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權產生法律效力的情形
『壹』 除權判決何種條件下可以撤銷
但當E公司向銀行請求付款時,銀行以該匯票已被法院宣告無效為由拒付。原來C公司是將該匯票背書給了F公司,F公司背書轉讓前發現該匯票遺失,向法院申請公示催告。法院受理後依法在報紙上刊登公告,催促利害關系人在法定期限內申報權利。但公示催告期間無人申報權利,法院作出除權判決,宣布該票據無效。E公司被拒絕付款,遂訴至法院要求上述五家公司支付票據款,並申請撤銷法院之前作出的除權判決。
筆者認為除權判決在一定條件下是可以撤銷的。理由如下:1、除權判決的作出,僅僅是根據公示催告申請人的申請和無人申報權利的事實,推定該申請人為票據權利人,這種推定可能與事實不符,不一定反映票據關系的真實情況。2、由於公示催告程序實行一審終審制,又僅以程序確定實體事實的方式進行處理,催告期限也較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申請事項不屬於公示催告的范圍、法院違反法定程序、審判人員濫用審判權等等嚴重影響利害關系人權益的重大事項,應當允許利害關系人提起撤銷之訴。3、利害關系人另行起訴後,法院按照票據糾紛進行審理,審理後所作的判決,可能與除權判決的內容相一致,也可能與除權判決的內容相抵觸。筆者認為除權判決在多數情形下成為維護失票人權利的重要途徑,但也不能因為公示催告程序的瑕疵或者其他不可歸責於票據佔有人的原因而損害現實票據持有人應當擁有的權利。雖然筆者主張除權判決在一定條件下可以撤銷,但結合本案審理的情況來看,E公司並沒有證據證明F公司濫用權力惡意申請公示催告,也未發現該案件公示催告程序存在違法的情形,故對E公司申請撤銷除權判決的訴請予以駁回。
對於除權判決撤銷前,E公司是否享有票據權利的問題,一種意見認為E公司通過合法手段經過連續背書轉讓取得該票據,是善意持票人,且取得票據的時間在公示催告程序之前,應當享有票據權利;另一種意見認為該匯票已被宣布無效,附著於該票據之上的票據權利同時歸於消滅,除非除權判決被撤銷,否則E公司已經不享有票據權利。筆者同意第二種意見。
(作者單位:蘇州平江區法院)
『貳』 誰知道除權判決確有錯誤能否提起再審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中規定,按照公示催告程序審理的案件,當事人不得申請再審。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規范人民法院再審立案的若干意見(試行)第14條規定,對依照公示催告程序審理的案件的再審申請不予受理。上述法律明確規定了不允許當事人申請再審,但是對院長提起審判監督程序並無禁止性規定。《民事訴訟法》第177條、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199條、第200條規定了各級人民法院院長對本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發現確有錯誤的應當提交審判委員會討論決定,上級人民法院對下級人民法院已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發現確有錯誤的,有權提審或指令下級人民法院再審。因此筆者認為,對按照公示催告程序審理的案件按照院長監督程序提起再審,是有法律依據的。
那麼,按照公示催告程序審理的案件提起再審後,究竟如何審理呢?因為沒有任何法律規定,筆者認為應當結合立法的原意適用法律。《民事訴訟法》對審判監督程序審理再審案件作了明確的規定,比如必須另行組成合議庭審理,必須開庭審理,第186條還規定再審適用的程序,即按照審判監督程序再審的案件,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是由第一審法院作出的,按照第一審程序審理,所作的判決、裁定當事人可以上訴。但是公示催告程序是一種特殊的程序,一是非訟性質,沒有明確的相對人;二是實行一審終審制;三是特殊的審理方式,不能調解,也無需開庭審理;四是終結公示催告程序適用裁定;五是特殊的判決效力,即除權判決作出後產生如下法律後果:1.結束了公示催告程序。2.申請人可持除權判決向付款人請求付款。3.所公示票據無效。4.除權判決是付款人履行付款義務的依據。
基於上述法律規定,筆者認為按照審判監督程序對公示催告程序中作出的除權判決進行再審時,應當作如下處理:另行組成合議庭進行審理,無需開庭,一審終審,對確有錯誤的除權判決在判決撤銷的同時,還應當判決終結公示催告程序。
馮艾芳(作者單位:太原市杏花嶺區法院)作者:作者單位:太原市杏花嶺區法院
『叄』 什麼是除權判決
