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安全生產責任追究法律依據

安全生產責任追究法律依據

發布時間: 2021-02-06 17:43:01

⑴ 新《安全生產法》規定,國家實行責任追究制度.正確嗎

規定了,國家實行生產安全事故責任追究制度,生產經營活動中發生安全事故,其直接原因是多種多樣的,但造成這些直接原因的原因,即事故的間接原因,則大多是因為違反安全生產的法律、法規、標准和有關技術規程、規范等人為原因造成的。

⑵ 安全生產違法行為法律責任方式有哪幾種,各自的定義

安全生產法的法律責任方式有三種:

1、民事責任,因違法生產造成人身損害賠償的,承擔民事責任;

2、行政責任,未按照安全生產法及其他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進行生產造成人身、財產損失的,安全主管部門將會對單位及主管人員進行行政處罰;

3、刑事責任,因違規生產造成重大事故的,將會追究責任人的刑事責任。

(2)安全生產責任追究法律依據擴展閱讀:

相關條例

根據《安全生產法》規定:

第五十三條 因生產安全事故受到損害的從業人員,除依法享有工傷保險外,依照有關民事法律尚有獲得賠償的權利的,有權向本單位提出賠償要求。

第十七條 生產經營單位應當具備本法和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家標准或者行業標准規定的安全生產條件;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的,不得從事生產經營活動。

第八十七條 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的工作人員,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給予降級或者撤職的處分;構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關規定追究刑事責任:

(一)對不符合法定安全生產條件的涉及安全生產的事項予以批准或者驗收通過的;

(二)發現未依法取得批准、驗收的單位擅自從事有關活動或者接到舉報後不予取締或者不依法予以處理的;

(三)對已經依法取得批準的單位不履行監督管理職責,發現其不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而不撤銷原批准或者發現安全生產違法行為不予查處的;

(四)在監督檢查中發現重大事故隱患,不依法及時處理的。

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的工作人員有前款規定以外的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行為的,依法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關規定追究刑事責任。

第八十九條 承擔安全評價、認證、檢測、檢驗工作的機構,出具虛假證明的,沒收違法所得;違法所得在十萬元以上的,並處違法所得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或者違法所得不足十萬元的,單處或者並處十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的罰款;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二萬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的罰款;給他人造成損害的,與生產經營單位承擔連帶賠償責任;構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關規定追究刑事責任。

第九十二條 生產經營單位的主要負責人未履行本法規定的安全生產管理職責,導致發生生產安全事故的,由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依照下列規定處以罰款:

(一)發生一般事故的,處上一年年收入百分之三十的罰款;

(二)發生較大事故的,處上一年年收入百分之四十的罰款;

(三)發生重大事故的,處上一年年收入百分之六十的罰款;

(四)發生特別重大事故的,處上一年年收入百分之八十的罰款。

⑶ 「安全生產責任制」是哪部法律規定的

安全生產責任制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 》規定的。

⑷ 安全生產的法律法規有哪些

主要內抄容包括:《安全生產襲法》應用、安全生產行政法規應用、安全生產部門規章應用、《礦產資源法》和《煤炭法》應用、《礦山安全法》應用、《勞動法》和《勞動合同法》應用、《煤礦安全監察條例》和《職業病防治法》應用、《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和《工傷保險條例》應用、《特種作業人員安全技術培訓考核管理辦法》和《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應用。
本書將安全生產法律、法規知識和與礦山企業密切相關的安全生產法律、法規內容緊密結合,以工學深度融合、任務驅動、行動導向為工作思路,提煉出礦山企業典型的事故案例,以這些案例的分析作為工作任務和載體,並圍繞這些工作任務和載體來介紹安全生產法律、法規知識及其應用,體現了基於工作過程系統化的高職教育特色,強調學與做的統一,注重實務。本書取材新穎,內容豐富全面,能夠給讀者的學習和工作帶來真正有效的幫助。本書既是高職安全技術管理專業的骨幹課程教材,也是對煤礦安全技術管理和安全生產監督管理人員等有實用價值的學慣用書。

⑸ 安全生產法律的形式中什麼法律在追究安全

《安全生產法》於2002年6月29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八次會議回通過,於2002年6月29日中華人民答共和國主席令第七十號公布,自2002年11月1日起施行。 根據2014年8月31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的決定修正,新《安全生產法》 自2014年12月1日起施行。

新《安全生產法》總則第十四條明確規定:國家實行生產安全事故責任追究制度,依照本法和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追究生產安全事故責任人員的法律責任。

