獻血的法律責任案例
㈠ 獻血能產生死亡嗎發生過事故嗎
看個人體質 然後量力而為 最多一次不能超過200cc 然後獻血一定要在規定標準的地方 特別要注意衛生 很多病是通過血液傳播的。。。。。科學獻血是沒有什麼問題的
㈡ 法律案例分析,案例如下,麻煩幫忙..急!!!
1:A與甲、乙、丙是債抄權債務關系襲,A為債務人,甲、乙、丙是債權人,後因A將酒店的音響設備作價6萬元抵償給以上三人,至此雙方的債權債務關系,因得到清償而終止;甲與丁之間是買賣合同關系;2:酒店與原被告三方以音響抵債的協議是有效的——雙方的協議符合生效要件。3:甲未經乙和丙的同意出賣音響,買受人丁能否取得所有權——不一定;除丁不知道該音響設備系甲、乙、丙三人共有外,其他情形時丁不能取得所有權(除非徵得乙、丙的同意);4:A:在甲與丁之間的買賣合同有效的前提下,甲補償丙1萬元及其利息;理由是音響設備系甲、乙、丙三人共有,甲無權單獨處分,為此甲存在過錯,應當承擔賠償丙損失的責任,而乙只得到自己應得的一份,且在此事件中無過錯,故不用承擔責任;B:在甲與丁之間的買賣合同無效的前提下,雙方X日內返還財物(即恢復到合同訂立前的狀態)。駁回其他訴訟請求;
㈢ 獻血的法律有那些
無償獻血,禁止有償賣血
但無償獻血的人,醫生會給獻血記錄,獻血人自己或親屬(限配偶、父母、子女)今後如需輸血,會享受到特殊的優惠,獻血次數越多,優惠也越多(主要是減免費用)
健康人獻血是利人利已的。
㈣ 無償獻血,出了問題誰負責呢
你去血站看一下,這種情況很少見,而且很難斷定是什麼責任,血站的人應該會妥善處理的,只要早點恢復就好,我的意見是用熱毛巾敷一下試試,祝你早日恢復。
㈤ 非法組織人員獻血的血頭判刑多長時間
主要看後果如何,如果引起多人感染艾滋病並且死亡,那麼不會少於10年,死刑也是有可能的。如果沒有嚴重影響,估計輕一點。
㈥ 關於獻血法的一些法律問題
從案情來看,1周某的行為只是一般的民事委託關系——周某委託孫某找人進行獻血。是民事法律關系。2孫某的行為觸犯了我國刑法的333條,構成了犯罪,因為刑法具有強制性,所以受到了刑罰。
㈦ 10個法律案例分析
一、2002年2月,建材公司與建築隊訂立鋼材購銷合同,約定於 5月30日前在建築隊施工工地交貨。三天後建材公司又與軋鋼廠訂立合同,由軋鋼廠向建材公司提供一批鋼材,5月30日前送至建築隊施工工地。5月30日建築隊未收到鋼材,即向建材公司催貨,建材公司立即催促軋鋼廠,軋鋼廠提出因原材料和燃料問題,本廠鋼材產量下降,要求推遲一個月供貨。當時市場上鋼材緊缺,建材公司一時難以組織貨源,建築隊因而停工待料造成經濟損失30萬元。建築隊要求建材公司賠償損失,建材公司認為責任在軋鋼廠,要求建築隊直接向軋鋼廠索賠。 請問:
1、建築隊能否直接向軋鋼廠索賠?為什麼?
2、本案中包含哪幾個合同關系?
二、大名農場向多家果品加工企業寄送了水果品種簡介及價目表。甲企業收到後,立即回電表示希望按照價目表所列價格購買蘋果100噸,並要求一周內運至指定地點。農場收到電報後立即裝車發貨。第五天,大名農場將蘋果運至指定地點。此時,當地水果已經大幅度降價,甲企業遂要求農場按市場價銷售。遭到拒絕後,甲企業拒不收貨,並表示自己不收貨因雙方合同不成立。大名農場則認為合同已經成立,便訴至法院,要求甲企業履行合同。
請問:
1、大名農場向果品加工企業發出價目表的行為是要約還是要約邀請?為什麼?
2、本案中的合同是否成立?為什麼?
三、服裝廠與紡織廠簽訂了一份布料購銷合同,約定紡織廠向服裝廠提供10000m米高檔布料,分兩次在3個月供貨,服裝廠收到全部貨物後向紡織廠支付 100萬元價款。紡織廠在提供了第一批布料後發現,服裝廠資產狀況嚴重惡化,涉及大量訴訟案件,已均系敗訴方,已無能力履行100萬元給付義務。而且,還發現服裝廠在不斷以低價向外轉移財產。紡織廠便決定停止向服裝廠供貨,並要求其提供擔保。服裝廠則認為紡織廠的行為構成違約,要求其承擔違約責任。請問:
1、紡織廠是否違約?
