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s法律效力
① 電子報關委託書怎麼弄
代理委託系統利用中國電子口岸身份識別設備,實現代理報關委託業務的信息化管理和電子簽名認證。通過該系統生成的格式化代理報關委託書/委託協議數據,作為電子隨附單據在通關無紙化報關單申報時一並向海關提交。
用戶需在互聯網環境下通過IE瀏覽器(推薦)輸入系統網址http://acd.chinaport.gov.cn/acd或登錄電子口岸執法系統進入:
在生成電子報關委託書/委託協議前,報關企業須通過該系統進行登記;
收發貨人與代理報關企業在系統中建立委託關系;
在報關前,生成電子報關委託書/委託協議;
填寫委託協議相關內容;
在取得委託協議編號後,即可用於報關。
(1)cas法律效力擴展閱讀
電子報關的常見申報方式有3種類型 :
1、終端申報方式:進出口貨物收、發貨人或其代理人使用聯接海關計算機系統的電腦終端錄入報關單內容,直接向海關發送報關單電子數據。
2、EDI申報方式:進出口貨物收、發貨人或其代理人在微機中安裝EDI申報系統,在該系統中錄入報關單內容,由計算機轉換成標准格式的數據報文向海關計算機系統發送報關單電子數據。
3、網上申報方式:進出口貨物收、發貨人或其代理人在微機中安裝「中國電子口岸」系統,登錄「中國電子口岸」網站,在「聯網申報」系統中錄入報關單內容,通過「中國電子口岸」向海關計算機系統發送報關單電子數據。
參考資料電子報關網路
② 體育糾紛途徑(調解,仲裁,體育行為內部解決,訴訟)之間的比較是什麼啊謝謝
隨著現代體育的迅速發展,體育(尤其是競技體育)已經成為一種獨立的社會活動和勞動領域,越來越多的人參與甚至專門從事體育活動,在體育組織管理和各種參與者之間形成了獨特的社會關系。現代競技體育呈現職業化、商業化趨勢,各種國際間比賽頻繁,競爭日益激烈,無論個人還是組織都投入對運動成績所蘊涵的巨大社會利益和經濟利益的追逐,各種競技關系日益復雜。由於當事人社會文化背景不同、法律體系的差異、社會環境的變化和履約狀態的變異,發生糾紛往往難以避免,因此,國際體育活動的繁榮不可避免地導致了體育糾紛數量的激增。
體育糾紛是體育發展的障礙。我國社會目前正處於深刻變革時期,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軌尚未完成,體育糾紛的解決手段不夠完善,競技體育的超常發展與社會配套條件不適應,矛盾十分突出。
及時有效地解決體育糾紛,不僅具體作用於矛盾的化解,而且有利於保護當事人權益,促進體育事業的健康穩定發展。當前,在我國改革開放所形成的巨大社會震盪和利益矛盾沖突日益明顯的情況下,各種法律糾紛增多,違法現象乘機而入,一些體育糾紛不能及時公正解決,已經造成對體育發展的影響和破壞。必須增強依法解決體育糾紛的權威性,拓寬體育權利保護的法律救治渠道,加大對體育違法現象的治理力度,建立起體育可持續發展所需要的良好秩序1。尤其是北京承辦2008年奧運會在即,我國需建立與國際接軌、能夠迅速、方便、經濟地解決的體育糾紛的機制,因此建立體育糾紛解決機制是我國將體育工作納入法制軌道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體育糾紛的概念和類型
體育糾紛,是指在體育活動中以及解決與體育相關的各種事物中,各種體育法律主體間發生的,以體育權利義務為內容的社會糾紛。
體育糾紛可分為以下幾類:一,涉及體育活動的商業性糾紛,如贊助、廣告、轉播權、知識產權引發的糾紛;二,體育組織與其成員之間的糾紛,如運動員合同、參賽資格、國籍等;三,有管理權的體育組織對其成員實行懲戒引發的糾紛,如興奮劑、禁賽、執照取消等。
由於體育糾紛的種類與性質復雜,不同的糾紛解決機制又各有其優缺點,所以體育糾紛解決相對於一般的糾紛解決更為復雜。
二、國際體育糾紛解決機制發展趨勢
通過對美國、英國、澳大利亞等西方國家體育糾紛救濟實踐進行分析,可以發現,雖然各國法律傳統、體育制度各不相同,但都出現了一些普遍的發展趨勢:一,體育糾紛救濟機制呈現多元發展的態勢,目前各國大都是採用體育行會的內部救濟與調解、仲裁、訴訟相結合的方式來解決體育糾紛;二,體育界對體育行會內部的糾紛處理機制的要求越來越高,當事人要求保證程序的公正與合法;第三,雖然體育界非常不情願,但體育訴訟的數量還是呈現增加的趨勢;第四,體育仲裁是當前最有效的體育糾紛解決方式。
三、體育訴訟與體育糾紛的「司法介入」
訴訟是傳統的糾紛解決機制。作為典型的決定性、規范性糾紛解決機制,訴訟在現代法制社會中具有最高的權威性。但訴訟不是解決糾紛的唯一辦法。隨著社會和體育事業的發展,近年來我國出現體育訴訟急劇上升的趨勢,為權利而斗爭,將體育糾紛訴諸法院,對於體育界人士來說已經不再陌生。有人認為,體育訴訟增多是人們權利意識增加、社會進步的表現。這種看法並非千真萬確,因為法院訴訟過於法律化、費用高昂並且耗時過長,對於時間非常珍貴的體育領域來說,有時用訴訟解決糾紛並不是最理想的方法,如在近年來在籃球運動員馬健與俱樂部的訴訟中,雖然最終得到司法判決,但馬健整個賽季都無法參賽,給自己造成巨大損失 。通過訴訟解決體育糾紛一般應該是最後的救濟手段,當當事人認為其他手段無法解決爭議,才求助司法救濟,而不是像現在這樣,被認為是唯一或最有效的手段。
同時,體育領域的「司法介入」問題也不容迴避。體育界和其他實行職業或行業自製的領域一樣,管理機構依據法律或自身章程行使管理職權的行為,司法機關有無介入的權力,如何提起訴訟,司法機關在多大范圍、何種程度上可能進行審查在法理上存在很大爭論,這一問題經歷了一個由忽略到重視,由法律語言不確定到肯定司法管轄權的發展過程。毫無疑問,對於體育糾紛,司法具有最終的裁決權。體育不可能脫離法律單獨存在,並非只有體育組織在體育問題上才有發言權,司法的介入,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體育內部章程、規則的不完善及體制上的漏洞。體育人士應開放頭腦,做好司法介入體育的應對,因為司法介入會給體育界帶來很多問題,小到國家法院推翻IOC有關興奮劑禁賽的決定,大到運動員可能利用某一國家法律阻卻國際賽會召開直到取得判決結果為止。
但由於體育的特殊性,一些國家和體育組織關於司法介入體育糾紛的原則是用盡內部救濟原則,即只有當事人尋求了體育行會內部的救濟之後,才能向法院提起訴訟,這一原則是多年來法院從一系列判例中總結出來的,任何人只有在遵循了其所屬的體育行會的內部有關程序之後,才能進入司法程序2。
在此所說的糾紛解決,指的都是民事糾紛,因為只有民事糾紛當事人才有處分的權利3。至於中國足壇「假球」、「黑哨」事件,則屬於刑事訴訟范疇,國家司法不會放棄追訴,一定會介入處理4。
四、ADR在解決體育糾紛中的優勢
