讓制度】是指探礦權人、采礦權人依法經批准,在不同持有者之間按照市場經濟規律進行周轉過程中達到資源合理配置目的的制度。《礦產資源法》第6條規定了探礦權、采礦權可以轉讓的情況:「探礦權人有權在劃定的勘查作業區內進行規定的勘查作業,有權優先取得勘查作業區內礦產資源的采礦權,探礦權人在完成規定的最低勘查投入後,經依法批准,可以將探礦權轉讓他人;已取得采礦權的礦山企業,因企業合並、分立,與他人合資、合作經營,或者因企業資產出售以及有其他變更企業資產產權的情形而需要變更采礦權主體的,經依法批准可以將采礦權轉讓他人采礦。」

【礦產資源有償使用制度】礦產資源的使用者即探礦權人、采礦權人開發利用礦產資源必須向所有權人以資源稅和資源補償費的形式支付一定費用的法律制度。《礦產資源法》第5條規定,「國家對礦產資源實行有償開采。開采礦產資源,必須繳納資源稅和資源補償費」。

【礦產資源勘查開發監督管理制度】對礦產資源勘查開發活動進行監督管理的法律制度。按《礦產資源法》的規定,監督管理的內容主要包括:監督礦山企業採用合理的開采順序、開采方法和選礦工藝;監督礦山企業開採回採率、采礦貧化率、選礦回收率達到設計要求;監督綜合開采、綜合利用礦產資源的情況;等等。

【礦產資源補償費徵收管理】是指國土資源主管部門以國家的身份依法向探礦權、采礦權人徵收的體現礦產資源國家所有權財產收益的行政管理活動。其主要內容有:礦產資源補償費的徵收管理、礦產資源補償費的使用管理。

【不得壓覆重要礦床規定】是指在進行工程設施建設前未經國務院授權的主管部門批准不得壓覆重要礦床的制度。法律中規定的工程設施建設的范圍包括:鐵路、工廠、水庫、輸油管道、輸電線路和各種大型建築物或者建築群。所謂不得壓覆的重要礦床是指:①經過勘查工作、探明儲量較豐富、品位高,開采技術條件比較優越,開發後預期經濟效益顯著的礦床;②國家規劃礦區、對國民經濟具有重要價值的礦區和國家規定實行保護性開採的特定礦種的礦產地。在建設上述工程設施前,建設單位需向相關國土資源管理部門了解工程所在地區的礦產資源分布和開采情況。

【勘查用地補償制度】是指在礦產勘查時,在使用他人土地時對他人財產造成損害的,由探礦權人給予賠償的法律制度。具體賠償規定如下:對耕地造成損害的,根據受損害的耕地面積前三年平均年產量,以補償時當地市場平均價格計算,逐年給以賠償,並負責恢復耕地的生產條件,及時歸還;對牧區草場造成損害的,按照與損害耕地相同的規定,逐年給以賠償,並負責恢復草場植被;對耕地上的農作物、經濟作物造成損害的,根據受損害的耕地面積前三年平均年產量,以補償時當地市場平均價格計算,給以賠償;對竹木造成損害的,根據實際損害株數,以補償時當地市場平均價格逐株計算,給以賠償;對土地上的附著物造成損害的,根據實際損害的程度,以補償時當地市場平均價格,給以適當賠償。其中,勘查用地免於賠償的范圍,是指探礦權人在某些類型土地上勘查不需要支付賠償的范圍。礦產資源法實施細則規定,探礦權人在沒有農作物和其他附著物的荒嶺、荒坡、荒地、荒漠、沙灘、河灘、湖灘、海灘上進行勘查的,不予補償。但是,勘查作業不得阻礙或者損害航運、灌溉、防洪等活動或者設施,勘查作業結束後應當採取措施,防止水土流失,保護生態環境。

