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法律責任意識中的人格

法律責任意識中的人格

發布時間: 2021-02-14 18:44:55

⑴ 法律中人格與獨立人格的異同

法律是的人格是針對社會大眾的,而獨立人格是針對個體而言的,獨立人格與法律人員都是在法律之內的,這就是相同。不同的獨立人格是法律針對特殊人員而法律人格是普羅大眾的。

⑵ 侮辱人格的語句要負法律責任

侮辱人格的語句是要負法律責任的,但是根據你的情況不用承擔法律責任。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條規定,侮辱罪,是指使用暴力或者以其他方法,公然貶損他人人格,破壞他人名譽,情節嚴重的行為。

《刑法》同時規定,犯侮辱罪「告訴的才處理,但是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除外」,「告訴才處理」,根據《刑法》第九十八條的規定,是指被害人告訴才處理。

一、構成要件

1、客體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體是他人的人格尊嚴和名譽權。人格尊嚴權和名譽權是公民的基本人身權利。《憲法》第38條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人格尊嚴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對公民進行侮辱、誹謗和誣告陷害。」所謂人格尊嚴,是指公民基於自己所處的社會環境、地位、聲望、工作環境、家庭關系等各種客觀條件而對自己或他人的人格價值和社會價值的認識和尊重。

本罪的犯罪對象,只能是自然人,而非單位。侮辱法人以及其他團體、組織,不構成侮辱罪。在公眾場合以焚燒、毀損、塗劃、玷污、踐踏等方式侮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國徽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法》和《刑法》第二百九十九條之規定,應以侮辱國旗、國徽罪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2、客觀要件

本罪在客觀方面表現以暴力或其他方法公然貶損他人人格、破壞他人名譽,情節嚴重的行為。

(一)侮辱他人的行為。行為的主要手段有:

(1)暴力侮辱人身,這里所講的暴力,僅指作為侮辱的手段而言。例如以糞便潑人,以墨塗人,強剪頭發,強迫他人做有辱人格的動作等,而不是指毆打、傷害身體健康的暴力。如果行為人有傷害他人身體健康的故意和行為,則應以傷害罪論處。

(2)採用言語進行侮辱,即用惡毒刻薄的語言對被害人進行嘲笑、辱罵,使其當眾出醜,難以忍受,如口頭散布被害人的生活隱私、生理缺陷等。

(3)文字侮辱,即以大字報、小字報、圖畫、漫畫、信件、書刊或者其他公開的文字等方式泄漏他人隱私,詆毀他人人格,破壞他人名譽。

(二)侮辱行為必須公然進行。所謂「公然」侮辱,是指當著第三者甚至眾人的面,或者利用可以使不特定人或多數人聽到、看到的方式,對他人進行侮辱。

公然並不一定要求被害人在場。如果僅僅面對著被害人進行侮辱,沒有第三者在場,也不可能被第三者知悉,則不構成侮辱罪。因為只有第三者在場,才能使被害人的外部名譽受到破壞。

(三)侮辱對象必須是特定的人。特定的人既可以是一人,也可以是數人,但必須是具體的,可以確認的。在大庭廣眾之中進行無特定對象的謾罵,不構成侮辱罪。死者不能成為本罪的侮辱對象,但如果行為人表面上侮辱死者,實際上是侮辱死者家屬的,則應認定為侮辱罪。

(四)公然侮辱他人的行為還必須達到情節嚴重的程度才能構成本罪。雖有公然侮辱他人的行為,但不屬於情節嚴重,只屬於一般的民事侵權行為。

3、主體要件

本罪主體是一般主體,凡達到刑事責任年齡且具有刑事責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構成本罪。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不構成本罪主體。

4、主觀要件

本罪在主觀方面表現為直接故意,並且具有貶損他人人格,破壞他人名譽的目的。間接故意、過失不構成本罪。

二、罪行認定

1、合法行為與侮辱行為的界限

(1)要劃清正當的輿論監督與文字侮辱的界限;

(2)劃清正當的文字創作與貶損人格、破壞名譽的界限;

(3)劃清當事人所在單位依職權對個人的政績、品德等所作的考核、評價、審查行為與侮辱的行為界限;