根據你的題意,你未闡明適用的對象和范圍,僅簡單的表述國家實行責任追究制度,不能明確判定是否正確。按照新《安全生產法》的規定,需確認是國家實行生產安全事故責任追究制度,而不是簡單的責任追究制度。

⑹ 對安全生產違法行為的責任追究有哪些處理

《安全生產法》對安全生產違法行為設定的法律責任是給予行政降級、撤內職等行政處分容;構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關規定追究刑事責任。
民事賠償的強制執行《安全生產法》根據民事違法行為的主體、內容的不同,將民事賠償具體分為連帶賠償和事故損害賠償並分別作出了規定。
【博安網-安全生產雲培訓】提示你:連帶賠償這是指兩個以上生產經營單位或者社會組織對他們的共同民事違法行為所應承擔的共同賠償責任。
(1)承擔安全評價、認證、檢測、檢驗工作的中介服務機構出具虛假證明給他人造成損害的,與生產經營單位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2)生產經營單位將生產經營項目、場所、設備發包或者出租給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或者相應資質的單位或者個人,導致發生生產安全事故給他人造成損害的,與承包方、承租方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事故損害賠償事故損害賠償專指因生產經營單位的過錯,即安全生產違法行為而導致生產安全事故,造成人員傷亡、他人財產損失所應承擔的賠償責任。
民事賠償的強制執行《安全生產法》為了保護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的合法民事權益,專門對有關民事賠償問題規定了強制執行措施。

⑺ 國家實行什麼制度,依照安全生產發和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追究生產安全事故責任人

安全事故責任追究制度,就是依照安全生產法和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追究生產安全事故責任人員的法律責任的一種制度。
一、國家實行生產安全事故責任追究制度
生產經營活動中發生安全事故,其直接原因是多種多樣的,但造成這些直接原因的原因,即事故的間接原因,則大多是因為違反安全生產的法律、法規、標准和有關技術規程、規范等人為因素造成的。如生產經營活動的作業場所不符合保證安全生產的規定;設施、設備、工具、器材不符合安全標准,存在缺陷;未按規定配備安全防護用品;未對職工進行安全教育培訓,職工缺乏安全生產知識;勞動組織不合理;管理人員違章指揮;職工違章冒險作業等。鑒於生產安全事故對國家和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造成的損失,對因人為原因造成的責任事故,必須依法追究責任者的法律責任,以示警戒和教育。為此,安全生產法明確規定,對生產安全事故實行責任追究制度。
二、對生產安全事故責任者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依照安全生產法和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對生產安全事故的責任者,由有關主管機關依法追究其行政責任;構成犯罪的,由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其刑事責任。
1.「行政責任」,是指有違反有關行政管理的法律、法規的規定,但尚未構成犯罪的行為所依法應當承擔的法律後果。行政責任一般分為兩類,即行政處分和行政處罰。
「行政處分」是對國家工作人員及由國家機關委派到企業事業單位任職的人員的違法行為,由所在單位或者其上級主管機關所給予的一種制裁性處理。按照行政監察法及國務院的有關規定,行政處分的種類包括警告、記過、降級、降職、撤職、開除等。
「行政處罰」,是對有行政違法行為的單位或個人給予的行政制裁。按照行政處罰法的規定,行政處罰的種類包括警告、罰款、沒收財物、責令停止生產或停業營業、吊銷營業執照等。
依照安全生產法第七十三條和第七十四條的規定,在對生產安全事故的調查處理中,必須實事求是地查明事故的性質和責任。對確定為責任事故的,既要查清事故單位責任者的責任,也要查清對安全生產負有監督管理職責的有關部門是否有違法審批或不依法履行監督管理職責的責任。對尚未構成犯罪的事故責任者,按照安全生產法「法律責任」一章中的有關規定,根據不同情節,分別給予包括降級、撤職、開除等在內的行政處分,或給予罰款等行政處罰。

