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法中的法律責任包括哪些
㈠ 衛生法中的行政責任主要是指什麼
目前我國沒有專門的衛生法,只有以公共衛生與醫政管理為主的單個法回律法規構成的一答個相對完整的衛生法體系。 醫療方面主要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執業醫師法》、《醫療機構管理條例》及其實施細則、《護士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母嬰保健法》及其實施辦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獻血法》等法律法規構成。
行政責任一般包括警告、要求改正、罰款、吊銷營業執照、主要負責人拘留等。
㈡ 衛生法律責任具體有哪些種類
衛生法律責任的種類
根據行為人違反衛生法律規范的性質和社會危害程度內不同,衛生法律責任可分為行政容責任、民事責任和刑事責任三種。在不同情況下,行為人所承擔的法律責任也不同。在某些情況下,行為人有可能同時承擔兩種或兩種以上的責任。
㈢ 衛生法律文件包括哪些
法律
中華人民共和國母嬰保健法(1994.10.27) 2007-10-30
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 2007-10-30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境衛生檢疫法 2007-10-30
中華人民共和國紅十字會法 2007-10-30
中華人民共和國獻血法(1997.12.29) 2007-10-30
中華人民共和國執業醫師法 2007-10-30
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1995.10.30) 2007-10-30
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品管理法 2007-10-30
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 2007-10-30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口與計劃生育法 2007-10-30
《醫師外出會診管理暫行規定》
最新法規
關於將A型肉毒毒素列入毒性葯品管理的通知
/ 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 衛生部(2008-7-21)
衛生部辦公廳關於印發《災後婦幼衛生服務應急方案》的通知
/ 衛生部辦公廳(2008-7-21)
衛生部關於進一步加強醫療廣告管理的通知
/ 衛生部(2008-7-17)
衛生部辦公廳關於印發埃博拉出血熱等6種傳染病預防控制指南和臨床診療方案的通知
/ 衛生部辦公廳(2008-7-12)
衛生部辦公廳關於印發《世界衛生組織人體細胞、組織和器官移植指導原則(草案)》的通知
/
衛生部辦公廳(2008-7-10)
衛生部辦公廳關於進一步加強職業病防治工作的通知
/ 衛生部辦公廳(2008-7-8)
衛生部辦公廳關於印發《防治糖尿病宣傳知識要點》的通知
/ 衛生部辦公廳(2008-7-8)
衛生部辦公廳關於印發《災後不同人群心理衛生服務技術指導原則》的通知
/ 衛生部辦公廳(2008-7-3)
衛生部辦公廳關於加強多重耐葯菌醫院感染控制工作的通知
/ 衛生部辦公廳(2008-6-27)
關於印發《中小學生健康體檢管理辦法》的通知
/ 衛生部(2008-6-27)
衛生部辦公廳關於修訂《醫療機構管理條例實施細則》部分附表的通知
/ 衛生部辦公廳(2008-6-24)
衛生部關於印發《衛生部關於醫療機構審批管理的若干規定》的通知
/ 衛生部(2008-6-24)
衛生部辦公廳關於印發《綜合醫院建設標准》等14個汶川地震災區醫療衛生機構建設和裝備指導標準的通知
/ 衛生部辦公廳(2008-6-21)
衛生部辦公廳關於印發《衛生部、國家中醫葯管理局關於醫療衛生對口支援地震災區工作方案》的通知
/ 衛生部辦公廳(2008-6-20)
衛生部辦公廳關於做好貫徹實施《衛生檔案管理暫行規定》工作的通知
/ 衛生部辦公廳(2008-6-12)
衛生部辦公廳關於做好抗震救災文件材料歸檔工作的通知
/ 衛生部辦公廳(2008-6-2)
衛生部辦公廳關於印發《基孔肯亞熱診斷和治療方案》的通知
/ 衛生部辦公廳(2008-5-29)
關於印發《地震傷員康復指導規范》的通知
/ 衛生部辦公廳 中國殘聯辦公廳(2008-5-28)
關於印發《四川汶川地震傷員康復工作方案》的通知
/ 衛生部辦公廳 中國殘聯辦公廳(2008-5-27)
關於切實做好地震災區飲用水安全工作的緊急通知
/ 衛生部 環境保護部等(2008-5-24)
民政部、公安部、衛生部關於「5.12」地震受傷人員轉移救治中死亡遺體處理的通知
/ 民政部 公安部 衛生部(2008-5-23)
衛生部辦公廳關於印發地震災區預防接種指南的通知
/ 衛生部辦公廳(2008-5-23)
衛生部辦公廳關於印發地震災區鼠疫等3種傳染病疫情應急處理預案的通知
/ 衛生部辦公廳(2008-5-18)
衛生部辦公廳關於做好地震災區食品和飲用水衛生監督管理工作的緊急通知
/ 衛生部辦公廳(2008-5-18)
關於切實做好抗震救災醫療衛生應急救援和食品葯品安全監管工作的通知
/ 衛生部 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 國家中醫葯局(2008-5-13)
關於印發《2008-2010年全國正電子發射型斷層掃描儀配置規劃》的通知
