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裁調解具有法律效力嗎
1. 勞動仲裁調解書有何法律效力
勞動仲裁調解書,送達雙方當事人即發生法律效力。
勞動爭議仲裁,仲裁庭在作出裁決之前,應當現行調解。經調解達成協議的,仲裁庭應當製作調解書,天津市送達雙方當事人即發生法律效力。當事人雙方必須履行,一方當事人不履行的,另一方當事人可以申請人民法院執行。
《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
第四十二條仲裁庭在作出裁決前,應當先行調解。
調解達成協議的,仲裁庭應當製作調解書。
調解書應當寫明仲裁請求和當事人協議的結果。調解書由仲裁員簽名,加蓋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印章,送達雙方當事人。調解書經雙方當事人簽收後,發生法律效力。
調解不成或者調解書送達前,一方當事人反悔的,仲裁庭應當及時作出裁決。
第五十一條當事人對發生法律效力的調解書、裁決書,應當依照規定的期限履行。一方當事人逾期不履行的,另一方當事人可以依照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向人民法院申請執行。受理申請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執行。
2. 人民調解對雙方有法律約束力,仲裁、法院調解作出的調解書具有法律效力(法律效力意思是有強制執行力)
我的理解是,和解想要獲得強制執行力必須是經過法院判定或者確認的才行。其他的專雖然有法律效力,屬但想要獲得強制執行力,還需要法院起訴,才行。(仲裁裁決因為和法院判決是同等法律地位的,所以可以直接申請法院執行)而,法院判定或者確認過的,可以直接申請強制執行。
3. 仲裁委員會調解的結果具有法律效力嗎為什麼
具有法律效力,因為它是屬於國家政府機構,所以它所做出的仲裁,調解,都具有法律效力,但是如果不服仲裁,調解的可以向法院起訴。
4. 仲裁調解書的法律效力
(1)使仲裁程序終結。調解書一經生效,仲裁程序即告結束,仲裁機構便不再對該案進行審理。這是調解書在程序上的法律後果。
(2)糾紛當事人的權利義務關系被確定。這是調解書在實體上的法律後果。
(3)當事人不得再行申請仲裁或起訴。調解書的生效表明當事人已接受仲裁機構的裁決結果,依一裁終局原則,當事人不得再以同一事實和理由重新申請仲裁或向法院起訴。
(4)任何機關或組織都要在重新處理該案方面受調解書約束。也就是說,對於仲裁機構出具了調解書的爭議,任何機關或組織都不得再做處理。這也是一裁終局原則的要求。
(5)其是強制執行的依據。具有給付內容的調解書生效後,如果一方當事人不履行調解書所確定的義務,對方當事人有權根據調解書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根據《企業勞動爭議處理條例》第27條的規定,仲裁庭處理勞動爭議應當先行調解,在查明事實的基礎上促使當事人雙方自願達成協議。協議內容不得違反法律、法規。第28條的規定,調解達成協議的,仲裁庭應當根據協議內容製作調解書,調解書自送達之日起具有法律效力。根據第29條的規定,仲裁庭作出裁決後,應當製作裁決書,送達雙方當事人。因而仲裁調解書和仲裁裁決書是勞動仲裁的兩種重要結案方式。雖然勞動爭議仲裁調解書和仲裁裁決書均具有法律效力,但是卻存在著不同之處。因而在此特別對二者做個比較,供勞動者和用人單位參考,選擇合適的結案方式。
仲裁調解書和仲裁裁決書作為勞動仲裁的結案方式,存在著相同的地方:仲裁調解書和仲裁裁決書送達後,均表明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已從仲裁法律程序上解決了雙方當事人的爭議,即意味著仲裁程序的結束;雙方當事人應自覺履行。在仲裁調解書和仲裁裁決書生效後,當事人不得再以同一理由、.同一事實向仲裁機關申請仲裁。如果申請仲裁的,勞動爭議仲裁機關將不予受理。《企業勞動爭議處理條例》第31條規定,「當事人對發生法律效力的調解書和裁決書,應當依照規定的期限履行。一方當事人逾期不履行的,另一方當事人可以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人民法院為執行調解書和裁決書而發出的協助執行通知書,有關單位和人員必須執行。因而不管是調解書還是裁決書,都具有強制執行效力。
但是還是要注意的是兩種結案方式存在著不一樣的地方:
(1)生效的時間不同。「調解書自送達之日起具有法律效力」。仲裁裁決書並不是送達後立即生效,而是當事人自收到裁決書之日起15日內不起訴的,裁決書即發生法律效力。
(2)提起訴訟的權利不同。當事人雙方或其中一方不得就調解書的內容向人民法院起訴,而對裁決書,當事人對其不服或有異議,可在法定的期限內向人民法院起訴。
如果當事人想盡快結案,使自己的權益得到更快的保護,無疑以仲裁調解書的方式結案是更好的選擇。如果調解方案,自己不是十分滿意,不要勉強自己接受調解方案,可以不同意調解方案,要勞動仲裁委員會作出裁決。如果對裁決不服,可以向法院提起訴訟。
5. 勞動仲裁調解書有法律效力嗎
律團:勞動仲裁過程中,雙方當事人調解達成協議的,應當製作仲裁調解書內。調解書的內容包括仲裁請容求和當事人協議的結果,由當事人在調解協議上簽名或蓋章,並由仲裁員簽名,加蓋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印章,送達雙方當事人。調解書經雙方當事人簽收後,即具有法律效力,當事人不能就同一請求再次申請仲裁。一方當事人不履行仲裁調解書的,另一方當事人可以依法申請法院強制執行。
