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曝光別人信息違反法律責任

曝光別人信息違反法律責任

發布時間: 2021-02-08 03:12:03

1. 曝光他人會受到法律責任

曝光他人當然會受到法律的人會受到法律責任嗎?曝光他人當然會受到法律責任的。你這是侵犯人家的隱私權了。應該是這樣的吧,我是煩我滴滴方面不精通。

2. 擅自泄露他人身份信息可否屬於犯罪

1、擅自泄露他人身份信息一般屬於違法行為,不構成犯罪。《中華人民共和國內居民身份容證法》第十九條規定:國家機關或者金融、電信、交通、教育、醫療等單位的工作人員泄露在履行職責或者提供服務過程中獲得的居民身份證記載的公民個人信息,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2、尚不構成犯罪的,由公安機關處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並處五千元罰款,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單位有前款行為,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由公安機關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

3、處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並處十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款,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有前兩款行為,對他人造成損害的,依法承擔民事責任。

3. 公布他人信息觸犯法律么

侵犯他人隱私

4. 未經當事人許可,私自曝光他人聊天記錄,對他人造成不利影響的行為,觸犯法律么

是的 剛剛通過的,未經允許私自曝光他人聊天記錄或詳細個人信息等,對他人造成不利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5. 任意泄露他人的隱私是違法行為嗎像媒體曝光違法行為什麼的算嗎

泄露他人隱私當然時違法行為。但是媒體曝光違法行為不是侵犯隱私權的表現,是輿論監督。

輿論監督常與新聞媒體聯系在一起,但其本身並不能直接與新聞媒體劃等號,因為新聞不一定是輿論,新聞媒體只是傳播意見進而形成輿論的工具,總之,新聞媒體的監督只是輿論監督的一種,而非全部,輿論只是藉助於傳播工具實現其監督的目的。

在中國現行法律中,《侵權責任法》第二條講民事權益范圍中包括了隱私權,根據中國國情及國外有關資料,下列行為可歸入侵犯隱私權范疇:

1、未經公民許可,公開其姓名、肖像、住址和電話號碼。

2、非法侵入、搜查他人住宅,或以其他方式破壞他人居住安寧。

3、非法跟蹤他人,監視他人住所,安裝竊聽設備,私拍他人私生活鏡頭,窺探他人室內情況。

4、非法刺探他人財產狀況或未經本人允許公布其財產狀況。

5、私拆他人信件,偷看他人日記,刺探他人私人文件內容及將它們公開。

6、調查、刺探他人社會關系並非法公之於眾。

7、干擾他人夫妻性生活或對其進行調查、公布。

8、將他人婚外性生活向社會公布。

9、泄露公民的個人材料或公之於眾或擴大公開范圍。

10、收集公民不願向社會公開的純屬個人的情況。

隱私是自然人的個人事務,個人信息和個人領域。個人事務,是相對於公共事務、群體事務、單位事務而言,是以具體的、有形的形式表現於外界的隱私,且以特定個人為活動的主體,如朋友往來、夫妻生活、婚外性行為等。

(5)曝光別人信息違反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民法通則

第一百條 公民享有肖像權,未經本人同意,不得以營利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

第一百零一條 公民、法人享有名譽權,公民的人格尊嚴受法律保護,禁止用侮辱、誹謗等方式損害公民、法人的名譽。

關於貫徹執行《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

140條以書面、口頭等形式宣揚他人的隱私,或者捏造事實公然醜化他人人格,以及用侮辱、誹謗等方式損害他人名譽,造成一定影響的,應當認定為侵害公民名譽權的行為。以書面、口頭等形式詆毀、誹謗法人名譽,給法人造成損害的,應當認定為侵害法人名譽權的行為。

