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履行環保法律主體責任
① 如何落實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
一、堅決防範遏制重特大事故
2017年要抓住堅決防範遏制重特大事故發生這個關鍵,有效消除安全風險隱患,最大限度預防事故、減少事故損失。
二、落實安全生產管理機構和人員
企業要依法設置安全生產管理機構,配備安全生產管理人員和注冊安全工程師。
三、落實企業全員安全生產責任制
嚴格實行企業全員安全生產責任制,明確各崗位的責任人員、責任范圍和考核標准,加強對安全生產責任制落實情況的監督考核。
四、落實從業人員安全生產教育培訓責任
完善企業從業人員安全生產教育培訓制度。
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的主要內容包括:
1. 安全生產的方針政策、法律法規、規章制度的教育培訓。
2. 安全操作技能的教育培訓。
3. 安全生產知識的教育培訓。
4. 從業人員的崗位安全職責、權利和義務。
5. 特殊作業崗位的安全生產知識和操作要求等。
6. 崗位的風險辨識、排查、整改,以及職業危害因素的防範。
7. 發生生產安全事故時的應急處理措施,以及相關安全防護知識。
五、落實"三同時"責任
嚴格執行新建、改建、擴建工程項目安全設施、職業健康設施"三同時"(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生產和使用)制度。
六、落實風險辨識與隱患排查責任
制定風險辨識與管理指南,完善重大危險源登記建檔、檢測、評估、監控制度。
生產經營單位對重大危險源應當登記建檔;定期檢測、評估、監控;要全方位、全過程辨識生產工藝、設備設施、作業環境、人員行為和管理體系等方面存在的風險;建立完善隱患排查治理制度。
七、嚴格落實企業安全生產條件
嚴格落實企業安全生產條件,保障安全投入,推動企業安全生產標准化達標升級,實現安全管理、操作行為、設備設施、作業環境標准化。
八、落實風險辨識與隱患排查責任
健全隱患分類分級標准,建立隱患排查治理第三方評價制度以及隱患自查自改自報的管理制度。
② 如何落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
一、深刻認識落實主體責任對全面從嚴治黨的重大意義
(一)落實黨委主體責任是推進全面從嚴治黨的必然要求。十八大以來,以中央總書記的黨中央陸續推進並形成了治國理政的「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戰略總目標,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鳥之兩翼、車之兩輪」,全面從嚴治黨是順利推進各項工作的根本保障。黨要帶領全國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兩個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首先要堅持全面從嚴治黨,把自身建設搞好,鍛造堅強領導核心。當前,治黨不嚴的問題還比較突出,一些基層組織紀律鬆弛、軟弱渙散,缺乏戰鬥力;一些黨員幹部理想信念動搖、宗旨意識淡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奢靡之風突出;跑官要官、各自為政搞「小圈子」等不良風氣盛行。這些問題的存在,管黨治黨責任不清、落實力度不夠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全面從嚴治黨,如果不明確責任、不落實責任、不追究責任,從嚴治黨就是一句空話。當前,只有明確各級黨委管黨治黨的主體責任,把黨要管黨、從嚴治黨落到實處,才能解決好自身存在的突出問題,使我們黨始終成為全國人民群眾的主心骨,帶領廣大人民群眾去實現我們的宏偉目標。