ADR(Alternative Dispute Resolution),即「解決糾紛的替代辦法」,是對20世紀逐步發展起來的、各國普遍存在的、民事訴訟制度以外的非訴訟糾紛解決程序或機制的總稱。ADR的宗旨是為當事人提供一種在公平程序中通過對話和協商解決糾紛的渠道5。與訴訟程序不同的是,它們具有更大的靈活性,主要依靠當事人的自律,為當事人自治創造了更大空間。ADR在解決糾紛中甚至能夠起到優於訴訟程序的作用。ADR的基本方式有協商(談判)、調解和仲裁。
相對於訴訟,現代ADR在解決體育糾紛中有以下優點:一,能夠充分發揮作為中立調解人的專家在糾紛解決中的作用,在體育中有大量的裁決要依靠專家的經驗,如體育比賽中發生的傷害事件,加害人是否出於故意,是在規則的允許范圍內還是故意犯規,這些都是普通法官很難做出判斷的;二,以妥協、而不是對抗的方式解決糾紛,有利於維護需要長久維系的合作關系和人際關系,乃至維護共同體的凝聚力和社會的穩定;三,經過當事人理性的協商和妥協,能夠得到雙贏的結果;四,減少費用和時間,國際體育糾紛如果到了國際訴訟的程度,花費是巨大的,當事人通常要承擔巨額費用風險,而ADR的靈活性和地點的隨意性降低了費用和減少了時間,因此當事人大多願意以ADR方式解決糾紛。 我國應重視體育糾紛解決中的ADR利用,降低成本,兼顧效率與公平。
五、體育仲裁製度與國際體育仲裁院
一些國家先後建立了體育仲裁製度,國際體育仲裁院的作用也在不斷擴展。成立於1984年的國際體育仲裁院(CAS)為了保證自己的中立地位,於1994年從國際奧委會的直接領導下脫離出來,CAS在布羅曼坦案、羅斯案中都推翻了國際奧委會的裁定,維護了運動員的權利,成為解決國際體育糾紛,尤其是解決重大體育賽事中的糾紛的重要機構。IOC已於1994年要求所有參加奧運會的運動員都簽訂協議,遵守CAS的仲裁協議,而不尋求其他司法途徑。很多國際單項體育組織也與CAS簽訂了將其與成員之間的糾紛提交仲裁的條款。和一般仲裁一樣,國際體育仲裁也有自己的仲裁協議,但與一般仲裁不同的是,體育仲裁不僅局限在一般仲裁的財產性爭議方面,很多人身性爭議也在仲裁的范圍內,如參賽資格問題。從CAS出版的案例集可以發現,國際體育仲裁庭受理的案件范圍非常廣泛,包括運動員國籍、就業合同、電視轉播權、贊助商、執照以及大量的興奮劑違規爭議 。
六、體育糾紛的行業內部裁決機制
體育中大量糾紛是由體育行業內部解決的。目前,體育領域有處理許可權的有國際奧委會、國際單項體育組織、國家奧委會、各國單項體育組織等。體育組織內部設立的裁決機構,通常解決該組織與作為其會員的組織和在該組織注冊的運動員之間發生的糾紛。體育行會的管理權力的來源有三:通過國家法律授權的權力;政府委託的權力;通過契約形成的權力和通過「事實契約」形成的權力。行規(體育行會的章程規則)與國家法律既有聯系亦有區別,行規的效力來源主要源自於體育行會的自主性權力,在現代社會中,通過國家承認與保護,行規有可能獲得與國家法律一樣的強制力與約束力。
七、我國體育糾紛解決機制及存在問題分析
目前我國體育糾紛多採用自行和解、體育社團內部解決、行政部門調解和裁決、訴訟等機制解決,與社會和國際接軌的差距比較大,而且體育主管部門、仲裁機構及法院之間的管轄關系不明確。由於我國體育社團和行政部門的解決方式普遍缺少明確的法律依據,處理結果的法律效力和強制力不足;迄今為止,我國實際上還沒有設立專門的體育仲裁機構,也沒有專門的體育仲裁立法,僅僅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法》中有象徵性規定。我國體育行會內部的紀律處罰與糾紛處理機制存在較大的缺陷,從中國足球協會的有關糾紛解決辦法和近年來處理的一些糾紛案例來看,我國體育行業內部糾紛解決機制在許可權分配、審級設置、人員組成、聽證程序、裁決效力等方面都存在問題,為了保護當事人權利,必須健全我國體育行會內部紀律處罰與糾紛處理機制。
八、我國建立以體育仲裁製度為中心的多元化體育糾紛解決機制的設想
我國盡快開辟以體育仲裁為中心的多元化的糾紛解決機制。所謂多元化的糾紛解決機制,是指在各種糾紛解決方式協調地共同存在,所結成的一種功能互補的、滿足社會主體多樣需要的調節系統。具體如下:一,適當的行政裁決;二,必要的司法程序,司法介入既有合理性又有有限性,但鑒於目前我國體育領域丑惡現象現狀,我國體育糾紛司法救濟方式應當得到明晰和擴展;三,完善體育行業內部的爭議裁決機制,建立健全和不斷完善各全國單項體育協會的糾紛解決制度,在審級設置、人員組成、聽證程序、裁決效力等方面進行完善,切實保證符合公平、公正及效率原則;四,借鑒國際奧委會及一些國家的經驗,盡快建立簡便快捷、有鮮明特色並納入國家仲裁體系的體育仲裁製度,應建立「中國體育仲裁委員會」,該機構應當保證其民間性、中立性與技術性,本研究將對該機構的具體組成、職能許可權以及體育仲裁程序的具體內容進行設計,在此基礎上提出《中國體育仲裁委員會章程》與《體育仲裁委員會仲裁條例》草案;五、明確體育主管部門、仲裁機構及法院之間的管轄關系,確定法院的用盡內部救濟原則;六、2008年北京奧運會CAS將對比賽糾紛進行裁決,其仲裁條款與我國現行法律存在沖突,應盡早解決該問題。
③ 幫忙翻譯
62年體育仲裁法庭(CAS)
國際足聯承認獨立的體育仲裁法庭(CAS),總部在瑞士的洛桑(瑞士)來解決國際足聯之間的爭端,成員,聯合會,聯盟、俱樂部、球員,官員,授權代理人和球員的比賽代理商。
CAS代碼的規定的仲裁適用於運動有關的訴訟。主要運用CAS各種法規,國際足聯,此外,瑞士法律。
63年中科院管轄
通過對最後決定上訴國際足聯決定通過法律機構和反對但聯合會成員,應當向或聯盟CAS 21天內通知的決定的問題。
只能作追索權CAS在所有內部渠道已經疲憊不堪了。
CAS,然而,不辦理所產生的上訴。
(一)違反這項比賽的規則;
(B)的停賽四場比賽或者三個月(除了興奮劑的決定);
(C)上訴的決定對獨立及時制定規則下仲裁庭認可的協會或聯合會。
申訴沒有suspensive效果。 適當的國際足聯身體或,或者,CAS可以責令上訴有懸浮效果。
國際足聯有權上訴到任何內部CAS對最終的決定,並具有約束力doping-related決定通過聯合會會員或聯盟的條件下,Par.2 par.1以上。
世界反興奮劑機構(WADA)有權上訴到任何內部CAS對最終的決定,並具有約束力doping-related決定通過國際足聯聯合會會員或聯盟的條件下,Par.2 Par.1以上。
任何內部決定最終的決定,並具有約束力doping-related經過聯合會,聯盟成員或應立即送往國際足聯和世界反興奮劑機構通過身體所決定。時間允許國際足聯提出上訴,或世界反興奮劑機構開始按上
④ 法語中「案例」怎麼翻譯
案例: une affaire
----
Fei:
La jurisprudence 是判復決的結果,結論。制
Jurisprudence : Ensemble des arrêts et des jugements qu'ont ren les Cours et les Tribunaux pour la solution d'une situation juridique donnée.