除權判決,是指人民法院在公示催告期屆滿無人申報權利,或者申報被駁回,依申請人的請求所作的宣告失票無效的判決。人民法院作出除權判決,必須根據公示催告申請人的申請,人民法院不能依職權主動作出除權判決。
除權判決不確認票據關系人之間的權利義務,只解決票據是否有效的問題。申請人應當在申報權利期間屆滿的次日起,1個月內向人民法院申請作出除權判決。逾期不申請判決的,終結公示催告程序。
除權判決申請條件:
(1)無人申報權利或申報權利被依法駁回。
(2)公示催告申請人應當自申報權利的期間屆滿次日起1個月內向人民法院申請作出除權判決。
(3)申請人必須向原受理公示催告申請的人民法院提出。
(3)除權產生法律效力的情形擴展閱讀
除權判決的法律效力:
除權判決自公告之日起,產生如下效力:
1、羈束力。即法院不得任意撤銷或變更除權判決。除權判決中如有誤寫、誤算或類似顯然的技術上或形式上錯誤的,裁定更正。
2、確定力。即具有形式確定力,不得提起上訴;同時產生既判力,並不得提起再審。
3、除權力。即除去公示催告的票據的法律效力,利害關系人不擁有該票據上的權利,而公示催告的申請人依據除權判決享有該票據上的權利。
4、執行力。即公示催告申請人有權依據除權判決向票據支付人請求支付票據上的金額,支付人拒不支付的則申請人可申請法院強制執行。
『肆』 除權判決的法律效力
除權判決的效力抄,是指除權判決在法律上的執行力。除權判決應當公告,自公告之日起除權判決發生法律效力。公示催告程序實行一審終審,除權判決作出後,當事人不能上訴。除權判決有以下效力:
1、被催告申報權利的票據喪失效力,即持有該票據的利害關系人不能行使票據上的權利。但利害關系人對除權判決有異議的,可以按《民事訴訟法》第198條的規定提起訴訟。
2、公示催告申請人根據人民法院判決行使票據上的權利,有權依據人民法院的除權判決向付款人請求付款,付款人不得拒絕支付。
(4)除權產生法律效力的情形擴展閱讀:
除權判決的申請條件
1、無人申報權利或申報權利被依法駁回。
2、公示催告申請人應當自申報權利的期間屆滿次日起1個月內向人民法院申請作出除權判決。
3、申請人必須向原受理公示催告申請的人民法院提出。
『伍』 誰幫忙解釋一下除權,填權
通常配股股權登記日後要對股票進行除權處理。配股除權價格=(配股前股票市回值+配股價格*配股答數量)/(配股前股數+配股數量),除價權只是作為除權日股價漲跌幅度的基準,提供的只是一個參考價,如果除權後股票市價高於除權參考價,這種情形使得參與配股的股東財富較配股前有所增加,稱為「填權」,反之股價低於除權參考價則會減少參與配股股東的財富,稱為「貼權」。
『陸』 什麼是除權
除權除息
上市證券發生權益分派、公積金轉增股本、配股等情況,交易所會在股權(債權)登記日(B股為最後交易日)次一交易日對該證券作除權除息處理。
常見問題
股票除權當天,股價何以「大跌」?
一些股民在不了解除權除息有關知識的情況下,對股價除權當天的「大跌」感到吃驚,這是認識上的誤區,這種認識誤區大多發生在新股民當中。
上市公司分紅送股必須要以某一天為界定日,以規定哪些股東可以參加分紅,那一天就是股權登記日,在這一天仍持有該公司股票的所有股東可以參加分紅,這部分股東名冊由登記公司統計在冊,在固定的時間內,所送紅股自動劃到股東賬上。
股權登記日後的第二天再買入該公司股票的股東已不能享受公司分紅,具體表現在股票價格變動上,除權日當天即會產生一個除權價,這個價格相對於前一日(股權登記日)雖然明顯降低了,但這並非股價下跌,並不意味著在除權日之前買入股票的股東因此而有損失,相對於除權後「低價位」買入股票但無權分享紅利的股東而言,在「高價位」買入但有權分享紅利的股東,二者利益、機會是均等的,後者並無何「損失」。
例如:
某股10送3股,股權登記日當天股民甲以收市價10元,買進1000股共花本金10000元(不含手續費、印花稅),第二天該股除權,除權價為7.69元,此時股民甲股票由原來的1000股變為1300股,以除權價計算,其本金仍為10000元,並沒有損失。
什麼是股權登記日、除權(息)日?
上市公司的股份每日在交易市場上流通,上市公司在送股、派息或配股的時候,需要定出某一天,界定哪些股東可以參加分紅或參與配股,定出的這一天就是股權登記日。也就是說,在股權登記日這一天仍持有或買進該公司的股票的投資者是可以享有此次分紅或參與此次配股的股東,這部分股東名冊由證券登記公司統計在案,屆時將所應送的紅股、現金紅利或者配股權劃到這部分股東的賬上。這里請投資者注意,上交所規定,所獲紅股及配股需在股權登記日後第二個交易日上市流通。
所以,如果投資者想得到一家上市公司的分紅、配股權,就必須弄清這家公司的股權登記日在哪一天,否則就會失去分紅、配股的機會。
股權登記日後的第一個交易日就是除權日或除息日,這一天購入該公司股票的股東是不同於可以享有本次分紅的「新股東」,不再享有公司此次分紅配股。
什麼是含權、含息股;填權和貼權?
