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責任險的法律依據

責任險的法律依據

發布時間: 2021-02-05 18:19:57

Ⅰ 為什麼企業需要僱主責任險之法律依據

沒有法律依據,只有政策要求。

Ⅱ 制定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條例的法律依據是

保險法 道交法

Ⅲ 員工工傷保險與安全生產責任保險管理標准依據哪些法律

職工工傷保險管理辦法
為保障因工作遭受事故傷害或患職業病的職工依法獲得醫療救治和經濟補償,促進工傷預防和職業康復,結合公司實際,特製定本管理辦法。
適用范圍
本辦法適用於在河北鑫躍焦化有限公司在冊合同制員工。
繳費申報
單位繳納工傷保險費的比例2005年定為 %,並按有關規定上下浮動,職工個人不繳納工傷保險費。
繳費基數按養老保險口徑統計,以全部職工上月工資總額為基數並按上年社平工資60%保底,300%封頂。
每月5日前由綜合部統計匯總向區工傷保險經辦機構申報繳納。
工傷報告、工傷認定與勞動能力鑒定
職工發生事故傷害後,所在二級單位20小時內必須速報公司綜合部,綜合部24小時內向區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和區工傷保險經辦機構報告。綜合部和安全清潔生產部及所在二級單位要協助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和經辦機構做好核查、建檔、醫療救治工作。
職工自發生事故傷害或者被確診職業病之日起30日內,由二級單位或本人提出工傷認定書面申請,並提交有關資料報綜合部審查,符合工傷認定條件的,綜合部填寫《工傷認定申請表》,報區勞動保障行政部門認定。
職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工傷:
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傷害的;
工作時間前後在工作場所,從事與工作有關的預備性或者收尾性受到事故傷害的;
在工作期間和工作場所內,因履行工作職責受到暴力等意外傷害的;
患職業病的;
因工外出期間,由於工作原因受到傷害或者發生事故下落不明的;
在上下班途中,受到機動車事故傷害的;
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當認定為工傷的其他情形。

Ⅳ 是否能依據承運人責任險賠償要求保險公司賠償

承運人責任險,是一種責任保險。所謂「保險」,是指投保人根據合同約定,向保險人支付保險費,保險人對於合同約定的可能發生的事故因其發生所造成的財產損失承擔賠償保險金責任賠償保險金責任,或者當被保險人死亡、傷殘、疾病或者達到合同約定的年齡、期限進承擔給付保險金的商業保險行為。
范圍:
1、從承運人責任保險設立的原因來看道路運輸業是一個風險行業。旅客、貨主乘坐或使用道路運輸車輛發生意外事故是很難避免的,一旦發生事故,就涉及受害人的損害賠償問題,而我國2004年推行的強制保險——機動車第三人責任險的賠償范圍不包括本車的乘坐人員和貨物,往往使旅客或貨主遭受的損害得不到應有的賠償,或者得不到及時賠償。同時,發生意外事故的風險對於道路運輸經營者有著直接的影響,在發生意外事故,對旅客或貨主進行損害賠償後,將對道路運輸經營者造成嚴重的不利影響,特別是如今道路運輸主體的多元化,部分承運人在發生重、特大事故後賠付能力不足,不僅乘客或貨主無法得到賠償,而且承運人也面臨倒閉的厄運,甚至造成突出的社會矛盾,增加社會的不穩定因素。為了保護道路運輸經營中各方當事人的合法權益,促進道路運輸業健康發展,從制度上化解社會矛盾,維護社會穩定,借鑒國內外經驗,特提出承運人責任保險制度,由道路運輸經營者投保承運人責任險。
2、從承運人責任保險的性質來看根據我國《保險法》的規定,強制保險只能由法律和行政法規規定。《道路運輸條例》第三十六條規定,客運經營者、危險貨物運輸經營者應當分別為旅客或危險貨物投保承運人責任險。由此可以看出,承運人責任保險是由《道路運輸條例》規定的一種強制保險,強制參投該保險的范圍為道路客運經營者和危險貨物運輸經營者。
3、從承運人責任的保險標的來看承運人責任保險的標的是運輸經營者在承運旅客或貨物的運輸過程中發生意外事故,致使旅客遭受人身傷亡和直接財產損失或者危險貨物遭受損失所應承擔的民事責任。當發生事故時,車上的乘客、駕駛員、駕駛員助手、跟車售票員、服務員、跟車導游等車上人員發生人身傷亡和財產損失時,都可以要求保險公司負責賠償。
4、從承運人責任險投保的時間來看承運人責任險雖然為法律規定的一項強制性規定,但其並不作為道路客運經營者的開業許可條件。由於道路客運經營的特殊性,開展道路客運經營必須依賴其擁有的經營工具(營運客車),因此客運經營者實際投保承運人責任險在其開業之後。只有客運經營者經縣級以上運管機構核准投入經營工具(營運客車)時,才必須按客車投保承運人責任險。在此時如果沒有按規定投保承運人責任險,縣級以上運管機構才能對其進行限期投保直至吊銷該經營者的道路運輸經營許可證。從以上可以看出,承運人責任險是按照《道路運輸條例》的強制性規定而產生的,其作用也已被限制在道路運輸經營的范圍內。所以承運人責任險從其開始就已經被限制在道路客運經營和危險貨物運輸經營的范圍內。

