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依據什麼法律

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依據什麼法律

發布時間: 2021-02-17 10:13:13

⑴ "被依法追究刑事責任"是什麼責任請具體說明

根據勞動部勞部發[1995]
309號第29條,"被依法追究刑事責任"是指:被人民檢察院免於起訴的、被人民法院判處刑罰的、被人民法院依據刑法第32條免於刑事處分的。

⑵ 的哪些行為應當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選舉法》第五十五條規定:為保障選民和代表自由行使選舉權和被選舉權,專對有下列行為之一屬,破壞選舉,違反治安管理規定的,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一)以金錢或者其他財物賄賂選民或者代表,妨害選民和代表自由行使選舉權和被選舉權的;(二)以暴力、威脅、欺騙或者其他非法手段妨害選民和代表自由行使選舉權和被選舉權的;(三)偽造選舉文件、虛報選舉票數或者有其他違法行為的;(四)對於控告、檢舉選舉中違法行為的人,或者對於提出要求罷免代表的人進行壓制、報復的。國家工作人員有前款所列行為的,還應當依法給予行政處分。以本條第一款所列違法行為當選的,其當選無效。

⑶ 如何認定《勞動合同法》第39條"被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的判斷標准

1、法院的生效判決。此犯罪嫌疑人最終被定罪量刑了。
2、被人民檢察回院免予起訴的。
具體答的條文勞動部關於印發《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的通知
勞動者被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的,用人單位可依據勞動法第二十五條解除勞動合同。
「被依法追究刑事責任」是指:被人民檢察院免予起訴的、被人民法院判處刑罰的、被人民法院依據刑法第三十二條免予刑事處分的。
勞動者被人民法院判處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緩刑的,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⑷ 刑事立案是根據什麼法第幾條規定的分別是如何規定的

立案必須同時具備兩個條件:
一、有犯罪事實指客觀上存在著某種危害社會的犯罪行為。這是立案的首要條件。有犯罪事實,包含兩個方面的內容。
1.要立案追究的,必須是依照刑法的規定構成犯罪的行為。立案應當而且只能對犯罪行為進行。如果不是犯罪的行為,就不能立案。沒有犯罪事實,或者根據《刑事訴訟法》第15條第1項的規定,有危害社會的違法行為,但是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不認為是犯罪的,就不應立案。
由於立案是追究犯罪的開始,此時所說的有犯罪事實,僅是指發現有某種危害社會而又觸犯刑律的犯罪行為發生。至於整個犯罪的過程、犯罪的具體情節、犯罪人是誰等,並不要求在立案時就全部弄清楚。這些問題應當通過立案後的偵查或審理活動來解決。
2.要有一定的事實材料證明犯罪事實確已發生。包括犯罪行為已經實施、正在實施和預備犯罪。
二、需要追究刑事責任指依法應當追究犯罪行為人的刑事責任。只有依法需要追究行為人刑事責任的犯罪事實,當有犯罪事實發生,並且依法需要追究行為人刑事責任時,才有必要而且應當立案。
根據《刑事訴訟法》第15條的規定,雖有犯罪事實發生,但犯罪已過追訴時效期限的;經特赦令免除刑罰的;依照刑法告訴才處理的犯罪,沒有告訴或者撤回告訴的;犯罪嫌疑人死亡的;其他法律規定免予追究刑事責任的,均不追究刑事責任。
相關法律知識: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一百八十九條 第二審人民法院對不服第一審判決的上訴、抗訴案件,經過審理後,應當按照下列情形分別處理:
(一)原判決認定事實和適用法律正確、量刑適當的,應當裁定駁回上訴或者抗訴,維持原判;
(二)原判決認定事實沒有錯誤,但適用法律有錯誤,或者量刑不當的,應當改判;
(三)原判決事實不清楚或者證據不足的,可以在查清事實後改判;也可以裁定撤銷原判,發回原審人民法院重新審判。

⑸ 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緩刑的情況有哪些

根據我國《刑法》第72條第1款的規定,一般緩刑是指對於被判處拘役、三年以下有內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根據其犯容罪情節和悔罪表現,認為暫緩執行原判刑罰,確實不致再危害社會的,規定一定的考驗期,暫緩其刑罰的執行,如果被判刑的犯罪分子在考驗期內沒有再犯新罪或者被發現判決宣告前還有其他罪沒有判決,也沒有違反法律、行政法規定者國務院公安部門有關緩刑的監督管理規定,情節嚴重的行為的,緩刑考驗期滿,原判刑罰就不再執行的制度。
如果符合《刑法》第72條第1款的規定,就有可能判處緩刑,具體情況法院會根據每個案件不同,和被告人的具體悔罪表現如退贓、賠償損失等做出判決,建議委託辯護律師進行辯護,更大力度爭取適用緩刑。