【地質環境行政管理】是指國土資源行政機關依法在地質環境保護管理職能范圍內對地質環境保護、治理活動中的社會公共事務進行的行政管理活動。其主要內容有:地下水資源環境管理、地質環境資源保護管理、地質災害防治管理。

【國家采礦權補償制度】是指國家對因為設立國家規劃礦區、對國民經濟具有重要價值的礦區而被迫撤出的原采礦權人給予適當合理補償的制度。

【外商投資勘查開發礦產資源】是指外國投資為主體的公司、企業和其他經濟組織以及個人在中國投資勘查開發礦產資源的行為。《礦產資源法實施細則》第七條規定,國家允許外國的公司、企業和其他經濟組織以及個人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及管轄的其他海域投資勘查、開采礦產資源。

【礦產資源勘查開發監督管理機構】《礦產資源法實施細則》規定,國務院國土資源主管部門主管全國礦產資源勘查、開採的監督管理工作,國務院有關主管部門按照國務院規定的職責分工,協助國務院國土資源管理部門進行礦產資源勘查、開採的監督管理工作。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土資源管理部門主管本行政區域內礦產資源勘查、開採的監督管理工作。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有關主管部門,協助同級國土資源管理部門進行礦產資源勘查、開採的監督管理工作。設區的市、自治州和縣級人民政府及其負責管理礦產資源的部門,依法對本級人民政府批准開辦的國有礦山企業和本行政區域內的集體所有制礦山企業、私營礦山企業、個體采礦者以及在本行政區域內從事勘查施工的單位和個人進行監督管理,依法保護探礦權人、采礦權人的合法權益。

⑷ 礦產資源法律法規,規章有哪些

一是全國人大及其常務委員會頒布的關於安全生產的法律;
二是國務院專頒布的關於安全屬生產的行政法規;三是省(自治區、直轄市)級人大及其常務委員會頒布的關於安全生產的地方性法規;四是國務院有關部委、省級人民政府頒布的關於安全生產的規章和地方規章。我國煤礦安全法律法規體系主要內容有:
(1)法律有《安全生產法》、《煤炭法》、《礦山安全法》、《勞動法》、《礦產資源法》等。
(2)行政法規有《煤礦安全監察條例》、《煤炭生產許可證管理辦法》、《鄉鎮煤礦管理條例》、《礦山安全法實施條例》、《特別重大事故調查程序暫行規定》、《企業職工傷亡事故報告和處理規定》等。
(3)地方性法規有《XX省礦山安全法實施辦法》、《XX省煤炭法實施辦法》等。
(4)部門規章和地方政府規章有《煤礦安全規程》、《爆破安全規程》、《特種作業人員安全技術培訓考核管理辦法》等。

⑸ 礦產資源開采登記管理辦法的礦產資源開采登記管理辦法全文

礦產資源開采登記管理辦法(2014修訂版)

為了加強對礦產資源開採的管理,保護采礦權人的合法權益,維護礦產資源開采秩序,促進礦業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241號文件制定《礦產資源開采登記管理辦法》,199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241號發布,根據2014年7月29日《國務院關於修改部分行政法規的決定》修正。

礦產資源開采登記管理辦法

第一條

為了加強對礦產資源開採的管理,保護采礦權人的合法權益,維護礦產資源開采秩序,促進礦業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及管轄的其他海域開采礦產資源,必須遵守本辦法。

第三條

開採下列礦產資源,由國務院地質礦產主管部門審批登記,頒發采礦許可證:
(一)國家規劃礦區和對國民經濟具有重要價值的礦區內的礦產資源;
(二)領海及中國管轄的其他海域的礦產資源;
(三)外商投資開採的礦產資源;
(四)本辦法附錄所列的礦產資源。
開採石油、天然氣礦產的,經國務院指定的機關審查同意後,由國務院地質礦產主管部門登記,頒發采礦許可證。
開採下列礦產資源,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地質礦產主管部門審批登記,頒發采礦許可證:
(一)本條第一款、第二款規定以外的礦產儲量規模中型以上的礦產資源;
(二)國務院地質礦產主管部門授權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地質礦產主管部門審批登記的礦產資源。
開采本條第一款、第二款、第三款規定以外的礦產資源,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負責地質礦產管理工作的部門,按照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制定的管理辦法審批登記,頒發采礦許可證。
礦區范圍跨縣級以上行政區域的,由所涉及行政區域的共同上一級登記管理機關審批登記,頒發采礦許可證。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負責地質礦產管理工作的部門在審批發證後,應當逐級向上一級人民政府負責地質礦產管理工作的部門備案。