(4)劃清通過正當、合法的渠道向有關部門反映、舉報、揭發不道德行為、違法行為直到犯罪行為與侮辱行為的界限;

(5)劃清出於善意的批評,包括對國家工作人員和各級領導批評行為,同惡意的侮辱行為的界限等等。

2、民事侵權侮辱行為與侮辱罪的界限

(1)行為的嚴重程度不同

構成侮辱罪的必須是「情節嚴重」的行為。

(2)行為的對象不同

侮辱罪的對象只能是自然人。而民事侵權侮辱行為的對象可能為法人。「以書面、口頭形式詆毀、誹謗他人名譽,給法人造成損害的,應當認定為侵害他人名譽權的行為。」侮辱法人的名譽可以構成民事侵權行為,而不構成侮辱罪。

(3)對行為人主觀過錯的要求不同

侮辱罪的行為人主觀上必須是直接故意:

而民事侮辱侵權的行為人主觀上有故意,也有過失。即民事侵權行為人只要有過錯,並在客觀上造成了對他人人格、名譽的損害,就應承擔名譽侵權的法律責任。

3、一般侮辱違法行為與侮辱罪的界限

侮辱他人的行為,只有達到情節嚴重的,才以犯罪論處。一般侮辱行為,情節輕微的,不以犯罪論處。根據《治安管理處罰法》第42條規定,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重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五百元以下罰款。

4、本罪與強制猥褻、侮辱婦女罪的界限

當行為人採用公然強行扒婦女的衣服、對婦女身體進行某些動作性猥褻、侮辱時,對行為人是定侮辱罪還是強制猥褻、侮辱婦女罪,容易發生混淆。

區別兩者的關鍵,在於行為人的主觀目的和動機。侮辱罪中的侮辱婦女,行為人目的在於敗壞婦女的名譽;而猥褻、侮辱婦女行為,行為人目的在於尋求下流無恥的精神刺激,滿足行為人的畸形性慾。

5、侮辱罪中一罪與數罪的界限

侮辱罪可以以暴力方法實施。這里的暴力僅僅是指行為人為使他人人格尊嚴及名譽受到損害而採取的強制手段,不包括對被害人的故意殺傷行為。但如果是行為人在侮辱他人過程中,第三人予以阻止,行為人為排除阻礙而將第三人傷害或殺害的,則應對行為人實行數罪並罰。

(2)法律責任意識中的人格擴展閱讀:

侮辱罪與誹謗罪區別

對於侮辱罪和誹謗罪來說,這兩種罪侵犯的客體都是公民的人格和名譽,犯罪的都直接傷害了公民的人格和名譽及尊嚴。

1、侮辱罪是指使用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貶低他人人格,破壞他人名譽,情節嚴重的行為。

2、誹謗罪是指故意捏造並散布某種虛構的事實足以損害他人人格和名譽,情節嚴重的行為。

3、客觀方面表現不同

(1)侮辱罪使用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

(2)誹謗罪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

3、犯罪手段是不同的

前者是公然進行的,包括可能使用的暴力;而後者只能以言語、文字方式來進行的。前者不需要有捏造事實的過程,只要有公然侮辱的行為,情節就夠了,而後者必須有捏造他人事實,並公開擴散兩個行為。

4、認定

要劃清罪與非罪的界限;要把侮辱罪和誹謗罪和一般的侮辱、誹謗區別開來。要把《刑法》上的侮辱、誹謗罪與《民法》的侮辱、誹謗行為區別開來。我國《刑法》規定,侮辱罪和誹謗罪在一般情況下屬於告訴才處理的犯罪;但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除外。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侮辱罪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刑法 (法律概念)

⑶ 如果有雙重人格,副人格在主人格完全不知情下犯罪,法律怎麼判

什麼是人格分裂症

人格分裂在學名上稱為「解離症/間歇性人格分離,別名「分離性身份識別障礙」,它的主要特徵是患者將引起他內在心裡痛苦的意識活動或記憶,從整個精神層面解離開來以保護自己,但也因此喪失其自我的整體性。人格分裂大致可分為兩類:心因性失憶症和多重人格症。

