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考試提供假學歷證明法律責任

考試提供假學歷證明法律責任

發布時間: 2021-02-12 08:27:55

⑴ 我一直思考這個法律問題:如果李某向陳某提供一張假畢業證書,事後李某很後悔,認識到自己的不對,自願向

這也算是一個漏洞,但是,如果如果李某有事先自願向有關部門供認此事,並詳細講版述當時的事權件,有在相關部門立此檔案,那麼,當陳某用畢業證犯了有關事,並承認是李某提供的假畢業證,而李某之前有資源向有關部門供認並自願接受法律處罰,可不追究李某的的刑事責任,需另按照自首的法律相關處罰

⑵ 拿假學歷證明去應聘。如果被發現我該承擔什麼法律責任

單位可以和你解除勞動合同,並要求你賠償相應的經濟損失。

用人單位在招聘時對應聘者學歷有明確要求,而應聘者提供虛假學歷證明並與用人單位簽訂勞動合同的,屬於《勞動合同法》第二十六條規定的以欺詐手段訂立勞動合同應屬無效的情形,用人單位可以根據《勞動合同法》第三十九條的規定解除該勞動合同。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第三十九條勞動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一)在試用期間被證明不符合錄用條件的;

(二)嚴重違反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的;

(三)嚴重失職,營私舞弊,給用人單位造成重大損害的;

(四)勞動者同時與其他用人單位建立勞動關系,對完成本單位的工作任務造成嚴重影響,或者經用人單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條第一款第一項規定的情形致使勞動合同無效的;

(六)被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的。

第二十六條下列勞動合同無效或者部分無效:

(一)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訂立或者變更勞動合同的;

(二)用人單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責任、排除勞動者權利的;

(三)違反法律、行政法規強制性規定的。

對勞動合同的無效或者部分無效有爭議的,由勞動爭議仲裁機構或者人民法院確認。

第八十六條勞動合同依照本法第二十六條規定被確認無效,給對方造成損害的,有過錯的一方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2)考試提供假學歷證明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

第五十二條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10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1000元以下罰款;情節較輕的,處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500元以下罰款:

(一)偽造、變造或者買賣國家機關、人民團體、企業、事業單位或者其他組織的公文、證件、證明文件、印章的;

(二)買賣或者使用偽造、變造的國家機關、人民團體、企業、事業單位或者其他組織的公文、證件、證明文件的;

(三)偽造、變造、倒賣車票、船票、航空客票、文藝演出票、體育比賽入場券或者其他有價票證、憑證的;

(四)偽造、變造船舶戶牌,買賣或者使用偽造、變造的船舶戶牌,或者塗改船舶發動機號碼的。

⑶ 提供虛假學歷證明導致勞動合同無效嗎

勞動合同法規定解除勞動合同情形無此約定,但公司管理制度約定的情況下也可專以;勞動者有下列情形之一屬的,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一)在試用期間被證明不符合錄用條件的;
(二)嚴重違反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的;
(三)嚴重失職,營私舞弊,給用人單位造成重大損害的;
(四)勞動者同時與其他用人單位建立勞動關系,對完成本單位的工作任務造成嚴重影響,或者經用人單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條第一款第一項規定的情形致使勞動合同無效的;
(六)被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的。」
上述2-4款的規定,均是勞動者在工作中違反了用人單位的制度性規定或者是用人單位造成了一定的損失,即為存在過錯或者侵害用人單位利益行為;第4款的規定是指存在使合同無效的條件或用人單位發現使合同無效的情形時,具有的合法解除權;第5款即是因勞動者的自身原因,不適於與之繼續建立勞動關系的情況下,用人單位擁有的法定勞動合同解除權。

⑷ 使用假證件會受到什麼處罰

使用假證件屬於違法,嚴重時可構成犯罪,處罰參見以下規定:

《中華人民治安管理處罰法》第52條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10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1000元以下罰款;情節較輕的,處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500元以下罰款:

(一)偽造、變造或者買賣國家機關、人民團體、企業、事業單位或者其他組織的公文、證件、證明文件、印章的;

(二)買賣或者使用偽造、變造的國家機關、人民團體、企業、事業單位或者其他組織的公文、證件、證明文件的;

(三)偽造、變造、倒賣車票、船票、航空客票、文藝演出票、體育比賽入場券或者其他有價票證、憑證的;

(四)偽造、變造船舶戶牌,買賣或者使用偽造、變造的船舶戶牌,或者塗改船舶發動機號碼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八十條:

(一)偽造公司、企業、事業單位、人民團體的印章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並處罰金。

(二)偽造、變造、買賣居民身份證、護照、社會保障卡、駕駛證等依法可以用於證明身份的證件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並處罰金;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4)考試提供假學歷證明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偽造國家機關證件罪的犯罪構成,包括四個方面:

一、該罪的主體是一般主體,即凡是達到法定刑事責任年齡、具有刑事責任能力的人均可構成該罪;