上市公司在董事會、股東大會決議的送紅、配股後,尚未正式進行分紅、配股工作,股票未完成除權、除息前稱為「含權」、「含息」股票。
股票在除權後交易,交易市價高於除權價,取得送紅或配股者得到市場差價而獲利,為填權。交易市價低於除權價,取得送紅配股者沒有得到市場差價,造成浮虧,則為貼權。
除權、除息價怎樣計算?
上市公司進行分紅後,除去可享有分紅、配股權利,在除權、除息日這一天會產生一個除權價或除息價,除權或除息價是在股權登記這一天收盤價基礎上產生的,根據深、滬證券交易所交易規則的規定,計算辦法具體如下:
除權(息)價的計算公式為:
除權(息)報價=[(前收盤價-現金紅利)+配(新)股價格× 流通股份變動比例]÷(1+流通股份變動比例)
除權日賣出股票,是否仍有分紅?
股權登記日當天收市後,仍持有該公司股票,可享有分紅;但在除權日拋出原持有股票,是否仍享有分紅呢?
股權登記日是用以區分能否享受公司紅利的標志,凡在股權登記日這一天(直到收市)仍持有公司股票的,屬於可享受該公司分紅的股東,第二天(除權日)再買入股票的,已不可享受分紅。
因此,上述問題即使第二天(除權日)賣掉股票,依然是可以享受公司分紅的股東。
除權價等於開盤價嗎?
根據深、滬證券交易所交易規則規定,除權(息)價的計算公式為:
除權(息)報價=[(前收盤價-現金紅利)+配(新)股價格× 流通股份變動比例]÷(1+流通股份變動比例)
除權(息)日該證券的前收盤價為除權(息)日除權(息)價。證券每日的開盤價是經過集合競價產生的,開盤價不完全等於除權價。此時,除權價(前收市價)只能作為除權日當天個股開盤的參考價,如果大部分人對該股一致看好,委託價相對除權價高填,經集合競價產生出的開盤價高於除權價,則填權;反之,則貼權。
如果出現大多數以委買委賣對除權價均認可的價格,則產生與除權價相等的開盤價。
滬市XR、DR、XD代表什麼?
滬市行情顯示、行情日報表中常常在股票名稱前出現XR、DR、XD的字母,許多股民不知道是什麼意思?
根據上海證券交易所的有關規定,某股票在除權日當天,在其證券名稱前記上XR,為英文Ex-Right的縮寫,表示該股已除權,購買這樣的股票後將不再享有分紅的權利;證券代碼前標上DR,為英文Ex-Rivident和Ex-Right合在一起的縮寫,表示除權除息,購買這樣的股票不再享有送紅派息的權利。證券代碼前標上XD,為英文Ex-Divident的縮寫,表示股票除息,購買這樣的股票後將不再享有派息的權利。
B股分紅派息的「最後交易日」買進的股票能否獲送紅?