故意殺人罪客觀要件

首先必須有剝奪他人生命的行為,作為、不作為均可以構成。以不作為行為實施的殺人罪,只有那些對防止他人死亡結果發生負有特定義務的人才能構成。

其次,剝奪他人生命的行為必須是非法的,即違反了國家的法律。執行死刑、正當防衛、緊急避險均不構成故意殺人罪(因緊急避險不構成故意殺人罪的案例極少,通常要避險+立功才可能會不構成犯罪)。經受害人同意而剝奪其生命的行為,也構成故意殺人罪。對所謂的「安樂死」,仍應以故意殺人罪論處,當然,量刑時可適用從輕或減輕的規定。

第三,直接故意殺人罪的既遂和間接故意殺人罪以被害人死亡為要件,但是,只有查明行為人的危害行為與被害人死亡的結果之間具有因果關系,才能斷定行為人負罪責。

綜合上面的介紹,多重人格分裂症殺人屬於精神病患者的情況下才不構成犯罪。看了上面介紹後,對於多重人格分裂症殺人是否有罪的相關法律知識有了一定的了解。

⑷ 什麼叫法律上的「人格」「人格關系」指什麼

「人格」一詞來自拉丁文「persona」,它的原意是面具。那些把人格看作每個人公專開的自身屬。它是人們從自身中篩選出公開於眾的一個側面。這一定義意味著每個人都有某些由於其他原因而不願披露的隱私。 《中國大網路全書》(教育卷)對人格的界定是「個人的心理面貌或心理格局,即個人的一些意識傾向與各種穩定而獨特的心理特徵的總和。」從這個定義出發,人格大致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氣質、性格、能力、興趣、愛好、需要、理想、信念等。在這個層面上有人常把人格看作性格的同義詞,如歐洲的心理學家就喜歡用「character」(性格)一詞來表示人格。
法律規定了人格權,人格權是指民事主體所固有的、以維護主體的獨立人格所必備的生命健康、人格尊嚴、人身自由以及姓名、肖像、名譽、隱私等各種權利。人格權是人身權的主要形式,而人身權與財產權構成民法中的兩類基本權利,其他一切民事權利或者包含在這兩類權利之中,或者是由這兩類權利結合的產物(如知識產權、繼承權等)。人格權是民法中的基本權利。

⑸ 公司法中獨立的法律人格什麼意思

你問的是英美法啊。

Salomon v Salomon 案可算是公司法的第一個基本原則。Salomon 原是個鞋匠(類似個體戶),後來成立了自己持股的同名公司(有限責任)。再後來,公司破產清算時財產不足以償還債務。債權人要求Salomon一家用個人財產償還,Salomon認為債務已經轉移到公司,不同意償還,後訴至法院。Salomon在初審和上訴庭都敗訴,於是提請英國的上議院House of Lords最終裁決。Lord MacNaughten在判決書中指出,公司在法律是一個不同於其建立者的「人」,獨立承擔以其名義進行的所有債權債務。這也是現代公司「有限責任」的題中之義。從而牢牢確立了法律上公司獨立的原則。

簡單來說,公司在法律上是被看做獨立的個體參與經濟活動的,以自己的資產自負盈虧,以自己的名義對外承擔債務,享有債權。它是一個擬制的「人」。

好比說,你(成年)私人欠我一萬塊,你破產的話我只能要求用你的財產償還,而不能要求你的父母用他們的財產償還,因為你是一個獨立於你父母存在的個體,所以你能以自己的名義向我借錢,所以你的債權債務由你承擔,與其它人無關。

再比如,公司簽的合同是以公司名義履行,而非股東或者經理的個人名義。雖然在實際生活中那個代表公司簽字的人是股東或者經理,但在法律上,他們是被視為公司的代理或者代表,而不是代表自己簽合同。

