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訴訟法習題答案
A. 民事訴訟法程序保障的理論視角的讀後感
導語:司法考試民事訴訟法與仲裁法的復習方法,如何在較短的時間內,既能熟練、系統、准確地掌握民事訴訟法以及仲裁法的相關內容,又能適應司法考試對考生的要求,從而取得滿意的成績,順利通過司法考試就成為眾多考生熱切關心的問題。
一、熟悉考試內容與題型規律
司法考試對於民事訴訟法學與仲裁製度的考查雖然還是以對現行法律及司法解釋規定的考查為主,輔之以基本理論知識的考查,但是隨著司法考試的逐年深入,其具體考試特點也呈現出兩大主要變化法\律教育網\趨勢:第一,由對知識點單一法律規定的考查逐漸轉變為對知識點的綜合性法律規定的考查。第二,由對單一知識點的考查逐漸轉變為對具有一定關聯性的綜合性知識點的考查。這就要求考生在復習過程中注意知識的系統性以及比較思維的運用。
從司法資格考試的發展趨勢來看,即使在試卷設計保持不變的情況下,也還是呈現出傾向於考核考生的法學基本理論功底與對訴訟理論研究與司法改革動態的關注,既讓真正具有高素質且關注訴訟理論研究與司法改革的考生脫穎而出,也讓真正熱愛法律職業並具有較高專業素養的法學人才充實到我國的法律職業者群體中去。
二、復習方法
學好民事訴訟法學與仲裁製度並融會貫通地理解與掌握法律及司法解釋的規定,需注意以下幾點基本內容:
(一)理解學科知識體系及其理論基礎
1.理解民事訴訟法學的學科知識體系及其理論基礎。
當事人有限處分與法院審判行為的有機結合是建構民事訴訟法整個知識體系的理論基礎,可以以此為基點貫通民事訴訟法學的相關知識及法律與司法解釋的具體規定。具體如下:
法\律教育網\
第一,民事訴訟程序的開始體現當事人的處分權與法院審判權的結合。
第二,訴訟請求的確定與審理體現當事人的處分權與法院審判權的結合。
第三,一審的結案方式體現當事人的處分權與法院審判權的結合。
第四,對於允許上訴的裁判,二審程序的進行也體現了當事人處分權與法院審判權的結合。
第五,對於已生效的判決、裁定、調解書的申請再審也體現了當事人的處分權與法院審判權的結合。
第六,申請執行已生效法律文書也體現了當事人處分權與法院審判權的結合。
綜上所述,考生可以以當事人處分權與法院審判權相結合這一主線,將民事訴訟法的主幹內容組成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當然,在這一知識體系中,還包括對上述訴訟案件的審判程序予以保障的程序制度。
2.理解仲裁法的學科知識體系及其理論基礎。
仲裁作為與民事訴訟相並行的具有法律效力的爭議解決制度,其核心特點在於當事人的自願性。考生可以當事人的自願性為理論基礎將仲裁法中的重要內容組成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以便於系統地掌握。
第一,對於法定允許仲裁的爭議事項,是否提請仲裁由當事人自願協商。
第二,將爭議事項提請哪一個仲裁委員會仲裁由當事人自願協商。
第三,仲裁庭的組成形式以及組成仲裁庭的首席仲裁員與獨任仲裁員由當事人自願協商確定。
法\律教育網\
第四,仲裁審理方式與結案方式由當事人自願協商。
以當事人自願原則為基礎,可以將仲裁法的相關內容組成仲裁法知識體系的主幹。當然,除此之外,為保障仲裁解決爭議案件的公正性,仲裁法還設置了以撤銷仲裁裁決和不予執行仲裁裁決為內容的監督制度。
(二)總結並掌握民事訴訟法與仲裁法相區別的內容
考生在閱讀教材的過程中,要善於總結民事訴訟法與仲裁法的區別之處,這些內容往往是歷年司法考試中重點考查的內容。其中主要包括:受理案件的范圍不同、管轄不同、審理組織的確定方式不同、審理人員的確定程序不同、迴避的具體情形不同、證據保全與財產保全的程序不同、審理方式不同、和解的效力不同、調解的開始方式以及調解達成協議後所製作的法律文書不同、判決書與裁決書的製作程序不同、審理人員有無拒絕署名權不同、當事人對審理涉外案件所適用的程序規則以及適用的語言有無選擇權不同、能否由外籍人員審理涉外案件不同、審級不同等等。
(三)以知識點建立學科內知識群