你的那個翻譯是你的理解錯誤,你看一下那個「de」的位置。。(照片馬上就給你發!別生氣噢!嘿嘿)
樓主:案例,除了「cas」 以外(數學常用),不過,這個我想你肯定已經知道了。在法律(商業)上,書面上或口語,常用「une affaire de xxx"/"dans l'affaire de xxx"等等。。或者商業里,也可以用」projet", 廣告業里是"campagne"。。如果重點不在案上,而是在「例」上:那就是exemple嘍:prenons l'exemple de xxx
⑤ 那位高人可以給個解釋英國ACAS體制的網頁,有加分
一、勞動爭議處理體制
英國自1896年頒布《調解法》,就確立了政府在勞動爭議處理中的權力和地位。經過一百多年的歷史發展,英國已形成了一個較完備的處理勞動爭議的體系。它主要由勞資雙方自行處理,咨詢、調解、仲裁服務中心處理、以及司法系統處理三部分組成。
1、勞資雙方自行協商解決
在英國,許多大中企業都建立了較有效的勞動爭議內部處理機制。當雇員與僱主之間發生勞動爭議,如果該雇員已加入企業工會,則可由雇員本人或由企業工會代表其與僱主代表協商解決。如果工會認為該爭議涉及的問題帶有普遍性,則可以通過解體談判來解決。如果發生爭議的雇員沒有加入工會,則可就該爭議向企業主管人員反映,由主管人員調查,了解情況,協調解決糾紛。如果該主管人員解決不了,雇員可以向上一級主管人員申訴。
2、咨詢、調解、仲裁服務中心處理
咨詢、調解、仲裁服務中心(the Advisory, Conciliation and Arbitration Service)(簡稱ACAS)是1974年依照英國議會頒布的《就業保護法》的有關條款成立並獨立於政府、專門處理勞動爭議的一個社會性機構。受制於英國的就業部,帶有半官方性質。其總部下設協調部、目標部和執行部、執行部又設咨詢、調解、仲裁三個職能部門。另在東南地區、中部地區、北部地區、西北地區、西南地區、蘇格蘭、以及威爾士等七個地區設立了分部,還在多個城市設有辦事處。ACAS的宗旨是通過提供獨立和公正的服務,預防和解決勞動爭議,以建立和諧的產業關系。其具體職責是:
(1)預防和解決勞動爭議。當發生勞動爭議時,ACAS能幫助提供調解。調解是自願的,其主要通過協商使雙方達成協議。ACAS的調解員並無權強迫任何一方,也不得勸告或直接處理。但當事人雙方可以要求ACAS提供仲裁。獨立的仲裁員或仲裁委員會可以調查案情並作出裁決。如果爭議的雙方當事人要求獨立的第三人進行調解,ACAS也可以指定一個調解員。
(2)處理個人權利爭議。ACAS有法定責任處理個人的權利爭議,或者為產業法庭提供協助工作。ACAS處理的個人權利爭議主要包括不當解僱、同工同酬、傷殘、以及性別和種族歧視等爭議。當產業法庭收到一份申訴時,他們會將一份副件轉給ACAS。ACAS的調解官員會聯系雙方當事人,看他們是否需要提供幫助以解決糾紛。該調解官員會向雙方當事人解釋法庭的程序和案件所涉及的法律。
(3)提供信息和咨詢。ACAS建立了一個覆蓋全國的公開咨詢網路,涉及幾乎所有僱傭關系的問題,包括僱傭法規定的僱傭雙方的權利和義務、該服務向個人和機構免費開放。
(4)促進良好的合作關系。ACAS經常組織一些有關僱傭和產業關系論題的會議和研討,或者是涉及僱傭政策和相關程序的專題討論會。這些服務不同於前一項免費服務,它們是要收取費用的。
3、司法處理體系
英國的勞動司法體系自上而下共分為五級:1、歐洲法院(The European Court);2、上議院(The House of Lords);3、上訴法院(The Court of Appeal);4、勞工上訴法庭(Employment Appeal Tribunal);5、產業法庭(The Instrial Tribunal)。以下主要介紹後兩種。
(1)產業法庭
產業法庭是處理個人權利爭議的專業法庭。最早設立於1964年。主要審理不當解僱方面的爭議。其庭審具有非正規性的特點。法官不穿制服,也不戴假發,庭審氣氛較為寬松,但其審理的案件沒有判例效力,也沒有強制執行權。產業法庭設在全國的主要城市。目前全英國約有500名專職或兼職的產業法庭法官,他們必須具備出庭律師資格,由司法部部長任命。另由工會聯合會和產業聯合會推薦雇員代表和僱主代表各500名擔任產業法庭成員,他們由貿易和產業部任命,任期3年,可以連任。每個案件的審理均由三名人員組成審判庭。一名為產業法庭法官,另兩名為雇員方和僱主方的代表,其中產業法庭的法官為審判庭的主席。
(2)勞工上訴法庭
勞工上訴法庭由大法官指定的高等法院法官、上訴法院法官和女王指定的法官組成。另外還有精通勞動關系的專家和僱主和雇員雙方的代表。法庭的審判中心設在倫敦,但也可以在英國的任何地方開庭審理,只要有一名法官和其他二至四名成員就可以及時開庭。勞工上訴法庭專門負責審理產業法庭的上訴案。當事人對該法院判決不服的,還可以向上訴法院上訴。
二、勞動爭議處理程序
英國勞動爭議的處理按個人權利爭議和集體爭議的不同而有了不同的處理程序。
1、個人權利爭議的處理
