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土地非法轉讓的法律責任

土地非法轉讓的法律責任

發布時間: 2021-02-11 12:17:15

㈠ 買賣或者非法轉讓土地應承擔什麼法律責任

看買賣的數量和何種土地,一般買賣耕地超過1畝以上的按瀆職類犯罪處罰。

㈡ 買賣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轉讓土地的法律責任有哪些

買賣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轉讓土地,是指違反土地管理法律、法規規定,將土地主要是指土專地使用權利完全地或屬部分地轉移給他人的行為。買賣,從理論上講,是將物的所有權轉移給他方,他方為此支付價金的行為。由於我國實行土地的公有制,單位和個人只享有對國有土地的使用權,並且法律禁止集體土地使用權自由轉讓。因此,只要實際上發生了一方違法地將土地權利完全轉移給另一方,另一方支付價金,則可以認定為買賣。除此形式之外的不符合法律規定的條件將土地權利轉移的行為,即為「以其他形式非法轉讓土地」。
對「買賣土地」和「以其他形式非法轉讓土地」,雖然對其處罰並無區別,但在適用時,仍應准確把握其行為性質。對在實際上非法將土地權利完全地、永久地提供給另一方,另一方為此支付價金的,應定性為「買賣土地」;對將土地違法地有期限地提供給他方使用,或者一方支付金錢以外的標的物,另一方使用土地的,則應定性為「以其他形式非法轉讓土地」。

㈢ 非法轉讓土地行為的法律責任有哪些

非法轉讓土地行為的法律責任是:
(1)沒收違法所得。
(2)對違反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回擅自將農用地改為建設答用地的,限期拆除在非法轉讓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築物和其他設施,恢復土地原狀。
(3)對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沒收在非法轉讓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築物和其他設施。
(4)可以並處罰款。
(5)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6)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㈣ 買賣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轉讓土地應承擔的法律責任有哪些

《土地抄法》第七十三條買賣或者襲以其他形式非法轉讓土地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沒收違法所得;對違反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擅自將農用地改為建設用地的,限期拆除在非法轉讓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築物和其他設施,恢復土地原狀,對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沒收在非法轉讓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築物和其他設施;可以並處罰款;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土地法實施條例》 第三十八條 依照《土地管理法》第七十三條的規定
處以罰款的,罰款額為非法所得的百分之五十以下。

㈤ 農村非法出讓土地使用權會承擔哪些法律責任

在我國,非法轉讓土地屬於違法行為。非法流轉土地的行為,根據情節輕重程度,可進行行政處罰,甚至會受到刑事懲罰。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八十一條規定:「擅自將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的使用權出讓、轉讓或者出租用於非農業建設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沒收違法所得,並處罰款」。
第七十三條規定:「買賣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轉讓土地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沒收違法所得;對違反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擅自將農用地改為建設用地的,限期拆除在非法轉讓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築物和其他設施,恢復土地原狀,對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沒收在非法轉讓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築物和其他設施;可以並處罰款;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非法轉讓土地的責任人如果屬於政府公務員或者其他行政監察對象,依法應給予行政處分。行政機關及其公務員買賣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轉讓土地的,對有關責任人員給予警告、記過或者記大過處分;情節較重的,給予降級或者撤職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開除處分。
我國《刑法》第二百二十八條規定,以牟利為目的,非法轉讓、倒賣土地使用權,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非法轉讓、倒賣土地使用權價額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二十以下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罰金數額與上述相同)。
司法解釋規定了五種情節嚴重的情形,具備其中情形之一的即屬情節嚴重:
1.非法轉讓、倒賣基本農田0.33公頃(5畝)以上;
2.非法轉讓、倒賣一般耕地0.67公頃(10畝)以上;
3.非法轉讓、倒賣其他土地1.33公頃(20畝)以上;
4.非法獲利五十萬元以上;
5.非法轉讓、倒賣土地接近上述數量標准並具有其他惡劣情節的,如曾因非法轉讓、倒賣土地使用權受過行政處罰或者造成嚴重後果等。非法轉讓、倒賣土地使用權高於上述數量標准並達到一定程度的,則屬於情節特別嚴重。