體系是為了理解和掌握知識點,零散的知識點不容易掌握,如果將知識點附著於體系及其結構之上,從而將知識點體系化,便能更好地掌握知識點。例如民事訴訟解決爭議的私權性質使得意思自治在民事訴訟中得以運用,也就是說,當事人享有程序選擇權,具體表現為訴訟程序與非訟程序的選擇(通常程序與特別程序、通常程序與督促程序、通常程序與公示催告程序)——不同訴訟程序的選法\律教育網\擇(普通程序與簡易程序)——具體程序制度的選擇(法定管轄與協議管轄、審理方式的選擇——公開與不公開、處理方式的選擇——和解與調解以及調解與判決等)。
三、法律條文的學習技巧
經過長期的分析與思考,經驗和直覺都告訴筆者,要想有效掌握現行有關民事訴訟法律的眾多規定,不適宜採取逐個法律文件、逐條記憶的方法,而應當注意以下幾點:
(一)立足於民事訴訟法,結合司法解釋
考生必須確立一種觀念,即立足於民事訴訟法,結合司法解釋中的相關規定,而不能將民事訴訟法及司法解釋看作各自獨立的法律文件。也就是說,考生應當先根據考試規律,特別是最近四、五年的考試真題試卷,將民事訴訟法中經常考查以及偶爾考查的內容按照民事訴訟中的具體程序制度確定出來,然後再將各個司法解釋中的有關該內容的規定與民事訴訟法中的相關內容結合在一起,形成關於該具法\律教育網\體程序制度的完整的法律條文的內容。
此外,考生需注意體系與知識點的結合,以知識點為歸宿。
(二)應採取理解記憶的方法
在民事訴訟法所規定的眾多具體制度中,因具體制度的不同,法律的具體規定方法也有所不同。因此,考生應針對具體制度規定採用不同的分析方法去理解、掌握法律規定。具體有兩種主要情況:
1.既在民事訴訟法中作出了具體規定,同時又在相關司法解釋中作出了更加詳細的補充性規定。例如特殊地域管轄中關於合同糾紛案件的管轄問題,如果考生了解協議管轄的基本含義,對相關法律條文規定進行綜合分析後,即可從規定中總結出以下確定合同糾紛案件管轄的一般規律:
(1)有效協議管轄優先於法定管轄適用。
(2)協議管轄約定無效或者雙方當事人未作出協議管轄約定時,即應按照下列確定法定管轄的方法確定合同糾紛案件的管轄法院:第一,被告住所地有管轄權。第二,合同履行地的確定。
2.僅在民事訴訟法中對某一具體程序問題作出了相應的規定,並沒有相關司法解釋予以補充。這種情況考生掌握起來相對容易一些,只要能夠理解該法律條文規定,並掌握條文中的核心內容即可。
3.對某一具體程序問題,《民事訴訟法》並未直接作出規定,而只是在《民訴意見》中作出了相關的規定。這種情況同上一種情況相似,只要考生分析理解該法律條文即可。
四、習題練習與自我模擬測試的方法
為了鞏固所復習和掌握的學科基礎知識和相關法律規定,進行習題練習是必不可少的;而為了使自己積累一定的考試經驗,進行一定的模擬測試也是極其重要的,但關鍵是要適度,否則可能會適得其反。
五、民事訴訟法與仲裁法重點知識
(一)民事訴訟法重點知識
民事訴訟法一般有以下重點知識:
1.主管與管轄部分。如主管、級別管轄、地域管轄中的一般地域管轄和專屬管轄、移送管轄、指定管轄以及管轄權異議問題、地域管轄中的特殊地域管轄問題。
2.當事人與訴訟代理人。
3.民事證據部分。如證據的立法種類中書證、物證等在實際案例中的鑒別、證據的理論分類中本證與反證等的鑒別、案件中具體證明對象的確定、不能單獨作為認定案件依據的證據的法定情形、證人確有困難不出庭的法定情形、無需證明對象的法定情形、舉證時限制度、二審程序與再審程序中新證據的具體情形等。
4.通常審判程序,即普通程序、簡易程序、二審程序與審判監督程序。該部分的考查很明顯側重於法律條文的具體規定。
5.民事執行程序。
6.其他審判程序。即特別程序、督促程序、公示催告程序和涉外民事訴訟程序。
7.其他制度。在民事訴訟中,還存在一些程序保障性制度。
(二)仲裁法重點知識
仲裁法一般有以下重點知識:
1.仲裁協議。
2.仲裁裁決的撤銷與不予執行。
3.仲裁程序。如仲裁程序中向雙方當事人送達的特殊文件、仲裁庭的組成。
4.其他內容。如獨立仲裁製度、一裁終局制度、仲裁委員會的設立程序與條件、仲裁員的任職資格、中國仲裁協會的性質等。