第四條

采礦權申請人在提出采礦權申請前,應當根據經批準的地質勘查儲量報告,向登記管理機關申請劃定礦區范圍。
需要申請立項,設立礦山企業的,應當根據劃定的礦區范圍,按照國家規定辦理有關手續。

第五條

采礦權申請人申請辦理采礦許可證時,應當向登記管理機關提交下列資料:
(一)申請登記書和礦區范圍圖;
(二)采礦權申請人資質條件的證明;
(三)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方案;
(四)依法設立礦山企業的批准文件;
(五)開采礦產資源的環境影響評價報告;
(六)國務院地質礦產主管部門規定提交的其他資料。
申請開采國家規劃礦區或者對國民經濟具有重要價值的礦區內的礦產資源和國家實行保護性開採的特定礦種的,還應當提交國務院有關主管部門的批准文件。
申請開採石油、天然氣的,還應當提交國務院批准設立石油公司或者同意進行石油、天然氣開採的批准文件以及采礦企業法人資格證明。

第六條

登記管理機關應當自收到申請之日起40日內,作出准予登記或者不予登記的決定,並通知采礦權申請人。
需要采礦權申請人修改或者補充本辦法第五條規定的資料的,登記管理機關應當通知采礦權申請人限期修改或者補充。
准予登記的,采礦權申請人應當自收到通知之日起30日內,依照本辦法第九條的規定繳納采礦權使用費,並依照本辦法第十條的規定繳納國家出資勘查形成的采礦權價款,辦理登記手續,領取采礦許可證,成為采礦權人。
不予登記的,登記管理機關應當向采礦權申請人說明理由。

第七條

采礦許可證有效期,按照礦山建設規模確定:大型以上的,采礦許可證有效期最長為30年;中型的,采礦許可證有效期最長為20年 ;小型的,采礦許可證有效期最長為10年。采礦許可證有效期滿,需要繼續采礦的,采礦權人應當在采礦許可證有效期屆滿的30日前,到登記管理機關辦理延續登記手續。
采礦權人逾期不辦理延續登記手續的,采礦許可證自行廢止。

第八條

登記管理機關在頒發采礦許可證後,應當通知礦區范圍所在地的有關縣級人民政府。有關縣級人民政府應當自收到通知之日起90日內,對礦區范圍予以公告,並可以根據采礦權人的申請,組織埋設界樁或者設置地面標志。

第九條

國家實行采礦權有償取得的制度。采礦權使用費,按照礦區范圍的面積逐年繳納,標准為每平方公里每年l000元。

第十條(2014有修訂)

申請國家出資勘查並已經探明礦產地的采礦權的,采礦權申請人除依照本辦法第九條的規定繳納采礦權使用費外,還應當繳納國家出資勘查形成的采礦權價款;采礦權價款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可以一次繳納,也可以分期繳納。
國家出資勘查形成的采礦權價款,由具有礦業權評估資質的評估機構進行評估;評估報告報登記管理機關備案。