⑻ 安全生產責任制是哪個法律規定的

安全生產責任制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 》規定的。
1.生產經營單位的安全生產管理責任主要包括制度管理責任、人員管理責任、現場管理責任、事故報告責任和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安全生產責任。
2.生產經營單位要依據法律法規、國家標准和行業標准,制定涵蓋生產經營全過程和全體從業人員的安全生產管理制度。主要包括:
(一)安全生產會議制度;
(二)安全生產投入及安全生產費用提取和使用制度;
(三)安全生產教育培訓制度;
(四)安全生產檢查制度;
(五)安全生產責任制考核、獎懲和責任追究制度;
(六)操作規程及崗位標准化管理制度;
(七)安全生產事故隱患排查治理制度;
(八)重大危險源檢測、監控、管理制度;
(九)勞動防護用品配備和管理制度;
(十)安全設施、設備管理和檢修、維護制度;
(十一)新建、改建、擴建項目工程「三同時」制度;
(十二)特種作業人員管理制度;
(十三)生產安全事故報告、應急救援、調查處理、檔案管理制度;
(十四)其他符合本行業、本單位生產特點的安全生產管理制度。
3.生產經營單位要教育督促從業人員遵守安全生產法律法規、規程標准
和安全技術措施,組織從業人員參加安全生產教育培訓,確保從業人員培訓合格後上崗作業。杜絕違章指揮、違章操作和違反勞動紀律行為。
4.生產經營單位要加強重大危險源管理,建立重大危險源安全運行檔案,依法進行重大危險源申報、評估和定期檢測檢驗,採取切實可行的安全措施,加強對重大危險源的監控和對有關設備設施的安全管理。
5.生產經營單位要定期開展安全檢查,根據安全生產的重點環節,及時排查治理事故隱患;暫時難以整改的,要制定整改計劃,落實整改措施,限期整改。每次安全檢查的內容、結果、整改情況要記入台帳,並由檢查人員、復查人員簽字。
6.生產經營單位的生產區、生活區、儲存區之間要保持規定的安全距離。生產、經營、儲存、使用危險物品的車間、商店和倉庫周邊的安全防護要符合國家有關規定,生產經營場所和員工宿舍應當設有標志明顯、符合緊急疏散要求的安全出口。
7.生產經營單位發生生產安全事故後,事故現場有關人員要立即向本單位負責人報告。單位負責人接到報告後,要按照規定向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和有關部門報告,不得瞞報、遲報、謊報生產安全事故。生產經營單位負責人同時必須堅守崗位,立即組織救援,配合事故調查組開展事故調查,依法妥善處理事故善後工作。
8.生產經營單位要按照安全生產法律法規要求,不斷改善生產條件,提高保障水平,落實安全生產保障責任。主要包括投入保障責任、組織保障責任、技術保障責任、應急救援保障責任以及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保障責任。
9.生產經營單位要按規定提取安全生產費用,保證本單位安全投入滿足安全生產條件需要。安全生產投入必須納入本單位經費預算。安全生產投入主要用於下列事項:
(一)安全生產設施設備的建設、改造和維護;
(二)安全事故隱患整改、職業衛生條件改善和安全標准化建設;
(三)安全生產評價評估、檢測檢驗、咨詢論證等技術服務;
(四)勞動防護用品、應急救援器材葯品配備;
(五)安全檢查所需交通工具、設備儀器、通訊器材購置;
(六)安全生產科技開發與應用、宣傳教育和獎勵;
(七)職工傷亡事故調查處理及善後;
(八)安全生產保障所需的其他費用。
10.生產經營單位要設置安全生產管理機構或者配備專職安全生產管理人員。規模在300人以上的生產經營單位,要設立安全生產管理機構,300人以下的生產經營單位,要配備專職或者兼職安全生產管理人員,或委託和聘用具備國家注冊安全資質的人員提供安全管理服務。
11.生產經營單位要按照安全標准化達標有關規定,在生產經營的各環節、各崗位開展安全標准化建設工作。對安全標准化建設持續達標的生產經營單位,應當予以表彰獎勵。
12.生產經營單位新建、改建、擴建項目的安全設施,要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生產使用。
(一)建設項目設計單位在編制項目設計文件時,要同時編制安全設施的設計文件;
(二)建設項目施工單位要嚴格按照安全設施的施工圖紙和設計要求施工;
(三)在生產設備調試階段,要同時對安全設施進行調試和考核,對其效果作出評價;
(四)安全設施的設計和竣工驗收須報經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組織審查驗收。
13.礦山建設項目、用於生產或者儲存危險物品的建設項目、使用危險化學品作為生產原料和設備設施構成重大危險源等危險性較大的建設項目,在立項前要依法進行安全條件論證和安全預評價。
14.生產經營單位要按照規定對安全設施、設備進行維護、保養和定期檢測,保證安全設施、設備正常運轉。維護、保養、檢測要做好記錄,並由相關人員簽字。
