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違反同工同酬法律責任

違反同工同酬法律責任

發布時間: 2021-02-15 16:25:13

Ⅰ 違反同工同酬勞動法

你好!可以申請勞動仲裁!北京律師祝永根

Ⅱ 這樣違反同工同酬嗎

你從哪聽說我國有同工同酬的?
這些概念目前還只停留在紙面階段,如果你當真的,那隻能說幼稚了,要想收入高,不能靠關系的話就得靠本事.

Ⅲ 這樣是不是違反了勞動法同工同酬法規!!!

目前勞動法有關同工同酬的具體法規還在討論中,可能5月就會出台。

同工同酬與你的先來後到沒有具體聯系,現在單位只要不降低與你勞動合同中約定的工資標准就不違法。即工資只升不降。

Ⅳ 用工單位違反同工同酬規定案例

1、《勞動合同法》第63條所謂的 「同工同酬」,是指用人單位對於從事相同工作,版付出等量勞動且取權得相同勞動業績的勞動者,應支付相同的勞動報酬。同工同酬應具備三個條件:一是勞動者的工作崗位、工作內容相同;二是在相同的工作崗位上付出了與別人同樣的工作量;三是同樣的工作量取得了相同的工作業績。「同工同酬」包括基本工資、績效獎金。勞動合同法第62條對此有明確規定。鑒於與派遣勞動者建立勞動關系的是派遣單位。而不是用工單位,故派遣勞動者的社會保險、公積金應由派遣單位繳納。繳費基數為派遣勞動者的實際工資,繳納比例由國家規定,應與用工單位繳納比例一致。
2、因用工單位未「同工同酬」,派遣勞動者可提起勞動仲裁。按《勞動爭議仲裁法》,應列用工單位和派遣單位為共同當事人(被申請人),能否勝訴主要看你提供的證據,包括用工單位正式工工資收入等方面的證據。雖然按法律規定,上述證據的舉證責任在於用工單位,但司法實踐中,很多單位為了勝訴,往往會提交虛假的證據,如你沒有其他證據與其質證,勝訴的可能性很小。

Ⅳ 新的勞動法中的同工同酬是必須執行嗎反之會犯法嗎

勞動法中的同工同酬必須執行。用工單位應當按照同工同酬原則,對被派遣勞動者與本單位同類崗位的勞動者實行相同的勞動報酬分配辦法。如果企業沒有執行同工同酬的規定,勞動者可以採取以下的措施要求有關部門對企業進行處罰:

一、與單位協商解決或將意見公會。

二、將情況反映給單位所在地的勞動行政部門。

三、如果你的利益受損可以進行勞動仲裁。

四、如果單位非法用工涉嫌觸犯刑法可以向當地公安局反映。

具體的處罰結果需要依據企業在執行過程中的實際情況來考慮。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四十六條規定:

工資分配應當遵循按勞分配原則,實行「同工同酬」。同工同酬是指用人單位對於技術和勞動熟練程度相同的勞動者在從事同種工作時,不分性別、年齡、民族、區域等差別,只要提供相同的勞動量,就獲得相同的勞動報酬。同工同酬體現著兩個價值取向:確保貫徹按勞分配這個大原則,即付出了同等的勞動應得到同等的勞動報酬。

(5)違反同工同酬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未享受同工同酬的勞動者可以用以下方案追回自己的損失:

方案一,用人單位、用工單位、勞動者三方協商一致,用人單位與用工單位解除《勞務派遣協議》,用人單位與勞動者解除《勞動合同》,由用人單位依法支付經濟補償金(按勞動者在用人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准計付);

方案二,向用工單位或用人單位所在地勞動部門投訴;

方案三,以用人單位違反《勞動合同法》第38條之(三)、(四)為由提起勞動仲裁,要求與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並要求其支付經濟補償金;

