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詢法律知識工傷
① 咨詢關於法律方面工傷索賠的問題,請專業人士幫忙!!!感謝
我先給你講一下人身意外傷害險和工傷保險的關系。
工傷保險屬於社會保險的一種,今年七月一日我國的《社會保險法》就要正式實施了。工傷保險是強制實施的,所有用人單位都必須為自己的員工購買工傷保險,這是法定義務。工傷保險保障了當勞動者在受到工傷傷害時,能夠及時得到治療和安撫。同時用人單位也可以把自己的用工風險,通過工傷保險轉嫁到整個社會來負擔。
意外傷害險,屬於商業險,是投保人和承保人意思自治,自願達成一致意見後,簽署的保險合同。如果企業給員工買的有意外傷害險話,應視為用人單位給予員工的福利,並不能以此來代替工傷保險。所以說,你父親可以在得到意外傷害險理賠的同時,向用人單位主張享受工傷待遇。
依你所說的情況來看,估計能評上9級傷殘。你們可以要求一次性傷殘補助金,如果需要輔助器具的話,還可以主張輔助器具費(按器具使有年限和更換期限由器具廠家來計算數額)
又因為沒有簽訂勞動合同,可以要求支付雙倍工資。
如果你們要和用人單位解除勞關系,你們還可以要還應一次性醫療補助金和一次性就業補助金。
大致估計一下工傷這一塊,能要求賠償十萬左右吧。
至於雙倍工資的要求,還要看你父親的工作時間長短,以及歷年工資數額,你們可以自己算算。
大致估一下,兩項加在一起會有個30萬左右?
給你個視頻地址,是關於《工傷事故處理實務》的,工傷保險條例修改後,我還沒有時間來得及把視頻也更正過來。修正的地方不多,你們可以對比著看。
建議委託律師介入,以維護利益最大化。
http://you.video.sina.com.cn/a/4192674-1704596957.html
② 工傷賠償法律咨詢
從你目前初步講的情況來看,你父親並不是工傷啊,因為對方是個人而不是用人單位啊.
你父親與建房者之間是一種民法上的僱傭關系,在你父親施工過程中出現了傷害的,僱主也就是建房者是應當承擔賠償責任的.
下面是相關責任承擔依據及賠償計算依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十一條 雇員在從事僱傭活動中遭受人身損害,僱主應當承擔賠償責任。僱傭關系以外的第三人造成雇員人身損害的,賠償權利人可以請求第三人承擔賠償責任,也可以請求僱主承擔賠償責任。僱主承擔賠償責任後,可以向第三人追償。
第十七條 受害人遭受人身損害,因就醫治療支出的各項費用以及因誤工減少的收入,包括醫療費、誤工費、護理費、交通費、住宿費、住院伙食補助費、必要的營養費,賠償義務人應當予以賠償。
受害人因傷致殘的,其因增加生活上需要所支出的必要費用以及因喪失勞動能力導致的收入損失,包括殘疾賠償金、殘疾輔助器具費、被扶養人生活費,以及因康復護理、繼續治療實際發生的必要的康復費、護理費、後續治療費,賠償義務人也應當予以賠償。
受害人死亡的,賠償義務人除應當根據搶救治療情況賠償本條第一款規定的相關費用外,還應當賠償喪葬費、被扶養人生活費、死亡補償費以及受害人親屬辦理喪葬事宜支出的交通費、住宿費和誤工損失等其他合理費用。
第十八條 受害人或者死者近親屬遭受精神損害,賠償權利人向人民法院請求賠償精神損害撫慰金的,適用《最高人民法院關於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予以確定。
精神損害撫慰金的請求權,不得讓與或者繼承。但賠償義務人已經以書面方式承諾給予金錢賠償,或者賠償權利人已經向人民法院起訴的除外。
第十九條 醫療費根據醫療機構出具的醫葯費、住院費等收款憑證,結合病歷和診斷證明等相關證據確定。賠償義務人對治療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有異議的,應當承擔相應的舉證責任。
醫療費的賠償數額,按照一審法庭辯論終結前實際發生的數額確定。器官功能恢復訓練所必要的康復費、適當的整容費以及其他後續治療費,賠償權利人可以待實際發生後另行起訴。但根據醫療證明或者鑒定結論確定必然發生的費用,可以與已經發生的醫療費一並予以賠償。
第二十條 誤工費根據受害人的誤工時間和收入狀況確定。
誤工時間根據受害人接受治療的醫療機構出具的證明確定。受害人因傷致殘持續誤工的,誤工時間可以計算至定殘日前一天。
受害人有固定收入的,誤工費按照實際減少的收入計算。受害人無固定收入的,按照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計算;受害人不能舉證證明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狀況的,可以參照受訴法院所在地相同或者相近行業上一年度職工的平均工資計算。
第二十一條 護理費根據護理人員的收入狀況和護理人數、護理期限確定。
護理人員有收入的,參照誤工費的規定計算;護理人員沒有收入或者僱傭護工的,參照當地護工從事同等級別護理的勞務報酬標准計算。護理人員原則上為一人,但醫療機構或者鑒定機構有明確意見的,可以參照確定護理人員人數。
護理期限應計算至受害人恢復生活自理能力時止。受害人因殘疾不能恢復生活自理能力的,可以根據其年齡、健康狀況等因素確定合理的護理期限,但最長不超過二十年。