⑹ "被依法追究刑事責任"是什麼責任

刑事責任,是依據國家刑事法律規定,對犯罪分子依照刑事法律的內規定追究的法律責容任。
一、定義:
刑事責任是指犯罪人因實施犯罪行為而應當承擔的國家司法機關依照刑事法律對其犯罪行為及本人所作的否定評價和譴責。
二、主要分類:
具體表現為犯罪分子有義務接受司法機關的審訊和刑罰處罰。中國刑法規定:故意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過失犯罪,法律有規定的才負刑事責任。
行為人實施刑事法律禁止的行為所必須承擔的法律後果。負刑事責任意味著應受刑罰處罰。這是刑事責任與民事責任、行政責任和道德責任的根本區別。

⑺ 人民警察違反規定使用什麼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未構成犯罪的應當依法

人民警察違反規定使用武器、警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未構版成犯罪的,應當依法給權予行政處分。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警察法》第四十九條人民警察違反規定使用武器、警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未構成犯罪的,應當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第五十條人民警察在執行職務中,侵犯公民或者組織的合法權益造成損害的,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賠償法》和其他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給予賠償。

(7)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依據什麼法律擴展閱讀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機關,為預防和制止嚴重危害社會治安秩序的行為,可以在一定的區域和時間,限制人員、車輛的通行或者停留,必要時可以實行交通管制。

公安機關的人民警察依照前款規定,可以採取相應的交通管制措施。公安機關因偵查犯罪的需要,根據國家有關規定,經過嚴格的批准手續,可以採取技術偵察措施。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機關,經上級公安機關和同級人民政府批准,對嚴重危害社會治安秩序的突發事件,可以根據情況實行現場管制。

公安機關的人民警察依照前款規定,可以採取必要手段強行驅散,並對拒不服從的人員強行帶離現場或者立即予以拘留。

⑻ 哪些行為構成犯罪,並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凡是觸犯《中華人來民共和國自刑法》並且應該追究刑事責任的行為,都構成犯罪。其中包括的行為種類非常多,涉及的罪名達數百個。可以舉例如下:
盜竊,達到數額較大,或者多次盜竊的,涉嫌盜竊罪。
詐騙,以非法佔有為目的,編造謊言虛構事實,騙取公私財物據為己有,達到數額較大,涉嫌詐騙罪。
強奸,違背婦女意志,強行與之發生性關系,或者姦淫幼女的,構成強奸罪。

⑼ 醉酒駕駛機動車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的法律依據和規定是什麼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條第二款 在道路上駕駛機回動車追逐競駛,情答節惡劣的,或者在道路上醉酒駕駛機動車的,處拘役,並處罰金。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四十二條拘役的期限,為一個月以上六個月以下。
第四十三條被判處拘役的犯罪分子,由公安機關就近執行。
在執行期間,被判處拘役的犯罪分子每月可以回家一天至兩天;參加勞動的,可以酌量發給報酬。
第四十四條拘役的刑期,從判決執行之日起計算;判決執行以前先行羈押的,羈押一日折抵刑期一日。

危險駕駛罪的罰金數額,目前沒有具體規定。

熱點內容
刑事訴訟法講義2017 發布:2025-09-30 07:36:15 瀏覽:599
建成法治體系 發布:2025-09-30 07:36:14 瀏覽:50
社會實踐法律援助新聞 發布:2025-09-30 07:22:34 瀏覽:293
合同法合同的效力教案 發布:2025-09-30 07:09:11 瀏覽:15
中西經濟法的區別 發布:2025-09-30 07:09:01 瀏覽:728
s條例美國 發布:2025-09-30 07:04:12 瀏覽:537
勞動合同法用工年齡16 發布:2025-09-30 07:02:02 瀏覽:800
古代日本女人的刑法 發布:2025-09-30 06:57:08 瀏覽:629
民事訴訟法解釋462條 發布:2025-09-30 06:49:50 瀏覽:449
立法權的讓渡 發布:2025-09-30 06:46:21 瀏覽: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