具體范圍:道路客運承運人責任險投保具體范圍僅限於《道路運輸條例》規定的道路客運經營者擁有的營運客車。非營運客車不得投保該險種。
1、對於私家車等非營運單位的客車不得投保承運人責任險。
2、對於道路客運經營者擁有的非營運客車,由於不為實際經營,因此也不得投保承運人責任險。
3、租賃客車不得投保承運人責任險。雖然有些省市的運管機構對租賃經營者核發了許可證,對客車也核發了道路運輸證,但由於其經營行為不屬於《道路運輸條例》的調整范疇,因此也不得投保承運人責任險。

Ⅳ 保險責任合同中約定保險公司們的責任期間180天的法律依據

保險合同必須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合民法》如以上這些法沒有就是格式合同中的霸王條款,你可以去法院申訴!

Ⅵ 關於意外傷害保險,有沒有相關法律進行規定是什麼法律

意外傷害險來,即意外傷害自保險,簡稱意外險,是以被保險人的身體作為保險標的,以被保險人因遭受意外傷害而造成的死亡、殘疾、醫療費用支出或暫時喪失勞動能力為給付保險金條件的保險。主要有個人意外傷害保險、團體意外傷害保險、航空意外傷害保險、旅遊意外傷害保險、住宿旅客意外傷害保險、出國人員意外傷害保險等險種。意外傷害保險也可以作為附加險附加於各種人身保險合同。

Ⅶ 僱主責任險保險主要依託的法律依據是如下哪些法律法規

目前來說僱主所依據的法律有:勞動法 工傷管理條例 工傷保險條例等

Ⅷ 工程一切險以及第三方責任險法律有沒有規定由誰購買如有具體是哪條

「建築工抄程一切險」承保各襲類民用、工業和公用事業建築工程項目,包括道路、水壩、橋梁、港埠等,在建造過程中因自然災害或意外事故而引起的一切損失。
「建築工程第三方責任險」是對因實施本工程而造成的財產(本工程除外)的損失或損害,或人員(業主和承包人雇員除外)的死亡或傷殘所負責任進行的保險。
目前在我國還沒有明確規定由誰購買保險的規定。可由發包方與施工方協商。一般情況下,「建築工程一切險」由發包方投保;「建築工程第三方責任險」由施工方投保。

Ⅸ 特種設備責任險 法律依據

第一條為了加強特種設備安全工作,預防特種設備事故,保障人身和財產安全,促進經濟社會發版展權,制定本法。

第二條特種設備的生產(包括設計、製造、安裝、改造、修理)、經營、使用、檢驗、檢測和特種設備安全的監督管理,適用本法。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熱點內容
廈門市思明區法律援助 發布:2025-10-02 20:15:36 瀏覽:805
司法考試緊張 發布:2025-10-02 20:11:12 瀏覽:819
阜南律師電話 發布:2025-10-02 20:04:36 瀏覽:700
機械租賃公司規章制度 發布:2025-10-02 19:59:22 瀏覽:149
法官的權利大 發布:2025-10-02 19:54:24 瀏覽:36
法院逝世 發布:2025-10-02 19:36:30 瀏覽:378
廣州獅嶺律師 發布:2025-10-02 19:36:19 瀏覽:156
刑法的根據 發布:2025-10-02 19:34:11 瀏覽:446
會計初級職稱經濟法教材目錄 發布:2025-10-02 19:29:01 瀏覽:675
新疆依法治疆心得體會 發布:2025-10-02 19:28:55 瀏覽:8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