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敬老院法律知識

敬老院法律知識

發布時間: 2021-02-13 13:49:50

㈠ 老人在養老院生病去世,養老院也需要擔責合理嗎

回答:合理。首先我們知道什麼要送到養老院去?當然是因為現在生活壓力大,物價飛漲。子女為了應對壓力不得不出去工作,就得有專門的人來照顧老人們。養老院將老人們聚到一起,統一管理,既然有管理之責,那麼老人生病去世養老院必然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

不過這並不代表所有的老們們在養老院生病去世都有責任,那這個世界又要亂套了!老人們是屬於一個特殊的群體,本身來說他們就屬於容易生病感冒、也容易遭受病毒侵害的群體。因此很容易有個小災、小病的,而且由於老人們體質普遍較弱。很有可能一場對於年輕小伙的小感冒,對老人直接變成了滅頂之災。不要以為這是危言聳聽,這樣的實例不在少數。

其實老人連續10天出現上吐下瀉的事情,養老院作為一個專門照看老人的地方。應該就有所警惕,畢竟照顧著這么多老人,而老人也是容易「出世」的群體。對於這種情況,完全可以告知家屬,如果家屬不予理會,那麼養老院有權簽署一份「無責申明」,如此一來,更有助於規范雙方責任。

㈡ 私人開辦養老院需要什麼條件

有固定的服務場所、必備的生活設施及室外活動場地;符合國家消防安全和衛生防疫標准,符合《老年人建築設計規范》和《方便殘疾人使用的城市道路和建築物設計規范》;有與開展服務相適應的管理和服務人員,醫務人員應當符合衛生行政部門規定的資格條件,護理人員、工作人員應當符合有關部門規定的健康標准等多項條件。

向當地的民政局提交書面申請,方案的可行性報告、申請人資格證明文件等, 好是到當地民政局咨詢清楚,現在做養老產業正是朝陽的時候,養老已成為一個社會的熱門話題,我國在1999年就正式進入老齡計到2015 年60 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將達到2.21 億;2033 年前後將翻番到4 億;2055 年達到4.87 億,佔全國總人口的34.8%。

養老產業成為新興的產業,老年人的需求市場供不應求,特別實在護理老人大小便這一塊,採用傳統護理的居多,這樣不僅耗財耗力,還不能達到理想的想過,現在市場上有了全品源卧床大小便護理儀,不僅可以輕松解決老人大小便的清理問題,還可以減少一大筆請護工,買尿不濕等費用。

當使用者穿戴好之後只要排出大/小便後,感應器自動感知,便立即抽取大小便並粉碎存儲在污物桶內,大小便結束後,干凈的溫水通過各處噴嘴自動噴出,沖洗患著的隱私部位及集便器內部, 後每一處噴嘴還設有乾燥臀部和隱私部位的功能,即時進行暖風乾燥。全自動智能化完成感應、抽吸、清洗、乾燥所有過程。能使患者保持潔凈乾爽,輕松解決大小便護理問題。

(2)敬老院法律知識擴展閱讀

基本有無護理、半護理、全護理和特護理四種。

1、甲、「無」護理

為老人1、建立檔案每天兩次測量血壓體溫並記錄,按時提醒老人吃葯,提供可以自理的老人健身打牌等活動。為老人洗衣服,每月帶領老人洗澡理發。

2、乙、「半」護理

為老人建立檔案每天兩次測量血壓體溫並記錄,按時提醒並幫助老人吃葯,提供可以半自理的老人健身、打牌等活動。為老人洗衣服,每月帶領老人洗澡理發。幫助他們健身以恢復他們的肢體功能。

3、丙、「全」護理

為老人建立檔案每天兩次測量血壓體溫並記錄,按時喂老人吃飯吃葯,為老人洗衣服,提供老人用防褥瘡床墊,每月擦洗一次身體。對於一些特殊的老人經家屬同意會增加一些服務項目。