原:申請國家出資勘查並已經探明礦產地的采礦權的,采礦權申請人除依照本辦法第九條的規定繳納采礦權使用費外,還應當繳納經評估確認的國家出資勘查形成的采礦權價款;采礦權價款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可以一次繳納,也可以分期繳納。
國家出資勘查形成的采礦權價款,由國務院地質礦產主管部門會同國務院國有資產管理部門認定的評估機構進行評估;評估結果由國務院地質礦產主管部門確認。
修訂依據:國務院關於修改部分行政法規的決定(2014年07月29日發布,2014年07月29日實施),刪去《礦產資源開采登記管理辦法》第十條第一款中的「經評估確認的」。第十條第二款修改為:「國家出資勘查形成的采礦權價款,由具有礦業權評估資質的評估機構進行評估;評估報告報登記管理機關備案。」第二十九條修改為:「中外合作開采礦產資源的,中方合作者應當在簽訂合同後,將合同向原發證機關備案。」

第十一條

采礦權使用費和國家出資勘查形成的采礦權價款由登記管理機關收取,全部納入國家預算管理。具體管理。使用辦法,由國務院地質礦產主管部門會同國務院財政部門、計劃主管部門制定。

第十二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采礦權人提出申請,經省級以上人民政府登記管理機關按照國務院地質礦產主管部門會同國務院財政部門制定的采礦權使用費和采礦權價款的減免辦法審查批准,可以減繳。免繳采礦權使用費和采礦權價款:
(一)開采邊遠貧困地區的礦產資源的;
(二)開采國家緊缺的礦種的;
(三)因自然災害等不可抗力的原因,造成礦山企業嚴重虧損或者停產的;
(四)國務院地質礦產主管部門和國務院財政部門規定的其他情形。

第十三條

采礦權可以通過招標投標的方式有償取得。
登記管理機關依照本辦法第三條規定的許可權確定招標的礦區范圍,發布招標公告,提出投標要求和截止日期;但是,對境外招標的礦區范圍由國務院地質礦產主管部門確定。
登記管理機關組織評標,採取擇優原則確定中標人。中標人繳納本辦法第九條、第十條規定的費用後,辦理登記手續,領取采礦許可證,成為采礦權人,並履行標書中承諾的義務。

第十四條

登記管理機關應當對本行政區域內的采礦權人合理開發利用礦產資源、保護環境及其他應當履行的法定義務等情況依法進行監督檢查。采礦權人應當如實報告有關情況,並提交年度報告。

第十五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采礦權人應當在采礦許可證有效期內,向登記管理機關申請變更登記:
(一)變更礦區范圍的;
(二)變更主要開采礦種的;
(三)變更開采方式的;
(四)變更礦山企業名稱的;
(五)經依法批准轉讓采礦權的。

第十六條

采礦權人在采礦許可證有效期內或者有效期屆滿,停辦、關閉礦山的,應當自決定停辦或者關閉礦山之日起30內,向原發證機關申請辦理采礦許可證注銷登記手續。

第十七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未領取采礦許可證擅自采礦的,擅自進入國家規劃礦區和對國民經濟具有重要價值的礦區范圍采礦的,擅自開采國家規定實行保護性開採的特定礦種的,超越批準的礦區范圍采礦的,由登記管理機關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予以處罰。

第十八條

不依照本辦法規定提交年度報告、拒絕接受監督檢查或者弄虛作假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負責地質礦產管理工作的部門按照國務院地質礦產主管部門規定的許可權,責令停止違法行為,予以警告,可以並處5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由原發證機關吊銷采礦許可證。

第十九條

破壞或者擅自移動礦區范圍界樁或者地面標志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負責地質礦產管理工作的部門按照國務院地質礦產主管部門規定的許可權,責令限期恢復;情節嚴重的,處3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二十條

擅自印製或者偽造、冒用采礦許可證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負責地質礦產管理工作的部門按照國務院地質礦產主管部門規定的許可權,沒收違法所得,可以並處10萬元以下的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二十一條

違反本辦法規定,不按期繳納本辦法規定應當繳納的費用的,由登記管理機關責令限期繳納,並從滯納之日起每日加收千分之二的滯納金;逾期仍不繳納的,由原發證機關吊銷采礦許可證。