受害人定殘後的護理,應當根據其護理依賴程度並結合配製殘疾輔助器具的情況確定護理級別。
第二十二條 交通費根據受害人及其必要的陪護人員因就醫或者轉院治療實際發生的費用計算。交通費應當以正式票據為憑;有關憑據應當與就醫地點、時間、人數、次數相符合。
第二十三條 住院伙食補助費可以參照當地國家機關一般工作人員的出差伙食補助標准予以確定。
受害人確有必要到外地治療,因客觀原因不能住院,受害人本人及其陪護人員實際發生的住宿費和伙食費,其合理部分應予賠償。
第二十四條 營養費根據受害人傷殘情況參照醫療機構的意見確定。
第二十五條 殘疾賠償金根據受害人喪失勞動能力程度或者傷殘等級,按照受訴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標准,自定殘之日起按二十年計算。但六十周歲以上的,年齡每增加一歲減少一年;七十五周歲以上的,按五年計算。
受害人因傷致殘但實際收入沒有減少,或者傷殘等級較輕但造成職業妨害嚴重影響其勞動就業的,可以對殘疾賠償金作相應調整。
第二十六條 殘疾輔助器具費按照普通適用器具的合理費用標准計算。傷情有特殊需要的,可以參照輔助器具配製機構的意見確定相應的合理費用標准。
輔助器具的更換周期和賠償期限參照配製機構的意見確定。
第二十七條 喪葬費按照受訴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標准,以六個月總額計算。
第二十八條 被扶養人生活費根據扶養人喪失勞動能力程度,按照受訴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和農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費支出標准計算。被扶養人為未成年人的,計算至十八周歲;被扶養人無勞動能力又無其他生活來源的,計算二十年。但六十周歲以上的,年齡每增加一歲減少一年;七十五周歲以上的,按五年計算。
被扶養人是指受害人依法應當承擔扶養義務的未成年人或者喪失勞動能力又無其他生活來源的成年近親屬。被扶養人還有其他扶養人的,賠償義務人只賠償受害人依法應當負擔的部分。被扶養人有數人的,年賠償總額累計不超過上一年度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額或者農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費支出額。
第二十九條 死亡賠償金按照受訴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標准,按二十年計算。但六十周歲以上的,年齡每增加一歲減少一年;七十五周歲以上的,按五年計算。
第三十條 賠償權利人舉證證明其住所地或者經常居住地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高於受訴法院所在地標準的,殘疾賠償金或者死亡賠償金可以按照其住所地或者經常居住地的相關標准計算。
被扶養人生活費的相關計算標准,依照前款原則確定。
第三十一條 人民法院應當按照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一條以及本解釋第二條的規定,確定第十九條至第二十九條各項財產損失的實際賠償金額。
前款確定的物質損害賠償金與按照第十八條第一款規定確定的精神損害撫慰金,原則上應當一次性給付。
第三十二條 超過確定的護理期限、輔助器具費給付年限或者殘疾賠償金給付年限,賠償權利人向人民法院起訴請求繼續給付護理費、輔助器具費或者殘疾賠償金的,人民法院應予受理。賠償權利人確需繼續護理、配製輔助器具,或者沒有勞動能力和生活來源的,人民法院應當判令賠償義務人繼續給付相關費用五至十年。
第三十三條 賠償義務人請求以定期金方式給付殘疾賠償金、被扶養人生活費、殘疾輔助器具費的,應當提供相應的擔保。人民法院可以根據賠償義務人的給付能力和提供擔保的情況,確定以定期金方式給付相關費用。但一審法庭辯論終結前已經發生的費用、死亡賠償金以及精神損害撫慰金,應當一次性給付。
第三十四條 人民法院應當在法律文書中明確定期金的給付時間、方式以及每期給付標准。執行期間有關統計數據發生變化的,給付金額應當適時進行相應調整。
定期金按照賠償權利人的實際生存年限給付,不受本解釋有關賠償期限的限制。
第三十五條 本解釋所稱「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農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費支出」、「職工平均工資」,按照政府統計部門公布的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以及經濟特區和計劃單列市上一年度相關統計數據確定。
「上一年度」,是指一審法庭辯論終結時的上一統計年度。
如果你們起訴,應當告你父親同事的親戚,因為你父親是在替他做房子啊,同事只是代為接洽,但最終的僱主還是同事親戚.