4、丁、「特」護理

為老人建立檔案每天兩次測量血壓體溫並記錄,按時喂老人吃飯吃葯,為老人洗衣服,提供老人用防褥瘡床墊,每月擦洗一次身體。每天最少3次幫助肢體活動,按摩、翻身、擦洗污漬等。對於一些特殊的老人經家屬同意會增加一些服務項目。

㈢ 《法律常識》養老院哪些行為會受處罰

法律常識中養老院好多行為都會受到處罰。
比如虐待老人,
比如吃飯不健康,
比如設施偷工減料
自己看看

㈣ 山東省第二屆中小學生法律知識競賽答案

山東省第二屆中小學生法律知識競賽試題參考答案

判斷題:

1錯 2對內 3對 4對 5對 6錯 7錯 8對 9錯 10錯

單項選擇題容

11 B 12 C 13 C 14 C 15 A 16 C 17 D 18 C 19 D 20 C

21 B 22 C 23 D 24 B 25 D 26 B 27 C 28 C 29 B 30 A

31 B 32 B 33 D 34 A 35 C 36 B 37 C 38 D 39 C 40 C

多項選擇題:

41 AD 42 AB 43 ABCD 44 ABCD 45 BCD 46 ABC 47 BD 48 ABCD 49 ABCD 50 BC

僅供參考

㈤ 關於老年人法律條文

老年人權益保障的內容非常廣泛,涉及到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除了《老年人權益保障法》這部專門性的法律外,在《憲法》、《民法通則》、《婚姻法》及相關的司法解釋中均有關於保障老年人合法權益的規定。

《老年人權益保障法》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了保障老年人合法權益,發展老齡事業,弘揚中華民族敬老、養老、助老的美德,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第二條 本法所稱老年人是指六十周歲以上的公民。

