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前台規章制度
1. 醫院常用管理制度有哪些
治療室保潔措施
一、做各種治療前要洗手,戴口罩、帽子。
二、消毒液每天更換一次。
三、用過的器械、針頭、頭皮針,分別按規定消毒。
四、每天紫外線按時照射。
五、物體表面如桌面、門把手,無菌容器蓋等按規定用消毒液擦拭,地面濕式清掃,每日用「84」消毒液擦地兩次,開窗通風,保持室內清潔衛生。每月做細菌培養一次。
六、室內禁止其它人員或家屬隨便出入,個人物品不準在室內放置。出入帶門。
七、嚴格區分清潔區、污染區,物品放置要清楚。無菌物品包裝要嚴密,無菌包內取出物品要注意開包時間。
八、污物與垃圾分開,即棉球、棉簽、使用過的一次性醫療器具應消毒、毀形、統一回收給定點單位。
九、污物用消毒液消毒後棄之。
十、有專用拖把和抹布,用後按常規消毒。
產房保潔措施
一、每天濕式清掃地面,然後用1:2000優氯凈擦拭兩次,室內每日通風換氣,用1:2000優氯凈擦拭門把手、桌面、產床、平車等。
二、每天晚上用紫外線消毒2小時,周五下午乳酸薰蒸空氣消毒一次,每月做空氣細菌培養一次。
三、進入產房的工作人員要更換工作鞋,戴好帽子、口罩。進入產房的產婦更換產房拖鞋。
四、禁止家屬或非本室工作人員隨便進入產房,否則按違章處理。
五、有傳染病的產婦,分娩後及時消毒處理,人工流產後的吸出物,用1:2000優氯凈消毒處理(2小時)棄之。
六、使用一次性會陰墊布 ,用後消毒棄之。
七、值班人員互相監督,確保產房清潔衛生,避免交叉感染。
手術室保潔措施
一、每天由清潔員擦拭地面用1:2000優氯凈和無菌區以外的門窗。
二、凡進入手術室的人員必須換手術室的拖鞋。進入無菌區的人員,必須再更換隔離衣或手術衣褲。
三、每天清晨,無菌區以內的各手術間,由清潔員負責擦拭,包括無影燈、窗檯、門、操作台,各種容器蓋由巡迴護士擦拭。
四、每例手術完畢後,由清潔員搞好手術間的空氣消毒及地面清潔消毒,手術後各種用物,巡迴護士做好整理和消毒。
五、特殊感染的手術,按消毒隔離制度執行。
六、每周一次徹底大掃除,進行全面的各種物品消毒及各種消毒液的處理。
換葯室保潔措施
一、換葯前洗手、戴口罩、帽子。
二、每日更換消毒液一次,無菌容器每周更換一次。
三、保持室內清潔,室內物品及無菌容器面每日用1:200的「84」消毒液擦拭1~3次;地面擦拭2次,有專用拖把及抹布,用後消毒。
四、每日紫外線照射消毒1~2小時,每月做空氣及特殊物品細菌培養一次。
五、室內禁止放其它物品。
六、污物每日用消毒液浸泡消毒後棄之。
供應室保潔措施
一、每日用清水、無菌櫥、門把手1~2次。1:2000的優氯凈擦拭。
二、嚴格區分有菌區、無菌區。
三、接收口、發放口分開。
四、由污到凈的流水作業路線不逆行。
五、工作間、生活間分開。
六、無菌室、操作間每日用紫外線照射1~2小時。
七、無菌室每月做空氣培養1次。
八、每周六打掃衛生,保持室內外清潔。
九、進出無菌室更換拖鞋。
十、控制進出無菌室人員。
十一、無菌室內物品擺放分類整齊
監護病房保潔措施
一、保持室清潔,每日通風換氣,保持室內空氣新鮮。
二、每日用消毒液擦拭地面兩次,物體表面如門把手、桌面、床面等,每日用消毒液擦拭2~3次。