2、紡織廠行使的是何種權利,該權利應依照何種程序行使?
四、甲公司欠乙公司貨款50萬元,雙方約定1999年12月31日還清該欠款(甲公司現有資金為20萬)。甲公司還擁有對丙公司的40萬元債權,1999年11月20日到期,但丙公司沒有按約定還款,甲公司也對其提起要求。1999年12月10日甲公司宣布,鑒於丙公司經營狀況惡化,難以還債。故減免其50%的債務。1999年12月31日,甲公司以沒有還款能力為由,未向乙公司還債。乙公司訴至法院,要求對甲公司的財產進行保全。請問:
1、我國合同法規定的債的保全部包括哪些方式?
2、乙公司應當怎樣行使權利以保全自己的債權?
五、紅星小學與甲企業於2001年5月簽訂了一份校服加工合同。合同約定,2個月後甲企業交付1000套校服,紅星小學支付價款。由於甲企業業務量大,未能在約定的交貨期限內交付貨物,致使紅星小學多次臨時租借服裝參加活動,造成較大的損失。紅星小學認為甲企業已經違約,要求其承擔違約責任。甲企業則辯稱,自己沒有按期交貨是因訂單太多,工作量過大,並非故意拖延,因而認為主觀上不具有故意,不構成違約,不應承擔違約責任。
請問:
1、簡述違約責任的構成要件,並分析甲企業是否構成違約?
2、如果甲企業違約,則其承擔違約責任的形式有哪些?
六、甲公司與乙公司簽訂一份買賣合同.雙方約定:甲公司向乙公司供應優質大米100噸,甲公司送貨上門;乙公司收貨後3個月內付清貨款。甲公司委託丙公司運輸,丙公司因業務繁忙,僅將其中80噸按期運至指定地點。另20噸逾期運達且因在運輸中遭雨淋而變質。
請問::
1、甲公司是否對乙公司構成違約?為什麼?
2、乙公司能否直接要求丙公司承擔違約責任 ? 為什麼?
Ch2 合同法
一、
1、本案中軋鋼廠與建材公司約定在建築對施工工地交貨,是向第三人履行交貨義務,但這並不能使第三人成為合同當事人。債務人未向第三人履行的,應當向債權人承擔違約責任,即軋鋼廠只向建材公司承擔責任,而不需向第三人建築隊承擔責任。因此,建築隊無權直接向軋鋼廠索賠。
2、本案中包含兩個合同關系,一個是建材公司和建築隊之間的購銷合同,另一個是軋鋼廠和建材公司之間的購銷合同。
二、
1、大名農場向果品加工企業寄送價目表的行為屬於要約邀請,即希望他人向自己發出要約的意思表示。
2、本案中,甲企業向大名農場發出的回電,內容清楚、具體,屬於要約,具有法律上的約束力;而大名農場接電後立即裝車發貨。並在約定時間運至指定地點,是以實際履行合同的行為進行了承諾(我合同法規定。承諾應當以通知的形式做出,但根據交易習慣或者要約表明可以以通過行為做出承諾的除外)。因此,雙方的合同已經成立,合同自承諾生效時成立。甲企業應承擔違約責任。
三、1、紡織廠只要有足夠的證據證明服裝廠喪失了履行合同的能力,就可以根據合同法的規定行使不安抗辯權,中止履行合同,其行為不構成違約。
2、紡織廠行使的是不安抗辯權。不安抗辯權的行使必須遵循法律規定的程序要求,即紡織廠應有足夠的證據證明對方的償債能降低,才能通知對方暫時中止履行;中止合同後,可要求對方在合理期限內提供擔保。如果對方仍未恢復履行能力或者未提供適當擔保的,中止履行的一方才可以解除合同。
四、1、我國合同法中規定,債的保全有兩種形式,即債權人享有撤銷權和代位權。
2、本案中,甲公司怠於行使其對丙公司的40萬元到期債權,損害了債權人乙公司的利益,對此,乙公司可以向法院請求以自己的名義代位行使該債權。
甲公司在自己只有20萬元的情況下,宣布減免丙公司的債務,致使自己不能向乙公司履行還款義務,屬於不當處分自己財產,損害了乙公司的利益。乙公司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撤銷甲公司減免債務的行為。
五、1、違約責任的構成要件是:一方有違約行為(即沒有適當履行合同義務);沒有法定免責事由。本案中甲企業未履行合同義務,也沒有可免責的事由,構成了違約,應依法承擔違約責任。
2、合同法規定,違約責任的承擔方式有繼續履行、採取補救措施、賠償損失、支付違約金等。本案中,紅星小學可以要求甲企業承擔繼續履行合同、賠償損失等責任。