第三條 國家保障老年人依法享有的權益。
老年人有從國家和社會獲得物質幫助的權利,有享受社會服務和社會優待的權利,有參與社會發展和共享發展成果的權利。
禁止歧視、侮辱、虐待或者遺棄老年人。
第四條 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是國家的一項長期戰略任務。
國家和社會應當採取措施,健全保障老年人權益的各項制度,逐步改善保障老年人生活、健康、安全以及參與社會發展的條件,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為、老有所學、老有所樂。
第五條 國家建立多層次的社會保障體系,逐步提高對老年人的保障水平。
國家建立和完善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託、機構為支撐的社會養老服務體系。
倡導全社會優待老年人。
第六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將老齡事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將老齡事業經費列入財政預算,建立穩定的經費保障機制,並鼓勵社會各方面投入,使老齡事業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國務院制定國家老齡事業發展規劃。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據國家老齡事業發展規劃,制定本行政區域的老齡事業發展規劃和年度計劃。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負責老齡工作的機構,負責組織、協調、指導、督促有關部門做好老年人權益保障工作。
第七條 保障老年人合法權益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
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組織應當按照各自職責,做好老年人權益保障工作。
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和依法設立的老年人組織應當反映老年人的要求,維護老年人合法權益,為老年人服務。
提倡、鼓勵義務為老年人服務。
第八條 國家進行人口老齡化國情教育,增強全社會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意識。
全社會應當廣泛開展敬老、養老、助老宣傳教育活動,樹立尊重、關心、幫助老年人的社會風尚。
青少年組織、學校和幼兒園應當對青少年和兒童進行敬老、養老、助老的道德教育和維護老年人合法權益的法制教育。
廣播、電影、電視、報刊、網路等應當反映老年人的生活,開展維護老年人合法權益的宣傳,為老年人服務。
第九條 國家支持老齡科學研究,建立老年人狀況統計調查和發布制度。
第十條 各級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對維護老年人合法權益和敬老、養老、助老成績顯著的組織、家庭或者個人,對參與社會發展做出突出貢獻的老年人,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給予表彰或者獎勵。
第十一條 老年人應當遵紀守法,履行法律規定的義務。
第十二條 每年農歷九月初九為老年節。
第二章 家庭贍養與扶養
第十三條 老年人養老以居家為基礎,家庭成員應當尊重、關心和照料老年人。
第十四條 贍養人應當履行對老年人經濟上供養、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義務,照顧老年人的特殊需要。
贍養人是指老年人的子女以及其他依法負有贍養義務的人。
贍養人的配偶應當協助贍養人履行贍養義務。
第十五條 贍養人應當使患病的老年人及時得到治療和護理;對經濟困難的老年人,應當提供醫療費用。
對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贍養人應當承擔照料責任;不能親自照料的,可以按照老年人的意願委託他人或者養老機構等照料。
第十六條 贍養人應當妥善安排老年人的住房,不得強迫老年人居住或者遷居條件低劣的房屋。
老年人自有的或者承租的住房,子女或者其他親屬不得侵佔,不得擅自改變產權關系或者租賃關系。
老年人自有的住房,贍養人有維修的義務。
第十七條 贍養人有義務耕種或者委託他人耕種老年人承包的田地,照管或者委託他人照管老年人的林木和牲畜等,收益歸老年人所有。
第十八條 家庭成員應當關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視、冷落老年人。
與老年人分開居住的家庭成員,應當經常看望或者問候老年人。
用人單位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保障贍養人探親休假的權利。
第十九條 贍養人不得以放棄繼承權或者其他理由,拒絕履行贍養義務。
贍養人不履行贍養義務,老年人有要求贍養人付給贍養費等權利。
贍養人不得要求老年人承擔力不能及的勞動。
第二十條 經老年人同意,贍養人之間可以就履行贍養義務簽訂協議。贍養協議的內容不得違反法律的規定和老年人的意願。
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老年人組織或者贍養人所在單位監督協議的履行。
第二十一條 老年人的婚姻自由受法律保護。子女或者其他親屬不得干涉老年人離婚、再婚及婚後的生活。
贍養人的贍養義務不因老年人的婚姻關系變化而消除。
