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與道德上應盡的責任的詞語
道德和法律都是人類社會特定時代經濟關系的產物,道德屬於意識形態范疇版,法律權屬於社會制度范疇。兩者都是調控社會關系和人們日常行為的重要依據。法律是由國家制定並且強制實施的來規范人們的行為,而道德是依靠人們的傳統習慣和思想教育調整行為的規范。
兩者既要相互區別,又需相互滲透、互相支持、互相轉化、相輔相成。法律與道德的
有機結合、協同發展,才能更好地建設和平安康的國家。
2. 公民如何承擔道德責任和法律責任
^1、道德來責任:就是自己源的良心受到拷問,讓自己的內心「很受傷」^-^,這個需求公民自己素質高啊。
2、法律責任:就是自己的良心約束不了自己的時候,自己被國家暴力機關(公、檢、法)找上門。承擔法律責任是「身不由已」@@
3. 公民應盡的法律義務和道德義務有哪些呀
義務—— 指每個公民應當承擔的責任。既包括法定義務,又包括道德義務。 法定義務—— 憲法和法律規定公民必須履行的義務如:九年義務教育、贍養父母、撫養子女、依法納稅、愛護公共財物 道德義務—— 社會成員依據社會道德規范,自覺自願的承擔對他人、對社會的道德責任 如:愛護公共財產、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會公德、尊老愛幼、熱心助人。。。。。我國公民的基本道德規范 自覺履行道德義務的意義:有利於形成溫馨、和諧的人際關系,能夠促進整個社會的文明進步。
4. 道德上應盡的責任是什麼詞語
道德上應盡的責任的詞語是:義務。
義務[yì wù]
基本解釋
1、 依照身份、地內位或職業,由命令或習俗責成容的工作、行為、服務或職務
2、公民的基本權利與義務
3、在道德或倫理上的一般強制的應盡責任
近義詞:任務、責任、負擔、職守
基本義務:
公民的基本義務也稱憲法義務,是指由憲法規定的公民必須遵守和應盡的法律責任。根據我國憲法的規定,我國公民的基本義務有:
1.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憲法第52條)
2.遵守憲法和法律,保守國家秘密,愛護公共財產,遵守勞動紀律,遵守公共秩序,遵守社會公德;(憲法第53條)
3.維護祖國的安全、榮譽和利益;(憲法第54條)
4.保衛祖國、依法服兵役和參加民兵組織;(憲法第55條)
5.依法納稅。(憲法第56條)
除上述的基本義務以外,我國憲法還規定了勞動的義務、受教育的義務、夫妻雙方計劃生育的義務、父母撫養教育未成年子女的義務、成年子女贍養扶助父母的義務。這些義務既具有社會倫理和道德的性質,同時也具有一定形式的法律性質。
5. 法律與道德辯論賽一辯的開場詞
首先,我們從定義上來看法律與道德的區別。俗話說:分析問題要看實質。法律是國家制定、頒布用來維護統治階級利益的規則;道德則是人們共同生活及行為的准則、規范。它們雖然都是指引、評價人們行為的尺度,但性質不同,法是調整人們某些行為的規范,以規定權利和義務為主要內容,為統治階級服務,註定它具有狹義性。然道德是對人們的思想意識和行為的調整,其所調整的范圍點多面廣,因此,更能體現人民的意志。
不可否認,我們已進入法制時代,遵紀守法當是每個公民的責任與義務。制定有效的法律並付之順利實施來維系安定團結是治國之本,真的能不能以法保持安定團結是要看是不是符合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意志,意願。其意志、意願就是人民在長期生活形成的一種共識的道德准則。我們看下面這個實例,我們大家吃西瓜都是在橫著吃的,是很自然,也很習慣的,是經過實踐而來的,這時突然有一個人說:「你們應該豎著吃,橫著吃不不對。」這明顯是不和諧的事,會得到大家的反對,恰好這個人就是制定法律的人。由此可以說法律應該是建立在大多數人認同的基礎上,大多數人認同也就是道德的基礎之上。因此,道德沒有理由拒絕道德或是凌駕於之上。
道德作為啟發人們內心覺悟的無形力量,有著國家強制力無法代替的動力。記得,在前天我乘公交車,一個蹣跚的老人上車,乘務員說:「你沒錢,沒有證,不能坐車,下去別耽誤大家時間。」一個教師模樣的中年女人,自己掏出錢給那老人付了,老年人才得以坐車。沒錢沒證不準坐車,這是法律法規規定里,乘務員嚴格按標執行正常,因為是法是無情。但人有情的,做到有人可以為其借付。這么做就是道德讓人有了幫助他人憐憫之心。我在這里可以說,提高個人素質,加強道德建設,可以更有效地譴責和抑制違法犯罪行為,並可以多涌現一些見義勇為與違法犯罪作斗爭的行為的人,而提高道德素質對法的實施可起到超出國家強制力范圍的作用。這來看來,道德力量是高於法律的范疇,因此,法律不可以反出來說道德的「不」,強奸民意。