二、該罪侵犯的客體是國家機關的正常管理活動和信譽;國家機關製作的公文,使用的印章和證件,是其在社會的一定領域、一定的方面實行管理的重要憑證和手段。任何偽造、變造國家公文、證件、印章的行為,都會影響其正常管理活動,損害其名譽;

三、該罪在主觀方面只能出於直接故意,間接故意或過失不構成該罪;

四是該罪在客觀方面表現為行為人具有偽造、變造、買賣或者盜竊、搶奪、毀滅國家機關的公文、證件、印章的行為。

以上四個構成要件,缺一不可,否則就不構成該罪。

參考資料:網路-《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網路-《中華人民共和國處罰法》

⑸ 偽造假學歷應當承擔什麼法律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八十條偽造、變造、買賣或者盜竊、搶奪、毀滅國家機關的公文、證件、印章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並處罰金;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偽造公司、企業、事業單位、人民團體的印章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並處罰金。 變造、買賣居民身份證、護照、駕駛證等依法可以用於證明身份的證件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並處罰金;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5)考試提供假學歷證明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八十條侵犯的對象為公文、證件、印章,且僅限於國家機關的公文、證件和印章。公文作為國家機關製作的,用以聯系事務、指導工作、處理問題的書面文件,如命令、指示、決定、通知、函電等。某些以負責人名義代表單位簽發的文件,也屬於公文。

公文的文字可以是中文,也可以是外文;可以是印刷,也可以是書寫的,都具有公文的法律效力。所謂證件,是指國家機關製作、頒發的,用以證明身份、職務、權利義務關系或其他有關事實的憑證,如結婚證、工作證、學生證、護照、戶口遷移證、營業執照、駕駛證等。

對於偽造、變造護照、簽證等出入境證件和居民身份證的行為,因本法或本條另有規定,不以本罪論處。所謂印章,是指國家機關刻制的以文字與圖記表明主體同一性的公章或專用章,他們是國家機關行使職權的符號和標記,公文在加蓋公章後始能生效。用於國家機關事務的私人印鑒、圖章也應視為本款所稱印章。

⑹ 保險代理人考試學歷造假被查出來, 有什麼後果 還能考嗎 保險法哪條有規定

《保險營銷員管理來規定》第五十源條規定:申請參加資格考試的人員提供虛假考試報名資料的,不予受理報名申請或者宣布考試成績無效,該申請人在1年內不得參加資格考試。

提供假的學歷證書,考試之前被查出來,不受理報名申請,如果考試之後被查出來,宣布考試成績無效,而且1年內不得參加考試。不會有其他的處罰的。

不過好像現在很少有查學歷的,可能是因為目前我過要求初中學歷就可以考證,所以沒有查的必要吧,你是被查了還是擔心被查?

⑺ 用假學歷會不會觸及到法律

會。

根據《刑法》第二百八十條規定:

「偽造、變造、買賣或者盜竊、搶奪、毀滅國家機關的公文、證件、印章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偽造公司、企業、事業單位、人民團體的印章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 。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布的《關於辦理偽造、販賣偽造的高等院校學歷、學位證明刑事案件如何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對《刑法》第二百八十條第二款的法律適用作出了如下解釋:

「對於偽造高等院校印章製作學歷、學位證明的行為,應當依照刑法第二百八十條第二款的規定,以偽造事業單位印章罪定罪處罰」;「明知是偽造高等院校印章製作的學歷、學位證明而販賣的,以偽造事業單位印章罪的共犯論處」。

(7)考試提供假學歷證明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相關案例:

劉某於2015年6月9日入職某公司擔任財務總監,雙方簽訂期限自入職當日起至2018年6月8日止的勞動合同,約定試用期至2015年9月8日。

2015年7月20日,公司作出並送達《試用期員工解除勞動關系通知書》,指出劉某存在學歷、工作經歷造假等行為,經考核不符合錄用條件,決定解除與劉某的勞動關系。

而劉某則認為公司沒有明確錄用條件、考核標准和方法,試用期考核不合格沒有依據,以其個人誠信記錄沒有問題為由,主張公司系違法解除勞動合同,要求支付賠償金。

法院審理後認為,公司的解除行為合法有效,公司無需支付賠償金。

⑻ 使用假學歷怎麼處罰

持有使用假畢業證,若沒有進行非法活動,則沒有觸犯刑法;但是使用行為觸犯了內行政法律法規的相關規定,屬容於廣義上的犯法。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處罰法》

第五十二條 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一千元以下罰款;情節較輕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五百元以下罰款:

(一)偽造、變造或者買賣國家機關、人民團體、企業、事業單位或者其他組織的公文、證件、證明文件、印章的;

(二)買賣或者使用偽造、變造的國家機關、人民團體、企業、事業單位或者其他組織的公文、證件、證明文件的;

但是,使用假冒的畢業證進行詐騙活動_,移交司法機關處理。

所以,若使用假畢業證進行非法活動,會觸犯刑法,涉嫌犯罪。

⑼ 二建考試時用假學歷報名的,在注冊時造假學歷被查出,有什麼後果

後果很嚴重啊!頂樓上的!親,你也真想得出來!要是沒學歷,現在隨時都可以報考一個,又不難,只要花錢就OK 了又不要經歷!我太佩服你了,親!