當個人權利發生爭議時,雇員可以在本企業通過內部協商程序解決爭議。但實際上,大部分爭議都是通過ACAS解決的。而ACAS的程序又是在雇員向產業法庭起始後,由產業法庭轉送ACAS而開始的。當產業法庭收到個人權利爭議的起訴後,會將一份起訴書副本轉送到ACAS。ACAS處理個人爭議的程序是調解,他們會將案件分配給調解員,調解員有責任幫助爭議雙方在自願的基礎上解決爭議,從而避免法庭的開庭審理。個人調解是一種自願的、公正的、保密的、免費的程序,而且獨立於產業法庭。ACAS受理調解的個人權利爭議包括:不當解僱、同工同酬、性別和種族歧視、工資支付、工作時間等。當調解員收到詳細的申訴材料後,他們會主動與雙方當事人或他們的代表聯系,向他們解釋ACAS的作用並提出調解。如果雙方自願接受調解,調解員要協助他們達成協議解決糾紛。不過,調解的完全自願的,雙方有權拒絕調解。調解員的作用是以中立和獨立的方式幫助雙方,不能充當任何一方的代表。調解員還應向雙方解釋產業法庭的訴訟程序和相關法律,幫助雙方確立事實,澄清真相,以自願達成協議。調解員不得根據案件的是非曲折作出決定,也不得強迫雙方達成協議。調解員也可以將一方的情況或觀點轉達給另一方,但一方希望保密的話,則不得向另一方泄露。而且,未經當事人同意,調解員也不得把一方的有關情況作為證據。如果一個案件在法庭確定開庭日期前未經調解解決的,則應交由產業法庭進入司法程序來處理。
產業法庭服務部接到起訴後,首先要決定是否受理案件。對決定受理的案件要盡快通知雙方當事人和ACAS,還要組成法庭於6周內開庭審理。產業法庭審理的案件一般在6個月內結案,最長的在一年內結案。如果當事人對產業法庭的判決不服,可以在6周內向勞工上訴法庭上訴。如果對勞工上訴法庭的判決不服,可以向上訴法院上訴。對上訴法院的判決不服,可以向上議院繼續上訴。對上議院判決不服的,最終可以向設在盧森堡的歐洲法院上訴,但不服的內容應涉及歐盟的法律。
2、集體爭議的處理
集體爭議的處理程序與個人權利爭議的處理程序不同,它不涉及司法程序。當發生集體爭議時,有以下的處理程序:
(1)內部協商解決。當企業內部發生集體爭議時,由工會或僱主一方向對方提出協商解決的要求,另一方響應,雙方可就爭議的事項進行協商。如達成協議,協議的內容可寫入集體合同或僱傭合同中;達不成協議的,則進入下一程序解決。
(2)集體調解。
對於企業發生的集體爭議,ACAS可以提供調解或仲裁。調解申請可以由集體爭議的雙方即工會或僱主方分別或共同提出,也可以由ACAS主動向爭議雙方提出調解。ACAS的調解並不要求雙方事先達成調解協議,只要雙方有調解意願即可進行。調解是一個完全自願的程序,任何一方在任何時候都可以提出終止調解。集體調解由ACAS的調解員主持下進行,調解員的作用就是幫助爭議雙方通過協商解決他們之間的爭議。調解員要做到維持公正和獨立,要獲得雙方的信任,使雙方能夠達成相互理解,盡可能地為雙方解決爭議提出一些建設性意見,並為雙方提供有關的信息服務包括提供相關的法律規定。
ACAS的調解員處理集體爭議的第一步就是要找出雙方爭議的焦點是什麼?各方對爭議的態度又是什麼?在調查事實階段,調解員可以分別會見雙方當事人,也可以召開雙方共同參加的會議,雙方當事人可以面對面地解釋他們的立場和觀點。如果雙方能夠達成協議,則調解員會將雙方協商的結果以書面形式記錄下來,並由雙方簽字,形成最終的解決方案。調解達成的協議只在雙方當事人間生效。ACAS無權強迫任何一方履行協議。
ACAS的調解沒有時間的限制,只要雙方存在達成調解協議的可能,調解員就應當盡可能地提供幫助。
(3)仲裁
ACAS的仲裁只適用於集體爭議,個人權利爭議並不適用仲裁。當集體爭議雙方不能達成調解協議時,應當通過仲裁的方式解決爭議。
一般情況下,集體爭議仲裁由ACAS指定單個的仲裁員主持下進行,但在特殊情況下,ACAS也可以指定由仲裁委員會進行仲裁。仲裁委員會由一名主席和兩名分別代表僱主和工會的成員組成。雙方要求仲裁,應當提出書面申請,並提出事實理由和相關的證據。仲裁通常在ACAS的辦公地點開庭,但也可以在僱主或工會提供的地點開庭。仲裁正式開始前,要由雙方當事人簽署一份服從並執行仲裁裁決的保證書。仲裁裁決為終局裁決,仲裁員作出裁決後,當事人不得向法院提出起訴請求。
⑥ 橘子洲煙花
在兔子國,安全火葯、無煙火葯、無硫磺火葯、低溫火葯的等等,根本無法也無需「發明創造」,到現有公開免費的文獻庫中就能檢索到:目前人類合成的化學物質已近1000萬種,經常使用的也有七、八萬種。CAS號(CAS Registry Number或稱CAS Number, CAS Rn, CAS #),又稱CAS登錄號,是某種物質(化合物、高分子材料、生物序列(Biological sequences)、混合物或合金)的唯一的數字識別號碼。 美國化學會的下設組織化學文摘服務社(Chemical Abstracts Service, CAS)負責為每一種出現在文獻中的物質分配一個CAS號,其目的是為了避免化學物質有多種名稱的麻煩,使資料庫的檢索更為方便。如今幾乎所有的化學資料庫都允許用CAS號檢索。 到2005年12月25日,CAS已經登記了27,655,947種物質最新數據,並且還以每天4,000餘種的速度增加。從運載火箭、導彈的固體、液體、氣體推進劑、各種火工材料、冷焰火、所有的炸-葯,西方工業發達國家都已經開拓完全啦。
燃放煙花本質上就是在污染大自然環境。沒有「效果葯」,沒有添加硫磺,爆炸聲音就微弱,爆炸的火光就黯淡。要爆炸聲音大,就得添加效果葯,要爆炸明亮,就得添加效果葯。笛音效果的叫囂聲音,就是效果葯的作用,有毒的效果好,替代品本身還要產生二惡英。煙花比鞭炮污染更加嚴重,因為煙花最根本的特徵,就是有各種鮮明的焰色效果,就是各種顏色的持久閃光,這都是有色金屬、重金屬的效果葯的作用,除了污染有強烈的積累效應,不可抗拒的病理和毒理作用!!!!!!!!!!!!!!另外就是大量消耗國防戰略軍備必須的鈦金屬和鎂、鋁等等有色金屬,危害國家安全!!!!!!!!!!消弱國防戰略實力!!!!!!!!!!!!!!!! 所以,虛假宣傳無污染煙花、微小煙花無污染,都是騙人的把戲,你要他們不用效果葯試試看!!!!!!!!