第二十二條 老年人對個人的財產,依法享有佔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子女或者其他親屬不得干涉,不得以竊取、騙取、強行索取等方式侵犯老年人的財產權益。
老年人有依法繼承父母、配偶、子女或者其他親屬遺產的權利,有接受贈與的權利。子女或者其他親屬不得侵佔、搶奪、轉移、隱匿或者損毀應當由老年人繼承或者接受贈與的財產。
老年人以遺囑處分財產,應當依法為老年配偶保留必要的份額。
第二十三條 老年人與配偶有相互扶養的義務。
由兄、姐扶養的弟、妹成年後,有負擔能力的,對年老無贍養人的兄、姐有扶養的義務。
第二十四條 贍養人、扶養人不履行贍養、扶養義務的,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老年人組織或者贍養人、扶養人所在單位應當督促其履行。
第二十五條 禁止對老年人實施家庭暴力。
第二十六條 具備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老年人,可以在近親屬或者其他與自己關系密切、願意承擔監護責任的個人、組織中協商確定自己的監護人。監護人在老年人喪失或者部分喪失民事行為能力時,依法承擔監護責任。
老年人未事先確定監護人的,其喪失或者部分喪失民事行為能力時,依照有關法律的規定確定監護人。
第二十七條 國家建立健全家庭養老支持政策,鼓勵家庭成員與老年人共同生活或者就近居住,為老年人隨配偶或者贍養人遷徙提供條件,為家庭成員照料老年人提供幫助。
第三章 社會保障
第二十八條 國家通過基本養老保險制度,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
第二十九條 國家通過基本醫療保險制度,保障老年人的基本醫療需要。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老年人和符合條件的低收入家庭中的老年人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和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所需個人繳費部分,由政府給予補貼。
有關部門制定醫療保險辦法,應當對老年人給予照顧。
第三十條 國家逐步開展長期護理保障工作,保障老年人的護理需求。
對生活長期不能自理、經濟困難的老年人,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根據其失能程度等情況給予護理補貼。
第三十一條 國家對經濟困難的老年人給予基本生活、醫療、居住或者其他救助。
老年人無勞動能力、無生活來源、無贍養人和扶養人,或者其贍養人和扶養人確無贍養能力或者扶養能力的,由地方各級人民政府依照有關規定給予供養或者救助。
對流浪乞討、遭受遺棄等生活無著的老年人,由地方各級人民政府依照有關規定給予救助。
第三十二條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在實施廉租住房、公共租賃住房等住房保障制度或者進行危舊房屋改造時,應當優先照顧符合條件的老年人。
第三十三條 國家建立和完善老年人福利制度,根據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老年人的實際需要,增加老年人的社會福利。
國家鼓勵地方建立八十周歲以上低收入老年人高齡津貼制度。
國家建立和完善計劃生育家庭老年人扶助制度。
農村可以將未承包的集體所有的部分土地、山林、水面、灘塗等作為養老基地,收益供老年人養老。
第三十四條 老年人依法享有的養老金、醫療待遇和其他待遇應當得到保障,有關機構必須按時足額支付,不得剋扣、拖欠或者挪用。
國家根據經濟發展以及職工平均工資增長、物價上漲等情況,適時提高養老保障水平。
第三十五條 國家鼓勵慈善組織以及其他組織和個人為老年人提供物質幫助。
第三十六條 老年人可以與集體經濟組織、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養老機構等組織或者個人簽訂遺贈扶養協議或者其他扶助協議。
負有扶養義務的組織或者個人按照遺贈扶養協議,承擔該老年人生養死葬的義務,享有受遺贈的權利。
第四章 社會服務
第三十七條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應當採取措施,發展城鄉社區養老服務,鼓勵、扶持專業服務機構及其他組織和個人,為居家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緊急救援、醫療護理、精神慰藉、心理咨詢等多種形式的服務。
對經濟困難的老年人,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逐步給予養老服務補貼。
第三十八條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應當將養老服務設施納入城鄉社區配套設施建設規劃,建立適應老年人需要的生活服務、文化體育活動、日間照料、疾病護理與康復等服務設施和網點,就近為老年人提供服務。
發揚鄰里互助的傳統,提倡鄰里間關心、幫助有困難的老年人。
鼓勵慈善組織、志願者為老年人服務。倡導老年人互助服務。
第三十九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根據經濟發展水平和老年人服務需求,逐步增加對養老服務的投入。
各級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在財政、稅費、土地、融資等方面採取措施,鼓勵、扶持企業事業單位、社會組織或者個人興辦、運營養老、老年人日間照料、老年文化體育活動等設施。