方案四,以用工單位違反《勞動合同法》第63條的規定,提起勞動仲裁,要求用工單位同工同酬,享受同等福利待遇。

Ⅵ 領導幹部如果違法勞動法中同工同酬,應該怎麼辦

在勞務派遣中如果勞動者的工作量一樣而工酬不同的話,可以先和單位協商,協商不成可以回申請勞動答仲裁。
以下為法律依據: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四十六條規定:工資分配應當遵循按勞分配原則,實行「同工同酬」。同工同酬是指用人單位對於技術和勞動熟練程度相同的勞動者在從事同種工作時,不分性別、年齡、民族、區域等差別,只要提供相同的勞動量,就獲得相同的勞動報酬。

Ⅶ 在編人員發錢非在編人員不發錢這屬於違反同工同酬的勞動法么

事業單位在編人員,與單位確認的是人事關系,而不是勞動關系,所以在編人員的待遇不是按照《勞動法》調節的。而是依據《事業單位在編人員管理條例》,其入職條件、學歷、經歷與合同制人員不一致,而且事業單位在編人員的工資組成包括:基本工資+績效工資。基本工資=崗位工資+薪級工資+職稱工資。而職稱工資是評聘結合的,所以工資組成不一樣,因此同工缺乏依據。
《勞動法》里的同工同酬指的是合同制人員的同工同酬,合同制人員與勞務派遣人員的同工同酬,合同制人員、勞務派遣人員與單位確認的是僱傭關系而不是人事關系,其待遇依據《勞動法》,其待遇在錄用方式、勞動報酬來源、適用法律上與事業單位在編人員不同。
下面給你個案例

事業非編人員能否主張「同工同酬」?

案例回放: 上海市某幼兒園(事業單位)因工作需要招聘保育員,但又受編制所限,只能招用非在編人員。2006年9月1日,幼兒園招聘王某擔任保育員工作,期間幼兒園和王某簽訂了《非在編人員聘用協議書》,協議最後期限至2008年1月31日,協議中明確約定王某的工資為1000元/月。協議期滿後,該幼兒園向王某發出終止雙方勞動關系的通知,王某收悉後,認為自己在職期間與在編人員在相同的崗位,從事相同的工作,理應享受同工同酬待遇,要求單位按照同工同酬待遇為其補繳社會保險,單位卻認為王某與在編工作人員不具有可比性,不符合享受同工同酬的法定情形。於是王某於2008年3月1日,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提出申請,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作出不予支持王某請求事項的裁決;王某不服起訴至法院,法院經過審理後,判決駁回起訴;王某不服提起上訴,二審法院維持原判。

案件評析: 本案主要涉及事業單位中非在編制人員是否與在編人員應當享有同工同酬的問題,幾乎所有的事業單位都遇到過這一矛盾,因此,該案的判決對於類似問題具有較強的指導和借鑒意義。

編制問題是事業單位對所聘人員實行不同管理的根本性標志。有編制的,簽訂聘用合同,適用《事業單位聘用合同辦法》;沒有編制的,通過勞務派遣機構簽訂勞動合同,適用《勞動合同法》。 根據《勞動合同法》第六十三條之規定:被派遣勞動者享有與用工單位的勞動者同工同酬的權利。何謂「同工同酬」?同工同酬是指在相同的時間、相同的工作崗位、從事相同的工作、取得相同的績效、獲取相同的報酬。也就是說只有王某能夠證明與單位其他員工「同工」的情況下,才能要求同酬,但如何衡量相同時間、崗位、工作內容、績效目前卻並沒有客觀的、統一的標准,要求獲取相同的報酬自然就沒有事實的依據。
更為重要的是,王某與其他在編人員在錄用方式、勞動報酬來源、適用法律等各方面都存在較大差異,事業非在編工作人員依據勞動合同法主張與事業在編人員同工同酬,難以獲得法律支持。 本案中,由於王某系事業單位非在編人員,王某與幼兒園建立的是勞動關系,適用勞動合同法,雙方在協議中對工資報酬的約定是明確的,而且王某在實際履 行協議過程中也未對工資數額及繳納的社會保險提出異議,因此王某要求按照事業編制人員的工資收入為基數繳納社會保險沒有任何事實與法律依據。
通過本案,我們想給用人單位提個醒,在與勞動者訂立書面勞動合同時應當將勞動合同法規定的必備的條款約定明確,尤其是對勞動報酬更應該明確具體,以免發生同工同酬爭議,這樣在保護勞動者權益的同時才能更好地維護好單位的合法權益。