第二十二條

違反本辦法規定,不辦理采礦許可證變更登記或者注銷登記手續的,由登記管理機關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由原發證機關吊銷采礦許可證。

第二十三條

違反本辦法規定開採石油、天然氣礦產的,由國務院地質礦產主管部門按照本辦法的有關規定給予行政處罰。

第二十四條

采礦權人被吊銷采礦許可證的,自采礦許可證被吊銷之日起2年內不得再申請采礦權。

第二十五條

登記管理機關工作人員徇私舞弊、濫用職權、玩忽職守,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第二十六條

采礦許可證由國務院地質礦產主管部門統一印製。申請登記書、變更申請登記書和注銷申請登記書的格式,由國務院地質礦產主管部門統一制定。

第二十七條

辦理采礦登記手續,應當按照規定繳納登記費。收費標准和管理、使用辦法,由國務院物價主管部門會同國務院地質礦產主管部門、財政部門規定。

第二十八條

外商投資開采礦產資源,依照本辦法的規定辦理;法律、行政法規另有特別規定的,從其規定。

第二十九條(2014有修訂)

中外合作開采礦產資源的,中方合作者應當在簽訂合同後,將合同向原發證機關備案。

原:中外合作開采礦產資源的,中方合作者應當在簽訂合同前,將合作的礦區范圍、開采礦種、開發利用方案等資料報原發證機關復核並簽署意見;在簽訂合同後,向原發證機關備案。
修訂依據:國務院關於修改部分行政法規的決定(2014年07月29日發布,2014年07月29日實施),刪去《礦產資源開采登記管理辦法》第十條第一款中的「經評估確認的」。第十條第二款修改為:「國家出資勘查形成的采礦權價款,由具有礦業權評估資質的評估機構進行評估;評估報告報登記管理機關備案。」第二十九條修改為:「中外合作開采礦產資源的,中方合作者應當在簽訂合同後,將合同向原發證機關備案。」

第三十條

本辦法施行前已經取得采礦許可證的,由國務院地質礦產主管部門統一組織換領新采礦許可證。
本辦法施行前已經開辦的礦山企業,應當自本辦法施行之日起開始繳納采礦權使用費,並可以依照本辦法的規定申請減繳、免繳。

第三十一條

登記管理機關應當對頒發的采礦許可證和吊銷的采礦許可證予以公告。

第三十二條

本辦法所稱礦區范圍,是指經登記管理機關依法劃定的可供開采礦產資源的范圍、井巷工程設施分布范圍或者露天剝離范圍的立體空間區域。
本辦法所稱開采方式,是指地下開采或者露天開采。

第三十三條

本辦法附錄的修改,由國務院地質礦產主管部門報國務院批准後公布。

第三十四條

本辦法自發布之日起施行。1987年4月29日國務院發布的《全民所有制礦山企業采礦登記管理暫行辦法》和1990年11月22日《國務院關於修改〈全民所有制礦山企業采礦登記管理暫行辦法〉的決定》同時廢止。

【附錄】

國務院地質礦產主管部門
審批發證礦種目錄

⑹ 礦產資源監督管理

【礦產資源監督管理】是指國土資源行政管理機關及其工作人員作為礦產資源勘查、開發行政監督的主體,依法對礦產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和保護以及礦山環境保護等方面進行監督管理。

【礦產資源監督管理內容】主要包括礦產資源合理利用和保護的監督管理、礦山環境保護的監督管理等。如:是否選擇了合理的采礦方法和選礦方法,推廣了先進工藝技術,提高了礦產資源利用水平;是否在基建施工至礦山關閉的生產全過程中,加強了礦產資源保護;開採回採率、采礦貧化率和選礦回收率是否達標;在采、選主要礦產的同時,對具有工業價值的共生、伴生礦產,在技術可行、經濟合理的條件下,是否進行了綜合回收;對暫時不能綜合回收利用的礦產,是否採取了有效保護措施;在礦產資源勘查開發過程中,是否採取了環境保護措施;是否依法按時繳納礦產資源稅費和匯交地質資料等等。

