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事法律責任的分類不包括
① 醫事法律
法學家們從許多不同的角度來研究法律,包括從法制史和哲學,或從如經濟學與版社會學等社會科學權的方面來探討。法律的研究來自對何為平等、公正和正義等問題的訊問,這並不都總是簡單的。法國作家阿納托爾·法郎士於1894年說:「在其崇高的平等之下,法律同時禁止富人和窮人睡在橋下、在街上乞討和偷一塊麵包。」
在一個法制健全的國家中,創造和解釋法律的核心機構為政府的三大部門:公正不倚的司法、民主的立法和負責的行政。而官僚、軍事和警力則是執行法律,並且讓法律為人民服務,是相當重要的部分。除此之外,若要支持整個法律系統的運作,同時帶動法律的進步,則獨立自主的法律專業人員和充滿生氣的公民社會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法律是由享有立法權的立法機關行使國家立法權,依照法定程序制定、修改並頒布,並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基本法律和普通法律總稱。法律是法典和律法的統稱,分別規定公民在社會生活中可進行的事務和不可進行的事務。
② 醫療責任事故不包括哪些內容,醫療事故如何處
以下6種情況不屬於醫療事故情形:
一、在緊急情況下為搶救危重患者生命專而採取的緊急醫學屬措施造成了不良後果的;
二、在醫療活動中由於患者病情異常或患者體質特殊而發生醫療意外的;
三、在現有醫學科學條件下,發生無法預料或者不能防範的不良後果的;
四、無過錯輸血感染造成不良後果的;
五、因患者原因延誤診療導致不良後果的;
六、因不可抗力造成不良後果的。
醫療事故處理條例中規定:不屬於醫療事故,醫院不承擔賠償責任,這只是在行政處理的范疇,如果醫療機構的過錯造成患方損害,根據民法通則以及相關法律法規,仍要承擔賠償責任,也就是說,即使不是醫療事故,如果醫院侵權造成患者損害,仍要承擔賠償責任。
③ 醫學法中規定了哪些法律責任
一、醫事法律責任必須由醫學法律、法規和規章明確、具體規定
只有醫學法律、法規、規章在設定許可權范圍內做了某些明確規定,行為人才承擔某種相應的法律責任。
二、醫事法律責任是違反醫學法律規范的後果
只有在構成醫事違法的前提下,才能會行為人承擔相應的醫事法律責任;不構成醫事違法,也就無須承擔醫事法律責任。
三、醫事法律責任只能由法定機關追究
追究程序按法定程序進行,當事人對追究其醫事法律責任不服時,一般應向上一級機關申訴,也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
四、醫事法律責任具有國家強制性,以國家強制力作為後盾
綜上所述,醫事法律責任,是指行為人違反醫學法律規范而應當承擔的帶有強制性的法律責任。
2、醫學法中規定的法律責任有哪幾種?
按照行為人違反醫學法律規范的性質和社會危害程度的不同,我國醫學法中確定了三種醫事法律責任,即刑事責任、行政責任和民事責任。
一、醫事刑事責任
醫事刑事責任,是指行為人因違反了刑法在醫葯衛生方面的規定,構成了犯罪,所必須承擔的受刑罰處罰的法律責任。其主要特徵是:
(一)刑事責任是因犯罪行為而產生的。
(二)刑事責任具有不可轉移性。即刑事責任的承擔者只能是犯罪行為人。這與民事責任的承擔主體是可以轉移、發生變化不同。
(三)醫事刑事責任是最為嚴厲的一種醫事法律責任,是對醫事違法行為最嚴厲的懲罰。
(四)刑事責任只能由國家司法機關(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予以追究,其他任何國家機關、社會組織、企事業單位或個人都無權追究任何人的刑事責任。
根據刑法定罪原則,我國刑法分別從「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罪」、「妨害社會管理秩序罪」和「瀆職罪」三大類犯罪,確立了醫葯衛生方面的醫事刑事責任。
(一)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罪中的醫葯衛生犯罪。主要有:生產、銷售假葯罪,生產、銷售劣葯罪,生產、銷售不符合衛生標准食品罪,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生產、銷售不符合標准醫療器械、醫用衛生材料罪,生產銷售不符合衛生標准化妝品罪。
(二)妨害社會管理秩序罪中的醫葯衛生犯罪。其中,屬「危害公共衛生罪」的有:甲類傳染病傳播罪、違反傳染病菌(毒)種管理規定肇事罪、違反國境衛生檢疫規定罪(第332條)、非法組織他人賣血罪、強迫他人賣血罪、非法採集供應血液罪、非法製作供應血液製品罪、違反血液及其製品管理規定肇事罪、重大醫療事故罪、非法行醫罪、非法實施破壞計劃生育手術罪、逃避動植物檢疫罪。屬「走私、販賣、運輸、製造毒品罪」的有:非法運輸、攜帶制毒物品進出境罪、非法買賣制毒物品罪、非法提供麻醉葯品和精神葯品罪及傳播性病罪。
(三)瀆職罪中的醫葯衛生犯罪。主要有:國家環境保護監管工作人員玩忽職守罪、傳染病防治工作人員玩忽職守罪等。
另據我國刑法規定,刑罰分為主刑和附加刑兩種。醫事刑事責任方面的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死刑;附加刑包括:罰金、剝奪政治權利和沒收財產。
二、醫事行政責任