15.生產經營單位要為勞動者提供符合國家職業衛生標準的工作環境和條件,按照國家標准或者行業標准為從業人員無償提供合格的勞動防護用品,並督促、教育從業人員按照使用規則正確佩戴和使用,不得以貨幣或者其他物品替代勞動防護用品。
16.生產經營單位應當依法為從業人員辦理工傷保險,並可根據安全生產實際為從事高空、高壓、易燃、易爆、劇毒、放射性、運輸、野外、礦山開采等高危作業的人員辦理意外傷害保險。
17.生產經營單位要依法制定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和操作崗位應急處理措施。制定的預案必須予以公布,每年至少組織一次演練。
18.危險物品的生產、經營、儲存單位以及礦山、建築施工單位要建立應急救援組織,配備相應的應急救援器材和設備,並定期進行演練。無應急救援組織的單位,要配備應急救援人員,並與就近的應急救援組織簽訂應急救援協議。
19.生產經營單位在改制、破產、收購、兼並、整合、重組等產權變動期間,產權的轉讓方和受讓方要簽訂專門的安全生產管理協議,或者在產權變動合同中約定有關安全生產管理事項。未簽訂安全生產管理協議或者未約定安全生產管理事項,發生生產安全事故的,由事故發生單位的實際控制人承擔相應後果。
20.生產經營單位必須依法建立健全本單位安全生產責任制,明確各崗位責任人員、責任內容,落實全員安全生產責任。
(一)主要負責人(董事長、總經理)的安全生產責任;
(二)主管安全生產工作的負責人和其他分管負責人(副董事長、副總經理
)的安全生產責任;
(三)部門(安全生產管理機構、各管理處室、分公司、車間)負責人的安全生產責任;
(四)班組長的安全生產責任;
(五)崗位從業人員的安全生產責任。
21. 生產經營單位的主要負責人是本單位安全生產的第一責任人,對落實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全面負責,職責如下:
(一)建立健全安全生產責任制;
(二)組織制定安全生產管理制度和操作規程;
(三)保證安全生產投入的有效實施;
(四)定期研究安全生產問題,督促其他分管負責人的安全生產工作,及時消除生產安全事故隱患;
(五)組織制定並實施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
(六)及時報告生產安全事故,有效組織事故救援,協助、配合事故查處;
(七)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職責。
22.生產經營單位主管安全生產的負責人,對安全生產負直接領導責任,協助主要負責人做好安全生產工作。具體職責是:
(一)定期召開安全生產會議,聽取安全生產管理機構和其他部門的匯報,研究解決安全生產問題;
(二)落實安全生產的管理制度、操作規程和安全生產責任制,組織查處作業過程中的違章指揮、違章作業和違法勞動紀律的行為;
(三)對服役使用的設施設備、工藝流程和作業場所的職業衛生狀況定期組織檢查和檢測檢驗,保證設施設備完好性、工藝流程的安全性和職業衛生狀況符合有關規定和標准;
(四)對重大危險源進行登記建檔監控,組織排除或治理安全生產隱患,協助、配合事故查處;
(五)及時修訂完善應急預案,定期組織演練。
23.生產經營單位其他負責人按照「一崗雙責」和「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協助主要負責人和主管安全生產負責人做好安全生產工作,並對分管范圍內的安全生產承擔相應領導責任。
24.生產經營單位主要負責人要認真履行安全生產監督職責,對未落實安全生產主體責任而導致的後果負責。
25.生產經營單位要依據安全生產制度劃分具體責任,逐級逐崗簽訂安全生產責任書,並對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定期組織考核。
26.生產經營單位應當將安全生產責任制考核情況列入經營管理人員業績考察的內容。
27.生產經營單位要建立健全內部監督機制,充分發揮董事會、股東會、職代會的監督作用,自覺接受工會和職工的民主監督。

熱點內容
注會經濟法可轉債 發布:2025-10-02 15:23:00 瀏覽:676
北大在職法學 發布:2025-10-02 15:22:14 瀏覽:393
法律援助為老年人提供優質服務 發布:2025-10-02 15:21:12 瀏覽:7
法律咨詢需要付費嗎 發布:2025-10-02 15:20:28 瀏覽:383
安徽銅陵律師 發布:2025-10-02 15:20:17 瀏覽:682
安徽省律師收費 發布:2025-10-02 15:09:54 瀏覽:511
2018年新修訂信訪條例 發布:2025-10-02 15:04:14 瀏覽:776
法院拍賣揚州 發布:2025-10-02 15:01:03 瀏覽:271
12萬民法 發布:2025-10-02 15:00:22 瀏覽:634
法治報告演講 發布:2025-10-02 14:57:56 瀏覽: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