如還有不明之處,可發消息進一步詢問.
③ 工傷法律咨詢
這場事故中我們應該付一個什麼樣的責任?
:你方肯定有一施工企業,這樣這事專應該是這個施工企業屬與此工人間的勞動關系,如有工傷,應該由此企業與工人間按工傷關系解決。具體工傷補償標准按工傷保險條例執行。建議先去勞動局認定工傷,後如各方就工傷待遇協商不成,可申請仲裁-訴訟。
工人如果是自己操作不當造成的,是不是該由我們付全責?
:工傷,是無過錯責任,無論哪方有過錯,均不影響由用人單位付全部補償責任,但是此人上了工傷保險,則大部分費用是由社保提供的。
由於工人的事故,造成我們機械停機換人,損失巨大,我們是不是應該自己承擔?責任該如何劃分?
:從你介紹來看,此工人過錯並不直接造成你方企業損失,故不能向其主張賠償。
建議委託當地律師介入處理此事,目前你提供給對方的工傷待遇有些其實已經超過了國家規定的標准,你們的權益已經受損,如果按國家規定標准執行,則你們會減少損失。
④ 工傷方面法律咨詢
動者工傷後該不該賠付、如何賠付,一直是困擾勞動者的一個現實問題。2007年,長治市某煤礦礦工張文忠在一次井下作業時不慎被砸傷,由於企業事先給所有職工辦理了工傷保險,當地工傷保險定點醫院採取墊付的方式對他實施了及時全面的治療,張文忠從工傷保險中心報銷了36000多元的醫葯費。而某電廠職工李明去年3月因公負傷,因未能與公司就工傷賠償問題達成一致,近期向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門提出工傷認定申請,卻被告知已超過認定期限。像李明這樣遭遇工傷事故,由於缺乏這方面的相關知識而錯過了維權時機的例子並不少見。
遭遇工傷 莫入維權誤區
近年來,在社會經濟迅速發展的同時,由於各種原因,各類工傷事故頻繁發生。遭遇工傷事故,是勞動者的不幸,只有依法維權,勞動者受到傷害的身心才能得到應有的補償和慰藉。然而,現實生活中,不少工傷事故中的受害者,或因對法律法規的無知,或因方方面面的顧慮,步入了維權誤區,應得的賠償未能兌現,應得的利益化為烏有。
誤區一 遭遇工傷誤以為不是工傷
案例:2005年7月12日19時許,某公司職工王某加班後騎摩托車回家,行駛至離家不遠的一條街道時,與一貨車相撞,致七級傷殘。經交警部門認定,貨車駕駛員負事故全部責任,王某無責任。然而,由於貨車駕駛員肇事後逃逸,王某的賠償款一直沒有著落。王某覺得發生交通事故時,自己既不在工作場所內,也不在工作時間內,與工傷挨不上邊,便沒有申請工傷認定。2007年9月,經過普法教育,王某認識到自己的情況可能屬於工傷,急忙申請,但為時已晚,因已過申請時效,勞動行政部門沒有受理。
點評:《工傷保險條例》第14條規定:「職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工傷:(一)在工作和工作場所內,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傷害的……(六)在上下班途中,受到機動車事故傷害的……」根據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關於實施《工傷保險條例》若干問題的意見》第2條的規定,「上下班途中」既包括職工正常工作的上下班途中,也包括職工加班加點的上下班途中。「受到機動車事故傷害的」既可以是職工駕駛或乘坐的機動車發生事故造成的,也可以是職工因其他機動車事故造成的。
誤區二 一味妥協放棄應得的賠償
案例:李榮2007年4月進入廣東一企業打工,上班才一個星期,就出了事。他在往機器中添加水泥時,不小心將水泥袋子掉進了機器中,他迅速用手撈袋子,結果袋子沒撈上來,右手手指反被機器「吞」掉了3個。出院後,李榮身無分文,經人指點,他向單位提出10萬元賠償,單位領導表示,如果願意協商了結,可以補償2萬余元的醫療費用。聽說工傷索賠異常艱難,李榮思來想去同意了。後來,李榮聽說一個因工傷失去2個手指的老鄉通過勞動仲裁獲得了6萬元工傷補償,才發覺自己吃了大虧。
點評:《工傷保險條例》第21條規定:「職工發生工傷,經治療傷情相對穩定後存在殘疾、影響勞動能力的,應當進行勞動能力鑒定。」勞動能力鑒定是指勞動功能障礙程度和生活自理障礙程度的等級鑒定,共分十個等級。勞動者因工受傷造成勞動功能障礙的,用人單位應當支付相應的傷殘補助金。此外,用人單位還應當承擔醫療費、住院伙食補助費、交通食宿費、輔助器具費等費用。
誤區三 認定工傷就把侵權賠償忘
案例:王林是一名公司員工,2006年2月上班途中,因搭乘的計程車發生交通事故而受傷致殘。王林向勞動行政部門申請工傷認定並獲得了工傷保險補償。獲得工傷保險補償後,王林不知道還可以向計程車公司請求侵權賠償,直到2007年8月,經人提醒,才向法院提起交通事故損害賠償訴訟。然而,因過了訴訟時效,其請求最終未能得到法院的支持。
