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房屋抵債的協議法律效力
Ⅰ 「以房抵債」的買賣合同有效嗎
借款合同約定逾期不還以房屋抵頂欠款是無效的,法院不會支持的。
《擔版保法》第四十條權 訂立抵押合同時,抵押權人和抵押人在合同中不得約定在債務履行期屆滿抵押權人未受清償時,抵押物的所有權轉移為債權人所有。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第二十四條 當事人以簽訂買賣合同作為民間借貸合同的擔保,借款到期後借款人不能還款,出借人請求履行買賣合同的,人民法院應當按照民間借貸法律關系審理,並向當事人釋明變更訴訟請求。當事人拒絕變更的,人民法院裁定駁回起訴。
按照民間借貸法律關系審理作出的判決生效後,借款人不履行生效判決確定的金錢債務,出借人可以申請拍賣買賣合同標的物,以償還債務。就拍賣所得的價款與應償還借款本息之間的差額,借款人或者出借人有權主張返還或補償。
Ⅱ 抵押合同中以房產抵債的行為是否有效
不動產需要作登記,作為不動產,房屋抵押需要到房管局進行登記,所以私專人之屬間的抵押合同不能對抗登記,也就是說即便你們寫了協議,在未作登記時,房屋所有人已然可以住房進行處理,所以私人間的協議並未起到抵押的作用,所以是無效的。
辦理房產登記時房管局只審查抵押需要的手續,如抵押合同,抵押人與抵押權人的身份證明,抵押物權證。房管局不幹涉你們自願達成的協議。
Ⅲ 當債務人不能清償債務時,債務人與債權人簽訂"以房抵債"協議的法律效力如何.
只要是真實意思表示,協議有效,但不能產生物權變動效力。
Ⅳ 第三人與債權人約定以房抵債,抵債協議是否有效
無效。必須是與債務人的約定才能有效。
Ⅳ 如何認定以物抵債協議的法律效力
一何為以物抵債抄
以物抵債,簡襲單舉例來說,就是原本欠別人一定數額的金錢,但期限屆滿後無法償還,便約定用某物來抵債,或者在借款時就約定若按期無法償還,將用特定物來抵債。從設立的時間來看,以物抵債有兩種情況:一是債務履行期屆滿前就約定將來若無法如約償還債務就以物抵債,二是債務履行屆滿後雙方再經協商約定以物抵債。
目前直接見於法律規定的以物抵債多發生在執行程序中,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301條規定:「經申請執行人和被執行人同意,可以不經拍賣、變賣,直接將被執行人的財產作價交申請執行人抵償債務,對剩餘債務,被執行人應當繼續清償」。《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民事執行中拍賣、變賣財產的規定》第19條第1款規定:「拍賣時無人競買或者競買人的最高應價低於保留價,到場的申請執行人或者其他執行債權人申請或者同意以該次拍賣所定的保留價接受拍賣財產的,應當將該財產交其抵債」。除了上文明確認可的以物抵債,其他情況下以物抵債的效力如何,則取決於其本質所歸屬的法律制度。
Ⅵ 抵償債務協議有法律效力嗎,如果房產價格大
得看你們是通過什麼途徑評估的房產。
如果只是通過中介機構進行評估。
可以起訴要求重新評估並返還多餘部分。
Ⅶ 以房抵債協議以什麼案由立案
具體定什麼案由要結合主張、訴請來確定。如果你訴請是要求確認協議有效或者無效可版以以「確認合同效權力糾紛」為案由。如果起訴要求履行協議、解除協議等,民事案由規定中沒有直接對應的四級案由和三級案由,可以按照二級案由「合同糾紛」立案。
【相關規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實施《民事案件案由規定》的通知
三、適用修改後的《民事案件案由規定》時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1、第一審法院立案時應當根據當事人訴爭法律關系的性質,首先應適用修改後的《民事案件案由規定》列出的第四級案由;第四級案由沒有規定的,適用相應的第三級案由;第三級案由中沒有規定的,適用相應的第二級案由;第二級案由沒有規定的,適用相應的第一級案由。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對審判實踐中出現的可以作為新的第三級民事案由或者應當規定為第四級民事案由的糾紛類型,可以及時報告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將定期收集、整理、篩選,及時細化、補充相關案由。
Ⅷ 兩個人私下簽訂以房屋抵債協議,不經過法院和公證處公正,有沒有法律效益。
雙方自願協商一直可以進行以房抵債,但是需要跟進後續過戶手續。如果不是商品房,則或者不符合當地的房屋政策,可能會面臨過戶不能的風險。
Ⅸ 原被告之間約定以房抵債的協議是否有效
無效,屬於流押條款。
Ⅹ 民間借貸中 「以房抵債」的約定是否合法有效
無效。
《擔保法》第四十條規定:
訂立抵押合同時,抵押權人和抵押人在合同中不得約定在債務履行期屆滿抵押權人未受清償時,抵押物的所有權轉移為債權人所有。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第二十四條第一款規定:
當事人以簽訂買賣合同作為民間借貸合同的擔保,借款到期後借款人不能還款,出借人請求履行買賣合同的,人民法院應當按照民間借貸法律關系審理,並向當事人釋明變更訴訟請求。當事人拒絕變更的,人民法院裁定駁回起訴。
(10)以房屋抵債的協議法律效力擴展閱讀:
民間借貸中 「以房抵債」的法律執行規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第二十四條第二款規定:
按照民間借貸法律關系審理作出的判決生效後,借款人不履行生效判決確定的金錢債務,出借人可以申請拍賣買賣合同標的物,以償還債務。就拍賣所得的價款與應償還借款本息之間的差額,借款人或者出借人有權主張返還或補償。
《擔保法》第五十三條規定:
債務履行期屆滿抵押權人未受清償的,可以與抵押人協議以抵押物折價或者以拍賣、變賣該抵押物所得的價款受償;協議不成的,抵押權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抵押物折價或者拍賣、變賣後,其價款超過債權數額的部分歸抵押人所有,不足部分由債務人清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