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管代的法律責任

管代的法律責任

發布時間: 2021-02-18 00:13:24

Ⅰ 管理者代表承擔法律責任

新《公司法》第20條明確規定:「公司股東應當遵守法律、行政法規和公司章程,依法行使股東權利,不得濫用公司法人獨立地位和股東有限責任,損害公司債權人的利益。公司股東濫用股東權利損害公司或者其他股東的利益給公司或者其他股東造成損失的,應當依法承擔賠償責任。公司股東濫用公司法人獨立地位和股東有限責任,逃避債務,嚴重損害公司債權人利益的,應當對公司債務承擔連帶責任。」第64條規定:「一人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不能證明公司財產獨立於股東自己財產的,應當對公司債務承擔連帶責任。」
當公司的董事、經理以及其他高級職員濫用公司人格時.要區分其是否是公司的具有實際控制能力的積極股東,如果是且又是以這種身份濫用公司人格時,則可以適用公司人格否認制度。如果不符合這個主體要件那就不適用這項原則,他沒有自己的積極行為,沒有實施了濫用公司人格之行為,是不適用公司人格否認制度的,只能讓公司(法人)承擔法人。

Ⅱ 委託代理人是否承擔法律責任

如果合同都有公司的蓋章,你們只是職務行為,不需要承擔責任

Ⅲ 法律委託人要負什麼責任

1、「委託人抄要負什麼責任」:
(1)受託人只要是在委託許可權范圍內、以委託人的名義實施的行為,應由委託人承擔一切責任、享有一切權利。你作為受託人,不承擔什麼責任。
(2)只有受託人有實施委託行為時有故意或重大過失時,委託人才可以向受託人追究責任。

2、「請問我成為他的書面委託人之後,如果官司敗訴,法院找不到我朋友執行,我是否需要承擔法律責任」:
(1)你不需要承擔因官司而產生的一切權利和義務,不管官司是勝是贏,後果都由你朋友承擔。也就是說,官司勝了,你得不到好處;官司敗訴,你也不會承擔什麼責任。
(2)但是,由於你是受託人,法院在執行的時候,有可能會要求你提供你朋友的聯系方式等信息。

3、提示:授權委託書中寫「全權處理」的,並不代表你可以處理「一切事務」,在法律上,這樣授權不明的「全權處理」,視為一般許可權的委託,你只有權代為起訴、出庭、參加庭審和質證等,但涉及到承認對方訴訟請求、放棄已方訴請、上訴等處分權時,你還是應請示你朋友、由他決定。

Ⅳ 民事訴訟中代理人有什麼法律責任需要法律依據

委託復人的授權有一般授權制和特別授權兩種:

一般授權是指委託訴訟代理人完成一般的訴訟行為,這些行為一般不直接涉及委託人實體利益,如調查收集、提供證據,申請迴避,提出管轄權異議等,特別授權是指訴訟代理人完成某些重要的、涉及委託人實體利益的訴訟行為,如代理當事人承認、放棄、變更訴訟請求,進行和解,提起反訴或者上訴等。

如果委託人作特別授權時,必須在授權書上寫明具體的事項,若委託人在授權書上僅寫明「全權代理」而無具體授權的,應視為一般授權。委託訴訟代理人只能在當事人授權范圍內代理進行訴訟活動,其超越代理許可權所實施的訴訟行為,除非得到被代理人的事後追認,否則便屬於無效訴訟行為,由其自行承擔相應的法律後果。

Ⅳ 代人簽字是否承擔法律責任

如果有公司的代理權,或者以被代理人的名義訂立的合同,簽字人要承擔相應責任。請參考以下法律資料: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

第四十八條、沒有代理權、超越代理權或代理權中止以被代理人的名義訂立的合同,未經被代理人追認的對被代理人不發生效力,由行為人承擔責任。

相對人可以催告被代理人在一個月內予以追認,被代理人不做表示的視為拒絕追認,合同被追認之前,善意相對人有撤銷的權利,撤銷應當以通知的方式作出。

(5)管代的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同時,《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也指出關於代理權的若干問題:

第四十九條行為人沒有代理權、超越代理權或者代理權終止後以被代理人名義訂立合同,相對人有理由相信行為人有代理權的,該代理行為有效。

第五十條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法定代表人、負責人超越許可權訂立的合同,除相對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超越許可權的以外,該代錶行為有效。

第五十一條無處分權的人處分他人財產,經權利人追認或者無處分權的人訂立合同後取得處分權的,該合同有效。

第五十二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無效:

(一)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訂立合同,損害國家利益;

(二)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

(三)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

(四)損害社會公共利益;

(五)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

Ⅵ 購買管製品有什麼法律責任

管製品不是違禁品,所以手續齊全的情況下是可以購買的,除非手續不全私自購買,才會承擔法律責任。法律責任一般為15日以下拘留、200元以下罰款,或者警告。

Ⅶ 代管合同法律責任是受託人還是委託書承擔

代管合同在法律責任上是屬於受託人,而不是委託書承擔的。

Ⅷ 以罰代管的法律責任是什麼

屬於違反行政法的行為,可以直接到法院起訴。

Ⅸ 公司代理法人,是否需要承擔法律責任

首先我們需要知道,生活中的法人就是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其實指的都是法定代表人。專委屬托法人正確的叫法是委託法定代表人,就是公司委託法定代表人以公司名義辦理辦理某項事情。法人是具有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依法獨立享有民事權利和承擔民事義務的組織。公司法定代表人因故意或過錯,造成公司利益受損,應向本公司承擔民事責任。由於法定代表人屬於並且通常又具有股東身份,因此公司法定代表人作為股東、發起人或高級管理人員,違反法律規定,則應向本公司或其他第三人承擔法律責任。常見情形如下:(一)公司法定代表人作為股東或發起人,未履行按期足額繳納出資義務的,除應當向本公司足額繳納外,還應當向已按期足額繳納出資的股東或按照發起人協議約定承擔違約責任。(二)公司法定代表人作為股東,濫用股東權利損害公司及其他股東利益的,應承擔賠償責任。(三)公司法定代表人作為股東,濫用公司法人獨立地位和股東有限責任損害公司債權人的利益的,應對公司債務承擔連帶責任。

熱點內容
徐民事訴訟法 發布:2025-09-30 04:54:16 瀏覽:84
法律碩士文史哲專業 發布:2025-09-30 04:48:44 瀏覽:675
法律的責任是指什麼 發布:2025-09-30 04:48:44 瀏覽:783
上海市勞動法實施條例 發布:2025-09-30 04:47:02 瀏覽:275
經濟法初級企業所得稅 發布:2025-09-30 04:41:39 瀏覽:362
勞動法關於員工生病的規定 發布:2025-09-30 04:33:08 瀏覽:254
跨專業保研法學 發布:2025-09-30 04:31:35 瀏覽:444
2017勞動法產假工資發放 發布:2025-09-30 04:25:11 瀏覽:103
政府購買服務受勞動法 發布:2025-09-30 04:19:20 瀏覽:842
勞動法從哪年開始的 發布:2025-09-30 04:08:31 瀏覽:591