六、1、甲公司未在約定時間向乙公司履行全部合同義務,對乙公司構成了違約。
2、丙公司與乙公司無合同關系。丙公司逾期運貨僅對甲公司構成違約。丙公司向甲公司承擔責任即可,故乙公司不能直接要求丙公司承擔違約責任,可以要求甲公司承擔違約責任。
㈧ 在輸血感染病毒案中,醫療機構和血站分別承擔什麼責任我國相關法律如何規定
關於無過錯輸血造成感染造成不良後果的情形
血液是重要的醫療用品,無法人工生產,只能從人體身上採集。雖然,在采血之前要對獻血員進行體檢,但是目前仍然存在難以解決的窗口期問題,即有5%左右的獻血員在感染丙型肝炎、艾滋病等血源性疾病的早期,雖然實施了目前的檢查方法卻無法檢測出病毒指標,這種血液被當做正常的血液輸給了患者,造成了患者感染血源性疾病。在這種情況下,血液提供機構(主要是血站)以及醫療機構是否要承擔責任。對這個問題的爭論在《侵權責任法》第59條的制定過程中就表現出來了。
首先是關於血站在采供血過程中無過錯的是否應當承擔賠償責任的爭議。在這種情況下,對於血站依法是否應當承擔無過錯責任,有不同意見。目前沒有法律明確規定血站對民事損害應當承擔無過錯責任。依照《產品質量法》第四41條的規定,缺陷產品的生產者應當承擔無過錯責任。因此,對血站責任問題的不同意見就主要反映在對於血液是否屬於「產品」的爭議上,大體有三種意見:
1、認為血液不是產品,輸血是醫療搶救和治療病人的重要手段,不同於普通的商品買賣,對血液不應當作為「產品」適用《產品質量法》。《產品質量法》第2條規定:「本法所稱產品,是指經過加工、製作,用於銷售的產品」。將從供血者身體抽取的血液,進行分裝、貯存、保管、運輸以及加入抗凝劑等,這些工序尚不構成加工和製作。血液的本質特徵不是生產勞動的成果,血站也不能生產、製造血液。「製造」血液是人類的一種身體機能,血液是從獻血者身上採集而來。輸血不同於普通的商品銷售,而類似於人體組織的移植,其目的是為了滿足患者治療的需要。獻血法規定,國家實行無償獻血制度。血站是採集、提供臨床用血的機構,是不以營利為目的的公益性組織。無償獻血的血液必須用於臨床,不得買賣。血站、醫療機構不得將無償獻血的血液出售給單采血漿站或者血液製品生產單位。公民臨床用血時只交付用於血液的採集、儲存、分離、檢驗等費用。根據這些規定,結合《產品質量法》第2條的規定,應當認為輸血用的血液不屬於「產品」,血站不應承擔無過錯責任。
2、認為血液是產品,無過錯輸血感染疾病案件應適用《產品質量法》, 由血液提供者向受害人承擔無過錯責任。輸血用血液( 包括全血與成分血) 與人體內的血液不同, 它經過了加工、製作,盡管過程相對要簡單一些,但如果不經過器械采血、分離、加入抗凝劑等工藝流程, 人體內流出的血液不能自動成為輸血用血液。而且,輸血用血液是血站通過等價交換的方式銷售給醫院, 患者又通過等價交換的方式向醫院支付相關費用後才使用的。
3、認為應當將血液視為「產品」,使血液提供者承擔與血液製品生產者相同的責任。相對於輸血用血液,普遍認為血液經過提取分離而形成的血液製品,如凍干血漿、白蛋白、丙種球蛋白和凝血因子等屬於產品。血液與血液製品的來源相同, 都是獻血者體內自然流動的血液( 或血漿) , 只是輸血用血液由血液提供者以較為簡單的工藝流程加工而成, 而血液製品由企業以較為復雜的工藝流程加工製作。如果對「窗口期」等原因造成的輸血感染事件按照不同的規則處理,對血站適用過錯責任原則, 對血液製品生產企業則適用無過錯責任原則, 不符合法律公平公正的理念。因此在無過錯輸血感染疾病案件中,對於血液是否為產品不宜機械考慮,即使血液不是產品,亦應將其視為產品,適用產品質量法由血液提供機構承擔無過錯責任。
