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除妨害行為不承擔法律責任
1. 排除妨害糾紛如何執行
一、排除妨害糾紛如何執行
排除妨害糾紛,是指因為物權受到他人的現實妨害而引發以排除這種妨害為目的的糾紛。排除妨害請求權,是對物權的享有和行使受到佔有以外的方式侵害時物權人對妨害人享有請求排除妨害,使自己的物權恢復到圓滿狀態的權利。根據《物權法》第三十五條規定妨害物權或者可能妨害物權的,權利人可以請求排除妨害或者消除危險。
二、排除妨害糾紛的構成要件
我們通常認為,排除妨害糾紛的構成要件一般包含:
1、被妨害的標的物仍然存在並由所有人佔有;
2、妨害人以佔有以外的方法妨害權利人行使權利且這種行為是持續進行的;
3、妨害必須是不正當的。
而且妨礙的行為必須是一種現實的妨害,而不是一種將來發生的危險。消除危險是指物權人對有可能造成自己之物損害的設施的物權人請求其消除自己的危險。消除危險請求權與排除妨害請求權之間,既有關聯性又有區別,從關聯性的角度講,消除危險是從排除妨害中派生出來的,二者都是因為相對人妨害物權的行為導致的。主要差異在於,排除妨害要求相對人積極地採取措施排除現實已經發生了的妨害;消除危險要求相對人積極地採取措施(作為)或者停止(不作為)某種行為以消除將來必然發生的妨害或損害。
三、排除妨害糾紛需要注意的問題
排除妨害糾紛應當區分不動產和動產確定管轄。根據《民事訴訟法》第33條的規定,因不動產糾紛提起的訴訟,由不動產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軍事法院管轄民事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法釋〔2012〕11號)第2條的規定,《民事訴訟法》第33條規定的不動產所在地在營區內,且當事人一方為軍人或者軍隊單位的案件,地方當事人向軍事法院提起訴訟或者提出申請的,軍事法院應當受理。動產的排除妨害糾紛,應以妨害行為實施地或者妨害行為實施人所在地或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在適用本案由時,要注意區分其與返還原物糾紛的關系,在排除妨害糾紛中所有權或他物權人並未喪失對其物的佔有;而在返還原物糾紛中,物已為他人無權佔有或被他人侵奪佔有。
排除妨害主要是金針於對妨礙物權行使的行為或事實狀態一而採取的種措施,當物權的行使受到現實或可能的妨害時,物權人均可以請求排除妨害。
【常用法律條文】
《物權法》第三十五條 妨害物權或者可能妨害物權的,權利人可以請求排除妨害或者消除危險。
2. 排除妨礙,停止侵害,賠禮道歉,賠償損失法律依據
你好,判處妨害抄,停止侵害,賠禮襲道歉屬於民法規定的承擔民事責任的幾種方式。
法律依據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
第四節承擔民事責任的方式
第一百三十四條【承擔民事責任的方式】承擔民事責任的方式主要有:
(一)停止侵害;
(二)排除妨礙;
(三)消除危險;
(四)返還財產;
(五)恢復原狀;
(六)修理、重作、更換;
(七)賠償損失;
(八)支付違約金;
(九)消除影響、恢復名譽;
(十)賠禮道歉。
以上承擔民事責任的方式,可以單獨適用,也可以合並適用。
3. 排除妨害糾紛的構成要件有哪些,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一、排除妨害糾紛的概念
排除妨害糾紛,是指因為物權受到他人的現實妨害而引發以排除這種妨害為目的的糾紛。排除妨害請求權,是對物權的享有和行使受到佔有以外的方式侵害時物權人對妨害人享有請求排除妨害,使自己的物權恢復到圓滿狀態的權利。根據《物權法》第三十五條規定妨害物權或者可能妨害物權的,權利人可以請求排除妨害或者消除危險。
二、排除妨害糾紛的構成要件
我們通常認為,排除妨害糾紛的構成要件一般包含:
1、被妨害的標的物仍然存在並由所有人佔有;
2、妨害人以佔有以外的方法妨害權利人行使權利且這種行為是持續進行的;
3、妨害必須是不正當的。
而且妨礙的行為必須是一種現實的妨害,而不是一種將來發生的危險。消除危險是指物權人對有可能造成自己之物損害的設施的物權人請求其消除自己的危險。消除危險請求權與排除妨害請求權之間,既有關聯性又有區別,從關聯性的角度講,消除危險是從排除妨害中派生出來的,二者都是因為相對人妨害物權的行為導致的。主要差異在於,排除妨害要求相對人積極地採取措施排除現實已經發生了的妨害;消除危險要求相對人積極地採取措施(作為)或者停止(不作為)某種行為以消除將來必然發生的妨害或損害。
