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高空墜物傷人法律責任

高空墜物傷人法律責任

發布時間: 2021-02-11 18:03:35

1. 高空拋物沒有傷到人就不用付法律責任

高空拋物是違法行為,造成他人損害的,它的所有人或者是管理人應當承擔民事責任,能夠證明自己沒有過錯的除外。
1.
刑事責任
由於高空拋物行為針對不特定的對象,在損害事實發生以前受害人無法確定,因此,其侵害的利益實際上是社會公共安全,屬於刑法調整范圍。
在高空拋物造成人身傷亡或者重大財產損失的嚴重後果下,根據行為人的主觀惡性程度及其認識程度,需追究相應刑事責任。如故意殺人罪、過失致人死亡罪、故意傷害罪、故意毀壞財物罪、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等。
2.民事責任
在能夠查明高空拋物者的情況下,拋物者需賠償被侵權人所遭受的各項人身、財產損失。在無法查明具體的高空拋物者的情況下,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
第八十七條
從建築物拋擲物品或墜落的物品造成他人損傷的,難以確定具體侵權人的,除可證明自己不是侵權人的,由可能加害的建築使用人給予補償。
此外,共同侵權情況下,即加害人為二人或二人以上的情況,加害人除應承擔一般高空拋(墜)物致人損害的侵權責任外,還應承擔共同侵權所負的連帶責任。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
第一百二十六條
建築物或者其他設施以及建築物上的擱置物、懸掛物發生倒塌、脫落、墜落造成他人損害的,它的所有人或者管理人應當承擔民事責任,但能夠證明自己沒有過錯的除外。
(1)高空墜物傷人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高空拋物案件責任類型
1、拋物人明確的,由拋物人承擔相應的損害賠償責任
行為人明確的高空拋物案件。這類案件與普通侵權案件沒有實質區別,在法律適用上,仍遵循「自己責任」原則,由實施拋物的行為人就行為造成的損害後果承擔賠償法律責任。通俗地講,就是「誰拋了,誰負責」。
2、拋物人不明確的,如果物業公司等管理義務人沒有盡到管理義務的,管理義務人應當承擔相應的責任
管理義務人明確的高空拋物案件。責任人是對發生「高空拋物」的建築承擔管理義務的人——如物業公司。在法律適用上,由管理義務人對自己未盡到管理義務導致的損害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通俗地講,就是「誰沒有管好,誰承擔責任」。
3、拋物人不明確,但可以確定一個具體范圍的,則所有可能實施拋物行為的人應當共同承擔被害人的損失。
拋物行為人不明確的高空拋物案件。這里的「不明確」是指存在一個具體范圍,拋物人為其中一人或數人,但無法進一步明確時,即由所有可能實施拋物行為的人共同承擔責任。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高空拋物

2. 高空拋物,如果未傷人的話,會有什麼法律責任

還是要多注意,如果未傷人損害了相關物質的話,還是需要承擔民事的賠償責任。

3. 高空墜物致人傷亡法律責任如何明確

高空墜物的歸責原則是怎樣的

1、被砸者只要證明其路過該處且被該樓上墜物砸傷,就完成了他的舉證。剩下的就是蓋樓業主舉證自己未拋物。未能舉證或者確系無法找到實際拋物者的,該樓道全體業主共同承擔賠償責任。

根據《民法通則》第126條的規定,由上述原因致人損害的,它的所有人或者管理人應當承擔民事責任,但如果有證據證明自己沒有過錯的可以免責。

5、飼養動物致人損害的侵權訴訟。

我國《民法通則》第127條規定:「飼養的動物造成他人損害的,動物飼養人或者管理人應當承擔民事責任;由於受害人的過錯造成損害的,動物飼養人或者管理人不承擔民事責任;由於第三人的過錯造成損害的,第三人應當承擔民事責任。」

6、有關法律規定由被告承擔舉證責任的其他情形。

4. 高空拋物,你需要承擔什麼法律責任

高空拋物來的法律責任:自拋物行為致人死亡,則涉嫌過失致人死亡罪,並依法承擔民事賠償責任;如果拋物行為致人損傷,則依法要承擔民事賠償責任;
《刑法》第二百三十三條【過失致人死亡罪】過失致人死亡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節較輕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侵權責任法》第八十七條從建築物中拋擲物品或者從建築物上墜落的物品造成他人損害,難以確定具體侵權人的,除能夠證明自己不是侵權人的外,由可能加害的建築物使用人給予補償。
拓展資料
高樓拋擲物、墜物致人損害責任的特點:
1.因高樓中拋擲和墜落的物致人損害:從建築物中拋擲物品造成他人損害;從建築物上墜落的物品造成他人損害。
2.物品是從高樓中拋擲或墜落而導致他人損害。
3.難以確定具體侵權人。
參考資料搜狗網路詞條
高空拋物