道德對法還有彌補不足的作用,此話不假,法律是偏面的,只是單純維護統治階級的利益,因此,社會上關系需要由法調整的往往並不是都有明確的法律規定,及雖然立法相當完備了,不可能事無巨細「一籃子」全部涵蓋。在這種情況下,道德卻要擔負起調整法無明文規定的某些社會關系的任務。 在此可以證明,法律基於它在現實生活中的狹隘性,也註定了它對道德沒有言否的機會。
綜上所述,法律與道德間,後者的觸及領域和優勢遠多於前者,更能體現大多數人的意願。而且就道德而言,當國家消亡了,階級消失了,仍存在於人們心中,支配著我們上行,並隨著社會的進步而進一步發展。因此,法律與道德比較,它只是道德范疇上的一個基石而已,所以更談不法律向道德說「不」了。
6. 法律與道德的關系的名言
法律與道德的關系名言名句匯總如下
1、法律和制度必須跟上人類思想進步。——傑弗遜
2、行一件好事,心中泰然;行一件歹事,衾影抱愧。
3、人類最高的道德標準是什麼?那就是愛國心。
4、禮貌經常可以替代最高貴的感情。
5、那不知道自己缺乏自由之意志的人才是真正的貧窮者。
6、在**的喧囂聲中,法律的聲音顯得太微弱。
7、要留心,即使當你獨自一人時,也不要說壞話或做壞事,而要學得在你自己面前比在別人面前更知恥。
8、法律一旦成為人們的需要,人們就不再配享受自由了。
9、能夠自由地形成習慣的人,在一生中能夠做更多的事。習慣是技術性的,因此可以自由地形成。
10、高尚的道德情操和道德行為與追求美的理想這兩者常常統一在一起,是密不可分的。
11、曇花一現的感情,不能真誠地可靠地長期地相愛,是相當一部分青年人道德方面存在的嚴重缺陷。
12、法律就是秩序,有好的法律才有好的秩序。
13、真想解除一國的內憂應該依靠良好的立法,不能依靠偶然的機會。
14、法發展的重心不在立法、不在法學,也不在司法判決,而在社會本身。
15、好習慣是一個人在社會交場中所能穿著的最佳服飾。
16、弱者比強者更能得到法律的保護。
17、人應該裝飾的是心靈,不是**。
18、最有道德的人,是那些有道德卻不須由外表表現出來而仍感滿足的人。
19、人類被賦予了一種工作,那就是精神的成長。
20、今天的法律未必明天仍是法律。
21、法律的力量應當跟隨著公民,就像影子跟隨著身體一樣。——貝卡利亞
22、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恥祿之不伙,而恥智之不博。
23、在一切能夠接受法律支配的人類的狀態中,哪裡沒有法律,那裡就沒有自由。
24、自由不是無限制的自由,自由是一種能做法律許可的任何事的權力。
7. 形容對事情盡到應盡的責任的詞語
對事情盡到應盡的責任的意思詞語
仁至義盡
8. 道德上應盡的責任是什麼詞語
義務
義務有兩個意思:一是,與權利相對。指政治上、法律上、道義上應盡內的責任,包括作為義容務與不作為義務。 康有為 《大同書》甲部第四章:"若夫應兵點籍,則凡有國之世,視為義務。"二是, 不要報酬的。 人類為了更好地生存與發展,人與人之間建立了各種各樣的社會關系,按維系方式的不同,所有社會關系可以分為親戚關系、朋友關系與同事關系,按社會領域的不同,所有社會關系可以分為經濟關系、政治關系和文化關系,而所有社會關系的核心內容都是價值關系或利益關系,即在所有的社會關系中,任何人一方面應該進行一定的價值付出,另一方面又應該得到一定的價值回報。
9. 既指法律上應盡的責任,也指道德上應盡得責任是什麼詞語
您好,以下為對您問題的回復:
就是法律上規定的責任和義務。
望採納。
10. 表示責任的詞語有哪些越多越好
備責 免責 貶責 刻責 循名責實 克責
責比 責戶 責功 責仕 責斥 責任心
責任制 責守 責杖 責告 責言 責押
責茅 責迫 責咎 責治 責官 責承
責降 責革 責修 責帥 責怨 責貢
責辱 責息 責效 責家 責陰 責授
責貶 責貨 責望 責問 責期 責買
責稅 責詞 責禍 責疏 責楚 責賄
責罪 責詰 責詬 責嫌 責賕 責儆
責誘 責實循名 責賦 責數 責課 責罵
責篤 責辦 責償 責懲 責譴 責贓
責讓 迫責 質責 重責 逃責台 退責
避責台 逼責 決責 諾責 黜責 反躬自責
飭責 責任 責任能力 駁責 法律責任 放責
負責 敷衍塞責 崗位責任制 余責 責難 道德責任
收責 咎責 嗔責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匹夫有責 償責