三、排除妨害糾紛需要注意的問題
排除妨害糾紛應當區分不動產和動產確定管轄。根據《民事訴訟法》第33條的規定,因不動產糾紛提起的訴訟,由不動產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軍事法院管轄民事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法釋〔2012〕11號)第2條的規定,《民事訴訟法》第33條規定的不動產所在地在營區內,且當事人一方為軍人或者軍隊單位的案件,地方當事人向軍事法院提起訴訟或者提出申請的,軍事法院應當受理。動產的排除妨害糾紛,應以妨害行為實施地或者妨害行為實施人所在地或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在適用本案由時,要注意區分其與返還原物糾紛的關系,在排除妨害糾紛中所有權或他物權人並未喪失對其物的佔有;而在返還原物糾紛中,物已為他人無權佔有或被他人侵奪佔有。
排除妨害主要是金針於對妨礙物權行使的行為或事實狀態一而採取的種措施,當物權的行使受到現實或可能的妨害時,物權人均可以請求排除妨害。
其實只要權益人的物權受到了不法侵害那麼便可以自己向實施者提出消除妨害,當然也可以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法院向妨害的實施者提出消除妨害。當然不管是向誰提出消除妨害,均需要該妨害滿足法律規定的妨害的所有的條件,而且在處理排除妨害糾紛的時候還需要注意區別類似的其他權力。
4. 居住權受侵佔要求排除妨害,侵佔者要承擔法律責任嗎
法律責任是很寬泛的詞,你是指刑事,還是民事?如果是刑事的話,有非法侵入住宅罪,要是民法的話就是要求按租金給付你相應的費用,這都是法律責任。
5. 你好,我想請教一個問題,我是原告,法院已立案,案由是「排除妨害」,被告不接電話並且玩起失蹤,躲藏...
排除妨礙是承擔民事責任的一種,如果不能公告送達看看能否留置送達。因為,這類案件是要被告實施一定行為來配合的,如果被告拒絕配合,雖然可以強制但是實際執行起來比較困難。
6. 因排除妨害起訴而法院以屬非法佔用土地違法行為不予受理對嗎
不服,可以上訴復
中華人民共和國制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二十三條人民法院應當保障當事人依照法律規定享有的起訴權利。對符合本法第一百一十九條的起訴,必須受理。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在七日內立案,並通知當事人;不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在七日內作出裁定書,不予受理;原告對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訴。
7. 民事責任中停止侵害、排除妨礙、消除危險有何相似之處
網路名片的民事法律責任,簡稱民事主體在民事活動中的民事賠償責任,因此實施的民事行為,根據民法承擔不利的民事法律後果,或另有規定外,法治為基礎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民事責任是一種責任,是一個重要的措施,以實現保護公民的權利和義務。民事主體違反民事義務應承擔的民事法律後果,它主要是一種民事補救手段的受害者,侵犯權益恢復。
目錄
簡要介紹
特點分類
承擔法律
法律特徵
>辦法
關系
編輯本段介紹
民間的由自然人或法人違反法律或合同規定的義務,從而侵犯他人的財產或人身權利,並應承擔法律後果。違反民事義務,包括作為和不作為,從而導致民事賠償責任:(1)違反合同的責任,規定不適當履行或不完全履行的義務不履行合同中的民事賠償責任。 (2)侵權的民事賠償責任。 (3)不履行法定義務的民事責任(如扶養)。如果您在刑事訴訟中提起附帶民事訴訟,除了服刑的罪犯,還要承擔民事責任。承擔民事賠償責任一般必須滿足兩個要求:具有民事違法行為的存在。違規行為有過錯,包括故意和過失。然而,由於工業交通事業的高風險技術民事責任