/ 衛生部辦公廳 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2008-5-13)
衛生部辦公廳關於加強醫療機構放射防護工作的通知
/ 衛生部辦公廳(2008-5-9)
關於印發《農村飲水安全工程衛生學評價技術細則(試行)》的通知
/ 衛生部辦公廳 全國愛衛會辦公室(2008-5-6)
護士執業注冊管理辦法
/ 衛生部(2008-5-6)
衛生部發布關於加強春夏季傳染病防治工作的通知
/ 衛生部(2008-5-3)
㈣ 衛生法包括哪些類型
1.衛生法是調復整在衛生活制動過程中所發生的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衛生法的作用:維護社會衛生秩序、保障公共衛生利益、規范衛生行政行為。
2.衛生法的形式
(1)衛生法律:指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的。一般是各種法。
(2)衛生行政法規:指由國務院制定。其法律效力低於法律而高於地方性法規等。一般是實施辦法或者條例。
(3)地方性法規的衛生方面規范:不能與法律、行政法規相抵觸,只在制定者管轄的區域內生效。
(4)衛生政府規章不得與法律、行政法規以及上級和同級地方性法規、自治法規相抵觸。
(5)衛生標准:分為強制性衛生標准和推薦性衛生標准,國務院衛生健康等行政部門制定,具有約束力,作為衛生法規范的是強制性衛生標准。
(6)衛生方面的國際條約:對我國衛生活動具有約束力。
3.衛生法的執法: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及其衛生監督機構。
4.司法的種類可以分為民事司法、行政司法和刑事司法。享有司法權的是國家司法機關及其司法人員。國家司法機關是指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
㈤ 衛生法律法規有哪些
衛生法律法規主要抄包括:
1.
有關醫護人員的法律法規:如執業醫師法、護士條例等。
2.
有關醫療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規:如葯品管理法、中醫葯條例等。
3.
有關精神衛生方面的法律法規:如精神衛生法等。
4.
有關醫療和疾病控制的法律法規:如傳染病防治法、艾滋病防治條例等。
5.
有關醫療糾紛處理的法律法規:如醫療事故處理條例、侵權責任法等。
㈥ 衛生法律責任可分為那幾種情況
根據行為人違反衛生法律規范的性質和社會危害程度不同,衛生法律責任可分為行政責任、民事責任和刑事責任三種。
㈦ 根據違法行為的性質和危害程度的不同衛生法中的法律責任分為
根據違法行為的性質和危害程度的不同,衛生法中的法律責任分為三種,即因一般衛生侵版害行為產生的權民事賠償責任、因衛生行政違法而產生的衛生行政責任、因嚴重的衛生犯罪行為而產生的刑事責任。這三種不同性質的法律責任可以產生法律責任的聚合關系,即同一個違法者可能會同時被追究三種法律責任。
㈧ 衛生法體系包括哪幾個方面
目前我國沒有專門的衛生法,只有以公共衛生與醫政管理為主的單個法律法規構成的一回個相對完整的衛生法答體系。 醫療方面主要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執業醫師法》、《醫療機構管理條例》及其實施細則、《護士管理辦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母嬰保健法》及其實施辦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獻血法》等法律法規構成。
衛生法,是指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的,有關食品衛生、醫療衛生、醫療事故的處理、衛生防疫、葯品葯械管理、從業資格、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處理等方面的法律規范的總稱。屬於特殊行政法。衛生法是國內法,是調控國家衛生事業的發展,調整衛生行政機關與相對人相互關系的法律規范;衛生法調整的是一種縱向的,以命令與服從為基本內容、以隸屬性為基本特徵的衛生行政關系;立法目的在於維護國家安全,維護衛生事業的公益性地位,及時有效地控制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維護衛生事業的健康有序地發展。
㈨ 衛生法學 衛生法律責任的構成要件是什麼
衛生民事責任是一種民法上的侵權責任,構成該責任必須同時具備以下要件:①行為人實施了違反衛生法律法規的行為;②有損害事實的存在;③行為人的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有因果關系;④行為人主觀方面有過錯。
㈩ 醫學法中規定了哪些法律責任
一、醫事法律責任必須由醫學法律、法規和規章明確、具體規定
只有醫學法律、法規、規章在設定許可權范圍內做了某些明確規定,行為人才承擔某種相應的法律責任。
二、醫事法律責任是違反醫學法律規范的後果
只有在構成醫事違法的前提下,才能會行為人承擔相應的醫事法律責任;不構成醫事違法,也就無須承擔醫事法律責任。
三、醫事法律責任只能由法定機關追究
追究程序按法定程序進行,當事人對追究其醫事法律責任不服時,一般應向上一級機關申訴,也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
四、醫事法律責任具有國家強制性,以國家強制力作為後盾
綜上所述,醫事法律責任,是指行為人違反醫學法律規范而應當承擔的帶有強制性的法律責任。
2、醫學法中規定的法律責任有哪幾種?