創新,定義是具有絕對新穎性、具有絕對的原創性!!!!這些內容是否符合最基本的判斷標准?如果不符合,就是欺詐、欺騙、虛假宣傳。是欺騙D、欺騙國家,欺騙人民,應當依法追究法律、黨紀、政紀、學術、行政、社會影響責任。例如,最基本的禮花彈,點陣字元,禮花彈字元和圖案造型,盆花,無硫火工材料,無煙火工材料,冷煙花,各種基礎的火工材料,等等,都是國外的創新,十分成熟,早已公開,根本沒有*****「創新」的空間。不就是政府每年花納稅人一千五百萬元人民幣,拉動GDP,帶旺旅遊業,領導有政績,社會有熱鬧氣氛,外地的民眾來此地湊熱鬧。
至於參與的企業每年投入超過五百萬元,那可是他們幸辛苦苦掙來的血汗錢,你去問他們有何感想,能不能夠通過參與這項政府主辦的活動,增加人脈,產生廣告效果,增加市場競爭力,將花炮技術推向世界最高水平,你自己去作社會調查嘛。
企業要去燃放,得走關系,遞票子,態度要好。
那些維持秩序,保障安全,做後勤工作的,評委,統統都是有合法勞務費,五百萬元人民幣就是這樣一年的薪酬,有加班費,犒勞了各階層,尤其是體制內的一大批人,他們口頭上有怨言,你要他們不要錢,甘當自願者,行不行?當然不行啦。
我國西漢著名史學家、文學家司馬遷《史記》的第一百二十九章「貨殖列傳」:「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壤壤,皆為利往。」
外國人要想進入中國的市場,其中的一個手段是先在中國境內建立辦事處,然後就捐一大筆錢給政府管理的慈善機構,引來地方政府的領導接見,才當面談在中國開拓商業活動的事宜。
國內個人和企業,都將捐款作為一門子生意來經營。
所以,你所關注的這個社會活動,也是謀財的商業活動而已,
某些人不賺錢,搞得轟轟烈烈的圖個啥喲!!!!!!!
這還不是草民所能夠操辦的起來的大事和大生意。
⑦ 新型環保煙花爆竹是真的嗎、
在兔子國,安全火葯、無煙火葯、無硫磺火葯、低溫火葯的等等,根本無法也無需「發明創造」,到現有公開免費的文獻庫中就能檢索到:目前人類合成的化學物質已近1000萬種,經常使用的也有七、八萬種。CAS號(CAS Registry Number或稱CAS Number, CAS Rn, CAS #),又稱CAS登錄號,是某種物質(化合物、高分子材料、生物序列(Biological sequences)、混合物或合金)的唯一的數字識別號碼。 美國化學會的下設組織化學文摘服務社(Chemical Abstracts Service, CAS)負責為每一種出現在文獻中的物質分配一個CAS號,其目的是為了避免化學物質有多種名稱的麻煩,使資料庫的檢索更為方便。如今幾乎所有的化學資料庫都允許用CAS號檢索。 到2005年12月25日,CAS已經登記了27,655,947種物質最新數據,並且還以每天4,000餘種的速度增加。
從運載火箭、導彈的固體、液體、氣體推進劑、各種火工材料、冷焰火、所有的炸-葯,西方工業發達國家都已經開拓完全啦。
燃放煙花本質上就是在污染大自然環境。沒有「效果葯」,沒有添加硫磺,爆炸聲音就微弱,爆炸的火光就黯淡。要爆炸聲音大,就得添加效果葯,要爆炸明亮,就得添加效果葯。笛音效果的叫囂聲音,就是效果葯的作用,有毒的效果好,替代品本身還要產生二惡英。煙花比鞭炮污染更加嚴重,因為煙花最根本的特徵,就是有各種鮮明的焰色效果,就是各種顏色的持久閃光,這都是有色金屬、重金屬的效果葯的作用,除了污染有強烈的積累效應,不可抗拒的病理和毒理作用!!!!!!!!!!!!!!另外就是大量消耗國防戰略軍備必須的鈦金屬和鎂、鋁等等有色金屬,危害國家安全!!!!!!!!!!消弱國防戰略實力!!!!!!!!!!!!!!!! 所以,虛假宣傳無污染煙花、微小煙花無污染,都是騙人的把戲,你要他們不用效果葯試試看!!!!!!!!