相關的你可以網路一下事業單位同工同酬的案例,網上有很多案例。法院都是不予以支持的,為什麼不支持,都有進行法律上的說明。

Ⅷ 單位違反同工同酬,勞動者是否可以獲得補償雙倍工資的時間如何計算

1.同工同酬是基本原則,但不是兩個員工之間的比較,每個員工即使是同一工作崗位,也會因具體情況導致收入不同,主要依據公司的薪酬制度辦理,很難據此獲得補償。
2.從08年1月1日開始計算到其離職的日期。

Ⅸ 違反勞動法的疑問

首先加班不發加班費用人單位是錯誤的,你可以單位協商要求加班費。實在不行告回訴你個下策,去申答請仲裁。但是只能告派遣單位,因為你勞動關系建立在了派遣單位,用人單位有連帶賠償的責任。
不是新的勞動法才規定同工同酬了,同工同酬早在勞動法就有規定的,但是沒有人執行,如果哪天有可能國務院把勞務派遣用工同工同酬當做主要的調查對象的話,勞務派遣用工可能享受同工同酬待遇,但是同工同酬的同工包括很多方面,比如工齡、學歷、技能水平、工作崗位等等。。。
同工同酬暫時只是勞動者還很難推翻這個政策,因為涉及的人太多了。

Ⅹ 同工同酬的法律規定

為對被派遣勞動者與本單位同類崗位的勞動者實行相同的勞動報酬分配辦內法。

依據《勞動合同容法》第六十三條規定:被派遣勞動者享有與用工單位的勞動者同工同酬的權利。用工單位應當按照同工同酬原則,對被派遣勞動者與本單位同類崗位的勞動者實行相同的勞動報酬分配辦法。

用工單位無同類崗位勞動者的,參照用工單位所在地相同或者相近崗位勞動者的勞動報酬確定。勞務派遣單位與被派遣勞動者訂立的勞動合同和與用工單位訂立的勞務派遣協議,載明或者約定的向被派遣勞動者支付的勞動報酬應當符合前款規定。

勞動合同法的相關要求:

1、依法訂立的集體合同對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具有約束力。行業性、區域性集體合同對當地本行業、本區域的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具有約束力。

2、集體合同訂立後,應當報送勞動行政部門;勞動行政部門自收到集體合同文本之日起十五日內未提出異議的,集體合同即行生效。

3、用人單位應當在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時出具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的證明,並在十五日內為勞動者辦理檔案和社會保險關系轉移手續。

熱點內容
民法典編目 發布:2025-09-30 15:51:31 瀏覽:791
醫療器械法律法規考試試卷及答案 發布:2025-09-30 15:50:57 瀏覽:434
行政法上單位可以作證嗎 發布:2025-09-30 15:47:10 瀏覽:16
2016銀行新條例 發布:2025-09-30 15:33:41 瀏覽:851
修正後浙江省宗教事務條例共幾條 發布:2025-09-30 15:32:40 瀏覽:95
司法處的意義 發布:2025-09-30 15:27:34 瀏覽:179
2020年婚姻法最新規定彩禮 發布:2025-09-30 15:19:12 瀏覽:273
婚姻法第六十四條 發布:2025-09-30 15:18:34 瀏覽:929
微信被盜發出的微信要負法律責任嗎 發布:2025-09-30 15:01:58 瀏覽:160
經濟法基礎關於自有房產 發布:2025-09-30 14:55:28 瀏覽: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