⑽ 使用假學歷被發現了會有什麼後果

中國的就業競爭日趨激烈,為了獲得一個好的工作或升遷的機會,一些人開始投機取巧,購買假文憑來騙人,這就為制假方提供了可乘之機。據了解,在有些地方,一些專門從事販賣假文憑的團伙甚至成立了「有限公司」。目前,中國正嚴厲打擊境內製造及買賣「假文憑」的行為。
據廣東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中心的統計,假學歷證書的比例高達23%。據深圳一家調查機構在人才市場隨機抽取了3000名應聘者的學歷證明,發現其中有26%是偽造的。據新華社公布的有關數字,在我國為申請就業提出的學歷證書中,20%是假的。
不久前,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發布了《關於辦理偽造、販賣偽造的高等院校學歷、學位證明刑事案件如何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規定對偽造高等院校印章製作學歷、學位證明的行為,以偽造事業單位印章罪定罪處罰;明知是偽造高等院校印章製作的學歷、學位證明而販賣的,以偽造事業單位印章罪共犯論。依照刑法第280條第2款規定,偽造公司、企業、事業單位、人民團體印章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該解釋只規定了對制售假文憑者的刑事制裁措施,卻沒有從法律上規定對持有、使用假文憑者的制裁懲罰措施。顯然,這既不利於法律的公平,也不利於從根本上打擊、防範假文憑的泛濫。中國教育部也已就「假文憑」泛濫推出了一系列遏制措施,包括從去年開始實行高等教育學歷證書電子注冊制度,並建立全國高等教育學歷證書檔案庫,供社會查詢。
針對假文憑泛濫的現象,目前,一場在全國范圍內清查幹部學位、學歷的工作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那些為一紙文憑弄虛作假的少數幹部將被徹底曝光,一旦發現以不正當手段謀求學歷的幹部,黨的紀檢部門將對其進行嚴肅處理。據了解,全國各級組織部門將對黨政機關工作人員,特別是縣(處)級以上領導幹部通過在職學習持有並載入檔案的學歷、學位證書,進行一次認真地檢查清理,如果發現問題,將予以堅決糾正。

對在學歷、學位上有弄虛作假行為的幹部,如果本人主動向組織說明情況、表示放棄的,由組織人事部門予以更正;那些不主動說明情況、經檢查被發現的,將由紀檢監察部門和幹部監督部門查處;對仍用各種不正當手段謀取學歷、學位,欺騙組織的,要從重處理。同時對那些違反有關規定和職業道德濫發學歷、學位證書的學校和單位,將進行整頓,直至取消其學歷、學位授予資格,並對有關責任人嚴肅處理。

有關專家指出,這種用權力和金錢換來的「官員文憑」可謂「假的真文憑」,由此帶來的文憑貶值、文憑泛濫將給社會造成惡劣影響:損害黨的形象,敗壞社會風氣,損害領導幹部形象;玷污高等學府這片凈土;誘發學歷、學位信用危機,破壞了公平公正原則。
據介紹,這次深圳市清查的范圍包括各區、市直局級單位工作人員,特別是副處級以上的幹部,市管企業及市屬企業一、二類企業中層以上領導人員,20世紀80年代以後通過在職學習獲得大專以上學歷歸入個人檔案材料的要全部進行清查,今年12月份之前,要把幹部學歷徹底查清。

深圳市規定,如果本人不主動說明情況,一旦檢查出來,將受到嚴懲;欺騙組織情節特別嚴重的,不但要給予行政處分甚至要追究法律責任。

熱點內容
立法與依法治國關系 發布:2025-10-01 06:05:29 瀏覽:340
勞動法歷年自考試題及答案 發布:2025-10-01 06:05:28 瀏覽:996
司法部法律考試官網 發布:2025-10-01 06:01:53 瀏覽:674
原點法治療白血病 發布:2025-10-01 05:51:53 瀏覽:978
2018重慶物業管理條例 發布:2025-10-01 05:51:08 瀏覽:945
司法解釋合同法 發布:2025-10-01 05:20:27 瀏覽:88
經濟法對市場的作用 發布:2025-10-01 05:01:02 瀏覽:731
交警法院車 發布:2025-10-01 05:01:00 瀏覽:750
學到了道德 發布:2025-10-01 04:56:21 瀏覽:44
2017年5月14經濟法真題 發布:2025-10-01 04:50:04 瀏覽: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