點評:工傷與用人單位以外的第三人侵權競合時,勞動者與用人單位之間形成了工傷保險補償關系,與侵權人之間形成侵權之債的法律關系。工傷保險補償關系成立與否,無需考查工傷事故發生的原因,同樣,侵權之債的法律關系成立與否,與被侵權人是否獲得工傷保險補償無關。因此,因用人單位以外的第三人侵權造成勞動者人身損害,構成工傷的,勞動者具有雙重主體身份——工傷事故中的受傷職工和人身侵權的受害人。基於雙重主體身份,勞動者有權向用人單位主張工傷保險補償,同時還有權向侵權人主張人身損害賠償。
所以,遭遇工傷事故,要想不入維權誤區,一要多學多問,聽聽相關專業人員的意見;二要敢於維權,切莫患得患失,只有理直氣壯地拿起法律武器,自身的合法權益才可能得到切實維護。
⑤ 法律咨詢--工傷定義
我不知道商業保險在工傷的定義上是怎樣規定的。社會保險對工傷的定義已經有明文規定,可以參看年開始實施的《工傷保險條例》。
第十四條 職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工傷:
(一)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傷害的;
(二)工作時間前後在工作場所內,從事與工作有關的預備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傷害的;
(三)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因履行工作職責受到暴力等意外傷害的;
(四)患職業病的;
(五)因工外出期間,由於工作原因受到傷害或者發生事故下落不明的;
(六)在上下班途中,受到機動車事故傷害的;
(七)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當認定為工傷的其他情形。
第十五條 職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視同工傷:
(一)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崗位,突發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時之內經搶救無效死亡的;
(二)在搶險救災等維護國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動中受到傷害的;
(三)職工原在軍隊服役,因戰、因公負傷致殘,已取得革命傷殘軍人證,到用人單位後舊傷復發的。
職工有前款第(一)項、第(二)項情形的,按照本條例的有關規定享受工傷保險待遇;職工有前款第(三)項情形的,按照本條例的有關規定享受除一次性傷殘補助金以外的工傷保險待遇。
第十六條 職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認定為工傷或者視同工傷:
(一)因犯罪或者違反治安管理傷亡的;
(二)醉酒導致傷亡的;
(三)自殘或者自殺的。
⑥ 法律咨詢 工傷認定
上下班抄途中發生的交通事故可以視襲為工傷,如果你母親是正常回家,是可以認定工傷的。沒有勞動合同,有工資發放記錄,證人證言,社保記錄等是可以證明勞動關系的,如果公司超過一個月不申請,員工家屬可以先向人力資源部門申請認定工傷。
⑦ 有關工傷問題的咨詢
關於工傷反面的知識可以查詢《社會保險法》、《工傷保險條例》、《工傷認定辦法》、《勞動能力鑒定管理辦法》以及地區工傷法律規定。
⑧ 我想了解一下工傷賠償法律知識免費咨詢
如果抄你的父親是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傷害的,可以要求用人單位申報工傷,然後進行傷殘等級鑒定,按工傷保險的標准給予補償。如果用人單位不申報,你父親可以在一年內,自己向工傷保險部門申報。如果用人單位沒有給你父親投工傷保險,應由用人單位按工傷保險給予補償。無論工廠大小,只要是勞動關系,不影響工傷認定和補償。
⑨ 請問,關於工傷有關法律知識
單位承認工傷的話,需要承擔相應工傷責任。如果不認可或者對工傷待遇回有爭論,可以認定答工傷並申請仲裁。
單位應該先申請工傷認定,傷殘等級鑒定,然後根據傷殘結果負責賠償醫療費,誤工費,護理費,傷殘賠償金,如果職工和你解除合同,還要賠償醫療補助金和就業補助金
⑩ 工傷咨詢,法律責任咨詢
要看抄你父親和工地有沒有勞動合同,如果有,就是走工傷保險
如果沒有,那就看有沒有勞務合同,或者有沒有形成僱傭關系,走的是人身損害賠償
如果是工傷保險,工地應該去給你父親參加工傷保險統籌,繳納工傷保險費的地區的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申請工傷認定,工地不去你就自己去,等認定書下來,去當地司法鑒定中心做勞動能力傷殘鑒定,最後申請工傷保險賠償
如果不是工傷,你直接去做勞動能力鑒定,然後向工地索賠,不給就去法院起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