5.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仲裁。如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的機構,簡易程序法\律教育網\的適用范圍以及審理方式的特殊性等。
B. 2015年新刑事訴訟法同步測試習題:二審審理
1.【真題難度】關於二審的審理方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被告人、自訴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對第一審認定的事實、證據提出異議的,應當開庭審理
B.被告人被判處死刑立即執行的上訴案件,應當開庭審理
C.被告人被判處死刑緩期執行,因為一審程序不合法而上訴的,應當開庭審理
D.第二審人民法院決定不開庭審理的,應當訊問被告人,聽取其他當事人、辯護人、訴訟代理人、證人、鑒定人的意見
2.【真題難度】下列關於二審庭前准備及審理結果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二審法院同級人民檢察院應當派員出庭的案件是人民檢察院抗訴的案件
B.第二審人民法院決定開庭審理後通知檢察院查閱案卷,檢察院應當在二十日內查閱完畢
C.人民檢察院查閱案卷的時間計入審理期限
D.原審人民法液亂院對於發回重新審判的案件作出判決後,又被上訴或抗訴的,第二審人民法院應當依法作出判決或者裁定,不得再發回原審人民法院重新審判
3.【真題難度】法院對一起共同犯罪案件審理後分別判處甲死緩、乙無期徒刑。甲沒有提出上訴,乙以量刑過重為由提出上訴,同時檢察院針對甲的死緩判決以量刑不當為由提起抗訴。二審人民法院審理中發現新犯罪事實。下列關於第二審程序的表述錯誤的是:
A.二審法院可以不開庭審理
B. 因上訴和抗訴都不是針對原審事實認定,二審法院對本案不能以事實不清為由撤銷原判,發回重審
C. 因本案存在抗訴,二審法院對甲和乙都不受上訴不加刑原則的限制
D. 對人民法院發現的新的犯罪事實,只有人民檢察院補充起訴的,原審人民法院才可以作為判決的依據,並可以加重被告人的刑罰
參考答案:
1.【答案】BC.
【解析】新《刑事訴訟法》第223條第1款規定,第二審人民法院對於下列案件,應當組成合議庭,開庭審理:
(一)被告人、自訴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對第一審認定的事實、證據提出異議,可能影響定罪量刑的上訴案件;
(二)被告人被判處死刑的上訴案件;
(三)人民檢察院抗訴的案件;
(四)其他應當開庭審理的案件。
據此確定A選項錯誤,BC選項正確。
該條第2款規定,第二審人民法院決定不開庭審理的,應當訊問被告人,聽取其他當事人、辯護人、訴訟代理人的意見。據此確定D選項錯誤。
【陷阱分析】A選項錯在條件不全,本需要兩個條件同時具備,選項僅僅提供了一個條件。像類似的考點還如:據傳、傳喚持續時間不得超過24小時就需要兩個純悄條件:1)案情特別重大、復雜;2)採取拘留、逮捕措施的)同時滿足。
再如:排除非法物證、書證需要三個條件同時滿足:1)收集物證、書證不符合法定程序;2)可能嚴重影響司法公正;3)不能補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釋的。缺一不可。像這樣的出題點還有一些,希望考生復習時仔細。
B選項,原來死刑二審開庭審理的司法解釋是把被判處死刑緩期執行和死刑立即執行是否需要開庭區分規定的,但新刑訴法統一了,只要是被判處死刑的人上訴,包括死刑立即執行和死刑緩期執行,一律開庭,這體現了對死刑的審慎。
D選項,應當通知的對象中多了「證人和鑒定人」,關於這一款,要記清楚是「應當」還是「可以」;應當通知的對象包括哪些人。類似的條文有幾處,都要從這兩個角度把握。
司法考試卷一真題解析卷二真題解析民法/商法/民事訴訟法真題解析模考估分
2.【答案】ABCD
