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遇責任的法律依據
1. 定責任法律依據是什麼
對於超過機動車第三者責任保險限額的賠償部分,由交通事故當事人根據《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條第一款、《江蘇省省道路交通安全條例》第五十二條的對定,按照下列方式承擔賠償責任:
(一)對於機動車之間發生交通事故的,由有過錯的一方承擔賠償責任;雙方都有過錯的,按照各自過錯的比例分擔責任。除經過質證認定不能作為證據使用的情形以外,一般可根據公安機關交通部門的交通事故責任認定來確定交通事故當事人的賠償責任,並參照下列比例承擔:
1、負全部責任的,承擔100%的賠償責任;
2、負主要責任的,承擔70%的賠償責任;
3、負同等責任的,承擔50%的賠償責任;
4、負次要責任的,承擔30%的賠償責任;
5、無責任的,不承擔賠償責任;
6、屬於交通以外事故、各方均無責任的,應根據《民法通則》和《人身損害賠償司法解釋》的規定,視具體情形確定雙方的賠償責任;
7、屬於不能認定事故責任的,雙方各承擔50%的賠償責任。
(二)對於機動車與非機動車、行人之間發生交通事故的,由機動車方承擔賠償責任;但是,有證據證明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違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規,機動車駕駛人已經採取必要處置措施的,應當按照下列比例減輕機動車方的賠償責任:
1、非機動車、行人負事故全部責任的,減輕80%至90%;
2、非機動車、行人負事故主要責任的,減輕60%至70%;
3、非機動車、行人負事故同等責任的,減輕30%至40%;
4、非機動車、行人負事故次要責任的,減輕20%至30%。屬於交通以外事故、各方均無責任的或不能認定事故責任的,由機動車方承擔全部賠償責任。
2. 如何確定共同債務人承擔責任,法律依據是什麼
合同法和民法通則等
兩個共同債務人應對債權人負連帶責任。
如果沒有其他約定,承擔連帶責任
3. 對締約過失責任有哪些法律依據
締約失責任指合同訂立程事違反依據誠實信用原則產先合同義務(稱先專契約義務)造事信屬賴利益損失依應承擔民事賠償責任其先合同義務隨著締約事雙簽訂合同互相接觸、磋商逐漸產義務非合同效立所產給付義務締約失責任特點:①發訂立合同程締約失責任違約責任基本區別合同尚未立或具備定條件確認效或撤銷才能產締約失責任②違反依誠實信用原則所應盡定義務由於合同尚未立或歸於效、撤銷事能違反合同義務承擔締約失責任事訂約階段違反依據誠實信用原則應付定義務③造信賴利益損失信賴利益損失主要指實施某種行另產信賴(:相信其訂立合同)並支付定費用或放棄其機違反誠實信用原則補償
4. 什麼叫連帶責任法律依據是什麼
連帶責任,就是在責任一方清償不了的情況下,由另一方承擔清償責任。法律依據: <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條 二人以上共同侵權造成他人損害的,應當承擔連帶責任。 <侵權責任人法> 第八條 二人以上共同實施侵權行為,造成他人損害的,應當承擔連帶責任。 第九條 教唆、幫助他人實施侵權行為的,應當與行為人承擔連帶責任。 第十條 二人以上實施危及他人人身、財產安全的行為,其中一人或者數人的行為造成他人損害,能夠確定具體侵權人的,由侵權人承擔責任;不能確定具體侵權人的,行為人承擔連帶責任。 第十一條 二人以上分別實施侵權行為造成同一損害,每個人的侵權行為都足以造成全部損害的,行為人承擔連帶責任。 第十三條 法律規定承擔連帶責任的,被侵權人有權請求部分或者全部連帶責任人承擔責任。 第十四條 連帶責任人根據各自責任大小確定相應的賠償數額;難以確定責任大小的,平均承擔賠償責任。支付超出自己賠償數額的連帶責任人,有權向其他連帶責任人追償。 <擔保法> 第十八條 當事人在保證合同中約定保證人與債務人對債務承擔連帶責任的,為連帶責任保證。 連帶責任保證的債務人在主合同規定的債務履行期屆滿沒有履行債務的,債權人可以要求債務人履行債務,也可以要求保證人在其保證范圍內承擔保證責任。 第十九條 當事人對保證方式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按照連帶責任保證承擔保證責任。
5. 法律責任劃分依據是什麼
按你的說法,你家與廖某之間是承攬合同關系,廖某與張某是僱傭關系,張某出了問題,應該由廖某來承擔相關費用。
6. 什麼是首遇責任制
首遇責任制是福建省福州市第三十中學校長郟雲翔先生於2004年2月想出的一專種管理制度;這種管理制度是屬在責任制、首問責任制的基礎上的創新和發展,她強調「首遇」責任和責任追究、優越於首問責任制;這種管理制度強調第一個遇到問題、事件、來訪者等等的人的責任,如果第一個遇到問題、事件、來訪者等等的人自己有能力就應盡力處理和解決遇到的問題,如果自己沒有處理這種問題的能力和許可權應當把問題移交給有能力解決的部門或者人員,不得採取推諉、拒絕等辦法,否則追究「首遇」責任;首遇責任制也叫做首遇負責制(有人說「首遇責任制也叫首問責任制」,這種說法是錯的)。
7. 追究責任是否有法律依據
法律責任是指因違反了法定義務或契約義務,或不當行使法律權利、權力所產生的版,由行為人承擔的權不利後果。就其性質而言,法律關系可以分為法律上的功利關系和法律上的道義關系,與此相適應,法律責任方式也可以分為補償性方式和制裁性方式。
8. 由誰承擔責任,法律依據是什麼
樓上法條引用沒錯,但本題情形不涉及勞務派遣,應該由乙公司承擔責任。
並:本題中責任是侵權責任與違約責任的競合,依何種理由主張權利由丙公司自行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