(二)落實黨委主體責任是反腐敗形勢發展的迫切需求。中央總書記在十八屆中央紀委五次全會上指出,反腐敗斗爭形勢依然嚴峻復雜,主要是在實現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上還沒有取得壓倒性勝利。從腐敗程度上看,腐敗現象趨於嚴重化,系統性腐敗、塌方式腐敗不斷發生,窩案串案時有發生, 「小官大貪」問題十分突出,特別是在高壓反腐態勢下,有些人還在頂風作案、我行我素。從特點上看,非常「復雜」。區域性腐敗和領域性腐敗交織,用人腐敗和用權腐敗共存,體制內和體制外勾結,權錢交易、權色交易、權權交易同在,利益關系盤根錯節,腐敗問題和政治問題相互滲透,嚴重危害黨的領導和黨的團結統一。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是一場輸不起的斗爭,當前滋生腐敗的土壤依然存在,腐敗和反腐敗呈膠著狀態,落實主體責任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緊迫、更為重大。嚴峻的形勢、艱巨的任務,要求各級黨委必須切實扛起主體責任,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央對反腐敗形勢的判斷和戰略部署上來,切實增強責任感、緊迫感,保持堅強政治定力,從嚴治黨,匯聚全黨之力,堅決打贏反腐敗攻堅戰。
(三)落實主體責任是黨委責無旁貸的職責。黨章明確規定:「各級黨委要整體推進黨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反腐倡廉建設和制度建設,全面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黨的各級紀律檢查委員會協助黨的委員會加強黨風建設和組織協調反腐敗工作」,非常清楚地規定黨風廉政建設就是黨委的事。中央《關於實行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的規定》明確要求,實行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要堅持黨委統一領導。中央總書記多次強調,各級黨委要把抓好黨建作為最大政績,這是中央對黨風廉政建設黨委主體責任提出的明確要求,更是黨委工作的本職回歸,是法定之責。
二、當前在落實主體責任中存在的一些問題
去年以來,中央狠抓主體責任落實。寧夏認真貫徹中央要求,研究制定了《關於落實「兩個責任」的實施意見》,逐級傳導壓力,強化措施,強力推進,有效促進了「兩個責任」的落實。但還存在五個方面問題。
(一)壓力傳導不夠到位。責任意識層層遞減,呈現「上熱中溫下冷」的現象,尤其是市以下,落實主體責任主動性和自覺性還不強,具體行動和措施還不多,還停留在學習、領會和表態階段,有的領導幹部當老好人不想抓,有的光說不練、沒有抓。
(二)「口號喊在黨委,工作還在紀委」的現象還比較普遍。當前,落實主體責任的氛圍已經初步形成,口號喊得很響。但實際工作中,有的地方責任意識不強,沒有親自做執行和推動的工作,落實主體責任大多工作依舊由紀委承擔,上級來檢查考核,只是簡單安排人員補齊檔案資料,寫好工作匯報,被動應付。
(三)落實主體責任方法途徑單一。這些年,各地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的主要模式是開開會、簽簽字、講講課、表表態、泛泛提要求。工作方法單一,習慣等上級文件,上行下效、照搬照抄,以「文件落實責任」。現在落實主體責任,上級文件發的少了,有的同志就不知道怎麼落實責任了。有的領導幹部,尤其是新提拔的領導幹部,對黨風廉政建設責任有關規定不甚了解,在抓落實方面存在缺位現象。
(四)缺乏有效工作機制。有的地方雖然啟動了下級黨委向上級黨委、紀委報告工作和述責述廉制度,但往往是「憑印象、靠嘴說、看材料」,內容泛化,缺乏針對性和有效性。考核工作缺乏具體量化標准和指標體系,定性多定量少,發現問題的能力不強,不能全面准確反映責任制落實情況。
(五)責任追究失之於寬失之於軟。有的地方追究責任怕影響團結,搞盲目的內部「團結」。有的責任追究存在庸俗化、泛化情形。有的地方責任追究不癢不痛,責任追究手段常僅限於通報批評、誡勉談話和組織處理,較少給予黨政紀處分。
