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離職才起到法律效力
A. 如何認定離職協議的效力
沒有法律效力,如果發生爭議了,勞動者或用人單位都可以在一年內去當地勞動爭議仲裁回部門申請仲裁,答當事人對於自己的主張,有提供證據的義務。當事人對勞動仲裁的結果不滿意,還可以去當地法院提起訴訟。
根據《勞動仲裁法》
第二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發生的下列勞動爭議,適用本法:
(一)因確認勞動關系發生的爭議;
(二)因訂立、履行、變更、解除和終止勞動合同發生的爭議;
(三)因除名、辭退和辭職、離職發生的爭議;
(四)因工作時間、休息休假、社會保險、福利、培訓以及勞動保護發生的爭議;
(五)因勞動報酬、工傷醫療費、經濟補償或者賠償金等發生的爭議;
(六)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勞動爭議。
第五條 發生勞動爭議,當事人不願協商、協商不成或者達成和解協議後不履行的,可以向調解組織申請調解;不願調解、調解不成或者達成調解協議後不履行的,可以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對仲裁裁決不服的,除本法另有規定的外,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第六條 發生勞動爭議,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有責任提供證據。與爭議事項有關的證據屬於用人單位掌握管理的,用人單位應當提供;用人單位不提供的,應當承擔不利後果。
B. 電子郵件的辭職申請具有法律效力嗎
你好!電子郵件的辭職申請也是具有法律效力的,您可以看看下面的案例參考下!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上海「電子郵件辭職案」覆水難收案情回放:2004年6月,上海市靜安區法院在審理一起用工糾紛時,首次確認原、被告之間往來的電子郵件有效。2003年2月24日,周女士就任公司總經理,月薪為12500
上海 「電子郵件辭職案」覆水難收
案情回放:2004年6月,上海市靜安區法院在審理一起用工糾紛時,首次確認原、被告之間往來的電子郵件有效。2003年2月24日,周女士就任公司總經理,月薪為12500元人民幣。後因工作瑣事一時賭氣,於同年6月5日向公司發送了一份辭職的電子郵件,明確辭職。同年7月10日,公司向周女士發送了一份接受辭職的電子郵件。此後周女士表示反悔,並向勞動仲裁機構提出仲裁申請,要求繼續履行原勞動合同,但沒得到仲裁機構的支持。她到法院起訴,法院對電子郵件進行認證後認為,周女士在郵件中明確表達了辭職的意思,其後她並未以電子郵件或其他明確的方式撤回辭職申請。同時,原告在接到公司方同意辭職的電子郵件後,即未再上班,遂判決被告公司終止勞動關系合法有效。
點評:對辭職書的發出,即使是電子郵件,也必須慎重,「潑」出的水,可收不回來的啊。
C. 關於辭職的一些法律
【1】參加工作幾個月,沒有簽訂勞動合同。老闆拖欠工資,職工辭職,老闆不讓版。
【3】老闆應該按權月足額發工資,如果不按月發,
勞動者可以向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所屬的勞動監察大隊投訴,要求按月足額發工資。
根據勞動法第50條。
【4】單位在一個月內沒有與勞動者簽訂勞動合同的,
應該在第二個月開始起到一年內向勞動者支付2倍工資。
根據勞動合同法第82條。
【5】勞動者想辭職,應該提前30日向單位遞交辭職報告。
單位不接受,可以採取郵掛號信,發EMS方法,只要信郵到,到了第30日,可以離開單位了。
根據勞動合同法第37條。
【6】勞動者辭職,可以按照勞動合同法第38條,第46條,第47條,得到經濟補償金。
按勞動者工齡,每滿一年補償一個月工資。
D. 員工離職後簽訂離職承諾書有法律效力嗎
承諾書實際上是合同的一種,是具有法律效力的。
承諾書是申請人單方做出的民事法律行為,自其做出承諾書所記載的意思表示之日起,該承諾書已對申請人發生法律效力。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五十八條民事行為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實;
三、不違反法律或社會公共利益。
第五十六條(民事行為可以採取書面形式、口頭形式或者其他形式。法律規定是特定形式的,應當依照法律規定)。
第五十七條(民事法律行為從成立時起具有法律約束力。行為人非依法律規定或者取得對方同意,不得擅自變更或者解除)的規定,申請人簽字的承諾書完全符合有效的民事法律行為的構成要件,依法對申請人發生法律約束力。
(4)如何離職才起到法律效力擴展閱讀:
員工辭職後,勞動關系解除,雙方的權利與義務已經履行完畢,勞動合同對雙方已無約束力。《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第五十條 用人單位應當在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時出具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的證明,並在十五日內為勞動者辦理檔案和社會保險關系轉移手續。
勞動者應當按照雙方約定,辦理工作交接。用人單位依照本法有關規定應當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的,在辦結工作交接時支付。
參考資料來源:搜狐網-非自願「離職承諾書」有效嗎?
E. 微信提出離職具有法律效力嗎
這個不確定,每個公司不一樣,建議你還是書寫一份辭職信
F. 勞動法問題--員工辭職的效力
1、可來以這么認為,因為法自律規定要提前30天通知單位,但要有明確的辭職日期。
2、可以。已履行法定義務。
3、在實踐中出現這種狀況,雙方不可能沒有任何說法吧?要根據具體情況判斷。
4、應按民法的要約撤銷相關規定處理。
撤銷要約的通知應當在受要約人發出承諾通知之前到達受要約人。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要約不得撤銷:
(一)要約人確定了承諾期限或者以其他形式明示要約不可撤銷;(二)受要約人有理由認為要約是不可撤銷的,並已經為履行合同作了准備工作。
G. 離職簽定的文書具有法律效力嗎
離職簽定的文書,是否具有法律效力,看當事人的在職情況,以及單位的處理情況。
當事人作為單位的代表,其所簽的法律文書,實際上就是一個代理權的約束:
一、如果當事人尚未辦理離職手續,單位也未明確停止當事人行使職務的權力和義務,那麼當事人按照自己的職責,簽訂文書,該文書是有法律效力的。
二、如果當事人雖然尚未辦理離職手續,單位已經明確停止當事人行使職務的權力和義務,那麼當事人不應該擅自簽訂文書,但當事人簽訂的文書對外依然是有法律效力的。單位如果沒有提前明確對第三方聲明,該文書不能對抗第三方。但單位可以追究當事人侵權責任。
三、如果當事人已經辦理離職手續,依然擅自簽訂文書,該文書對單位沒有約束力,由當事人承擔責任,除非單位事後給予認可。
《民法通則》第63條第2款和第64條第2款都規定代理人應當在代理許可權內進行代理行為。代理只有在代理權許可權范圍進行的民事活動,才能被看做是被代理人的行為,由被代理人承擔代理行為的法律後果。
根據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規定
第48條行為人沒有代理權、超越代理權或者代理權終止後以被代理人名義訂立的合同,未經被代理人追認,對被代理人不發生法律效力,由行為人承擔責任。
第49條規定,行為人沒有代理權、超越代理權或者代理權終止後以被代理人名義訂立合同,相對人有理由相信行為人有代理權的,該代理行為有效。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規定
第五十條用人單位應當在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時出具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的證明,並在十五日內為勞動者辦理檔案和社會保險關系轉移手續。
勞動者應當按照雙方約定,辦理工作交接。用人單位依照本法有關規定應當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的,在辦結工作交接時支付。
用人單位對已經解除或者終止的勞動合同的文本,至少保存二年備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