創新,定義是具有絕對新穎性、具有絕對的原創性!!!!這些內容是否符合最基本的判斷標准?如果不符合,就是欺詐、欺騙、虛假宣傳。是欺騙D、欺騙國家,欺騙人民,應當依法追究法律、黨紀、政紀、學術、行政、社會影響責任。例如,最基本的禮花彈,點陣字元,禮花彈字元和圖案造型,盆花,無硫火工材料,無煙火工材料,冷煙花,各種基礎的火工材料,等等,都是國外的創新,十分成熟,早已公開,根本沒有*****「創新」的空間。
⑧ 中央政法委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多久提出來的
【內容提要】近年來,我國經濟實力大幅提高,民主法制建設取得新進展,人民生活顯著改善,社會大局總體穩定。但由於我國社會正處於社會轉型期,社會結構、組織形式、利益格局的深刻變化也使我國社會呈現人民內部矛盾凸顯、刑事犯罪高發、糾紛類型多樣化等特點。尤其是因貧富差距、城鄉差距、分配不公、社會保障、勞動就業等問題引發的多樣化、群體化、對抗性、敏感性的矛盾糾紛不斷增多,處理難度大。新形勢提出新挑戰,新問題產生新任務。如何服務於改革開放、社會穩定的大局,如何提高我們化解矛盾糾紛的能力,是當前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因此,建立與完善一整套合理有效的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顯得尤為重要。【關鍵詞】構建完善糾紛解決機制近年來,伴隨著我國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經濟體制變革不斷深化、社會利益格局不斷調整,社會矛盾糾紛處於高發時期,且呈現出糾紛主體多元化、利益訴求復雜化、糾紛類型多樣化等特點,對現有的社會矛盾糾紛解決機制提出了新的挑戰。應對社會矛盾糾紛多元化的發展趨勢,加快構建和完善多元化的糾紛解決機制,整合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等多種社會資源,綜合運用調解、仲裁、訴訟等多種方式和手段,形成功能互補、程序銜接的矛盾糾紛有效化解體系,為社會主體和糾紛當事人提供符合他們利益偏好的、可供選擇的糾紛解決途徑,從而能及時有效地化解矛盾糾紛,維護社會穩定,這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需要研究和解決的一項重要課題,本文將從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的內涵、構建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的現實意義、基本思路、具體措施等幾個方面進行探討和分析。一、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概述。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是與傳統的「一元化」化解矛盾的方式方法相比較而言的。簡單地說,就是由於當前矛盾糾紛主體的多元化、類型的多元化、訴求的多元化,化解矛盾糾紛的思路、方法、措施、途徑等也應多元化。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是指在一個社會中,訴訟和非訴訟糾紛解決方式各以其特定的功能和特點,結成一種互補的、滿足社會主體多樣需求的程序體系和動態的運作調整系統。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訴訟的方式,一類是訴訟以外的方式,也即所謂的ADR。ADR是英文AlternativeDisputeResolution的縮寫,其意為「替代性(或選擇性)糾紛解決方式」,最初是指20世紀逐步發展起來的各種訴訟外糾紛解決方式,現已引申為對世界各國普遍存在著的、訴訟制度以外的非訴訟糾紛解決程序或機制的總稱。目前,在各國司法實踐中廣為使用的不經過正式的審判程序而解決糾紛的替代性爭議解決方式主要有仲裁、調解、談判、案件評估(casevaluation)、法院微型審判(mini-trial)、早期中立評估(earlyneutralevaluation)、由法官主持的和解會議()等。這一概念既可以根據字面意義譯為「替代性糾紛解決方式」,亦可根據其實質意義譯為譯為「審判外(訴訟外或判決外)糾紛解決方式」或「非訴訟糾紛解決程序」、「法院外糾紛解決方式」等。[1]當代國際比較法學家將ADR的共同性特徵概括為以下幾個基本要素:第一,程序上的非正式性(簡易性和靈活性);第二,糾紛解決基準上的非法律化。即無需嚴格適用實體法規定,在法律規定的基本原則框架內,可以有較大的靈活運用和交易的空間;第三,從糾紛解決主體角度,ADR具有非職業化特徵,可以使糾紛解決脫離職業法律家的壟斷;第四,形式的民間化或多樣化,其中民間性ADR占據了絕大多數;第五,從糾紛解決者與當事人之間的關系看,包括仲裁在內的ADR的構造是水平式(horizontal)的或平等的。中立第三人並不是行使司法職權的裁判者(法官),當事人的處分權和合意較之訴訟具有更重要的決定意義,因而被稱之為更徹底的新當事人主義;第六,糾紛解決過程和結果的互利性和平和性(非對抗性)。[2]在這個意義上,我國的人民調解及其他非訴訟糾紛解決方式,都符合這些基本特徵,可以被涵蓋在ADR的范疇之內,盡管它們都保持著各自的特殊性。目前,我國已經初步形成了一套有中國特色的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具體體現為以訴訟為核心,各種非訴訟方式為補充的相互配合、相互銜接,綜合運用政治、經濟、法律、行政、教育等多種手段來協調處理社會矛盾糾紛。[3]我國的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也可以分為訴訟和非訴訟兩類方式,訴訟方式即法院判決,非訴訟方式包括調解(人民調解、司法調解、行政調解)、當事人和解、行政裁決、行政復議、仲裁、信訪等。二、構建大調解相銜接的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的現實意義。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提出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戰略任務。和諧社會不是沒有矛盾的社會,而是社會矛盾糾紛得到及時妥善化解、人民權益得到及時有效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得到及時有力弘揚的社會。及時妥善化解社會矛盾糾紛,就必須建立一套科學有效的矛盾糾紛解決機制。當前,由於沖突的性質、形式、對抗程度不同,解決糾紛的手段、方式也必然是多樣的。建立和完善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對維護社會穩定,構建和諧社會具有重要意義。一是有利於構建和諧有序的社會格局。發展是第一要務,穩定是第一責任,要確保各項事業有新格局、新水平、新發展,必須有一個安定和諧的社會環境。而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仍然是人民內部矛盾凸顯、刑事犯罪高發的時期,影響社會穩定的因素仍然大量存在。