三、落實主體責任要把握好幾個重點
(一)加強責任意識教育。落實好主體責任,增強責任意識是前提和基礎。當前,在落實主體責任上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一些領導幹部的責任意識不強、觀念滯後。要把主體責任意識教育作為各級幹部教育培訓、黨員培訓和基層黨組織書記輪訓的重要內容,作為黨員領導幹部特別是黨委(黨組)書記的必修課,作為黨委(黨組)中心組學習的重要內容,切實增強各級黨組織和領導幹部主體責任意識,自覺擔當起抓好黨建、管黨治黨這個首要責任。
(二)強化「一把手」責任擔當。落實好主體責任,關鍵是強化「一把手」的責任擔當。主體責任包含領導班子的集體責任、黨委(黨組)書記的第一責任、班子成員的「一崗雙責」。只有堅持書記抓、抓書記,使「一把手」真正把責任擔起來,把從嚴治黨第一責任人責任履行好,才能一級帶一級,黨組織班子和班子成員履行責任才能真正盡心、盡情、盡力,黨要管黨、從嚴治黨,把黨風廉政建設真正擺上突出位置,與經濟建設、改革發展穩定工作同步考慮、同步部署、同步實施、同步檢查的要求才能實現,班子履行好集體責任、班子成員履行好「一崗雙責」才不會落空。
(三)抓好重點責任落實。落實主體責任,必須找准著力點和突破口,以重點責任的落實帶動全面責任的落實。一要把紀律立起來、嚴起來。把紀律挺在法律前面,結合「三嚴三實」和「守紀律、講規矩」主題教育活動,加強紀律執行,嚴查違紀行為,用紀律的尺子管住大多數。二要選准用好乾部。堅持選人用人標准,從嚴管理監督幹部,不唯票、唯分取人,既選用才幹過硬的「能吏」,也選用安分守己的「循吏」,嚴肅查處選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三要推進作風建設常態化。繼續以最嚴格的標准、最嚴厲的舉措糾正「四風」,維護群眾利益,防止「四風」反彈。四要積極領導和支持執紀執法機關查處違紀違法問題。堅持零容忍懲治腐敗的態度不變、力度不減,堅決遏制腐敗蔓延勢頭。五要強化對權力的制約監督。扎緊扎牢規范權力運行的籠子,加大對違反制度規定查處力度,著力消除制度執行的「彈性空間」和「死角地帶」。
(四)建立健全工作機制。建立健全責任分解機制和傳導機制。將主體責任層層進行分解,科學劃分領導班子、黨組織書記和班子成員等責任主體之間的責任界限,明確下級黨組織主體責任及履責的相關要求,確保工作有人抓、問題有人管、責任有人擔。建立上下有機互動的責任傳導機制,按照「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完善相關制度,通過約談、聽取匯報、個別指導、工作檢查等方式,將壓力層層傳導下去,把責任壓緊壓實。
(五)強化問責嚴肅責任追究。沒有問責,責任就落實不下去。一些黨組織和領導幹部之所以對主體責任不上心,責任難以落實下去,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責任追究不到位。要突出問責,讓落實責任不力追責問責成為新常態,誰沒有落實好主體責任,誰就要受到追究,誰就要受到處理。要堅持「一案雙查」,既追究當事人的責任,又倒查追究相關領導的責任,主要負責人不管是現職還是已經調離或者升遷,都要倒查追究責任,通過問責一個,達到警醒一片的效果。
③ 如何完善環境保護法律體系
完善環境法律體系
一是加強調研,專建立和完善適屬應新時期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環境法律法規。要全面形成水、氣、聲、固廢、輻射放射、環境影響評價等一系列環境法律體系;
二是及時修訂和完善現行環境法律法規。對不適應經濟發展和人們生存需要的環境法律法規,要根據環境保護的新要求適時修訂和完善,使之更能適應新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更具有可操作性;
三是要將污染減排、環保實績考核、生態補償和環境稅等納入環境法律規范范疇,將其形成法律制度,使環境執法更加有力;
四是明確環境法律責任,特別要明確政府及其組成部門環境保護的法律責任。要通過法律使政府及部門官員重視和加強環境保護,牢固樹立生態文明觀念。