這個原則已經被各國立法普遍接受,你還可以參考下樓上列出的我國公司法法條。我實在寫不動了,希望你已經明白了。

⑹ 人格在法律上的多重含義

法律人格,是指作為一個法律上的人的法律資格。即維持和行使法律權利,服從法律義務和責任的條件。對於任何法律制度來說,都將賦予一定的人、團體、機構和諸如此類的組織以法律人格。在奴隸制的法律制度中,奴隸沒有法律人格,他們只是動產。現代法律制度主要賦予自然人和法人以法律人格。法律人格,尤其對自然人來說有兩種屬性:身份和能力。雖然所有的自然人都可能具有法律人格,但其身份和能力並非相同,外僑、嬰兒和精神病人的能力是受限制的。現代各國法律制度一般規定,法律人格通常隨著胎兒的出生而確立。未出生的胎兒不具法律人格,但有時實行「假定胎兒出生」原則,以保護胎兒的權利,假如胎兒出生後是活的,那麼未出生的胎兒就被當作已出生的。
法律人格一般隨人的自然死亡而告終,但有時其法律人格在某種范圍內繼續存在,即在某些情況下,依被繼承人的遺產可以因新近死亡獲得財產,也可以對債務和損害承擔責任。被繼承人立有遺囑的,遺囑執行人可被看作是被繼承人,他使被繼承人的法律人格存續至他的遺囑執行事務完成時止,法人只有在法定手續齊備時,才具備法律人格,有關部門才能承認它為法律實體,對它的法律人格的承認期滿,或其法律人格以適當的方式被解除時,其法律人格自行終止。在國際法上,主權國傢具有法律人格,附屬國、國家的省或某部分不具法律人格。主要的國際組織具有法律人格。自然人和聯合體在有限的程度上具有國際法上的法律人格。

⑺ 《侵權責任法》中的具體人格權包括哪些

侵權責任法第二條 侵害民事權益,應當依照本法承擔侵權責任。版
本法所稱民事權權益,包括生命權、健康權、姓名權、名譽權、榮譽權、肖像權、隱私權、婚姻自主權、監護權、所有權、用益物權、擔保物權、著作權、專利權、商標專用權、發現權、股權、繼承權等人身、財產權益。
其中,生命權、健康權、姓名權、名譽權、榮譽權、肖像權、隱私權屬於具體人格權。

⑻ 公司的法律特徵 三獨: 人格,財產,責任 請展開解釋

人格就是能比較客觀地認識自我和外部世界,開放的,對所承擔的學習和其它活動有勝任內感,充分容發揮潛能的,對父母、朋友有顯示愛的能力,有安全感,喜歡創造,有能力管理自己的生活,有自由感。
財產是指擁有的金錢、物資、房屋、土地等物質財富:國家財產、私人財產,具有金錢價值、並受到法律保護的權利的總稱。大體上,財產有三種,即動產、不動產和知識財產 。
責任是一種職責和任務。身處社會的個體成員必須遵守的規則和條文,帶有強制性。它伴隨著人類社會的出現而出現,有社會就有責任。責任感是衡量一個人精神素質的重要指標。責任產生於社會關系中的相互承諾。在社會的舞台上,每種角色往往意味著一種責任。當我們在承擔一項責任的時候,要付出一定的代價,但也意味著獲得回報的權利。社會在發展,責任內涵也在不斷發展,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偉大實踐,賦予責任日益豐富的時代內容。

⑼ 作為法律人格的要素應當是法律意識是誰說的

進一步區分認為,作為法律人格的要素應該是法律意志——龐德

⑽ 人格權中的法律人格與事實人格有什麼區別

人的法律人格就是其權力能力。法律通過對人權力能力的賦予(權利義務版的歸屬資格,)保障權人永遠具有主體地位。
事實人格是指人之所以為人所需要的主體性因素。這種主體性因素也只有具有生命存在的人才能享受法律。為了保障人的主體性要求的完全性將事實人格權是為開放性權力是人民能夠擁有最大空間。

熱點內容
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訴訟法 發布:2025-09-30 17:49:09 瀏覽:903
法治公正畫 發布:2025-09-30 17:48:34 瀏覽:444
立法法幾次 發布:2025-09-30 17:46:13 瀏覽:651
四川控制狂犬病條例 發布:2025-09-30 17:30:31 瀏覽:263
詐騙罪律師咨詢 發布:2025-09-30 17:30:22 瀏覽:351
法律關系的責任 發布:2025-09-30 17:12:29 瀏覽:585
濰坊市勞動法工資標准2015 發布:2025-09-30 17:07:21 瀏覽:42
商法專題周 發布:2025-09-30 17:05:40 瀏覽:132
刑法288條司法解釋 發布:2025-09-30 16:55:05 瀏覽:847
部門規章設定行政許可 發布:2025-09-30 16:44:57 瀏覽: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