5. 高空墜物致人傷亡法律責任如何明確,高空墜物砸傷人全

1、認定。
建築物或者其他設施以及建築物上的擱置物、懸掛物發生倒塌、脫落、墜落造成他人人身損害,它的所有人或者管理人不能證明自己無過錯的,應責令其承擔民事責任。
建築物或者其他設施,是指人工建造的附著於土地的永久性或臨時性的設施,如房屋、橋梁、碼頭、堤壩、隧道、涵洞、埋設的管道、路標、電線桿、廣告牌、腳手架、纜車、索道、護路林木,等等。
倒塌、脫落、墜落是建築物或者其他設施,以及建築物上的擱置物、懸掛物毀壞的常見危險。除此之外,凡是上述設施本身損壞而造成他人人身損害的,它的所有人或者管理人不能證明自己無過錯的,均應根據民法通則第一百二十六條的規定責令其承擔民事責任。
所有人或管理人能夠證明建築或者其他設施的塌落花流水是設計或施工的原因造成的,其承擔民事責任後有權向設計人或施工人追償。
2、賠償
侵害人致傷他人,尚未造成殘疾的,應當賠償醫療費、因誤工減少的收入。醫療費一般包括醫葯費、治療費、護理費、交通費、住宿費、必要的營養費等。
侵害人致人殘疾的,除應當承擔醫療費、誤工費等全部費用外,還應當賠償殘疾者的生活補助費、生活自助具費和殘疾賠償金,以及殘疾者致殘前實際撫養而又沒有其他生活來源的人的必要的生活費。
與所有人或管理人協商,協商不成到法院起訴。

6. 關於高空墜物的法律規定

一、關於高空墜物法律規定有哪些?
根據《侵權責任法》第七十四條規定
遺失、拋棄高度危險物造成他人損害的,由所有人承擔侵權責任。所有人將高度危險物交由他人管理的,由管理人承擔侵權責任;所有人有過錯的,與管理人承擔連帶責任。
從事高空、高壓、地下挖掘活動或者使用高速軌道運輸工具造成他人損害的,經營者應當承擔侵權責任,但能夠證明損害是因受害人故意或者不可抗力造成的,不承擔責任。被侵權人對損害的發生有過失的,可以減輕經營者的責任。
1.
高空拋物侵權行為與共同危險行為
共同危險行為,又稱准共同侵權行為。《人身損害賠償解釋》第4條前段規定,二人以上共同實施危及他人人身安全的行為並造成損害後果,不能確定實際侵害行為人的,應當依照《民法通則》第130條規定承擔連帶責任。
據此,共同危險行為是指二人以上共同實施危及他人人身或者財產安全的行為並造成損害後果,不能確定實際侵害行為人的情況。
在共同危險行為中,行為人都實施了行為,但無法辨別究竟是誰的行為造成了受害人的損失,因此屬於因果關系的推定問題。
而在高空拋物侵權責任中,一般情況下只有一個人實施了侵權行為,但這個人混雜在一定范圍(比如,整個建築物)的人群中,不知道究竟是誰實施了侵權行為。因此,高空拋物侵權是行為的推定,而不是因果關系的推定。
由於上述區別,高空拋物侵權行為不能等同於共同危險行為的處理。
2.
高空拋物侵權行為與建築物或者其他設施致人損害侵權行為
將高空拋物侵權行為當作建築物或者其他設施致人損害侵權行為來處理,是一些法院處理高空拋物侵權行為時的基本思路。
建築物或者其他設施致人損害侵權行為,是指建築物或者其他設施以及建築物上的擱置物、懸掛物發生倒塌、脫落、墜落造成他人損害的侵權行為。《民法通則》第126條規定,此種情形下,它的所有人或者管理人應當承擔民事責任,但能夠證明自己沒有過錯的除外。
二、(6)高空墜物傷人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高空拋物侵權行為與建築物或者其他設施致人損害侵權行為有如下不同:
高空拋物侵權行為所直接指向的是加害人的行為,即加害人從高空拋擲物品的行為;而建築物或者其他設施致人損害侵權行為所直接指向的是加害人所有或者管理的建築物或者其他設施以及建築物上的擱置物、懸掛物。
盡管《人身損害賠償解釋》第16條將《民法通則》第126條的適用范圍擴展到道路、橋梁、隧道等人工建造的構築物(第16條第1款第1項),堆放物品滾落、滑落或者堆放物倒塌(第16條第1款第2項),樹木傾倒、折斷或者果實墜落(第16條第1款第3項)等情形,但從第126條文義中明確規定責任主體為「所有人或者管理人」的角度,尚不能將第126條擴張解釋到可以涵蓋加害人從高空拋擲物品的行為。
《法國民法典》第1384條第1款規定,任何人不僅對因自己的行為造成的損害負賠償責任,而且對應由其負責之人的行為或由其照管之物造成的損害負賠償責任。《法國民法典》這種關於一般侵權行為的三分法,被後世立法及學說所繼受。
高空墜物違反了我國相關法律的規定,高樓中拋擲和墜落的物可能會致人受傷,損害他人的身體健康,侵害他人利益,最重要的是這屬於社會的不文明現象,我們一定要避免這類不文明現象的出現,既為了自己的安全也是為了他人的安全著想,更是遵守法律法規的行為。
延伸閱讀:
高空墜物傷人的賠償標準是怎麼樣的?
高空墜物歸責原則是怎樣的
高空墜物責任怎麼認定

熱點內容
合同法講座課程簡介 發布:2025-10-01 07:39:05 瀏覽:331
法律顧問高級合夥人 發布:2025-10-01 07:30:38 瀏覽:886
甘肅森林防火條例 發布:2025-10-01 07:25:39 瀏覽:213
2014社會主義法治理念講義 發布:2025-10-01 07:25:38 瀏覽:470
國務院物業管理條例504 發布:2025-10-01 07:01:42 瀏覽:262
澳洲法學院 發布:2025-10-01 06:59:25 瀏覽:587
疫情對勞動法 發布:2025-10-01 06:52:32 瀏覽:23
法律顧問聘應合同 發布:2025-10-01 06:51:39 瀏覽:577
社會主義法治的根本保障是 發布:2025-10-01 06:45:21 瀏覽:860
法治的基本含義與要求 發布:2025-10-01 06:42:48 瀏覽: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