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檔案遺失的法律責任
『壹』 人事局把檔案弄丟了需要承擔什麼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檔案法》(2016修正)第二十四條下列行為之一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檔案行政管理部門、有關主管部門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或者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損毀、丟失屬於國家所有的檔案的;
(二)擅自提供、抄錄、公布、銷毀屬於國家所有的檔案的;
(三)塗改、偽造檔案的;
(四)違反本法第十七條規定,擅自出賣或者轉讓屬於國家所有的檔案的;
(五)將檔案賣給、贈送給外國人或者外國組織的;
(六)違反本法第十條、第十一條規定,不按規定歸檔或者不按期移交檔案的;
(七)明知所保存的檔案面臨危險而不採取措施,造成檔案損失的;
(八)檔案工作人員玩忽職守,造成檔案損失的。
在利用檔案館的檔案中,有前款第一項、第二項、第三項違法行為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檔案行政管理部門給予警告,可以並處罰款;造成損失的,責令賠償損失。
企業事業組織或者個人有第一款第四項、第五項違法行為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檔案行政管理部門給予警告,可以並處罰款;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並可以依照本法第十六條的規定征購所出賣或者贈送的檔案。
(1)個人檔案遺失的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檔案法》第十六條集體所有的和個人所有的對國家和社會具有保存價值的或者應當保密的檔案,檔案所有者應當妥善保管。對於保管條件惡劣或者其他原因被認為可能導致檔案嚴重損毀和不安全的,國家檔案行政管理部門有權採取代為保管等確保檔案完整和安全的措施;
必要時,可以收購或者征購。前款所列檔案,檔案所有者可以向國家檔案館寄存或者出賣。嚴禁賣給、贈送給外國人或者外國組織。向國家捐贈檔案的,檔案館應當予以獎勵。
『貳』 單位把個人人事檔案丟失責任劃分
單位侵犯的是一種復合性質的權利,不能僅僅以直接經濟損失來衡量原告的損失。因此單位除承擔繼續補辦原告的檔案外,還應當適當賠償原告的精神損失。理由如下:
首先,職工檔案的義務保管人確定。檔案法第七條規定:「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組織的檔案機構或者檔案工作人員,負責保管本單位的檔案,並對所屬機構的檔案工作實行監督和指導。」可知,機關、企事業單位是職工檔案的義務保管人,沒有盡到保管義務的,應當承擔法律責任。
其次,職工人事檔案所承載的權利性質。參照人事檔案管理辦法第三條可知,職工人事檔案是職工個人的工作業績史,思想成長史,品德作風,能力表現的綜合,其內容的每一個部分無不具有人格的內容。因此其權利的屬性屬於人格權,具有名譽權、身份權等性質的特徵,是一種復合性質的人格權。
再次,用人單位丟失職工檔案,侵害的是職工「人身權益」。從侵權責任法第二條規定可以得知,用人單位將職工人事檔案丟失侵害了職工的民事權益,這種權益被侵害,造成的結果並非僅僅是財產損失,同時還有精神損失的內容,因此不能簡單地用財產損失來衡量。單位丟失職工檔案一般來說給職工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都不大,但是有時間接損失是存在的,也屬於賠償的范圍。能否獲得精神損失賠償,按照侵權責任法規定,達到嚴重精神損害的,能夠獲得精神損害賠償。
(2)個人檔案遺失的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檔案法》
第十條 對國家規定的應當立卷歸檔的材料,必須按照規定,定期向本單位檔案機構或者檔案工作人員移交,集中管理,任何個人不得據為己有。
國家規定不得歸檔的材料,禁止擅自歸檔。
第十一條 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組織必須按照國家規定,定期向檔案館移交檔案。
第十二條 博物館、圖書館、紀念館等單位保存的文物、圖書資料同時是檔案的,可以按照法律和行政法規的規定,由上述單位自行管理。
檔案館與上述單位應當在檔案的利用方面互相協作。
第十三條 各級各類檔案館,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組織的檔案機構,應當建立科學的管理制度,便於對檔案的利用;配置必要的設施,確保檔案的安全;採用先進技術,實現檔案管理的現代化。
第十四條 保密檔案的管理和利用,密級的變更和解密,必須按照國家有關保密的法律和行政法規的規定辦理。
第十五條 鑒定檔案保存價值的原則、保管期限的標准以及銷毀檔案的程序和辦法,由國家檔案行政管理部門制定。禁止擅自銷毀檔案。
『叄』 人力資源把我的檔案弄丟了,他們承擔什麼責任
如果將檔案丟失,除承擔繼續補辦的檔案外,還應當適當賠償的精神損失。人力資源部保管人,沒有盡到保管義務的,應當承擔法律責任。
『肆』 丟失人事檔案承擔什麼責任
首先,職工檔案的義務保管人確定。檔案法第七條規定:「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組織的檔案機構或者檔案工作人員,負責保管本單位的檔案,並對所屬機構的檔案工作實行監督和指導。」可知,機關、企事業單位是職工檔案的義務保管人,沒有盡到保管義務的,應當承擔法律責任。
其次,職工人事檔案所承載的權利性質。參照人事檔案管理辦法第三條可知,職工人事檔案是職工個人的工作業績史,思想成長史,品德作風,能力表現的綜合,其內容的每一個部分無不具有人格的內容。因此其權利的屬性屬於人格權,具有名譽權、身份權等性質的特徵,是一種復合性質的人格權。