三、嚴格無菌操作,用完的各種器械及管道進行雙消毒。
四、杜絕個人的物品、行李等帶入室內。
五、每周紫外線消毒兩次,每次1~2小時。
六、每周六大搞衛生一次,並設有專用衛生用具。病人出院後,做好終末消毒。
門診化驗室保潔措施
一、保持室內清潔衛生,地面應濕式清掃。
二、凡經常接觸病人及工作人員的物品及物品表面、用具、地面等,應每日用1:200的「84」消毒液擦拭兩遍,如桌面工作台,操作台、采血台、采血內外窗口等等。
三、凡給病人采血的工作人員,應做到每抽一次血,嚴格進行一次手的清洗和消毒。
四、凡抽過查肝功用血的注射器,用後應及時消毒,消毒液每日更換並交院有關部門毀形回收。
五、凡剩餘的各種標本,應用「84」消毒液浸泡後棄之。
新生兒病房保潔監控措施
一、新生兒病房應保持清潔衛生,空氣新鮮,每日開窗通氣三次,每次15分鍾。
二、工作人員進入病室要戴口罩、帽子,穿潔凈工作服,每次工作前應認真洗手。非本室工作人員不得隨意入內。
三、新來工作人員需做咽拭子培養,全體工作人員每三個月做咽培養一次,帶菌者不得在本病室工作。
四、新生兒病房空氣細菌總數<200個/m 3,物體表面細菌總數<5個/cm 2,每日用紫外線空氣消毒一次。
五、每天用1:200的「84」液噴灑地面,擦拭所有用具1~2次(門把手、窗檯、桌凳等)。
六、新生兒所用尿布、衣服、被子、被單等,應用消毒滅菌的棉織品、使用前應高壓滅菌,設專用櫃存放。
七、尿布 、污物用後切勿隨意拋落地面,換下的尿布 、衣物及時放入污物袋,污物袋每8小時更換一次。
八、新生兒患傳染病者,應分室隔離。需床邊隔離者,床欄應掛標記。
九、嚴格執行各項消毒隔離制度和操作規程
2. 醫院規章制度前言
3. 醫院規章制度包括那些
一、"燙火爐"原則與醫院制度建設:
制度規范是醫院的"法",是"燙火爐"。"燙火爐"的主要原則體現在:不碰不燙、一碰即燙、誰碰燙誰、哪碰燙哪這四個方面。
1、不碰不燙:不容忍一點點的疏忽,嚴格遵守規章制度。
2、一碰即燙:違背了規章制度,及時進行處罰。(降職、降薪、開除)
3、誰碰燙誰:絕對一視同仁,制度規范無差別對待。
4、哪碰燙哪:制度不搞誅連、遷怒、對事不對人、懲罰適度。
二、規章制度分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行政管理制度
第二部分:醫療工作制度
第三部分:崗位責任制
第一部分 行政管理制度(共19章)
第一章 工作人員行為准則
第二章 醫德規范要求
第三章 會議制度
第四章 請示報告制度
第五章 文書檔案、管理制度
第六章 硬體的使用管理
第七章 辦公用品的管理
第八章 微機、復印機、傳真機的使用和管理制度
第九章 葯品采購制度
第十章 葯品、物品、器械管理制度
第十一章 物資、庫房管理制度
第十二章 員工的住宿、交通制度
第十三章 食堂的管理制度
第十四章 車輛服務制度
第十五章 維修組的工作制度
第十六章 安全、保衛制度
第十七章 衛生、清潔制度
第十八章 洗衣房的管理制度
第十九章 咨詢中心的管理制度
工作人員的行為准則:
1、服務理念:患者的滿意是我們最大的追求,患者的健康是我們共同的心願,用親情服務,用愛心施術。
2、儀表、儀容:美觀、整潔、大方、得體。
3、服務語言:
(1)稱謂:按職業、職位、統稱。
(2)要尊重患者和患者家屬;吐字准確(講普通話);要有情感性,快慢適中;要有保護性(注意患者的隱私、缺點)。
(3)常用的謙語。
(4)禁忌的語言:推理性的語言,頂撞性語言,傷害性語言。
4、行為規范:
(1)服從領導,聽從指揮。
(2)嚴於職守,認真工作。
(3)優質服務,禮貌待人。
(4)打電話時,要時間適宜,一般不得超過3分鍾,語言簡練。
5、勞動紀律:按時上崗,工作時不準干私活,不能串崗、換崗、離崗、聊天。
6、職業紀律:醫務人員書寫要符合要求,不能亂開證明文件,不能開展特殊醫療服務,不能隨便評價他人的醫療技術,不能私收財物,不能私自轉院,不能推薦葯品、生活用品、保健品、辦公用品等。
7、安全守則:嚴格遵守醫院各項規章制度。
第二部分 醫療工作制度(共44章)
第一章 行政總值班制度
第二章 病例書寫制度
第三章 查房制度
第四章 查對制度
第五章 醫囑制度
第六章 會診制度
第七章 轉院、轉科制度
第八章 病例討論制度
第九章 病房管理制度
第十章 護理工作制度
第十一章 分級護理制度
第十二章 護理文件書寫
第十三章 護理差錯事故登記
第十四章 值班、交接班制度
第十五章 消毒、隔離制度
第十六章 處方制度
第十七章 病案管理制度
第十八章 差錯事故登記報告糾紛制度
第十九章 醫療登記統計制度
第二十章 探視陪伴制度
第二十一章 病人出入院管理制度
第二十二章 賠償制度
第二十三章 抗生素使用制度
第二十四章 醫院感染管理制度
1、醫院感染登記報告制度
2、監控示意圖
第二十五章 門診工作制度
第二十六章 治療室工作制度
第二十七章 注射室工作制度
第二十八章 換葯室工作制度
第二十九章 腹瀉病門診工作制度
第三十章 掛號室收費工作制度
第三十一章 急診科工作制度
第三十二章 搶救室工作制度
第三十三章 麻醉科工作制度
第三十四章 理療科工作制度
第三十五章 檢驗科工作制度
第三十六章 功能檢查科工作制度
第三十七章 住院處工作制度
第三十八章 手術室工作制度
第三十九章 葯劑科工作制度
第四十章 供應室工作制度
第四十一章 一次性醫療衛生用品管理制度
第四十二章 放射科工作制度
第四十三章 麻醉葯品的管理工作制度
第四十四章 精神葯品的管理工作制度
第三部分 崗位責任制(共52章)
第一章 院長的崗位職責
第二章 業務副院長的崗位職責
第三章 辦公室主任的崗位職責
第四章 首診醫師負責制
第五章 三級醫師責任制
第六章 各級護理人員的崗位職責
第七章 掛號員、收費員崗位職責
第八章 臨床科主任崗位職責
第九章 臨床主任或副主任醫師崗位職責
第十章 臨床主治醫師崗位職責
第十一章 葯劑科主任崗位職責
第十二章 中葯師崗位職責
第十三章 葯劑士崗位職責
第十四章 檢驗科主任崗位職責
第十五章 主管檢驗師、士崗位職責
第十六章 放射科主任崗位職責
第十七章 放射科醫師、士崗位職責
第十八章 理療科醫師、士崗位職責
第十九章 功能檢查科醫師、士崗位職責
第二十章 麻醉醫師崗位職責
第二十一章 住院醫師崗位職責
第二十二章 門診部護士長崗位職責
第二十三章 門診護理人員崗位職責
第二十四章 門診注射室護理人員崗位職責
第二十五章 手術室護士崗位職責
第二十六章 治療室醫護人員崗位職責