按照行為人違反醫學法律規范的性質和社會危害程度的不同,我國醫學法中確定了三種醫事法律責任,即刑事責任、行政責任和民事責任。
一、醫事刑事責任
醫事刑事責任,是指行為人因違反了刑法在醫葯衛生方面的規定,構成了犯罪,所必須承擔的受刑罰處罰的法律責任。其主要特徵是:
(一)刑事責任是因犯罪行為而產生的。
(二)刑事責任具有不可轉移性。即刑事責任的承擔者只能是犯罪行為人。這與民事責任的承擔主體是可以轉移、發生變化不同。
(三)醫事刑事責任是最為嚴厲的一種醫事法律責任,是對醫事違法行為最嚴厲的懲罰。
(四)刑事責任只能由國家司法機關(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予以追究,其他任何國家機關、社會組織、企事業單位或個人都無權追究任何人的刑事責任。
根據刑法定罪原則,我國刑法分別從「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罪」、「妨害社會管理秩序罪」和「瀆職罪」三大類犯罪,確立了醫葯衛生方面的醫事刑事責任。
(一)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罪中的醫葯衛生犯罪。主要有:生產、銷售假葯罪,生產、銷售劣葯罪,生產、銷售不符合衛生標准食品罪,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生產、銷售不符合標准醫療器械、醫用衛生材料罪,生產銷售不符合衛生標准化妝品罪。
(二)妨害社會管理秩序罪中的醫葯衛生犯罪。其中,屬「危害公共衛生罪」的有:甲類傳染病傳播罪、違反傳染病菌(毒)種管理規定肇事罪、違反國境衛生檢疫規定罪(第332條)、非法組織他人賣血罪、強迫他人賣血罪、非法採集供應血液罪、非法製作供應血液製品罪、違反血液及其製品管理規定肇事罪、重大醫療事故罪、非法行醫罪、非法實施破壞計劃生育手術罪、逃避動植物檢疫罪。屬「走私、販賣、運輸、製造毒品罪」的有:非法運輸、攜帶制毒物品進出境罪、非法買賣制毒物品罪、非法提供麻醉葯品和精神葯品罪及傳播性病罪。
(三)瀆職罪中的醫葯衛生犯罪。主要有:國家環境保護監管工作人員玩忽職守罪、傳染病防治工作人員玩忽職守罪等。
另據我國刑法規定,刑罰分為主刑和附加刑兩種。醫事刑事責任方面的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死刑;附加刑包括:罰金、剝奪政治權利和沒收財產。
二、醫事行政責任
醫事行政責任,是指行為人在違反醫葯衛生法中有關醫事行政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規,造成公民健康的一定危害,但尚未構成犯罪時,所應承擔的法律責任。其主要特徵是:
(一)行政責任產生於違反醫學(衛生)行政法律法規。只有違反了醫學(衛生)行政法所律法規規定的義務,才承擔行政責任。而這同違反民事法律規范必須承提民事責任,違反刑法必須承擔刑事責任的道理是一樣的,都是行為人因違法行為而應承擔的相應的法律後果。
(二)行政法律責任只能由國家行政機關或國家授權的企事業單位的行政領導機關追究。當事人對追究其行政責任不服時,一般可以向追究行政責任的行政機關的上級機關申訴,也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
我國醫事行政責任的承擔形式有兩種,一是行政處罰,一是行政處分。
(一)行政處罰。行政處罰是法定的國家行政機關按行政隸屬關系,給予違反醫學行政管理秩序行為的企事業單位或公民的一種法律制裁。主要有警告、罰款、沒收違法所得或非法財物、責令停產停業、暫扣或吊銷衛生(生產)許可證或營業執照、追繳已售出禁止生產經營的產品、行政拘留等。
(二)行政處分。行政處分是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按行政隸屬關系,給予違反醫學行政法的所屬工作人員的一種制裁措施。主要有警告、記過、記大過、降級、降職、撤職、開除留用察看、開除等。
行政處罰與行政處分的主要區別在於:
(一)處罰由執法機關決定,處分由從屬機關決定;
(二)處罰針對企事業單位或公民,處分針對機關工作人員;
(三)處罰針對違反行政法的行為,處分針對違法失職的行為;
(四)採取的形式不同。
三、醫事民事責任
醫事民事責任,是指行為人因違反醫學法律規定,侵害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應對受害人所承擔的損害賠償的責任。其主要特徵是:
(一)民事責任主要是財產責任,即以經濟賠償為主要形式。其中也包括某些非財產責任,如醫療事故中的賠禮道歉、恢復名譽、消除影響等。
(二)民事責任主要是為了彌補受害人的損失。這種賠償責任必須遵循民事賠償領域的「賠償實際損失」原則;同時,這種賠償具有補償性質和懲罰性質(如罰款、罰金、沒收財產等)。
(三)民事責任可以由當事人協商解決。在法律允許的前提下,雙方當事人作為平等主體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自行協商解決承擔民事責任問題,這也是民事責任區別於其他兩種法律責任的一個重要特徵。
我國醫事民事責任的承擔形式主要有:停止侵害;排除妨礙;消除危險;返還財產;恢復原狀;修理、重作、更換;賠償損失(包括精神損害撫慰金);支付違給金;消除影響、恢復名譽;賠禮道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