卸責 受責 專責 出責 叱責 峻責
責有 責有所歸 嫌責 審責 宿責 官責
案責 校責 毀責 枷責 榜責 撲責
憂責 棄責 怨責 文責 攬名責實 租責
按名責實 空責 無過失責任制 怪責 恚責 無以塞責
痛責 懸責 懲責 閉合自責 考名責實 考責
聊以塞責 竄責 私責 科責 職責 稱責
罪責 笞責 簿責 篤責 薄責 糾責
起責 公責 刑責 取責 括責 彈責
杖責 按責 拘責 撻責 裒責 繩責
轉責 貽責 責下 責欠 責打 責失
責付 責主 責有攸歸 責伐 責戒 責求
責免 責究 責取 責知 責命 責券
責怪 責居 責狀 責限 責要 責信
責負 責怒 責逋 責躬 責訊 責悔
責書 責責 責處 責過 責徙 責率
責報 責景 責詈 責備求全 責善 責祿
責發 責督 責賂 責債 責誠 責義
責厲 責罰 責誚 責實 責撲 責賧
責諾 責勵 責戰 責辨 責黜 責斷
責勸 責嚷 責譬 責辯 見責 規責
逭責 追責 逃責 逋責 襃責 還責
觥責 訓責 訊責 討責 言責 詬責
詭責 訶責 詈責 訾責 誅責 誚責
誨責 譙責 陰責 謝責 課責 諉責
調責 譴責小說 譏責 讓責 雅責 譴責
降責 陪責 鐫責 鞭責 鬼責 盡責
責令 呵責 有限責任公司 軍人違反職責罪 檢責 崗位責任制(崗gǎng)
求全責備 塞責 詰責 權責 戲責 數責
指責 控名責實 無責任能力 引咎自責 責任事故 限制責任能力
責任年齡 責難(-nàn) 刑事責任 責任感 引咎責躬
消任 信任 任 任勞任怨 事任 之任
內任 報任少卿書 上任 治任 原任 主任
付任 保任 充任 勤任 到任 力小任重
差任 專任 補任 顯任 獎任 商任
縱任 挽任 貴任 通任 進賢任能 責任心
責任制 質任 親任 負才任氣 負任 鄉任
過任 進任 適情任欲 遷任 道任 抵任
到任規 調任 骫任 責任 責任能力 法律責任
高任 敦任 崗位責任制 高下任心 道德責任 敢任
協任 薦任官 成任 戴任 參任 力不勝任
任人唯賢 任便 任數 任抓掀 合任 曠任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任子令 適性任情 以天下為己任 使賢任能 倚任
大任 率任 位任 小任 出任 尊任
劇任 往任 受任 偏任 備任 因任
夷任 選賢任能 台任 器任 衡任 圖任
周任 徙任 寵任 實任 復任 外任
府任 屬任 寄任 指任 孔任 局任
特任 榮任 滿任 物任 柄任 樂天任命
杖任 推任 攝任 理任 勝任愉快 無任徒
棄道任術 授任 擔任 擢任 煩任 方任
無過失責任制 無任之祿 懷任 肩任 新任 新官上任三把火
父任 肩勞任怨 無任 意任 聽之任之 禮任
知人善任 異任 眷任 要任 肆任 稽任
督任 移任 科任 秉公任直 稱任 至任
職任 罷任 自任 簡賢任能 署任 眾怒難任
走馬到任 走馬赴任 起任 趕任務 軍任 在任
載任 前任 分任 卸任 巧任 履任
常任 本任 聽天任命 聽任 聘任 符任
致遠任重 轉任 厘任 走馬上任 見任 負任蒙勞
負材任氣 資任 重任 連階累任 送任 退任
采任 遲任 選任 還任 邊任 解任
托任 革職留任 辟任 非任 離任 難任
隨任 革任 任遠 任重致遠 任待 直接任意球
於右任(1879-1964) 趙元任(1892-1982) 級任 接任 薦任 就任
己任 簡任 繼任 蒞任 連任 班主任
任光(1900-1941) 任憑 任重道遠 任頤(1840-1895) 有限責任公司 獨任制
權任 崗位責任制(崗gǎng) 郭任遠(1898-1970) 喬廠長上任記 支任 獨任
放任自流 會任 任力 任土作貢 任棠 任道
任運 任聖童 任誕 任意球 任養 任實
任賢 任罷 任選 任器 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船 任興
任縱 任職相 任屬 一劍之任 不任 三大任務
無責任能力 正任 任人 任上 任天 任散
任遇 任勞 任勢 任鄙 任意 任算
任滿 任隨 任賢使能 任黎 任戰 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台
任舉 任臆 任職 任斷 任聽 千里之任
升任 五任 任內 任公 任心 任可
任令 任出 任臣 任兵 任身 任良
任姒 任其自然 任委 任恤 任命 任受
任放 任法獸 任持 任政 任是 任保
任負 任怨任勞 任真 任娠 任務 任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