141條盜用、假冒他人姓名、名稱造成損害的,應當認定侵犯姓名權、名稱權的行為。

6. 關於惡意曝光個人信息的法律問題

遭到很多騷擾性的電話、照片被用於商業、身份證被人非法利用開戶或做了一些內需要本人承擔責任的事容務,等等,影響本人的正常生活。
寫起訴書,拿相關證據去法院起訴立案,法院立案後等待法院的通知你去詢問或開庭。可能還需要補充證據,很可能會為雙方調解。如果調解不成,就要判決。對判決結果不服可在15天內上訴。

7. 曝光別人的隱私是什麼罪

曝光別人的隱私是侵犯隱私權。

隱私權是指自然人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寧與私人信息秘密依法受到保護,不被他人非法侵擾、知悉、收集、利用和公開的一種人格權,而且權利主體對他人在何種程度上可以介入自己的私生活,對自己的隱私是否向他人公開以及公開的人群范圍和程度等具有決定權。隱私權是一種基本人格權利。

侵犯隱私權屬於民事侵權,可以要求停止侵害、恢復名譽、賠禮道歉、賠償損失。

《民法通則》第一百零一條公民、法人享有名譽權,公民的人格尊嚴受法律保護,禁止用侮辱、誹謗等方式損害公民、法人的名譽(人格權就包括隱私權)。

《治安管理處罰法》第四十二條,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重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五百元以下罰款:(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的;(六)偷窺、偷拍、竊聽、散布他人隱私的。

《侵權責任法》第二條侵害民事權益,應當依照本法承擔侵權責任。本法所稱民事權益,包括生命權、健康權、姓名權、名譽權、榮譽權、肖像權、隱私權、婚姻自主權、監護權、所有權、用益物權、擔保物權、著作權、專利權、商標專用權。

(7)曝光別人信息違反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個人隱私的保護措施:

1、個人隱私受法律保護。侵擾他人私生活、公開他人隱私的行為,既是違反社會道德的行為,也是違法行為。監視、窺視他人私生活,以偷看日記、私拆信件等手段千方百計刺探他人的秘密,都屬於侵害隱私權的行為。為了社會公共利益,執法機關依法調查和公開當事人的有關信息,則不屬於侵權行為。

2、尊重他人隱私,就要樹立隱私意識。明確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破除我國傳統文化中 「父為子綱,夫為妻綱」 這類宣揚人格依附的陳舊觀念;不幹涉他人私人空間,不搬弄是非、揭人短處、擾人安寧;不因好奇而熱衷於打聽別人私事、傳播別人的秘密。矯正不尊重他人隱私的若干陋習。

3、尊重他人隱私,需要強化責任和榮譽意識。個人隱私權里無不包含著兩種最忠實的守護——責任和榮譽。人與人之間要互相尊重彼此的隱私。保護公民的隱私權,是道德的呼喚,有助於樹立良好的社會道德風尚。

8. 網上曝光他人信息違法嗎

一般來說這是不允許的,如果說在網上曝光別人的信息都是違法的,如果說內曝光的容信息對他人的生活造成影響的,對方可以選擇去法院起訴,嚴重的還會惹上官司,所以我建議,最好還是不要在網上隨意曝光別人的信息才好,如果說一定要曝光最好還是找個專業的曝光平台,315、犬神尋找網、曝光吧等等

熱點內容
法規燈顏色 發布:2025-10-02 06:48:52 瀏覽:382
1簡述經濟法的基本特徵 發布:2025-10-02 06:39:31 瀏覽:255
中國婚姻法2018新規定未婚 發布:2025-10-02 06:39:21 瀏覽:71
借條與協議有同等的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10-02 06:38:49 瀏覽:716
民法總則74釋義 發布:2025-10-02 06:34:37 瀏覽:420
信息政策法規的主體 發布:2025-10-02 06:30:19 瀏覽:667
勞動法與社會保障法的區別 發布:2025-10-02 06:29:35 瀏覽:646
司法助理員前途 發布:2025-10-02 06:27:27 瀏覽:155
疫情防控法院奔赴第一線 發布:2025-10-02 06:17:22 瀏覽:367
勞動合同法的課業論文 發布:2025-10-02 06:11:12 瀏覽:6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