【違反礦產資源法律法規的行為】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違反礦產資源管理法律法規,應當追究法律責任的行為。主要包括:①無證勘查行為;②無證采礦行為;③破壞性采礦行為;④不按規定報告,拒絕接受監督檢查或弄虛作假的行為;⑤擅自印製或偽造、冒用許可證的行為;⑥不按期繳納應繳費用的行為;⑦不按規定辦理許可證變更登記或者注銷登記手續的行為;⑧未完成最低勘查投入的行為;⑨領取勘查許可證滿6個月未開始施工,或者施工後無故停工滿6個月的行為;⑩破壞或者擅自移動礦區范圍界樁或者地面標志的行為;⑪違法收購和銷售國家統一收購的礦產品的行為;⑫非法轉讓探礦權、采礦權行為;⑬不按期繳納礦產資源補償費的行為;⑭弄虛作假,不繳或少繳礦產資源補償費的行為;⑮非法批准勘查、開采礦產資源和頒發勘查許可證、采礦許可證的行為;⑯礦產資源管理工作人員徇私舞弊、濫用職權、玩忽職守行為。

【勘查范圍爭議解決機制】是指探礦權人之間的勘查范圍發生爭議時的裁決機關、許可權和程序的法律制度的規定。探礦權人之間對勘查范圍發生爭議時,由當事人協商解決;協商不成的,由勘查作業區所在地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土資源管理部門裁決;跨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勘查范圍爭議,當事人協商不成的,由有關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協商解決;協商不成的,由國務院國土資源管理部門裁決。

【礦區范圍爭議解決機制】是指采礦權人之間的礦區范圍發生爭議時的裁決機關、許可權和程序的法律制度的規定。采礦權人之間對礦區范圍發生爭議時,由當事人協商解決;協商不成的,由礦產資源所在地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土資源管理部門裁決;跨省、自治區、直轄市的礦區范圍爭議,當事人協商不成的,由有關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協商解決;協商不成的,由國務院國土資源管理部門裁決。

⑺ 礦產資源法律、法規和政策

1.廢止和修改部分行政法規

2013年5月31日,國務院第638號令通過《國務院關於廢止和修改部分行政法規的決定》,與礦產資源管理有關的有:

(1)將《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合作開采海洋石油資源條例》第七條修改為:「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就對外合作開採石油的海區、面積、區塊,通過組織招標,確定合作開采海洋石油資源的外國企業,簽訂合作開採石油合同或者其他合作合同,並向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報送合同有關情況」。第八條修改為:「中方石油公司在國務院批準的對外合作開采陸上石油資源的區域內,按劃分的合作區塊,通過招標或者談判,確定合作開采陸上石油資源的外國企業,簽訂合作開採石油合同或者其他合作合同,並向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報送合同有關情況。」

(2)將《鄉鎮煤礦管理條例》、《煤礦安全監察條例》中的「煤炭生產許可證」修改為「安全生產許可證」。取消《安全生產許可條例》及《國務院關於預防煤礦生產安全事故的特別規定》中的「煤炭生產許可證」有關規定。

2014年7月9日,國務院第653號令通過《國務院關於修改部分行政法規的決定》,與礦產資源管理有關的有:

(1)對《礦產資源勘查區塊登記管理辦法》的修改:①刪去第十三條第一款中的「經評估確認的」;②第十三條第二款修改為:「國家出資勘查形成的探礦權價款,由具有礦業權評估資質的評估機構進行評估;評估報告報登記管理機關備案」;③第三十八條修改為:「中外合作勘查礦產資源的,中方合作者應當在簽訂合同後,將合同向原發證機關備案」;④刪去第四十條。