6. 什麼是仲裁調解,勞動仲裁調解書有何法律效力
勞動仲來裁調解是勞動爭議各方自當事人,在勞動仲裁委員會的主持下,自願就勞動爭議事項進行的協商,其目的在於促成各方達成協議、解決勞動爭議。
調解達成協議的,仲裁庭應當製作調解書;調解書經雙方當事人簽收後,發生法律效力;一方不履行調解書的,對方可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
《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
第42條仲裁庭在作出裁決前,應當先行調解。
調解達成協議的,仲裁庭應當製作調解書。
調解書應當寫明仲裁請求和當事人協議的結果。調解書由仲裁員簽名,加蓋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印章,送達雙方當事人。調解書經雙方當事人簽收後,發生法律效力。
調解不成或者調解書送達前,一方當事人反悔的,仲裁庭應當及時作出裁決。
第51條當事人對發生法律效力的調解書、裁決書,應當依照規定的期限履行。一方當事人逾期不履行的,另一方當事人可以依照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向人民法院申請執行。受理申請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執行。
7. 仲裁的結果具有法律效力嗎
一般的經濟仲裁,調解書經雙方當事人簽收後,即發生法律效力;裁決書自作出之日起發版生法律效權力
勞動爭議仲裁,調解書經雙方當事人簽收後,發生法律效力,而裁決書則要看具體情況。下列勞動爭議,仲裁裁決為終局裁決,裁決書自作出之日起發生法律效力:
(一)追索勞動報酬、工傷醫療費、經濟補償或者賠償金,不超過當地月最低工資標准十二個月金額的爭議;
(二)因執行國家的勞動標准在工作時間、休息休假、社會保險等方面發生的爭議
但勞動者對上述規定的仲裁裁決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決書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當事人對上述規定以外的其他勞動爭議案件的仲裁裁決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決書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期滿不起訴的,裁決書發生法律效力
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糾紛仲裁,調解書經雙方當事人簽收後,即發生法律效力。而裁決書,當事人不服仲裁裁決的,可以自收到裁決書之日起三十日內向人民法院起訴。逾期不起訴的,裁決書即發生法律效力
8. 仲裁委員會調解的結果具有法律效力嗎為什麼
《仲裁法》第五十一條「仲裁庭在做出裁決前,可以先行調解。當事人自願版調解的,仲裁庭權應當進行調解。調解不成的,應當及時做出裁決。調解達成協議的,仲裁庭應當製作調解書或者根據協議的結果製作裁決書。調解書與裁決書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若是一方不履行,另一方可以申請強制執行。
9. 仲裁調解書和仲裁裁決書的法律效力有哪些
仲裁調解書和仲裁裁決書的法律效力,既有相同的方面又有不同之處。
相同的方面表現在:(1)結束仲裁程序。仲裁調解書和仲裁裁決書送達後,均表明勞動爭議已從仲裁法律程序上解決了雙方當事人的爭議,即意味著仲裁程序的結束。(2)確定了當事人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產生了實體法上的後果,雙方當事人應自覺履行。(3)當事人不得再以同一理由、同一事實向仲裁機關申請仲裁。如有上述情況申請仲裁的,勞動爭議仲裁機關不予受理。但對確有錯誤或經人民法院裁定不予執行的,當事人可向仲裁機關提出,按仲裁監督程序處理。(4)具有強制執行效力。《企業勞動爭議處理條例》第31條規定 ,「當事人對發生法律效力的調解書和裁決書,應當依照規定的期限履行。一方當事人逾期不履行的,另一方當事人可以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人民法院為執行調解書和裁決書而發出的協助執行通知書,有關單位和人員必須執行。
不同之處表現在:(1)生效的時間不同。「調解書自送達之日起具有法律效力」。仲裁裁決書並不是送達後立即生效,而是當事人自收到裁決書之日起15日內不起訴的,裁決書即發生法律效力。(2)提起訴訟的權利不同。當事人雙方或其中一方不得就調解書的內容向人民法院起訴,而對裁決書,當事人對其不服或有異議,可在法定的期限內向人民法院起訴。
10. 仲裁調解書和仲裁裁決書的法律效力有哪些異同
相同:1、調解書抄和裁決書都襲具有執行力,2、當事人不得再以同一理由、同一事實向 仲裁機關申請仲裁,3、確定雙方當事人的權利義務。
不同:1、生效的時間不同。「調解書自送達之日起具有法律效力」。仲裁裁決書並不是送達後立即生效,而是當事人自收到裁決書之日起15日內不起訴的,裁決書即發生法律效力。2、提起訴訟的權利不同。當事人雙方或其中一方不得就調解書的內容向人民法院起訴,而對裁決書,當事人對其不服或有異議,可在法定的期限內向人民法院起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