使用日益復雜的經濟交流越來越多,越來越普遍的工業污染,污染日趨嚴重,為了維護受害者的利益,相應的無過錯責任原則,責任原則,也被稱為普通法的立法原則,只要損害的結果,它是必要的民事賠償責任。 「民法通則」規定:「沒有過錯,但法律規定應當承擔民事責任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在司法實踐中佔有重要的地位,交通事故等民事案件,執行這一規定。民事責任,在一定的條件下,可以免除:(1)不可抗力。預見,不能避免並不能克服的客觀情況,如地震,洪水,戰爭。 ②自衛。為了保護國家,集體,他人或自己的合法權益,從正在進行的反對必要的限反擊行為侵犯。 ③緊急避險。某種即時的危險,為了避免更大的損害財產和人身傷害,對他人的財產或人身造成一定的傷害(見自我 - 幫助)。違反民事義務的自然人或法人的民事法律責任,必須履行公民義務的行為的要求,與國家強制性。在中國,公民和法人承擔民事責任:停止侵害,排除妨礙,消除危險,返回他的財產,恢復原狀,修理,重作,更換,賠償,支付違約金,消除影響,恢復名譽,道歉的道歉。
編輯本段
民事責任的特點有以下主要特點:(1)民事義務的民事賠償責任,根據違反民事義務的法律後果。 (2)民事賠償責任的目的,恢復侵害的權利。 (3)有法律強制執行的民事賠償責任。 (4)民事賠償責任為內容的民事法律關系的保護。
編輯本段分類
民事責任常見的分類如下:1,債務不履行民事賠償責任和侵權責任。根據民事法律責任,民事責任可以分為債務不履行民事賠償責任和侵權責任。債務不履行民事賠償責任,民事責任是債務人未能履行現有債務。侵權責任是一種侵權民事責任的實施結果。 2,履行義務,責任和賠償責任的回報。根據的民事法律責任的內容,民事責任可以分為履行的義務,責任和賠償責任的回報。清償責任,相關負責人須履行自己原來的債務負擔責任。回報的責任,是回到福利責任的內容。的法律責任,賠償對方損害賠償責任的內容。 3,根據責任和連帶賠償責任的份額。民事法律責任根據承擔民事責任黨之間的關系,可以分為按份責任與連帶責任。分擔責任,它比人造的責任,負責人按照與債務人,債務人附帶一定的份額承擔民事責任。在按照法律懲罰
連帶責任,債務人是一個多人,每個人都還清所有債務,均由對方附帶的負責人不承擔責任。 4,財產,責任和非財產責任。該物業是否根據民事法律責任,民事責任可以分為財產責任和非財產責任。物業的責任,是直接責任若干物業,如返還財產和賠償損失的內容。非財產責任是不直接的民事責任屬性內容,如消除影響,恢復名譽。
編輯本段熊的方式
民間的責任來承擔,也被稱為一種形式的民事賠償責任,民事主體承擔民事責任的具體措施。根據「民法通則」第134條的規定,承擔民事責任:(1)停止侵權。 (2)排除妨礙。 (3)消除危險。 (四)返還財產。 (5)恢復原狀。 (六)修理,重作,更換。 (七)賠償損失。 (8)支付違約金。 (九)消除影響,恢復名譽。 (10)道歉。承擔民事責任以上可以單獨應用,也可以合並適用。
編輯本段法律規定的
民間的法律在中國,公民的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的概念,你提到的民事責任問題,應該是能夠承擔責任誰承擔責任問題,似乎由於民事行為能力的范圍。 「民法通則」第九條公民從出生到亡的民事權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權利,承擔民事義務。第10條,所有的公民都是平等的民事權利能力。第十一條十八歲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可以獨立進行民事活動,是完全民事行為能力。 18歲以下16歲以上的公民,自己的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作為一個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第12條10歲或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可以是他的年齡,智力相應的民事活動,其他民事活動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徵得他的法律代表人民的同意。