醫事行政責任,是指行為人在違反醫葯衛生法中有關醫事行政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規,造成公民健康的一定危害,但尚未構成犯罪時,所應承擔的法律責任。其主要特徵是:
(一)行政責任產生於違反醫學(衛生)行政法律法規。只有違反了醫學(衛生)行政法所律法規規定的義務,才承擔行政責任。而這同違反民事法律規范必須承提民事責任,違反刑法必須承擔刑事責任的道理是一樣的,都是行為人因違法行為而應承擔的相應的法律後果。
(二)行政法律責任只能由國家行政機關或國家授權的企事業單位的行政領導機關追究。當事人對追究其行政責任不服時,一般可以向追究行政責任的行政機關的上級機關申訴,也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
我國醫事行政責任的承擔形式有兩種,一是行政處罰,一是行政處分。
(一)行政處罰。行政處罰是法定的國家行政機關按行政隸屬關系,給予違反醫學行政管理秩序行為的企事業單位或公民的一種法律制裁。主要有警告、罰款、沒收違法所得或非法財物、責令停產停業、暫扣或吊銷衛生(生產)許可證或營業執照、追繳已售出禁止生產經營的產品、行政拘留等。
(二)行政處分。行政處分是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按行政隸屬關系,給予違反醫學行政法的所屬工作人員的一種制裁措施。主要有警告、記過、記大過、降級、降職、撤職、開除留用察看、開除等。
行政處罰與行政處分的主要區別在於:
(一)處罰由執法機關決定,處分由從屬機關決定;
(二)處罰針對企事業單位或公民,處分針對機關工作人員;
(三)處罰針對違反行政法的行為,處分針對違法失職的行為;
(四)採取的形式不同。
三、醫事民事責任
醫事民事責任,是指行為人因違反醫學法律規定,侵害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應對受害人所承擔的損害賠償的責任。其主要特徵是:
(一)民事責任主要是財產責任,即以經濟賠償為主要形式。其中也包括某些非財產責任,如醫療事故中的賠禮道歉、恢復名譽、消除影響等。
(二)民事責任主要是為了彌補受害人的損失。這種賠償責任必須遵循民事賠償領域的「賠償實際損失」原則;同時,這種賠償具有補償性質和懲罰性質(如罰款、罰金、沒收財產等)。
(三)民事責任可以由當事人協商解決。在法律允許的前提下,雙方當事人作為平等主體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自行協商解決承擔民事責任問題,這也是民事責任區別於其他兩種法律責任的一個重要特徵。
我國醫事民事責任的承擔形式主要有:停止侵害;排除妨礙;消除危險;返還財產;恢復原狀;修理、重作、更換;賠償損失(包括精神損害撫慰金);支付違給金;消除影響、恢復名譽;賠禮道歉。
④ 法律責任可分為哪幾種類型
法律責任根據不同種情,分以下幾種類型:
1、根據責任行為違反的法律性質,分為民事責任、刑事責任和行政責任、違憲責任;
2、根據主觀過錯在法律責任中的地位,分為過錯責任和無過錯責任;
3、按照行為主體的名義,分為職務責任、個人責任。
法律責任的特徵為:
1、法律責任是因違反法律上的義務(包括違約等)而形成的法律後果,以法律義務存在為前提;
2、法律責任即承擔不利的後果;
3、法律責任的認定和追究,由國家專門機關依法定程序進行;
4、法律責任的實現由國家強制力作保障。
(4)醫事法律責任的分類不包括擴展閱讀:
法律責任的構成要件是指構成法律責任必須具備的各種條件或必須符合的標准,它是國家機關要求行為人承擔法律責任時進行分析、判斷的標准。
根據違法行為的一般特點,我們把法律責任的構成要件概括為:主體、過錯、違法行為、損害事實和因果關系五個方面。
1、主體。法律責任主體,是指違法主體或者承擔法律責任的主體。責任主體不完全等同於違法主體。
2、違法行為或違約行為。違法行為是指違反法律所規定的義務、超越權利的界限行使權利以及侵權行為的總稱,一般認為違法行為包括犯罪行為和一般違法行為。
3、損害事實。損害事實即受到的損失和傷害的事實,包括對人身、對財產、對精神(或者三方面兼有的)的損失和傷害。
4、主觀過錯。過錯即承擔法律責任的主觀故意或者過失。
5、因果關系。因果關系即行為與損害之間的因果關系,它是存在於自然界和人類社會中的各種因果關系的特殊形式。
參考資料:網路—法律責任
⑤ 醫療事故的法律責任有幾種
在醫療事故發生後,需要承擔刑事責任時,一般是由醫療人員與醫內療機構承擔,作為責容任主體。醫療人員作為刑事責任主體,其行為特點是,主觀上有重大過失,對患者的生命健康漠不關心;嚴重違反醫療衛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和診療護理技術操作規范、常規;造成了極其嚴重的後果,一般指《條例》第4條規定的一級和二級醫療事故,即造成患者死亡、重度殘疾或者造成患者中度殘疾、器官組織損傷導致嚴重功能障礙的。刑法所講的醫務人員應當是指《條例》第55條規定的「負有責任的醫務人員」。
⑥ 衛生法律責任具體有哪些種類
衛生法律責任的種類
根據行為人違反衛生法律規范的性質和社會危害程度內不同,衛生法律責任可分為行政容責任、民事責任和刑事責任三種。在不同情況下,行為人所承擔的法律責任也不同。在某些情況下,行為人有可能同時承擔兩種或兩種以上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