④ 如何落實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的措施
一、健全和落實企業安全生產責任制
「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是開展安全生產管理工作總的指導方針,安全第一是原則,預防為主是手段,綜合治理是方法。安全第一是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統帥和靈魂,沒有安全第一的思想,預防為主就失去了思想支撐,綜合治理就失去了整治依據。預防為主是實現安全第一的根本途徑。只有把安全生產的重點放在建立事故預防體繫上,超前採取措施,才能有效防止和減少事故。只有採取綜合治理,才能實現人、機、物、環境的統一,實現本質安全,真正把安全第一、預防為主落到實處。
隱患險於明火,防範勝於救災,指明安全生產工作的根源是「消除隱患」,表明抓安全生產的科學方法是「預防為主」,更指出安全生產的關鍵環節是「強化責任」。消除隱患是根本,加強防範是重點,落實責任是關鍵。那麼,如何健全和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呢?關鍵要做好以下幾點。
一是推行「一崗雙責」安全生產責任制。安全生產「一崗雙責」,就是要建立健全各級領導班子安全生產責任制,主要負責人負總責,其他副職領導既要對分管業務工作負責,又要對分管領域內的安全生產工作負責。各級職能部門按照「誰主管、誰負責」,「誰審批、誰負責」的原則,做好主管范圍內的安全生產工作,形成「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安全生產責任體系,建立「關口前移,重心下移」的安全生產管理機制。
二是確保層層簽訂安全生產責任書。通過簽訂安全生產目標責任書的形式,將安全生產責任分解落實到基層單位和部門,基層單位、部門再以責任書形式落實到班組,班組落實到崗位和職工個人。責任書應根據各級人員不同的職責進行區分,但宗旨是明確安全生產的責、權、利,形成一種有效的激勵和約束機制。
三是積極推行安全生產承諾制度。在崗職工要根據自己的崗位安全職責填寫《安全承諾書》,通過簽訂《安全承諾書》讓每一名職工都明確自己在安全生產活動中應享有的權利和應擔負的義務,讓職工感到安全責任的壓力和安全生產的重要,時時刻刻想到安全。同時,開展安全承諾制度,對全面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實現安全生產目標,提供了可靠的保證基礎。
四是完善安全生產獎懲機制。安全考核與安全獎勵掛鉤,考核過程必須要做到公平、公正、公開,確實發揮作用。突出重獎重罰的原則,獎要獎得讓人眼紅,罰要罰得讓人心痛。若發生事故,嚴格執行「一票否決制」,並依照事故性質及應負責任的大小,與各級領導的「票子、面子、帽子」掛鉤,直至追究法律責任。
二、加強安全生產基礎管理
抓建章立制,提高安全生產基礎管理水平。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各單位必須根據公司安全生產管理規定建立完善符合自身實際的《安全生產責任制》、《安全生產獎懲辦法》等綱領性制度。事實上,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規程也是開展安全管理工作、規范職工安全行為的重要前提和保證。
抓設施完善,提高企業本質安全度。各單位應按照電力生產安全標准規范要求,添置、完善工作場所、生產設備等方面的安全防護設施,為職工提供一個安全的生產作業環境。杜絕先天性隱患,從源頭上遏制各類事故的發生。
抓教育培訓,提高全員安全素質。各單位必須嚴格執行三級安全教育,對員工進行安全生產法律法規和安全技術知識培訓。同時,要進一步提高全體員工的安全意識、操作技能、自我保護能力和事故預防能力,要進一步規范全員培訓,力爭使每一位員工都受到針對性的教育,切實提高每一位從業人員的安全素質。