其次是在無過錯輸血患者感染通過血液傳播的病毒性疾病的情況下,醫療機構如何承擔責任的爭議。與血站的情形相似,也有上述三種意見。主張醫療機構不應承擔責任的意見進一步提出,醫療機構只是血站提供血液的使用者。在輸血過程中,醫療機構僅負責檢測患者的血型,以及將血站取得的血液與患者的血樣進行交叉配血檢測。對於從血站取來的血液,醫療機構沒有義務進行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病毒檢測。醫療機構對血液本身並未收取任何費用。在輸血過程中,醫療機構向患者收取三項費用,包括血站供應價格、儲血費和配血費。其中血站供應價格是由醫療機構代為收取的,要全款支付給血站,屬於患者支付給血站的費用。患者支付給醫療機構的費用只有儲血費和配血費兩項,分別是血液儲存費用和為患者輸血進行血型試驗和交叉配血試驗的檢驗項目費用。主張醫療機構應當承擔責任的意見進一步提出,醫療機構與其他銷售者相比,更具專業性,對於血液和血液製品,醫療機構都應負有最終的把關責任,這種責任關系著患者的生死存亡,作為專業機構和專業人員,醫院和醫生有能力和責任對血液和血液製品進行鑒別,而患者比一般消費者而言,在專業性方面更處於劣勢。因此,醫療機構的責任不應當比一般銷售者的責任更低。8
我們認為,輸血感染案件中的受害人與血液提供機構及醫療機構相比是處於被動接受地位的弱者。對於無過錯輸血感染這一不可預料的風險,血液提供者和醫療機構更有控制風險、承擔風險和分散風險的能力。合理保護受害患者的利益,有利於體現公平正義的法律精神,有利於減少醫患糾紛。因此,在「無過錯輸血造成感染造成不良後果」的理解和適用上,不應該將這種情形歸入「限於當時的醫療水平難以診療」。由於法律對此沒有明確規定,需要將來的司法解釋對此進行細化。在相關規定出台之前,以下兩種做法值得參考:
1、適用《侵權責任法》59條的規定。依據《侵權責任法》59條,血液提供機構和醫療機構承擔無過錯責任的前提是輸入不合格的血液,而在「無過錯輸血造成感染造成不良後果」情形下,如前所述的處於「窗口期」的血液,雖然實施了目前的檢查方法卻無法檢測出病毒指標,這種血液是被當做正常的血液輸給了患者。因此,應該對「不合格的血液」作寬泛的理解,即包括處於「窗口期」的血液。正是從這個角度分析,有學者認為,對輸血感染,《侵權責任法》第五十九條規定醫療機構應向患者承擔無過錯責任,即患者可以向生產者或者血液提供機構請求賠償,也可以向醫療機構請求賠償。醫療機構賠償後,有權向負有責任的生產者或者血液提供機構追償。《侵權責任法》顯然改變了《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的調整方法,無過錯輸血感染的不屬於醫療機構的免責事由。
2、適用公平分擔損失原則。《侵權責任法》第24條規定,受害人和行為人對損害的發生都沒有過錯的,可以根據實際情況,由雙方分擔損失。一般認為該條規定不是該侵權損害賠償中的一個獨立歸責原則,而只是對損害結果的分擔原則。對於無過錯輸血感染疾病的糾紛,如果醫療機構及血液中心均無過錯,但適用過錯責任原則又對受害人明顯不公平時,可以適用公平分擔損失的原則,由各方當事人分擔損害結果,即由醫療機構和血站給予患者一定的補償,以適當保護患者的利益,或者達到社會穩定的目的。
㈨ 無償獻血的事例
給你幾個名字,搜素一下,都是無償獻血名人:高永華、楊順德、林瑞班、陳澤人、吳開風、洪軍英、馬英九、郭明義等。
㈩ 關於獻血的法律
關於獻血法樓復上那位已制經幫你查得很清楚了,我想補充說明的是血站對每一袋採集回來的血液都是要經過非常仔細的檢查的,主要是檢查通過血液途徑傳播的傳染病,甲乙丙肝、艾滋、梅毒、轉氨酶,但是有些傳染病在潛伏期檢測試劑是不會有反應的,所以對獻血員的自覺性要求也比較高,獻血之前每位獻血員都要求填一張征詢表,如果獻血員如實填寫,每一項都合格的話他們的血液就沒有問題了。但是如果獻血員隱瞞了一些情況,例如服葯,或是有輕微甲亢,那麼他的血液就會有些問題,有些患者在使用這些血液的時候會出現輕微的輸血反應,但這些問題是無法通過試劑作出檢測的,也就不存在是誰的責任。每一袋血採集過後都會留樣,樣品國家規定是在血液是用過後保存兩年,就是用來判斷用血之後患者出現異常是否是血站的疏忽造成,關於怎樣處理樓上給的法律文件中已經列的非常清楚了。可以肯定的是獻血員是不用承擔任何法律責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