第四十條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應當按照老年人口比例及分布情況,將養老服務設施建設納入城鄉規劃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統籌安排養老服務設施建設用地及所需物資。
非營利性養老服務設施用地,可以依法使用國有劃撥土地或者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
養老服務設施用地,非經法定程序不得改變用途。
第四十一條 政府投資興辦的養老機構,應當優先保障經濟困難的孤寡、失能、高齡等老年人的服務需求。
第四十二條 國務院有關部門制定養老服務設施建設、養老服務質量和養老服務職業等標准,建立健全養老機構分類管理和養老服務評估制度。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規范養老服務收費項目和標准,加強監督和管理。
第四十三條 設立養老機構,應當符合下列條件:
有自己的名稱、住所和章程;
有與服務內容和規模相適應的資金;
有符合相關資格條件的管理人員、專業技術人員和服務人員;
有基本的生活用房、設施設備和活動場地;
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條件。
第四十四條 設立養老機構應當向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門申請行政許可;經許可的,依法辦理相應的登記。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門負責養老機構的指導、監督和管理,其他有關部門依照職責分工對養老機構實施監督。
第四十五條 養老機構變更或者終止的,應當妥善安置收住的老年人,並依照規定到有關部門辦理手續。有關部門應當為養老機構妥善安置老年人提供幫助。
第四十六條 國家建立健全養老服務人才培養、使用、評價和激勵制度,依法規范用工,促進從業人員勞動報酬合理增長,發展專職、兼職和志願者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隊伍。
國家鼓勵高等學校、中等職業學校和職業培訓機構設置相關專業或者培訓項目,培養養老服務專業人才。
第四十七條 養老機構應當與接受服務的老年人或者其代理人簽訂服務協議,明確雙方的權利、義務。
養老機構及其工作人員不得以任何方式侵害老年人的權益。
第四十八條 國家鼓勵養老機構投保責任保險,鼓勵保險公司承保責任保險。
第四十九條 各級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應當將老年醫療衛生服務納入城鄉醫療衛生服務規劃,將老年人健康管理和常見病預防等納入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鼓勵為老年人提供保健、護理、臨終關懷等服務。
國家鼓勵醫療機構開設針對老年病的專科或者門診。
醫療衛生機構應當開展老年人的健康服務和疾病防治工作。
第五十條 國家採取措施,加強老年醫學的研究和人才培養,提高老年病的預防、治療、科研水平,促進老年病的早期發現、診斷和治療。
國家和社會採取措施,開展各種形式的健康教育,普及老年保健知識,增強老年人自我保健意識。
第五十一條 國家採取措施,發展老齡產業,將老齡產業列入國家扶持行業目錄。扶持和引導企業開發、生產、經營適應老年人需要的用品和提供相關的服務。
第五章 社會優待
第五十二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根據經濟社會發展情況和老年人的特殊需要,制定優待老年人的辦法,逐步提高優待水平。
對常住在本行政區域內的外埠老年人給予同等優待。
第五十三條 各級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應當為老年人及時、便利地領取養老金、結算醫療費和享受其他物質幫助提供條件。
第五十四條 各級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辦理房屋權屬關系變更、戶口遷移等涉及老年人權益的重大事項時,應當就辦理事項是否為老年人的真實意思表示進行詢問,並依法優先辦理。
第五十五條 老年人因其合法權益受侵害提起訴訟交納訴訟費確有困難的,可以緩交、減交或者免交;需要獲得律師幫助,但無力支付律師費用的,可以獲得法律援助
鼓勵律師事務所、公證處、基層法律服務所和其他法律服務機構為經濟困難的老年人提供免費或者優惠服務。
第五十六條 醫療機構應當為老年人就醫提供方便,對老年人就醫予以優先。有條件的地方,可以為老年人設立家庭病床,開展巡迴醫療、護理、康復、免費體檢等服務。
提倡為老年人義診。
第五十七條 提倡與老年人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服務行業為老年人提供優先、優惠服務。
城市公共交通、公路、鐵路、水路和航空客運,應當為老年人提供優待和照顧。
第五十八條 博物館、美術館、科技館、紀念館、公共圖書館、文化館、影劇院、體育場館、公園、旅遊景點等場所,應當對老年人免費或者優惠開放。
第五十九條 農村老年人不承擔興辦公益事業的籌勞義務。
第六章 宜居環境
第六十條 國家採取措施,推進宜居環境建設,為老年人提供安全、便利和舒適的環境。
第六十一條 各級人民政府在制定城鄉規劃時,應當根據人口老齡化發展趨勢、老年人口分布和老年人的特點,統籌考慮適合老年人的公共基礎設施、生活服務設施、醫療衛生設施和文化體育設施建設。
第六十二條 國家制定和完善涉及老年人的工程建設標准體系,在規劃、設計、施工、監理、驗收、運行、維護、管理等環節加強相關標準的實施與監督。
第六十三條 國家制定無障礙設施工程建設標准。新建、改建和擴建道路、公共交通設施、建築物、居住區等,應當符合國家無障礙設施工程建設標准。