㈥ 非法轉讓土地使用權罪犯罪類型和要承擔哪些法律責任

非法轉讓土地使用權的法律責任主任主要有哪些?(一)行政處罰。
根據《土地治理法》第七十三條的劃定,對買賣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轉讓土地行為,要沒收非法轉讓土地的違法所得,擅自將農用地改為建設用地的,視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情況,限期拆除或沒收在非法轉讓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築物和其他舉措措施,可以並處非法所得50%以下罰款;根據《土地治理法》第八十一條的劃定,擅自將農夫集體所有的土地的使用權轉讓用於非農業建設的,要責令限期改正,沒收非法所得,並處罰款;根據《城市房地產治理法》第六十六條的劃定,非法轉讓以出讓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權的,沒收違法所得,可以並處罰款;根據《城市房地產治理法》第六十七條的劃定,非法轉讓已劃撥方式取得的使用權的,責令繳納土地使用權出讓金,沒收違法所得,可以並處罰款;根據《城鎮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和轉讓暫行條例》第四十六條的劃定,非法轉讓劃撥土地使用權的,沒收非法收進,並根據情節處以罰款。
(二)黨紀政紀責任。
首先,非法轉讓土地的責任人假如屬於公務員或者其他行政監察對象,依法應給予行政處分。
根據15號令的劃定,行政機關及其公務員買賣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轉讓土地的,對有關責任職員給予警告,記過或者記大過處分;情節較重的,給予降級或者革職處分;情節嚴峻的,給予開除處分。
另外,違法行為當事人為中共黨員的,還可依據《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第一百零九條的劃定作出處理。
(三)刑事責任。
根據《刑法》第二百二十八條劃定,以牟利為目的,違背土地治理法規,非法轉讓,倒賣土地使用權,情節嚴峻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非法轉讓,倒賣土地使用權價額5%以上20%以下罰金;情節特別嚴峻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非法轉讓,倒賣土地使用權價額5%以上20%以下罰金。
非法轉讓土地行為達到一定情節構成非法轉讓,倒賣土地使用權罪,司法解釋劃定了情節嚴峻的五種情形: 1,非法轉讓,倒賣基本農田5畝以上;2,非法轉讓,倒賣一般耕地10畝以上;3,非法轉讓,倒賣其他土地20畝以上;4,非法獲利50萬元以上;5,非法轉讓,倒賣土地接近上述數目尺度並具有其他惡劣情節的。

㈦ 非法轉讓、佔用土地行為的認定是什麼

劉申常一、非法轉讓土地行為的認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二條第三款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佔、買賣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轉讓土地。」所謂買賣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轉讓土地,是指違反土地管理法律法規的規定,將土地權利完全或部份、永久或在一定期限內轉移給他人,從而獲利的行為。

二、認定非法轉讓土地行為的必備條件

(一)客觀上土地權利發生了轉移。土地權利包括土地所有權、土地使用權及他項權利。就國有土地而言,其權屬代表是國家。單位和個人只能買賣或者其他形式轉讓國有土地使用權或他項權利。就集體土地而言,集體土地所有者或使用者則可能將集體土地所有權或使用權非法轉讓。土地權利發生轉移的形式是多樣化的,可以是土地權利的全都,也可以是土地權利的部分;可以是永久或長期轉移土地權利,也可以是有期限的轉讓土地權利。土地權利發生轉移是構成非法轉讓土地行為的要件之一,土地權利發生轉移的實質是改變了原有土地權利的法律關系,使土地法律關系的主體、客體或內容發生變更。

(二)非法轉讓土地權利從而獲取非法利益。在非法轉讓土地權利的過程中,違法者從中獲取了利益。獲取利益的方式是多樣化的,有的是直接獲取價金(如轉讓金或租金),有的是獲取實物(如以物易地),有的則是聯建分成(一方出土地,另一方出資金,建成房屋後按約定比例分成或出售後按約定比例分成),有的是以土地入股,有的則是獲取流動資金(如抵押等)。