【解析】新《刑事訴訟法》第224條規定,人民檢察院提出抗訴的案件或者第二審人民法院開庭審理的公訴案件,同級人民檢察院都應當派員出席法庭。第二審人民法院應當在決定開庭審理後及時通知人民檢察院查閱案卷。人民檢察院應當在一個月以內查閱完畢。人民檢察院查閱案卷的時間不計入審理期限。所以ABC選項錯誤。
該法第225條規定,第二審人民法院對不服第鬧褲檔一審判決的上訴、抗訴案件,經過審理後,應當按照下列情形分別處理:
(一)原判決認定事實和適用法律正確、量刑適當的,應當裁定駁回上訴或者抗訴,維持原判;
(二)原判決認定事實沒有錯誤,但適用法律有錯誤,或者量刑不當的,應當改判;
(三)原判決事實不清楚或者證據不足的,可以在查清事實後改判;也可以裁定撤銷原判,發回原審人民法院重新審判。
原審人民法院對於依照前款第三項規定發回重新審判的案件作出判決後,被告人提出上訴或者人民檢察院提出抗訴的,第二審人民法院應當依法作出判決或者裁定,不得再發回原審人民法院重新審判。
根據該條規定,只有因事實不清或證據不足案件發回重申的,不得超過一次,因為適用法律錯誤或量刑不當的,不受此限制。所以D選項錯誤。
【陷阱分析】A選項,如果反過來說「人民檢察院抗訴的案件,二審法院同級的人民檢察院應當拍員出庭」則是正確的,選項A的說法漏掉了「第二審人民法院開庭審理的公訴案件,同級檢應當派員出庭」這一方面。
B選項是刑訴修改二讀稿的內容,最終稿給了檢察院30天的二審庭前閱卷時間。修改過程中經常出現過的內容,可能會拿來當干擾信息。
D選項,未區別情形,對事實不清、證據不足和適用法律錯誤或量刑不當等同等對待了,這是錯誤的。
3.【答案】ABC
【解析】新《刑事訴訟法》第223條第1款規定,第二審人民法院對於下列案件,應當組成合議庭,開庭審理:
(一)被告人、自訴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對第一審認定的事實、證據提出異議,可能影響定罪量刑的上訴案件;
(二)被告人被判處死刑的上訴案件;
(三)人民檢察院抗訴的案件;
(四)其他應當開庭審理的案件。
因為本案存在檢察院的抗訴,所以應當開庭審理,故A選項錯誤。
該法第222條規定,第二審人民法院應當就第一審判決認定的事實和適用法律進行全面審查,不受上訴或者抗訴范圍的限制。共同犯罪的案件只有部分被告人上訴的,應當對全案進行審查,一並處理。
該法第225條第1款規定,第二審人民法院對不服第一審判決的上訴、抗訴案件,經過審理後,應當按照下列情形分別處理:
(一)原判決認定事實和適用法律正確、量刑適當的,應當裁定駁回上訴或者抗訴,維持原判;
(二)原判決認定事實沒有錯誤,但適用法律有錯誤,或者量刑不當的,應當改判;
(三)原判決事實不清楚或者證據不足的,可以在查清事實後改判;也可以裁定撤銷原判,發回原審人民法院重新審判……
根據以上兩條,確定B選項錯誤。
二審法院僅僅對被抗訴的被告人可以不受上訴不加刑的限制,對未被抗訴的被告人是不能加刑的。所以C選項錯誤。
該法第226條規定,第二審人民法院審理被告人或者他的法定代理人、辯護人、近親屬上訴的案件,不得加重被告人的刑罰。第二審人民法院發回原審人民法院重新審判的案件,除有新的犯罪事實,人民檢察院補充起訴的以外,原審人民法院也不得加重被告人的刑罰。所以D選項正確。
【陷阱分析】AB兩項已在前面的題目中分析。
C選項,是考查考生對上訴不加刑的正確理解。
D選項,考查了不告不理原則和二審加刑的例外。
C. 高分!!!求《民法》題目解答!!!!
1、小王與飯店是合同關系。小王的義務是支付飯錢。飯店的義務是提供飯菜。
2、飯店專無照看小王隨身屬攜帶物品的義務。因為:我國《合同法》第60條規定「當事人應當按照約定全面履行自己的義務。當事人應當遵循誠實信用原則,根據合同的性質、目的和交易習慣履行通知、協助、保密等義務。」從這一條可以看出,附隨義務至少具有三個方面的內容,即通知義務、協助義務與保密義務。
從飯店與小王之間服務合同關系來看,依據交易習慣,若非當事人有特別之約定,飯店不負責保管客戶的隨身物品。
3、小王的損失是因為自己保管不善造成的,應該由小王承擔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