各級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應當按照國家無障礙設施工程建設標准,優先推進與老年人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公共服務設施的改造。
無障礙設施的所有人和管理人應當保障無障礙設施正常使用。
第六十四條 國家推動老年宜居社區建設,引導、支持老年宜居住宅的開發,推動和扶持老年人家庭無障礙設施的改造,為老年人創造無障礙居住環境。
第七章 參與社會發展
第六十五條 國家和社會應當重視、珍惜老年人的知識、技能、經驗和優良品德,發揮老年人的專長和作用,保障老年人參與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生活。
第六十六條 老年人可以通過老年人組織,開展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動。
第六十七條 制定法律、法規、規章和公共政策,涉及老年人權益重大問題的,應當聽取老年人和老年人組織的意見。
老年人和老年人組織有權向國家機關提出老年人權益保障、老齡事業發展等方面的意見和建議。
第六十八條 國家為老年人參與社會發展創造條件。根據社會需要和可能,鼓勵老年人在自願和量力的情況下,從事下列活動:
對青少年和兒童進行社會主義、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艱苦奮斗等優良傳統教育;
傳授文化和科技知識;
提供咨詢服務;
依法參與科技開發和應用;
依法從事經營和生產活動;
參加志願服務、興辦社會公益事業;
參與維護社會治安、協助調解民間糾紛;
參加其他社會活動。
第六十九條 老年人參加勞動的合法收入受法律保護。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安排老年人從事危害其身心健康的勞動或者危險作業。
第七十條 老年人有繼續受教育的權利。
國家發展老年教育,把老年教育納入終身教育體系,鼓勵社會辦好各類老年學校。
各級人民政府對老年教育應當加強領導,統一規劃,加大投入。
第七十一條 國家和社會採取措施,開展適合老年人的群眾性文化、體育、娛樂活動,豐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第八章 法律責任
第七十二條 老年人合法權益受到侵害的,被侵害人或者其代理人有權要求有關部門處理,或者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人民法院和有關部門,對侵犯老年人合法權益的申訴、控告和檢舉,應當依法及時受理,不得推諉、拖延。
第七十三條 不履行保護老年人合法權益職責的部門或者組織,其上級主管部門應當給予批評教育,責令改正。
國家工作人員違法失職,致使老年人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的,由其所在單位或者上級機關責令改正,或者依法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七十四條 老年人與家庭成員因贍養、扶養或者住房、財產等發生糾紛,可以申請人民調解委員會或者其他有關組織進行調解,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人民調解委員會或者其他有關組織調解前款糾紛時,應當通過說服、疏導等方式化解矛盾和糾紛;對有過錯的家庭成員,應當給予批評教育。
人民法院對老年人追索贍養費或者扶養費的申請,可以依法裁定先予執行。
第七十五條 干涉老年人婚姻自由,對老年人負有贍養義務、扶養義務而拒絕贍養、扶養,虐待老年人或者對老年人實施家庭暴力的,由有關單位給予批評教育;-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七十六條 家庭成員盜竊、詐騙、搶奪、侵佔、勒索、故意損毀老年人財物,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七十七條 侮辱、誹謗老年人,*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七十八條 未經許可設立養老機構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門責令改正;符合法律、法規規定的養老機構條件的,依法補辦相關手續;逾期達不到法定條件的,責令停辦並妥善安置收住的老年人;造成損害的,依法承擔民事責任。
第七十九條 養老機構及其工作人員侵害老年人人身和財產權益,或者未按照約定提供服務的,依法承擔民事責任;有關主管部門依法給予行政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八十條 對養老機構負有管理和監督職責的部門及其工作人員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八十一條 不按規定履行優待老年人義務的,由有關主管部門責令改正。
第八十二條 涉及老年人的工程不符合國家規定的標准或者無障礙設施所有人、管理人未盡到維護和管理職責的,由有關主管部門責令改正;造成損害的,依法承擔民事責任;對有關單位、個人依法給予行政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九章 附則
第八十三條 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可以根據本法的原則,結合當地民族風俗習慣的具體情況,依照法定程序制定變通的或者補充的規定。
第八十四條 本法施行前設立的養老機構不符合本法規定條件的,應當限期整改。具體辦法由國務院民政部門制定。
第八十五條 本法自2013年7月1日起施行。[1]