(2)對《礦產資源開采登記管理辦法》的修改:①刪去《礦產資源開采登記管理辦法》第十條第一款中的「經評估確認的」;②第十條第二款修改為:「國家出資勘查形成的采礦權價款,由具有礦業權評估資質的評估機構進行評估;評估報告報登記管理機關備案」;③第二十九條修改為:「中外合作開采礦產資源的,中方合作者應當在簽訂合同後,將合同向原發證機關備案。」

(3)對《探礦權采礦權轉讓管理辦法》的修改,將第九條第二款修改為:「國家出資勘查形成的探礦權、采礦權價款,由具有礦業權評估資質的評估機構進行評估;評估報告報探礦權、采礦權登記管理機關備案。」

2.發布實施新辦法

發布實施《國土資源行政處罰辦法》(國土資源部令(部門規章)2014年第60號)和《地質環境監測管理辦法》(國土資源部令2014年第59號)。明確加強國土資源違法案件審理的內部監督;對執法程序作了規范;完善了國土資源行政處罰結案標准;健全了行政處罰的監督制度等。

為了促進和規范境外投資,提高境外投資便利化水平,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頒布《境外投資管理辦法》(商務部2014年第3號令),自2014年10月6日起實行,對中國企業境外投資的備案或核准,企業的國家責任、法律責任、社會責任、誠信責任、環境和勞工保護義務及報告制度等作出了明確規定。

3.出台頁岩氣勘查開發鼓勵政策

2013年10月22日,國家能源局發布實施《頁岩氣產業政策》(公告〔2013年第5號〕),鼓勵包括民營企業在內的多元投資主體投資頁岩氣勘探開發;鼓勵企業在基礎設施缺乏地區投資建設天然氣輸送管道、壓縮天然氣(CNG)與小型液化天然氣(LNG)等基礎設施;鼓勵各種投資主體進入頁岩氣銷售市場。鼓勵對外技術合作、勘探開發區內的合作。鼓勵頁岩氣資源地所屬地方企業參與頁岩氣勘探開發。確認「頁岩氣出廠價格實行市場定價」。依據《頁岩氣開發利用補貼政策》,按頁岩氣開發利用量,對頁岩氣生產企業直接進行補貼。並鼓勵地方財政另行補貼。第30條規定將頁岩氣納入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明確「對頁岩氣開采企業減免礦產資源補償費、礦權使用費」等。

⑻ 福建省國土資源法對不按礦種開采怎麼處罰

礦種是許可證明抄確的標的,不按礦種開采屬於無證開采,按照礦法三十九條規定:責令停止開采、賠償損失,沒收采出的礦產品和違法所得,可以並處罰款;拒不停止開采,造成礦產資源破壞的,依照刑法有關規定對直接責任人員追究刑事責任。

⑼ 福建省礦山法律法規政策

你的這個問題太大,大到我不知道要用多少法律法規來回答你;

你的這個問題太小,小到要用漳州的法律法規才能解決問題嗎?

我估計你的問題其實用不著漳州的法律法規,你自己好好看一下《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如果不能解決問題我再給你提供如下法律法規:

1 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土資源部等部門對礦產資源開發進行整合意見的通知 2006.12.31
2 國務院關於礦產資源合理利用、保護和管理工作的報告 2006.12.26
3 國務院關於全面整頓和規范礦產資源開發秩序的通知 2005.08.18
4 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土資源部《關於進一步治理整頓礦產資源管理秩序的意見》的通知 2001.11.26
5 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土資源部等部門關於進一步鼓勵外商投資勘查開采非油氣礦產資源若干意見的通知 2000.10.24
6 礦產資源勘查區塊登記管理辦法 1998.02.12
7 礦產資源開采登記管理辦法 1998.02.12
8 國務院關於修改《礦產資源補償費徵收管理規定》的決定 1997.07.03
9 礦產資源補償費徵收管理規定(1997修訂) 1997.07.03
10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強外商投資勘查、開采礦產資源管理工作的緊急通知 1997.06.06
11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將全國礦產儲量委員會更名為全國礦產資源委員會及組成人員的通知 1996.03.22
12 國務院關於整頓礦業秩序維護國家對礦產資源所有權的通知 1995.12.11
13 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實施細則 1994.03.26
14 礦產資源補償費徵收管理規定 1994.02.27