B股最後交易日亦即B股股權登記日,同A股,只是習慣上使用前者以作明示。因此,於B股分紅派息的「最後交易日」買進的股票能獲送紅。
附:B股分紅派息日程
R日 B股最後交易日或B股股權登記日
R+1日 B股除權除息日
R+3日 股權確認後,即紅股到賬
R+4日 股民可以開始交易紅股,並在託管商處領取紅利。
值得一提的是,B股投資者是否享有轉增股及派發現金紅利權,關鍵在於看該B股的「最後交易日」。
『柒』 除權是什麼意思
股份公司因向股東送紅股等,股份增加,每股股票的實際價值減少,需要從股版票市場價格中除去減少權的部分,叫做除權。
除權(exit right,XR),涉及兩種情況,一種是指股票的發行公司依一定比例分配股票給股東,作為股票股利,此時增加公司的總股數,還有一種是指股票的發行公司向股東配股。派發股票股利的舉例如下:配股比率為25/1000,表示原持有1000股的股東,在除權後,股東持有股數會增加為1025股。此時,公司總股數則膨脹了2.5%。配股的意思即是公司向老股東發行股票。除了股票股利之外,發行公司也可分配「現金股利」給股東,此時則稱為除息。(紅利分為股票紅利與現金紅利,分配股票紅利對應除權,分配現金紅利對應除息。)
(7)除權產生法律效力的情形擴展閱讀:
在除權操作上,首先要掌握以下一個簡單的公式
A=[(B+E×D)/(1+D+C)]
A:除權後的市價
B:除權前一天的收市價
C:送股率
D:配股率
E:配股認購價
如某股送配方案為10股送1配1,如當天價為8.9,配股價為3.6。A=[(8.9+0.1×3.6)/(1+0.1+0.1)]=7.72即除權價為7.72元。
『捌』 關於法院的除權判決
不應當知道的情形只有不可抗力和法院未公告或未按照法定方式公告除權判決。不可抗力包括自然災害和權利人喪失行為能力等而無法在1年內提起撤銷除權判決之訴。
『玖』 什麼是除權
除權是由於公司股本增加,每股股票所代表的企業實際價值(每股凈資產)有所減少,需要在發生該事實之後從股票市場價格中剔除這部分因素,而形成的剔除行為。
除權產生是因為投資人在除權之前與當天購買者,兩者買到的是同一家公司的股票,但是內含的權益不同,顯然相當不公平。因此,必須在除權當天向下調整股價,成為除權參考價。
(9)除權產生法律效力的情形擴展閱讀:
除權(exit right,XR),涉及兩種情況,一種是指股票的發行公司依一定比例分配股票給股東,作為股票股利,此時增加公司的總股數,還有一種是指股票的發行公司向股東配股。派發股票股利的舉例如下:配股比率為25/1000,表示原持有1000股的股東,在除權後,股東持有股數會增加為1025股。此時,公司總股數則膨脹了2.5%。配股的意思即是公司向老股東發行股票。除了股票股利之外,發行公司也可分配「現金股利」給股東,此時則稱為除息。(紅利分為股票紅利與現金紅利,分配股票紅利對應除權,分配現金紅利對應除息。)
上市公司以股票股利分配給股東,也就是公司的盈餘轉為增資時,或進行配股時,就要對股價進行除權。上市公司將盈餘以現金分配給股東,股價就要除息。
導致上市公司總股本發生變化的情況有很多,主要包括:上市公司實施送股、轉增、增發、配股、回購注銷等。其中,送股和轉增是比較常見的會導致除權的情況。由於目前在公開和定向增發的定價方面,都有「發行價格不低於定價基準日前二十個交易日公司股票均價的百分之九十」的規定,即和市場價頗為接近,因此上市公司均未進行除權處理。
如6月份實施公募增發的三房巷。不過,由於配股在定價方面沒有被要求接近市場價格的原則,上市公司在針對原股東配股時,往往配股價遠低於市場價格,因此在配股實施完成後,都會進行除權處理。如人福科技於2006年8月7日實施配股除權,配股比例為10:3,配股價3.80元,配股除權前一個交易日的收盤價為5.77元,除權當日的基準價的計算公式為(5.77元/股×10+3×3.80元/股)÷13股=5.32元。
『拾』 除權是什麼意思
除權(股票術語)由於公司股本增加,每股股票所代表的企業實際價值(每股凈資產)有所減少,需要在發生該事實之後從股票市場價格中剔除這部分因素,而形成的剔除行為。
除權涉及兩種情況,一種指股票的發行公司依一定比例分配股票給股東,作為股票股利,此時增加公司的總股數,還有一種指股票的發行公司向股東配股。
派發股票股利的舉例如下:配股比率為25/1000,表示原持有1000股的股東,在除權後,股東持有股數會增加為1025股。此時,公司總股數則膨脹了2.5%。
配股的意思即是公司向老股東發行股票。除了股票股利之外,發行公司也可分配「現金股利」給股東,此時則稱為除息。紅利分為股票紅利與現金紅利,分配股票紅利對應除權,分配現金紅利對應除息。
(10)除權產生法律效力的情形擴展閱讀
除權產生,除權報價的產生是由上市公司送配股行為引起,由證券交易所在該種股票的除權交 易日開盤公布的參考價格,用以提示交易市場該股票因發行股本增加,其內在價值已被攤薄.
除權日,股權登記日,簡單說就是,如果你在這個日期(含)之前買了這種股票,你就擁有公告里說的轉增,配送股或者紅利的權利。登記擁有這種權利的股東的名字。
除權日是,轉增或者配送股以後市場可流通總股數增加,那麼原來的市場價格必須進行除權。不然對後來買股票的人就不公平了。一樣的總市值,股數增加了,價格卻沒降。
報價的計算是按照上市公司增資配股(或送配股)公告中的配股(或送配股)比例為依據的:
配股除權報價XR(Ex-rights)=(除權前日收盤價+配股價格*配股率)/(1+配股率)
送配股除權報價XR(Ex-rights)=(除權前日收盤價+配股價格*配股率)/(1+送股率+ 配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