㈥ 民辦養老院最新政策

1. 養老機構(不含護理型)一次性建設補助項目

新建房屋每張新增床位補助8000元;租賃用房且租用期5年以上、達到前述條件的養老機構,按核定床位給予一次性改造補助,每張床位補助4000元。

2. 護理型(醫養結合型)養老機構一次性建設補助項目

對護理型(醫養結合型)養老機構,在養老機構(不含護理型)一次性建設補助標准基礎上提高20%。根據建設進度先按養老機構(不含護理型)進行補助,待運營經過實地勘察後再補助提高20%部分。

3. 養老機構運營補助項目

對符合條件的養老機構,根據入住的自理、半自理、完全不能自理的老年人數(含「三無」、五保老年人)進行補貼,補助標准為每人每年600元、1200元、2400元,連補三年。

4. 支出的補貼

用水按居民生活用水價收費;對福利機構使用的救護車、生活用車等免徵養路費;對社會福利機構使用的電信業務、郵政業務、廣播電視(有線)傳輸等有關部門要給予優惠和照顧。

5.稅收補貼

對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及個人捐款支持社會福利事業的,其捐款在規定限額以內的部分,在計征所得稅時准予扣除。另外,社會力量投資興辦的福利性、非營利性的老年服務機構,暫免徵收企業所得稅,以及老年服務機構自用房產、土地、車船的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車船使用稅。

由於各地的實際情況不同,政策不同,所以以上的數據僅供參考,具體的補貼和政策實施以當地政府的政策為准。

㈦ 一個縣級敬老院分設哪些崗位及各自的職能是什麼

設置的崗位有:院長、炊事員、物資采購員、現金出納、倉庫保管員、醫務工作員和文檔管理員。

㈧ 養老院護理的職責

1、面帶笑容,儀表端莊,語言文明,護理舉止得體。
2、穿戴護理工作服上班,專對老人的護理均按護理流程屬進行,操作要規范到位。
3、保持工作認真的態度,不怕臟,不怕累,不怕麻煩。
4、照顧老人要周到,對每一個老人的護理要充滿愛心。
5、工作期間下准離崗,老人呼叫要及時回應,不得辱罵老人,不得頂撞家屬,不在工作時間干私活。
6、保持老人身體、衣服、床上用品及室內清潔整齊。
7、老年公寓護理員不準收老人及家屬紅包及物品,違者必究。
8、對來訪客人及老人家屬要熱情接待,反應情況要客觀實際。
9、實行全天24小時護理制,每十分鍾巡視一次。
10、所有工作人員要勤儉節約,中國敬老院網養老院不得隨意打私人電話(工作業務除外),並注意水、電、煤氣節約使用。
11、不拿院里的公共財物回家,如有損壞,應照價賠償。
12、不允許與本院老人或同事勾心鬥角或不團結和爭吵。