再次,用人單位丟失職工檔案,侵害的是職工「人身權益」。從侵權責任法第二條規定可以得知,用人單位將職工人事檔案丟失侵害了職工的民事權益,這種權益被侵害,造成的結果並非僅僅是財產損失,同時還有精神損失的內容,因此不能簡單地用財產損失來衡量。單位丟失職工檔案一般來說給職工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都不大,但是有時間接損失是存在的,也屬於賠償的范圍。能否獲得精神損失賠償,按照侵權責任法規定,達到嚴重精神損害的,能夠獲得精神損害賠償。
想要了解更多員工人事檔案丟失詳細知識,可點擊在線免費咨詢,讓專業律師來為你提供答案。望採納
『伍』 單位把員工檔案丟失應負什麼法律責任
單位侵犯的是一種復合性質的權利,不能僅僅以直接經濟損失來衡量原告的損失。因此單位除承擔繼續補辦原告的檔案外,還應當適當賠償原告的精神損失。理由如下:
首先,職工檔案的義務保管人確定。檔案法第七條規定:「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組織的檔案機構或者檔案工作人員,負責保管本單位的檔案,並對所屬機構的檔案工作實行監督和指導。」可知,機關、企事業單位是職工檔案的義務保管人,沒有盡到保管義務的,應當承擔法律責任。
其次,職工人事檔案所承載的權利性質。參照人事檔案管理辦法第三條可知,職工人事檔案是職工個人的工作業績史,思想成長史,品德作風,能力表現的綜合,其內容的每一個部分無不具有人格的內容。因此其權利的屬性屬於人格權,具有名譽權、身份權等性質的特徵,是一種復合性質的人格權。
再次,用人單位丟失職工檔案,侵害的是職工「人身權益」。從侵權責任法第二條規定可以得知,用人單位將職工人事檔案丟失侵害了職工的民事權益,這種權益被侵害,造成的結果並非僅僅是財產損失,同時還有精神損失的內容,因此不能簡單地用財產損失來衡量。單位丟失職工檔案一般來說給職工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都不大,但是有時間接損失是存在的,也屬於賠償的范圍。能否獲得精神損失賠償,按照侵權責任法規定,達到嚴重精神損害的,能夠獲得精神損害賠償。
『陸』 單位把我檔案丟失因承擔什麼法律責任
用人單位未盡法定義務妥善保管勞動者的人事檔案,侵害了勞動者的民事權益,應當依法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涉及到檔案法律及侵權責任法律。
『柒』 人力資源部把我的檔案弄丟了,他們應該負什麼責任
人力資源部將檔案丟失,除承擔繼續補辦檔案外,還應當適當賠償的精神損失。人力資源部保管人,沒有盡到保管義務的,應當承擔法律責任。
『捌』 跪求:檔案的問題,檔案遺失,遺失單位是否要負法律責任
超過了訴訟時效的 ,無法通過司法途徑解決。要知道 司法不是萬能的。
『玖』 單位把我的個人檔案弄丟了,能不能補辦得需要多長時間單位是不是得承擔法律責任呢
我國《檔案法》第三條指出:一切國家機關、武裝力量、政黨、社會團體、企業事業版單位和公民都有保護檔案的義務權。未將其人事檔案按國家政策規定,及時有效地予以轉出,造成檔案遺失,影響了今後就業及享受相關待遇,相關利益造成了可遇見的損失。具有過錯,應當依法承擔賠償責任。你可以通過民事訴訟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拾』 丟失檔案是違法的行為還是後果
【答案】依據《行政處罰法》第二十七條第2款的規定:違法行為輕微並及時糾正,沒有造成危害後果的,不予行政處罰。 附:《行政處罰法》 第二十七條當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依法從輕或者減輕行政處罰:(一)主動消除或者減輕違法行為危害後果的;(二)受他人脅迫有違法行為的;(三)配合行政機關查處違法行為有立功表現的;(四)其他依法從輕或者減輕行政處罰的。違法行為輕微並及時糾正,沒有造成危害後果的,不予行政處罰。 【檔案行政管理部門(局)的執法權】 《中華人民共和國檔案法》(1987年9月5日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二次會議通過, 根據1996年7月5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次會議《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檔案法〉的決定》修正) 第六條 國家檔案行政管理部門主管全國檔案事業,對全國的檔案事業實行統籌規劃,組織協調,統一制度,監督和指導。 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的檔案行政管理部門主管本行政區域內的檔案事業,並對本行政區域內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組織的檔案工作實行監督和指導。 鄉、民族鄉、鎮人民政府應當指定人員負責保管本機關的檔案,並對所屬單位的檔案工作實行監督和指導。 第二十四條 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檔案行政管理部門、有關主管部門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或者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損毀、丟失屬於國家所有的檔案的; (二)擅自提供、抄錄、公布、銷毀屬於國家所有的檔案的; (三)塗改、偽造檔案的; (四)違反本法第十六條、第十七條規定,擅自出賣或者轉讓檔案的; (五)倒賣檔案牟利或者將檔案賣給、贈送給外國人的; (六)違反本法第十條、第十一條規定,不按規定歸檔或者不按期移交檔案的; (七)明知所保存的檔案面臨危險而不採取措施,造成檔案損失的; (八)檔案工作人員玩忽職守,造成檔案損失的。 在利用檔案館的檔案中,有前款第一項、第二項、第三項違法行為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檔案行政管理部門給予警告,可以並處罰款;造成損失的,責令賠償損失。 企業事業組織或者個人有第一款第四項、第五項違法行為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檔案行政管理部門給予警告,可以並處罰款;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並可以依照本法第十六條的規定征購所出賣或者贈送的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