年齡10歲以下的未成年人是無民事行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動的能力。第13不能認識到自己行為的精神病人是無民事行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動的能力。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的精神病人是適合他的精神健康狀況的民事行為民事活動,其他民事活動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徵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能力有限。第十四條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監護人是他的法定代理人。第117條的撥款國家的和集體的財產或者他人財產的,應當返還財產,不能回來了,他應償還其估計價格。損壞國家的集體的財產或者他人財產的,應當恢復到其原始狀態或補償。如果受害人遭受其他重大損失的,侵害人並應當賠償損失。第一百一十八條公民,法人的著作權(版權),專利權,商標專用權,發現權,發明及其他科學技術成果權由剽竊,篡改,假冒和其他違規行為,有權要求停止侵害的權利,消除影響,賠償損失。第一百一十九條侵害公民身體造成傷害,應當賠償醫療費用,由於收入減少收入損失,殘疾生活補助費和其他費用;造成亡的,並應當支付喪葬費,者生前扶養的人必要的生活費。第120條公民的姓名權,肖像,名譽,榮譽被侵害時有權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並可以要求賠償損失。法律的名稱,名譽權,榮譽權受到侵害的段落也應適用。第20條的國家機關或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在履行職責,侵犯公民,法人的合法的權利和利益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第一百二十二條因產品質量不合格造成他人財產損失或人身傷害,製造商或銷售商應承擔民事責任。運輸,倉儲者對此負有責任的,產品製造者,賣方有權要求賠償損失。如果你能證明在高空,高壓,易燃,易爆,劇毒,放射性,高速運輸對周圍環境的高度危險作業的手段,第123條的損害造成他人損害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由受害人故意造成的,不承擔民事責任。第124條,違反國家保護環境防止污染的,污染環境造成他人損害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第125條建設挖坑,修繕安裝地下設施,在公共場所,在路邊或在一個通道沒有設置明顯標志和採取安全措施,造成他人損害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第一百26建築物或者其他設施以及建築對象上放置或懸掛物倒塌,脫落,墜落造成他人損害的,它的所有人或者管理人應當承擔民事責任,但能夠證明自己沒有過錯。第一百二十七條飼養的動物造成他人損害的,動物飼養人或者管理人應當承擔民事責任;受害者的過錯造成損害的,飼養人或者管理人不承擔民事責任;由於第三方的過錯造成的損害,第三方應當承擔民事責任。第128條自衛造成的損害,不承擔民事責任。超過必要的自衛,造成不應有的損害的,應當承擔適當的民事責任。第129條,如果發生緊急危險情況造成損害承擔民事責任。如果由自然原因引起的危險,採取了緊急的人誰不承擔民事賠償責任,到適當的程度上或承擔任何責任。緊急避險採取措施不當或者超過必要的程度,造成不應有的損害的,應當承擔相應的民事理論研究
責任的人誰採取緊急。第一條130,如果兩個或兩個以上共同侵權造成他人損害的,應當承擔連帶責任。第131條,如果受害人對於損害的發生也有過錯的,可能會減少對民事責任。第132條當事人對造成損害沒有過錯,根據實際情況,雙方當事人分擔民事責任。第133條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造成他人損害的,由監護人承擔民事責任。監護人盡了監護責任,可以適當減輕他的民事責任。財產,但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造成損害,從本人財產中支付的任何賠償。缺額,由監護人適當賠償,但單位作為監護人除外。