㈨ 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相關知識問答

第一條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和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辦法。第二條 本辦法所稱老年人是指六十周歲以上的公民。第三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負責組織協調有關部門做好本行政區域內的老年人權益保障工作。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老齡工作機構負責指導、督促、檢查本行政區域內的老年人權益保障工作。鄉鎮人民政府、城市街道辦事處應當確定人員具體負責老年人權益保障工作。第四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將老齡事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健全對老年人的社會保障制度,逐步改善保障老年人生活、健康及參與社會發展的條件,使老齡事業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第五條 全社會應當尊重、關心、幫助和照顧老年人。禁止歧視、侮辱、虐待或者遺棄老年人。提倡義務為老年人服務。第六條 報刊、廣播、電視等新聞媒體應當開展敬老、養老、助老宣傳。學校應當對學生進行敬老、養老、助老教育。第七條 農歷九月九日為本省老人節。第八條 贍養人必須對老年人履行贍養義務。贍養人的贍養義務不因贍養人放棄繼承權、老年人的婚姻關系變化或者其他理由而解除。贍養人的配偶和家庭其他成員應當支持和協助贍養人履行贍養義務。第九條 贍養人應當在經濟上供養老年人。贍養人必須保證老年人的基本生活水平不低於贍養人家庭成員的平均基本生活水平。老年人與贍養人分開生活的,贍養人必須給老年人安排必要的生活物品,按期給付贍養費。老年人患病就醫需要贍養人提供醫療費用的,贍養人必須及時提供。第十條 贍養人應當在生活上照料老年人。老年人患病或者生活不能自理的,贍養人必須承擔護理的責任;本人護理有困難的,應當請人代為履行。第十一條 贍養人應當在精神上慰藉老年人。老年人和贍養人分開生活的,贍養人應當看望和問候老年人。第十二條 贍養人應當妥善安排老年人的住房,不得強迫老年人遷居。對老年人居住的房屋,贍養人應當履行維修的義務。老年人自有的或者承租的房屋,贍養人或者其他親屬不得侵佔或者擅自改變產權關系或者租賃關系;申請辦理老年人自有房屋的過戶等手續時,應當出示老年人簽名同意的書面材料。第十三條 贍養人應當尊重老年夫妻共同生活的意願,不得強迫老年夫妻分開居住。第十四條 贍養人之間就贍養義務有爭議的,或者老年人要求簽訂贍養協議的,應當簽訂贍養協議。第十五條 老年人有權依法處分個人的財產。子女或者其他親屬不得強行索取、騙取或者以其他方式侵佔、毀壞老年人的合法財產。老年人有依法繼承父母、配偶、子女或者其他親屬遺產的權利,有接受贈予的權利。第十六條 老年人無勞動能力、無生活來源、無贍養人和扶養人,或者其贍養人和扶養人確無贍養能力、扶養能力,屬城市居民的,由當地民政部門發給高於最低生活保障金的生活費,或者由社會福利院供養;屬農村居民的,鄉鎮人民政府必須組織實施供養制度,有條件的應當集中在敬老院供養,不能集中供養的應當落實到戶供養,並保障其生活不低於當地平均生活水平。第十七條 醫療衛生機構應當開展多種形式的老年醫療保健服務。城市可以根據區域衛生規劃設立老年病醫院,有條件的醫療機構應當開設老年病專科門診和老年家庭病床,為老年人就醫提供方便和優質服務。第十八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根據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實際需要,有計劃地興辦非營利性老年福利院、敬老院、老年公寓、老年醫療康復中心和老年文化體育活動場所等老年服務、福利設施。有條件的村(居)民委員會和離、退休老年人較多的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應當開辟老年人活動場所。鼓勵社會力量興辦老年服務、福利設施,發展為老年人服務的服務產業。興辦老年服務、福利設施,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實行優惠政策。第十九條 老年人有繼續受教育的權利。各級人民政府應當鼓勵辦好各類老年學校,並加強領導,統一規劃。第二十條 文化、體育、廣播電視等部門應當加強老年文化體育工作,組織老年文化體育活動。第二十一條 提倡有條件的村(居)民委員會向本村(居)民委員會的老年人發放養老補助金。第二十二條 對七十周歲以上的老年人,由當地人民政府老齡工作機構頒發全省統一製作的《老年人優待證》。持《老年人優待證》的老年人,在全省范圍內享受下列優惠待遇;七十周歲以下的老年人,在全省范圍內享受下列第(一)、(二)項規定的優惠待遇:(一)優先購買車票、船票、飛機票,優先上車、上船、登機;(二)到醫療機構就診優先掛號、就診、取葯、住院;(三)免費進入公園、風景名勝區、博物館、展覽館、紀念館等場所參觀游覽;(四)免費乘坐市內公共交通車輛;(五)免費使用收費公共廁所。除前款規定外,各地人民政府根據當地實際情況,可以擴大老年人享受優惠待遇的范圍,降低享受優惠待遇的年齡。

熱點內容
法語跨考法律碩士 發布:2025-09-30 23:36:18 瀏覽:136
產假多少天勞動法 發布:2025-09-30 23:35:00 瀏覽:929
新婚姻法58 發布:2025-09-30 23:34:49 瀏覽:698
法院劉旭東 發布:2025-09-30 23:31:29 瀏覽:508
民事訴訟法第115條第二款 發布:2025-09-30 23:30:35 瀏覽:152
民權縣人民法院 發布:2025-09-30 23:29:39 瀏覽:821
安全生產法律效力的說法正確的是 發布:2025-09-30 23:29:28 瀏覽:182
江蘇政務服務條例 發布:2025-09-30 23:29:26 瀏覽:509
太原市人民法院 發布:2025-09-30 23:27:10 瀏覽:576
中國政法大學在職法律碩士分數線 發布:2025-09-30 23:21:19 瀏覽: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