抓標准化建設,提高企業安全管理水平。企業要做到安全生產,涉及到人、機、料、法、環境及時間等多項因素。要實現這些基本要素的和諧統一、有效控制,這就涉及到綜合的系統管理工程。開展安全生產標准化建設和安全風險預控,就是在特定的環境、特定的時間里,通過有效的制度和辦法,使人的行為與各種要素達到和諧統一,以確保安全。
抓危險源監控,提高企業應急處置能力。危險源是導致事故發生的根源,是具有潛在意外釋放的能量和(或)危險有害物質的生產裝置、設施或場所。各級安全生產管理人員應定期對危險源進行普查並登記建檔,定期對危險源進行檢測、檢驗、安全評估,建立完善以企業為責任主體的危險源監控體系,不斷完善各級安全監控體系。同時,要加快應急預案體系建設步伐,並組織開展有針對性的應急預案演練,不斷提高快速反應、協調作戰和應急處置能力。
安全責任重於泰山。只要真正地把安全工作擺在首位,做到思想認識上警鍾長鳴、制度保證上嚴密有效、技術支撐上堅強有力,監督檢查上嚴格細致,事故處理上嚴肅認真,切實負起責任,強化管理,真抓實干,就一定能夠遏制住事故,實現安全生產和公司的協調健康發展。
⑤ 作為環境保護行政執法人員,結合自己的工作實際,試述如何貫徹落實新環境保護
一是堅持從嚴執法,嚴肅查處環境違法行為。首先,對企業日常生產過程的環境管理和排污費徵收按照企業規模實行條塊管理;對重污染企業和新、改、擴建項目由局領導專管、執法人員專人負責、實行專項監管。對環境違法行為起到了有效的管控作用.其次,對在日常監管中發現的違法行為,凡是符合立案條件的,我們都及時依法立案查處,對拒不履行處罰決定的,及時申請法院強制執行,充分發揮法律在環保工作中的作用。
二是堅持准入條件,嚴把環保審批關。在建設項目環評文件受理及審批過程中,堅決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和嚴格遵守國家產業政策,落實「四個不批」(即不符合環境法律、法規、國家產業政策的項目,一律不批;選址與規劃不符,布局不合理的項目,一律不批;對飲用水源保護區等環境敏感地區產生重大不利影響,群眾反映強烈的項目,一律不批;對超過污染物總量控制指標,增加排污總量和嚴重影響生態環境的建設項目,一律不批)。
三是堅持特事特辦,認真承辦人大、政協提案和建議.人大、政協提案和建議所涉及的環境問題通常都是群眾普遍關注、對生態環境和社會穩定有較大影響的突出問題,涉及面廣,辦理難度大。因此,我局對此項工作高度重視,每項提案和建議都要經局領導班子研究,由一名局領導主抓,實行專人專辦,建立承辦工作制度。辦理過程中,能及時與代表溝通,匯報辦理情況,按時辦結,當面回復。
⑥ 急求環保相關法律法規! 環境責任和程序法等越詳細越好。
環境法的范圍復很廣,不知需要哪方制面的,我將范圍列出,若有需要可自行下載或者聯系我,並同時是推薦復旦大學出版社出版的環境法案例教程一書。首先必定是《環境保護法》
環境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大氣污染防治法》、《固體廢物污染防治法》、《環境雜訊污染防治法》、《海洋環境保護法》、《放射性污染防治法》、《危險化學品、農葯污染防治法》
自然資源法——《水法》、《土地法》、《礦產資源法》、《森林法》、《草原法》、海洋資源法》
生態保護與建設法——《城鄉規劃建設法》、《野生動植物保護法》、《自然保護區、生態功能保護區法》、《自然、人文遺跡保護法》、《水土保持法和防沙治沙法》
環境責任則有環境行政責任與民事責任——《行政處罰法》、《環境保護行政處罰辦法》、
程序上的有《行政訴訟法》、《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和《環境行政復議與行政應訴辦法》等
民事責任散見於我國《民法通則》之中(106條第二款、124條)
⑦ 如何落實企業主體責任
1. 首先,政府要重新定位,從直接監管者向間接隱性管理者轉變。
當前企業的安全生產主導力量是政府,從規章制度建設、管理機構設置到具體細節的監管,整個流程基本都有政府參與,或者是引入專業機構解決專業性的安全檢查問題。盡管企業仍是行為主體,但本質上說是被動的行為主體。
安全生產本來就是企業理應肩負的責任,政府的職責是協助企業提高安全管理能力,輔助市場及時有效淘汰安全管理滯後的企業。政府採取的主要方法需要是柔性的,隱性的,這樣是為了防止越俎代庖。
