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公司經營保底協議的法律效力

公司經營保底協議的法律效力

發布時間: 2021-02-10 10:33:26

1. 保底收益條款協議倒底有效嗎求答案

【提問】:來有「保底收益源」條款的「委託理財」協議有效嗎? 【第一理財網專家解答】:就經紀類證券公司開展委託理財業務而言,該條款因違反《證券法》有關不得受理全權委託和禁止券商對證券投資收益作出承諾的規定而無效,但合同條款的部分無效並不當然影響其他條款的效力,因此不能因「保底收益」條款的無效來否認委託理財協議的效力; 有資產管理業務資格的綜合類證券公司,其與上市公司或其他委託人就委託理財則形成信託關系,隨著《信託法》的實施,凡符合《信託法》要求的委託理財協議不能否認它的效力。

2. 投資協議中的保底條款有效嗎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經營合同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解答》通知第四部門關於聯營合同中的保底條款問題的回答為:四、關於聯營合同中的保底條款問題。(一)聯營合同中的保底條款,通常是指聯營一方雖向聯營體投資,並參與共同經營,分享聯營的盈利,但不承擔聯營的虧損責任,在聯營體虧損時,仍要收回其出資和收取固定利潤的條款。保底條款違背了聯營活動中應當遵循的共負盈虧、共擔風險的原則,損害了其他聯營方和聯營體的債權人的合法權益,因此,應當確認無效。聯營企業發生虧損的,聯營一方依保底條款收取的固定利潤,應當如數退出,用於補償聯營的虧損,如無虧損,或補償後仍有剩餘的,剩餘部分可作為聯營的盈餘,由雙方重新商定合理分配或按聯營各方的投資比例重新分配。(二)企業法人、事業法人作為聯營一方向聯營體投資,但不參加共同經營,也不承擔聯營的風險責任,不論盈虧均按期收回本息,或者按期收取固定利潤的,是明為聯營,實為借貸,違反了有關金融法規,應當確認合同無效。除本金可以返還外,對出資方已經取得或者約定取得的利息應予收繳,對另一方則應處以相當於銀行利息的罰款。(三)金融信託投資機構作為聯營一方依法向聯營體投資的,可以按照合同約定分享固定利潤,但亦應承擔聯營的虧損責任。本案中,饒某為自然人,而不是企業法人、事業法人,為此,不受上述規定對於饒某不具有約束力。而在其他的法律中沒有對自然人關於盈虧分配中保底條款為無效條款的法律禁止性規定。為此,在《合辦駕校協議》中存在的保底條款,對於股東內部具有約束力。

3. 買賣合同價格保底條款有效嗎

既然已經以150萬元的價格賣了車,為什麼又約定個100萬呢。
法律上的保底條款是針對只享受收益不承擔虧損來規定的,對於買賣合同中沒有規定保底條款的問題。因此,約定了100萬最低價是有效的。

4. 工廠的保底合同有法律效力

這就要研究勞動合同了,如果老闆沒有違約,然後這個工資也沒有低於當地的最低工資標准,那麼老闆這個做法是有效的。

5. 公司與員工簽訂的保底協議是否有法律效力

工資保底嗎?理論上,只要出自雙方真實意願且不與現行法律相違背,就是有效的。

6. 合同法保底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經營合同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解答》通知第四部門專關於聯營合同中的保底條款問題屬的回答為:四、關於聯營合同中的保底條款問題。(一)聯營合同中的保底條款,通常是指聯營一方雖向聯營體投資,並參與共同經營,分享聯營的盈利,但不承擔聯營的虧損責任,在聯營體虧損時,仍要收回其出資和收取固定利潤的條款。保底條款違背了聯營活動中應當遵循的共負盈虧、共擔風險的原則,損害了其他聯營方和聯營體的債權人的合法權益,因此,應當確認無效。聯營企業發生虧損的,聯營一方依保底條款收取的固定利潤,應當如數退出,用於補償聯營的虧損,如無虧損,或補償後仍有剩餘的,剩餘部分可作為聯營的盈餘,由雙方重新商定合理分配或按聯營各方的投資比例重新分配。(二)企業法人、事業法人作為聯營一...

7. 合同約定的「保底條款」效力是怎樣的

‍‍保底條款,指在合同中約定的無論是否虧損一方享有固定回報的內容,常見於聯版營合同、權委託理財合同、中外合作企業合同、建設工程參聯建合同中。關於保底條款的效力,目前立法對一些特定的合同類型中的保底條款與規定,無關於保底條款效力的一般規定,實際上,合同的多樣性也不允許立法一概而論地對效力作出規定。實踐中,對於不同類型的合同,保底條款的效力認定也不同。
最高人民法院1990年11月12 日《關於審理聯營合同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解答》,首次對保底條款效力作了規定,第四條規定:聯營合同中的保底條款無效。因為:保底條款違背了聯營應當共擔風險、共負盈虧的原則。有保底條款的聯營,是名為聯營,實為借貸,違反了企業間不得拆借資金的金融法規。 ‍‍

8. 合同保底條款如何認定

法復院在審理案件中,對於合同制中的保底條款總體上傾向於認定其無效,具體由以下幾種做法: 對於聯營合同中的保底條款,因為司法解釋明確規定其無效,因此只要確實合同屬於聯營合同,法院則判決其無效,即使該司法解釋是1990年的,也許不合時宜,但是法院只管適用。 對於委託理財合同中的保底條款,法院會依據證券法的規定,認定證券公司與客戶委託理財合同中的保底條款無效,對於非證券公司與委託人之間的委託理財合同中的保底條款,一般也認定為無效。 對於建築工程參建聯建合同中的保底條款,法院傾向於將參建聯建合同認定為聯營合同,從而認定其無效。 但是,對於中外合作經營企業合同和中的保底條款,法院傾向於認定為有效。

9. 保底協議是否有效

    某投資者問:我委託了某投資咨詢公司進行投資理財服務,我們所簽的協議中有一條條專款屬是保底條款,即保賺不保虧。現在我的賬戶已虧損,可否追究責任?廣東君道律師事務所周舟律師答:    您與投資公司所簽定的協議中的保底條款是無效條款,無法通過法律追究,但是該協議其他的未違規條款依然有效,你可以看該公司是否對這些協議條款有違反行為,如果有可以通過法律程序解決。

熱點內容
對法官的訪談 發布:2025-10-01 16:56:25 瀏覽:182
六桶司法所 發布:2025-10-01 16:50:39 瀏覽:567
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三十三條釋義 發布:2025-10-01 16:50:02 瀏覽:904
勞動法有規定人事檔案的保存問題嗎 發布:2025-10-01 16:43:11 瀏覽:668
根據授權制定的法規 發布:2025-10-01 16:21:25 瀏覽:928
司法法理學指的是 發布:2025-10-01 16:20:01 瀏覽:787
中國的立法體系 發布:2025-10-01 16:13:24 瀏覽:518
依法治國點贊 發布:2025-10-01 16:06:35 瀏覽:51
勞動法第28條執行 發布:2025-10-01 16:00:48 瀏覽:525
小學道德認知 發布:2025-10-01 15:56:16 瀏覽:7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