編輯本段法律特徵
1。民事責任是違反民事義務的法律後果。 2。民事責任主要是財產責任。 3。民事賠償責任的范圍和侵犯范圍內造成的損害。
編輯本段根據民法通則以下十個:1,第134條的規定,承擔民事責任的,停止侵權,停止對這種責任的方法主要適用對進展他人合法權益的行為。 2。問題阻礙拆除障礙等責任法適用的場合,以防止他人行使自己的權利,權利人的權利不要求實際侵權。 3。消除風險的行為侵犯了他人,個人的財產造成實際損害,但損害權利人有一個真正的危險,可能會要求演員要採取措施,消除危險。 4。他人財物回報要求行為人時,行為人以非法佔有他人財產的,返還財產。但需要尚存在的財產,如果財產損失的,行為人應當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5。恢復原狀等民事責任適用的財產為他人的損害,但也有恢復到原來的狀態可能出現的情況。在一般情況下,造成他人財產損壞,你應該嘗試恢復原狀,不僅難以恢復原來的狀態,魚類賠償損失。 6。這種責任形式的修理,重作,更換,一般適用於在一定的合同關系。如果一方當事人根據合同銷售合同交付的標的物不符合,對方可以要求修理,重作,更換。 7。損失的損害賠償適用范圍最廣的一種形式的責任。它不僅適用於侵犯財產權利的場合,同時也為攻擊和毆打的場合,如精神損害賠償。 8。這種形式只適用於合同支付違約金的責任。如果違反合同或法律的過錯一方當事人約定或法定的違約金應支付違約金,如該方應支付。 9。消除影響,恢復名譽的這種形式的責任僅適用於「民法通則」第120條的規定,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榮譽和個人的權利受到侵犯的情況。 10。道歉這種形式的責任僅適用於「民法通則」第120條規定,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榮譽和個人的權利受到侵犯的情況。十大民事責任形式,可以單獨適用,也可以合並適用。適用時,應注意區分不同性質的違法行為,根據不同形式的責任范圍,責任的形式是正確的選擇,區分不同情況下的違規責任形式之間的內在邏輯,正確的合並適用責任形式。
編輯的關系,
公民的責任和刑事責任,行政責任。某些行為在被調查的民事賠償責任,也追究刑事責任和行政責任,關鍵行為是否違反行政法規,觸犯了刑法。違反行政法規的規定,觸犯了刑法,應當追究其行政或刑事責任。否則的話,不追究其行政和刑事責任。
8. 排除妨害請求權律師費能不能要求被告支付
排除妨害請求權不能要求對方支付律師費,事實上由對方支付律師費的情況是極內少數的。
一般都容在商事仲裁中才會由敗訴方支付律師費,
訴訟中通常是在要求對方承擔擔保責任的同時,要求對方支付實現擔保物權的費用,此時才會發生被告支付律師費的情況。
9. 排除妨害糾紛的構成要件有哪些,需要注意哪些
您好,我們通常認為,排除妨害糾紛的構成要件一般包含:
1、被妨害的標的物仍然存在並由所版有人佔有;
2、妨害人權以佔有以外的方法妨害權利人行使權利且這種行為是持續進行的;
3、妨害必須是不正當的。
而且妨礙的行為必須是一種現實的妨害,而不是一種將來發生的危險。消除危險是指物權人對有可能造成自己之物損害的設施的物權人請求其消除自己的危險。消除危險請求權與排除妨害請求權之間,既有關聯性又有區別,從關聯性的角度講,消除危險是從排除妨害中派生出來的,二者都是因為相對人妨害物權的行為導致的。主要差異在於,排除妨害要求相對人積極地採取措施排除現實已經發生了的妨害;消除危險要求相對人積極地採取措施(作為)或者停止(不作為)某種行為以消除將來必然發生的妨害或損害。
10. 排除妨礙的行為與狀態妨礙人
通過行為造成妨礙狀態的人是行為妨礙人。妨礙狀態的出現雖然與某人的行為無關,但是回有責任排答除這種妨礙的人是狀態妨礙人。例如,某人在夜裡把散發臭味的垃圾倒在甲適用的土地上,這些垃圾也給乙使用土地造成了無法忍受的狀態。在這種情況下,甲是狀態妨礙人,他有責任清除這些垃圾。按照德國民法理論,此例中甲對其使用的土地為其責任領域,甲承擔責任是由於「後果不法」,責任性質屬於「狀態責任」。
法律規定
《民法通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