所以政府的主要任務一是如何打造有利於安全中介服務組織、社會民間安全監督組織和各類仲裁機構良性生存發展的社會環境,如何引導他們發揮積極正向作用,協助企業進行安全管理。
二是如何建設行政執法隊伍和相應的法律渠道,作為柔性管理的硬性補充,既要便民、惠民,又能在許可權范圍內發揮作用。
2. 要培養企業自我負責的能力。
落實企業主體責任需要企業具備自我負責的能力和素質。面對當前企業主體責任意識淡薄,在安全生產管理上的被動消極心態,需要漸進式地推進。
政府要逐步退出安全生產主導者的位置,除了前面的重新定位,還需要在以下幾方面下功夫:喚醒員工的責任意識,激發員工的自覺行動。培養企業家精神,增強企業主的社會責任感。
總之,把企業主體責任落實到位需要政府重新定位,一方面通過培植健康的安全中介服務組織,社會民間安全監督組織和各類仲裁機構對企業進行間接管理。
另一方面培養企業自我負責的能力,喚醒員工的責任意識,激發員工的自覺行動;培養企業家精神,增強企業主的社會責任感。標本兼治,方見成效。
(7)如何履行環保法律主體責任擴展閱讀:
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有:
一、物質保障安全
具備安全生產條件;依法履行建設項目安全設施「三同時」的規定;依法為從業人員提供勞動防護用品,並監督、教育其正確佩戴和使用。
二、資金投入責任
按規定提取和使用安全生產費用,確保資金投入滿足安全生產條件需要;按規定存儲安全生產風險抵押金;依法為從業人員繳納工傷保險費;保證安全生產教育培訓的資金。
三、機構設置和人員配備責任
依法設置安全生產管理機構,配備安全生產管理人員;按規定委託和聘用注冊安全工程師或者注冊安全助理工程師為其提供安全管理服務。
四、規章制度制定責任
建立健全安全生產責任制和各項規章制度、操作章程。
五、教育培訓責任
依法組織從業人員參加安全生產教育培訓,取得相關上崗資格證書。
六、安全管理責任
依法加強安全生產管理;定期組織開展安全生產;依法取得安全生產許可;依法對重大危險源實施監控;及時消除事故隱患;開展安全生產宣傳教育;統一協調管理承包、承租單位的安全生產工作。
⑧ 從經濟生活角度說明企業應當如何履行環境保護的義務
1、首先是要提高認識。我國環境保護最早起源於企業的勞動保護,因此一些企業把環境保護局限於內部利益,而對環境保護的社會責任認識不足。我們提倡堅持企業承擔法律責任,實際上就是貫徹科學發展觀,就是「堅持以人為本」,就是要「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從另一角度來看,由於環境問題一旦發生,破壞巨大,極容易激發企業與社會、企業與普通公民、企業與政府之間的矛盾,解決不當,往往容易引發嚴重的社會問題,激發深層次的社會矛盾,因此,我們主張企業承擔環境法律責任,把企業的社會效益、環境效益作為評價、考核企業的生產經營的條件,這實際上有利於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實現經濟發展和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有利於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2、其次是要擺正保護環境與提高經濟效益的關系。企業承擔環境法律責任,就是要打破片面的經濟績效決定論的觀點,打破過去掠奪式的生產經營模式,而使企業走可持續發展之路。企業不可因追求自身眼前的經濟利益而忽視環境保護的社會責任,違反法律污染環境必將受到法律的制裁,而在文明和法律日益進步的當代社會,違法的企業、污染環境損人利己的企業必然受到社會的譴責與排斥,他們的經濟效益也不會持久。
3、再次是要自覺地保護環境。保護環境是一種法律責任,更應該成為企業的自覺行動。完全依賴於法律監督、管理、制裁的環境保護是低效率的,而自覺地守法、自覺地保護環境才是可持續發展的坦途。企業應堅決杜絕一切破壞環境的行為,以保證企業在依法辦企的軌道上健康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