特別是隨著經濟體制、社會結構、利益格局、思想觀念的深刻變革,有些矛盾糾紛跨地區、跨行業,跨部門,突發性強,發現和控制難度大,靠單一渠道解決社會矛盾糾紛已不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司法干預社會矛盾糾紛是非常重要的手段,但對某些矛盾糾紛不是最佳的手段,因為司法的職能是裁判爭端,不具有直接分配社會資源的職能,許多利益調整的矛盾糾紛需要運用行政的、經濟的方法實施綜合調控,不易進入司法程序。同時司法資源是有限的。如果群眾遇到糾紛都走訴訟這一獨木橋,必然會導致一些原本可以通過平和方式解決的矛盾更趨對立,最終影響社會和諧。積極探索建立人民調解、司法調解、行政調解有效銜接、協調運作的多元化解決糾紛機制,綜合利用法律、政策、經濟、行政等手段,運用教育、協商、疏導等方法,深入開展矛盾糾紛預防化解工作,提高調處效能,有力地促進社會和諧穩定。二是符合保障民生、人民利益至上的執政目標。人民法院將有限的審判資源用於解決重大疑難的社會矛盾糾紛,對一般的民間糾紛倡導採取多元化的解決方式化解在訴前、解決在訴外,是緩解審判壓力、成功化解矛盾的有效途徑。實踐證明,人民調解、行政調解是司法審判的重要基礎,通過協商解決糾紛,可以使當事人的意思自治和處分權得到的尊重,可以更好地維系家庭溫情、鄰里禮讓、交易誠信,可以地增強社會寬容和社會責任。人民調解、行政調解所具有的增強凝聚力、傳承道德價值和協調法律與公序良俗的特殊作用,是法院判決所不能替代的。對於當事人來講,有事就打官司不是法律意識強的表現;對於法院來講,不是受理的案件越多越體現政績。發揮多元調解化解社會矛盾糾紛的優勢,把大量矛盾糾紛化解在訴外,完全符合人民群眾的新要求、新期待,符合人民利益至上的具體要求。三是有利於促進平安創建活動的不斷發展。新的形勢和任務,要求各相關部門必須加強協作配合,全面發揮社會控製作用,共同構築資源配置合理、機制運轉高效的社會矛盾解決體系,為不同類型的社會矛盾提供相應的解決渠道。不斷創新調解理念、調解手段和調解方法,推動完善以「以黨委統一領導、各相關部門組織聯動、法院積極主導、訴求渠道暢通、信息資源共享、基層群眾受益」為核心內容的多元化解決糾紛機制,從源頭上預防、疏導、分流社會矛盾,深化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有利於及時消除各種影響社會發展的不穩定、不和諧因素,特別是通過協商、和解的方式解決各類矛盾糾紛,有助於協調統一各方利益,加強團結合作,把人心凝聚到謀發展、幹事業上,為經濟社會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三、充分發揮大調解相銜接的多元化糾紛解決機製作用的基本思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一個不斷化解社會矛盾的持續過程。一個趨於和諧的社會、一個成熟的法治社會,國家應當為不同類型的社會糾紛提供相應的解決渠道。每一種糾紛解決方式應當佔有自己的位置,發揮各自的作用,並且相互補充、相互協調。每一個具體的矛盾糾紛,都應當有不同的訴求表達渠道和化解方式。建立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就是要明確各種糾紛解決方式在社會矛盾糾紛解決工作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形成既充分發揮每一種糾紛解決方式的特點和優勢,又能夠相互銜接配合、相互補充的滿足社會主體多樣需求的社會矛盾糾紛解決模式。發揮多元糾紛解決機制大調解的作用,基礎在於司法調解、行政調解、人民調解的建立和加強,根本在於訴調一體化對接,完善以人民調解為基礎、行政調解為中心,訴訟調解為主導、司法審判為保障的多元化的矛盾糾紛解決機制,把民間調解發揚光大,把行政調解發揮到位,把法院調解貫徹始終,最大限度地將各種消極因素轉化為積極因素,實現調解效果的最大化。(一)加強人民調解,打牢基礎建設。多元糾紛解決機制,人民調解是基礎,是第一道防線,必須在加強人民調解上下功夫,要發揮人民調解在矛盾糾紛調解工作體系中的基礎作用。要大力拓展人民調解工作領域,在繼續做好婚姻、家庭、鄰里、房屋宅基地、生產經營、損害賠償等常見性、多發性糾紛調解的同時,積極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新任務新要求,積極參與土地承包、環境保護、勞動爭議、醫患糾紛、征地拆遷、等社會熱點、難點糾紛的調解。要切實強化人民調解矛盾糾紛預防、法制宣傳教育功能,努力提高調解質量,加強調解組織網路建設。在各單位、各社區(鄉鎮)、各行政村都建立起人民調解組織,配備人民調解員,及時吸收一些德高望重、有群眾威信的人員參加,優化民調組織結構。基層法院應設立專門的訴前調解機構,配備調解經驗豐富、審判理論水平較高的法官,同時聘請有威望、調解經驗豐富的街道司法所長、街道社區推薦的司法協理員為特邀調解員,還應從司法所長、發揮作用好的司法協理員中聘請司法聯絡員,協助法院調解案件,或受法院委託獨立主持調解法院所受理的案件。要加大對人民調解工作的投入力度,落實人民調解工作經費,提高人民調解員的待遇,並將經濟補貼與工作業績考核掛鉤,最大限度地調動他們的工作積極性。人民法院要充分發揮在「四位一體」大調解中的主導作用,與司法行政機關密切協作,結合具體案件,通過系統授課、專題講座、答疑釋惑、協助調解等方式,加強對人民調解工作的業務指導和人民調解員的業務培訓,提高人民調解員的業務素質,增強人民調解工作化解社會矛盾糾紛的能力,確保人民調解員在化解社會矛盾中發揮得早、化解得了、控製得住、處置得好,真正發揮「第一道防線」作用。(二)強化行政調解,調配救濟資源。要強化行政機關解決糾紛的職責。目前的社會矛盾糾紛有相當數量是行政性糾紛,行政機關也承擔著行政復議、行政調解、行政裁決等解決糾紛的職責。行政機關在糾紛解決中具有專業性、綜合性、高效性的特有優勢,同時,行政機關掌握著其他糾紛解決主體不具備的行政裁量權和社會資源,在糾紛解決過程中可以通過不同的資源調配,實現糾紛有效解決。糾紛解決與權利救濟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救濟是指當權利的實現出現障礙時,需要對其提供一種救濟和幫助。救濟包括公力救濟、社會救濟和私力救濟。就公力救濟和社會救濟而言,政府部門的公力救濟和行業協會等的社會救濟,都是十分重要的,但現實情況卻是有差距的,還有很大的實踐探索和改革發展的空間。必須更新觀念,樹立多元化糾紛解決的理念,設立專門的工作機構,制定和完善糾紛解決規則和工作職責,及時處理相關糾紛。在行政調解中積極倡導「以和為貴」、合作、自治等價值理念,引導採用平和方式解決糾紛,降低糾紛的對抗程度,避免糾紛的升級,增加社會的和諧度。(三)建立聯席制度,搞好訴調對接。建立「三項制度」,搭建司法調解、人民調解、行政調解一體化的平台。一是建立聯席會議制度。要建立調解聯席會議制度,法院、司法行政機關或行政機關參加,組織特邀調解員代表、民事調解指導員等相關人員參加,定期召開例會,相互通報糾紛發生、解決情況,交流、研究化解糾紛的法。二是建立考評管理制度。各基層司法所要把加強人民調解工作作為一項重要任務來抓,切實加強對人民調解日常工作的考評和管理,規范人民調解業務台帳、調解文書和工作檔案,落實各項規章制度,定期組織考核評比,確保人民調解工作依法規范運行,以科學有效的管理促進人民調解工作健康發展,激發廣大人民調解員的工作熱情,努力把矛盾化解在基層、化解在萌芽。三是建立信息共享制度。