如果以上文件法律法規和文件還不能解決你的問題,你給我一個郵箱,我先把這方面我有的法律法規和政策性文件、規定、辦法、通知什麼的先給你一個目錄,你把需要的選出來,在網上把全文找到,找不到你來找我,行嗎?

我沒有漳州的,但國家和各部、委、辦我幾乎都有。福建歸中華人民共和國管轄吧,不敢不執行這些法律法規吧。

如果還有問題,你再來問我,如果你滿意,請採納我的答案。

⑽ 我國礦產資源管理制度有哪些主要內容是什麼

我國礦產資源管理核心制度包括礦產資源國家所有權制度,礦產資源有償使用制度,礦產資源規劃制度,礦產資源勘查、開采許可制度,礦產資源監督管理與保護等制度。

礦產資源國家所有權制度。《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礦藏、水流、森林、山嶺、草原、荒地、灘塗等自然資源,都屬於國家所有;《物權法》也規定,礦藏、水流、海域屬於國家所有。礦產資源國家所有權制度的核心是國家所有,由國務院行使礦產資源的國家所有權。地表或地下的礦產資源,不因其所依附的土地所有權或使用權的不同而改變。

礦產資源有償使用制度。指以礦業權有償取得和礦產資源有償開采為主要內容的一種制度。礦業權有償取得表現為繳納探礦權使用費與價款、采礦權使用費與價款。礦產資源有償開采表現為繳納礦產資源補償費和資源稅。

礦產資源規劃制度。指以合理利用與有效保護礦產資源為主線,以「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保護」為原則的礦產資源管理制度。是對一定時期內礦產資源調查評價、勘查、開發、利用與保護等在總量、結構、布局和時序上作出的總體安排。

礦產資源勘查、開采許可制度。指勘查、開采礦產資源必須依法分別申請,經批准取得探礦權、采礦權,並辦理登記的管理制度。國家對礦產資源勘查、開采實行統一的登記管理制度。勘查或開采礦產資源,由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審批登記,頒發勘查許可證或采礦許可證。

礦產資源監督管理與保護制度。指為確保礦產資源合理開發利用而實施的礦山企業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情況統計年報、「三率」(開採回採率、采礦貧化率、選礦回收率)指標制定與考核、礦山企業礦產開發監督年度檢查、礦產督察等制度。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礦產督察和礦山企業地質測量機構按統一管理、分工負責的原則對礦產資源勘查、開采實施監管和保護。

勘查監督:內容包括勘查投入、勘查范圍、勘查施工、違法勘查等

開采監督:內容包括開采范圍、資源利用、礦山儲量監督、礦山環境、依法繳費、違法開采等。

熱點內容
南通法律顧問招標 發布:2025-07-12 13:25:02 瀏覽:598
社會與法2017新 發布:2025-07-12 13:23:59 瀏覽:553
福建省法律援助電話是多少 發布:2025-07-12 13:18:09 瀏覽:811
株洲法官受賄 發布:2025-07-12 13:14:21 瀏覽:676
英劇同性警察和律師 發布:2025-07-12 13:14:08 瀏覽:581
婚姻法2015年10號文件離婚 發布:2025-07-12 13:05:53 瀏覽:560
法院布告死刑 發布:2025-07-12 12:59:05 瀏覽:788
鍾敏律師 發布:2025-07-12 12:53:53 瀏覽:616
社會與法消矢的 發布:2025-07-12 12:52:23 瀏覽:699
民事訴訟法刑事執行移交 發布:2025-07-12 12:39:16 瀏覽: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