第二十七章 病房護士長崗位職責
第二十八章 病房護士崗位職責
第二十九章 供應室護士崗位職責
第三十章 急診室護士崗位職責
第三十一章 巡迴護士崗位職責
第三十二章 洗手護士崗位職責
第三十三章 器械護士崗位職責
第三十四章 病案管理人員崗位職責
第三十五章 計算機室工作人員崗位職責
第三十六章 後勤保障部人員崗位職責
第三十七章 汽車駕駛員崗位職責
第三十八章 廚師崗位職責
第三十九章 洗衣工崗位職責
第四十章 維修人員崗位職責
第四十一章 保安人員崗位職責
第四十二章 導醫崗位職責
第四十三章 庫管人員崗位職責
第四十四章 醫療統計人員崗位職責
第四十五章 人事科科長崗位職責
第四十六章 人事科幹事崗位職責
第四十七章 醫院感染管理領導小組崗位職責
第四十八章 醫院感染管理兼職人員崗位職責
第四十九章 醫院質量管理小組崗位職責
第五十章 醫院醫療事故簽定小組崗位職責
第五十一章 咨詢中心工作人員守則
第五十二章 咨詢中心工作人員職責
4. 醫院里衛生人員的規章制度
為了加強醫院的衛生管理,給廣大傷病員和職工營造一個良好的就醫、工作、生活環境,特製定如下管理制度:
一.醫護人員個人衛生:
要求:
⑴服裝統一,內外衣干凈整齊;
⑵做到五不:不留(染)指甲、不染(燙)發、不化妝、不帶飾物、男的不留長發;
⑶做到四勤:勤洗手(飯前便後用流動水洗手)、勤洗澡、勤剪指甲、勤換衣服。
各科室主任按照上述要求監督本科室人員的日常個人衛生,發現問題及時糾正。
總務科、辦公室、護理部每周聯合對各科室的個人衛生進行檢查,並做檢查記錄。
二.病區衛生:
范圍:病區內外牆壁(屋頂)、地面、門窗(窗簾)、桌椅、黑板、燈管、三角台及室內設施等。
標准:按照醫院衛生檢查考核標準的內容進行檢查考評。
要求:①每天病區要開窗通風(冬季每天不少於三次),保持室內空氣新鮮;②每天由值日工友打掃衛生(不少於三次)。
三.環境衛生(公共場所):
責任劃分:
⑴院廊、操場周邊、廁所的衛生由陳亞棟負責;
⑵外科、ICU、手術室由工友 負責;
⑶內二區、保健科、口腔科、病理室由工友 負責;
⑷圖書館、閱覽室由鄭玉林負責;
⑸計算機室、多媒體會議室由總務科及陳雪紅負責;
⑹廣華堂及病案室由葉慧蓉負責;
⑺門診、急診科由工友 負責;
⑻檢驗科、B超室、胃鏡室由工友 負責;
⑼婦兒科大樓及周邊由工友 負責;
⑽洗衣房由工友 負責;
⑾太平間由工友李玉明負責;
⑿醫院保潔區由各科室按劃分范圍負責;
⒀宿舍由居住在本寢室的人員負責;
⒁辦公室由本室醫務人員及工友負責;
⒂醫院綠化場所由工友黃亞美負責。
要求:
責任人要在上述范圍內做到:
⑴要保持本責任區內干凈、整齊,地面、牆壁、黑板無污漬、無痰跡、無紙屑、無廢棄物;
⑵窗明己凈,經常開窗通風換氣;
⑶洗手池、便池、污水池每天刷洗,每周要進行消毒;
⑷病房、醫生辦公室、值班室、護理站等要保持整潔,在每周中午進行大掃除並根據使用情況進行消毒;
⑸病房內在護士長監督下搞好衛生,保持床上、地下物品碼放整齊,無塵土、無污漬,經常換洗床單、被罩、枕巾等,經常晾曬被褥,並經常對其環境進行消毒。
四.食堂衛生:
建立健全食堂衛生管理工作制度(包括:衛生、安全、崗位責任等),做到制度上牆,人人皆知。
炊事人員需持有有效健康證,經培訓後上崗,健康證到期應及時續辦。