法院要與人民調解組織、仲裁機構、行政部門建立定期聯絡制度,建立「裁判案例資源共享」機制,全面發揮懲治、教育、保護、預防的司法職能。司法行政機關要將每月納入人民調解組織調解的民事糾紛的數量、類型、進展情況和處理結果形成統計報表,抄送法院,法院應將每月受理的經過人民調解的案件情況、發生法定事由被確定為無效或變更、撤銷的調解協議情況形成統計報表,反饋給司法行政機關。四、推動和完善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的具體措施。推動和完善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使其相互協調,又充分發揮各自作用,是一項需要多方協作、不斷完善的社會系統工程。要堅持黨委領導,法院主導地位,加強聯系協調,互相支持配合,努力構築多元糾紛解決機制的新格局。一是堅持黨委領導,把握正確方向。推動和完善多元糾紛解決機制工作,必須堅持黨的領導,整合各種資源和優勢,多方協作,形成合力。把完善多元糾紛解決機制納入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目標,堅持與深化平安創建緊密結合起來,建立長效工作機制。要加大檢查督導力度,加強對人民法院與調解組織之間的工作指導、調度和協調,確保各項工作制度配套、措施具體、成績顯著,各綜治部門積極主動地預防和化解矛盾,尤其要超前處置好群體性和突發性事件,防止矛盾上交或外推,切實維護社會穩定,各相關部門要深化調查研究,加強對社會矛盾糾紛的分析和研判,圍繞多元糾紛解決機制,積極向黨委、政府建言獻策,為社會管理宏觀決策提供科學的依據。二是暢通訴求渠道,凝聚多元合力。暢通訴求渠道是推動和完善多元解決糾紛的前提。充分調動成員單位和社會各方面的資源,納入到社會控制的大系統中發揮作用,構成配置合理、運轉高效的多元化社會矛盾糾紛解決機制。各行政機關和基層組織要根據在多元糾紛解決機制中的地位和職責,堅持做到既不越位、不錯位、又不推諉、不迴避,充分發揮主動高效的作用,及時有效化解矛盾糾紛。法院及其派出法庭,要進一步健全完善簡單民事案件先行調解和委託調解機制,支持人民調解組織參與訴前調解,將人民調解融入訴訟渠道。在審理涉及人民調解協議的民事案件時,要依法確認人民調解協議的法律效力,提高人民調解協議的公信力,維護人民調解工作的嚴肅性。要努力探索指導人民調解委員會、行業調解協會工作的新途徑,加強與司法行政部門、行政機關之間的溝通與協調,逐步建立健全人民調解、行政調解與司法調解相互銜接配合的有效機制。司法行政機關要按照「調防結合、以防為主、多種手段、協同作戰」的方針,依法履行指導人民調解工作的法定職責;要堅持深入基層、深入群眾,認真研究解決新形勢下人民調解工作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進一步建立完善因人預防、因地預防、因事預防、因時預防等預防制度,做好民間糾紛的預測和防範,加大調處工作力度,能調則調、宜調則調,使矛盾糾紛消化在基層,消滅在萌芽狀態,盡量少一些「對簿公堂」,為法院審判工作「減壓」。努力消除人民調解工作的盲區和死角,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根據不同地區、不同行業、不同層次人民調解組織的不同情況,實行區別對待,實施分類指導,不斷提高工作的科學性、主動性和預見性。充分發揮人民陪審員和律師的作用,挖掘多元化解決糾紛的資源。人民陪審員來自基層,既了解法院審判工作,又熟悉社情民俗、貼近人民群眾,具有廣泛的代表性,調解易於被當事人所接受。要調動人民陪審員參與調解的積極性,確保實現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的雙贏。發揮律師具備專業知識和處理社會糾紛的經驗的優勢,積極探索律師積極主動參與矛盾糾紛調解的激勵機制,促使當事人在法律的框架內自治解決。工會、婦聯等組織既要依職權主動解決勞動爭議、婚姻家庭等糾紛,又要積極協助法院做好疏導工作,勞動、國土、環保、衛生、工商等行政執法部門要在履行自身調處糾紛職能的同時,為法院審理相關案件提供符合專業特點的參考意見,為和諧解決矛盾創造有利的條件。三是提升司法權威,增強司法水平。司法是最規范、最權威的糾紛解決手段,司法審判是糾紛解決的最後一道關口,人民法院作為解決糾紛的最主要力量,要通過公正、高效、權威的司法實踐,全面落實「公正司法、一心為民」指針,堅持「以人為本」理念,深化改革創新,優化審判職權,加強司法能力建設,積極開展司法救助,確保立案及時、裁判公正、執行有力,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司法需求。要自覺踐行公正與效率主題,落實司法公開制度,完善監督制約機制,提高審判質量效率,最大限度地發揮司法資源優勢,最大可能地減輕當事人訟累,最低成本地實現司法公正。要在多元糾紛解決機制的大范疇內,堅持「調解優先、調判結合」的民事司法原則,不斷強化多元、和諧的理念,在訴前、訴中和訴後的全過程,充分運用調解、和解、協調等各種「軟性」司法手段,化解矛盾紛爭,平衡利益沖突,達到案結事了、定分止爭的司法目的,四是加大宣傳力度,營造良好環境。完善多元糾紛解決機制,必須調動社會各界和廣大群眾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努力形成人人有責、人人參與、人人共享的生動局面。各相關部門要把維護社會秩序、保障群眾權益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弘揚「和為貴」的優良傳統,積極引導社會改變「解決糾紛就是到法院打官司」的觀念,綜合運用法律、政策、經濟、行政等各種手段和教育、協商、疏導等法,釋放群眾情緒,理順社會矛盾,防止出現因糾紛而結「世仇」的現象。要加強宣傳力度,加大對民調、協商等非訴訟解決糾紛方式的宣傳、引導和監督,讓群眾充分了解、自覺認同多元糾紛解決機制,主動去選擇高效、便捷、低成本的方式解決矛盾,化解糾紛。
⑨ HS編碼和CAS號
一般原產地證不管是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出的還是貿易促會出的,都是一樣的欄目,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H。S CODE每一種商品一個,規格不一樣的算是同一種。
⑩ 押金可以退還嗎
在沒有違反約定的前提下是可以退的。
如果租賃合同沒有明確押金的性質或規則,則押金作為租賃預付款處理,無論如何都要返還的。除合同另有約定外,房東應於租賃關系消除且租客遷空、點清並付清所有應付費用後的當天將租房押金全額無息退還租客。
(10)cas法律效力擴展閱讀:
租房期間有財產損失可以相應扣除押金,押金在扣除財物損失後應該退還。在沒有明確約定押金性質的情況下,押金的作用是為房屋及屋內財產設定的一個擔保,租賃期間如造成出租人房屋及室內設施的財產損失則從押金里扣除。
押金是擔保物權的一種,具體的講是質押擔保的一種特殊形式,即為了擔保債務的履行,債務人或者第三人將一定數額的金錢或者等價物移交債權人佔有,在債務人不履行合同的債務的時候,債權人可從押金中優先受償。
目前,我國現行法律對於押金尚無明確的法律規定,依據法律沒有強制性規定即為合法的法律原則,應當允許當事人在經濟活動中採取約定給付一定數額的押金這種擔保方式。押金擔保,在本質上屬於質押的范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