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條原件丟失復印件有法律效力嗎
㈠ 欠條復印件有法律效力嗎,欠條復印件的法律效
借據復印件一般只能作為佐證(證據線索)之用,如果復印經驗證或確認與原件一致、版並通過法院權認定(法庭質證)為證據的,則具有證據效力。單獨以借據復印件作為請求的證據且不能與原件印證的,在沒有其他足以證明借款事實存在的證據的,法院不予支持!
一、欠條復印件,在沒有原件核對的情況下,很難被法院單獨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證據;
二、法律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六十九條下列證據不能單獨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依據:
(一)未成年人所作的與其年齡和智力狀況不相當的證言;
(二)與一方當事人或者其代理人有利害關系的證人出具的證言;
(三)存有疑點的視聽資料;
(四)無法與原件、原物核對的復印件、復製品;
(五)無正當理由未出庭作證的證人證言。
㈡ 借條原件丟了復印件有沒有用
1、借條原件丟了,復印件在借款人認可其真實性且承認尚未還款的情況下,是專有效的,且借款人應當還款屬,否則無效。
2、借條是借款關系的法律憑證,屬於書證。《民事訴訟法》第70條規定「書證應當提交原件。」因此,借條應當提交原件。
3、在借條原件丟失不能提供原件的情況下,復印件的效力就來源於借款人的認可,只要借款人認可借條復印件的真實性並承認借款未還,那麼借條就是有效的,同時借款人應當償還借條上載明的款項,否則,如果借款人不承認復印件的真實性,或者雖承認復印件的真實性,但不承認借條中的款項未還,那麼借款人就無須承擔還款責任。
㈢ 借條原件丟了,復印件可以作為證據嗎
一、借條復印件能否作為證據?
根據《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八條規定,書證應當提交原件。物證應當提交原物。提交原件或者原物確有困難的,可以提交復製品、照片、副本、節錄本。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四十九條規定,對書證、物證、視聽資料進行質證時,當事人有權要求出示證據的原件或者原物。但有下列情況之一的除外:
1、出示原件或者原物確有困難並經人民法院准許出示復製件或者復製品的;
2、原件或者原物已不存在,但有證據證明復製件、復製品與原件或原物一致的。
二、借條復印件作為證據的條件
因為借據毀損,無法與原件核對的書證的復印件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依據,必須經過證據補強,而且要具備以下3個條件:
1、必須有其他證據可以與復印件相互印證,單一的復印件證據不能單獨認證。即復印件證據應有其他的輔助證據加以印證,而且證據之間應該能夠形成證據鎖鏈,從而證明案件的事實。
2、書證復印件提供人不能提供原件核對應當有正當的理由,即有客觀上不能提供原件的原因(包括有證據證明復印件原件已經滅失,原件在其他人手中等原因)。主觀上的原因是不能作為不能提供原件的正當理由的。
3、書證復印件提供人應證明不能提供原件是確有客觀原因。無法與原件核對的復印件不能單獨作為定案的依據,必須通過證據補強,即確立的是瑕疵證據的補強規則。
所謂瑕疵證據的補強規則,是指某些證據由於其存在證據資格或者證據形式上的某些瑕疵或者弱點,不能單獨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依據,必須依靠其他證據的佐誣,藉以確保其真實性或補強其證據價值。
㈣ 欠條復印件有法律效力嗎
欠條來復印件只是不能單源獨作為有效證據採信,並非指復印件絲毫不具備證明力。無法與原件核對的復印件是真實性存在瑕疵的間接證據,而間接證據並非不具備證明力。也就是說,如果復印件之外,還有其他的間接證據也能夠佐證其待證事實,而這些證據均真實有效,且對方不能提出強有力的反證,那麼,復印件就能夠具有強勢證明力。間接證據運用規則是:第一,不能單獨證明待證事實,必須要有兩個以上;第二,每一個間接證據都應能查證屬實;第三,每一個間接證據都與事實的某一方面有客觀的聯系;第四,各間接證據之間不存在矛盾,內容和形式均一致;第五,各間接證據得出得結論都是肯定的,並且具有唯一性,具有排他性。
㈤ 欠條原件丟了,剩個復印件,如果打官司,法院會支持復印件嗎謝謝!
如果只有復印件,法院不會支持的。
因為法律明確規定復印件需要有原件作為佐證。
只有復印件是無法證明欠款的真實性的。
因為復印件的真實性都無法被證明。
㈥ 欠條復印件有法律效力嗎
欠條復印件,只要對方不認可就沒有法律效力。
復印件屬於間接證據,間接證據運用規則是:第一,不能單獨證明待證事實,必須要有兩個以上;第二,每一個間接證據都應能查證屬實;第三,每一個間接證據都與事實的某一方面有客觀的聯系;第四,各間接證據之間不存在矛盾,內容和形式均一致;第五,各間接證據得出得結論都是肯定的,並且具有唯一性,具有排他性。
欠條復印件只是不能單獨作為有效證據採信,並非指復印件絲毫不具備證明力。無法與原件核對的復印件是真實性存在瑕疵的間接證據,而間接證據並非不具備證明力。也就是說,如果復印件之外,還有其他的間接證據也能夠佐證其待證事實,而這些證據均真實有效,且對方不能提出強有力的反證,那麼,復印件就能夠具有強勢證明力。
傳來證據由於經過了中間環節的傳播,在其形成過程中,可能會出現差錯和失實。因此,就其證明力而言,准確性和真實性比原始證據要差。但是,傳來證據也有一個例外,就是如果傳來證據形成在案件事實的最初階段,其證明力就要比經過流轉的原件更具有證明力。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六十九條規定:「無法與原件、原物核對的復印件、復製品不能單獨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依據。」《規定》中對未經核實的復印件,並沒有完全否定其證明效力,而是對其證明效力進行了有效的約束和規范。仔細推敲,我們就可以得出,即使是無法與原件核對或遭到對方異議的復印件,只要嚴格按照間接證據和傳來證據的運用規則進行查證,仍可以被採信。
可見,對於復印件證明效力的確定,必須要結合證據與事實的關聯程度、各證據之間的聯系等各方面進行綜合審查判斷,在復印件與其他證據能夠形成證明體系,具有證明優勢的高度蓋然性後,根據證據規則和法官自由心證的確認,復印件就能夠具有相當於直接證據和原始證據的證明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