要搞好個人衛生,每周洗澡、換衣服、剪指甲。
進入操作間之前要洗手消毒,穿好工作服、帶好工作帽。
食品容器、冰箱、案板、刀具要生熟分開並有標識。
醫院實行分餐制,每餐後要對餐具進行消毒清洗,每日對案板、炊具、食品容器等也要進行消毒清洗。
對腐爛變質食品要及時處理,絕不可繼續食用,以免發生食物中毒。
把好食品購進關,購買蔬菜、肉(禽)類、糧食及其它食品地點、場所要相對固定,並索有許可證備查。
備有滅蟑螂、老鼠、蚊蠅的葯品、設備,隨時消滅。
操作間、成品間、分餐間、餐廳的衛生要每天小搞,每周大搞,定時做環境消毒。
五.衛生檢查:
每周一下午總務科、辦公室、護理部聯合對醫護人員的個人衛生情況進行檢查,凡個人衛生不合格的每人扣1分,檢查記錄情況在院務公開欄公布,予以點名批評;對無衛生不合格人的科室給予加分、表揚。
每周對各科室內和保潔區的衛生進行檢查或抽查,按照衛生檢查考評標准進行檢查和記錄,根據各科室總評的得分情況排出名次,在院務公開欄上進行講評,對衛生好的提出表揚,頒發流動紅旗,對衛生差的提出批評督促其改進。
定期或不定期對食堂炊事員的個人衛生、食品衛生、環境衛生等進行檢查或抽查,發現問題及時糾正。對於屢次糾正不見明顯改進的,醫院將對負責人和責任人進行通報批評及相應的處罰。
對公共場所的環境衛生隨時進行檢查。每周五下午課後由總務科、辦公室及護理部聯合衛生大檢查,並做檢查記錄,問題嚴重的在院務公開欄上點名批評,給予扣科室分的懲罰。
六.衛生宣傳:
辦公室、總務科、護理部共同配合,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條件做好衛生保健知識的宣傳和普及工作。
根據疾病的發生和傳染病的流行趨勢,適時採用板報、簡報、傷病員生活會、發放宣傳材料等形式宣傳衛生防病知識。
建立衛生檢查宣傳網路,定期召開各科室生活例會,貫徹衛生工作的要求,講評衛生情況,宣傳防病知識,組織開展活動。
七.疾病的預防與控制:
根據衛生防疫部門的有關規定,每年組織醫務人員進行身體檢查。
按照國家計劃免疫的要求醫務、勤雜等人員進行各類疫苗的預防接種。
堅持對在在院病人每天進行晨、午檢。各科室組織人員每天觀察本科室人員體溫變化,如有不適及時採取措施,凡是體溫高於37.5 C的均就醫診治。
對因病缺勤的人員進行登記,跟蹤治療情況,每周進行一次匯總。
發現病(疫)情實行層層報告制度:病人——科室主任——醫務科——院領導、區衛生防控辦、地區醫院保健科——區疾控中心。
出現疫情要在衛生防疫部門的指導,下根據疫情的程度和范圍採取及時、有效的消毒措施,切斷傳染源。
發現傳染病病人和疑似病例,要及時進行篩診排查,若高熱並伴嚴重呼吸道感染的病人,要院120送往指定病區診治。
醫院設立隔離室,對傳染病和傳染病疑似患者以及體溫超過38 C並伴有感染症狀的人員實行隔離觀察,以防傳染他人造成疫情擴散。
儲備至少足夠一周用的消毒葯品以及常用應急葯品。
保證信息渠道暢通,設立24小時值班電話。
八.衛生防病工作的組織領導:
為了加強對醫院衛生防病工作的組織領導和全方位協調,醫院成立衛生防病工作領導小組:
組 長: 副組長: 成 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