上述兩點是認定買賣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轉讓土地行為的必備條件,缺一不可。無論是直接買賣土地,還是以其他形式非法轉讓土地,只是形式不同,其實是一樣的,即非法轉移土地權利從而獲利。

三、非法轉讓土地的法律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七十三條規定了非法轉讓土地的法律責任主要有以下幾種:一是沒收違法所得。二是對違反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擅自將農用地改為建設用地的,限期拆除在非法轉讓土地上新建的建築物和其他設施,恢復土地原狀。三是對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沒收在非法轉讓土地上新建的建築物和其他設施。四是可以並處罰款。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第三十八條的規定罰款額為非法所得的50%。五是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六是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四、非法佔地行為的認定

非法佔用土地的行為是指行為人違反土地管理法律法規的規定,未經合法有效的批准而佔用土地的行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的相關規定,因國家建設或其他原因需要使用土地,必須經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呈報有權審批的人民政府批准。使用農用地的要經過農用地轉用審批,使用農民集體所有土地的,要經過土地徵用審批等。只有經法定程序審批才能取得合法的土地權益。

五、非法佔用土地行為的表現形式

(一)未經批准,擅自佔用土地的。這是指需要申請審批方能取得土地使用權的單位或個人,未經批准取得合法手續而擅自佔用土地的行為。

(二)採用欺騙手段,騙取批准非法佔用土地的。這是指不具備用地資格的單位或個人為達到使用土地的目的,編造事實、製造假象申請用地,使批准機關信以為真而批准其用地;或是雖具有申請用地資格,但在使用土地的類別上以好充劣,在位置上以東報西,從而騙取批準的行為。

認定騙取批准,應注意把握3個條件,一是行為人申請用地時有騙取批準的主觀故意,這種故意可能表現為隱瞞或者虛構戶籍人口數量,隱瞞原土地使用面積或土地利用現狀,將耕地申報為非耕地等。二是行為人實施騙取行為後,已經取得了用地批准文件,沒有取得的,騙取批准行為不能成立,已經取得的,即便用地批准文件是越權批準的無效文件,騙取行為依然成立。三是相對人已經實施了佔地行為。

(三)超過批準的數量多佔土地的。這是指獲得批准徵用、使用一定數量土地的單位或個人,超過批准機關所批準的面積佔用土地的行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七十六條第二款的規定,其超占部分以非法佔用土地論處。

(四)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禁止開墾區內進行開墾的。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第十七條第一款的規定,禁止單位或個人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禁止開墾區內從事土地開發活動。該條例第三十四條同時又規定違反了第十七條的規定,逾期不改正的,依照非法佔地行為處罰。

六、非法佔地的法律責任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七十六條的規定,非法佔地的法律責任主要有:①責令退還非法佔用的土地。②違反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擅自將農用地改為建設用地的,限期拆除在非法佔用土地上新建的建築物和其他設施,恢復土地原狀。③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沒收在非法佔用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築物和其他設施。④可並處罰款,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第四十二條的規定處非法佔用土地每平方米30元以下罰款。⑤行政處分(對非法佔用土地單位的直接負責人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⑥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七十七條的規定,農村村民非法佔地的法律責任主要有:①責令退還非法佔用的土地。②限期拆除在非法佔用土地上新建的房屋。

熱點內容
王晶法院 發布:2025-10-01 10:15:14 瀏覽:848
附錄法學 發布:2025-10-01 10:14:23 瀏覽:771
不符勞動法 發布:2025-10-01 10:13:05 瀏覽:888
工傷康復在勞動法中的規定 發布:2025-10-01 10:12:57 瀏覽:90
法治進行時2017天安社視頻 發布:2025-10-01 09:57:18 瀏覽:349
最新勞動合同法修訂 發布:2025-10-01 09:50:23 瀏覽:12
勞動關系與勞動法06089 發布:2025-10-01 09:49:23 瀏覽:517
商業法律顧問做什麼的 發布:2025-10-01 09:40:45 瀏覽:985
民事訴訟法習題答案 發布:2025-10-01 09:29:48 瀏覽:250
廣告違法行為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10-01 09:21:23 瀏覽:4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